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片扣接及其与热管的结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散热器有关,特别有关于一种鳍片相互扣接及其与热管的结合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元件运作时皆会产生热,特别是近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功能及性能大为提升后,其内部产生的热更是大幅地增加,为此,大多电子元件均需配设散热装置,借以控制工作温度而维持电子元件的正常运作;再者,现今装配于计算机元件的散热装置,一般是借由不同散热元件的组合,如散热鳍片、热管及均温板、散热风扇及导热座等元件之间的相互结合,以使散热元件的效率发挥至极致;其中,多片层层叠置的散热鳍片中穿设有热管的散热器,即为常见的一种散热装置。
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利用迫入的方式,于各散热鳍片上设一穿孔后,将多个散热鳍片逐一地抵套在热管周缘;然,由于热管的末端通常为一缩管段,该缩管段的管径小于该穿孔孔径,故热管的末端并非紧密地与散热鳍片相互贴接,致使套设于热管末端的散热鳍片容易松动或脱落,进而无法维持散热器的外观及其完整性。
请参图1,是显示另一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式;散热鳍片组10a与热管20a是以松配的方式相互套接,各散热鳍片11a上是设有扣接结构12a及穿孔13a,该穿孔13a的周缘另设有一连接孔14a,再借由扣接结构12a将相邻的散热鳍片11a相互扣接,以形成该散热鳍片组10a,将该热管20a套设于该穿孔13a中后,需另于该连接孔14a置入焊条30a,待经热融及后处理等制程后,即完成将热管20a结合于该散热鳍片组10a的制程;然,在制程效能及成本的要求下,现有的锡焊制程不但需时费工,且其制作过程所产生的污染,亦对环境造成负担而不符所需。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鳍片扣接及其与热管结合的方法,将热管迫入各鳍片中并压掣鳍片的扣接结构,使相邻鳍片的扣接结构可相互卡掣,再依此将热管依序套设于其它鳍片,并使其扣接结构相互卡掣,借此达成鳍片扣接及其与热管的结合,防止套设于热管末端的鳍片松动或脱落。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鳍片扣接及其与热管的结合方法,不需费时耗工的锡焊制程,且其制程不产生污染,对环境造成不会负担而符合环保要求。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鳍片扣接及其与热管结合的方法,其步骤是包括:a)提供至少一热管及多数鳍片,该等鳍片是分别具有一扣接结构;b)提供一压具;c)将该热管紧迫穿设于一所述鳍片;d)于该c)步骤后,将该热管紧迫穿设于另一所述鳍片,并使该另一鳍片的扣接结构叠接该鳍片的扣接结构;e)于该d)步骤后,令该压具压掣该另一鳍片的扣接结构,使该另一鳍片的与该鳍片的扣接结构相互卡掣;以及f)重复该d)至e)步骤,以将该热管紧迫穿设于该等鳍片至所需的鳍片数,并使该等鳍片的扣接结构为相互卡掣。
其中该a)步骤及该b)是同时进行。
其中该a)步骤中,该扣接结构是具有一凸耳,该凸耳于该鳍片的侧边开设有一卡槽并形成有一夹掣边。
其中该d)步骤中,该另一鳍片的凸耳是穿设该鳍片的卡槽且叠接于该鳍片的夹掣边一侧。
其中该e)步骤中,该压具是压掣该另一鳍片的凸耳。
其中该f)步骤中,各该鳍片的凸耳是夹掣于前二鳍片的二夹掣边之间。
其中该a)步骤中,该等鳍片是分别设有一穿孔,另于该c)步骤中,该热管是紧迫穿设于各该鳍片的穿孔中。
其中该b)步骤中,该压具是包括一第一压具及一第二压具,该第一压具是具有一压块,而该下压具是具有相对的二夹板,于该e)步骤中,该第一压具的压块是压抵该夹板而使该夹板向该鳍片移靠。
其中该夹板是具有一弹性元件。
其中该夹板的内侧是设有一凸条。
其中该e)步骤中,该夹板的凸条是压掣各该鳍片的扣接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发明的鳍片具有扣接结构,将热管紧迫穿入鳍片定位后,再以压具压掣其扣接结构,以令相邻鳍片可相互卡掣结合,再依序穿设其它鳍片并使其扣接结构相互卡掣;借此,可令结合于热管末端(缩管段)的鳍片不致松动、脱落,且制作过程不需使用到焊锡制程,不但节省材料且不产生环境污染物,增加本发明的实用性及环保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式;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热管与鳍片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热管穿入鳍片的组设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热管穿入鳍片的剖视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的热管穿入鳍片的剖视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的压具压掣鳍片的剖视图;
图7A是图7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热管穿入鳍片的立体图;
图8A是图8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散热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散热器的局部结合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10a 散热鳍片组 11a 散热鳍片
12a 扣接结构 13a 穿孔
14a 连接孔 20a 热管
30a 焊条
本发明:
1 散热器 3 散热鳍片组
10 热管
20 导热基座 201 沟槽
30 鳍片 300 金属片
301 穿孔 302 扣接结构
3021 凸耳 3022 卡槽
3023 夹掣边
31 鳍片 312 扣接结构
3121 凸耳 3122 卡槽
3123 夹掣边
32 鳍片 3200 间隙
322 扣接结构 3221 凸耳
3223 夹掣边
33 鳍片 332 扣接结构
3321 凸耳 3322 卡槽
3323 夹掣边
34~36 鳍片 342~362 扣接结构
40 压具 41 第一压具
411 压块
42 第二压具 420 通孔
421 平台 422 夹板
423 凸条
43 弹性元件
100~600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2及图3,是分别为本发明鳍片扣接及其与热管结合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及热管与鳍片的组合示意图;首先提供三支U型热管10及多数鳍片30(步骤100),该等热管10是嵌设于一导热基座20的沟槽201中,该鳍片30上分别设有多数穿孔301,该穿孔301是供该等热管10紧迫穿入,再者,该鳍片30于相对的二侧边分别垂直延伸并设有一扣接结构302;此外,另同时提供具有一压具40(步骤200)。
于本实施例中,该等鳍片30的制作过程是于该压具40上完成,该压具40包括一第一压具41及一第二压具42,该第一压具41具有一压块411,该第二压具42则具有一平台421及设于该平台421上的相对的二夹板422,该夹板422的内侧设有一凸条423,该等鳍片30制作时,是将一金属片300置设于该平台421上,借由该第一压具41及该第二压具42的对应配设,可步骤性地于该金属片300形成各部位特征(穿孔及扣接结构等),并将其推送至该二夹板422之间。
续请参图4及图5,是分别为本发明的热管穿入鳍片的组设示意图及剖视图;嵌设有该等热管10的导热基座20固定于该第一压具41上,该第二压具42中是设有多通孔420,其二夹板422下方另置设有一弹性元件43,如压缩弹簧,于该第一压具41未向下压掣时,该二夹板422是借由该弹性元件43而与该鳍片30保持一间隙4220,该夹板422的凸条423的位置是对应设于该扣接结构32的外侧,该第一压具41可带动该导热基座20及该热管10向下移动,以将该热管10穿入该鳍片30中(步骤300)。
请参图6至图8,是显示该热管10穿设鳍片30~33的示意图,穿设该鳍片30后,将该热管10再紧迫穿设于另一鳍片31中,并使该另一鳍片31的扣接结构312叠接该鳍片30的扣接结构302(步骤400),并令该凸条423压掣该另一鳍片31的扣接结构312,以使该二鳍片30、31的扣接结构相互卡掣(步骤500),接着,再重复上述步骤400及步骤500,以将该热管10紧迫穿设于该等鳍片至所需的鳍片数,并使该等鳍片的扣接结构为相互卡掣(步骤600)。
请参图7,穿设鳍片时,以该鳍片33为例,该热管10可穿入该第二压具42的通孔420中,以将该鳍片33紧迫套设该热管10上并定位,当该第一压具41的压块411向下压抵该二夹板422时,可令该二夹板422分别自两侧向该鳍片33方向移靠,该鳍片33定位的同时,该夹板422的凸条423即对该鳍片33的扣接结构332进行压掣,此时,该弹性元件43是向内侧压缩而具弹性回复力,压掣后,该第一压具41即带动该导热基座20及该热管10向上移动,该第二压具42的二夹板422借由该弹性元件43的弹回复力而回复原位,而下一鳍片即被推送至该二夹板422之间,以复于该热管10上依序穿设其它鳍片,并分别同时对各鳍片的扣接结构进行压掣,以令多数鳍片可相互卡掣连接。
请参照图8及图8A,是分别显示该热管10于穿设鳍片30~32后再穿设另一鳍片33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图;该等鳍片30~33是具有相同的结构且紧迫穿设于该等热管10上,以该鳍片33为例说明,该鳍片33的扣接结构332具有一凸耳3321,该凸耳3321于该鳍片33的侧边开设有一卡槽3322并形成有一夹掣边3323。从图中可看出,压掣时,该二夹板422的凸条423是分别对各鳍片30~32的凸耳3021~3221进行压掣,因此,除鳍片30、31之外,各鳍片的凸耳是夹掣于相邻前二鳍片的夹掣边之间,如该鳍片32的凸耳3221即夹掣于该二鳍片30、31的二夹掣边3023、3123之间,同理,该二鳍片31、32的二夹掣边3123、3223所形成的间隙3200即供夹掣该鳍片33的凸耳3321;此外,本实施例中穿设该二鳍片30、31时,亦同时对其扣接结构302、312进行压掣,惟,实际实施时,可将该二鳍片30、31作为鳍片组的基底而不对其扣接结构302、312进行压掣。
上述结构中,该等鳍片30~32的扣接结构302~322为相互叠接,其中,该鳍片31的凸耳3121是穿设该鳍片30的卡槽3022而叠接于该鳍片30的夹掣边3023一侧,接着,令该夹板422的凸条423压掣该凸耳3121,再者,该鳍片32的凸耳3221是穿设该鳍片31的卡槽3122而叠接于该鳍片31的夹掣边3123一侧,该鳍片32的凸耳3221是夹掣于该二鳍片30、31的二夹掣边3023、3123之间,再令该凸条423压掣该凸耳3221,依此方式,复于该热管10上依序穿设其它鳍片至所需的鳍片数,并对各鳍片的扣接结构进行压掣,以使其相互卡掣连接,借此达成鳍片及热管的结合。
另请参照图9及图10;依序将各鳍片紧迫套设该等热管10,并使各鳍片的扣接结构相互卡掣后,即令该等鳍片组成一散热鳍片组3并结合于该等热管10上,借以完成一散热器1,由图10中可看出,套设于该热管10末端的鳍片34~36虽未紧密与该热管10紧靠,然,其扣接结构342~362是与相邻鳍片相互卡掣,故不致令该等鳍片34~36松动或脱落。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