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滑组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滑组件。
背景技术
在下雨天或者是潮湿天气,人们大多会在楼梯踏板上放置一些防滑组件来防止滑
倒、摔伤事故的发生,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多的防滑组件都不具备排水功能,由于雨水长期
积累在楼梯的踏板上得不到排解,使得防滑组件的防滑效果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防滑效果,安装稳定牢固,
并且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滑组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滑组件,包括呈板
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防滑胶体,本体的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出对防滑胶体
的两侧进行限位的第一翻边,本体的顶部平面设置有若干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条,
防滑胶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本体的长度方向
设置的第一突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的自由端上垂直延伸出与朝向防滑胶体延伸的第二翻边。
优选地,所述第二翻边的顶部平面低于防滑胶体的顶部平面。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一侧边缘背向第一翻边延伸出第三翻边,本体另一侧的第二
翻边与第三翻边的连接处背向防滑胶体延伸出第四翻边,第四翻边与相邻的第一翻边形成
的夹角为45—60度。
优选地,所述第四翻边的顶部呈圆弧凸起状。
优选地,所述第三翻边朝向本体的一侧垂直延伸出第二突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筋和第二突筋的高度为0.5-1mm。
优选地,所述凸条的横截面呈倒燕尾状。
优选地,所述防滑胶体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斜条纹或菱形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防滑胶体的高度由其中心位置分别朝向两侧的第一翻边逐渐减少。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滑组件,通过在本体顶部设
置有防滑胶体,增大了防滑组件与鞋底的摩擦力,提高了防滑组件的防滑性能,通过在本体
的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出第一翻边,对防滑胶体两侧进行了限位,使其不会前后移动,并
且通过在本体的顶部平面设置有若干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条,和在防滑胶体的底部
设置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使防滑胶体更加稳固的设置在本体上,防止了防滑胶体因踩踏
造成的随意移动,增加了防滑组件安装的稳定性,通过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本
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突筋,使得两第一突筋之间形成垂直于本体长度方向上的通孔,
汇集的雨水便可以从通孔中排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防滑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滑组件,包括呈板状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顶
部设置有防滑胶体2,本体1的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出对防滑胶体2的两侧进行限位的第
一翻边3,本体1的顶部平面设置有若干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条7,防滑胶体2的底部
设置有与凸条7配合的凹槽11,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
一突筋9,通过在本体1顶部设置有防滑胶体2,增大了防滑组件与鞋底的摩擦力,提高了防
滑组件的防滑性能,通过在本体1的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出第一翻边3,对防滑胶体2两侧
进行了限位,使其不会前后移动,并且通过在本体1的顶部平面设置有若干沿本体1的长度
方向设置的凸条7,和在防滑胶体2的底部设置有与凸条7配合的凹槽11,使防滑胶体2更加
稳固的设置在本体1上,防止了防滑胶体2因踩踏造成的随意移动,增加了防滑组件安装的
稳定性,通过在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突筋9,使得两
第一突筋9之间形成垂直于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通孔,汇集的雨水便可以从通孔中排出,使
防滑组件具有排水功能。
第一翻边3的自由端上可以垂直延伸出朝向防滑胶体2延伸的第二翻边4,从而使
得第二与第一翻边3构成一个可以容纳防滑胶体2两侧端部的凹部,使得防滑胶体2的两侧
端部与凹部卡接,对防滑胶体2进行稳定的定位,使其不能够相对本体1移动,防滑胶体2两
侧端部的厚度应该略大于凹部的宽度,由于防滑胶体2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两侧端部挤压进
入凹部,可以使得防滑胶体2与本体1的连接更加稳定。
第二翻边4的顶部平面可以低于防滑胶体2的顶部平面,由于防滑胶体2的顶部平
面高于第二翻边4的顶部平面,用户在踩踏楼梯踏板时,不会踩踏到第二翻边4的棱角,避免
了被第二翻边4棱角绊倒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防滑组件的安全性。
本体1的一侧边缘背向第一翻边3可以延伸出第三翻边5,在防滑组件的安装时,第
一翻边3与第三翻边5所构成的直角可以与楼梯踏板的直角处完全的贴合,使防滑组件的安
装更加平稳,同时可以对楼梯的直角处起到保护作用,使其不会受到磨损,本体1另一侧的
第二翻边4与第一翻边3的连接处可以背向防滑胶体2延伸出第四翻边6,第四翻边6与相邻
的第一翻边3形成的夹角为45—60度,第四翻边6设置可以使第一翻边3与第二翻边4的连接
处不会产生凸出的棱角,避免了因踩踏到第二翻边4的棱角,被第二翻边4棱角绊倒事故的
发生,提高了防滑组件的安全性,同时使第四翻边6与相邻的第一翻边3形成的夹角为45—
60度,可以使防滑组件与楼梯踏板的上表面贴合的更加紧密,过渡更加平缓,提高了防滑组
件踩踏时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第四翻边6的顶部可以呈圆弧凸起状设置,这样可以使第四翻边6与第一翻边3的
连接处的过渡更加的圆滑,不会产生尖锐的过渡角,使得防滑组件在踩踏时更加的舒适,而
且还能避免在摔倒时因碰到尖锐的过渡角而造成严重伤势,增加了防滑组件的安全性。
第三翻边5朝向本体1的一侧可以垂直延伸出第二突筋10,这样可以使得从第一突
筋9之间排出的雨水经过第二突筋10之间的通孔排出,由于楼梯的每一个台阶的踏板上都
设置有防滑组件,上一级的雨水通过第二突筋10之间的通孔排出流到下一级的防滑组件
中,在经过第一突筋9之间的通孔排入第二突筋10,最终雨水可以从高向低一级一级的将雨
水排出,使得楼梯的踏板上不会积聚雨水。
第一突筋9和第二突筋10的高度可以设置为0.5-1mm,突筋的高度设置得太高会使
第四翻边6与楼梯踏板表面形成一个悬空凸起8的翻边,当踩踏到翻边上,容易使人绊倒摔
伤,突筋的高度设置得太低,又起不到排水的功能,将第一突筋9和第二突筋10的高度设置
为0.5-1mm,不会发生踩踏到第四翻边6上使人绊倒摔伤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满足防滑组件
的排水需求。
凸条7的横截面可以呈倒燕尾状设置,由于防滑胶体2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安装防
滑胶体2时,可将防滑胶体2额凹槽11对准呈倒燕尾状的凸条7,然后脚或者是锤将凸条7卡
接进凹槽11中,凸条7呈倒燕尾状设置,可以使相互卡接的本体1和防滑胶体2连接更加牢
固。
防滑胶体2的顶部可以设置有若干斜条纹或菱形的第一凸起8,斜条纹或菱形的第
一凸起8,不仅可以使防滑组件更加美观,而且可以增大防滑组件与鞋底的摩擦力,提高防
滑组件的防滑效果,从而提高了楼梯踏板的安全性。
防滑胶体2的高度可以由其中心位置分别朝向两侧的第一翻边3逐渐减少,这样的
设置使得防滑胶体2的顶部平面高于第二翻边4的顶部平面,用户在踩踏楼梯踏板时,不会
踩踏到第二翻边4的棱角,避免了被第二翻边4棱角绊倒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防滑组件的安
全性,同时,防滑胶体2顶部平面呈弧状,在踩踏时,脚窝也能与防滑组件相贴合,增大了脚
底也防滑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防滑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发明
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