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94160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8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81835.4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号:

CN106193431A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C 2/04申请日:20160831|||公开

IPC分类号:

E04C2/04; E04C2/36; C04B28/04; C04B38/02; C04B11/30; C04B111/52(2006.01)N

主分类号:

E04C2/04

申请人:

张家口盛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郝廷华

地址: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兴业路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毕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墙体板材无法兼顾高强度和轻便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板材中,包括:板材本体,该板材本体内部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施工过程中,上述通孔内浇注有胶凝材料。本发明主要应用于楼宇建筑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墙体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材本体,所述板材本体内部穿设有至少一个通
孔;
施工过程中,所述通孔内浇注有胶凝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石灰和/或石
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墙体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本体包括:第一砂浆水泥
层、第二砂浆水泥层、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砂浆水泥层和所述第二砂浆水泥层之间的发泡
水泥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浆水泥层、所述第二砂浆
水泥层和所述发泡水泥层一体浇注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板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所述发泡水
泥层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凹槽。
6.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配料搅拌成浆料;
将所述浆料注入成型机形成板材本体;
所述板材本体终凝后脱模,并预留出至少一个通孔;
施工时,将胶凝材料浆料注入所述通孔内,并进行养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配料搅拌成浆料具体包
括:
将发泡水泥配料搅拌成发泡水泥浆料;
将砂浆水泥配料搅拌成砂浆水泥浆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浆料注入成型机形
成板材本体具体包括:
将所述发泡水泥浆料注入所述成型机的模具中;
待所述发泡水泥初凝形成发泡水泥层时,将所述砂浆水泥浆料注入所述模具,且所述
砂浆水泥浆料位于所述发泡水泥层的两侧;
待所述砂浆水泥初凝形成砂浆水泥层时,所述发泡水泥层和所述砂浆水泥层通过一体
浇注形成所述板材本体。
9.一种楼宇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墙体板材;所述墙
体板材为墙壁和/或墙顶。
10.一种楼宇建筑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制备墙体板材;
打地基;
在所述地基内搭建框架;
在所述框架中拼接所述墙体板材。

说明书

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
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墙体改革政策开始实施;具体可以呈现为:由于高层建筑的大量普
及,因此砌体结构的建筑也越来越少,即用“砖”做承重墙越来越少,则取而代之的是墙体板
材。

目前,市场上墙体板材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应用较多的有石膏或水泥轻质隔墙
板、彩钢板、钢丝网架泡沫板、石膏板、PC大板、水平孔混凝土墙板、活性炭墙体和新型隔墙
板等。其中,为了保证墙体板材的高强度和高保温性能,通常无法实现重量上的轻便性,从
而造成运输及施工的极大不便。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轻便性的问题,出现有在墙体板
材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孔,以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墙体板材内部设有贯穿的孔,还是必然会对墙体板材
的整体强度造成明显地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墙体板材既便于运输、施工又具有较高地强度,已成为本领域
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以
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墙体板材无法兼顾高强度和轻便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板材,包括:板材本体,所述板材本体内部穿设有至少一个通
孔;施工过程中,所述通孔内浇注有胶凝材料。

其中,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石灰和/或石膏。

实际应用时,所述板材本体包括:第一砂浆水泥层、第二砂浆水泥层、以及夹设在
所述第一砂浆水泥层和所述第二砂浆水泥层之间的发泡水泥层。

其中,所述第一砂浆水泥层、所述第二砂浆水泥层和所述发泡水泥层一体浇注成
型。

具体地,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所述发泡水泥层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凹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板材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墙体板材中,包括:板材本体,该板材本体内部穿设有至少一个通
孔;施工过程中,上述通孔内浇注有胶凝材料。由此分析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墙体板材中,由
于板材本体内部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墙体板材在运输及施工时整体的
轻便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也即各墙体板材拼接好后,通孔内可以浇注有胶凝材料,从而
通过胶凝材料以有效提高施工后的墙体板材的整体强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配料搅拌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注入
成型机形成板材本体;所述板材本体终凝后脱模,并预留出至少一个通孔;施工时,将胶凝
材料浆料注入所述通孔内,并进行养护。

其中,将配料搅拌成浆料具体包括:将发泡水泥配料搅拌成发泡水泥浆料;将砂浆
水泥配料搅拌成砂浆水泥浆料。

具体地,将所述浆料注入成型机形成板材本体具体包括:将所述发泡水泥浆料注
入所述成型机的模具中;待所述发泡水泥初凝形成发泡水泥层时,将所述砂浆水泥浆料注
入所述模具,且所述砂浆水泥浆料位于所述发泡水泥层的两侧;待所述砂浆水泥初凝形成
砂浆水泥层时,所述发泡水泥层和所述砂浆水泥层通过一体浇注形成所述板材本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楼宇建筑,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墙体板材;所述墙体板材
为墙壁和/或墙顶。

所述楼宇建筑与上述墙体板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
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楼宇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墙体板材
的制备方法制备墙体板材;打地基;在所述地基内搭建框架;在所述框架中拼接所述墙体板
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墙体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墙体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墙体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的具体流程示意
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的具体流程示意
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建筑的建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001-板材本体; 002-通孔;

003-胶凝材料; 011-第一砂浆水泥层;

012-第二砂浆水泥层; 013-发泡水泥层;

005-凹槽; 00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包括:板材本体001,板材本体001内部
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002;施工时,通孔002内浇注有胶凝材料003。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墙体板材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中,如图1所示,包括:板材本体001,该板材本体001
内部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002;施工过程中,上述通孔002内浇注有胶凝材料003。由此分析
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中,由于板材本体001内部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002,因
此能够有效提高墙体板材在运输及施工时整体的轻便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也即各墙体
板材拼接好后,通孔002内可以浇注有胶凝材料003,从而通过胶凝材料003以有效提高施工
后的墙体板材的整体强度。

实际应用时,为了有效保证墙体板材的整体强度,同时考虑胶凝材料003的经济成
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中,上述胶凝材料003可以为无机胶凝材料。

由于无机胶凝材料按其硬化条件可以包括有水硬性胶凝材料,即和水成浆后,既
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其强度,因此无机胶凝材料能够较好
地适用于潮湿的环境中。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无机胶凝材料按其硬化条件还可以包括有气硬性胶凝材
料,也即非水硬性胶凝材料,其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和发展其强度,此
种无机胶凝材料更适用于干燥的环境中,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其中,为了便于生产制造,以及考虑到环保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
中,上述无机胶凝材料可以优选为水泥、石灰和/或石膏。

具体地,无机胶凝材料可以为水泥,或可以为石灰,或可以为石膏,或可以为水泥
和石灰的混合物,或可以为水泥和石膏的混合物,或可以为石灰和石膏的混合物,或可以为
水泥、石灰和石膏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水泥可以优选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等。由于硅酸
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凝结硬化速度快,因此更有利于提高墙体板材的施工
效率。

此外,石膏的凝结硬化也较快,且具有导热系数小、吸声性强、吸湿性大等优点,从
而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石膏的防火性能较好,能够有效减少火焰对其内
部结构的危害。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石灰具有较强保持水分的能力,因此将石灰掺入水
泥中,可有效提高整体的和易性。

实际应用时,同样为了有效保证墙体板材的整体强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
板材中,上述胶凝材料003也可以为有机胶凝材料。例如,有机胶凝材料可以为沥青和/或树
脂。具体地,有机胶凝材料可以为沥青,或可以为树脂,或可以为沥青和树脂的混合物;其
中,树脂可以为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

当然,无机胶凝材料也可以为其它材质,例如粘土、水玻璃等,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板材本体001及墙体板材的整体强度具有较好地均一性,本发
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中,多个通孔002在板材本体001的内部可以优选为均匀分布。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综合考虑板材本体001及墙体板材的轻便性和整体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中,如图1所示,上述通孔002可以间隔设置有五个。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墙体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实际应用时,为了使板材本体001及墙体板材具有节能、保温等性能,本发明实施
例提供的墙体板材中,如图2所示,上述板材本体001可以包括:第一砂浆水泥层011、第二砂
浆水泥层012、以及夹设在第一砂浆水泥层011和第二砂浆水泥层012之间的发泡水泥层
013。由于第一砂浆水泥层011和第二砂浆水泥层012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施工完成后,第
一砂浆水泥层011和第二砂浆水泥层012可以在胶凝材料003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保证墙体
板材的整体强度。由于发泡水泥层013属于轻质材料层,因此在施工前的运输过程中,以及
各墙体板材的拼接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墙体板材的整体重量,从而便于其的运输及施工;
此外,由于发泡水泥层013含有大量的封闭气孔,属于气泡状绝热材料,因此保温隔热性能
较好,属于轻质保温材料;并且,发泡水泥层013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发泡剂为中性,不含苯
和甲醛等有害物质,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消防隐患,从而具有较高的环保性。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发泡水泥层013与第一、第二砂浆水泥层(011、012)在同
等情况下相比,重量约为其的1/5-1/8、热阻约为其的10-20倍;并且,发泡水泥层013的多
孔性,使其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从而对冲击载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此外,隔音
效果、抗压性和耐水性均有突出的表现。

其中,实际生产制造时,为了便于通孔002的开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
中,如图2所示,上述通孔002可以位于发泡水泥层013;由于发泡水泥层013的硬度较低,因
此能够有利于通孔002的开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墙体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为了便于相邻两个板材本体001之间的对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
材中,如图3所示,沿通孔002的轴向方向,上述发泡水泥层013的两侧可以分别对称设有凹
槽005。实际对接时,可以先将一块板材本体001的凹槽005与另一块板材本体001的凹槽005
对接,然后在凹槽005内进行浇注及冷桥处理,从而实现两块相邻板材本体001的对接,进而
通过多块对接好的板材本体001及注入其通孔002内的胶凝材料003以形成完整的建筑外墙
体。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凹槽005的具体尺寸大小可以根据墙体板材的强度
和保温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墙体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为了再度提高板材本体001及墙体板材的强度及坚固性,本发明实施例
提供的墙体板材中,上述发泡水泥层013可以设置有加强筋006。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加强筋006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作限制;例如:加
强筋006可以设置在发泡水泥层013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在发泡水泥层013的内部,也可以在
发泡水泥层013的表面和内部均设置,加强筋006可以沿上述通孔002的轴向方向设置,也可
以垂直通孔002的轴向方向设置,也可以既沿通孔002的轴向方向又垂直通孔002的轴向方
向设置。

下面通过表格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的相关组分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S1、将配料搅
拌成浆料;步骤S2、将浆料注入成型机形成板材本体;步骤S3、板材本体终凝后脱模,并预留
出至少一个通孔;步骤S4、施工时,将胶凝材料浆料注入通孔内,并进行养护。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的具体流程示意
图。

其中,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S1可以具体包括:步骤S11、通过搅拌机将发泡水泥配
料搅拌成发泡水泥浆料;步骤S12、通过搅拌机将砂浆水泥配料搅拌成砂浆水泥浆料。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的具体流程示意
图。

具体地,如图7所示,上述步骤S2可以具体包括:步骤S21、通过灌浆机将发泡水泥
浆料注入成型机的模具中;步骤S22、待发泡水泥初凝形成发泡水泥层时,通过灌浆机将砂
浆水泥浆料注入上述同一模具,且砂浆水泥浆料位于发泡水泥层的两侧;步骤S23、待砂浆
水泥初凝形成砂浆水泥层时,发泡水泥层和砂浆水泥层通过一体浇注形成板材本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中,由于上述发泡水泥层与砂浆水泥层
一体成型,即发泡水泥层与砂浆水泥层共用同一模具,通过先浇注中间的发泡水泥层、后浇
注两侧的砂浆水泥层而一体成型,因此无需使用粘黏剂将发泡水泥层与两侧的砂浆水泥层
粘黏,能够有效简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楼宇建筑,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墙体板材;具体
地,该墙体板材可以为墙壁和/或墙顶。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宇建筑的建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楼宇建筑的建造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步骤SI、利用所
述的墙体板材的制备方法制备墙体板材;步骤SII、打地基;步骤SIII、在地基内搭建框架;
步骤SIV、在框架中拼接墙体板材。实际建造时,上述框架可以为钢结构框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

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墙体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楼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墙体板材无法兼顾高强度和轻便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板材中,包括:板材本体,该板材本体内部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施工过程中,上述通孔内浇注有胶凝材料。本发明主要应用于楼宇建筑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