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方法及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芯保温墙板
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方法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易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可适应不同的构造
需求。而为了满足房屋分隔、围护等使用功能要求,需要在柱间嵌入填充墙。在抗震设计中,
填充墙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填充墙与框架是共同工作的,填充墙对
框架有支撑作用,使结构的早期刚度大为增加,填充墙分配较大的地震剪力,而其抗剪强度
较低,故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较早也较为严重。因此震后受损框架的加固改造常用新增剪力
墙承受主要地震作用,以减少原有框架部分所受的剪力和变形,从而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
性能。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在
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
高效地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墙体作为建筑的主要耗能单元,其节能改造一直
是工程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方法及制
造方法,旨在震后房屋快速加固修复和建筑节能综合加固改造。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夹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方法,所述
夹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方法包括:
首先对既有损伤框架梁、柱采用自流平砂浆进行初步修复;
在框架梁、柱中植入相应钢筋;
在夹芯墙板侧面预留连接钢筋,将墙板和框架梁、柱对接钢筋通过焊接形式连接;
在墙板和框架柱及顶梁之间通过后浇自流平砂浆连接、灌实。
进一步,所述夹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方法包括:
首先对既有损伤框架梁、柱采用自流平砂浆进行初步修复;自流平砂浆包括水泥
基自流平/自流平砂浆/找平砂浆;由多种活性成分组成的干混型粉状材料,现场拌水即可
使用;稍经刮刀展开,即可获得高平整基面;
将夹芯墙板嵌入受损框架;
在墙板和框架柱及顶梁之间通过后浇自流平砂浆连接、灌实。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夹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
的方法的夹芯保温墙板制造方法,所述夹芯保温墙板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绑扎第一层墙板钢筋以及四周边缘构造梁柱钢筋;
步骤二,安装侧模浇筑第一片墙板;
步骤三,待第一层墙板达到80%混凝土抗压强度后,在其上铺设聚苯乙烯泡沫板,
为确保泡沫板和墙板之间有效粘结,聚苯乙烯泡沫板和第一层墙板之间采用少量自流平砂
浆找平;
步骤四,绑扎第二层墙板分布筋,设置两层墙板间的拉结筋;
步骤五,浇筑第二层墙板。
本发明提供的夹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方法及制造方法,采用夹
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可以增强框架的耗能能力,使其恢复正常的使用功
能,并抵御地震荷载。同时采用的夹芯墙板中间带有保温防火材料聚苯乙烯泡沫板可实现
建筑防火和墙体节能改造。另外,夹芯墙板可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
高,有助于震损框架的快速修复;综上所述,采用夹芯保温墙板加固受损框架适应了震损快
速、建筑节能和墙体革新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夹芯保温墙板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夹芯保温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a是1-1剖视图;b是2-2剖视图;c是横向约束边缘构件和竖向约束边缘构件
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固后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构造图;
图中:a是连接构造一;b是连接构造二;c是连接构造三。
图中:1、横向约束边缘构件;2、竖向约束边缘构件;3、钢筋混凝土板;4、聚苯乙烯
泡沫板;5、拉结筋;6、框架梁;7、夹芯保温墙板;8、框架柱;9、连结钢筋焊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夹芯保温墙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绑扎第一层墙板钢筋以及四周边缘构造梁柱钢筋;
S102:安装侧模浇筑第一片墙板;
S103:待第一层墙板达到强度后,在其上铺设聚苯乙烯泡沫板,为确保泡沫板和墙
板之间有效粘结,聚苯乙烯泡沫板和第一层墙板之间采用少量自流平砂浆找平;
S104:绑扎第二层墙板分布筋,设置两层墙板间的拉结筋;
S105:浇筑第二层墙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夹芯保温墙板加固钢筋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方法包括:
方法一:加固过程中,首先对既有损伤框架梁、柱采用自流平砂浆进行初步修复;
自流平砂浆包括水泥基自流平/自流平砂浆/找平砂浆;由多种活性成分组成的干混型粉状
材料,现场拌水即可使用;稍经刮刀展开,即可获得高平整基面;
在框架梁、柱中植入相应钢筋;
在夹芯墙板侧面预留连接钢筋,将墙板和框架梁、柱对接钢筋通过焊接形式连接;
在墙板和框架柱及顶梁之间通过后浇自流平砂浆连接、灌实。
方法二:加固过程中,首先对既有损伤框架梁、柱采用自流平砂浆进行初步修复;
将夹芯墙板嵌入受损框架;
在墙板和框架柱及顶梁之间通过后浇自流平砂浆连接、灌实。
如图2-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夹芯保温墙板由:横向约束边缘构件1、竖向约束
边缘构件2、钢筋混凝土板3、聚苯乙烯泡沫板4、拉结筋5、框架梁6、夹芯保温墙板7、框架柱
8、连结钢筋焊接处9组成。
向约束边缘构件1、竖向约束边缘构件2是保温墙板四周的约束构件,与保温墙板
一起浇筑;拉结筋是为了保证泡沫板与外表面的RC板连接可靠,形成夹心保温墙;框架梁6
和框架柱8是原结构框架梁和柱,与保温墙通过预留钢筋焊接形式连接。
夹芯保温墙板由两侧结构层和芯板节能层组成,其中,结构层采用2片厚50mm的RC
板,节能层一片50mm厚的聚苯乙烯板。两外侧RC墙板之间采用钢筋进行拉结。在夹芯墙板侧
面预留连接钢筋。夹芯保温墙板四周设有边缘构造梁柱,墙板配筋按照现行规范构造设置,
箍筋沿边缘构造梁柱贯通布置。夹芯保温墙板与受损框架的可靠连接是加固后框架具有良
好抗震性能的关键。因尽可能减少加固框架与墙板的距离。夹芯保温墙板与受损框架的连
接:首先在框架梁、柱待连接部位植入钢筋;将夹芯墙板侧面预留的连接钢筋与框架梁、柱
通过焊接形式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