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4319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34541.5

申请日:

2014.08.29

公开号:

CN104563147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7/12申请日:20140829|||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7/12

主分类号:

E02D27/12

申请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齐新; 卢永成; 吴东升

地址:

200092上海市杨浦区中山北二路9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28

代理人:

陈颖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包括上段桩和下段桩,其特征在于:上段桩为混凝土管桩,下段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下段桩穿过岩层中的溶洞,下段桩上端伸入上段桩内而成为组合结构桩基础。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上段桩身为混凝土管桩,在施工时可兼做施工下段灌注桩的护筒,节省了目前常规方法中的钢护筒费用。下段灌注桩钢筋笼和混凝土均伸入上段管桩适当长度,使上、下段组合成一个整体桩身共同受力,施工方便、快捷。

权利要求书

1.  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包括上段桩和下段桩,其特征在于:上段桩为混凝土管桩,下段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下段桩穿过岩层中的溶洞,下段桩上端伸入上段桩内而成为组合结构桩基础。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其特征在于:上段混凝土管桩为钢筋混凝土管桩或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其特征在于: 上段混凝土管桩为预制结构或现浇结构。

4.
  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覆盖土层中施工上段混凝土管桩;B、利用所述混凝土管桩作为护筒,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使所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穿过岩层中的溶洞,且所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上端伸入上段混凝土管桩内。

说明书

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中的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岩溶发育地区施工建筑物钻孔灌注桩基时,当钻孔遇到规模较大溶洞时,经常发生钻孔内的护壁泥浆迅速流失而造成坍孔,造成财产损失和施工人员伤亡,同时也延误工期。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通常的做法是钻孔至岩面时打入钢管护筒作为维护结构,这种钢护筒只是施工措施,永久结构受力并不考虑它,成桩后也无法取出,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且经济的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包括上段桩和下段桩,其特征在于:上段桩为混凝土管桩,下段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下段桩穿过岩层中的溶洞,下段桩上端伸入上段桩内而成为组合结构桩基础。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段混凝土管桩有钢筋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段混凝土管桩位于覆盖土层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段混凝土管桩为预制结构、现浇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段实心桩为钻孔、冲孔、人工挖孔灌注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一种安全且经济的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覆盖土层中施工上段混凝土管桩;B、利用所述混凝土管桩作为护筒,施工下段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使所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穿过岩层中的溶洞,且所述下段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上端伸入上段混凝土管桩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上段桩身为混凝土管桩,在施工时可兼做施工下段灌注桩的护筒,节省了目前常规方法中的钢护筒费用。下段灌注桩钢筋笼和混凝土均伸入上段管桩适当长度,使上、下段组合成一个整体桩身共同受力,施工方便、快捷。本发明将钢护筒的作用以混凝土管桩代替,同时该混凝土管桩又能与后面施工的灌注桩组合成永久结构共同受力,因此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桩基结构,经济效益将非常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桩基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2是桩基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先在覆盖土层1中施工上段桩-混凝土管桩4。可以先钻孔再沉放预制的混凝土管桩,也可以采用现浇的方法施工混凝土管桩。再施工下段桩,首先进行钻(冲、挖)孔5,穿过岩层2中的溶洞3,达到设计标高后,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完成下段灌注桩6的施工,两段桩基有适当长度的结合段7以组合为整体共同受力。
上段混凝土管桩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段混凝土管桩为预制结构、现浇结构。下段桩为钻孔、冲孔、人工挖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岩溶区的组合结构桩基础,包括上段桩和下段桩,其特征在于:上段桩为混凝土管桩,下段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下段桩穿过岩层中的溶洞,下段桩上端伸入上段桩内而成为组合结构桩基础。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上段桩身为混凝土管桩,在施工时可兼做施工下段灌注桩的护筒,节省了目前常规方法中的钢护筒费用。下段灌注桩钢筋笼和混凝土均伸入上段管桩适当长度,使上、下段组合成一个整体桩身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