一种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后备箱自动
开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发展,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汽车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
便利也越来越大,相对的消费者对汽车的各项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汽车
后备箱作为汽车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用户的使用方便具有相当大的影
响,其性能的好坏,使用的便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目前主流的后备箱开启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车身内部的机械开关直接控制后备箱的开启。二是通过遥控钥
匙的开关来解锁后备箱,后备箱开启处的机械结构来打开后备箱。因此,可
见开启后备箱都是基于人手的操作进行。
发明人发现这种现有的技术方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首先,当车主双手无法触摸钥匙或者开关的时候想开启后备箱的时候,
无法实现后备箱开启功能。
其次,对于车载开关或者钥匙开关,需要手动操纵的机械结构会大大制
约后备箱开启系统的使用次数,即开关性能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汽车后备箱开启不便,耐用程度不足等
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用户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该汽
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汽车后备箱开启不便,耐用程度
不足等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包括:
获取位置感应装置发出的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为位置感应装置检测
到用户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设定条件时生成的;
发送验证信号至电子车钥匙,并获取电子车钥匙反馈的反馈信号,所述
反馈信号携带所述电子车钥匙内存储的安全信息;
将所述安全信息与预存安全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开启信
号至后备箱开启装置,控制打开后备箱;若匹配失败,则结束。
优选的,上述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发送验证信号至电子车
钥匙之前还包括:
通过磁场信号判断电子车钥匙是否位于车尾指定区域,如果是,则进行
后面所述发送验证信号的操作,如果否,则结束。
优选的,上述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具体为汽
车雷达,所述激活信号具体为:
所述汽车雷达检测到用户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设定条件时生成的
激活信号。
优选的,上述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设定条件具体为:
所述汽车雷达检测到用户位于所述汽车的车尾,并且用户与所述汽车之
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优选的,上述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设定条件具体为:
所述汽车雷达在持续发送和接收雷达脉冲信号过程中,检测到用户与所
述汽车的车尾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并且用户与所述汽车之间的距离小于所
述距离阈值。
优选的,上述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具体为车
尾压力感应装置,所述激活信号具体为:
所述车尾压力感应装置检测到用户对车尾指定位置所施加的压力大于压
力阈值时所生成的激活信号。
优选的,上述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验证信号具体为低频电
磁波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具体为高频电磁波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包括:获取位置感应装置发出
的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为位置感应装置检测到用户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关
系满足设定条件时生成的;发送验证信号至电子车钥匙,并获取电子车钥匙
反馈的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携带所述电子车钥匙内存储的安全信息;将
所述安全信息与预存安全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开启信号至后
备箱开启装置,控制打开后备箱;若匹配失败,则结束。采用本发明提供的
这种自动开启后备箱的方法,位置感应装置可检测用户是否靠近汽车是否有
使用后备箱的动作趋势,当用户靠近汽车时,无需用户手动进行任何操作,
通过电子车钥匙自动进行信息交流,当判定电子车钥匙与本汽车相互匹配时,
可直接控制打开汽车后备箱。这种方法在用户需要使用汽车后备箱时,可在
适当的时候自动开启汽车后备箱,并且不需任何诸如按键等的手动操作,有
效解决了现有汽车后备箱开启使用不便,且解决了开启结构容易在多次使用
中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用户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以解决现有汽车后
备箱开启不便,耐用程度不足等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用户员在没有
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的流程
图。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包括:
S01:获取位置感应装置发出的激活信号,所述激活信号为位置感应装置
检测到用户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设定条件时生成的。其中,位置感应
装置在泊车状态下处于开启状态,准备随时准备获取用户是否存在使用后备
箱的动作趋势。
S02:发送验证信号至电子车钥匙,并获取电子车钥匙反馈的反馈信号,
所述反馈信号携带所述电子车钥匙内存储的安全信息;其中,电子车钥匙能
够与无钥匙启动系统也称PEPS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获得电子车钥匙反馈的反
馈信号,获取其中包含的安全信息。
S03:将所述安全信息与预存安全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发送开
启信号至后备箱开启装置,控制打开后备箱;若匹配失败,则结束。如果匹
配成功,则电子车钥匙与汽车是相互匹配的,钥匙持有者具有使用该汽车的
权限,由此无钥匙启动系统控制后备箱开启装置,通过其内的具体机械结构
打开汽车后备箱。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自动开启后备箱的方法,位置感应装置可检测用
户是否靠近汽车是否有使用后备箱的动作趋势,当用户靠近汽车时,无需用
户手动进行任何操作,通过电子车钥匙自动进行信息交流,当判定电子车钥
匙与本汽车相互匹配时,可直接控制打开汽车后备箱。这种方法在用户需要
使用汽车后备箱时,可在适当的时候自动开启汽车后备箱,并且不需任何诸
如按键等的手动操作,有效解决了现有汽车后备箱开启使用不便,且解决了
启结构容易在多次使用中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汽车
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发送验证信号至电子车钥匙之前还包括:
通过磁场信号判断电子车钥匙是否位于车尾指定区域,如果是,则进行
后面所述发送验证信号的操作,如果否,则结束。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汽车
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具体为汽车雷达,所述激活信号
具体为:
所述汽车雷达检测到用户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设定条件时生成的
激活信号。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汽车雷达作为位置感
应装置,汽车雷达的技术已经较为普遍的应用于市场上最近出现的新型汽车
内,通过雷达发出的超声波脉冲信号碰到障碍物反射回,被雷达接收,以检
测到车尾附近的障碍物,使用方便侦测用户靠近较为灵敏,并且不需要用户
实际接触汽车即可完成打开后备箱的操作。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汽车
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设定条件具体为:
所述汽车雷达检测到用户位于所述汽车的车尾,并且用户与所述汽车之
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了汽车雷达发出激活信号的设定条
件,将设定条件限定为当用户与汽车车尾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这种
设计可以更加精确的在用户需要的情况下打开汽车后备箱,设计更加人性化,
进一步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汽车
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设定条件具体为:
所述汽车雷达在持续发送和接收雷达脉冲信号过程中,检测到用户与所
述汽车的车尾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并且用户与所述汽车之间的距离小于所
述距离阈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技术方案,利用雷达信号周期性不间断发送接收的
特点,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测定出用户逐渐接近汽车尾端,并且最终靠近汽
车后备箱,更加精确的确定用户具有使用汽车后备箱的动机,之后才打开汽
车后备箱,同时也可以防止由于其他意外情况,在用户并不需要使用汽车后
备箱时打开后备箱,设计更加人性化,使用更加便利。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汽车
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具体为车尾压力感应装置,所述
激活信号具体为:
所述车尾压力感应装置检测到用户对车尾指定位置所施加的压力大于压
力阈值时所生成的激活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汽车尾部需要的位置设置压力感应装置,在
用户使用肢体或其他方式触碰汽车尾部时,在压力到达压力阈值后,发出激
活信号打开汽车后备箱,可以进一步防止由于其他意外情况,在用户并不需
要使用汽车后备箱时打开后备箱,设计更加人性化,使用更加便利,其中车
尾压力感应装置设置的位置,优选的是设置在便于用户通过腿脚或其他肢体
部位方便接触到的位置。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汽车
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中,所述验证信号具体为低频电磁波信号,所述反馈信
号具体为高频电磁波信号。这种设计符合原先无钥匙启动系统的设定,采用
不同的频段进行电子车钥匙与无钥匙启动系统的信息往返可以避免通信信号
的干扰,不容易出现错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
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用户员能够实现或使
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用户员来说将是显
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
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
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