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4003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2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34360.6

申请日:

2013.04.18

公开号:

CN104110175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63/14申请日:20130418|||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3/14; E05B15/00; E05B19/00

主分类号:

E05B63/14

申请人:

陈志洪

发明人:

陈志洪

地址:

362804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玉湖村东亭7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防盗领域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本发明旨在防技术开启。本发明的自动门锁包括锁扣、锁壳、辅斜舌机构、复位机构、主舌机构、开关机构和安全锁定机构;其中辅斜舌包括斜舌,斜舌至少一面开设有凹槽;其中主舌机构包括滑块舌、内舌和外舌,滑块舌与内舌配合并可滑动伸缩的安装在外舌内侧。空转锁芯包括锁芯壳、锁芯、防脱片和传动拨轮;其中锁芯包括內锁胆和胆套,以可以空转的方式安装在锁芯孔内,开锁或闭锁时,內锁胆的钥匙孔和胆套的钥匙槽彼此自动错开到一定角度时会同步转动。自动离合钥匙包括钥匙柄和钥匙齿体;开锁时以自动隐藏钥匙齿体的分离方式来进行开锁。

权利要求书

1.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包括锁扣(1)、锁壳(2)、辅斜舌机构(4)、复位机构(10)、主舌机构(13)、开关机构(17)和安全锁定机构(23);
      该锁扣(1)成型有斜舌孔(1d)、复位孔(1a)和主舌孔(1z)则安装在一门边上;
      该具有侧面的锁壳(2),所述侧面成型有斜舌孔(2d)、复位孔(2a )和主舌孔(2z);
      该辅斜舌机构(4)以可限定伸缩在斜舌孔(2d)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自动反锁;
      该复位机构(10)以可限定伸缩在复位孔(1a\2a )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实现辅斜舌机构(4)自动弹出锁闭;
      该主舌机构(13)可限定伸缩在主舌孔(2z)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增强防盗性能;
      该开关机构(17)安装在锁壳(2)中,用以开启或关闭防盗锁;
      该安全锁定机构(23)安装在锁壳(2)中,用以锁定防盗锁为开启或关闭状态;
      该锁芯安装在锁孔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1)和锁壳(2)上的斜舌孔(1d\2d)与复位孔(1a\2a )依次排列的位置错开。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2)上设有立柱(U)、立板(B)和弹簧固定板(2s)。

4.
  如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2)上可增设一底板(3),将立柱(U)、立板(B)和弹簧(S)固定板改设在该底板(3)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复位压簧(S)、联动滑片(8)和限制构件(9)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窄径,窄径(6b3)开设有限制孔(69)。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固定构件(9)、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复位压簧(S)、联动滑片(8)和限制构件(9)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窄径,所述窄径(6b1)为圆柱、缺口或螺纹,窄径(6b3)开设有限制孔(69)。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和复位压簧(S)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宽径,所述该宽径(68)形状等同于联动滑片(8)。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固定构件(9)、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和复位压簧(S)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宽径,所述窄径为圆柱、缺口或螺纹,所述该宽径形状等同于联动滑片(8)。

9.
  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5)至少一面开设有凹槽(5b),所述该凹槽(5b)为垂直槽、斜槽或弧槽,所述该凹槽(5b)位置设在斜舌(5)伸向锁扣(1)之后在锁扣(1)与锁壳(2)之间的细缝位置,用以防止卡片等进行技术开启。

10.
  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5)至少一侧面设有限制凸轨(5a1),所述该限制凸轨(5a1)与斜舌孔限制凹形(2a1)配合,可防止斜舌(5)在缩进时,往坡面方向偏移。

11.
  如权利要求6和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5)一侧面开设有通向截面开设的连接孔(5d)的固定孔(5u)。

12.
  如权利要求6、8和1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9)同限制构件(9)为固定销或螺丝,该固定构件(9)与设在上述的固定孔(5u),用于固定斜舌(5)与轴杆(6)的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片(7)可滑动或不可滑动的套在轴杆(6)上,该辅助片(7)一端的折板(7b)开设有直径较窄的折板通孔(7b1)与轴杆(6)的窄径配合,另一端的折板(7b)开设有直径较宽的折板通孔(7b2)与轴杆(6)的宽径配合。

14.
  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滑片(8)为圆形或多边形,可滑动的套在窄径上或不可滑动的与轴杆(6)为一体;所述该联动滑片(8)与从动端(20a)和锁定端(12b)配合。

15.
  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9)为螺丝、固定销、防脱片(C)或金属线;所述该限制构件(9)与限制结构(69)配合,用以限制联动滑片(8)的位置和防止其脱落。

16.
  如权利要求5至15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S)套在轴杆(6)的窄径,其一端作用在折板(7b),另一端作用在宽径的截面上,用以允许斜舌(5)的方向转动;所述复位压簧(S)套在轴杆(6)的宽径,其一端作用在折板(7b),另一端作用在立板(B)上,用以斜舌(5)的自动复位。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10)由复位栓(11)、复位弹簧(S)、联动片(12)和限定立柱(U)构成。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栓(11)可伸缩的穿插在立板通孔(B1)、立板通孔(B2)和复位孔(2a),当复位栓(11)为2段时,A段(11A)的末端为圆锥头或圆头,B(11B)段的末端设有联动通孔(11d);所述A段(11A)和B(11B)段直径相等时,其中间设有限制结构(69),该限制结构(69)与限制构件(9)配合,该B段套有复位弹簧(S),该复位弹簧(S)一端作用在限制构件(9),另一端作用在立板(B)上;或所述A段(11A)直径大于B段(11B)直径时,该B段(11B)套有复位弹簧(S),该复位弹簧(S)一端作用于A段(11A)的截面。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栓(11)为2段以上,所述A、B、C…段可一致为圆形、多边形和异形或各自为圆形、多边形和异形;所述各段直径为相等或不相等。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片(12)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联动片(12)延伸有一锁定端(12b)和一联动端(12d);所述该锁定端(12b)与联动滑片(8)或联动片(12)配合用于锁定辅斜舌机构(4),所述该联动端(12d)与联动通孔(11d)配合从动于复位栓(11)。

21.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立柱(U)设在锁壳(2)或底板(3)上用于限定联动片(12)的转动距离,从而限制复位栓(11)的伸出距离。

22.
  如权利要求17和2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立柱(U)用限制构件(9)来替代;所述该限制构件(9)设置在复位栓(11)上的限制结构(119)中(如同权利18所述),所述该限制构件(9)可被立板(B)或侧面阻挡,用来限制复位栓(11)的伸出距离。

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舌机构(13)由外舌(14)、内舌(15)和锁定珠(Q)构成;所述外舌(14)可滑动的套在内舌(15)的外端上;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并与内舌(15)和立板(B)配合。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舌(14)为2面以上,所述外舌(14)一面设有长圆通孔(14u),侧面设有限制通孔(14q),所述外舌(14)至少一面设有突出部分(14t);所述该长圆通孔(14u)与立柱(U)或凸点(U)配合,该限制通孔(14q)设有锁定珠(Q),该突出部分(14t)用于限定外舌(14)伸出距离。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舌(15)一面设有立柱(U)或凸点(U)(U),平行侧面设有珠槽(15q);所述立柱(U)或凸点(U)(U)和长圆通孔(15u)配合,用以推动外舌(14);所述珠槽(15q)和锁定珠(Q)配合,用以开锁时提供空间给锁定珠(Q)。

26.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舌(15)垂直侧面延伸有一厚度小于或等于内舌(15)厚度的面板(15b),所述该面板(15b)上设有长圆通孔(15u)、限制凸点(15a2)、和锁定凸点(15a1);所述该长圆通孔(15u)和立柱(U)或凸点(U)配合,起定位导向作用,所述限制凸点(15a2)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限定啮合片的旋转空间,所述锁定凸点(15a1)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锁定开锁状态,所述锁定凸点(15a1)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锁定闭锁状态。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面板(15b)上设有立柱(U)或凸点(U);所述该立柱(U)或凸点(U)与连杆(18)连接配合,起联动作用。

2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舌机构(13)由外舌(14)、滑块舌(16)、内舌(15)和锁定珠(Q)构成;所述外舌(14)可滑动的套在内舌(15)的外端上;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并与内舌(15)和立板(B)配合。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舌(14)为2面以上,所述外舌(14)一面设有长圆通孔(14u),所述平行侧面设有限制通孔(14q)和1个或2个滑块舌通孔(1416),所述外舌(14)至少一面设有突出部分(14t),所述锁舌内侧设有内舌凹凸轨(14g);所述该长圆通孔(14u)与立柱(U)或凸点(U)配合,从动于内舌(15),所述限制通孔(14q)设有锁定珠(Q)并与之配合,所述滑块舌通孔(1416)与滑块舌(16)配合,所述内舌凹凸轨(14g)与滑块凹凸轨(16g)配合,用以约束滑块舌(16)正常伸缩。

30.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舌(16)可滑动伸缩的安装在外舌(14)内侧,所述滑块舌(16)一面相应成型有滑块凹凸轨(16g),所述该滑块凹凸轨(16g)与内舌凹凸轨(14g)配合,可沿轨道滑动。

31.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舌(16)反面成型有致动轨(16u),所述致动轨(16u)和致动点(15U)配合,可从动于致动点(15U)来带动滑块舌(16)滑动。

32.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舌(16)可选择的成型有台阶(16t);所述台阶(16t)高度等于面板(15d)厚度与外舌(14)或锁壳(2)或底板(3)接触,用以滑块自身起到顺利滑动。

33.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拥有权利25、26和27的特征外,另一特征为所述内舌(15)垂直面另一侧延伸有一厚度小于内舌(15)厚度的面板(15d),所述该面板(15d)上设有1个或2个致动点(15U);所述该面板(15d)可防止滑块舌(16)松动,所述该致动点(15U)与致动轨(16u)配合来带动滑块舌(16)。

34.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所述该锁定珠(Q)在珠槽(15q)时,该内舌(15)和外舌(14)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该锁定珠(Q)在滚入珠孔(3q)时,该外舌(14)和立板(B)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该锁定珠(Q)在开锁时其先一端与内舌(15)的侧面抵触,另一端在立板(B)的珠珠孔(3q)中,然后一端滑入内舌(15)珠槽(15q)时,另一端则从立板(B)的珠珠孔(3q)滚出,最后一端在珠槽(15q)中,另一端与立板(B)的版面抵触;所述该锁定珠(Q)在关锁时其先一端在珠槽(15q)中,另一端与立板(B)的版面抵触,然后一端从珠槽(15q)滚出时,另一端则滑入立板(B)的珠孔(3q)中,最后一端与内舌(15)的侧面抵触,另一端在立板(B)的珠孔(3q)中。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珠(Q)为圆珠、长圆珠或切角圆柱。

3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17)由传动拨轮(26)、从动齿轮(19)、连杆(18)、旋转从动构件(20)、门内开启旋钮(X)、单向制动棘爪(21)、复位弹簧(S)、滑旋制动棘爪(22)、扭簧(L)、复位扭簧(L)和致动片(27)构成;所述传动拨轮(26)可跟随锁芯转动的安装在锁芯上,所述从动齿轮(19)的从动齿(19w)与传动拨轮(26)的传动齿(26w)彼此啮合。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拨轮(26)至少一面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弧形致动坡槽(26b);所述该弧形致动坡槽(26b)与致动栓(29)的致动端头(29a)配合。

38.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拨轮(26)带有传动齿(26w);所述该传动齿(26w)与从动齿(19w)啮合,来带动从动齿轮(19)旋转。

39.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拨轮(26)至少一面增有一台阶面(26a),所述该台阶面(26a)周边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制动槽(26g);所述该制动槽(26g)与滑旋制动棘爪(22)为啮合时,该传动拨轮(26)则无法转动,所述该制动槽(26g)与滑旋制动棘爪(22)为错开始,该传动拨轮(26)则可以转动。

40.
  如权利要求36至39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拨轮(26)圆心位置开设有一圆心凹孔(26U)或圆心凸点(26U);所述该圆心凹孔(26U)或圆心凸点(26U)与锁芯上的圆心凹孔(34U)或圆心凸点(34U)套接。

41.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9)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从动齿轮(19)一面设有立柱(U);所述该立柱(U)与连杆(18)连接;或者所述该立柱(U)同时可与旋转从动构件(20a)配合。

42.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9)一面设有致动凸点(19u);所述该致动凸点(19u)与旋转从动构件(20a)配合,用以推动旋转从动构件(20)旋转,续而使旋转从动构件(20b)旋转推动联动滑片(8)或宽径,从而实现开启辅斜舌机构(4)。

43.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内开启旋钮(X)由旋柄(X2)和传动轴(X3)构成可旋转的安装在锁壳(2)上,所述以传动轴(X3)为中心,旋柄(X2)为单向、双向或多向,形状为扁状、大头状、椭圆状、平行状、多边形状或圆状。

44.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开启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旋转从动构件(20)。

45.
  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防脱片(C)或防脱螺丝(LS),所述该防脱片(C)和防脱螺丝(LS)用以固定锁定构件(24)与套端(Xc)的连接防止其脱落或松动。

46.
  如权利要求36、42和4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从动构件(20)与门内开启旋钮(X)同步转动,其卡接孔为非圆孔;所述旋转从动构件(20)从动端(20a)为圆头或圆角,推动端(20b)为大圆头或圆角或圆头;所述推动端(20b)可推动联动滑片(8)进而推动辅斜舌机构(4),但推动一定距离受到限定立柱(U)限制;所述推动端(20b)受到联动滑片(8)复位反推时,或者在转换斜舌(5)的朝向而拉动斜舌(5)时反推着推动端(20b)到一定距离时,该旋转从动构件(20)将被限定立柱(U)限制。

4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制动棘爪(21)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单向制动棘爪(21)延伸有一棘爪(21w),所述该单向制动棘爪(21)中间部分设有一凸点(21s),该凸点与弹簧(S)配合;所述该棘爪(21w)与传动齿(26w)啮合,用以限定传动拨轮(26)的单向旋转,所述该凸点(21s)与复位弹簧(S)配合,用以自动复位。

48.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旋制动棘爪(22)轴端设有长圆通孔(22u)可旋转并可滑动的设在立柱(U)上,所述该轴端可选择的增设有凹槽(22l),制动端设有制动爪(22w)和凹槽(22l),所述凹槽(22l)和凹槽(22l)用以约束扭簧(L)施力位置;所述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和致动坡(27a)配合;所述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啮合且与致动坡(27a)错开时,锁芯转动则被限制;所述当制动爪(22w)被致动坡(27a)顶出制动槽(26g)时,同时受到该扭簧(L)施压在凹槽(22l)上的扭力,从而使滑旋制动棘爪(22)滑动,最后该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错开,锁芯方可继续转动;所述该凹槽(22l)与复位扭簧(L)配合,该复位扭簧(L)的扭力施压在凹槽(22l)上使滑旋制动爪(22w)紧贴在传动拨轮(26)。

49.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复位扭簧(L)可以用复位弹簧(S)(如同权利47所述)来替代,在合适位置施压使滑旋制动棘爪(22)向一方向转动。

50.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致动片(27)以可跟随锁胆(34)同步转动的卡接在锁芯上;所述该致动片(27)设有至少一个致动坡(27a),该致动坡(27a)用以顶出制动爪(22w)。

51.
  如权利要求3、4、17、20、21、22、24、25、26、27、29和4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立柱(U)可选择性的配有防脱片(C),该防脱片(C)用以防止相关构件的脱落。

5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安全锁定机构(23)由门内锁定旋钮(X)、弹簧(S)、定位珠(O)、锁定构件(24)和防脱片(C)构成。

53.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内锁定旋钮(X)可旋转的安装在安装在锁壳(2)上;所述该门内锁定旋钮(X)由旋柄(X2)、钮体(X1)、和传动轴(X3)构成。

54.
  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内锁定旋钮(X)由旋柄(X2)和传动轴(X3)构成。

55.
  如权利要求53和5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以传动轴(X3)为中心,旋柄(X2)为单向、双向或多向,形状为扁状、大头状、椭圆状、平行状、多边形状或圆状。

56.
  如权利要求53和5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锁定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锁定构件(24)。

57.
  如权利要求52至55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柄(X2)反面设有定位珠孔,所述依次将弹簧(S)和定位珠(O/Q)设在该定位珠孔内;所述弹簧(S)一端作用在定位珠孔内,另一端着力于定位珠(O/Q);所述定位珠(O/Q)与锁壳(2)的定位孔(2o)配合,用以限定门内锁定旋钮(X)的转动。

58.
  如权利要求52至55和5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柄(X2)反面可设有一凸点(Xo)或凹点(Xo’)来替代定位珠(O/Q)和弹簧(S),该凸点(Xo)或凹点(Xo’)与锁壳(2)上的凸点(2o)或凹点(2o’)配合;当锁定构件(24)完全锁定时,与凸点(2o)或凹点(2o’)之间是过盈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当锁定构件(24)一半锁定一半解锁时,与凸点(2o)或凹点(2o’)是间隙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当锁定构件(24)完全解锁时,与凸点(2o)或凹点(2o’)之间是过盈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

59.
  如权利要求52至55、57和5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旋柄(X2)反面可增设一偏压弹簧(S)来替代定位珠(O/Q)和弹簧(S)或凸点(Xo)或凹点(Xo’);所述该偏压弹簧(S)一端作用在钮体(X1),另一端作用在锁壳(2)上;所述该偏压弹簧(S)用以增加门内锁定旋钮(X)的旋转阻力。

60.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钮体(X1)可选择性沿传动轴(X3)方向形成一台阶;所述该台阶可用以遮挡定位珠(O/Q)或者用以减少与锁壳(2)之间的间距或者直接与锁壳(2)面接触。

61.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锁定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锁定构件(24)。

62.
  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防脱片(C)或防脱螺丝(LS),所述该防脱片(C)和防脱螺丝(LS)用以固定锁定构件(24)与套端(Xc)的连接防止其脱落或松动。

63.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24)轴心位置设有与套端(Xc)吻合的非圆孔,并延伸有锁定臂(24a1);所述开锁锁定时,该锁定臂(24a1)外端抵顶在锁定凸点(15a1);所述闭锁锁定时,该锁定臂(24a1)内端与锁定凸点(15a1)啮合。

64.
  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包括:锁芯壳(35)、锁芯、C型防脱片(28)和传动拨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以可空转的方式安装在锁芯壳(35)所开设的锁芯孔内;所述锁芯由锁胆(34)和胆套(33)构成,胆套(33)可转动的套在锁胆(34)上。

65.
  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孔壁(35e)向内凸出形成壳台阶(35c)和壳台阶(35b),所述锁胆(34)的外壁凸出形成一胆台阶(341);所述壳台阶(35c)与胆台阶(341)互相抵触,用以限制锁胆(34)的位置;所述胆套(33)一垂直面与壳台阶(35b)互相抵触,另一垂直面与胆台阶(341)互相抵触。

66.
  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台阶(341)往里开设有与弹子孔(34v)伸出端错开的钥匙孔(34a),胆套(33)一边开设有钥匙槽(33a);所述钥匙孔(34a)和钥匙槽(33a)在开锁或闭锁时可以自由的重合或错开。

67.
  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壳(35)与轴垂直还开设有定位孔(35q),该定位孔(35q)与锁胆(34)开设的定位珠孔(34q)对应;所述定位珠孔(34q)为两边穿通时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定位弹簧(S)和定位珠(O/Q),未穿通时自上而下设有定位弹簧(S)和定位珠(O/Q),该定位珠(O/Q)为圆珠或圆头柱;所述定位珠(O/Q)与定位孔(35q)配合,用以限定将要开锁或关锁和开锁或关锁完毕,在插入或拔出钥匙(36)时锁芯所处的位置状态;或者所述定位孔(34q)设在锁胆(34),而定位珠孔(35q)设在锁芯壳(35)。

68.
  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壳(35)垂直还开设有通向锁芯孔壁(35e)和台阶(35b)之间的控制孔(35d),所述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控制弹簧(S)和控制珠(31)。

69.
  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珠(31)为圆柱、多边柱或曲边柱,所述控制珠(31)一端面轴心凸出形成一直径凸柱(31g),该凸柱(31g)为圆形、多边形或曲边形;所述珠身台阶面(31h)与胆套(33)一端开设的珠身坡槽(33h)和珠身槽(33g)配合,凸柱(31g)与锁胆(34)上开设的坡槽(34h)和终点槽(34g)配合;所述当凸柱(31g)滑入终点槽(34g)时,珠身台阶面(31h)同步进入珠身槽(33g)为卡合,胆套(33)不能转动;所述当凸柱(31g)滑出坡槽(34h)时,珠身台阶面(31h)同步退出珠身槽(33g)为分离,胆套(33)方能转动。

70.
  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胆(34)另一端与轴垂直面凸出或凹陷形成一非圆的凸台(34d)或凹孔(34d),该凸台(34d)或凹孔(34d)卡接有致动片(27);或者所述该垂直面设有1个以上的圆或非圆的凸点(34u)或凹孔(34u),所述凸点(34u)或凹孔(34u)与致动片(27)的凹孔(27u)或凸点(27u)套合;再或所述该垂直面轴心设有一个圆的凸点(34U)或凹孔(34U),所述凸点(34U)或凹孔(34U)与致动片(27)的通孔(27U)对应,并和传动拨轮所设的凹孔(26U)或凸点(26U)套合。

71.
  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胆(34)与轴垂直还开设有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致动栓槽(34f)和防脱槽(34c);所述以锁胆(34)轴线为中心时,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所述钥匙孔(34a)不在同一半径上,致动栓槽(34f)与弹子(30)或弹片孔(34v)相通;所述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弹簧(S)和弹子(30)或弹片(30);致动栓槽(34f)内设有致动栓(29)和弹簧(S);防脱槽(34c)设有C型防脱片(28)。

72.
  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穿通锁胆(34)两侧,或所述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只穿通锁胆(34)一侧;所述未进行开锁或闭锁的复位状态时,锁胆(34)的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胆套(33)的套壁或者开设的套槽(33v)对应;进行开锁或闭锁同步转动时,锁胆(34)的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锁套开设的钥匙槽(33a)对应。

73.
  如权利要求64和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栓(29)由致动端头(29a)、齿杠(291)和凸齿(29b)构成,可伸缩的致动栓槽(34f)内;所述致动端头(29a)为圆头,凸齿(29b)设在齿杠(291)上;所述当钥匙(36)的钥匙齿(38v)与弹子(30)或弹片(30)全部匹配时,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与凸齿(29b)在同一直线上,转动锁芯时则可进行开锁或闭锁,当致动端头(29a)滑入弧形致动坡槽(26b)时,凸齿(29b)与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啮合,当致动端头(29a)滑出弧形致动坡槽(26b)时,凸齿(29b)与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脱离。

74.
  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30)为圆柱或多边柱,或者为缩颈(30c)式的圆柱或多边柱;所述该圆柱或多边柱弹子(30)设有环形密码凹槽(30b),该圆柱的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该凸锥或凹槽(30a)与弹簧(S)配合。

75.
  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30)为扁圆柱或多边扁圆柱,或者为缩颈(30c)式的扁圆柱或多边扁圆柱;所述扁柱或多边扁柱弹子(30)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该凸锥或凹槽(30a)与弹簧(S)配合。

76.
  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0)一侧边开设有密码凹槽(30b),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

77.
  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套(33)还设有与钥匙(36)的防脱轨(37a)相啮合的防脱轨(33b),或与钥匙(36)的防脱轨(41c)相啮合的防脱轨(33c);所述该防脱轨为一面以上、轨层为一层以上;所述以胆套(33)为例,胆套(33)外壁和内壁各为一面,以一个凹层或凸层为一层。

78.
  如权利要求64、65、66、67、69、70、7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套(33)为一次成型或分成2半以上成型之后再通过固定销(9)组合,该固定销(9)同上述限制构件(9)。

79.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定孔(37b)内。

80.
  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柄(37)一端为钥匙柄(37),另一端设有防脱轨(37a);钥匙齿体(38)一端为插入端,中间设有钥匙齿(38v),另一端设有防脱轨(38a);所述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通过防脱轨(37a)与防脱轨(38a)可单向或双向滑动离合的连接在一起。

81.
  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轨至少1面设有防脱层,每面至少为一层防脱轨,每层防脱轨至少一段以上;所述一个凹层或凸层为一层。

82.
  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柄(37)防脱轨一端还设有顶定孔(37b)和与顶定孔(37b)相通的控制孔(37k),钥匙齿体(38)防脱轨一端亦设有限定孔(38b);所述顶定针(39)由限定头(39b)、控制凸点(39k)和后端(39d)构成,该限定头(39b)与限定孔(38b)配合;控制凸点(39k)可滑动的伸向控制孔(37)并与限制点(34a1)配合,该限制点为凹点或平;后端(39d)作用在顶定弹簧(S)。

83.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遮套(41)、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该遮套(41)一端设有固定端(41a)与钥匙柄(37)的固定槽(37a)咬合连接,另一端遮套(41)遮套在钥匙齿体(38);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遮套(41)体顶定孔(41b)内。

84.
  如权利要求83和8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41a)为凹凸结构或设有螺丝孔(41ls),螺丝孔(41ls)和螺丝孔(37ls)则紧固于螺丝(LS)。

85.
  如权利要求83和8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套(41)一端与钥匙柄(37)可一体成型为钥匙柄套一体(37-41)。

86.
  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套(41)另一端由遮面和防脱轨(41c)构成,该遮面用以遮挡钥匙齿(38v),防脱轨(41c)用以防止钥匙齿体(38)脱落。

87.
  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套(41)另一端由遮面和防脱轨(41c)构成,该遮面为半面以上和防脱轨(41c)为一层以上,所述完全遮住一钥匙体齿面或反面为一面,不完全遮住为半面,防脱轨(41c)以一个凹层或一个凸层为一层;未插入钥匙开锁时:该遮面用以遮挡钥匙齿面,防脱轨(41c)与钥匙齿体(38)开设的防脱轨(38c)可以滑动的啮合,用以防止钥匙齿体(38)脱落;插入钥匙进行开锁时:该遮面位于锁胆(34)的遮面槽(34a2),防脱轨(41c)与胆套(33)的防脱轨(33c)配合,用以开启时防自由脱落作用。

88.
  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遮套(41)还设有顶定孔(41b)和与顶定孔(41b)相通的控制孔(41k),钥匙齿体(38)一端设有限定孔(38b);所述顶定针(39)由限定头(39b)、控制凸点(39k)和后端(39d)构成,该限定头(39b)与限定孔(38b)配合;控制凸点(39k)可滑动的伸向控制孔(37-41k/41k)并与限制点(34a1)配合,该限制点为凹点或平;后端(39d)作用在顶定弹簧(S)。

89.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顶定针(39)、顶定弹簧(S)、顶扣针(40)和顶扣弹簧(S);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定孔(37b)内,该顶扣针(40)和顶扣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扣孔(37d)内;所述顶扣针(40)一端设有凹颈(40h),该凹颈(40h)与顶扣钩(38h)配合。

90.
  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柄(37)设有顶定孔(37b)和顶扣孔(37d),与钥匙齿体(38)的限定孔(38b)和顶扣钩(38h)对应,该顶扣钩(38h)槽由顶扣钩(38h)和钩槽(38d)构成;所述钉扣钩(38h)朝内时,钩槽(38d)为坡槽;顶扣钩(38h)朝外时,坡槽设在上述权利要求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36)的胆套(33)上的坡槽(33f)。

91.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顶定针(91)、顶定弹簧(S)和磁头(37a)/(38a);所述该钥匙柄连接端(37a)与钥匙齿体连接端(38a)采用磁性头,所述该钥匙柄连接端(37a)与钥匙齿体连接端(38a)至少一端带有磁性,无磁性的一端为吸磁金属。

92.
  如权利要求79和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柄(37)复位两半,还包括空间巢(37e);所述空间巢(37e)可放置一些磁性或电子感应器来增加钥匙的功能;或空间巢(37e)增设有按钮孔(37p)用以一些电子按钮的操作。

93.
  如权利要求71至9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顶定弹簧(S)和顶扣弹簧(S)可以是压簧(S)或针簧(D),所述针簧(D)设在针簧槽(41d)内;当顶定弹簧(S)或顶扣弹簧(S)为压簧(S)时还可以增设封珠(32),该封珠(32)设在压簧(S)这端。

94.
  如权利要求64、79和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和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自动离合钥匙(36)为权利79和83所述的结构时,所述可选择的将锁胆(34)开设有同步限距槽(34m)与胆套(33)设有的同步传动销(33n)配合;或者锁胆(34)开设有同步传动销(34n)与胆套(33)设有的同步限距槽(33m)配合。

95.
  如权利要求64、89和9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和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自动离合钥匙(36)为权利89和91所述的结构时,所述锁胆(34)开设有同步限距槽(34m)与胆套(33)设有的同步传动销(33n)配合;或者锁胆(34)开设有同步传动销(34n)与胆套(33)设有的同步限距槽(33m)配合。

96.
  如权利要求79、83、89和91所述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钥匙齿(38v)或钥匙槽(38v)为横向为宜,即与钥匙轴垂直。

97.
   如权利要求79、83、89和91所述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齿体(38v)还可以作为感应体,该感应包括物理感应、化学感应和生物感应。

98.
   如权利要求79、83、89和91所述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齿体(38v)还可以作为集电阻连接体或集电路体。

99.
  如权利要求64、79、83、89和91所述的空转锁芯(25)和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当钥匙齿体(38v)为权利要求97和98的结构特征时,其锁胆的弹子孔(34v)和设有的弹子(30)则改为相应的孔巢和与钥匙齿体(38v)配套的感应接收器、电路芯片或电子设备。

说明书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领域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特别是涉及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通用的空转锁芯及其自动离合钥匙。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防盗门锁大多是由斜舌和方舌构成,但是这些斜舌很容易的被一些卡片等硬物卡入门缝将斜舌挤压来达到开启的作用;方舌又主要是靠弹簧来加压锁舌保持锁出的状态,若门缝够大也能被开锁工具一点一点的被撬动来达到开启的作用。再说现有锁芯,当然空转锁芯相对于无空转锁芯来说防技术开启和破坏能力都要高很多,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缺点:锁眼暴露,给技术开启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至于钥匙,只是一把质量可以的单一钥匙,其形状万变不离其中,没有一点创意,直接约束了锁芯的改革。由于以上的不足给现今的技术开启提供了条件,造成使用者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本发明宗旨就是在保证质量、方便操作的同时,让技术开启的可能性等于零。
发明内容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包括锁扣1、锁壳2、辅斜舌机构4、复位机构10、主舌机构13、开关机构17和安全锁定机构23;
该锁扣1成型有斜舌孔1d、复位孔1a和主舌孔1z则安装在一门边上;
该具有侧面的锁壳2,所述侧面成型有斜舌孔2d、复位孔2a和主舌孔2z;
该辅斜舌机构4以可限定伸缩在斜舌孔2d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自动反锁;
该复位机构10以可限定伸缩在复位孔1a\2a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实现辅斜舌机构4自动弹出锁闭;
该主舌机构13可限定伸缩在主舌孔2z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增强防盗性能;
该开关机构17安装在锁壳2中,用以开启或关闭防盗锁;
该安全锁定机构23安装在锁壳2中,用以锁定防盗锁为开启或关闭状态;
该锁芯安装在锁芯孔aa中。
所述锁扣1和锁壳2上的斜舌孔1d\2d与复位孔1a\2a依次排列的位置错开。
所述锁壳2上设有立柱U、立板B和弹簧固定板2s。
或所述锁壳2上增设一底板3,将立柱U、立板B和弹簧固定板20073改设在该底板3上。
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复位压簧S、联动滑片8和限制构件9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窄径,窄径6b3开设有限制孔69。
或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固定构件9、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复位压簧S、联动滑片8和限制构件9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窄径,所述窄径6b1为圆柱、缺口或螺纹,窄径6b3开设有限制孔69。
或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和复位压簧S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宽径,所述该宽径68形状等同于联动滑片8。
或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固定构件9、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和复位压簧S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宽径,所述窄径为圆柱、缺口或螺纹,所述该宽径形状等同于联动滑片8。
如上所述斜舌5至少一面开设有凹槽5b,所述该凹槽5b为垂直槽或斜槽,所述该凹槽5b位置设在斜舌5伸向锁扣1之后在锁扣1与锁壳2之间的细缝位置,用以防止卡片等进行技术开启。
所述斜舌5至少一侧面设有限制凸轨5a1,所述该限制凸轨5a1与斜舌孔限制凹形2a1配合,可防止斜舌5在缩进时,往坡面方向偏移。
所述斜舌5一侧面开设有通向截面开设的连接孔5d的固定孔5u。
所述固定构件9同限制构件9为固定销或螺丝,该固定构件9与设在上述的固定孔5u,用于固定斜舌5与轴杆6的连接。
所述辅助片7可滑动或不可滑动的套在轴杆6上,该辅助片7一端的折板7b开设有直径较窄的折板通孔7b1与轴杆6的窄径配合,另一端的折板7b开设有直径较宽的折板通孔7b2与轴杆6的宽径配合。
所述联动滑片8为圆形或多边形,可滑动的套在窄径上或不可滑动的与轴杆6为一体;所述该联动滑片8与从动端20a和锁定端12b配合。
所述限制构件9为螺丝、固定销、防脱片C或金属线;所述该限制构件9与限制结构69配合,用以限制联动滑片8的位置和防止其脱落。
所述压簧S套在轴杆6的窄径,其一端作用在折板7b,另一端作用在宽径的截面上,用以允许斜舌5的方向转动;所述复位压簧S套在轴杆6的宽径,其一端作用在折板7b,另一端作用在立板B上,用以斜舌5的自动复位。
所述复位机构10由复位栓11、复位弹簧S、联动片12和限定立柱U构成。
所述复位栓11可伸缩的穿插在立板通孔B1、立板通孔B2和复位孔2a,当复位栓11为2段时,A段11A的末端为圆锥头或圆头,B11B段的末端设有联动通孔11d;所述A段11A和B11B段直径相等时,其中间设有限制结构69,该限制结构69与限制构件9配合,该B段套有复位弹簧S,该复位弹簧S一端作用在限制构件9,另一端作用在立板B上;或所述A段11A直径大于B段11B直径时,该B段11B套有复位弹簧S,该复位弹簧S一端作用于A段11A的截面。
所述复位栓11为2段以上,所述A、B、C…段可一致为圆形、多边形和异形或各自为圆形、多边形和异形;所述各段直径为相等或不相等。
所述联动片12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联动片12延伸有一锁定端12b和一联动端12d;所述该锁定端12b与联动滑片8或联动片12配合用于锁定辅斜舌机构4,所述该联动端12d与联动通孔11d配合从动于复位栓11。
所述限定立柱U设在锁壳2或底板3上用于限定联动片12的转动距离,从而限制复位栓11的伸出距离。
所述限定立柱U用限制构件9来替代;所述该限制构件9设置在复位栓11上的限制结构119中如同[0020]所述,所述该限制构件9可被立板B或侧面阻挡,用来限制复位栓11的伸出距离。
所述主舌机构13由外舌14、内舌15和锁定珠Q构成;所述外舌14可滑动的套在内舌15的外端上;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并与内舌15和立板B配合。
所述外舌14为2面以上,所述外舌14一面设有长圆通孔14u,侧面设有限制通孔14q,所述外舌14至少一面设有突出部分14t;所述该长圆通孔14u于立柱(U)或凸点(U)配合,该限制通孔14q设有锁定珠Q,该突出部分14t用于限定外舌14伸出距离。
所述内舌15一面设有立柱(U)或凸点(U),平行侧面设有珠槽15q;所述立柱(U)或凸点(U)和长圆通孔轨15u配合,用以推动外舌14;所述珠槽15q和锁定珠Q配合,用以开锁时提供空间给锁定珠Q。
所述内舌15垂直侧面延伸有一厚度小于或等于内舌15厚度的面板15b,所述该面板15b上设有长圆通孔轨15u、限制凸点15a2、和锁定凸点15a1;所述该长圆通孔轨15u和立柱(U)或凸点(U)配合,起定位导向作用,所述限制凸点15a2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限定啮合片的旋转空间,所述锁定凸点15a1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锁定开锁状态,所述锁定凸点15a1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锁定闭锁状态。
所述该面板15b上设有立柱(U)或凸点(U);所述该立柱(U)或凸点(U)与连杆18连接配合,起联动作用。
所述主舌机构13由外舌14、滑块舌16、内舌15和锁定珠Q构成;所述外舌14可滑动的套在内舌15的外端上;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并与内舌15和立板B配合。
所述外舌14为2面以上,所述外舌14一面设有长圆通孔14u,所述平行侧面设有限制通孔14q和1个或2个滑块舌通孔1416,所述外舌14至少一面设有突出部分14t,所述外锁舌14内侧设有外舌凹凸轨14g;所述该长圆通孔14u与立柱(U)或凸点(U)配合,从动于内舌15,所述限制通孔14q设有锁定珠Q并与之配合,所述滑块舌通孔1416与滑块舌16配合,所述外舌凹凸轨14g与滑块凹凸轨16g配合,用以约束滑块舌16正常伸缩。
所述滑块舌16可滑动伸缩的安装在外舌14内侧,所述滑块舌16一面相应成型有滑块凹凸轨16g,反面成型有致动轨16u;所述该滑块凹凸轨16g与外舌凹凸轨14g配合,可沿轨道滑动,所述致动轨16u和致动点15U配合,可从动于致动点15U来带动滑块舌16滑动。
所述滑块舌16可滑动伸缩的安装在外舌14内侧,所述滑块舌16一面成型有致动轨16u;所述致动轨16u和致动点15U配合,可从动于致动点15U来带动滑块舌16滑动。
所述滑块舌16一面相应成型有滑块凹凸轨16g,所述该滑块凹凸轨16g与外舌凹凸轨14g配合,可沿轨道滑动。
所述滑块舌16可选择的成型有台阶16t;所述台阶16t高度等于面板15d厚度与外舌14或锁壳2或底板3接触,用以滑块自身起到顺利滑动。
所述除拥有[0027][0028][0029]的特征外,另一特征为所述内舌15垂直面另一侧延伸有一厚度小于内舌15厚度的面板15d,所述该面板15d上设有1个或2个致动点15U;所述该面板15d可防止滑块舌16松动,所述该致动点15U与致动轨16u配合来带动滑块舌16。
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所述该锁定珠Q在珠槽15q时,该内舌15和外舌14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该锁定珠Q在滚入珠孔3q时,该外舌14和立板B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该锁定珠Q在开锁时其先一端与内舌15的侧面抵触,另一端在立板B的珠珠孔3q中,然后一端滑入内舌15珠槽15q时,另一端则从立板B的珠珠孔3q滚出,最后一端在珠槽15q中,另一端与立板B的版面抵触;所述该锁定珠Q在关锁时其先一端在珠槽15q中,另一端与立板B的版面抵触,然后一端从珠槽15q滚出时,另一端则滑入立板B的珠孔3q中,最后一端与内舌15的侧面抵触,另一端在立板B的珠孔3q中。
所述锁定珠(Q)为圆珠、长圆珠或切角圆柱。
所述开关机构17由传动拨轮26、从动齿轮19、连杆18、旋转从动构件20、门内开启旋钮X、单向制动棘爪21、复位弹簧S、滑旋制动棘爪22、扭簧L、复位扭簧L和致动片27构成;所述传动拨轮26可跟随锁芯转动的安装在锁芯上,所述从动齿轮19的从动齿19w与传动拨轮26的传动齿26w彼此啮合。
所述传动拨轮26至少一面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弧形致动坡槽26b;所述该弧形致动坡槽26b与致动栓29的致动端头29a配合。
所述传动拨轮26带有传动齿26w;所述该传动齿26w与从动齿19w啮合,来带动从动齿轮19旋转。
所述传动拨轮26至少一面增设一台阶面26a,所述该台阶面26a周边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制动槽26g;所述该制动槽26g与滑旋制动棘爪22为啮合时,该传动拨轮26则无法转动,所述该制动槽26g与滑旋制动棘爪22为错开,该传动拨轮26则可以转动。
所述传动拨轮26圆心位置开设有一圆心凹孔26U或圆心凸点26U;所述该圆心凹孔26U或圆心凸点26U与锁芯上的圆心凹孔34U或圆心凸点34U套接。
所述从动齿轮19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从动齿轮19一面设有立柱U;所述该立柱U与连杆18连接;或者所述该立柱U同时可与旋转从动构件20a配合。
所述从动齿轮19一面设有致动凸点19u;所述该致动凸点19u与旋转从动构件20a配合,用以推动旋转从动构件20旋转,续而使旋转从动构件20b旋转推动联动滑片8或宽径,从而实现开启辅斜舌机构4。
所述门内开启旋钮X由旋柄X2和传动轴X3构成可旋转的安装在锁壳2上,所述以传动轴X3为中心,旋柄X2为单向、双向或多向,形状为扁状、大头状、椭圆状、平行状、多边形状或圆状。
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开启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旋转从动构件20。
所述还包括防脱片C或防脱螺丝LS,所述该防脱片C和防脱螺丝LS用以固定锁定构件24与套端Xc的连接防止其脱落或松动。
所述旋转从动构件20与门内开启旋钮X同步转动,其卡接孔为非圆孔;所述旋转从动构件20从动端20a为圆头或圆角,推动端20b为大圆头或圆角或圆头;所述推动端20b可推动联动滑片8进而推动辅斜舌机构4,但推动一定距离受到限定立柱U限制;所述推动端20b受到联动滑片8复位反推时,或者在转换斜舌5的朝向而拉动斜舌5时反推着推动端20b到一定距离时,该旋转从动构件20将被限定立柱U限制。
所述单向制动棘爪21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单向制动棘爪21延伸有一棘爪21w,所述该单向制动棘爪21中间部分设有一凸点21s,该凸点与弹簧(S)配合;所述该棘爪21w与传动齿26w啮合,用以限定传动拨轮26的单向旋转;所述该凸点21s与复位弹簧S配合,用以自动复位。
所述滑旋制动棘爪22轴端设有长圆通孔22u可旋转并可滑动的设在立柱U上,所述该轴端可选择的增设有凹槽22l,制动端设有制动爪22w和凹槽22l,所述凹槽22l和凹槽22l用以约束扭簧L施力位置;所述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和致动坡27a配合;所述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啮合且与致动坡27a错开时,锁芯转动则被限制;所述当制动爪22w被致动坡27a顶出制动槽26g时,同时受到该扭簧L施压在凹槽22l上的扭力,从而使滑旋制动棘爪22滑动,最后该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错开,锁芯方可继续转动;所述该凹槽22l与复位扭簧L配合,该复位扭簧L的扭力施压在凹槽22l上使滑旋制动爪22w紧贴在传动拨轮26。
所述该复位扭簧L可以用复位弹簧S如同[0049]所述来替代,在合适位置施压使滑旋制动棘爪22向一方向转动。
所述该致动片27以可跟随锁胆34同步转动的卡接在锁芯上;所述该致动片27设有至少一个致动坡27a,该致动坡27a用以顶出制动爪22w。
综上所述该立柱U可选择性的配有防脱片C,该防脱片C用以防止相关构件的脱落。
所述该安全锁定机构23由门内锁定旋钮X、弹簧S、定位珠O、锁定构件24和防脱片C构成。
所述门内锁定旋钮X可旋转的安装在安装在锁壳2上;所述该门内锁定旋钮X由旋柄X2、钮体X1、和传动轴X3构成。
或所述门内锁定旋钮X由旋柄X2和传动轴X3构成。
所述以传动轴X3为中心,旋柄X2为单向、双向或多向,形状为扁状、大头状、椭圆状、平行状、多边形状或圆状。
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锁定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锁定构件24。
所述旋柄X2反面设有定位珠孔,所述依次将弹簧S和定位珠O/Q设在该定位珠孔 O/Q内;所述弹簧S一端作用在定位珠孔内,另一端着力于定位珠O/Q;所述定位珠O/Q与锁壳2的定位孔2o配合,用以限定门内锁定旋钮X的转动。
所述旋柄X2反面可设有一凸点Xo或凹点Xo’来替代定位珠O/Q和弹簧S,该凸点Xo或凹点Xo’与锁壳2上的凸点2o或凹点2o’配合;当锁定构件24完全锁定时,与凸点2o或凹点2o’之间是过盈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当锁定构件24一半锁定一半解锁时,与凸点2o或凹点2o’是间隙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当锁定构件24完全解锁时,与凸点2o或凹点2o’之间是过盈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
所述在旋柄X2反面可增设一偏压弹簧S来替代定位珠O/Q和弹簧S或凸点Xo或凹点Xo’;所述该偏压弹簧S一端作用在钮体X1,另一端作用在锁壳2上;所述该偏压弹簧S用以增加门内锁定旋钮X的旋转阻力。
所述钮体X1可选择性沿传动轴X3方向形成一台阶;所述该台阶可用以遮挡定位珠O/Q或者用以减少与锁壳2之间的间距或者直接与锁壳2面接触。
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锁定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锁定构件24。
所述还包括防脱片C或防脱螺丝LS,所述该防脱片C和防脱螺丝LS用以固定锁定构件24与套端Xc的连接防止其脱落或松动。
所述锁定构件24轴心位置设有与套端Xc吻合的非圆孔,并延伸有锁定臂24a1;所述开锁锁定时,该锁定臂24a1外端抵顶在锁定凸点15a1;所述闭锁锁定时,该锁定臂24a1内端与锁定凸点15a1啮合。
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包括:锁芯壳35、锁芯、C型防脱片28和传动拨轮26,以可空转的方式安装在锁芯壳35所开设的锁芯孔aa内;所述锁芯由锁胆34和胆套33构成,胆套33可转动的套在锁胆34上。
所述锁芯孔壁35e向内凸出形成壳台阶35c和壳台阶35b,所述锁胆34的外壁凸出形成一胆台阶341;所述壳台阶35c与胆台阶341互相抵触,用以限制锁胆34的位置;所述胆套33一垂直面与壳台阶35b互相抵触,另一垂直面与胆台阶341互相抵触。
所述胆台阶341往里开设有与弹子孔34v伸出端错开的钥匙孔34a,胆套33一边开设有钥匙槽33a;所述钥匙孔34a和钥匙槽33a在开锁或闭锁时可以自由的重合或错开。
所述锁芯壳35与轴垂直还开设有定位孔35q,该定位孔35q与锁胆34开设的定位珠孔34q对应;所述定位珠孔34q为两边穿通时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定位弹簧S和定位珠O/Q,未穿通时自上而下设有定位弹簧S和定位珠O/Q,该定位珠O/Q为圆珠或圆头柱;所述定位珠O/Q与定位孔35q配合,用以限定将要开锁或关锁和开锁或关锁完毕,在插入或拔出钥匙36时锁芯所处的位置状态;或者所述定位孔34q设在锁胆34,而定位珠孔35q设在锁芯壳35。
所述锁芯壳35垂直还开设有通向锁芯孔壁35e35e和台阶35b之间的控制孔35d,所述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控制弹簧S和控制珠31。
所述控制珠31为圆柱、多边柱或曲边柱,所述控制珠31一端面轴心凸出形成一直径凸柱31g,该凸柱31g为圆形、多边形或曲边形;所述珠身台阶面31h与胆套33一端开设的珠身坡槽33h和珠身槽33g配合,凸柱31g与锁胆34上开设的坡槽34h和终点槽34g配合;所述当凸柱31g滑入终点槽34g时,珠身台阶面31h同步进入珠身槽33g,胆套33不能转动;所述当凸柱31g滑出坡槽34h时,珠身台阶面31g同步退出珠身槽33h为分离,胆套33方能转动。
所述锁胆34另一端与轴垂直面凸出或凹陷形成一非圆的凸台34d或凹孔34d,该凸台34d或凹孔34d卡接有致动片27;或者所述该垂直面设有1个以上的圆或非圆的凸点34u或凹孔34u,所述凸点34u或凹孔34u与致动片27的凹孔27u或凸点27u套合;再或所述该垂直面轴心设有一个圆的凸点34U或凹孔34U,所述凸点34U或凹孔34U与致动片27的通孔27U对应,并和传动拨轮所设的凹孔26U或凸点26U套合。
所述锁胆34与轴垂直还开设有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致动栓槽34f和防脱槽34c;所述以锁胆34轴线为中心时,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所述钥匙孔34a不在同一半径上,致动栓槽34f与弹子30或弹片孔34v相通;所述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弹簧S和弹子30或弹片30;致动栓槽34f内设有致动栓29和弹簧S;防脱槽34c设有C型防脱片28。
所述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穿通锁胆34两侧,或所述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只穿通锁胆34一侧;所述未进行开锁或闭锁的复位状态时,锁胆34的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胆套33的套壁或者开设的套槽33v对应;进行开锁或闭锁同步转动时,锁胆34的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锁套开设的钥匙槽33a对应。
所述致动栓29由致动端头29a、齿杠291和凸齿29b构成,可伸缩的设在致动栓槽34f内;所述致动端头29a为圆头,凸齿29b设在齿杠291上;所述当钥匙36的钥匙齿38v与弹子30或弹片30全部匹配时,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与凸齿29b在同一直线上,转动锁芯时则可进行开锁或闭锁,当致动端头29a滑入弧形致动坡槽26b时,凸齿29b与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啮合,当致动端头29a滑出弧形致动坡槽26b时,凸齿29b与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脱离。
所述弹子30为圆柱或多边柱,或者为缩颈30c式的圆柱或多边柱;所述该圆柱或多边柱弹子30设有环形密码凹槽30b,该圆柱的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该凸锥或凹槽30a与弹簧S配合。
所述弹子30为扁圆柱或多边扁圆柱,或者为缩颈30c式的扁圆柱或多边扁圆柱;所述扁柱或多边扁柱弹子30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该凸锥或凹槽30a与弹簧S配合。
所述弹片30一侧边开设有密码凹槽30b,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
所述胆套33还设有与钥匙36的防脱轨37a相啮合的防脱轨33b,或与钥匙36的防脱轨41c相啮合的防脱轨33c;所述该防脱轨为一面以上、轨层为一层以上;所述以胆套33为例,胆套33外壁和内壁各为一面,以一个凹层或凸层为一层。
所述胆套33为一次成型或分成2半以上成型之后再通过固定销9组合,该固定销9同上述限制构件9。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所述还包括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定孔37b内。
所述钥匙柄37一端为钥匙柄37,另一端设有防脱轨37a;钥匙齿体38一端为插入端,中间设有钥匙齿38v,另一端设有防脱轨38a;所述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通过防脱轨37a与防脱轨38a可单向或双向滑动离合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防脱轨至少1面设有防脱层,每面至少为一层防脱轨,每层防脱轨至少一段以上;所述一个凹层或凸层为一层。
所述钥匙柄37防脱轨一端还设有顶定孔37b和与顶定孔37b相通的控制孔37k,钥匙齿体38防脱轨一端亦设有限定孔38b;所述顶定针39由限定头39b、控制凸点39k和后端39d构成,该限定头39b与限定孔38b配合;控制凸点39k可滑动的伸向控制孔37-41k/41k并与限制点34a1配合,该限制点为凹点或平;后端39d作用在顶定弹簧S。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所述还包括遮套41、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该遮套41一端设有固定端41a与钥匙柄37的固定槽37a咬合连接,另一端遮套41遮套在钥匙齿体38;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遮套41体顶定孔41b内。
所述固定端41a为凹凸结构或设有螺丝孔41ls,螺丝孔41ls和螺丝孔37ls则紧固于螺丝LS。
所述遮套41一端与钥匙柄37可一体成型为钥匙柄套一体37-41。
所述遮套41另一端由遮面和防脱轨41c构成,该遮面用以遮挡钥匙齿38v,防脱轨41c用以防止钥匙齿体38脱落。
所述遮套41另一端由遮面和防脱轨41c构成,该遮面为半面以上和防脱轨41c为一层以上,所述完全遮住一钥匙体齿面或反面为一面,不完全遮住为半面,防脱轨41c以一个凹层或一个凸层为一层;未插入钥匙开锁时:该遮面用以遮挡钥匙齿面,防脱轨41c与钥匙齿体38开设的防脱轨38c可以滑动的啮合,用以防止钥匙齿体38脱落;插入钥匙进行开锁时:该遮面位于锁胆34的遮面槽34a2,防脱轨41c与胆套33的防脱轨33c配合,用以开启时防自由脱落作用。
所述该遮套41还设有顶定孔41b和与顶定孔41b相通的控制孔41k,钥匙齿体38一端设有限定孔38b;所述顶定针39由限定头39b、控制凸点39k和后端39d构成,该限定头39b与限定孔38b配合;控制凸点39k可滑动的伸向控制孔37k并与限制点34a1配合,该限制点为凹点或平;后端39d作用在顶定弹簧S。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所述还包括顶定针39、顶定弹簧S、顶扣针40和顶扣弹簧S;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定孔37b内,该顶扣针40和顶扣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扣孔37d内;所述顶扣针40一端设有凹颈40h,该凹颈40h与顶扣钩38h配合。
所述钥匙柄37设有顶定孔37b和顶扣孔37d,与钥匙齿体38的限定孔38b和顶扣钩38h对应,该顶扣钩38h槽由顶扣钩38h和钩槽38d构成;所述钉扣钩38h朝内时,钩槽38d为坡槽;顶扣钩38h朝外时,坡槽设在上述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36的胆套33上的坡槽33f。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所述还包括顶定针91、顶定弹簧S和磁头37a/38a;所述该钥匙柄连接端37a与钥匙齿体连接端38a采用磁性头,所述该钥匙柄连接端37a与钥匙齿体连接端38a至少一端带有磁性,无磁性的一端为吸磁金属。
所述钥匙柄37复位两半,还包括空间巢37e;所述空间巢37e可放置一些磁性或电子感应器来增加钥匙的功能;或空间巢37e增设有按钮孔37p用以一些电子按钮的操作。
综上所述该顶定弹簧S和顶扣弹簧S可以是压簧S或针簧D,所述针簧D设在针簧槽41d内;当顶定弹簧S或顶扣弹簧S为压簧S时还可以增设封珠32,该封珠32设在压簧S这端。
综上所述当自动离合钥匙36为[0066][0081][0085]所述的结构时,所述可选择的将锁胆34开设有同步限距槽34m与胆套33设有的同步传动销33n配合;或者锁胆34开设有同步传动销34n与胆套33设有的同步限距槽33m配合。
综上所述当自动离合钥匙36为[0066][0091][0093]所述的结构时,所述锁胆34开设有同步限距槽34m与胆套33设有的同步传动销33n配合;或者锁胆34开设有同步传动销34n与胆套33设有的同步限距槽33m配合。
综上所述还包括钥匙齿38v或钥匙槽38v为横向为宜,即与钥匙轴垂直。
综上所述钥匙齿体38v还作为感应体,该感应包括物理感应、化学感应和生物感应。
综上所述钥匙齿体38v还可以作为集电阻连接体或集电路体。
综上所述当钥匙齿体(38v)为[0099][0100]的结构特征时,其锁胆的弹子孔(34v)和设有的弹子(30)则改为相应的孔巢和与钥匙齿体(38v)配套的感应接收器、电路芯片或电子设备。
本发明自动门锁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辅斜舌增加了防卡片等工具开启的凹槽,让卡片挤压的技术开启方式不再有可能;主舌采用了滑块舌、内舌和外舌的配合,不但让防盗锁反锁时更加紧凑,更让一些破坏或技术开启的方式无以施展。
本发明空转锁芯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锁芯采用锁胆和胆套配合,其中锁胆钥匙孔或弹片孔与钥匙孔的位置采用巧妙的错位设计,再通过胆套来实现弹子或弹片和钥匙齿的对位来满足开锁的条件,达到将锁芯内部构件和钥匙齿体隐藏不暴露的理想状态,让技术开启不再有可能。
本发明自动离合钥匙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钥匙采用钥匙柄和钥匙齿体可滑动离合的方式来设计,当插入钥匙将进行开锁或闭锁时,钥匙可自动分离;挡钥匙完成开锁或闭锁要拔出时,钥匙可自动组合。由于采用自动离合设计,不但操作方便,安全性能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主舌为锁出并被安全锁定状态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主舌为开启并被安全锁定状态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钥匙未插入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钥匙插入一半状态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钥匙全插入未旋转为0°状态的透视图,及0°状态下的内部胆套、锁胆和控制珠等零件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6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关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45°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45°之后的内部胆套、锁胆和控制珠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7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关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90°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90°之后的内部胆套、锁胆、控制珠、转动拨轮、致动栓和弹子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8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关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135°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135°之后的内部胆套、锁胆、控制珠、转动拨轮、致动栓和弹子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9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关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180°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180°之后的内部转动拨轮、致动栓、弹子、外舌、内舌和锁定珠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0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关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225°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225°之后的内部转动拨轮、致动栓、弹子、外舌、内舌和锁定珠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1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关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270°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270°之后的内部外舌、内舌和锁定珠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2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关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315°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315°之后的内部滑旋棘爪、传动拨轮和致动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3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关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360°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360°之后的内部滑旋棘爪、传动拨轮和致动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4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退匙时钥匙逆时针旋转45°状态的透视图,及倒转45°之后的内部滑旋棘爪、传动拨轮和致动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5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退匙时钥匙逆时针旋转90°状态的透视图,及倒转90°之后的内部滑旋棘爪、传动拨轮和致动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6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退匙时钥匙逆时针旋转135°状态的透视图,及倒转135°之后的内部滑旋棘爪、传动拨轮和致动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7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退匙时钥匙逆时针旋转180°状态的透视图,及倒转180°之后的内部滑旋棘爪、传动拨轮和致动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18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钥匙拔出一半状态的透视图。
图19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钥匙完全退出状态的透视图。
图20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开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45°状态的透视图。
图21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开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90°状态的透视图。
图22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开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135°状态的透视图。
图23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开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180°状态的透视图。
图24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开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225°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225°之后的内部转动拨轮、从动齿轮、从动构件和联动滑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25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开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270°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270°之后的内部转动拨轮、从动齿轮、从动构件和联动滑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26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开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315°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315°之后的内部转动拨轮、从动齿轮、从动构件和联动滑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27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开锁时钥匙顺时针旋转360°状态的透视图,及旋转360°之后的内部转动拨轮、从动齿轮、从动构件和联动滑片等零件运作位置关系的解剖图。
图28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退匙时钥匙逆时针旋转45°状态的透视图。
图29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退匙时钥匙逆时针旋转90°状态的透视图。
图30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退匙时钥匙逆时针旋转135°状态的透视图。
图31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退匙时钥匙逆时针旋转180°状态的透视图。
图32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钥匙拔出一半状态的透视图。
图33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配套方案之钥匙完全退出状态的透视图。
图34为本发明自动门锁未被推开门时的辅斜舌机构处于开启并被联动片的联动端安全锁定状态的透视图。
图35为本发明自动门锁模拟推门时复位栓被移位状态的透视图。
图36为本发明自动门锁模拟推门时复位栓被锁扣挤压带动联动片释放辅斜舌机构状态的透视图。
图37为本发明自动门锁模拟推门时复位栓脱离锁扣复位,及辅斜舌机构已锁出状态的透视图。
图38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辅斜舌机构的分解图。
图39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复位栓3个不同结构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斜舌朝向转换过程之原始状态的透视图。
图41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斜舌朝向转换过程之拔出旋转一视角状态的透视图。
图42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斜舌朝向转换过程之进一步旋转一视角状态的透视图。
图43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斜舌朝向转换过程之完成朝向转换状态的透视图。
图44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斜舌3个不同结构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轴杆、联动滑片和限制构件的配套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主舌带有滑块舌和外舌为三面的实施方案的两个视角相反的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内舌与两面外舌结构关系的两个相反视角的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内舌与三面外舌结构关系的两个相反视角的示意图。
图49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内舌与四面外舌结构关系的两个相反视角的示意图。
图50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主舌带有滑块舌和外舌为四面的实施方案的两个视角相反的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内舌为四个不同的实施方案的两个视角相反的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安全锁定机构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3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安全锁定机构或从动机构实施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安全锁定机构或从动机构实施方案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安全锁定机构或从动机构实施方案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安全锁定机构或从动机构实施方案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7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安全锁定机构或从动机构实施方案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58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安全锁定机构或从动机构实施方案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9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安全锁定机构或从动机构实施方案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60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立柱和立板与锁壳配套的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自动门锁的立柱和立板先与地板配套再安装在锁壳的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3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4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5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6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7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68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9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70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胆套实施方案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71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锁胆实施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锁胆实施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3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锁胆实施方案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4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锁胆实施方案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5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锁胆实施方案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6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锁胆实施方案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7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锁芯壳为两个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8为本发明空转锁芯的传动拨轮另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79为本发明自动离合钥匙的离合步骤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0为本发明自动离合钥匙的离合步骤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1为本发明自动离合钥匙的离合步骤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2为本发明自动离合钥匙的离合步骤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3为本发明自动离合钥匙的离合步骤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4为本发明自动离合钥匙的设有防脱轨的钥匙柄与六种钥匙体配套关系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5为本发明自动离合钥匙的设有防脱轨的钥匙柄与六种钥匙体配套关系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86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配有顶扣针的一实施方案正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87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配有顶扣针的另一实施方案正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88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带有磁头的一实施方案正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89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相关配套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0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配有遮套的一实施方案正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91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钥匙柄套与遮套的另一实施方案为两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2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钥匙柄套与遮套配套的再一实施方案为两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3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顶定针、遮套和钥匙齿体彼此配套的另一实施方案为两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4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顶定针、全遮套和钥匙齿体彼此配套的另一实施方案为两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5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顶定针和全遮套配套的再一实施方案为两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6为本发明的自动离合钥匙的钥匙柄与遮套为一体的一实施方案为两不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7为本发明的弹子为缩颈的圆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8为本发明的弹子为圆弹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9为本发明的弹子为缩颈的椭圆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0为本发明的弹子为另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为本发明的弹子为缩颈的扁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2为本发明的弹子为扁弹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发明内容来制定一配套方案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但不限定该发明其余的配套方案和与其它锁具结构的配套方案。
如图1、9、34、37、38、46、61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包括锁扣1、锁壳2、辅斜舌机构4、复位机构10、主舌机构13、开关机构17和安全锁定机构23;
如图1所示,该锁扣1成型有斜舌孔1a、复位孔1d和主舌孔1z则安装在一门边上;锁扣1和锁壳2上的斜舌孔1a与复位孔1d依次排列的位置错开;该锁扣固定在门上。
如图1和61所示,该具有侧面的锁壳2,其侧面成型有斜舌孔2d、复位孔2a和主舌孔2z,其中锁壳2上的斜舌孔2d与复位孔2a依次排列的位置错开;底面成型有螺丝穿孔ls、传动轴通孔uu和锁芯孔aa,其螺丝穿孔ls用以将锁壳固定在门上。
如图1和61所示,该锁壳2上还增设一底板3,该底板3设有立柱U、立板B和弹簧固定板2s,这些立柱U、立板B和弹簧固定板2s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独立成型后固定在底板3上或与底板3一次成型。
如图1、34和38所示,该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轴杆6、压簧S、辅助片7、复位压簧S、联动滑片8和限制构件9构成,以可限定伸缩在斜舌孔2d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自动反锁。
如图1和44所示,其中斜舌5一面开设有凹槽5b,该凹槽5b为垂直槽或斜槽,该凹槽5b位置设在斜舌5伸向锁扣1时锁扣1与锁壳2之间的细缝位置,用以防止卡片等进行技术开启;侧面设有限制凸轨5a1,该限制凸轨5a1与斜舌孔限制凹形2a1配合,可防止斜舌5在缩进时,往坡面方向偏移;另一侧面开设有连接孔5d该连接孔5d与轴杆6的窄径6b1连接。
如图1、34和38所示,此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6b1-宽径6b2-窄径6b3,6b1如上述与连接孔5d连接外,还可伸缩的穿插在辅助片7的折板孔7b1同时套有弹簧S,该弹簧一端作用在折板7b1另一端作用在7b2;宽径6b2穿插在辅助片7的折板孔7b2和立板B同时套有复位压簧S,该复位压簧S一端作用在折板7b2另一端作用在立板B;窄径6b3套有联动滑片8,其末端开设有限制孔69,该限制孔配有限制构件9,该限制构件9用以固定或限制联动滑片8的位置;因辅助片7的折板面7b1面积大于与斜舌孔2d的面积,所以辅斜舌机构4受到复位压簧S施力弹出时,该辅助片7的折板面7b1抵顶在锁壳2的侧板面上。
如图1和37所示,复位机构10由复位栓11、复位弹簧S、联动片12和限定立柱U构成,以可限定伸缩在复位孔1d\2a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实现辅斜舌机构4自动弹出锁闭。
如图1和37所示,复位栓11可伸缩的穿插在立板通孔B1、立板通孔B2和复位孔2a,该复位栓11为2段时,A段11A的末端为圆锥头或圆头,B11B段的末端设有联动通孔11d;该A段11A直径大于B段11B直径,B段11B套有复位弹簧S,该复位弹簧S一端作用于A段11A的截面。
如图1和37所示,联动片12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联动片12延伸有一锁定端12b和一联动端12d;该锁定端12b与联动滑片8或联动片12配合用于锁定辅斜舌机构4,该联动端12d与联动通孔11d配合从动于复位栓11。
如图1和9所示,限定立柱U设在底板3上用于限定联动片12的转动距离,从而限制复位栓11的伸出距离。
如图1、9和46所示,主舌机构13由外舌14、内舌15、滑块舌16和锁定珠Q构成,可限定伸缩设在主舌孔2z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增强防盗性能。
外舌14为4面,外舌14一面设有长圆通孔14u,该长圆通孔14u与内舌15的立柱U配合,从动于内舌15;平行侧面设有限制通孔14q和2个滑块舌通孔1416,限制通孔14q设有锁定珠Q并与之配合,滑块舌通孔1416设有可伸缩的滑块舌16;外锁舌14内侧设有外舌凹凸轨14g,外舌凹凸轨14g与滑块凹凸轨16g配合,用以约束滑块舌16使正常伸缩;外舌14一面设有台阶14t,该台阶14t用以限制外舌14的伸出距离。
如图1和46所示,内舌15垂直侧面眼神有一厚度小于内舌15后度的面板15d,该面板设有致动点15U和滑块舌16所设的致动轨16u配合,用以推动滑块舌16滑动;内舌15另一垂直侧面延伸有一厚度小于内舌15厚度的面板15b,该面板15b上设有长圆通孔轨15u、限制凸点15a2、和锁定凸点15a1;该长圆通孔轨15u和立柱U配合,起定位导向作用,限制凸点15a2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限定啮合片的旋转空间,锁定凸点15a1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锁定开锁状态,锁定凸点15a1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锁定闭锁状态。
如图1和9至11所示,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该锁定珠Q在珠槽15q时,该内舌15和外舌14处于锁定状态,该锁定珠Q在滚入珠孔3q时,该外舌14和立板B处于锁定状态;该锁定珠Q在开锁时其先一端与内舌15的侧面抵触,另一端在立板B的珠珠孔3q中,然后一端滑入内舌15珠槽15q时,另一端则从立板B的珠珠孔3q滚出,最后一端在珠槽15q中,另一端与立板B的版面抵触;该锁定珠Q在关锁时其先一端在珠槽15q中,另一端与立板B的版面抵触,然后一端从珠槽15q滚出时,另一端则滑入立板B的珠孔3q中,最后一端与内舌15的侧面抵触,另一端在立板B的珠孔3q中。
如图12和26所示,开关机构17由传动拨轮26、从动齿轮19、连杆18、旋转从动构件20、门内开启旋钮X、单向制动棘爪21、复位弹簧S、滑旋制动棘爪22、扭簧L、复位扭簧L和致动片27构成,用以开启或关闭防盗锁。
如图1和7所示,传动拨轮26可转动的安装在锁芯上,该传动拨轮26一面开设有一个弧形致动坡槽26b,该弧形致动坡槽26b与致动栓29的致动端头29a配合;传动拨轮26带有传动齿26w与从动齿19w啮合,用以带动从动齿轮19旋转;传动拨轮26另一面设有一台阶面26a,该台阶面26a周边开设有一个制动槽26g;该制动槽26g与滑旋制动棘爪22为啮合时,该传动拨轮26则无法转动,该制动槽26g与滑旋制动棘爪22为错开,该传动拨轮26则可以转动;传动拨轮26圆心位置开设有一圆心圆心凸点26U;圆心凸点26U与锁芯上的圆心凹孔34U套接。
如图1和12所示,从动齿轮19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从动齿轮19一面设有立柱U;该立柱U与连杆18连接;从动齿轮19一面设有致动凸点19u;该致动凸点19u与旋转从动构件20a配合,用以推动旋转从动构件20旋转,续而使旋转从动构件20b旋转推动联动滑片8,从而实现开启辅斜舌机构4。
如图1、26和54所示,门内开启旋钮X由旋柄X2和传动轴X3构成可旋转的安装在锁壳2上,以传动轴X3为中心,旋柄X2为圆状。
如图1和54所示,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开启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旋转从动构件20。
还包括防脱片C,用以固定锁定构件24与套端Xc的连接防止其脱落或松动。
如图1和54所以,旋转从动构件20与门内开启旋钮X同步转动,其卡接孔为非圆孔;旋转从动构件20从动端20a为圆角,推动端20b为圆角;推动端20b可推动联动滑片8进而推动辅斜舌机构4,但推动一定距离受到限定立柱U限制;推动端20b受到联动滑片8复位反推时,或者在转换斜舌5的朝向而拉动斜舌5时反推着推动端20b到一定距离时,该旋转从动构件20将被限定立柱U限制。
如图1和12所示,单向制动棘爪21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单向制动棘爪21延伸有一棘爪21w,该单向制动棘爪21中间部分设有一凸点21s;该棘爪21w与传动齿26w啮合,用以限定传动拨轮26的单向旋转,该凸点21s与复位弹簧S配合,用以自动复位。
如图1和12所示,滑旋制动棘爪22轴端设有长圆通孔22u可旋转并可滑动的设在立柱U上,该轴端可选择的增设有凹槽22l,制动端设有制动爪22w和凹槽22l,凹槽22l和凹槽22l用以约束扭簧L施力位置;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和致动坡27a配合;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啮合且与致动坡27a错开时,锁芯转动则被限制;当制动爪22w被致动坡27a顶出制动槽26g时,同时受到该扭簧L施压在凹槽22l上的扭力,从而使滑旋制动棘爪22滑动,最后该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错开,锁芯方可继续转动;该凹槽22l与复位扭簧L配合,该复位扭簧L的扭力施压在凹槽22l上使滑旋制动爪22w紧贴在传动拨轮26。
如图1和74所以,致动片27以可跟随锁胆34同步转动的卡接在锁芯上;该致动片27设有两个致动坡27a,该致动坡27a用以顶出制动爪22w。
如图1和52所示,安全锁定机构23由门内锁定旋钮X、弹簧S、定位珠O、锁定构件24和防脱片C构成,用以锁定防盗锁为开启或关闭状态;门内锁定旋钮X可旋转的安装在安装在锁壳2的传动轴孔uu上,门内锁定旋钮X由旋柄X2和传动轴X3构成;以传动轴X3为中心,旋柄X2为大头状;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锁定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锁定构件24;旋柄X2反面设有定位珠O孔,依次将弹簧S和定位珠O设在该定位珠孔 O/Q内;弹簧S一端作用在定位珠O孔内,另一端着力于定位珠O;定位珠O与锁壳2的定位孔2o配合,用以限定门内锁定旋钮X的转动。
如图1和54所示,锁定构件24轴心位置设有与套端Xc吻合的非圆孔,并延伸有锁定臂24a1;开锁锁定时,该锁定臂24a1外端抵顶在锁定凸点15a1;闭锁锁定时,该锁定臂24a1内端与锁定凸点15a1啮合。
还包括防脱螺丝LS,用以固定锁定构件24与套端Xc的连接防止其脱落或松动。
如图1、6、7、64、74和77所示,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包括:锁芯壳35、锁芯、C型防脱片28和传动拨轮26,以可空转的方式安装在锁芯壳35所开设的锁芯孔aa内;锁芯由锁胆34和胆套33构成,胆套33可转动的套在锁胆34上。
如图1、6、64、77和98锁芯孔壁35e向内凸出形成壳台阶35c和壳台阶35b,锁胆34的外壁凸出形成一胆台阶341;壳台阶35c与胆台阶341互相抵触,用以限制锁胆34的位置;胆套33一垂直面与壳台阶35b互相抵触,另一垂直面与胆台阶341互相抵触;胆台阶341往里开设有与弹子孔34v伸出端错开的钥匙孔34a,胆套33一边开设有钥匙槽33a;钥匙孔34a和钥匙槽33a在开锁或闭锁时可以自由的重合或错开;锁芯壳35与轴垂直还开设有定位孔35q,该定位孔35q与锁胆34开设的定位珠孔34q对应;定位珠孔34q为未穿通,其自上而下设有定位弹簧S和定位珠O/Q,该定位珠O/Q为圆头柱;定位珠O/Q与定位孔35q配合,用以限定将要开锁或关锁和开锁或关锁完毕,在插入或拔出钥匙36时锁芯所处的位置状态;或者定位孔34q设在锁胆34,而定位珠孔35q设在锁芯壳35;锁芯壳35垂直还开设有通向锁芯孔壁35e和台阶35b之间的控制孔35d,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控制弹簧S和控制珠31;控制珠31为圆柱,控制珠31一端面轴心凸出形成一直径凸柱31g,该凸柱31g为圆形;珠身台阶面31h与胆套33一端开设的珠身坡槽33h和珠身槽33g配合,凸柱31g与锁胆34上开设的坡槽34h和终点槽34g配合;当凸柱31g滑入终点槽34g时,珠身台阶面31h同步进入珠身槽33g为啮合,胆套33不能转动;当凸柱31g滑出终点槽34g时,珠身台阶面31h同步退出珠身槽33g为分离,胆套33方能转动。
如图1和74所示,锁胆34另一端与轴垂直面凸出形成一非圆的凸台34d,该凸台34d卡接有致动片27;锁胆34与轴垂直还开设有弹子孔34v、致动栓槽34f和防脱槽34c;以锁胆34轴线为中心时,弹子孔34v与钥匙孔34a不在同一半径上,致动栓槽34f与弹子30相通;弹子孔34v穿通锁胆34两侧,该弹子孔34v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弹簧S和弹子30,未进行开锁或闭锁的复位状态时,锁胆34的弹子孔34v与胆套33开设的套槽33v对应;进行开锁或闭锁同步转动时,锁胆34的弹子孔34v与锁套开设的钥匙槽33a对应;致动栓槽34f内设有致动栓29和弹簧S;防脱槽34c设有C型防脱片28。
如图1和7所示,致动栓29由致动端头29a、齿杠291和凸齿29b构成;致动端头29a为圆头,凸齿29b设在齿杠291上;当钥匙36的钥匙齿38v与弹子30全部匹配时,弹子30的密码凹槽30b与凸齿29b在同一直线上,转动锁芯时则可进行开锁或闭锁,当致动端头29a滑入弧形致动坡槽26b时,凸齿29b与弹子30的密码凹槽30b啮合,当致动端头29a滑出弧形致动坡槽26b时,凸齿29b与弹子30的密码凹槽30b脱离。
如图1和98所示,弹子30为圆柱,该圆柱弹子30设有环形密码凹槽30b,该圆柱的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该凸锥或凹槽30a与弹簧S配合。
如图1和64所示,胆套33还设有与钥匙36的防脱轨37a相啮合的防脱轨33b,该防脱轨为两面和轨层个面为2层;以胆套33为例,胆套33外壁和内壁各为一面,以一个凹层或凸层为一层;胆套33开设有同步传动销33n与锁胆34设有的同步限距槽34m配合。
如图1、79至84和85所示,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钥匙柄37一端为钥匙柄37,另一端设有防脱轨37a;钥匙齿体38一端为插入端,中间设有钥匙齿38v,另一端设有防脱轨38a;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通过防脱轨37a与防脱轨38a可单向或双向滑动离合的连接在一起。
如图1、84和85所示,防脱轨两面设有防脱层,每面为两层防脱轨,每层防脱轨为一段。
如图1、84和85所示,钥匙柄37防脱轨一端还设有顶定孔37b和与顶定孔37b相通的控制孔37k,钥匙齿体38防脱轨一端亦设有限定孔38b;顶定针39由限定头39b、控制凸点39k和后端39d构成,该限定头39b与限定孔38b配合;控制凸点39k可滑动的伸向控制孔37k并与限制点34a1配合,该限制点为凹点或平;后端39d作用在顶定弹簧S。
二、再次结合附图和通过上面的配套方案来进行主舌闭锁状态安全锁定、主舌开锁状态安全锁定、闭锁、开锁、模拟开门、锁舌朝向转换和自动离合钥匙分离过程进行演示和阐述。
如图1所示,自动离合钥匙36未插入状态下,自动门锁0的主舌机构13为锁出状态,并被安全锁定机构23安全锁定。
如图2所示,自动离合钥匙36未插入状态下,自动门锁0的主舌机构13为锁入状态,并被安全锁定机构23安全锁定。
如图3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1,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未插入空转锁芯25时,其中自动门锁的辅斜舌机构4已自动锁出状态,复位栓11亦伸出复位栓孔2d,主舌机构13为锁入状态;锁胆34钥匙孔34a的位置为上方。
如图4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2,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进入钥匙孔34a一半时,锁芯壳35被隐藏的内部透视图,可以看到胆套33套在锁胆34隐藏在胆台阶341的下面,其中套槽33v与弹子30对应,钥匙槽33a与钥匙齿体38在同一直线上。小结:由图3和图4可知钥匙孔34a与钥匙槽33a相通,弹子30或弹子孔34v在锁胆34的另一面,即弹子30和钥匙槽33a错开隔离,因此外界无法触及弹子30
如图5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3,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完全插入34a并且进入钥匙槽33a旋转°为0°时,即将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关系分别为:钥匙齿体38在钥匙槽33a,钥匙柄37的防脱轨37a端在钥匙孔34a内;弹簧S将定位珠孔34q内的定位珠Q一部分抵顶在定位孔35q内;控制珠31的凸柱31g在锁胆34的终点槽34g,珠身台阶面31h在胆套33的珠身槽33g内;胆套33的同步传动销33n在锁胆34的同步限距槽34m的右终端。
如图6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4,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4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带动锁胆34旋转并与钥匙齿体38开始分离,致动片27、C型防脱片28、致动栓29、弹子30、弹簧S、和定位珠Q跟随锁胆同步转动,其中定位珠Q从定位孔35q移出被顶回定位珠孔34q内并向弹簧S施压;此时控制珠31的凸柱31g远离锁胆34的终点槽34g,珠身台阶面31h依然卡在胆套33的珠身槽33g内,即锁套33无法左右转动;胆套33的同步传动销33n在锁胆34的同步限距槽34m的中间。
如图7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5,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9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旋转并与钥匙齿体38完全分离,此时防脱轨37a已到达防脱轨33b的终端;其中致动栓29的致动端头29a靠近传动拨轮26的弧形致动坡槽26b;因为是自动离合钥匙36为原配,在这里看弹子30的密码凹槽30b在一直线上,并与致动栓29的凸齿29b对应;此时控制珠31的凸柱31g已脱离锁胆34的终点槽34g滑向坡槽34h,珠身台阶面31h则在胆套33的珠身槽33g内坡槽34h被顶出,胆套33可顺时针转动;胆套33的同步传动销33n在锁胆34的同步限距槽34m的左终端。
如图8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6,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13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旋转,同时防脱轨37a推动防脱轨33a的终端带动胆套33同步旋转;其中致动栓29受到弹簧S的施压推动,其致动端头29a开始进入传动拨轮26的弧形致动坡槽26b,凸齿29b接近弹子30的密码凹槽30b;此时控制珠31的凸柱31g脱离坡槽34h,胆套33顺时针被转动的同时其珠身坡槽33h在推顶弹珠身台阶面31h;胆套33的同步传动销33n亦可推动锁胆34的同步限距槽34m的左终端带动胆套33转动。这个胆套33与锁胆34的同步动作一直持续到图13完成主舌机构13完成锁出为止,下面将不再阐述。
如图9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7,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180°时,在工作和将要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旋转,此时致动栓29的致动端头29a已进入弧形致动坡槽26的深槽终端,其凸齿29b穿插在弹子30b的密码凹槽30。
主舌机构13的滑块舌16收缩在外舌14内,其滑块轨与16u与内舌15的致动点15U参图46和50配合;内舌15的立柱U在外舌14的长圆通孔14u右终端,其长远通孔15u与立柱U配合,另其立柱U与连杆18连接;锁定珠Q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其一部分位于内舌15的珠槽15q内,正因为这样外舌14和内舌15被锁定珠Q锁在一起。
如图10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8,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22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旋转,此时致动栓29的致动端头29a推动弧形致动坡槽26b也就带动了传动拨轮26转动,该传动拨轮26通过传动齿26w和从动齿19w带动从动齿轮19,间接带动与从动齿轮19的立柱U连接的连杆18,而连杆18带动内舌15,外舌14和内舌15被锁定珠Q锁住与内舌15同步移动;长圆通孔轨15u受到立柱U约束开始位移。
如图11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9,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27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旋转,从动齿轮19继续带动连杆18来推动内舌15锁出移动;此时锁定珠Q已落入3q,外舌14和内舌15已解除锁定,转变为外舌14与立板B之间的锁定;现在外舌14被锁定静止,内舌15继续锁出其致动点15U推动滑块轨16u带动滑块舌16伸出外舌14的滑块舌通孔1416;内舌15的长圆通孔轨15q依然受到立柱U约束进行位移。主舌机构13的锁出工作原理基本如此,下面将不再阐述。
如图12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10,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316°时,在工作的和即将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旋转,传动拨轮26依然受到致动栓29带动转动,图中可以看出传动齿26w与棘爪21w处于紧贴啮合状态,只要传动拨轮26顺时针转动,棘爪21w都会紧贴在传动齿26w,若逆时针转动就会被棘爪21w与传动齿26w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制止;其中滑旋制动棘爪22的长圆通孔22u受到扭簧L的推压向上移动,凹槽221受到扭簧L的推压使制动棘爪22w紧贴在台阶26a边缘的制动槽26g。
如图13所示,该图为闭锁步骤11,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36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旋转,传动拨轮26依然受到致动栓29带动转动;其中制动槽26g终端为台阶推动制动爪22w,但是长远通孔22u向下移动距离有限,使制动爪22w停止了位移,也就限制了制动槽26g继续推动,从而限制了传动拨轮26的顺时针转动此时传动拨轮26顺时针或逆时针都无法转动。设置该滑旋制动棘爪22的目的是自动限制完成闭锁过程的动作,让闭锁操作与现有关锁没两样,要关锁就直接转到转不动为止。
如图14所示,该图为完成闭锁时退匙步骤1,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逆时针旋转4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逆旋转,致动片27等跟随锁胆34同步转动;致动栓29同步转动的同时因传动拨轮26受到棘爪21的制止无法逆旋转,其致动端头29a在弧形致动坡槽26b正由深至潜移动,其凸齿29b亦从密码凹槽30b向外移出;其中胆套34本不该与锁胆33同步逆旋转,但上面图9介绍过凸齿29b穿插在密码凹槽38b,使弹子30无法受到外力移动,此时无法移动的弹子30充当了上面如图8介绍的同步传动销33n的功能,其所顶的钥匙齿槽38v充当了上面如图8介绍的传动限距槽34m,带动钥匙齿体38同时带动了胆套34旋转。
如图15所示,该图为完成闭锁时退匙步骤2,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逆时针旋转9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致动片27同步转动其致动坡27a靠近制动棘爪22w;钥匙38继续被同步直至凸齿29b移出密码凹槽30a,若钥匙38未旋转至图中所示的位置,在之后的旋转过程中,亦会如图5至8中所述,同步传动销33n会带动同步限距槽34m,直至钥匙齿38如中所示的位置,将停止转动,该工作原理顺序为如图7、6和5所示;此时致动端头29a已移出弧形致动坡槽26b。
如图16所示,该图为完成闭锁时退匙步骤3,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逆时针旋转13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因钥匙齿体38和胆套33不再转动,此时弹子30跟随锁胆34转动并从钥匙齿槽30v移出;致动片27的致动坡27a推动制动爪22w,因滑旋制动棘爪22受到两个扭簧L的力分别向上移动和其制动棘爪22w紧贴在台阶26a边上并,该制动棘爪22w已和制动槽26g脱离只有制动棘爪22w和制动槽26g脱离才能实现下次开锁或闭锁时致动端头29a才能推动传动拨轮26,传动拨轮26顺时针旋转限制解除。
如图17所示,该图为完成闭锁时退匙步骤4,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逆时针旋转18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分别为:钥匙柄37继续带动锁胆34,其它构件与上如图16介绍的没啥区别,主要是弹子30与胆套33的位置关系请参见上如图5介绍。
如图18所示,该图为完成闭锁时退匙步骤5,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钥匙36退出一半时各个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如图19所示,该图为完成比所示退匙步骤6,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完全退出时各个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如图20所示,该图为开锁步骤1,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4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开锁步骤工作原理同上如图6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21所示,该图为开锁步骤2,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9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开锁步骤工作原理同上如图7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22所示,该图为开锁步骤3,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13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开锁步骤工作原理同上如图8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23所示,该图为开锁步骤4,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18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开锁步骤工作原理同上如图9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24所示,该图为开锁步骤5,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22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主舌机构13的工作原理同上如图11至9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这里介绍将如何开启辅斜舌机构4的一些在工作的构件位置关系分别为:传动拨轮26的传动齿26w与从动拨轮19的从动齿19w啮合,该从动拨轮19设有致动凸点19u,从动构件20的从动端20a伸向从动齿轮19,推动端20b伸向联动片8,其中联动片8位于锁定端12b的右边。
如图25所示,该图为开锁步骤6,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27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主舌机构13的工作原理同上如图11至9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这里介绍开启辅斜舌机构4的一些在工作的构件位置关系分别为:传动拨轮26通过传动齿26w与从动齿19w啮合带动从动拨轮19,其中致动凸点19u与从动齿轮19同步转动靠近于从动端20a。
如图26所示,该图为开锁步骤7,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315°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主舌机构13的工作原理同上如图11至9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这里介绍开启辅斜舌机构4的一些在工作的构件位置关系分别为:传动拨轮26继续带动从动拨轮19,其中致动凸点19u推动从动端20a,使从动构件20的推动端20b推动联动滑片8,联动滑片8带动了辅斜舌机构4锁入,该联动片8还推动锁定端12b之后移至左边。
如图27所示,该图为开锁步骤8,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顺时针旋转360°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主舌机构13的工作原理同上如图11至9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这里介绍开启辅斜舌机构4的一些在工作的构件位置关系分别为:传动拨轮26继续带动从动拨轮19,其中致动凸点19u完成推动从动端20a,并与从动端20a脱离,此时联动滑片8受到复位弹簧S的力和锁定端12b的锁定紧贴在锁定端12b。
如图28至33所示,该些图为完成开锁时退匙步骤1至6,分别展示了自动离合钥匙36逆时针旋转45°、90°、135°和360°,及拔出钥匙时,在工作的各个构件位置变化关系,该些退匙步骤工作原理同上如图14至19所介绍,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34所示,该图为模拟开门步骤1,展示了已被开启的自动门锁0的辅斜舌机构4和复位机构10未推开门时位置关系分别为:主舌机构4因其中的联动滑片8被锁定片12的锁定端12b锁定处于锁入状态,即斜舌5退出斜舌孔1a;而复位机构10的复位栓11则伸向复位孔1d。
如图35所示,该图为模拟开门步骤2,展示了已被开启的自动门锁0的辅斜舌机构4和复位机构10推开门时位置关系分别为:复位栓11在复位孔1d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
如图36所示,该图为模拟开门步骤3,展示了已被开启的自动门锁0的辅斜舌机构4和复位机构10推开门时位置关系分别为:复位栓11受到推力从复位孔1d退出,并抵顶在锁扣1上;其联动通孔11d带动联动端12d使联动片12旋转,锁定端12b跟随联动片12转动与联动滑片8脱离,联动滑片8锁定解除,此时辅斜舌机构4受到复位弹簧S的力复位锁出。
如图37所示,该图为模拟开门步骤4,展示了已被开启的自动门锁0的辅斜舌机构4和复位机构10推开门时位置关系分别为:复位栓11脱离锁扣1,复位机构受到复位弹簧S作用恢复复位状态。
如图40所示,该图为斜舌5朝向转换步骤1,展示了斜舌5朝向未转换时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分别为:斜舌5在斜舌孔2a内,并连接有连杆6等构件。
如图41所示,该图为斜舌5朝向转换步骤2,展示了斜舌5朝向未转换时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分别为:斜舌5被拉出斜舌孔2a并被旋转中,连杆6同步被拉出其宽径6b2向弹簧S施压,滑块连片8亦推动联动端20a,而联动端受到U或立板B限制。
如图42所示,该图为斜舌5朝向转换步骤3,展示了斜舌5朝向未转换时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分别为:继续旋转斜舌5。
如图43所示,该图为斜舌5朝向转换步骤4,展示了斜舌5朝向未转换时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分别为:斜舌5旋转完毕与斜舌孔2a吻合,再受到被施压弹簧S的复位将宽径6b2推动,从而将斜舌5拉回斜舌孔2a,最终完成斜舌5朝向转换。
如图79所示,该图为自动离职钥匙6分离步骤1,展示了钥匙柄37、钥匙齿体38通过防脱轨37a和防脱轨38a滑合在一起,并通过顶定针39顶定住以防止它们左右受到外力互相脱离,其中控制凸点39k露出控制孔37k。
如图80所示,该图为自动离合钥匙6分离步骤2,展示了控制凸点39k在控制孔37k被向后推动.
如图81所示,该图为自动离合钥匙6分离步骤3,展示了控制凸点39k在控制孔37k继续被推动,直至限定头39b退出顶定孔38b。
如图82所示,该图为自动离合钥匙6分离步骤4,展示了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分离一半之后构件的位置关系,其中防脱轨37a与防脱轨38a一半是滑合,一半是分离。
如图83所示,该图为自动里哈钥匙6分离步骤5,展示了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全部分离之后位置关系,其中饭脱轨37a与防脱轨38a全部分离。
四、在此举例一些构件的相关实施例。
如图39所示,该图举例了3个复位栓11不同的实施例:上面复位栓11为两段,A段11A直径大于B段11B,其中B段11B开设有限制孔119和联动孔11d;中间复位栓11为两段,A段11A直径大于B段11B,其中B段11B开设有联动孔11d,这边注意的是该B段11B靠联动孔11d这边并非圆状而是扁状;下面复位栓11为两段,A段11A直径大于B段11B,这边注意的是该B段11B靠联动孔11d这边并非圆状而是扁状,其中扁状这边设有限制孔119和联动孔11d。
如图44所示,该图举例了3个斜舌5的不同实施例:左边斜舌5其限制凸轨5a1在正中间,并开设有凹槽5b和连接孔5d;中间斜舌5其限制凸轨5a1在边缘,并开设有凹槽5b、连接孔5d和通向连接孔5d的锁定孔5u;右边斜舌5其限制凸轨5a1靠边,并开设有凹槽5b和连接孔5d。
如图45所示,该图举例了6个连杆6和滑动8连片以及限制构件9结构之间的配套关系不同的实施例:下面以自上而下顺序指定构件在图中的位置,其中第一个为连杆6和联动滑片8为一体成型为68;第二个为连杆6的窄径6b3和圆形体四方空心的联动滑片8以及螺栓限制构件9的配套关系和分解图;第三个为连杆6的窄径6b3和四边体圆形空心的联动滑片8以及螺丝限制构件9的配套关系和分解图;第四个为连杆6的窄径6b3和六边体圆形空心的联动滑片8以及C片限制构件9的配套关系和分解图;第五个为连杆6的窄径6b3和五边体圆形空心的联动滑片8以及金属线限制构件9的配套关系和分解图;第六个为连杆6的窄径6b3采用一圆锥台阶和圆形体圆形空心的联动滑片8的配套关系和分解图。
如图46所示,该图举例了1个主舌机构的配套实施例:其中左图为主舌机构13的正面视图,右图为主舌机构13的反面视图;由两个图可以看出外舌14为3面,上一面设有台阶14t,正面设有长圆通孔14u和外舌凹凸轨14g,上下面分别设有滑块舌通孔1416;内舌下面设有珠槽15q,两边分别延伸有面板15b和15d,该面板15b设有凸柱U\15u、长远限制通孔15u、锁定凸点5a1和限制凸点15a2,面板15d设有致动点15U;滑块舌16可滑动的设在滑块舌孔1416,设有滑块凹凸轨16g和致动轨16u。
如图47所示,该图举例了1个该图举例了1个主舌机构13的配套实施例:其中上图为主舌机构13的正面视图,下图为主舌机构13的反面视图;该主舌机构13由2面外舌14的和方块内舌15舌组成。
如图48所示,该图举例了1个该图举例了1个主舌机构的配套实施例:其中上图为主舌机构13的正面视图,下图为主舌机构13的反面视图;该主舌机构13由3面外舌14的和方块内舌15舌组成。
如图49所示,该图举例了1个该图举例了1个主舌机构的配套实施例:其中上图为主舌机构13的正面视图,下图为主舌机构13的反面视图;该主舌机构13由4面外舌14的和方块内舌15舌组成。
如图50所示,该图所举例的实施例与如图46所举例的实施例差异是该外舌14为4面。
如图49所示,该图举例了4个内舌14的不同实施例;主要是延伸的面板14b厚度和位置不同和立柱U\15u结构差异。
如图52至59所示,该些图举例了8个不同的门内旋钮X,该旋钮为开启旋钮X或锁定旋钮X,与旋转从动件20配套或锁定片24配套成安全锁定机构23。
如图62至70所示,该些图举例了9个不同的锁套结构,每个图都用采用两个正反面图来展示,该些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61至76所示,该些图举例了9个不同的锁胆结构,每个图都采用两个正反面图来展示,该些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78所示,该图举例了传动拨轮的另一种实施例,其结构也有相关的标注,亦不再阐述。
如图84所示,该图举例了关于自动离合钥匙36,设有防脱轨37a的钥匙柄37与设有防脱轨38a的6种钥匙齿体38配套展示,其中左边为钥匙柄的分解图,以及该钥匙柄37与钥匙齿体38结构的配套关系,该钥匙齿体38为圆通孔钥匙齿38v,右边5种钥匙齿体38从左至右顺序中,第一个钥匙齿体38为圆钥匙齿38v;第二个钥匙齿体38为横向为宜钥匙齿38v;第三个至第五个结尾圆钥匙齿38v,区别在于顶定孔38b的位置不同而已。
如图85所示,该图是图84的反面视图。
如图86所示,该图举例了自动离合钥匙36,其离合构件为顶扣针40和顶扣钩38h朝外的钥匙齿体38,其它结构都有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87所示,该图举例了自动离合钥匙36,其离合构件为顶扣针40和顶扣钩38h朝内的钥匙齿体38,其它结构都有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88所示,该图举例了自动离合钥匙36,其离合结构为钥匙柄37与钥匙齿体38的离合端为磁性端,其他结构都有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89所示,该图举例举例了与自动离合钥匙36配套的一些构件,该些构件都有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90所示,该图举例了配有遮套41的自动离合钥匙36的,该图以左右两个不同视角分别展示了该自动离合钥匙36的构件分解示意图,其配套的每个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91所示,该图以左右两个不同视角分别展示了钥匙柄37与遮套41的一种配套分解示意图,其配套的每个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92所示,该图以左右两个不同视角分别展示了钥匙柄37与遮套41的另一种配套分解示意图,其配套的每个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93所示,该图以左右两个不同视角分别展示了钥匙齿体38与遮套41的一种配套分解示意图,其配套的每个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94所示,该图以左右两个不同视角分别展示了钥匙齿体38与遮套41的另一种配套分解示意图,其配套的每个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95所示,该图以左右两个不同视角分别展示了遮套41与针簧和顶定针配套的分解示意图,其配套的每个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96所示,该图以左右两个不同视角分别展示了钥匙柄37与遮套41一体成型及相关配套的分解示意图,其配套的每个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如图94-102所示,该些图举例了6种不同的弹子30和弹片30结构示意图,给些构件结构都有相关的标注,在此不再阐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一整套配套方案展示了自动门锁0、空转锁芯25和自动离合钥匙36的所有构件结构关系和工作原理,并采用单个构件或群体构件举例配套或实施方案予以辅助说明。
 本发明总结以下几个优异创新点。
 一、斜舌5增设有凹槽5b,该凹槽5b有效防止卡片等技术性开启。
二、主舌机构13采用外舌14和内舌15通过锁定珠Q实现锁出之后自动锁定功能,该锁定功能优点是:若内舌15没有收缩,外舌14则无法收缩。这样,一些想用技术或破坏性开启手段在此就无用武之地。
三、该滑块舌16锁出之后形成了90°左右的钩状,对防技术开启和破坏也能一展身手。
四、空转锁芯25采用了锁胆33上的弹子孔33v与钥匙孔33a错开设计,再配有胆套34来完成弹子30与钥匙齿体38的对匙目的。
五、自动离合钥匙36,在开锁过程时能够完成自动离合,在不影响使用难度的情况下实现了锁孔大小等于“零”的理想状态,是对钥匙和锁芯做出大胆的创新。
功能简单介绍:当未插入钥匙36时,锁胆34的钥匙孔34a与胆套33的钥匙槽33a相通并在一直线上,因弹子孔33v与钥匙孔33a错开,钥匙槽33a和弹子30不能相通和抵触;插入钥匙36并旋转钥匙柄37一定的角度之后,在钥匙孔33a上的钥匙柄37与在钥匙槽33a内的钥匙齿体38自动分离,即锁胆34与胆套33自动分离,直至钥匙槽33a与弹子30相通或相抵触,此时钥匙孔33a已无法与钥匙槽33a相通或相抵触,达到自动隐藏钥匙槽33a和钥匙齿体38的目的。
或说弹子孔34v与钥匙孔34a始终错开,当钥匙孔34a与钥匙槽33a相通时,弹子孔34v和钥匙槽33a隔离;当弹子孔34v与钥匙槽33a相通时,钥匙孔34a和钥匙槽33a隔离。
本发明采用开锁或闭锁的整个过程中,其弹子30v始终被自动隐藏无法通过外界来接触试探进行技术开锁。而且,在开锁或闭锁过程中与现实的开锁或闭锁操作过程没有太大差异,简单方便结构合理,可以运用到固定锁和移动锁。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pdf(8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0175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10175A21申请号201310134360622申请日20130418E05B63/14200601E05B15/00200601E05B19/0020060171申请人陈志洪地址362804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玉湖村东亭74号72发明人陈志洪54发明名称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57摘要本发明涉及防盗领域的自动门锁、空转锁芯和自动离合钥匙。本发明旨在防技术开启。本发明的自动门锁包括锁扣、锁壳、辅斜舌机构、复位机构、主舌机构、开关机构和安全锁定机构;其中辅斜舌包括斜舌,斜舌至少一面开设有凹。

2、槽;其中主舌机构包括滑块舌、内舌和外舌,滑块舌与内舌配合并可滑动伸缩的安装在外舌内侧。空转锁芯包括锁芯壳、锁芯、防脱片和传动拨轮;其中锁芯包括內锁胆和胆套,以可以空转的方式安装在锁芯孔内,开锁或闭锁时,內锁胆的钥匙孔和胆套的钥匙槽彼此自动错开到一定角度时会同步转动。自动离合钥匙包括钥匙柄和钥匙齿体;开锁时以自动隐藏钥匙齿体的分离方式来进行开锁。51INTCL权利要求书10页说明书26页附图4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0页说明书26页附图4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0175ACN104110175A1/10页21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包括锁扣(1。

3、)、锁壳(2)、辅斜舌机构(4)、复位机构(10)、主舌机构(13)、开关机构(17)和安全锁定机构(23);该锁扣(1)成型有斜舌孔(1D)、复位孔(1A)和主舌孔(1Z)则安装在一门边上;该具有侧面的锁壳(2),所述侧面成型有斜舌孔(2D)、复位孔(2A)和主舌孔(2Z);该辅斜舌机构(4)以可限定伸缩在斜舌孔(2D)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自动反锁;该复位机构(10)以可限定伸缩在复位孔(1A2A)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实现辅斜舌机构(4)自动弹出锁闭;该主舌机构(13)可限定伸缩在主舌孔(2Z)来安装在锁壳(2)中,用于增强防盗性能;该开关机构(17)安装在锁壳(2)中,用以开启或。

4、关闭防盗锁;该安全锁定机构(23)安装在锁壳(2)中,用以锁定防盗锁为开启或关闭状态;该锁芯安装在锁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1)和锁壳(2)上的斜舌孔(1D2D)与复位孔(1A2A)依次排列的位置错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2)上设有立柱(U)、立板(B)和弹簧固定板(2S)。4如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2)上可增设一底板(3),将立柱(U)、立板(B)和弹簧(S)固定板改设在该底板(3)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

5、斜舌机构(4)由斜舌(5)、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复位压簧(S)、联动滑片(8)和限制构件(9)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窄径,窄径(6B3)开设有限制孔(69)。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固定构件(9)、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复位压簧(S)、联动滑片(8)和限制构件(9)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窄径,所述窄径(6B1)为圆柱、缺口或螺纹,窄径(6B3)开设有限制孔(69)。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斜舌机构(4)。

6、由斜舌(5)、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和复位压簧(S)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宽径,所述该宽径(68)形状等同于联动滑片(8)。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斜舌机构(4)由斜舌(5)、固定构件(9)、辅助片(7)、压簧(S)、轴杆(6)和复位压簧(S)构成;所述轴杆(6)的直径宽窄依次为窄径宽径窄径宽径,所述窄径为圆柱、缺口或螺纹,所述该宽径形状等同于联动滑片(8)。9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5)至少一面开设有凹槽(5B),所述该凹槽(5B)为垂直槽、斜槽或弧槽,所述该凹槽(5。

7、B)位置设在斜舌(5)伸向锁扣(1)之后在锁扣(1)与锁壳(2)之间的细缝位置,用以防止卡片等进行技术开启。10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5)至少一侧面设有限制凸轨(5A1),所述该限制凸轨(5A1)与斜舌孔限制凹形(2A1)配合,可防止斜舌(5)在缩进时,往坡面方向偏移。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2/10页311如权利要求6和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5)一侧面开设有通向截面开设的连接孔(5D)的固定孔(5U)。12如权利要求6、8和1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9)同限制构件(。

8、9)为固定销或螺丝,该固定构件(9)与设在上述的固定孔(5U),用于固定斜舌(5)与轴杆(6)的连接。13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片(7)可滑动或不可滑动的套在轴杆(6)上,该辅助片(7)一端的折板(7B)开设有直径较窄的折板通孔(7B1)与轴杆(6)的窄径配合,另一端的折板(7B)开设有直径较宽的折板通孔(7B2)与轴杆(6)的宽径配合。14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滑片(8)为圆形或多边形,可滑动的套在窄径上或不可滑动的与轴杆(6)为一体;所述该联动滑片(8)与从动端(20A)和锁定端(12B)配合。15。

9、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9)为螺丝、固定销、防脱片(C)或金属线;所述该限制构件(9)与限制结构(69)配合,用以限制联动滑片(8)的位置和防止其脱落。16如权利要求5至15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S)套在轴杆(6)的窄径,其一端作用在折板(7B),另一端作用在宽径的截面上,用以允许斜舌(5)的方向转动;所述复位压簧(S)套在轴杆(6)的宽径,其一端作用在折板(7B),另一端作用在立板(B)上,用以斜舌(5)的自动复位。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10)由复位栓(11)。

10、、复位弹簧(S)、联动片(12)和限定立柱(U)构成。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栓(11)可伸缩的穿插在立板通孔(B1)、立板通孔(B2)和复位孔(2A),当复位栓(11)为2段时,A段(11A)的末端为圆锥头或圆头,B(11B)段的末端设有联动通孔(11D);所述A段(11A)和B(11B)段直径相等时,其中间设有限制结构(69),该限制结构(69)与限制构件(9)配合,该B段套有复位弹簧(S),该复位弹簧(S)一端作用在限制构件(9),另一端作用在立板(B)上;或所述A段(11A)直径大于B段(11B)直径时,该B段(11B)套有复位弹簧(S),。

11、该复位弹簧(S)一端作用于A段(11A)的截面。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栓(11)为2段以上,所述A、B、C段可一致为圆形、多边形和异形或各自为圆形、多边形和异形;所述各段直径为相等或不相等。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片(12)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联动片(12)延伸有一锁定端(12B)和一联动端(12D);所述该锁定端(12B)与联动滑片(8)或联动片(12)配合用于锁定辅斜舌机构(4),所述该联动端(12D)与联动通孔(11D)配合从动于复位栓(11)。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

12、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立柱(U)设在锁壳(2)或底板(3)上用于限定联动片(12)的转动距离,从而限制复位栓(11)的伸出距离。22如权利要求17和2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立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3/10页4柱(U)用限制构件(9)来替代;所述该限制构件(9)设置在复位栓(11)上的限制结构(119)中(如同权利18所述),所述该限制构件(9)可被立板(B)或侧面阻挡,用来限制复位栓(11)的伸出距离。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舌机构(13)由外舌(14)、内舌(15)和锁定珠(Q)构成;所述外舌(1。

13、4)可滑动的套在内舌(15)的外端上;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并与内舌(15)和立板(B)配合。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舌(14)为2面以上,所述外舌(14)一面设有长圆通孔(14U),侧面设有限制通孔(14Q),所述外舌(14)至少一面设有突出部分(14T);所述该长圆通孔(14U)与立柱(U)或凸点(U)配合,该限制通孔(14Q)设有锁定珠(Q),该突出部分(14T)用于限定外舌(14)伸出距离。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舌(15)一面设有立柱(U)或凸点(U)(U),平行。

14、侧面设有珠槽(15Q);所述立柱(U)或凸点(U)(U)和长圆通孔(15U)配合,用以推动外舌(14);所述珠槽(15Q)和锁定珠(Q)配合,用以开锁时提供空间给锁定珠(Q)。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舌(15)垂直侧面延伸有一厚度小于或等于内舌(15)厚度的面板(15B),所述该面板(15B)上设有长圆通孔(15U)、限制凸点(15A2)、和锁定凸点(15A1);所述该长圆通孔(15U)和立柱(U)或凸点(U)配合,起定位导向作用,所述限制凸点(15A2)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限定啮合片的旋转空间,所述锁定凸点(15A1)和锁定臂(24A1)。

15、配合,用以锁定开锁状态,所述锁定凸点(15A1)和锁定臂(24A1)配合,用以锁定闭锁状态。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面板(15B)上设有立柱(U)或凸点(U);所述该立柱(U)或凸点(U)与连杆(18)连接配合,起联动作用。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舌机构(13)由外舌(14)、滑块舌(16)、内舌(15)和锁定珠(Q)构成;所述外舌(14)可滑动的套在内舌(15)的外端上;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并与内舌(15)和立板(B)配合。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

1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舌(14)为2面以上,所述外舌(14)一面设有长圆通孔(14U),所述平行侧面设有限制通孔(14Q)和1个或2个滑块舌通孔(1416),所述外舌(14)至少一面设有突出部分(14T),所述锁舌内侧设有内舌凹凸轨(14G);所述该长圆通孔(14U)与立柱(U)或凸点(U)配合,从动于内舌(15),所述限制通孔(14Q)设有锁定珠(Q)并与之配合,所述滑块舌通孔(1416)与滑块舌(16)配合,所述内舌凹凸轨(14G)与滑块凹凸轨(16G)配合,用以约束滑块舌(16)正常伸缩。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舌(16)可滑动伸缩的安装在外舌。

17、(14)内侧,所述滑块舌(16)一面相应成型有滑块凹凸轨(16G),所述该滑块凹凸轨(16G)与内舌凹凸轨(14G)配合,可沿轨道滑动。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舌(16)反面成型有致动轨(16U),所述致动轨(16U)和致动点(15U)配合,可从动于致动点(15U)来带动滑块舌(16)滑动。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舌(16)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4/10页5可选择的成型有台阶(16T);所述台阶(16T)高度等于面板(15D)厚度与外舌(14)或锁壳(2)或底板(3)接触,用以滑块自身起到顺。

18、利滑动。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拥有权利25、26和27的特征外,另一特征为所述内舌(15)垂直面另一侧延伸有一厚度小于内舌(15)厚度的面板(15D),所述该面板(15D)上设有1个或2个致动点(15U);所述该面板(15D)可防止滑块舌(16)松动,所述该致动点(15U)与致动轨(16U)配合来带动滑块舌(16)。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珠(Q)设在外舌(14)的限制通孔(14Q)内;所述该锁定珠(Q)在珠槽(15Q)时,该内舌(15)和外舌(14)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该锁定珠(Q)在滚入珠孔(3Q)时。

19、,该外舌(14)和立板(B)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该锁定珠(Q)在开锁时其先一端与内舌(15)的侧面抵触,另一端在立板(B)的珠珠孔(3Q)中,然后一端滑入内舌(15)珠槽(15Q)时,另一端则从立板(B)的珠珠孔(3Q)滚出,最后一端在珠槽(15Q)中,另一端与立板(B)的版面抵触;所述该锁定珠(Q)在关锁时其先一端在珠槽(15Q)中,另一端与立板(B)的版面抵触,然后一端从珠槽(15Q)滚出时,另一端则滑入立板(B)的珠孔(3Q)中,最后一端与内舌(15)的侧面抵触,另一端在立板(B)的珠孔(3Q)中。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珠(Q)为圆珠、长圆珠。

20、或切角圆柱。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17)由传动拨轮(26)、从动齿轮(19)、连杆(18)、旋转从动构件(20)、门内开启旋钮(X)、单向制动棘爪(21)、复位弹簧(S)、滑旋制动棘爪(22)、扭簧(L)、复位扭簧(L)和致动片(27)构成;所述传动拨轮(26)可跟随锁芯转动的安装在锁芯上,所述从动齿轮(19)的从动齿(19W)与传动拨轮(26)的传动齿(26W)彼此啮合。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拨轮(26)至少一面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弧形致动坡槽(26B);所述该弧形致动坡槽(26B)与致动栓(29。

21、)的致动端头(29A)配合。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拨轮(26)带有传动齿(26W);所述该传动齿(26W)与从动齿(19W)啮合,来带动从动齿轮(19)旋转。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拨轮(26)至少一面增有一台阶面(26A),所述该台阶面(26A)周边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制动槽(26G);所述该制动槽(26G)与滑旋制动棘爪(22)为啮合时,该传动拨轮(26)则无法转动,所述该制动槽(26G)与滑旋制动棘爪(22)为错开始,该传动拨轮(26)则可以转动。40如权利要求36至39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

22、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拨轮(26)圆心位置开设有一圆心凹孔(26U)或圆心凸点(26U);所述该圆心凹孔(26U)或圆心凸点(26U)与锁芯上的圆心凹孔(34U)或圆心凸点(34U)套接。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9)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从动齿轮(19)一面设有立柱(U);所述该立柱(U)与连杆(18)连接;或者所述该立柱(U)同时可与旋转从动构件(20A)配合。42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5/10页6(19)一面设有致动凸点(19U);所述该致动凸。

23、点(19U)与旋转从动构件(20A)配合,用以推动旋转从动构件(20)旋转,续而使旋转从动构件(20B)旋转推动联动滑片(8)或宽径,从而实现开启辅斜舌机构(4)。43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内开启旋钮(X)由旋柄(X2)和传动轴(X3)构成可旋转的安装在锁壳(2)上,所述以传动轴(X3)为中心,旋柄(X2)为单向、双向或多向,形状为扁状、大头状、椭圆状、平行状、多边形状或圆状。44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开启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旋转从。

24、动构件(20)。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防脱片(C)或防脱螺丝(LS),所述该防脱片(C)和防脱螺丝(LS)用以固定锁定构件(24)与套端(XC)的连接防止其脱落或松动。46如权利要求36、42和4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从动构件(20)与门内开启旋钮(X)同步转动,其卡接孔为非圆孔;所述旋转从动构件(20)从动端(20A)为圆头或圆角,推动端(20B)为大圆头或圆角或圆头;所述推动端(20B)可推动联动滑片(8)进而推动辅斜舌机构(4),但推动一定距离受到限定立柱(U)限制;所述推动端(20B)受到联动滑片(8)复。

25、位反推时,或者在转换斜舌(5)的朝向而拉动斜舌(5)时反推着推动端(20B)到一定距离时,该旋转从动构件(20)将被限定立柱(U)限制。4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制动棘爪(21)可旋转的安装在立柱(U)上,所述单向制动棘爪(21)延伸有一棘爪(21W),所述该单向制动棘爪(21)中间部分设有一凸点(21S),该凸点与弹簧(S)配合;所述该棘爪(21W)与传动齿(26W)啮合,用以限定传动拨轮(26)的单向旋转,所述该凸点(21S)与复位弹簧(S)配合,用以自动复位。4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旋制动棘爪(22)。

26、轴端设有长圆通孔(22U)可旋转并可滑动的设在立柱(U)上,所述该轴端可选择的增设有凹槽(22L),制动端设有制动爪(22W)和凹槽(22L),所述凹槽(22L)和凹槽(22L)用以约束扭簧(L)施力位置;所述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和致动坡(27A)配合;所述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啮合且与致动坡(27A)错开时,锁芯转动则被限制;所述当制动爪(22W)被致动坡(27A)顶出制动槽(26G)时,同时受到该扭簧(L)施压在凹槽(22L)上的扭力,从而使滑旋制动棘爪(22)滑动,最后该制动爪(22W)与制动槽(26G)错开,锁芯方可继续转动;所述该凹槽(22L)与复位扭簧(L。

27、)配合,该复位扭簧(L)的扭力施压在凹槽(22L)上使滑旋制动爪(22W)紧贴在传动拨轮(26)。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复位扭簧(L)可以用复位弹簧(S)(如同权利47所述)来替代,在合适位置施压使滑旋制动棘爪(22)向一方向转动。5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致动片(27)以可跟随锁胆(34)同步转动的卡接在锁芯上;所述该致动片(27)设有至少一个致动坡(27A),该致动坡(27A)用以顶出制动爪(22W)。51如权利要求3、4、17、20、21、22、24、25、26、27、29和4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

28、门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6/10页7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立柱(U)可选择性的配有防脱片(C),该防脱片(C)用以防止相关构件的脱落。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安全锁定机构(23)由门内锁定旋钮(X)、弹簧(S)、定位珠(O)、锁定构件(24)和防脱片(C)构成。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内锁定旋钮(X)可旋转的安装在安装在锁壳(2)上;所述该门内锁定旋钮(X)由旋柄(X2)、钮体(X1)、和传动轴(X3)构成。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内锁定旋钮(X)由。

29、旋柄(X2)和传动轴(X3)构成。55如权利要求53和5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以传动轴(X3)为中心,旋柄(X2)为单向、双向或多向,形状为扁状、大头状、椭圆状、平行状、多边形状或圆状。56如权利要求53和5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锁定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锁定构件(24)。57如权利要求52至55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柄(X2)反面设有定位珠孔,所述依次将弹簧(S)和定位珠(O/Q)设在该定位珠孔内;所述弹簧(S)一端作用在定位珠孔。

30、内,另一端着力于定位珠(O/Q);所述定位珠(O/Q)与锁壳(2)的定位孔(2O)配合,用以限定门内锁定旋钮(X)的转动。58如权利要求52至55和5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柄(X2)反面可设有一凸点(XO)或凹点(XO)来替代定位珠(O/Q)和弹簧(S),该凸点(XO)或凹点(XO)与锁壳(2)上的凸点(2O)或凹点(2O)配合;当锁定构件(24)完全锁定时,与凸点(2O)或凹点(2O)之间是过盈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当锁定构件(24)一半锁定一半解锁时,与凸点(2O)或凹点(2O)是间隙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当锁定构件(24)完全解锁时,与凸点(2O)或凹点。

31、(2O)之间是过盈配合,与壳面为过盈配合。59如权利要求52至55、57和5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旋柄(X2)反面可增设一偏压弹簧(S)来替代定位珠(O/Q)和弹簧(S)或凸点(XO)或凹点(XO);所述该偏压弹簧(S)一端作用在钮体(X1),另一端作用在锁壳(2)上;所述该偏压弹簧(S)用以增加门内锁定旋钮(X)的旋转阻力。60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钮体(X1)可选择性沿传动轴(X3)方向形成一台阶;所述该台阶可用以遮挡定位珠(O/Q)或者用以减少与锁壳(2)之间的间距或者直接与锁壳(2)面接触。61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

32、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X3)末端设有一非圆形的套端(XC);旋转门内锁定旋钮(X)时,可带动吻合的卡接在该套端(XC)的锁定构件(24)。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防脱片(C)或防脱螺丝(LS),所述该防脱片(C)和防脱螺丝(LS)用以固定锁定构件(24)与套端(XC)的连接防止其脱落或松动。6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门锁(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7/10页8(24)轴心位置设有与套端(XC)吻合的非圆孔,并延伸有锁定臂(24A1);所述开锁锁定时,该锁定臂(24A1)外。

33、端抵顶在锁定凸点(15A1);所述闭锁锁定时,该锁定臂(24A1)内端与锁定凸点(15A1)啮合。64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包括锁芯壳(35)、锁芯、C型防脱片(28)和传动拨轮(26);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以可空转的方式安装在锁芯壳(35)所开设的锁芯孔内;所述锁芯由锁胆(34)和胆套(33)构成,胆套(33)可转动的套在锁胆(34)上。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孔壁(35E)向内凸出形成壳台阶(35C)和壳台阶(35B),所述锁胆(34)的外壁凸出形成一胆台阶(341);所述壳台阶(35C)与胆台阶(341)互相抵触,用以限制锁胆(34)。

34、的位置;所述胆套(33)一垂直面与壳台阶(35B)互相抵触,另一垂直面与胆台阶(341)互相抵触。66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台阶(341)往里开设有与弹子孔(34V)伸出端错开的钥匙孔(34A),胆套(33)一边开设有钥匙槽(33A);所述钥匙孔(34A)和钥匙槽(33A)在开锁或闭锁时可以自由的重合或错开。67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壳(35)与轴垂直还开设有定位孔(35Q),该定位孔(35Q)与锁胆(34)开设的定位珠孔(34Q)对应;所述定位珠孔(34Q)为两边穿通时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定位弹簧。

35、(S)和定位珠(O/Q),未穿通时自上而下设有定位弹簧(S)和定位珠(O/Q),该定位珠(O/Q)为圆珠或圆头柱;所述定位珠(O/Q)与定位孔(35Q)配合,用以限定将要开锁或关锁和开锁或关锁完毕,在插入或拔出钥匙(36)时锁芯所处的位置状态或者所述定位孔(34Q)设在锁胆(34),而定位珠孔(35Q)设在锁芯壳(35)。68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壳(35)垂直还开设有通向锁芯孔壁(35E)和台阶(35B)之间的控制孔(35D),所述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控制弹簧(S)和控制珠(31)。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

36、征在于所述控制珠(31)为圆柱、多边柱或曲边柱,所述控制珠(31)一端面轴心凸出形成一直径凸柱(31G),该凸柱(31G)为圆形、多边形或曲边形;所述珠身台阶面(31H)与胆套(33)一端开设的珠身坡槽(33H)和珠身槽(33G)配合,凸柱(31G)与锁胆(34)上开设的坡槽(34H)和终点槽(34G)配合;所述当凸柱(31G)滑入终点槽(34G)时,珠身台阶面(31H)同步进入珠身槽(33G)为卡合,胆套(33)不能转动;所述当凸柱(31G)滑出坡槽(34H)时,珠身台阶面(31H)同步退出珠身槽(33G)为分离,胆套(33)方能转动。70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

37、特征在于所述锁胆(34)另一端与轴垂直面凸出或凹陷形成一非圆的凸台(34D)或凹孔(34D),该凸台(34D)或凹孔(34D)卡接有致动片(27);或者所述该垂直面设有1个以上的圆或非圆的凸点(34U)或凹孔(34U),所述凸点(34U)或凹孔(34U)与致动片(27)的凹孔(27U)或凸点(27U)套合;再或所述该垂直面轴心设有一个圆的凸点(34U)或凹孔(34U),所述凸点(34U)或凹孔(34U)与致动片(27)的通孔(27U)对应,并和传动拨轮所设的凹孔(26U)或凸点(26U)套合。71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胆(34)与轴垂直还开设有弹子孔。

38、(34V)或弹片孔(34V)、致动栓槽(34F)和防脱槽(34C);所述以锁胆(34)轴线为中心时,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所述钥匙孔(34A)不在同一半径上,致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8/10页9动栓槽(34F)与弹子(30)或弹片孔(34V)相通;所述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自上而下设有封珠(32)、弹簧(S)和弹子(30)或弹片(30);致动栓槽(34F)内设有致动栓(29)和弹簧(S);防脱槽(34C)设有C型防脱片(28)。7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穿通锁胆(34)两侧,或所述。

39、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只穿通锁胆(34)一侧;所述未进行开锁或闭锁的复位状态时,锁胆(34)的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胆套(33)的套壁或者开设的套槽(33V)对应;进行开锁或闭锁同步转动时,锁胆(34)的弹子孔(34V)或弹片孔(34V)与锁套开设的钥匙槽(33A)对应。73如权利要求64和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栓(29)由致动端头(29A)、齿杠(291)和凸齿(29B)构成,可伸缩的致动栓槽(34F)内;所述致动端头(29A)为圆头,凸齿(29B)设在齿杠(291)上;所述当钥匙(36)的钥匙齿(38V)与弹子(30)或弹片(3。

40、0)全部匹配时,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与凸齿(29B)在同一直线上,转动锁芯时则可进行开锁或闭锁,当致动端头(29A)滑入弧形致动坡槽(26B)时,凸齿(29B)与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啮合,当致动端头(29A)滑出弧形致动坡槽(26B)时,凸齿(29B)与弹子(30)或弹片(30)的密码凹槽(30B)脱离。74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30)为圆柱或多边柱,或者为缩颈(30C)式的圆柱或多边柱;所述该圆柱或多边柱弹子(30)设有环形密码凹槽(30B),该圆柱的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该凸锥。

41、或凹槽(30A)与弹簧(S)配合。75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30)为扁圆柱或多边扁圆柱,或者为缩颈(30C)式的扁圆柱或多边扁圆柱;所述扁柱或多边扁柱弹子(30)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该凸锥或凹槽(30A)与弹簧(S)配合。76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0)一侧边开设有密码凹槽(30B),大头端面可设有凸锥或凹槽(30A)。77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套(33)还设有与钥匙(36)的防脱轨(37A)相啮合的防脱轨(33B),或与钥匙(36)的防脱。

42、轨(41C)相啮合的防脱轨(33C);所述该防脱轨为一面以上、轨层为一层以上;所述以胆套(33)为例,胆套(33)外壁和内壁各为一面,以一个凹层或凸层为一层。78如权利要求64、65、66、67、69、70、77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胆套(33)为一次成型或分成2半以上成型之后再通过固定销(9)组合,该固定销(9)同上述限制构件(9)。79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定孔(37B)内。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防。

43、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柄(37)一端为钥匙柄(37),另一端设有防脱轨(37A);钥匙齿体(38)一端为插入端,中间设有钥匙齿(38V),另一端设有防脱轨(38A);所述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通过防脱轨(37A)与防脱轨(38A)可单向或双向滑动离合的连接在一起。81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轨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9/10页10至少1面设有防脱层,每面至少为一层防脱轨,每层防脱轨至少一段以上;所述一个凹层或凸层为一层。82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柄(。

44、37)防脱轨一端还设有顶定孔(37B)和与顶定孔(37B)相通的控制孔(37K),钥匙齿体(38)防脱轨一端亦设有限定孔(38B);所述顶定针(39)由限定头(39B)、控制凸点(39K)和后端(39D)构成,该限定头(39B)与限定孔(38B)配合;控制凸点(39K)可滑动的伸向控制孔(37)并与限制点(34A1)配合,该限制点为凹点或平;后端(39D)作用在顶定弹簧(S)。83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遮套(41)、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该遮套(41)一端设有固定端(41A)与钥匙柄(37)的固定槽(37A)咬合连。

45、接,另一端遮套(41)遮套在钥匙齿体(38);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遮套(41)体顶定孔(41B)内。84如权利要求83和8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41A)为凹凸结构或设有螺丝孔(41LS),螺丝孔(41LS)和螺丝孔(37LS)则紧固于螺丝(LS)。85如权利要求83和84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套(41)一端与钥匙柄(37)可一体成型为钥匙柄套一体(3741)。86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套(41)另一端由遮面和防脱轨(41C)构成,该遮面用以遮挡钥。

46、匙齿(38V),防脱轨(41C)用以防止钥匙齿体(38)脱落。87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套(41)另一端由遮面和防脱轨(41C)构成,该遮面为半面以上和防脱轨(41C)为一层以上,所述完全遮住一钥匙体齿面或反面为一面,不完全遮住为半面,防脱轨(41C)以一个凹层或一个凸层为一层;未插入钥匙开锁时该遮面用以遮挡钥匙齿面,防脱轨(41C)与钥匙齿体(38)开设的防脱轨(38C)可以滑动的啮合,用以防止钥匙齿体(38)脱落;插入钥匙进行开锁时该遮面位于锁胆(34)的遮面槽(34A2),防脱轨(41C)与胆套(33)的防脱轨(33C)配合,用以开启时防自。

47、由脱落作用。88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遮套(41)还设有顶定孔(41B)和与顶定孔(41B)相通的控制孔(41K),钥匙齿体(38)一端设有限定孔(38B);所述顶定针(39)由限定头(39B)、控制凸点(39K)和后端(39D)构成,该限定头(39B)与限定孔(38B)配合;控制凸点(39K)可滑动的伸向控制孔(3741K/41K)并与限制点(34A1)配合,该限制点为凹点或平;后端(39D)作用在顶定弹簧(S)。89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顶定针(39)、顶定弹簧(S)、顶扣。

48、针(40)和顶扣弹簧(S);该顶定针(39)和顶定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定孔(37B)内,该顶扣针(40)和顶扣弹簧(S)可以伸缩的设在钥匙柄(37)顶扣孔(37D)内;所述顶扣针(40)一端设有凹颈(40H),该凹颈(40H)与顶扣钩(38H)配合。9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柄(37)设有顶定孔(37B)和顶扣孔(37D),与钥匙齿体(38)的限定孔(38B)和顶扣钩(38H)对应,该顶扣钩(38H)槽由顶扣钩(38H)和钩槽(38D)构成;所述钉扣钩(38H)朝内时,钩槽权利要求书CN104110175A1010/10页1。

49、1(38D)为坡槽;顶扣钩(38H)朝外时,坡槽设在上述权利要求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36)的胆套(33)上的坡槽(33F)。91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包括钥匙柄(37)和钥匙齿体(38);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顶定针(91)、顶定弹簧(S)和磁头(37A)/(38A);所述该钥匙柄连接端(37A)与钥匙齿体连接端(38A)采用磁性头,所述该钥匙柄连接端(37A)与钥匙齿体连接端(38A)至少一端带有磁性,无磁性的一端为吸磁金属。92如权利要求79和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柄(37)复位两半,还包括空间巢(37E);所述空间巢(37E)可放置一些磁性或电子感应器来增加钥匙的功能;或空间巢(37E)增设有按钮孔(37P)用以一些电子按钮的操作。93如权利要求71至91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顶定弹簧(S)和顶扣弹簧(S)可以是压簧(S)或针簧(D),所述针簧(D)设在针簧槽(41D)内;当顶定弹簧(S)或顶扣弹簧(S)为压簧(S)时还可以增设封珠(32),该封珠(32)设在压簧(S)这端。94如权利要求64、79和83所述的防技术开启的空转锁芯(25)和自动离合钥匙(36),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自动离合钥匙(36)为权利79和83所述的结构时,所述可选择的将锁胆(34)开设有同步限距槽(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