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930837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85866.3

申请日:

2010.09.13

公开号:

CN102071525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4B 1/24申请公布日:201105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4B 1/24申请日:20100913|||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24; D04B7/20

主分类号:

D04B1/24

申请人:

宁波普罗蒂电脑横机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范志平; 王彬; 王吉; 范勇

地址:

315327 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工业园区沿江路1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是在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如图1所示数字指明了编织顺序,编织时,在针床上的相应部位同时起口编织袖口大身,此时袖子和大身编织的都是筒状结构,在编织到腋下时,两个袖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筒状编织,直到领口部位,最后编织领口。其编织顺序为:在针床相对应工作部位用三把导纱器编织大身衣片,下摆罗纹1和两只袖口罗纹2,接着编织大身衣片3和两只袖身4至挂肩5处,然后用一把导纱器同时编织挂肩部位至领口6。由于省去了人工裁剪,缝制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没有缝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花样效果,具有相应的自动程序、操作方便、工序少自动化程度高适合生产羊绒,丝绒等高档产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科学的 “织可穿 “编织技术工艺是在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如 图 1 所示数字指明了编织顺序, 编织时, 在针床上的相应部位同时起口编织袖口大身, 此时 袖子和大身编织的都是筒状结构, 在编织到腋下时, 两个袖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筒状编 织, 直到领口部位, 最后编织领口。其编织顺序为 : 在针床相对应工作部位用三把导纱器编 织大身衣片, 下摆罗纹 1 和两只袖口罗纹 2, 接着编织大身衣片 3 和两只袖身 4 至挂肩 5 处, 然后用一把导纱器同时编织挂肩部位至领口 6。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科学的 “织可穿 “编织技术工艺其各部段的编织方法是 : (1) 大身下摆罗纹和袖口罗纹的编织、 (2) 大身和袖身的编织、 (3) 挂肩处收针的编织、 (4) 领口的编织。

说明书


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电脑横机的编织功能领域, 特别是一种科学的 “织可穿” 编织技术工 艺, 在横机上一次就可以实现整件服装的编织功能, 本技术可减少生产工序和节约劳动力 成本, 特别适合于劳动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和地区。 技术背景 :
     “织可穿” 技术就是采用整体的编织方法在横机上一次就编织出一件完整的衣服, 下机后无需缝合或只需少许缝合就可以穿用。从原理上讲, 任何一台电脑横机都可以编织 “织可穿” 产品, 只是由于机宽和针钩结构的限制, 产品不能满足 “织可穿” 的要求。在现有 的 “织可穿” 技术中 “织可穿” 产品的程序设计复杂, 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 所能编织的产品 受到一定的限制, 机器生产效率低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较少。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 “织可穿” 编织技术工艺, 其生产工艺流程短, 原 材料适用性强、 生产效率高、 劳动成本较低、 翻改品种快, 克服以上的缺陷与不足。 随着我国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成熟劳动工人的短缺以及 “织可穿” 编织技术的进步, 这种可减少生产 工序和节约劳动力成本的技术一定会满足市场和国内企业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电脑横机采用沉降片成形技术与电子提花技术有效地结合, 使针织横机的成衣技术更为完善。单针选针、 成圈、 集圈和浮线的变换、 移圈、 针床横移、 花 型设计、 密度调节、 牵拉卷取、 换梭、 导纱器定位等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 实现了 “织可穿” 的 服装成形编织功能。 一种科学的 “织可穿” 编织技术工艺, 其设计与编织顺序为 : 如图 4-a 所 示是一种四针床横机的针床结构它是在两个编织针床的上面, 又加了两个针床, 但这两个 针床只是移圈 针床, 其上安装的是移圈片 3、 4, 而不是织针, 它可以和主针床上的织针 1、 2 进行移圈操作, 即在需要时, 从织针上接受线圈或将所保存的线圈返回织针, 但不能进行编 织。也可以将四个针床都安装织针的真正四针床织机如图 4-b 所示的四针床横机可以编织 8 针、 12 针甚至 15 针的轻薄产品及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进行 “织可穿” 技术的应用。用这种 方法编织的产品可以在肩袖结合处形成特殊的风格, 避免了因缝合而形成凸出的埂子和因 缝线断裂造成的破损及形成的延伸不一致。节省缝合工序和降低原材料消耗。
     其特征是能一次性编织整件毛衫, 并能将兜、 扣眼、 门襟、 领子、 花边等直接织到毛 衫上, 省去了人工裁剪、 缝制的过程,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 由于没有缝迹, 形成了一 种独特的花样效果。它不仅在硬件设备上满足了编织要求, 而且其辅助系统具有相应的自 动程序, 操作方便, 生产工艺流程短、 原料适用性强、 产品使用范围广、 生产效率高、 翻改品 种快、 劳动强度低、 机器噪声小、 能源消耗和占地面积少, 在机器上直接编织成全成形产品 或半成品产品, 以节约原料, 简化或取消裁剪和缝纫工作, 并能改善产品的穿用性能, 因而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向针织工业的渗透, 针织机电一体化的逐步实现新型针织原料 的不断涌现和原有针织原料的改性处理, 以及印染后整理加工复合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针 织产品无缝制造技术的开发与性能的提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 :
     图 1 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的编织顺序图
     图 2 是圆筒形 1+1 罗纹编织图
     图 3 是圆筒形平针编织图
     图 4a 是带有两个移圈针床的四针床横机, b 是带有四个编织针床的四针床横机
     具体实施 :
     如图 1 所示的一种科学的 “织可穿” 编织技术工艺是在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 口的长袖衫。数字指明了编织顺序, 编织时, 在针床上的相应部位同时起口编织袖口大身, 此时袖子和大身编织的都是筒状结构, 在编织到腋下时, 两个袖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筒 状编织, 直到领口部位, 最后编织领口。
     其编织顺序为 : 在针床相对应工作部位用三把导纱器编织大身衣片, 下摆罗纹 1 和两只袖口罗纹 2, 接着编织大身衣片 3 和两只袖身 4 至挂肩 5 处, 然后用一把导纱器同时 编织挂肩部位至领口 6
     其各部段的编织方法如下 : 1. 大身下摆罗纹和袖口罗纹的编织 : 图 2(1) 所示为编织 1+1 罗纹时前后针床织 针间的配合关系。织针为对置, 两个针床织针分别 1 隔 1 抽针。首先, 在一组相邻织针上编 织一横列 1+1 罗纹线圈, 如图 2(2) 所示, 接着把一个针床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相 对应的织针上 ( 此处将前针床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相对应的织针上 )。 接着, 在两针 床另一组相邻织针上编织一横列 1+1 罗纹线圈, 如图 2(3) 所示, 然后把另一针床织针上的 线圈转移到相应针床的对应织针上 ( 此处将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相对应的 织针上 ), 这样便形成了一横列圆筒形 1+1 罗纹下摆 ( 袖口罗纹 )。如此循环编织, 至所需 罗纹边长度为止。
     2. 大身和袖身的编织 : 图 3 所示为圆筒形平针组织的编织图, 其中图 3(1) 所示为 大身圆筒形平针组织的编织图, 图 3(2) 所示为袖身圆筒形平针组织的编织图。袖身随编织 长度的增加, 逐渐放针。 当往复编织至挂肩处时, 将后针 床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空针上, 通过 后针床横移, 分别去除袖身与大身衣片之间的空针位置, 再将被转移至前针床空针上的线 圈移回后针床织针上, 进行挂肩处收针编织。
     3. 挂肩处收针的编织 : 在编织挂肩处时, 大身和袖身分别进行收针编织。需要注 意的是, 两者不能在同一横列进行收针。按需要进行收针, 每次收针可以收一针、 两针或更 多针, 一般采用暗收针, 以形成美观的收针辫子。每完成一次收针, 则需将后针床线圈转移 至前针床空针上, 通过后针床横移来消除收针处大身和袖身间的间隙, 再将移圈至前针床 空针上的线圈移回后针床。如此循环收针、 横移、 编织, 直至到领口处。
     4. 领口的编织 : 领口 1+1 罗纹的编织方法同下摆罗纹和袖口罗纹的编织。在横机 上编织到领口 1+1 罗纹所需要的长度后, 在机上进行平收口, 进而完成整件服装的织可穿 编织。 从理论上讲, 这种整件服装的织可穿编织法, 可以实现单面花色效应和部分双面结构 组织的编织, 用此方法编织纱线损耗量很小, 适宜于羊绒、 牦牛绒、 骆绒等高档原料的针织 毛衫生产。
     电脑横机采用沉降片成形技术与电子提花技术有效地结合, 使针织横机的成衣技
     术更为完善。单针选针、 成圈、 集圈和浮线的变换、 移圈、 针床横移、 花型设计、 密度调节、 牵 拉卷取、 换梭、 导纱器定位等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 实现了 “织可穿” 的服装成形编织功能。
     其设计编织顺序为 : 如图 1 所示的一种科学的 “织可穿” 编织技术工艺是在电脑横 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 数字指明了编织顺序, 编织时, 在针床上的相应部位同时起 口编织袖口大身, 此时袖子和大身编织的都是筒状结构, 在编织到腋下时, 两个袖片和大身 合在一起进行筒状编织, 直到领口部位, 最后编织领口。
     其编织顺序为 : 如图 1 所示在针床相对应工作部位用三把导纱器编织大身衣片, 下摆罗纹 1 和两只袖口罗纹 2, 接着编织大身衣片 3 和两只袖身 4 至挂肩 5 处, 然后用一把 导纱器同时编织挂肩部位至领口 6。
     无缝织造的 “织可穿” 技术应用到内衣行业领域, 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在内衣行业 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与传统的针织生产方式相比具有降低能源消耗, 减低纱线和织物储 备, 减少打样时间、 降低缝纫成本、 降低整理成本等好处, 越来越被国内外厂家认可。

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71525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71525ACN102071525A21申请号201010285866322申请日20100913D04B1/24200601D04B7/2020060171申请人宁波普罗蒂电脑横机有限公司地址315327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工业园区沿江路128号72发明人范志平王彬王吉范勇54发明名称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57摘要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是在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如图1所示数字指明了编织顺序,编织时,在针床上的相应部位同时起口编织袖口大身,此时袖子和大身编织的都是筒状结构,在编织到腋下时,两个袖。

2、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筒状编织,直到领口部位,最后编织领口。其编织顺序为在针床相对应工作部位用三把导纱器编织大身衣片,下摆罗纹1和两只袖口罗纹2,接着编织大身衣片3和两只袖身4至挂肩5处,然后用一把导纱器同时编织挂肩部位至领口6。由于省去了人工裁剪,缝制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没有缝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花样效果,具有相应的自动程序、操作方便、工序少自动化程度高适合生产羊绒,丝绒等高档产品。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071529A1/1页21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是在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如。

3、图1所示数字指明了编织顺序,编织时,在针床上的相应部位同时起口编织袖口大身,此时袖子和大身编织的都是筒状结构,在编织到腋下时,两个袖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筒状编织,直到领口部位,最后编织领口。其编织顺序为在针床相对应工作部位用三把导纱器编织大身衣片,下摆罗纹1和两只袖口罗纹2,接着编织大身衣片3和两只袖身4至挂肩5处,然后用一把导纱器同时编织挂肩部位至领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其各部段的编织方法是1大身下摆罗纹和袖口罗纹的编织、2大身和袖身的编织、3挂肩处收针的编织、4领口的编织。权利要求书CN102071525ACN102071529A1/3页3一种科学的织。

4、可穿编织技术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脑横机的编织功能领域,特别是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在横机上一次就可以实现整件服装的编织功能,本技术可减少生产工序和节约劳动力成本,特别适合于劳动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和地区。技术背景0002“织可穿”技术就是采用整体的编织方法在横机上一次就编织出一件完整的衣服,下机后无需缝合或只需少许缝合就可以穿用。从原理上讲,任何一台电脑横机都可以编织“织可穿”产品,只是由于机宽和针钩结构的限制,产品不能满足“织可穿”的要求。在现有的“织可穿”技术中“织可穿”产品的程序设计复杂,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所能编织的产品受到一定的限制,机器生产效率低目前在我国的应用。

5、较少。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其生产工艺流程短,原材料适用性强、生产效率高、劳动成本较低、翻改品种快,克服以上的缺陷与不足。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成熟劳动工人的短缺以及“织可穿”编织技术的进步,这种可减少生产工序和节约劳动力成本的技术一定会满足市场和国内企业的需求。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电脑横机采用沉降片成形技术与电子提花技术有效地结合,使针织横机的成衣技术更为完善。单针选针、成圈、集圈和浮线的变换、移圈、针床横移、花型设计、密度调节、牵拉卷取、换梭、导纱器定位等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织可穿”的服装成形编织功能。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

6、其设计与编织顺序为如图4A所示是一种四针床横机的针床结构它是在两个编织针床的上面,又加了两个针床,但这两个针床只是移圈针床,其上安装的是移圈片3、4,而不是织针,它可以和主针床上的织针1、2进行移圈操作,即在需要时,从织针上接受线圈或将所保存的线圈返回织针,但不能进行编织。也可以将四个针床都安装织针的真正四针床织机如图4B所示的四针床横机可以编织8针、12针甚至15针的轻薄产品及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进行“织可穿”技术的应用。用这种方法编织的产品可以在肩袖结合处形成特殊的风格,避免了因缝合而形成凸出的埂子和因缝线断裂造成的破损及形成的延伸不一致。节省缝合工序和降低原材料消耗。0005其特征是能一次性。

7、编织整件毛衫,并能将兜、扣眼、门襟、领子、花边等直接织到毛衫上,省去了人工裁剪、缝制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由于没有缝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花样效果。它不仅在硬件设备上满足了编织要求,而且其辅助系统具有相应的自动程序,操作方便,生产工艺流程短、原料适用性强、产品使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翻改品种快、劳动强度低、机器噪声小、能源消耗和占地面积少,在机器上直接编织成全成形产品或半成品产品,以节约原料,简化或取消裁剪和缝纫工作,并能改善产品的穿用性能,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0006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向针织工业的渗透,针织机电一体化的逐步实现新型针织原料的不断涌现和原有针织原料的。

8、改性处理,以及印染后整理加工复合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针织产品无缝制造技术的开发与性能的提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书CN102071525ACN102071529A2/3页4附图说明0007图1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的编织顺序图0008图2是圆筒形11罗纹编织图0009图3是圆筒形平针编织图0010图4A是带有两个移圈针床的四针床横机,B是带有四个编织针床的四针床横机0011具体实施0012如图1所示的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是在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数字指明了编织顺序,编织时,在针床上的相应部位同时起口编织袖口大身,此时袖子和大身编织的都是筒状结。

9、构,在编织到腋下时,两个袖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筒状编织,直到领口部位,最后编织领口。0013其编织顺序为在针床相对应工作部位用三把导纱器编织大身衣片,下摆罗纹1和两只袖口罗纹2,接着编织大身衣片3和两只袖身4至挂肩5处,然后用一把导纱器同时编织挂肩部位至领口60014其各部段的编织方法如下00151大身下摆罗纹和袖口罗纹的编织图21所示为编织11罗纹时前后针床织针间的配合关系。织针为对置,两个针床织针分别1隔1抽针。首先,在一组相邻织针上编织一横列11罗纹线圈,如图22所示,接着把一个针床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针床相对应的织针上此处将前针床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相对应的织针上。接着,在两针床。

10、另一组相邻织针上编织一横列11罗纹线圈,如图23所示,然后把另一针床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相应针床的对应织针上此处将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相对应的织针上,这样便形成了一横列圆筒形11罗纹下摆袖口罗纹。如此循环编织,至所需罗纹边长度为止。00162大身和袖身的编织图3所示为圆筒形平针组织的编织图,其中图31所示为大身圆筒形平针组织的编织图,图32所示为袖身圆筒形平针组织的编织图。袖身随编织长度的增加,逐渐放针。当往复编织至挂肩处时,将后针床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空针上,通过后针床横移,分别去除袖身与大身衣片之间的空针位置,再将被转移至前针床空针上的线圈移回后针床织针上,进行挂肩处收针编织。0017。

11、3挂肩处收针的编织在编织挂肩处时,大身和袖身分别进行收针编织。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不能在同一横列进行收针。按需要进行收针,每次收针可以收一针、两针或更多针,一般采用暗收针,以形成美观的收针辫子。每完成一次收针,则需将后针床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空针上,通过后针床横移来消除收针处大身和袖身间的间隙,再将移圈至前针床空针上的线圈移回后针床。如此循环收针、横移、编织,直至到领口处。00184领口的编织领口11罗纹的编织方法同下摆罗纹和袖口罗纹的编织。在横机上编织到领口11罗纹所需要的长度后,在机上进行平收口,进而完成整件服装的织可穿编织。从理论上讲,这种整件服装的织可穿编织法,可以实现单面花色效应和部分双面。

12、结构组织的编织,用此方法编织纱线损耗量很小,适宜于羊绒、牦牛绒、骆绒等高档原料的针织毛衫生产。0019电脑横机采用沉降片成形技术与电子提花技术有效地结合,使针织横机的成衣技说明书CN102071525ACN102071529A3/3页5术更为完善。单针选针、成圈、集圈和浮线的变换、移圈、针床横移、花型设计、密度调节、牵拉卷取、换梭、导纱器定位等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织可穿”的服装成形编织功能。0020其设计编织顺序为如图1所示的一种科学的“织可穿”编织技术工艺是在电脑横机上编织的带有三口的长袖衫。数字指明了编织顺序,编织时,在针床上的相应部位同时起口编织袖口大身,此时袖子和大身编织的都是。

13、筒状结构,在编织到腋下时,两个袖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筒状编织,直到领口部位,最后编织领口。0021其编织顺序为如图1所示在针床相对应工作部位用三把导纱器编织大身衣片,下摆罗纹1和两只袖口罗纹2,接着编织大身衣片3和两只袖身4至挂肩5处,然后用一把导纱器同时编织挂肩部位至领口6。0022无缝织造的“织可穿”技术应用到内衣行业领域,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在内衣行业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与传统的针织生产方式相比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减低纱线和织物储备,减少打样时间、降低缝纫成本、降低整理成本等好处,越来越被国内外厂家认可。说明书CN102071525ACN102071529A1/2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71525ACN102071529A2/2页7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7152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