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净水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以进行自动或手动反冲洗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机头部件、滤芯部件和外壳,其中,外壳包含有收容腔以容纳滤芯部件;机头部件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滤芯部件分别与该机头部件和外壳相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该滤芯部件包括沿水流方向自上游到下游相邻设置的多个滤芯单元,每个滤芯单元各设有注入口、流出口以及位于注入口和流出口之间的滤芯。其中,位于下游的滤芯单元的注入口与位于上游的滤芯单元的流出口相连通,且这些多个滤芯单元中最上游的滤芯单元的注入口与该机头部件的进水口连通,这些多个滤芯单元中的最下游的滤芯单元的流出口连通至机头部件的出水口。
使用时,从机头部件进水口进入的水流,经过滤芯部件第一滤芯单元的注入口,被第一滤芯单元的滤芯过滤后,由第一滤芯单元的流出口流出经过第二滤芯单元的注入口,进入第二滤芯单元的滤芯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从第二滤芯单元的流出口流出,再进入下一个滤芯单元,最终从最后一个滤芯单元的流出口通向由机头部件的出水口流出。
进一步地,该净水器中设有连通该滤芯部件的最下游的滤芯单元的流出口和该机头部件的出水口的出水通道。
进一步地,该滤芯部件包含有穿过这些多个滤芯单元的中空杆状的芯杆,出水通道形成于该芯杆中。
进一步地,该芯杆的一端与该机头部件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滤芯部件的最下游的滤芯单元的流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该滤芯部件包含有沿水流方向自上游到下游相邻设置的第一滤芯单元、第二滤芯单元、第三滤芯单元和第四滤芯单元。
进一步地,第一滤芯单元是不锈钢镀银滤网,第二滤芯单元采用聚丙烯超细纤维滤芯,第三滤芯单元采用活性炭滤芯,第四滤芯单元采用中空超滤膜。
进一步地,滤芯部件的第四滤芯单元包括有若干竖向排列的超滤模滤芯管,这些滤芯管的开口固定在第四滤芯单元的出水孔处,该出水孔与芯杆的出水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净水器还包括有反冲阀,该反冲阀连接于净水器外壳的底部,由机头部件的进水口流过滤芯部件的水流能够通过反冲阀的泄污管流出净水器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部件,该滤芯部件包括沿水流方向自上游到下游相邻设置的多个滤芯单元,每个滤芯单元各设有注入口、流出口以及位于注入口和流出口之间的滤芯,其中,位于下游的滤芯单元的注入口与位于上游的滤芯单元的流出口相连通,且这些多个滤芯单元中最上游的滤芯单元的注入口与净水器的进水口连通,这些多个滤芯单元中的最下游的滤芯单元的流出口连通至净水器的出水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它包括机头部件、滤芯部件、外壳和排污阀,其中:外壳包含有收容腔以容纳滤芯部件;机头部件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滤芯部件分别与机头部件和外壳相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滤芯部件设有注入口、流出口以及位于注入口和流出口之间的滤芯,其中,滤芯部件的注入口与头部件的进水口连通,滤芯部件的流出口连通至机头部件的出水口;排污阀设置在外壳上并与外壳的收容腔相连通,滤芯部件滤出的污垢通过排污阀排出净水器外。
本发明采用的整体滤芯部件结构,将若干滤芯单元串联使用,以对注入的水进行至少二级过滤,使得过滤后得到的水质更好。而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该容易理解,采用二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滤芯单元也是可以的,只要使多个滤芯单元中的第一个滤芯单元的注入口与机头部件的入水口连通,后一个滤芯单元的注入口与前一个滤芯单元的流出口之间形成连通关系,而最后一个滤芯单元的流出口连通至机头部件的出水口,就能够同样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涉及的净水器采用的滤芯部件,为一个整体结构,使得其更便于运输、安装、更换及使用。且去掉了传统净水器若干滤芯间的连接管和接头,避免了漏水问题,并可避免因管道呼吸作用而污染水质。而且,净水器上设置一反冲阀作为排污阀,用于排出被滤芯部件过滤后沉积的污垢,使得净器具备了自净功能,更有效地保证净水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或顶)”和“下(或底)”等方位指的是附图中的上、下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图面或图中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请参阅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净水器包括:机头部件1、滤芯部件2、外壳3及反冲洗反冲阀4。其中,机头部件1包含一个圆筒形座盖10,该座盖10的底部边缘内侧设有螺纹(图中未示),在座盖10的上表面一体连接有一圆柱状水阀11,水阀11的两端沿阀体轴向分别设进水口12和出水口14,分别用于引入外接水源以及导出过滤后的净水。进水口12呈开口框形滤网设置,其上的接口座设置于滤芯部件的上端面,并靠滤芯部件支撑固定。通过设置在水阀11上的阀柄16可以控制该水阀11的开启和关闭。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并配合参照图3和图4,滤芯部件2包含用于容纳滤芯的圆柱形壳体2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滤芯部件2包含有沿水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相邻设置的四个滤芯单元,即第一滤芯单元216、第二滤芯单元21、第三滤芯单元22和第四滤芯单元23。其中,作为一个较佳实施方式,第一滤芯单元216采用金属滤网,优选地采用不锈钢镀银滤网。对于第二滤芯单元21,它的筒形壳体上端开口,在该壳体的上端边缘外侧设有螺纹接口211,用于与机头部件1的座盖10底部内侧所设的螺纹相配合从而使机头部件1连接至第二滤芯单元21上。它的壳体的底端内侧也设有螺纹(图中未示)。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盖环212,一个中空的柱状的压盖213从盖环212的中心穿过并且其下部延伸形成一个进入到第二滤芯单元21内部的压盖套筒2130(如图4所示)。压盖213的上端连接有一个十字导引架用以引导和分配水流,在压盖213与盖环212之间形成有若干通槽214以供从机头部件1的进水口12流入的水经第一滤芯单元216过滤后向下注入第二滤芯单元21。
如图4所示,在第二滤芯单元21的壳体中设置有第二滤芯20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滤芯201选用PP棉作为滤芯材料。容易理解,第二滤芯201的材料并不限于此,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选用其他常规过滤材料来替换。在第二滤芯20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滤芯压盖2100用以固定第二滤芯201,而在其底侧装配有第二滤芯支撑盖217,用以支撑该第二滤芯201并构成第二滤芯单元21的底部封板。而且,第二滤芯压盖2100的中部设有中空的圆柱形滤芯压盖套筒2101,前述压盖套筒2130从其中穿过,且二者之间设置密封机构例如橡胶垫等以达到密封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三滤芯单元22的壳体的上端外侧边缘设有螺纹接口222以与第二滤芯单元21的底端内侧的螺纹相配合,使该第三滤芯单元22与第二滤芯单元21连接为一体。在该壳体的上端装配有第三滤芯封盖223,一个芯杆24穿过该第三滤芯封盖223的中心进入到第三滤芯单元22中,在芯杆24和第三滤芯封盖223之间留有注水环槽224,以使从第二滤芯单元21流出的水进一步注入第三滤芯单元22。在该第三滤芯单元22的内部容纳有第三滤芯202(如图4所示),优选地,该第三滤芯202采用活性炭作为过滤材料。另外,其下部外侧开设有出水环槽221以供过滤的水流出。
如图4所示,滤芯部件2的芯杆24为中空杆结构,它的上端与第二滤芯单元21的压盖213的套筒2130相互套接,二者之间并进一步以密封机构例如橡胶垫实现密封,从而在芯杆240的内部形成连通至机头部件1的出水口14的出水通道240。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滤芯部件2的第四滤芯单元23连接于第三滤芯单元22的底端,它的壳体上端被第四滤芯封盖232固定封装,在该封盖232上分布有若干出水孔233。而在第四滤芯单元23的壳体外侧壁上则分布有若干注水孔隙231。如图4所示,该第四滤芯单元23内部设置有第四滤芯20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第四滤芯203采用中空超滤膜材料,它是一个由很多独立的滤芯管组成的超滤膜组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这些滤芯管沿竖向排列,滤芯管的顶端连接到前述出水孔233,可以将从中通过的水流分隔为若干分水流。这些分水流经过各滤芯管过滤后,汇入到芯杆24内部的出水通道240,最终由机头部件的出水口14流出。
请参阅图2和图4,净水器的外壳3是一个圆柱形筒管30,它的内部形成收容腔31用于容纳滤芯部件2,而它的上端部外侧则设有螺纹接口32,以与第二滤芯单元21的壳体底端内侧的螺纹相配合,以使滤芯部件2与机头部件1和外壳3作为一个整体连接在一起。容易理解,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机头部件1、滤芯部件2和外壳3之间是通过螺纹连接,但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采用其他常见的连接方式,而且为了使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和密封,也可以进一步采用胶水粘连固定。
优选地,在外壳3的底端设置一个反冲洗反冲阀4作为本发明的排污阀,其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壳体间螺纹连接或是法兰连接。反冲洗反冲阀4可以是自动或手动开启或关闭的反冲阀装置,通过手动或自动开启或关闭的反冲阀装置,可以更为及时方便的将净水器中累积的污染物排出,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发生。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外接水源的水通过机头部件1的进水口12进入水阀11,在水压的作用下,经过进水口12内部的流道121、122从通槽214注入,注入的水经过水流通路P1流过金属滤网即第一滤芯单元216,沿着水流通路P2进入第二滤芯单元21内部的水流通路P3,在水压作用下水流流过第二滤芯201,沿着水流通路P4、P5向下方进入第三滤芯单元22。优选地,第二滤芯201还包含有不锈钢网,它形成一个环形空间用来容纳滤芯材料。
在第三滤芯单元22中,汇集在水流通路P6的水在水压作用下渗透通过第三滤芯202,并从第三滤芯202与芯杆24之间的水流通路P7、P8向下通过出水环槽221(水流通路P9)流出第三滤芯单元22。流出的水流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由第四滤芯单元23与外壳3之间的缝隙形成的水流通路P10注满外壳3的收容腔31,并通过第四滤芯单元23的注水孔隙231与外壳3之间的水流通路P11进入注水孔隙231,在水压作用下,水流渗透过第四滤芯203,优选地,渗透入超滤膜滤芯管内,并通过第四滤芯单元23的出水孔233汇集在水流通路P12,在此,过滤后的各分水流汇入芯杆24的出水通道240,经十字导引架215到出水口14导出。这样,经过净化后的干净、活化、新鲜的净化水从净水器的出水口流出。整个过程中水流的动力是由进水口12输入的水源的压力提供的,亦即,水流的方向是固定的。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在需要的位置设置导流件来引导水流的流动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净水器的内部,例如第四滤芯单元23的底部230以及外壳3的收容腔31的底腔311处,由于水的过滤,不可避免的会沉积一些污物。通常这些污垢会堆积在滤芯部件2的底部与外壳3之间,对于本发明的净水器而言,只要把反冲洗反冲阀4打开,由进水口12接入的水,在水压作用下会直接从该外壳下部的反冲阀4的泄污管40流出,带走污垢,从而达到清洗净水器内部的目的。
容易理解,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水流通路P1、P5分别起到了第二滤芯单元21的注入口和流出口的作用,水流通路P5、P9分别起到了第三滤芯单元22的注入口和流出口的作用,而水流通路P10、P12则分别起到了第四滤芯单元23的注入口和流出口的作用。因而,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净水器采用二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滤芯单元也是可以的。亦即,每个滤芯单元件都设有注入口和流出口,以及位于注入口和流出口之间的滤芯,使多个滤芯单元沿水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相邻设置,优选地相互连接,其中的第一个滤芯单元的注入口与机头部件的进水口连通,后一个滤芯单元的注入口与前一个滤芯单元的流出口连通,而最后一个滤芯单元的流出口连通至机头部件的出水口,就能够同样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滤芯部件中的各个滤芯所采用的过滤材料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例如,可使用的过滤材料包括聚丙烯超细纤维滤芯、KDF滤材、活性炭纤维滤芯、中空超滤膜等等。
本发明提出的净水器采用多个滤芯单元组成的整体结构滤芯部件,使得其更便于运输、安装、更换及使用。且去掉了传统净水器若干滤芯间的连接管和接头,避免了漏水问题,并可避免因管道呼吸作用而污染水质。而且,净水器上设置一反冲阀作为排污阀,用于排出被滤芯部件过滤后沉积的污垢,使得净器具备了自净功能,更有效地保证净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