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93463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30204.6

申请日:

2010.07.19

公开号:

CN101921587A

公开日:

2010.12.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K 11/06申请日:20100719|||公开

IPC分类号:

C09K11/06; C07D311/16; C07D209/08; C07D311/82; A61P35/00; G01N33/52; G01N21/64

主分类号:

C09K11/06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发明人:

贺浪冲; 贺怀贞; 展颖转; 张杰; 张彦民; 王嗣岑; 卢闻; 李西玲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代理人:

陆万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是在联苯衍生物Ta-dD的一个或两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所述的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型、吲哚型、罗丹明型或荧光素型。联苯衍生物Ta-dD和酚羟基连接的功能分子保持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而指示性的荧光是由荧光发色团发出的。本发明公开的荧光探针既保持了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作为一种靶向工具分子,可与肿瘤细胞直接作用,通过其荧光性能的变化,来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

权利要求书

1: 一 种 具 有 肿 瘤 细 胞 增 殖 抑 制 活 性 的 荧 光 探 针, 其 特 征 在 于, 是在联苯衍生物 Ta-dD 的一个或两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 ; 所述的联苯衍生物 Ta-dD 的结构式为 :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类、 吲哚类、 罗丹明类或荧光素类, 其结构式分别为 : 香豆素类 吲哚类 罗丹明类 荧光素类 其中, R1 为羟基或氨基 ; R2 为氢原子、 甲基或乙基 ; R3 为氯原子、 溴原子或氟原子。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荧光发色团为含有羟基的荧光发色团, 通过碳原子数为 2 ~ 6 的直链烃基与 Ta-dD 连接 ; 或者为含有羧基的荧光发色团, 通过酰基与 Ta-dD 连接 ; 或者为含有氨基的荧光发色团, 通过酰亚胺基与 Ta-dD 连接。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其特征在于, 在联 苯衍生物 Ta-dD 的一个或两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得到的荧光探针为 F-Ta-dD-OH、 F-Ta-dD-NH2、 F-Ta-dD-Rod、 F-Ta-dD-Fluo 或 F-Ta-dD-indo。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一个酚羟基与荧光发色团连接, 另一个酚羟基与 2- 氯 -N-(3- 氯 -4- 氟 苯 ) 乙酰胺连接。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其特征在于, 在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一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得到的荧光探针为 F-Ta-dD-dOH 或 F-Ta-dD-dNH2。
7: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2 骤: a、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 : 1)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在铁粉催化作用下, 与液溴在醋酸缓冲液中反应得到 2- 溴 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 ; 2) 以氯化苄作为保护试剂, 对 2- 溴 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的酚羟基进行保护, 得到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醛 ; 3) 以过氧化氢 - 亚氯酸钠体系作为氧化剂, 将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醛氧化 得到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酸 ; 4) 先将 3- 苄氧基 -2- 溴 -4- 甲 氧基 苯甲 酸溶 解在 无水 二氯 甲烷 中, 通 过 酰化 反 应制成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酰氯, 然后再与甲胺水溶液反应得到 3- 苄氧 基 -2- 溴 -4- 甲氧基 -N- 甲基甲酰胺 ; 5)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 -N- 甲基甲酰胺通过 Ullmann 反应制得苄基保护的联苯 双酰胺化合物 : 6’ 6- 二苄氧基 -5’ 5- 二甲氧基联苯 -2’ 2- 二 N- 甲基甲酰胺 ; 6)5, 5’ - 二甲氧基 -6, 6’ - 二苄氧基联苯 -2, 2’ - 二苯甲酰甲胺通过催化氢化脱去苄 基保护基, 得到带有两个酚羟基的联苯衍生物 Ta-dD ; b、 荧光发色团衍生物的合成 : 利用荧光发色团中含有的羟基与二卤代烷发生醚化反应, 生成带有卤代直链烃的荧光 发色团衍生物 ; 或者利用荧光发色团中含有的羧基发生酰氯化反应, 生成带有酰氯结构的荧光发色团 衍生物 ; 或者利用荧光发色团中含有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 生成带有酰胺结构的荧光发色团 衍生物 ; c、 荧光探针的合成 : 向有机溶剂中按照联苯衍生物 Ta-dD ∶荧光发色团衍生物∶无水碳酸钾= 1 ∶ (1 ~ 3) ∶ (3 ~ 6) 的摩尔比, 首先加入联苯衍生物 Ta-dD 和无水碳酸钾, 60 ~ 80 ℃充分混合 后, 然后加入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60 ~ 80℃回流充分反应 ; 反应完成后转移到冰水中, 待固 体完全析出后, 将固体物分离并干燥, 然后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 以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 溶剂或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 得到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 针。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二卤代烷为碳原子个数为 2 ~ 6 的直链卤代烃, 两个卤原子分别连接于首位碳原 子上, 含羟基的荧光发色团与二卤代烷的摩尔比为 1 ∶ 1 ; 含羧基的荧光发色团与氯化亚砜发生酰氯化反应, 两者的摩尔比为 1 ∶ 1 ; 含氨基的荧光发色团与氯乙酰氯发生酰胺化反应, 两者的摩尔比为 1 ∶ 1。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荧光发色团衍生物为 7-(2- 溴乙氧基 )-4- 甲基香豆素、 2- 氯 -N-(4- 甲基 -2- 氧 杂 -2- 氢 - 苯并吡喃 -7- 基 )- 乙酰胺、 2- 氯 -N-(5- 氯 -1- 氢 - 吲哚 -6- 基 ) 乙酰胺、 罗丹 明 B 酰氯或荧光素酰氯 ;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 N, N- 二甲基甲酰胺或丙酮。 3
10: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的用于柱分离的洗脱溶剂, 以体积比计, 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为乙酸乙 酯∶甲醇= 30 ∶ 1 ~ 10 ∶ 1, 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 1 ∶ 3。

说明书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 肿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分子肿瘤学、 分子药理学的发展, 肿瘤疾病的本质已逐步 被揭示。
     在药物研究中,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以及紫外光谱是进行药物分析的基本技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出现的各种灵敏度高的荧光分析法已有效地用于药 物制剂以及生物体液中药物的分析。 如同步扫描荧光技术可用于违禁品中苯丙胺和吗啡加 奎宁的测定 ;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可用于血清中的庆大霉素、 地答新、 茶叶碱、 戊巴比妥、 苯 巴比妥等多种药物的检测, 还可进行烧伤患者体内萘替米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特异性荧 光偏振免疫法可用来监测肾移植后环孢素 A 的全血浓度 ; 荧光猝灭法用来测定苦参碱和氧 化苦参碱的含量 ; 固体表面荧光测定法用于血清中茶叶碱, 以及其它多种抗菌药、 抗气喘病 药、 抗惊风病药等的临床荧光分析 ; 电解荧光光度法测定片剂中卡马西平的含量等等。其 中, 荧光探针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借助荧光显微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实时检测的重要手段。 这种技术灵敏度高, 可视性强, 而且对研究的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干扰少, 因此得到广泛应 用。
     分子荧光探针对金属离子、 生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响应, 使得人们能够用荧 光显微镜、 荧光光谱, 特别是荧光成像技术来实时检测活细胞内分子或离子浓度以及生物 大分子结构的变化过程。 其中,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 (GFP) 及其变体 ( 如 CFP、 YEP 等 ) 或者小 分子荧光染料标记的蛋白质探针在各种细胞事件的实时可视化及示踪细胞内蛋白质表达 和定位等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绿色荧光蛋白具有分子小、 荧光稳定、 检测方便、 对活细胞无伤害等优点, 因此用其对目的物进行标记, 分析目的物在细胞中的变化情况, 如 酶分子分布状态、 生物活性、 受体、 离子通道等变化, 从而, 在众多的化合物中筛选出与体内 信号分子功能相似的 “潜力” 化合物, 这样的方法简便易行。因此绿色荧光蛋白作为一种荧 光探针成为了药物筛选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有力工具。实际上, 许多药物或具有药物 活性的小分子自身都是受体的外源性配体。因此, 它们也理所当然地可被用作探针的配体 部分, 从而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跟踪, 而且也可以通过实时成像技术来监测病变 组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及荧光特性的 双功能探针的制备方法, 该荧光探针可作为一种靶向工具分子, 与肿瘤细胞直接作用, 通过 其荧光性能的变化, 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是在联苯衍生物 Ta-dD 的一个或两 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 ; 所述的联苯衍生物 Ta-dD 的结构式为 :
     所述的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类、 吲哚类、 罗丹明类或荧光素类, 其结构式分别为 :
     香豆素类吲哚类罗丹明类 荧光素类
     其中, R1 为羟基或氨基 ; R2 为氢原子、 甲基或乙基 ; R3 为氯原子、 溴原子或氟原子。
     所述的荧光发色团是含有羟基的荧光发色团, 通过碳原子数为 2 ~ 6 的直链烃基 与 Ta-dD 连接 ; 或者是含有羧基的荧光发色团, 通过酰基与 Ta-dD 连接或者是含有氨基的荧 光发色团, 通过酰亚胺基与 Ta-dD 连接。
     所述在联苯衍生物 Ta-dD 的一个或两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得到的荧光探 针为 F-Ta-dD-OH、 F-Ta-dD-NH2、 F-Ta-dD-Rod、 F-Ta-dD-Fluo 或 F-Ta-dD-indo。
     所述的联苯衍生物 Ta-dD 的一个酚羟基与荧光发色团连接, 另一个酚羟基与 2- 氯 -N-(3- 氯 -4- 氟苯 ) 乙酰胺连接。
     所述在联苯衍生物 Ta-dD 的一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得到的荧光探针为 F-Ta-dD-dOH 或 F-Ta-dD-dNH2。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 :
     1)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在铁粉催化作用下, 与液溴在醋酸缓冲液中反应得到
     2- 溴 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 ;
     2) 以氯化苄作为保护试剂, 对 2- 溴 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的酚羟基进行保护, 得到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醛 ;
     3) 以过氧化氢 - 亚氯酸钠体系作为氧化剂, 将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醛 氧化得到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酸 ;
     4) 先将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酸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中, 通过酰化 反应制成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酰氯, 然后再与甲胺水溶液反应得到 3- 苄氧 基 -2- 溴 -4- 甲氧基 -N- 甲基甲酰胺 ;
     5)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 -N- 甲基甲酰胺通过 Ullmann 反应制得苄基保护的 联苯双酰胺化合物 : 6’ 6- 二苄氧基 -5’ 5- 二甲氧基联苯 -2’ 2- 二 N- 甲基甲酰胺 ;
     6)5, 5’ - 二甲氧基 -6, 6’ - 二苄氧基联苯 -2, 2’ - 二苯甲酰甲胺通过催化氢化脱 去苄基保护基, 得到带有两个酚羟基的联苯衍生物 Ta-dD ;
     b、 荧光发色团衍生物的合成 :
     利用荧光发色团中含有的羟基与二卤代烷发生醚化反应, 生成带有卤代直链烃的 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 或者利用荧光发色团中含有的羧基发生酰氯化反应, 生成带有酰氯结构的荧光发 色团衍生物 ;
     或者利用荧光发色团中含有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 生成带有酰胺结构的荧光发 色团衍生物 ;
     c、 荧光探针的合成 :
     向 有 机 溶 剂 中 按 照 联 苯 衍 生 物 Ta-dD : 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 无水碳酸钾= 1 ∶ (1 ~ 2) ∶ (3 ~ 6) 的摩尔比, 首先加入联苯衍生物 Ta-dD 和无水碳酸钾, 60 ~ 80℃充 分混合后, 然后加入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60 ~ 80℃回流充分反应 ; 反应完成后转移到冰水 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后, 抽滤, 并将所得固体物干燥后, 进行硅胶柱层析, 以乙酸乙酯和甲醇 的混合溶剂, 或者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 得到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 性的荧光探针。
     所述的二卤代烷为碳原子个数为 2 ~ 6 的直链卤代烃, 两个卤原子分别连接于首 位碳原子上, 含羟基的荧光发色团与二卤代烷的摩尔比为 1 ∶ 1 ;
     含羧基的荧光发色团与氯化亚砜发生酰氯化反应, 两者的摩尔比为 1 ∶ 1 ;
     含氨基的荧光发色团与氯乙酰氯发生酰胺化反应, 两者的摩尔比为 1 ∶ 1。
     所述的荧光发色团衍生物为 7-(2- 溴乙氧基 )-4- 甲基香豆素、 2- 氯 -N-(4- 甲 基 -2- 氧杂 -2- 氢 - 苯并吡喃 -7- 基 )- 乙酰胺、 2- 氯 -N-(5- 氯 -1- 氢 - 吲哚 -6- 基 ) 乙 酰胺、 罗丹明 B 酰氯或荧光素酰氯 ;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 N, N- 二甲基甲酰胺或丙酮。
     所述的用于柱分离的洗脱溶剂, 以体积比计, 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为乙酸 乙酯∶甲醇= 30 ∶ 1 ~ 10 ∶ 1, 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 1 ∶ 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
     本发明构建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以联苯衍生物 Ta-dD 作为
     基础分子结构, 在其酚羟基上通过醚化或者酰胺化与荧光发色团进行连接 ; 而由于联苯衍 生物 Ta-dD 具有两个酚羟基, 那么其中的一个酚羟基连接荧光发色团, 而另外一个酚羟基 还可以连接其他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结构。
     现有的荧光示踪剂, 以绿色荧光蛋白为例, 仅仅作为一种报告基因, 转染肿瘤细胞 后, 通过判断肿瘤细胞荧光消失与否, 来确定肿瘤细胞是否死亡, 从而达到对抗癌药物疗效 的评价。而与现有的荧光示踪剂相比, 本发明公开的荧光探针既保持了对肿瘤细胞增殖抑 制活性, 又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作为一种靶向工具分子, 可与肿瘤细胞直接作用, 通过其 荧光性能的变化, 来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
     联苯衍生物 Ta-dD 和酚羟基连接的功能分子保持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而指 示性的荧光是由荧光发色团发出的。 在制备荧光探针的时候荧光发色团是以荧光发色团衍 生物的形式与联苯衍生物 Ta-dD 的酚羟基醚化或者酰胺化, 从而形成连接, 这就要求荧光 发色团具有活性的羟基、 羧基或者氨基。联苯衍生物 Ta-dD 是由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合成, 荧光发色团可以是合成的或者是购买的, 具体可以为香豆素类、 吲哚类、 罗丹明类和荧光素 类。 附图说明 图 1 为荧光探针 F-Ta-dD-OH 的荧光吸收图谱 ;
     图 2 为荧光探针 F-Ta-dD-NH2 的荧光吸收图谱 ;
     图 3 为荧光探针 F-Ta-dD-dOH 的荧光吸收图谱 ;
     图 4 为荧光探针 F-Ta-dD-dNH2 的荧光吸收图谱 ;
     图 5 为 荧 光 探 针 F-Ta-dD-dOH、 F-Ta-dD-NH2 对 乳 腺 肿 瘤 细 胞 细 胞 株 MCF-7、 MDA-MB-231 增殖抑制率直方图 ;
     图 6 为荧光探针 F-Ta-dD-dOH、 F-Ta-dD-NH2 对乳腺肿瘤细胞细胞株 ZR-75-30、 SK-BR-3 增殖抑制率直方图 ;
     图 7 为 荧 光 探 针 F-Ta-dD-dOH、 F-Ta-dD-dNH2 对 乳 腺 肿 瘤 细 胞 胞 株 MCF-7、 MDA-MB-231 增殖抑制率直方图 ;
     图 8 为荧光探针 F-Ta-dD-dOH、 F-Ta-dD-NH2 对乳腺肿瘤细胞细胞株 ZR-75-30、 SK-BR-3 增殖抑制率直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结合实例和其制备方法对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的合 成、 荧光性能及对乳腺肿瘤细胞不同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是在联苯衍生物 Ta-dD 的 一个或两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 其结构通式表示为 :
     其中, 荧光发色团通过三种方式与 Ta-dD 连接, 也即 选自以下三种 连接结构 :
     1) 碳原子数为 2 ~ 6 的直链烃基 : -(CH2)n-, n = 2、 3、 4、 5、 6; 荧光发色团的羟基通 过取代连接带有卤素取代的直链烃基, 再与 Ta-dD 的酚羟基发生卤素取代而连接, 两者形 成醚的结构 ;
     2) 酰基 : C = O, 荧光发色团的羧基生成酰氯结构, 再与 Ta-dD 的酚羟基发生卤素 取代而连接, 两者形成酯的结构 ;
     3) 酰亚胺基 : -NH-C = O, 荧光发色团的氨基生成酰胺结构, 再与 Ta-dD 的酚羟基 发生取代而连接, 两者形成酰胺的结构。
     实施例 1 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的合成 1)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 其合成路线图如下 :
     其具体的合成步骤为 :①化合物 2- 溴 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醛 ( 中间产物 2) 的合成
     向装有滴液漏斗、 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加入 25g(0.164mol)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 醛 ( 化合物 1)、 26.94g(0.325mol) 醋酸钠及 0.75g(0.015mol) 铁粉, 用 150mL 冰醋酸溶解, 室温搅拌 30min ; 将 9mLBr2 与 40mL 冰醋酸混合, 滴入到上述混合液中, 控温 23℃~ 25℃。 滴加完毕, 将混合液室温搅拌, TLC 监测反应进程, 3h 后倒入冰水混合液中, 继续搅拌 1h。 静 置后抽滤、 洗涤沉淀, 粗品用乙醇重结晶, 得灰白色固体。产率为 81%, m.p.214 ~ 215℃。 1
     核 磁 H NMR(300MHz, CDCl3)δ(ppm) : 10.26(s, 1H), 7.58(d, J = 8.5Hz, 1H), -1 6.93(d, J = 8.5Hz, 1H), 6.07(s, 1H), 4.01(s, 3H). 红外 FT-IR(KBr), υ/cm : 3235, 2890, 1669, 1593.
     ②化合物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醛 ( 中间产物 3) 的合成
     将 15.0g(0.065mol)2- 溴 3- 羟 基 -4- 甲 氧 基 苯 甲 醛 加 入 到 250mL 圆 底 烧 瓶 中, 用 150mL 无 水 乙 醇 溶 解, 加 入 27g(0.196mol) 无 水 K2CO3。 搅 拌 30min 后, 加入 11.3mL(0.098mol) 氯化苄, 回流搅拌 4h。冷却, 蒸除部分溶剂 (1/4 ~ 1/2 体积 ) 后, 倒入 冰水混合物中, 有黄色固体析出。 静置后抽滤、 洗涤沉淀, 粗品用乙醇重结晶, 得淡黄色针状 固体。产率 72%, m.p.82 ~ 83℃。 核 磁 1H NMR(300MHz, CDCl3)δ(ppm) : 10.27(s, 1H), 7.76(d, J = 8.4Hz, 1H), 7.54 ~ 7.35(m, 5H), 6.98(d, J = 9.2Hz, 1H), 5.03(s, 2H), 3.96(s, 3H). 红外 FT-IR(KBr), υ/cm-1 : 2940, 2839, 1626.9, 1713, 1593.
     ③化合物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酸 ( 中间产物 4) 的合成
     20.87g(0.065mol)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醛加入到 200mL 四氢呋喃中, 再加入 60mL 蒸馏水和 4.68g(0.039mol)NaH2PO4, 混合液室温搅拌 10min 后, 向上述混合液 中缓慢滴加含 19.40g(0.215mol)NaClO2 的 30% H2O2 溶液。滴加完毕, 室温继续搅拌 3h 后, 减压蒸除四氢呋喃, 残渣用乙酸乙酯 (150mL×2) 萃取, 萃取所得有机相再用水 (50mL×3) 洗涤, 然后再用 2mol/LNaOH(50mL×5) 萃取, 所得水相用盐酸酸化, 收集产生的固体。产率 78%, m.p.172 ~ 173℃。
     核磁 1H NMR(300MHz, CDCl3)δ(ppm) : 7.87(d, J = 9.1Hz, 1H), 7.56 ~ 7.37(m, 5H), -1 6.93(d, J = 9.2Hz, 1H), 5.03(s, 1H), 3.94(s, 3H). 红外 FT-IR(KBr), υ/cm : 2940, 2639, 1695.
     ④化合物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酰氯 ( 中间产物 5) 的合成
     3.37g(0.01mol)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苯甲酸溶于 60mL 无水二氯甲烷中, 将 3mL SOCl2 溶于 20mL 无水二氯甲烷中, 于 20min 内滴加到上述混合液中。室温搅拌 4h, 蒸除溶剂后, 得到液体产物。
     ⑤化合物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 -N- 甲基甲酰胺 ( 中间产物 6) 的合成
     50mL 甲胺水溶液置于冰浴中冷却, 将步骤④合成的 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 苯甲酰氯溶于 35mL 无水二氯甲烷中, 缓慢滴入甲胺水溶液中, 滴加完后, 冰浴搅拌, TLC 监 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毕, 产物用二氯甲烷稀释, 并依次用 2mol/L HCl、 H2O、 饱和 Na2CO3、 饱 和 NaCl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Na2SO4 干燥。蒸除溶剂后, 收集产生的白色固体。产率 77%, m.p.147 ~ 148℃。
     核磁 1H NMR(300MHz, CDCl3)δ(ppm) : 7.55(d, J = 7.0Hz, 1H), 7.37-7.56(m, 5H),
     6.91(d, J = 7.2Hz, 1H), 6.13(br, 1H), 5.01(s, 2H), 3.89(s, 3H), 3.00(d, J = 4.3Hz, 3H). -1 红外 FT-IR(KBr), υ/cm : 3272, 1635, 1295, 1029, 977, 695.
     ⑥化合物 6’ 6- 二苄氧基 -5’ 5- 二甲氧基联苯 -2’ 2- 二 N- 甲基甲酰胺 ( 中间产 物 7) 的合成
     22.34g(0.064mol)3- 苄氧基 -2- 溴 -4- 甲氧基 -N- 甲基甲酰胺溶于 150mL 干燥的 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加入 40.96g(0.64mol) 活化的铜粉, 氮气保护下, 150 ~ 160℃, 回流 4 小时。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 过滤, 滤液倾倒入冰水中, 收集产生的固体, 干燥。粗品经 硅胶柱分离, 5cm×40cm 色谱柱, 石油醚装柱。 采用乙酸乙酯∶石油醚= 1 ∶ 3 进行洗脱, 收 集产生的白色固体。产率 62%, m.p.174 ~ 175℃。 1
     核磁 H NMR(300MHz, CDCl3)δ(ppm) : 7.33(d, J = 8.4Hz, 2H), 6.94-7.19(m, 12H), 4.82(d, J = 10.8Hz, 1H), 4.73(d, J = 10.9Hz, 1H), 3.87(s, 6H), 2.65(d, J = 4.6Hz, 6H). -1 红外 FT-IR(KBr), υ/cm : 3269, 2935, 1628, 1561, 1324, 989.
     ⑦ taspine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
     10.53g(0.019mol)6’ 6- 二苄氧基 -5’ 5- 二甲氧基联苯 -2’ 2- 二 N- 甲基甲酰胺 溶于 300mL 无水甲醇中, 加入 0.1g 10% Pd/C 作为催化剂。在 H2 氛围下, 室温搅拌, TLC 监 测反应进程, 直至无初始原料。过滤除去 Pd/C, 并反复用甲醇洗涤, 收集滤液, 蒸除溶剂, 收 集产生的白色固体。产率 93%, m.p.143 ~ 144℃。 核磁 1H NMR(300MHz, CDCl3)δ(ppm) : 7.16(d, J = 8.5Hz, 2H), 6.89(d, J = 8.4Hz, -1 2H), 3.92(s, 6H), 2.74(d, J = 4.2Hz, 6H). 红 外 FT-IR(KBr), υ/cm : 3370, 3114, 1622, 1552, 1479, 1276, 1230, 1019.
     在上述合成方法中, 所述 TLC 监测所用溶剂为石油醚、 乙酸乙酯、 甲醇或三氯甲 烷。
     2) 荧光发色团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根据荧光发色团种类及活性位点不同, 选取不同链接结构, 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合 成。
     ①荧光发色衍生物含碳链结构的合成 :
     向无水丙酮中, 加入含活性羟基的荧光发色团、 无水 K2CO3, 加热至回流后, 加入二 卤代烷, 其中含活性羟基的荧光发色团 : 无水 K2CO3 : 二卤代烷的反应摩尔比为 1 ∶ 3 ∶ 1.2。 继续回流搅拌 12h, 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 抽滤, 干燥。干燥所得粗品进行柱分离得 到带有卤代直链烃的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②荧光发色衍生物含酰氯结构的合成 :
     向无水二氯甲烷中, 加入含活性羧基的荧光发色团, 将其置于冰浴中冷却待用。 与 荧光发色团摩尔比为 1 ∶ 1 的氯化亚砜溶于适量的无水二氯甲烷中, 于 20min 内滴加到上 述混合液中。室温搅拌 4h, 蒸除溶剂后, 得带有酰氯结构的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③荧光发色衍生物含酰胺结构的合成 :
     向无水二氯甲烷中, 加入含活性氨基的荧光发色团, 将其置于冰浴中冷却待用。 与 荧光发色团摩尔比为 1 ∶ 1 的氯乙酰氯溶于适量的无水二氯甲烷中, 缓慢滴入上述冷却液 中。 滴完后, 冰浴搅拌, TLC 监测反应进程。 反应完毕, 产物用二氯甲烷稀释, 并依次用 2mol/ L HCl、 H2O、 饱和 Na2CO3、 饱和 NaCl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Na2SO4 干燥。蒸除溶剂后, 收集产生
     的灰白色固体, 得到带有酰胺结构的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3) 功能性探针化合物的合成
     向 有 机 溶 剂 中 按 照 联 苯 衍 生 物 Ta-dD : 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 无水碳酸钾= 1 ∶ (1 ~ 3) ∶ (3 ~ 6) 的摩尔比, 首先加入联苯衍生物 Ta-dD 和无水碳酸钾, 60 ~ 80℃充 分混合后, 然后加入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60 ~ 80℃回流充分反应 ; 反应完成后转移到冰水 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后, 抽滤, 并将所得固体物干燥后, 进行硅胶柱层析 (53 ~ 75μm 的柱层 析硅胶 ), 以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溶剂, 或者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 得 到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
     实施例 2 香豆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OH 的合成 ( 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 类结构, 其中 R1 为 OH, R2 为 CH3 ; 荧光发色团通过碳原子为 2 的直链烷烃与 Ta-dD 连接 )
     1)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与实施例 1 相同。
     2) 荧光发色团 7- 羟基 -4- 甲基香豆素的合成步骤如下 :
     5.5g(0.05mol) 间 苯 二 酚 溶 于 50mL 浓 硫 酸 中, 待 完 全 溶 解 后, 缓慢滴入 6.4mL(0.05mol) 乙酰乙酸乙酯, 室温搅拌 30min, 然后转移冰水中, 抽滤收集形成的固体。 粗品用 95%乙醇重结晶, 得白色针状晶体。产率 85%, m.p.184 ~ 185℃。
     3) 荧光发色团衍生物 7-(2- 溴乙氧基 )-4- 甲基香豆素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3.53g(0.02mol)7- 羟基 -4- 甲基香豆素溶于 50mL 丙酮中, 加入 8.34g(0.06mol) 无水 K2CO3, 60 ℃回流 30min 后, 加入 3mL(0.03mol)1, 2- 二溴乙烷, 继续回流搅拌 12h, 倒 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 静置后抽滤, 真空干燥。将干燥所得的粗品进行硅胶柱分离, 5cm×40cm 色谱柱, 石油醚装柱。 采用乙酸乙酯∶石油醚= 1 ∶ 3 进行洗脱, 得白色固体, 产 率 75%。m.p.117 ~ 118℃。
     核 磁 1H NMR(400MHz, CDCl3)δ(ppm) : 7.522(d, J = 8.4Hz, 1H), 6.895(d, J= 9.2Hz, 1H), 6.822(d, J = 2.4Hz, 1H), 6.164(s, 1H), 4.374 ~ 4.344(t, J = 6Hz, 2H), -1 3.696 ~ 3.666(t, J = 6Hz, 2H), 2.411(s, 3H). 红外 FT-IR(KBr), υ/cm : 3412, 1716, 1614, 1388, 1263, 1067, 850.
     4) 香豆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OH 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3.60g(0.01mol)Ta-dD 溶于 100mL 丙酮中, 加入 4.17g(0.03mol) 无水 K2CO3, 60℃ 回流 30min 后, 再加入 6.77g(0.024mol)7-(2- 溴乙氧基 )-4- 甲基香豆素, 60 ℃继续回流 搅拌反应 18h, 然后转移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 静置后抽滤, 真空干燥。将干燥所得
     的粗品进行硅胶柱分离, 5cm×40cm 色谱柱, 乙酸乙酯装柱。采用乙酸乙酯与甲醇按体积比 30 ∶ 1 ~ 10 ∶ 1 进行梯度洗脱, 得淡黄色固体, 产率 58%。m.p.212 ~ 214℃。
     上述合成反应式表示如下 :
     所得荧光探针的鉴定为 : 核 磁 1H NMR(400MHz, CDCl3)δ(ppm) : 7.408(d, J= 8.8Hz, 2H), 7.299(d, J = 8.4Hz, 2H), 6.899(d, J = 8.4Hz, 2H), 6.715(d, J = 6.8Hz, 2H), 6.599(s, 2H), 6.113(s, 2H), 4.251 ~ 3.848(m, 12H), 2.681(d, J = 4.8Hz, 4H), 2.379(s, -1 4H), 1.586(s, 6H). 红 外 FT-IR(KBr), υ/cm : 3414, 2938, 1721, 1617, 1294, 1264, 1145, 1068.
     实施例 3 香豆素型荧光探针化合物 F-Ta-dD-NH2 的合成 ( 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类 结构, 其中 R1 为 NH2, R2 为 CH3 ; 荧光发色团通过酰胺结构与 Ta-dD 连接 )
     1)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与实施例 1 相同。
     2) 荧光发色团为 7- 氨基 -4- 甲基香豆素, 在此基础上进行化合物 2- 氯 -N-(4- 甲 基 -2- 氧杂 -2- 氢 - 苯并吡喃 -7- 基 ) 乙酰胺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3.60g(0.02mol)7- 氨基 -4- 甲基香豆素溶于 50mL 无水二氯甲烷中, 置于冰浴中 冷却, 然后缓慢滴入溶解有 10mL 氯乙酰氯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 (10mL 氯乙酰氯溶于 35mL 无水二氯甲烷 ) 滴完后, 冰浴搅拌, TLC 监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毕, 产物用二氯甲烷稀释, 并 依次用 2mol/L HCl、 H2O、 饱和 Na2CO3、 饱和 NaCl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Na2SO4 干燥。蒸除溶剂 后, 收集产生的灰白色固体。产率 62%, m.p.283 ~ 284℃。
     核 磁 1H NMR(400MHz, CDCl3)δ(ppm) : 7.692(s, 1H), 7.591 ~ 7.538(m, 2H), -1 6.235(s, 1H), 4.245(s, 2H), 1.582(s, 3H). 红 外 FT-IR(KBr), υ/cm : 3430, 2979, 2947, 2603, 2495, 1686, 1478, 1395, 1174, 1037.
     3) 香豆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NH2 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3.60g(0.01mol)Ta-dD 溶于 100mL 丙酮中, 加入 4.17g(0.03mol) 无水 K2CO3, 60℃ 回流 30min 后, 再加入 6.0g(0.024mol)2- 氯 -N-(4- 甲基 -2- 氧杂 -2- 氢 - 苯并吡喃 -7- 基 ) 乙酰胺, 60℃继续回流搅拌 20h, 然后转移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 静置后抽滤, 真空 干燥。 将干燥所得的粗品进行硅色谱分离, 5cm×40cm 色谱柱, 乙酸乙酯装柱。 采用采用乙酸 乙酯与甲醇按体积比 30 ∶ 1 ~ 10 ∶ 1 进行梯度洗脱, 得白色固体, 产率 55%。m.p.152 ~ 153℃。
     核 磁 1H NMR(400MHz, CDCl3)δ(ppm) : 9.022(s, 2H), 7.733(s, 2H), 7.602 ~ 7.523(m, 6H), 7.346(d, J = 8.4Hz, 2H), 6.892(d, J = 8.8Hz, 2H), 4.462(d, J = 14.8Hz, 4H), 4.214(d, J = 14.4Hz, 4H), 3.861(s, 6H), 2.768(d, J = 4.8Hz, 6H), 2.418(s, 6H). 红外 -1 FT-IR(KBr), υ/cm : 3342, 2939, 1731, 1692, 1617, 1526, 1147, 1064, 1025.
     实施例 4 香豆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dOH 的合成 ( 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 类结构, 其中 R1 为 OH, R2 为 CH3 ; 荧光发色团与 Ta-dD 通过碳原子为 2 的碳链连接 )
     1) 联苯衍生物 Ta-dD、 化合物 7-(2- 溴乙氧基 )-4- 甲基香豆素的合成, 与实施例 2 相同 ;
     2)2- 氯 -N-(3- 氯 -4- 氟苯 ) 乙酰胺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2.91g(0.02mol)3- 氯 -4- 氟苯胺溶于 50mL 无水二氯甲烷中, 置于冰浴中冷却。 1.92mL 氯乙酰氯溶于 10mL 无水二氯甲烷中, 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 滴完后, 室温搅拌过夜, TLC 监测反应进程。 反应完毕, 产物用二氯甲烷稀释, 并依次用 2mol/L HCl、 H2O、 饱和 Na2CO3、 饱和 NaCl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Na2SO4 干燥。蒸除溶剂后, 收集产生的黄白色固体。产率 76%, m.p.95 ~ 96℃。
     核 磁 1H NMR(400MHz, CDCl3)δ(ppm) : 8.219(s, 1H), 7.753 ~ 7.732(m, 1H), 7.399 ~ 7.368(m, 1H), 7.155 ~ 7.112(m, 1H), 4.200(s, 2H). 红 外 FT-IR(KBr), υ/cm-1 : 3459, 3311, 2927, 1670, 1614, 1557, 1497, 1398.
     3)6-(2-(3- 氯 -4- 氟 - 苯 胺 )-2- 羰 乙 氧 基 )-6’ - 羟 基 -5, 5’ - 二 甲 氧 基 -2, 2’ - 二甲酰甲胺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3.60g(0.01mol)Ta-dD 溶 于 100mL 干 燥 的 N ,N-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中, 加 入 2.08g(0.015mol) 无 水 K2CO3, 80 ℃ 搅 拌 30min 后, 加 入 2.65g(0.012mol)2- 氯 -N-(3- 氯 -4- 氟苯 ) 乙酰胺, 保持 80℃温度, 继续搅拌 24h, 然后转 移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 静置后抽滤, 真空干燥。将干燥所得粗品进行硅胶柱色谱 分离, 5cm×40cm 色谱柱, 乙酸乙酯装柱。采用乙酸乙酯∶甲醇= 15 ∶ 1 进行洗脱, 得淡黄 色固体, 产率 72%。m.p.110 ~ 112℃。
     核 磁 1H NMR(300MHz, CDCl3)δ(ppm) : 8.92(s, 1H), 8.00(d, J = 6.3Hz, 1H), 7.26-7.29(m, 3H), 7.08(d, J = 8.7Hz, 1H), 6.95(d, J = 7.9Hz, 1H), 6.72(d, J = 7.8Hz,
     1H) , 6.33(br , 1H) , 5.72(br , 1H) , 4.64(s , 1H) , 4.59(s , 1H) , 3.91(s , 3H) , 3.83(s , 3H) , -1 2.84(s, 3H), 2.63(s, 3H). 红外 FT-IR(KBr), υ/cm : 3332, 2938, 1680, 1635, 1268, 1024.
     4) 香豆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dOH 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5.45g(0.01mol)6-(2-(3- 氯 -4- 氟 - 苯胺 )-2- 羰乙氧基 )-6’ - 羟基 -5, 5’ -二 甲氧基 -2, 2’ - 二甲酰甲胺溶于 100mL 干燥的 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加入 2.08g(0.015mol) 无水 K2CO3, 80℃搅拌 30min 后, 加入 3.38g(0.012mol)7-(2- 溴乙氧基 )-4- 甲基香豆素。 保 持 80℃继续搅拌 24h, 然后转移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 静置后抽滤, 真空干燥。粗品 进行柱色谱分离, 5cm×40cm 色谱柱, 乙酸乙酯装柱。 采用乙酸乙酯∶甲醇= 20 ∶ 1 进行洗 脱, 得白色固体, 产率 61%。m.p.108 ~ 109℃。
     核 磁 1H NMR(400MHz, CDCl3)δ(ppm) : 7.683(s, 2H), 7.477(d, J = 8.8Hz, 1H), 7.306(d, J = 8.8Hz, 1H), 7.195(d, J = 8.4Hz, 1H), 7.106 ~ 7.062(t, J = 8.8Hz, 1H), 6.842 ~ 6.820(m, 1H), 6.728(d, J = 8.4Hz, 1H), 6.640(s, 1H), 6.425(d, J = 4.8Hz, 1H), 6.168(s, 1H), 4.132(s, 2H), 4.132 ~ 4.095(d, J = 7.6Hz, 2H), 4.006 ~ 3.970(d, J = 7.2Hz, 2H), 3.816(s, 3H), 3.759(s, 3H), 2.803(d, J = 4.8Hz, 3H), 2.629(d, J = 4.8Hz, 3H), 1.602(s, 3H). 红外 FT-IR(KBr), υ/cm-1 : 3326, 2938, 1723, 1618, 1294, 1263, 1145, 1021.
     实施例 5 香豆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dNH2 的合成 ( 荧光发色团为香豆 素结构, 其中 R1 为 OH, R2 为 CH3 ; 链接结构为酰胺结构 )
     1) 联 苯 衍 生 物 Ta-dD、 化 合 物 2- 氯 -N-(4- 甲 基 -2- 氧 杂 -2- 氢 - 苯 并 吡 喃 -7- 基 )- 乙酰胺的合成与实施例 3 相同。
     2) 化 合 物 2- 氯 -N-(3- 氯 -4- 氟 苯 ) 乙 酰 胺、 化 合 物 6-(2-(3- 氯 -4- 氟 - 苯 胺 )-2- 羰乙氧基 )-6’ - 羟基 -5, 5’ - 二甲氧基 -2, 2’ - 二甲酰甲胺的合成与实施例 4 相 同。
     3) 香豆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dNH2 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5.45g(0.01mol)6-(2-(3- 氯 -4- 氟 - 苯胺 )-2- 羰乙氧基 )-6’ - 羟基 -5, 5’ -二 甲氧基 -2, 2’ - 二甲酰甲胺溶于 100mL 干燥的 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加入 2.08g(0.015mol) 无水 K2CO3, 80℃搅拌 30min 后, 加入 3.01g(0.012mol)2- 氯 -N-(4- 甲基 -2- 氧杂 -2- 氢 - 苯 并吡喃 -7- 基 ) 乙酰胺 ; 保持 80℃温度, 继续搅拌 24h, 然后转移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 出, 静置后抽滤, 真空干燥。将干燥所得粗品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 5cm×40cm 色谱柱, 乙酸 乙酯装柱。 采用乙酸乙酯∶甲醇= 25 ∶ 1 进行洗脱, 得灰白色固体, 产率 56%。 m.p.179 ~ 180℃。
     核 磁 1H NMR(400MHz, CDCl3)δ(ppm) : 7.765 ~ 7.717(m, 1H), 7.617 ~ 7.524(m, 2H), 7.343 ~ 7.306(m, 2H), 7.129 ~ 7.068(m, 3H), 6.888(d, J = 8.4Hz, 2H), 6.211(s, 1H), 4.457 ~ 4.405(m, 2H), 4.204(d, J = 14.8Hz, 2H), 3.872(s, 6H), 2.761(d, J = 3.2Hz, 6H), -1 2.420(s, 3H). 红 外 FT-IR(KBr), υ/cm : 3373, 2935, 1703, 1621, 1528, 1499, 1407, 1146, 1020.
     实施例 6 吲哚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indo 的合成 ( 荧光发色团为吲哚类 结构, 其中 R1 为 NH2, R3 为氯原子 ; 链接结构为酰胺结构 )
     1)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与实施例 1 相同。
     2)2- 氯 -N-(5- 氯 -1- 氢 - 吲哚 -6- 基 ) 乙酰胺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3.32g(0.02mol)5- 氯 -6- 氨基吲哚溶于 30mL 无水二氯甲烷中, 置于冰浴中冷却 ; 2mL 氯乙酰氯溶于 10mL 无水二氯甲烷中, 缓慢滴入到上述冷却后的溶液中, 滴完后, 室温搅 拌过夜, TLC 监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毕后, 产物用二氯甲烷稀释, 并依次用 2mol/L HCl、 H2O、 饱和 Na2CO3、 饱和 NaCl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Na2SO4 干燥。蒸除溶剂后, 收集所得固体产物。
     3) 吲哚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indo 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3.60g(0.01mol)Ta-dD 溶于 100mL 丙酮中, 加入 4.17g(0.03mol) 无水 K2CO3, 60℃ 回流 30min 后, 再加入 5.8g(0.024mol)2- 氯 -N-(5- 氯 -1- 氢 - 吲哚 -6- 基 ) 乙酰胺, 60℃ 继续回流搅拌 20h, 然后转移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 静置后抽滤, 真空干燥, 粗品进 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后得到荧光探针 F-Ta-dD-indo。
     实施例 7 罗丹明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Rod 的合成 ( 荧光发色团为罗丹明 B 结构, 其中 R2 为甲基, R3 为氢原子 ; 链接结构为酰氯结构 )
     1)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与实施例 1 相同。
     2) 罗丹明 B 酰氯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4.42g(0.01mol) 罗丹明 B 溶于 100mL 无水三氯甲烷中, 将 3mL SOCl2 溶于 20mL 无 水三氯甲烷中, 于 20min 内滴加到罗丹明 B 混合液中。室温搅拌 4h, 蒸除溶剂后, 收集所得 固体产物。
     3) 罗丹明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Rod 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1.80g(0.01mol)Ta-dD 溶 于 100mL 干 燥 的 N, N-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中,加 入 2.10g(0.15mol) 无水 K2CO3, 80℃搅拌 30min 后, 加入 9.08g(0.02mol) 罗丹明 B 酰氯, 80℃ 下继续搅拌 36h, TLC 监测反应进程, 反应完毕, 将混合液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后, 抽滤, 将固体产物干燥, 将干燥所得粗品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荧光探针 F-Ta-dD-Rod。
     上述合成反应式表示如下 :
     实施例 8 荧光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Fluo 的合成 ( 荧光发色团为荧光 素结构, 其中 R3 为氢原子 ; 链接结构为酰氯结构 )
     1) 联苯衍生物 Ta-dD 的合成与实施例 1 相同。
     2) 荧光素酰氯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3.32g(0.01mol) 荧光素溶于 60mL 无水四氢呋喃中, 将 3mL SOCl2 溶于 20mL 无水 四氢呋喃中, 于 20min 内滴加到上述荧光素混合液中。室温搅拌 4h, 蒸除溶剂后, 收集所得 固体产物。
     3) 荧光素型功能性探针化合物 F-Ta-dD-Fluo 的合成, 合成步骤如下 :
     1.80g(0.01mol)Ta-dD 溶 于 100mL 干 燥 的 N, N-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中,加 入 2.10g(0.15mol) 无水 K2CO3, 80℃搅拌 30min 后, 加入 5.25g(0.015mol) 荧光素酰氯, 80℃下 继续搅拌 36h, TLC 监测反应进程, 反应完毕, 将混合液倒入冰水中, 待固体完全析出后, 抽 滤, 真空干燥, 将干燥所得粗品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荧光探针 F-Ta-dD-Fluo。
     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与荧光特性的功能性荧光探针荧光光谱测定的具体 步骤如下 :
     1) 待测物储备液的配制
     分 别 准 确 称 取 上 述 制 备 的 F-Ta-dD-OH、 F-Ta-dD-NH2、 F-Ta-dD-dOH 和 F-Ta-dD-dNH2 作为待测物, 用甲醇或 DMSO 溶解, 以甲醇为溶剂, 配成 1.0×10-5mol/L 的储备 液。
     2) 待测物荧光光谱的测定
     应 用 F-4500 型 分 光 光 度 计 对 上 述 储 备 液 做 荧 光 光 谱 的 测 量, 同 时 以 Ta-dD、 Coumarin-NH2、 Coumarin-NH2-Cl 作为比较。测试条件 : 室温, 调整激发波长 λex(275 ~ 375nm), 样品池为 1cm×1cm×4cm 石英比色皿, 狭缝宽度 10nm, 灵敏度为 2。F-Ta-dD-OH、 F-Ta-dD-NH2、 F-Ta-dD-dOH、 和 F-Ta-dD-dNH2 的荧光光谱图分别如图 1 ~ 4 所示, 其中横坐 标为波长、 纵坐标为相对荧光强度。
     可以明显看出, 助色团不同的两种香豆素型荧光发色团的引入使功能型探针化合 物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 香豆素类荧光基团 7- 羟基 -4- 甲基香豆素 (Coumarin-OH)、 7- 氨 基 -4- 甲基香豆素 (Coumarin-NH2) 本身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 衍生化后所的产物 7-(2- 溴
     乙氧基 )-4- 甲基香豆素 (Coumarin-OH-Br)、 2- 氯 -N-(4- 甲基 -2- 氧杂 -2- 氢 - 苯并吡 喃 -7- 基 ) 乙酰胺 (Coumarin-NH2-Cl), 荧光强度有所降低。当将其衍生物引入到不具有 荧光特性的联苯衍生物 Ta-dD 的结构中后, 所得探针化合物 F-Ta-dD-OH、 F-Ta-dD-NH2、 F-Ta-dD-dOH、 F-Ta-dD-dNH2 均衍生具有了一定的荧光特性, 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10nm、 408nm、 403nm、 408nm。 而其他荧光发生团的衍生物引入不具有荧光特性的联苯衍生物 Ta-dD 的结构中后, 所得探针化合物也相应的具有一定的荧光特性。
     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与荧光特性的功能性荧光探针对乳腺肿瘤细胞不同 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 MTT 比色法, 具体步骤如下 :
     1) 将适宜浓度的乳腺肿瘤细胞的悬液混匀后以每孔 180μl 接种于 96 孔板中, 其 中, 各 细 胞 株 的 具 体 浓 度 为 MCF-7 = 3×10-4M、 MDA-MB-231 = 4×10-4M、 ZR-75-30 = -4 -4 3×10 M、 SK-BR-3 = 5×10 M。
     2) 将乳腺肿瘤细胞在 37℃、 5% CO2 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24h, 加入功能性荧光探 -5 -5 -6 针, 使每种荧光探针的终浓度分别为 5×10 M、 1×10 M、 1×10 M。
     3) 继续培养 48h 后, 换无血清的培养基 ( 具体为 MCF-7 : PRMI1640, MDA-MB-231 : PRMI1640, ZR-75-30 : RPMI1640, SK-BR-3 : DMEM)。各孔中加入 5mg/mL 的 MTT 工作液 20μL, 继续培养 4h, 弃培养液, 每孔加入 150μL 二甲基亚砜 (DMSO), 在室温下震荡溶解 15min 后, 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波长 490nm 时各孔的紫外吸收值 (OD 值 ), 每个浓度设 5 个复孔。
     4) 与阳性药吉非替尼进行对照比较
     上 述 合 成 得 到 的 功 能 性 探 针 F-Ta-dD-OH、 F-Ta-dD-NH2 与 F-Ta-dD-dOH、 -5 -5 -6 F-Ta-dD-dNH2 不同浓度时 (5×10 M、 1×10 M、 1×10 M) 对乳腺肿瘤细胞细胞株 MCF-7、 MDA-MB-231、 ZR-75-30、 SK-BR-3 增殖的抑制率的直方图如图 5 ~ 6、 图 7 ~ 8 所示, 其中横坐 标表示应用的阳性对照吉非替尼、 荧光探针及所选的乳腺肿瘤细胞不同的细胞株, 纵坐标 表示抑制率。可以看出荧光探针 F-Ta-dD-OH、 F-Ta-dD-NH2、 F-Ta-dD-dOH、 F-Ta-dD-dNH2 对 不同乳腺肿瘤细胞细胞株 MCF-7、 MDA-MB-231、 ZR-75-30、 SK-BR-3 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 抑制作用 ; 并且随着荧光探针化合物的浓度增加, 荧光探针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 也相应的增加, 针对不同的细胞株增加程度会存在区别 ; 而当荧光探针化合物的浓度达到 -5 5×10 M 的浓度时, 都对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表现了明显的抑制, 抑制率最高达到了 60%, 除了 F-Ta-dD-dNH2 对 ZR-75-30 细胞株的抑制率, 最低也达到了 10%; 但是 F-Ta-dD-dNH2 对 -6 ZR-75-30 细胞株的抑制率在 1×10 M 低浓度时, 甚至超过了阳性对照吉非替尼的抑制率。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荧光探针,是在联苯衍生物Ta-dD的一个或两个酚羟基上连接荧光发色团,所述的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型、吲哚型、罗丹明型或荧光素型。联苯衍生物Ta-dD和酚羟基连接的功能分子保持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而指示性的荧光是由荧光发色团发出的。本发明公开的荧光探针既保持了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