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93757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28589.X

申请日:

2016.04.13

公开号:

CN105887609A

公开日:

2016.08.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7/32申请日:20160413|||公开

IPC分类号:

E01C7/32; E01C11/24; E01C11/22

主分类号:

E01C7/32

申请人:

浙江泽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南开大学

发明人:

付铠; 周启星

地址: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雪峰西路968号科技创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代理人:

侯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所述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由底基层、基层、渗滤层、透水路面组成,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渗滤材料的制备;2)铺设底基层和基层;3)地面下垫渗滤材料铺设渗滤层;4)安装路缘石及铺设透水地面。发明的优点是:该构建方法生态、环保、绿色,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现性,可增加地面的孔隙率及雨水渗透率;显著提高路面及周围土壤的蓄水性能和污染物净化能力,减少水体污染物和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适度调节局部气候,明显减缓城市“雨水病”、“热岛效应”和土壤缺水及城市噪音等问题,在解决城市生态、环境和安全问题的同时,对构建城市生态道路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生态渗
滤地面由底基层、基层、渗滤层、透水路面组成,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渗滤材料的制备
渗滤材料是利用天然材料、废弃材料和人工材料组合制得,其中天然材料为
天然沙土、沸石、石英砂、木料、草甸土或亚沙土,废弃材料为煤灰渣、蟹壳或
固体废弃物,人工材料为纤维膜、活性炭或零价铁,根据渗滤效果,结合经济性,
天然材料、废弃材料和人工材料的材料配比为7:1-2:0.5-1;
2)铺设底基层和基层
根据设计的要求开挖路基,清理土方,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修整路基,
找平碾压密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5%,在开挖好的路基上方铺设底基层,底基层
由石灰、粉煤灰和土组成,石灰、粉煤灰与土的重量比为10:24:66,铺好底
基层后找平压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5%,在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
纵向顺适,路拱及超高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将表面轻轻耙松,并洒水湿润,然
后铺设基层,基层为水泥碎石层,用水泥粉煤灰稳定,水泥与集料准确过秤,按
照连续级配比例掺混,记录搅拌时间、加水时间及加水量,保证掺混质量,均匀
摊铺后找平压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3%,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且断
面正确,路拱符合要求,在工程竣工之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表面应保持平整、
清洁;
3)地面下垫渗滤材料铺设渗滤层
渗滤层的铺设是在地面及道路两侧浅层地面铺筑制备好的渗滤材料,厚度为
3-10cm,在铺筑渗滤材料之前,基层应清扫干净,渗滤材料经摊铺和整型后,立
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6-8遍,在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碾压过程中,渗滤
材料的表面要始终保持潮湿;
4)安装路缘石及铺设透水地面
在铺设透水地面前铺设路缘石,路缘石每隔10m留有5cm缝隙,铺砌后用
水泥砂浆勾缝并且及时回填保护,然后铺设透水地面,透水路面的材料为透水沥
青混合料或再生骨料透水砖,采用透水沥青混合料时的撒布厚度为1.0-1.2cm。

说明书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建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
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硬化地面面积快
速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公共广场等的铺面设计均采用与“自然
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理念相违背的不透水型密级配混凝土和石板材铺装结
构。这种路面铺装的大面积使用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破坏了水资源
的正常循环,完全阻止了雨(雪)水直接渗透入地,阻断了雨(雪)水对城市地
下水资源的补充;加剧了城市的负面气候效应,恶化了城市生态,这种不透水的
铺装与周围城市建筑共同作用,会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城市噪声;增加了
安全隐患,随着城市“雨水病”的日益加剧,这些表面致密的地面铺装在雨天由
于硬化地面使地势低洼处不能及时排水,造成大面积积水,产生“水漂现象”,
使雨天行车产生“漂滑”、“飞溅”、“夜间眩光”等现象,给行人出行和车辆行驶
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在坡度适宜时,由于硬化地面的快速排水模式,使城市缺
水现象加重,不利于调节局部气候。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人们更希望能有
一种生态型的路面来取代现有的硬化路面,通过生态渗滤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
题,在城市中采用生态渗滤技术广泛铺设生态型透水地面,这已成为国际上许多
生态城市的普遍做法。生态型透水地面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调节局部气候,
也有利于城市的降水,会帮助城市储存更多的雨水。这既能缓和城市水资源危机,
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生态、环保、绿色的海绵城市
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可以增加地面的孔隙率及雨水渗透率,入渗土
壤的雨水,不仅可以涵养地下水,还可减轻城区雨洪负荷,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所述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由底基
层、基层、渗滤层、透水路面组成,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渗滤材料的制备

渗滤材料是利用天然材料、废弃材料和人工材料组合制得,其中天然材料为
天然沙土、沸石、石英砂、木料、草甸土或亚沙土,废弃材料为煤灰渣、蟹壳或
固体废弃物,人工材料为纤维膜、活性炭或零价铁,根据渗滤效果,结合经济性,
天然材料、废弃材料和人工材料的材料配比为7:1-2:0.5-1;

2)铺设底基层和基层

根据设计的要求开挖路基,清理土方,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修整路基,
找平碾压密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5%,在开挖好的路基上方铺设底基层,底基层
由石灰、粉煤灰和土组成,石灰、粉煤灰与土的重量比为10:24:66,铺好底
基层后找平压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5%,在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
纵向顺适,路拱及超高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将表面轻轻耙松,并洒水湿润,然
后铺设基层,基层为水泥碎石层,用水泥粉煤灰稳定,水泥与集料准确过秤,按
照连续级配比例掺混,记录搅拌时间、加水时间及加水量,保证掺混质量,均匀
摊铺后找平压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3%,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且断
面正确,路拱符合要求,在工程竣工之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表面应保持平整、
清洁;

3)地面下垫渗滤材料铺设渗滤层

渗滤层的铺设是在地面及道路两侧浅层地面铺筑制备好的渗滤材料,厚度为
3-10cm,在铺筑渗滤材料之前,基层应清扫干净,渗滤材料经摊铺和整型后,立
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6-8遍,在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碾压过程中,渗滤
材料的表面要始终保持潮湿;

4)安装路缘石及铺设透水地面

在铺设透水地面前铺设路缘石,路缘石每隔10m留有5cm缝隙,铺砌后用
水泥砂浆勾缝并且及时回填保护,然后铺设透水地面,透水路面的材料为透水沥
青混合料或再生骨料透水砖,采用透水沥青混合料时的撒布厚度为1.0-1.2cm。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方法提供的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构建方法生态、环保、
绿色,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现性,可增加地面的孔隙率及雨水渗透率,入渗土
壤的雨水,不仅可涵养地下水,还可减轻城区雨洪负荷,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显著提高路面及周围土壤的蓄水性能和污染物净化能力,减少水体污染物和道路
安全事故的发生,适度调节局部气候,明显减缓城市“雨水病”、“热岛效应”和
土壤缺水及城市噪音等问题,在解决城市生态、环境和安全问题的同时,对构建
城市生态道路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生态渗滤地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基 2.底基层 3.基层 4.渗滤层 5.透水性地面 6.路缘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海绵城市生态渗
滤地面由底基层、基层、渗滤层、透水路面组成,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渗滤材料的制备

渗滤材料是利用天然材料、废弃材料和人工材料组合制得,其中天然材料为
天然沙土、沸石、石英砂、木料、草甸土或亚沙土,废弃材料为煤灰渣、蟹壳或
固体废弃物,人工材料为纤维膜、活性炭或零价铁,根据渗滤效果,结合经济性,
天然材料、废弃材料和人工材料的材料配比为7:2:1;

2)铺设底基层和基层

根据设计的要求开挖路基,清理土方,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修整路基,
找平碾压密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5%,在开挖好的路基上方铺设底基层,底基层
由石灰、粉煤灰和土组成,石灰、粉煤灰与土的重量比为10:24:66,铺好底
基层后找平压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5%,在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
纵向顺适,路拱及超高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将表面轻轻耙松,并洒水湿润,然
后铺设基层,基层为水泥碎石层,用水泥粉煤灰稳定,水泥与集料准确过秤,按
照连续级配比例掺混,记录搅拌时间、加水时间及加水量,保证掺混质量,均匀
摊铺后找平压实,压实系数至少达93%,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且断
面正确,路拱符合要求,在工程竣工之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表面应保持平整、
清洁;

3)地面下垫渗滤材料铺设渗滤层

渗滤层的铺设是在地面及道路两侧浅层地面铺筑制备好的渗滤材料,厚度为
3cm,在铺筑渗滤材料之前,基层应清扫干净,渗滤材料经摊铺和整型后,立即
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6遍,在路面的两侧多压2遍,碾压过程中,渗滤材料的
表面要始终保持潮湿;

4)安装路缘石及铺设透水地面

在铺设透水地面前铺设路缘石,路缘石每隔10m留有5cm缝隙,铺砌后用
水泥砂浆勾缝并且及时回填保护,然后铺设透水地面,透水路面的材料为透水沥
青混合料或再生骨料透水砖,采用透水沥青混合料时的撒布厚度为1.0cm。

实施例1所述的生态渗滤地面结构适用于机动车道地面的铺设。

实施例2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所述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由底基
层、基层、渗滤层、透水路面组成,构建方法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1)中,渗滤层渗滤料中天然材料的比重适当增加,天然材料、废弃
材料、人工材料的材料配比为7:1:0.5。

在步骤2)中,底基层与基层的铺设厚度与压实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
降低。根据设计的要求,开挖路基,清理土方,在开挖好的路基上方铺设15cm
厚的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摊铺压实后再铺设10cm的基层,利用水泥粉煤
灰稳定,摊铺压实,压实系数达到90%以上。

在步骤3)中,渗滤层铺筑5cm制备好的渗滤材料,道路两侧浅层地面铺设
3cm的渗滤材料。

在步骤4)中透水路面采用再生骨料透水砖等透水材料,再生骨料透水砖的
透水系数约是普通透水砖的20倍,甚至更高,其保水性能是普通透水砖的两倍,
甚至更高,广泛应用于生态路面的建设。

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生态渗滤地面结构适用于人行道地面砖的铺设。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
明,并将本发明适度扩展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
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
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
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
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所述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由底基层、基层、渗滤层、透水路面组成,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渗滤材料的制备;2)铺设底基层和基层;3)地面下垫渗滤材料铺设渗滤层;4)安装路缘石及铺设透水地面。发明的优点是:该构建方法生态、环保、绿色,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现性,可增加地面的孔隙率及雨水渗透率;显著提高路面及周围土壤的蓄水性能和污染物净化能力,减少水体污染物和道路安全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