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锁.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940339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62239.9

申请日:

2014.04.22

公开号:

CN103938948A

公开日:

2014.07.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65/52申请日:20140422|||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5/52

主分类号:

E05B65/52

申请人:

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赖秀兴

地址:

523636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樟洋富竹工业区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代理人:

李玉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锁。本发明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面壳,底板和面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还设有弹性件,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左右移动,所述面壳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本发明通过设置两组锁向相反的锁钩组件以及控制杆,使得锁具可以分别打开锁钩组件,占用体积小,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机械锁,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面壳,底板和面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用于锁钩组件复位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左右移动,所述面壳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组件包括若干个锁钩,所述锁钩包括移动部、连接部以及钩部,连接部位于移动部和钩部之间,所述面壳设有与钩部相配合的插孔,所述两组锁钩组件分别为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右端与锁芯连接,控制杆左端的前侧设有与前锁钩组件的移动部相配合的前控制槽,控制杆左端的后侧设有与后锁钩组件的移动部相配合的后控制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前控制槽的长度以及后控制槽的长度均大于相应移动部的长度;所述容置空间还设有两个锁杆分别为用于限制前锁钩组件移动的前锁杆和用于限制后锁钩组件移动的后锁杆,前锁杆设有用于阻止前锁钩组件的钩部打开的前挡块,所述前锁钩组件的钩部设有与前挡块相配合的前止块;前挡块位于前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后锁钩杆设有用于阻止后锁钩组件的钩部打开的后挡块,所述后锁钩组件的钩部设有与后挡块相配合的后止块;后挡块位于后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当上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和后锁杆分别与上锁装置连接或抵接;当上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和后锁杆分别与上锁装置分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设有分别用于前锁杆、后锁杆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前锁杆和后锁杆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装置包括锁芯装置,锁芯装置包括推制和锁芯,锁芯下端连接有旋转块;推制的上端为所述操控端,推制的下端设有锁套,锁套套于锁芯外;锁芯的下端与旋转块连接,所述旋转块设有卡勾,所述锁杆的后端分别设有与卡勾配合的抵接部;上锁状态时,卡勾分别与两个抵接部抵接;开锁状态时,卡勾与两个抵接部分离。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还设有限位杆。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还包括下壳体,底板位于下壳体底部,所述底板在插孔对应的下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嵌设有顶筒,顶筒的下端设有翻边,翻边位于底板下方,所述顶筒与下壳体之间设有弹簧。

说明书

一种机械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械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外出旅游的次数逐渐增多,而且出行携带的物品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携带,很多人都采用较大的箱包,目前较大的箱包多为多层结构,每层均采用拉链作为开关连接件,为了将多个拉链集中管理,箱包一般会采用一种锁具,该锁具上设置有拉链插孔;由于拉链较多,一般将锁具设置在中间位置,拉链锁在锁具的两侧;为了方便管理,将上下拉链分为两部分,位于锁具上方的拉链锁在锁具的上侧,位于锁具下方的拉链锁在锁具的下侧;如申请号为201320307959.0的中国专利,名称为:一种锁具,该锁具通过左右按钮来分别控制上锁钩组和下锁钩组,操作不是很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锁具结构复杂、占用体积大的缺点,提供一种锁具,该锁具操作方便、占用面积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械锁,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面壳,底板和面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用于锁钩组件复位的弹性件,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左右移动,所述面壳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锁钩组件包括若干个锁钩,所述锁钩包括移动部、连接部以及钩部,连接部位于移动部和钩部之间,所述面壳设有与钩部相配合的插孔,所述两组锁钩组件分别为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右端与锁芯连接,控制杆左端的前侧设有与前锁钩组件的移动部相配合的前控制槽,控制杆左端的后侧设有与后锁钩组件的移动部相配合的后控制槽。
进一步地,前控制槽的长度以及后控制槽的长度均大于相应移动部的长度;所述容置空间还设有两个锁杆分别为用于限制前锁钩组件移动的前锁杆和用于限制后锁钩组件移动的后锁杆,前锁杆设有用于阻止前锁钩组件的钩部打开的前挡块,所述前锁钩组件的钩部设有与前挡块相配合的前止块;前挡块位于前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后锁钩杆设有用于阻止后锁钩组件的钩部打开的后挡块,所述后锁钩组件的钩部设有与后挡块相配合的后止块;后挡块位于后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当上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和后锁杆分别与上锁装置连接或抵接;当上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和后锁杆分别与上锁装置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设有分别用于前锁杆、后锁杆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前锁杆和后锁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锁装置包括锁芯装置,锁芯装置包括推制和锁芯,锁芯下端连接有旋转块;推制的上端为所述操控端,推制的下端设有锁套,锁套套于锁芯外;锁芯的下端与旋转块连接,所述旋转块设有卡勾,所述锁杆的后端分别设有与卡勾配合的抵接部;上锁状态时,卡勾分别与两个抵接部抵接;开锁状态时,卡勾与两个抵接部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锁还包括下壳体,底板位于下壳体底部,所述底板在插孔对应的下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嵌设有顶筒,顶筒的下端设有翻边,翻边位于底板下方,所述顶筒与下壳体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还设有限位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两组锁向相反的锁钩组件以及控制杆,使得锁具可以分别打开锁钩组件,占用体积小,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除去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除去锁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除去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除去锁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锁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锁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面壳                              2——锁芯装置                   3——底板
4——前锁钩组件                   40——后锁钩组件             6——后锁杆
7——下壳体                          8——前锁杆                       9——旋转块
10——顶筒                            11——插孔                        21——推制
22——锁套                            23——锁芯                        41——锁钩
411——移动部                      412——连接部                   413——钩部
414——阻止块                      61——后挡块                     62——抵接部
81——前挡块                                                                    91——卡勾
92——限位杆                        20——弹性件                     5——控制杆
51——前控制槽                    52——后控制槽                 53——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8。
一种机械锁,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3和面壳1,底板3和面壳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用于锁钩组件复位的弹性件20,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3左右移动,所述面壳1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4和后锁钩组件40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20的作用下复位。
本发明仅通过上锁装置的左右移动便可以控制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操作方便。且减少设置在锁具两侧的按钮,使得其占用面积减小。弹性件20可以采用弹簧、弹片等具有弹性的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锁钩组件包括若干个锁钩41,所述锁钩41包括移动部411、连接部412以及钩部413,连接部412位于移动部411和钩部413之间,所述面壳1设有与钩部413相配合的插孔11,所述两组锁钩组件分别为前锁钩组件4和后锁钩组件40,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杆5,所述控制杆5的右端与锁芯23连接,控制杆5左端的前侧设有与前锁钩组件4的移动部411相配合的前控制槽51,控制杆5左端的后侧设有与后锁钩组件40的移动部411相配合的后控制槽52。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杆5来实现上锁装置与锁钩组件之间的联动;为方便讲解,先设置前锁钩组件4的钩部413向右,即打开方向为向左;后锁钩组件40的钩部413向左,打开方向为向右;当然也可以反向设置。当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移动,控制杆5也向左移动;每个前控制槽51右端的壁面会与前锁钩组件4相应的移动部411的右端面抵接并将前锁钩组件4的锁钩41向左推动,从而实现开锁,而此时,虽然后后控制槽52也在向左移动,但每个后控制槽52右端的壁面(如果有)并没有与相应的移动部411抵接或者仅仅触动相应的移动部411移动很小一段距离不影响开锁。上锁装置向右移动,控制杆5也向右移动,每个后控制槽52左端的壁面与后锁钩组件40相应的移动部411的左端面抵接,并推动后锁钩组件40的锁钩41向右移动,其钩部413离开相应的插孔11,形成开锁。同样,前控制槽51左端的壁面(如果有)与前锁钩组件4的移动部411的左端面没有抵接或者仅推动移动部411移动很小距离。
通过设置控制杆5来实现前锁钩组件4或后锁钩组件40的开关,操作方便。同时上锁装置可以设置为钥匙锁或密码锁。此时上锁装置只需要控制其与壳体之间上锁状态,是否能够移动即可。
其次,在上锁状态时,可以设置:前锁钩组件4的每个移动部411的左端面与相应前控制槽51的左壁面相抵或相邻,阻止前锁钩组件4的钩部413向左移动;后锁钩组件40的每个移动部411的右端面与相应后控制槽52的右壁面相抵或相邻,阻止后锁钩组件40的钩部413向右移动。当只用控制杆5来控制钩部413打开时,其钩部413设置为前端呈U形设置,可分为两段;且前段部分可穿过插孔11;同时前控制槽51的长度以及后控制槽52的长度均与相应移动部411相同,上锁时,两组锁钩41的钩部413的前端部分位于插孔11内,当开锁后,锁钩组件在上锁装置的推动下运动,其中一组锁钩组件的钩部413前段部分穿过插孔11并仍然保持关闭状态,另一组锁钩组件的钩部413前段部分退出插孔11。
进一步地,前控制槽51的长度以及后控制槽52的长度均大于相应移动部411的长度;所述容置空间还设有两个锁杆分别为用于限制前锁钩组件4移动的前锁杆8和用于限制后锁钩组件40移动的后锁杆6,前锁杆8设有用于阻止前锁钩组件4的钩部413打开的前挡块81,所述前锁钩组件4的钩部413设有与前挡块81相配合的前止块;前挡块81位于前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后锁钩41杆设有用于阻止后锁钩组件40的钩部413打开的后挡块61,所述后锁钩组件40的钩部413设有与后挡块61相配合的后止块;后挡块61位于后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当上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8和后锁杆6分别与上锁装置连接或抵接;当上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8和后锁杆6分别与上锁装置分离。
由于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且一般在设置时,插孔11的侧面设有用于阻挡钩部413前行的挡板,即控制钩部413行程,钩部413不能穿过插孔11;因此两组锁钩组件不能同时向左侧或右侧运动。在设置前锁杆8和后锁杆6后,可方便的控制锁钩组件移动;在钩部413设置阻止块414,前锁钩组件钩部413的阻止块414为所述的前止块,后锁钩组件钩部413的阻止块414为所述的后止块;阻止块414分别与相应的前锁杆8的前挡块81、后锁杆6的后挡块61配合;在上锁状态下,如果上锁装置移动,势必带动前锁杆8或后锁杆6朝关闭方向移动,使得其中一组锁钩组件的钩部413与挡板抵接,因此处于上锁状态,控制杆5以及上锁装置不能移动;在开锁状态下,上锁装置带动控制杆5移动时,控制杆5分离后不用带动前锁杆8、后锁杆6移动,因此能够实现打开其中任一组锁钩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设有用于前锁杆8、后锁杆6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前锁杆8和后锁杆6之间。
在锁钩组件打开时,会带动前锁杆8或后锁杆6移动,锁钩组件复位后,前锁杆8或后锁杆6也可在前复位件或后复位件下复位。前复位件、后复位件均可采用弹簧、弹片等。
在设置前锁杆8、后锁杆6位置时,可以将前锁杆8、后锁钩41设置于控制杆5的下方。控制杆5的下端设置多个3个支撑块,使得控制杆5下方中部形成空间。
作为等同变形,前锁杆8的前挡块81和相应钩部413的前止块固定连接,后锁钩41的后挡块61和相应的后止块固定连接,保持钩部413和前锁杆8或后锁杆6移动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上锁装置包括锁芯装置2,锁芯装置包括推制21和锁芯23,锁芯23下端连接有旋转块9;推制21的上端为所述操控端,推制21的下端设有锁套22,锁套22套于锁芯23外;锁芯23的下端与旋转块9连接,所述旋转块9设有卡勾91,所述锁杆的后端分别设有与卡勾91配合的抵接部62;上锁状态时,卡勾91分别与两个抵接部62抵接;开锁状态时,卡勾91与两个抵接部62分离。
锁杆的打开方向与相应钩部413的打开方向相同,在上锁状态时,当锁杆的打开方向为向左时,该锁杆的抵接部62位于卡勾91的右端;当锁杆的打开方向为向右时,该锁钩41的抵接部62位于卡勾91的左端。因此控制打开锁钩41。作为等同变形,锁杆的右端设置卡孔,上锁时,卡勾91位于卡孔内;即锁杆与卡勾91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锁还包括下壳体7,底板3位于下壳体7底部,所述底板3在插孔11对应的下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嵌设有顶筒10,顶筒10的下端设有翻边,翻边位于底板3下方,所述顶筒10与下壳体7之间设有弹簧。
设置顶筒10和弹簧后,在打开锁钩组件时,拉链片会被顶筒10自动弹出,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9还设有限位杆92。
设置限位杆92,可以现在旋转块9、锁芯23的选择角度。防止其360度的旋转。

一种机械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机械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机械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机械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机械锁.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38948A43申请公布日20140723CN103938948A21申请号201410162239922申请日20140422E05B65/5220060171申请人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地址523636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樟洋富竹工业区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72发明人赖秀兴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代理人李玉平54发明名称一种机械锁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锁。本发明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面壳,底板和面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还设有弹性件,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

2、,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左右移动,所述面壳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本发明通过设置两组锁向相反的锁钩组件以及控制杆,使得锁具可以分别打开锁钩组件,占用体积小,操作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38948ACN103938948A1/1页21一种机械锁,包括固。

3、定连接的底板和面壳,底板和面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用于锁钩组件复位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左右移动,所述面壳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组件包括若干个锁钩,所述锁钩包括移动部、连接部以及钩部,连接部位于移动部和钩。

4、部之间,所述面壳设有与钩部相配合的插孔,所述两组锁钩组件分别为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右端与锁芯连接,控制杆左端的前侧设有与前锁钩组件的移动部相配合的前控制槽,控制杆左端的后侧设有与后锁钩组件的移动部相配合的后控制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前控制槽的长度以及后控制槽的长度均大于相应移动部的长度;所述容置空间还设有两个锁杆分别为用于限制前锁钩组件移动的前锁杆和用于限制后锁钩组件移动的后锁杆,前锁杆设有用于阻止前锁钩组件的钩部打开的前挡块,所述前锁钩组件的钩部设有与前挡块相配合的前止块;前挡块位于前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后锁钩杆设有用于阻止后。

5、锁钩组件的钩部打开的后挡块,所述后锁钩组件的钩部设有与后挡块相配合的后止块;后挡块位于后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当上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和后锁杆分别与上锁装置连接或抵接;当上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和后锁杆分别与上锁装置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设有分别用于前锁杆、后锁杆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前锁杆和后锁杆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装置包括锁芯装置,锁芯装置包括推制和锁芯,锁芯下端连接有旋转块;推制的上端为所述操控端,推制的下端设有锁套,锁套套于锁芯外;锁芯的下端与旋转块连接,所述旋转块设有卡勾,所述锁杆的后。

6、端分别设有与卡勾配合的抵接部;上锁状态时,卡勾分别与两个抵接部抵接;开锁状态时,卡勾与两个抵接部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还设有限位杆。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一种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还包括下壳体,底板位于下壳体底部,所述底板在插孔对应的下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嵌设有顶筒,顶筒的下端设有翻边,翻边位于底板下方,所述顶筒与下壳体之间设有弹簧。权利要求书CN103938948A1/4页3一种机械锁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机械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械锁。背景技术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外出旅游的次数逐渐增多,而且出行携带的物品也越来越多。

7、,为了方便携带,很多人都采用较大的箱包,目前较大的箱包多为多层结构,每层均采用拉链作为开关连接件,为了将多个拉链集中管理,箱包一般会采用一种锁具,该锁具上设置有拉链插孔;由于拉链较多,一般将锁具设置在中间位置,拉链锁在锁具的两侧;为了方便管理,将上下拉链分为两部分,位于锁具上方的拉链锁在锁具的上侧,位于锁具下方的拉链锁在锁具的下侧;如申请号为2013203079590的中国专利,名称为一种锁具,该锁具通过左右按钮来分别控制上锁钩组和下锁钩组,操作不是很方便,且占用面积较大。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锁具结构复杂、占用体积大的缺点,提供一种锁具,该锁具操作方便、占用面积小。0004。

8、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锁,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面壳,底板和面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用于锁钩组件复位的弹性件,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左右移动,所述面壳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0005进一步地,所述锁钩组件包括若干个锁钩,所述锁钩包括移动部、连接部以及钩部,连接部位于移动部。

9、和钩部之间,所述面壳设有与钩部相配合的插孔,所述两组锁钩组件分别为前锁钩组件和后锁钩组件,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右端与锁芯连接,控制杆左端的前侧设有与前锁钩组件的移动部相配合的前控制槽,控制杆左端的后侧设有与后锁钩组件的移动部相配合的后控制槽。0006进一步地,前控制槽的长度以及后控制槽的长度均大于相应移动部的长度;所述容置空间还设有两个锁杆分别为用于限制前锁钩组件移动的前锁杆和用于限制后锁钩组件移动的后锁杆,前锁杆设有用于阻止前锁钩组件的钩部打开的前挡块,所述前锁钩组件的钩部设有与前挡块相配合的前止块;前挡块位于前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后锁钩杆设有用于阻止后锁钩组件的钩部打开的后。

10、挡块,所述后锁钩组件的钩部设有与后挡块相配合的后止块;后挡块位于后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当上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和后锁杆分别与上锁装置连接或抵接;当上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和后锁杆分别与上锁装置分离。说明书CN103938948A2/4页40007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设有分别用于前锁杆、后锁杆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前锁杆和后锁杆之间。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锁装置包括锁芯装置,锁芯装置包括推制和锁芯,锁芯下端连接有旋转块;推制的上端为所述操控端,推制的下端设有锁套,锁套套于锁芯外;锁芯的下端与旋转块连接,所述旋转块设有卡勾,所述锁杆的后端分别设有与卡勾配合的抵接部;上锁。

11、状态时,卡勾分别与两个抵接部抵接;开锁状态时,卡勾与两个抵接部分离。0009进一步地,所述机械锁还包括下壳体,底板位于下壳体底部,所述底板在插孔对应的下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嵌设有顶筒,顶筒的下端设有翻边,翻边位于底板下方,所述顶筒与下壳体之间设有弹簧。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还设有限位杆。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两组锁向相反的锁钩组件以及控制杆,使得锁具可以分别打开锁钩组件,占用体积小,操作方便。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图1除去面壳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3为图2除去锁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4为图3除去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

12、5为图4除去锁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6为锁钩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7为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8为锁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20附图标记为1面壳2锁芯装置3底板4前锁钩组件40后锁钩组件6后锁杆7下壳体8前锁杆9旋转块10顶筒11插孔21推制22锁套23锁芯41锁钩411移动部412连接部413钩部414阻止块61后挡块62抵接部81前挡块91卡勾92限位杆20弹性件5控制杆51前控制槽52后控制槽53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0021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8。0022一种机械锁,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3和面壳1,底板3和面壳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左侧设有两组锁钩组件,容置空间内。

13、还设有用于锁钩组件复位的弹性件20,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所述容置空间的右侧设有上锁装置,且上锁装置可相对底板3说明书CN103938948A3/4页5左右移动,所述面壳1的右侧设有通孔,上锁装置的操控端伸出通孔;所述上锁装置分别与前锁钩组件4和后锁钩组件40联动连接;当上锁装置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侧移动时,则打开其中一组锁钩组件;上锁装置向右侧移动时,则打开另一组锁钩组件,所述其中一组锁钩组件在弹性件20的作用下复位。0023本发明仅通过上锁装置的左右移动便可以控制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操作方便。且减少设置在锁具两侧的按钮,使得其占用面积减小。弹性件20可以采用弹簧、弹片等具有弹性的元件。

14、。0024进一步地,所述锁钩组件包括若干个锁钩41,所述锁钩41包括移动部411、连接部412以及钩部413,连接部412位于移动部411和钩部413之间,所述面壳1设有与钩部413相配合的插孔11,所述两组锁钩组件分别为前锁钩组件4和后锁钩组件40,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杆5,所述控制杆5的右端与锁芯23连接,控制杆5左端的前侧设有与前锁钩组件4的移动部411相配合的前控制槽51,控制杆5左端的后侧设有与后锁钩组件40的移动部411相配合的后控制槽52。0025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杆5来实现上锁装置与锁钩组件之间的联动;为方便讲解,先设置前锁钩组件4的钩部413向右,即打开方向为向左;后锁。

15、钩组件40的钩部413向左,打开方向为向右;当然也可以反向设置。当开锁后,上锁装置向左移动,控制杆5也向左移动;每个前控制槽51右端的壁面会与前锁钩组件4相应的移动部411的右端面抵接并将前锁钩组件4的锁钩41向左推动,从而实现开锁,而此时,虽然后后控制槽52也在向左移动,但每个后控制槽52右端的壁面(如果有)并没有与相应的移动部411抵接或者仅仅触动相应的移动部411移动很小一段距离不影响开锁。上锁装置向右移动,控制杆5也向右移动,每个后控制槽52左端的壁面与后锁钩组件40相应的移动部411的左端面抵接,并推动后锁钩组件40的锁钩41向右移动,其钩部413离开相应的插孔11,形成开锁。同样,。

16、前控制槽51左端的壁面(如果有)与前锁钩组件4的移动部411的左端面没有抵接或者仅推动移动部411移动很小距离。0026通过设置控制杆5来实现前锁钩组件4或后锁钩组件40的开关,操作方便。同时上锁装置可以设置为钥匙锁或密码锁。此时上锁装置只需要控制其与壳体之间上锁状态,是否能够移动即可。0027其次,在上锁状态时,可以设置前锁钩组件4的每个移动部411的左端面与相应前控制槽51的左壁面相抵或相邻,阻止前锁钩组件4的钩部413向左移动;后锁钩组件40的每个移动部411的右端面与相应后控制槽52的右壁面相抵或相邻,阻止后锁钩组件40的钩部413向右移动。当只用控制杆5来控制钩部413打开时,其钩部。

17、413设置为前端呈U形设置,可分为两段;且前段部分可穿过插孔11;同时前控制槽51的长度以及后控制槽52的长度均与相应移动部411相同,上锁时,两组锁钩41的钩部413的前端部分位于插孔11内,当开锁后,锁钩组件在上锁装置的推动下运动,其中一组锁钩组件的钩部413前段部分穿过插孔11并仍然保持关闭状态,另一组锁钩组件的钩部413前段部分退出插孔11。0028进一步地,前控制槽51的长度以及后控制槽52的长度均大于相应移动部411的长度;所述容置空间还设有两个锁杆分别为用于限制前锁钩组件4移动的前锁杆8和用于限制后锁钩组件40移动的后锁杆6,前锁杆8设有用于阻止前锁钩组件4的钩部413打开的前挡。

18、块81,所述前锁钩组件4的钩部413设有与前挡块81相配合的前止块;前挡块81位说明书CN103938948A4/4页6于前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后锁钩41杆设有用于阻止后锁钩组件40的钩部413打开的后挡块61,所述后锁钩组件40的钩部413设有与后挡块61相配合的后止块;后挡块61位于后止块的打开方向上;当上锁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8和后锁杆6分别与上锁装置连接或抵接;当上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前锁杆8和后锁杆6分别与上锁装置分离。0029由于两组锁钩组件的打开方向相反,且一般在设置时,插孔11的侧面设有用于阻挡钩部413前行的挡板,即控制钩部413行程,钩部413不能穿过插孔11。

19、;因此两组锁钩组件不能同时向左侧或右侧运动。在设置前锁杆8和后锁杆6后,可方便的控制锁钩组件移动;在钩部413设置阻止块414,前锁钩组件钩部413的阻止块414为所述的前止块,后锁钩组件钩部413的阻止块414为所述的后止块;阻止块414分别与相应的前锁杆8的前挡块81、后锁杆6的后挡块61配合;在上锁状态下,如果上锁装置移动,势必带动前锁杆8或后锁杆6朝关闭方向移动,使得其中一组锁钩组件的钩部413与挡板抵接,因此处于上锁状态,控制杆5以及上锁装置不能移动;在开锁状态下,上锁装置带动控制杆5移动时,控制杆5分离后不用带动前锁杆8、后锁杆6移动,因此能够实现打开其中任一组锁钩组件。0030进。

20、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设有用于前锁杆8、后锁杆6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前锁杆8和后锁杆6之间。0031在锁钩组件打开时,会带动前锁杆8或后锁杆6移动,锁钩组件复位后,前锁杆8或后锁杆6也可在前复位件或后复位件下复位。前复位件、后复位件均可采用弹簧、弹片等。0032在设置前锁杆8、后锁杆6位置时,可以将前锁杆8、后锁钩41设置于控制杆5的下方。控制杆5的下端设置多个3个支撑块,使得控制杆5下方中部形成空间。0033作为等同变形,前锁杆8的前挡块81和相应钩部413的前止块固定连接,后锁钩41的后挡块61和相应的后止块固定连接,保持钩部413和前锁杆8或后锁杆6移动一致。0034进一步地,所述上。

21、锁装置包括锁芯装置2,锁芯装置包括推制21和锁芯23,锁芯23下端连接有旋转块9;推制21的上端为所述操控端,推制21的下端设有锁套22,锁套22套于锁芯23外;锁芯23的下端与旋转块9连接,所述旋转块9设有卡勾91,所述锁杆的后端分别设有与卡勾91配合的抵接部62;上锁状态时,卡勾91分别与两个抵接部62抵接;开锁状态时,卡勾91与两个抵接部62分离。0035锁杆的打开方向与相应钩部413的打开方向相同,在上锁状态时,当锁杆的打开方向为向左时,该锁杆的抵接部62位于卡勾91的右端;当锁杆的打开方向为向右时,该锁钩41的抵接部62位于卡勾91的左端。因此控制打开锁钩41。作为等同变形,锁杆的右。

22、端设置卡孔,上锁时,卡勾91位于卡孔内;即锁杆与卡勾91卡接。0036进一步地,所述机械锁还包括下壳体7,底板3位于下壳体7底部,所述底板3在插孔11对应的下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嵌设有顶筒10,顶筒10的下端设有翻边,翻边位于底板3下方,所述顶筒10与下壳体7之间设有弹簧。0037设置顶筒10和弹簧后,在打开锁钩组件时,拉链片会被顶筒10自动弹出,操作方便。0038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9还设有限位杆92。0039设置限位杆92,可以现在旋转块9、锁芯23的选择角度。防止其360度的旋转。说明书CN103938948A1/4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38948A2/4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3938948A3/4页9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3938948A4/4页10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3938948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