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及其强化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防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立柱的强化方法及液压立柱。
背景技术
液压立柱是液压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液压立
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在缸筒内孔及中缸、活柱外圆等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锈蚀、损
坏,一旦锈蚀或损坏达到一定程度将会损坏密封,从而使液压立柱失效。
为了延长液压立柱使用寿命,可以在液压立柱的缸体外周面增加防腐保护层,提
高液压立柱缸体的抗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目前所使用的防腐技术包括电镀、陶瓷膜贴
覆、等离子喷涂、激光熔敷等。其中,电镀工艺将产生电镀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较大,陶瓷膜
贴覆、等离子喷涂、激光熔敷成本较高,且存在容易断裂或剥落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环境友好且不易失效的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
的强化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环境友好且不易失效的液压立柱
的立柱缸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不锈钢管;S2、将所述不锈钢管过盈装配到所述立
柱外缸体的外周部;S3、将所述立柱缸体的外周部上套装的所述不锈钢管分割为沿轴向的
多段不锈钢管管段,相邻两段所述不锈钢管管段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相邻两段所述不锈钢
管管段通过环焊缝连接并固结至所述立柱缸体的外周部上。
优选地,所述立柱外缸体包括缸底和缸筒,所述不锈钢管套装在所述缸筒外并且
所述不锈钢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缸底。
优选地,在过盈装配所述不锈钢管之前,将所述缸筒的外周部车削加工为外径恒
定的圆柱体。
优选地,在过盈装配所述不锈钢管之前,将所述不锈钢管加热到300-350℃。
优选地,所述缸筒的外径与所述不锈钢管的内径的差值为D,D=d×(a-b)×
0.000016884,其中,d为所述缸筒的外径,a为加热后的所述不锈钢管的温度以℃为单位的
数值,b为室温以℃为单位的数值。
优选地,在所述S1步骤中,在所述不锈钢管的所述一端的内边缘加工倒角,并且在
所述S2步骤中,从所述一端将所述不锈钢管过盈装配到所述缸筒。
优选地,在所述S3步骤中,在所述不锈钢管上车削加工3-5个环形凹槽;并且对所
述不锈钢管的两端进行车削加工,然后将所述不锈钢管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缸筒。
优选地,所述强化方法还包括步骤:S4、对过盈装配后的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周部进
行精车、磨削及抛光处理。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管的管壁厚度为0.8-2.0mm,所述不锈钢管由奥氏体304不锈
钢或奥氏体316不锈钢制成。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其中,该立柱缸体通过以上所述
的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的强化方法加工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过盈装配的方式在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上设置不锈钢管强
化结构,并且将不锈钢管切割为多段并通过焊接方式在环形凹槽位置将不锈钢管管段焊接
于立柱缸体,因此,可以将不锈钢管稳定地固定于立柱缸体,该强化工艺操作较为简单且不
会产生污染废水,并且强化结构不易损坏脱落,可以很好地保护立柱缸体。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缸底 2 缸筒
3 不锈钢管 4 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的强化方法,其中,所述强化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S1、准备不锈钢管3;S2、将所述不锈钢管3过盈装配到所述立柱外缸体的外周部;
S3、将所述立柱缸体的外周部上套装的所述不锈钢管3分割为沿轴向的多段不锈钢管管段,
相邻两段所述不锈钢管管段之间形成环形凹槽4,相邻两段所述不锈钢管管段通过环焊缝
连接并固结至所述立柱缸体的外周部上。
不锈钢管3为主要的强化结构,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将不锈钢管3更牢固地安
装在立柱缸体上,并且,通过将不锈钢管3切断为多段,可以进一步地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不
锈钢管管段固定于所述立柱缸体。
本发明对所述立柱缸体的强化方法操作工艺过程相对更为简洁,特别是加工过程
并不会产生含有重金属的废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由于通过过盈配合+焊
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强化不锈钢管与立柱缸体之间的结合力,避免强化结构在使用周
期内意外地分离脱落。
具体地,所述立柱外缸体包括缸底1和缸筒2,所述不锈钢管3套装在所述缸筒2外
并且所述不锈钢管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缸底1。缸筒2内部形成空腔,允许活塞在其中移动;
缸底1封堵缸筒2的一端,临近缸筒2内部的无杆腔,并且缸底1的外径大于缸筒2的外径。不
锈钢管3抵接到缸底1端面上,即尽可能完全地覆盖缸筒2的外周面。
另外,在过盈装配所述不锈钢管3之前,将所述缸筒2的外周部车削加工为外径恒
定的圆柱体。由于缸筒2需要通过过盈装配的方式插入不锈钢管3中,因此缸筒3的外周表面
应当保持为较为光滑的表面,并且沿轴向方向外径保持一致,便于将不锈钢管3较为顺利地
装配到缸筒3上,特别地,为了保证所述立柱缸体的外径在强化之后的尺寸与强化之前的尺
寸一致,也需要将缸筒2的外周部车削掉一部分厚度。
此外,在过盈装配所述不锈钢管3之前,将所述不锈钢管3加热到300-350℃。将不
锈钢管3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之后,可以提高不锈钢管3的塑性变形能力,以使得不锈钢管3在
过盈装置到缸筒2时发生扩张变形,使得装配操作更为顺利,另外,不锈钢管3也可以在高温
作用下发生膨胀,较小幅度地提高内径,也有利于装配操作,并且当不锈钢管3的温度下降
后,产生的收缩也使得不锈钢管3更紧密地套在缸筒2上。
具体地,所述缸筒2的外径与所述不锈钢管3的内径的差值为D,D=d×(a-b)×
0.000016884,其中,d为所述缸筒2的外径,a为加热后的所述不锈钢管3的温度以℃为单位
的数值,b为室温以℃为单位的数值。其中,0.000016884为发明人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所确
定的经验参数。通过对缸筒2的过盈量进行控制,可以使得不锈钢管3在顺利装配和牢固固
定之间取得较为合适的平衡点,避免不锈钢管3难以装配或是不锈钢管3不能稳定地固定于
缸筒2的情况出现。
另外,在所述S1步骤中,在所述不锈钢管3的所述一端的内边缘加工倒角,并且在
所述S2步骤中,从所述一端将所述不锈钢管3过盈装配到所述缸筒2。所述倒角可以为45度
为其他角度,该倒角也可以逐渐地过渡到不锈钢管3的标准内径,其目的是增加入口处的内
径,便于将缸筒2相对于不锈钢管3进行定位对齐,即将缸筒2端部部分更容易地插入到不锈
钢管3的入口处。
具体地,在所述S3步骤中,在所述不锈钢管3上车削加工3-5个环形凹槽4;并且对
所述不锈钢管3的两端进行车削加工,然后将所述不锈钢管3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缸筒2。
不锈钢管3上所加工的环形凹槽4的数量可以根据不锈钢管3的整体长度确定,应当保证每
一个不锈钢管管段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缸筒2上。另外,如图1所示,不锈钢管3的两端可以通
过车床车削掉类似的环形部分,并且在车削掉的部分处进行焊接,即对位于两端的两个不
锈钢管管段进行强化连接,避免其成为缺陷部分而容易脱落。
另外,所述强化方法还包括步骤:S4、对过盈装配后的所述不锈钢管3的外周部进
行精车、磨削及抛光处理。此处的表面处理操作不仅可以使得不锈钢管3的外周表面更为光
滑,也可以特别针对环焊缝处进行特别处理,使得环焊缝处形成光滑表面并与不锈钢管3的
外径保持一致。
具体地,所述不锈钢管3的管壁厚度为0.8-2.0mm,所述不锈钢管3由奥氏体304不
锈钢或奥氏体316不锈钢制成。不锈钢管3的厚度可以根据液压立柱的工作环境选择,以能
够在该液压立柱的使用寿命内不被腐蚀穿透为准。而不锈钢管3的材料可以选用以上所述
的奥氏体304不锈钢或奥氏体316不锈钢,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锈蚀能力,并且具有较高
的强度。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其中,该立柱缸体通过以上所述
的液压立柱的立柱缸体的强化方法加工制成。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
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