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930135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24134.1

申请日:

2009.06.18

公开号:

CN102076444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2D 11/128申请公布日:201105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2D 11/128申请日:20090618|||公开

IPC分类号:

B22D11/128

主分类号:

B22D11/128

申请人:

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发明人:

E·霍维施泰德特; P·约宁

地址:

德国杜塞尔多夫

优先权:

2008.06.26 DE 102008029944.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李永波;梁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无需费事就能将其改造为不同的连铸坯宽度,并且从其辊芯区直至其近表面区域具有能提高连铸坯导辊使用寿命的冷却效果,并且可用来实现低成本维护。按照本发明所述,解决这一任务的方式为:在每一个辊模块(2,3,4)中均有布置于中心的第一轴向延伸的流道(11)和布置于中心的第二轴向延伸的流道(12);在每一个辊模块(2,3,4)的近表面区域中形成流道(15,16);并且连接通道(17)将相关流道(15)与第一独立流道(11)相连,连接通道(18)将相关流道(16)与第二独立流道(12)相连。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连铸机连铸坯导向装置的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 (1), 所述连铸坯导辊 (1) 包括 : 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轴向相邻排列的辊模块 (2, 3), 且第一辊模块 (2) 在其朝向第二 辊模块 (2) 的端侧具有布置于中心的辊轴颈 (
2: 1) ; 位于第一和第二辊模块 (2, 3) 之间的用来安装和支承第一辊模块 (2) 的辊轴颈 (2.1) 的中间轴承 (5) ; 位于第二辊模块 (3) 和第一辊模块 (2) 的辊轴颈 (2.1) 之间的插塞连接机构, 用来将 第一和第二辊模块 (2, 3) 相互插接 ; 和 在辊模块 (2, 3) 的中心轴向延伸的用于使冷却剂 (21) 通过的流道, 其特征在于, 布置于中心的轴向延伸流道由第一独立流道 (11) 和第二独立流道 (12) 构成 ; 流道 (15, 16) 成型于引导并且支承金属连铸坯的每一个辊模块 (2, 3) 的外圆周近表面 区域之中 ; 并且 第一连接通道 (17) 将相关流道 (15) 与第一独立流道 (11) 相连, 第二连接通道 (18) 将相关流道 (16) 与第二独立流道 (12) 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流道 (15, 16) 成对存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成对流道 (15, 16) 的每一个 流道一端形成用来使冷却剂 (22) 转向的腔室 (20)。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使用独立的或者使用一个共同的 环状盖板 (19) 或 (27) 以优选可松开的方式分别将流道 (15, 16) 和腔室 (20) 对外密封地 封闭。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5) 通过连接通道 (17) 与相应的第一流道 (11) 相连 ; 并且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6) 通过连接通道 (18) 与相应的第二流道 (12) 相连。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连接通道 (17) 将第一流道 (11) 的流入侧出口 (11.1) 与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5) 的流出侧入口 (15.1) 相 连。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连接通道 (18) 将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6) 的流入侧出口 (16.1) 与第二流道 (12) 的流出侧入口 (12.1) 相 连。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辊模块 (2) 的流道 (11) 可以 连接到冷却剂入口 (13), 相关辊模块的第二流道 (12) 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出口 (14)。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辊模块 (2) 的第二流道 (12) 通过套管 (21) 与第二辊模块 (3) 的第一流道 (11) 相连。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 9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冷却剂 (21) 的流动方向可以 反转。 11.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独立流道 (11, 12) 各自为同一个中心流道的分段, 并且仅仅通过阻隔装置例如堵头相互隔开。 12.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流道 (15, 16) 与轴线 2 平行、 呈螺旋形或者以环状间隙形式成型于辊模块的近表面区域之中。 13. 一种用于从连铸机结晶器输出的金属连铸坯的连铸坯导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连铸坯导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符合权利要求 1 ~ 12 所述特征的由第一辊模块 (2) 和第二 辊模块 (3) 构成的连铸坯导辊 (1)。 14.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连铸坯导向装置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连 铸坯导辊、 相邻辊段中, 或者在某一分段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中, 冷却剂各自在相反方向上流 动。
11: 1) 与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5) 的流出侧入口 (15.1) 相 连。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连接通道 (18) 将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6) 的流入侧出口 (16.1) 与第二流道 (12) 的流出侧入口 (
12: 1) 相 连。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辊模块 (2) 的流道 (11) 可以 连接到冷却剂入口 (13), 相关辊模块的第二流道 (12) 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出口 (14)。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辊模块 (2) 的第二流道 (12) 通过套管 (21) 与第二辊模块 (3) 的第一流道 (11) 相连。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 9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冷却剂 (21) 的流动方向可以 反转。 11.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独立流道 (11, 12) 各自为同一个中心流道的分段, 并且仅仅通过阻隔装置例如堵头相互隔开。 12.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流道 (15, 16) 与轴线 2 平行、 呈螺旋形或者以环状间隙形式成型于辊模块的近表面区域之中。
13: 一种用于从连铸机结晶器输出的金属连铸坯的连铸坯导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连铸坯导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符合权利要求 1 ~ 12 所述特征的由第一辊模块 (2) 和第二 辊模块 (3) 构成的连铸坯导辊 (1)。
14: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连铸坯导向装置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连 铸坯导辊、 相邻辊段中, 或者在某一分段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中, 冷却剂各自在相反方向上流 动。
15: 1) 相 连。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连接通道 (18) 将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6) 的流入侧出口 (
16: 1) 与第二流道 (12) 的流出侧入口 (12.1) 相 连。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辊模块 (2) 的流道 (11) 可以 连接到冷却剂入口 (13), 相关辊模块的第二流道 (12) 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出口 (14)。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辊模块 (2) 的第二流道 (12) 通过套管 (21) 与第二辊模块 (3) 的第一流道 (11) 相连。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 9 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冷却剂 (21) 的流动方向可以 反转。 11.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独立流道 (11, 12) 各自为同一个中心流道的分段, 并且仅仅通过阻隔装置例如堵头相互隔开。 12.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坯导辊, 其特征在于, 流道 (15, 16) 与轴线 2 平行、 呈螺旋形或者以环状间隙形式成型于辊模块的近表面区域之中。 13. 一种用于从连铸机结晶器输出的金属连铸坯的连铸坯导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连铸坯导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符合权利要求 1 ~ 12 所述特征的由第一辊模块 (2) 和第二 辊模块 (3) 构成的连铸坯导辊 (1)。 14.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连铸坯导向装置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连 铸坯导辊、 相邻辊段中, 或者在某一分段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中, 冷却剂各自在相反方向上流 动。

说明书


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 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用于连铸机连铸坯导向装 置的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特征的连铸坯导向装置和一种 根据权利要求 14 的使其工作的方法。
     EP 1 485 218 B1 公开了一种连铸坯导辊, 但是按照该发明所述的任务, 该连铸坯 导辊是用来特别是在连铸机中旋转连通至少在端侧利用轴颈旋转支撑于轴承座之中的支 承辊和 / 或输送辊的冷却水输入管和排出管。水冷式支承辊和 / 或输送辊具有在外侧区域 轴向延伸的通道和通入到其中或者从其中引出并且通向一个中央分配系统的通道。 中央分 配系统包括一个位于支承辊和 / 或输送辊之中的中心孔和一个布置于其中的管状导管, 该 导管具有一个中央冷却水输入通道, 并且与中心孔共同构成用来排出冷却水的环形通道。
     该文献所公开的连铸坯导辊由两个或更多的辊段构成, 其中每一个辊段均为端侧 支承。这种端侧支承各个辊段的方式成本不菲, 并且在维护连铸坯导向装置的时候需要花 费大量时间来装配和拆卸支承单元。
     除此之外, 也因为这种端侧支承辊段的方式而无法在不费事的情况下将连铸坯导 向装置改造为其它连铸机宽度。
     WO 2007/121821 A1 公开了一种由至少两个辊段构成的连铸坯导向装置的连铸坯 导辊, 可以在连铸坯导向装置上引导连铸机浇铸的连铸坯, 随后在两个辊段之间形成插塞 连接, 并且仅仅配有一个整体单个轴承形式的轴承。
     除了一系列相对于上述文献的优点之外, 只有一个基本上在连铸坯导辊宽度范围 内延伸的中央冷却介质流道无法发挥充分的对连铸坯导辊冷却的作用。 尤其连铸坯导辊的 近表面区域得不到为了减小由化学和机械负荷引起的连铸坯导辊磨损所需的冷却效果。 因 此中心延伸的流道主要用来冷却在连铸坯导辊或辊段的轴颈区域中的轴承内圈。
     此外文献 WO 2004/094087 A1 和 EP 1 646 463 B1 公开的内部冷却式连铸坯导辊 包括一个中央的可以旋转的轴和多个支撑于该轴上用来防止转动且具有内置冷却剂通道 的辊套。
     根据实际经验可知, 这些具有套装式辊套的连铸坯导辊不仅无法令人满意地冷却 滚珠, 而且还有大量的密封元件, 因此并不是易于维护、 运行可靠的解决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 无需费事就能将其改 造为不同的连铸坯宽度, 并且从其辊芯区直至其近表面区域具有能提高连铸坯导辊使用寿 命的冷却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来实现低成本维护的模块化构造的连 铸坯导辊。
     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减轻维护工作、 改进了的 连铸坯导辊的连铸坯导向装置。
     按照本发明所述, 采用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特征以及权利要求 13 和 14 所述的特征, 即可解决这一任务。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特征, 用于连铸机连铸坯导向装置的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
     导辊包括 :
     - 至少一个第一辊模块和第二辊模块, 这两个辊模块沿轴向相邻排列, 且第一辊模 块在其朝向第二辊模块的端侧具有一个布置于中心的辊轴颈 ;
     - 布置于第一和第二辊模块之间的中间轴承, 用来安装和支承第一辊模块的辊轴 颈, 且所述中间轴承是一个整体的单个轴承 ;
     - 位于第二辊模块和第一辊模块的辊轴颈之间的插塞连接机构, 用来将第一和第 二辊模块相互插接 ; 和
     - 在辊模块中心延伸的用于使一种冷却剂通过的流道, 所述中心延伸的流道按照 本发明由第一独立流道和第二独立流道构成, 并且
     - 每一个辊模块的第一和第二独立流道均通过连接通道与近表面区域中的流道相 连。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在每一个辊模块的近表面区域中形成的流道成对 存在。在成对流道的第一流道中, 冷却剂朝向与在中心延伸流道内流动的冷却剂流动方向 相反的方向流动, 而在成对流道的第二流道中, 冷却剂则朝向在中心延伸流道内流动的冷 却剂流道方向流动。这样就在每一个辊模块中形成一个开放的冷却回路。
     在成对流道的一端形成一个用来使冷却剂在第一和随后的辊模块之内转向的腔 室。使用一个盖板将这些腔室对外密封地封闭, 使得冷却剂不会向外流出。
     成对流道的第一流道还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一中心延伸的流道相连, 而 成对流道的第二流道则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通道与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相连。
     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一连接通道将第一中心延伸流道的流入侧出口与成对流道的 相关流道的流出侧入口相连, 另一方面使得第二连接通道将成对流道的第二相关流道的流 入侧出口与第二中心延伸流道的流出侧入口相连。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这种在辊模块之内的流道走向, 不仅能够像现有技术那样充分 冷却辊芯区和轴承区域, 而且也可冷却其近表面区域。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在第一和第二辊模块之间完成插接之后, 通过一 个套管 (Muffe) 将第一辊模块的第二中心延伸流道与第二辊模块的第一中心延伸流道相 连, 使得冷却剂可以从第一辊模块的第二中心延伸流道流入到第二辊模块的第一中心延伸 流道之中。
     就流道与连接通道的整体构造来看, 连铸坯导辊的第二辊模块和每个其它辊模块 与第一辊模块的构造一样。例如若为具有第一和第二辊模块的连铸坯导辊, 则第一个开放 式冷却剂回路与第二个开放式冷却剂回路结合成为一个共同的开放式冷却剂回路, 可以将 第一个冷却剂回路连接到冷却剂入口, 将第二个冷却剂回路连接到冷却剂出口。
     采用这种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 第一次以有利的方式实现可以针对不同的铸 造宽度来设计连铸坯导辊, 不仅在辊芯区中, 而且也能在近表面区域中对其进行充分冷却。
     由于各个辊模块之间轴承间隙的轴向尺寸很小, 因此有利于在并未被连铸坯导辊 支承的板坯区域中仅仅出现明显减小的或者减小到最低程度的板坯凸起。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流道构造, 能实现总体改善对连铸坯导辊的冷却效果, 结果可 以提高辊使用寿命, 扩大待浇铸的钢材种类范围。
     给周围的流道或腔室配置可以松开的盖板, 就有利于接近和清洁这些流道或腔室。 如果周围的流道呈螺旋形排列, 则这些流道可以分组排列成例如多道螺旋来工 作。于是第一组可以用于输进冷却剂, 第二组用于冷却剂回流。
     在相邻连铸坯导辊、 相邻辊段中, 或者在某一辊段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中, 不同的或 交变的冷却剂流向有助于均匀冷却连铸坯或板坯。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 可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对附图所示实施例的说明得 到。
     图中示出 :
     附图 1 为三个辊模块构成的连铸坯导辊的沿附图 4 中的剖切线 A-A 剖开的剖视 图;
     附图 2 为附图 1 中的局部 “Z” 的剖视图, 其放大地示出了将冷却剂流从辊芯区导 入近表面区域之中的流道和连接通道 ;
     附图 3 为按照附图 1 中的剖切线 D-D 剖开的连铸坯导辊的横断面放大视图 ;
     附图 4 为按照附图 1 中的剖切线 B-B 剖开的连铸坯导辊的横断面放大视图 ;
     附图 5 为朝向附图 6 中的方向 “A” 观察的第二或者中间的辊模块的视图 ;
     附图 6 为按照附图 5 中的剖切线 C-C 剖开的连铸坯导辊第二或中间的辊模块的纵 剖面图 ;
     附图 7 为附图 6 所示连铸坯导辊第二或中间的辊模块的侧视图。
     附图 1 所示的连铸坯导辊 1 包括第一辊模块 2、 第二辊模块 3 和第三辊模块 4。所 有辊模块均已按照前述文献 WO 2007/121821 A1, 通过第二或中间辊模块 3 与第一辊模块 2 的内部辊轴颈 2.1 之间的第一插塞连接、 并且通过第三辊模块 4 与第二或中间辊模块 3 的 内部辊轴颈 3.1 之间的第二插塞连接进行装配而成为连铸坯导辊。
     第一辊模块 2 的内部辊轴颈 2.1 安装于一个整体的中间轴承 5 之中, 第二或中间 辊模块 3 的内部辊轴颈 3.1 安装于一个整体的中间轴承 6 之中。两个中间轴承 5、 6 的轴向 延伸长度适宜比较短, 这样就使得辊模块 2、 3 和 3、 4 之间的过渡区 7 同样比较短, 从而有利 于显著减小浇铸的金属连铸坯 ( 板坯 ) 的凸起或者将其减小到最低程度。
     连铸坯导辊 1 的辊模块 2 的外侧辊轴颈 2.2 和辊模块 4 的外侧辊轴颈 4.1 各自安 装于一个外轴承 8 或 9 之中。
     第二或中间辊模块 3 没有安装于中间轴承 5 之中, 第三辊模块 4 没有安装于中间 轴承 6 之中。例如采用一种插塞连接作为相关辊模块 2、 3 和 3、 4 之间的连接。辊模块 3 和 4 在其朝向第一辊模块 2 或第二辊模块 3 的端侧具有一个凹进部分 10, 从附图 6 中可以明 显看出, 例如可将一个环状构件 23 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到该凹进部分之中。相关辊轴颈 的相对于实际的辊轴颈车削而成的凸起部 2.1.1 或 3.1.1 可以用形锁合方式与构件 23 相 连。在此不予讨论形锁合连接或插塞连接的详细情况, 因为这不是本发明涉及的对象。
     如附图 1 所示, 每一个辊模块 2、 3、 4 还具有第一和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 11 或 12。 辊模块 2 的流道 11 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入口 13, 辊模块 4 的流道 12 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出口 14。
     为了全面冷却连铸坯导辊 1 的每一个辊模块, 即不仅要冷却辊芯区和轴承区域, 而且也要冷却近表面区域, 每一个辊模块还具有其它一些流道和连接通道, 这些流道和连
     接通道与在每一个辊模块 2、 3、 4 以及每一个本发明所述连铸坯导辊 1 之内的中心延伸的流 道 11、 12 共同构成一个开放的冷却回路。
     如附图 2 所示, 为此在引导和支承金属连铸坯的每一个辊模块 2、 3、 4 外圆周的近 表面区域中形成轴向延伸的流道 15、 16, 这些流道通过第一连接通道 17 和第二连接通道 18 将轴向延伸流道 15、 16 与中心延伸流道 11、 12 连接成为一个开放的冷却回路。
     所述冷却回路经过适当设计, 如附图 3 所示, 一方面流道 15、 16 成对地分布在近表 面区域之中, 而且优选在每一个辊模块 2、 3、 4 之内有规则地分布排列在圆周方向, 且成对 流道 15、 16 中的一个流道通过连接通道 17 与流道 11 的流入侧出口 11.1 相连, 成对流道 15、 16 的另一个流道则通过连接通道 18 与流道 12 的流出侧入口 12.1 相连。
     从附图 2、 5 和 6 可以清楚地看出, 通过盖板 19 或 27 将成对流道 15、 16 在端侧分 别逐一封闭或者共同封闭, 从而它们能够结合运用在相关辊模块端侧形成的腔室 20, 保证 改变冷却剂的流向。
     这种冷却回路特别有利于将连接通道 17、 18 在轴颈侧朝向冷却剂入口 13 的方向 置于每一个辊模块 2、 3、 4 之中, 因此不必对每一个辊模块的圆周面进行任何机械加工, 即 可形成连接通道, 必要时可配置一些密封元件。在铸坯导辊 1 的装配状态下, 辊模块 2 和 3 的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 12 各自通过一个连接套管 21 与辊模块 3 或 4 的第一中心延伸的流 道 11 相连。这样就将每一个辊模块的开放式冷却回路汇合成为连铸坯导辊 1 的开放式冷 却回路。 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铸坯导辊 1 之内的冷却回路, 图中以方向箭头表示冷却剂 22 从 冷却剂入口 13 流向冷却剂出口 14 的流动方向。
     流入辊模块 2 的流道 11 之中的冷却剂 22 在流道 11 的一端流入连接通道 17, 然后 进入成对流道 15、 16 的流道 15 之中。冷却剂 22 在流道 15 的一端被导入到成对流道 15、 16 的流道 16 之中, 然后经由连接通道 18 进入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 12 的流出侧入口 12.1, 从 这里经由连接套管 21 进入辊模块 3 的第一中心延伸的流道 11 之中。
     冷却剂 22 进入辊模块 3 和 4 的另一个流动走向类似于图中所示通向辊模块 2 的 流动走向, 因此可以不必采用其它的实施方式。
     附图 2 所示为辊模块 2 的流道和连接通道的相关构造, 并且按照附图 1 中的局部 剖面 “Z ” 放大了冷却剂 22 的流动方向。附图 1 和 2 的相同部分均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附图 3 所示为按照附图 1 中的剖切线 D-D 剖开的剖视图, 展示了辊模块 2 和辊模 块 3 之间的插塞连接区域以及成对布置在辊模块 3 近表面区域之中的移去盖板 27 之后的 轴向延伸的流道 15 和 16。所述成对流道指的是流入冷却剂的流道 15 与流出冷却剂 22 的 流道 16。成对流道 15、 16 通过置于辊模块之中的腔室 20 相互连接。在辊模块 2 的辊轴颈 2.1 之中还有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 12。
     附图 4 所示为按照附图 1 中的剖切线 B-B 剖开的辊模块 3 的剖视图, 包括布置于 近表面区域的成对流道 15 和 16 以及布置于中心的第一流道 11。
     附图 5 所示为附图 6 中所示辊模块 3 的侧视图。在端侧各使用一个或使用一个共 用的盖板 27 以优选能够松开的方式密封地封闭成对布置在辊模块 3 近表面区域中的轴向 延伸的流道 15、 16。此外还有辊模块 3 的中心延伸的流道 11 ; 12。
     流道 11 通过呈锐角延伸的连接通道 17 与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5 相连, 而
     流道 12 则通过呈锐角延伸的流道 18 与成对流道 15、 16 的相关流道 16 相连。
     附图 6 所示为按照附图 5 中的剖切线 C-C 剖开的纵剖面图, 这里再次以清晰明了 的形式绘出了带有辊轴颈 3.1 和从辊轴颈 3.1 延伸出来的优选多边形的凸起部 3.1.1 的辊 模块 3。
     除了上面已经描述过的流道和连接通道的布置方式之外, 辊模块 3 还具有一个位 于背向辊轴颈 3.1 的端侧的凹进部分 10。 在凹进部分 10 中安装有一个环状构件 23, 通过适 当的锁定机构 24 例如紧固销防止该构件转动。环状构件 23 的内部具有与辊轴颈 2.1 的凸 起部 2.1.1 的横断面形状一样的横断面, 例如多边形横断面。在中心流道 11 的入口侧紧邻 凹进部分 10 的是一个用于套管 21 的安装孔 25, 参见附图 1。安装孔 25 的直径大于中心延 伸的流道 11 的直径。同样用途的安装孔 26 还具有辊模块 3 的辊轴颈 3.1 的凸起部 3.1.1。
     附图 7 所示为附图 6 所示辊模块 3 的另一个侧视图。 类似于附图 5 所示的构造, 在 近表面区域中将成对流道 15、 16 布置在流道 11 或 12 周围, 并且通过封闭盖 19 将其封闭。 仅在附图 6 中所示的腔室 20 连接两个成对布置的流道 15、 16, 从而使得冷却剂 22 在其中改 变流动方向。
     该侧视图还绘出了凸起部 3.1.1 的多边形构造、 用于套管 21 的安装孔 26 和中心 延伸的流道 12 ; 11。
     附图标记清单 1 连铸坯导辊 2 辊模块 2.1 内侧辊轴颈 2.1.1 凸起部 2.2 外侧辊轴颈 3 辊模块 3.1 辊轴颈 3.1.1 凸起部 4 辊模块 4.1 外侧辊轴颈 5 中间轴承 6 中间轴承 7 过渡区 8 外轴承 9 外轴承 10 凹进部分 11 流道 11.1 流入侧出口 12 流道 12.1 流出侧入口 13 冷却剂入口 14 冷却剂出口8102076444 A CN 102076451
     说流道 流出侧入口 流道 流入侧出口 连接通道 连接通道 盖板 腔室 套管 冷却剂 构件 锁定机构 安装孔 安装孔 封闭盖明书6/6 页15 15.1 16 16.1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76444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76444ACN102076444A21申请号200980124134122申请日20090618102008029944820080626DEB22D11/12820060171申请人SMS西马格股份公司地址德国杜塞尔多夫72发明人E霍维施泰德特P约宁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代理人李永波梁冰54发明名称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57摘要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无需费事就能将其改造为不同的连铸坯宽度,并且从其辊芯区直至其近表面区域具有能提高连铸坯导辊使用寿命的冷却效果,并且。

2、可用来实现低成本维护。按照本发明所述,解决这一任务的方式为在每一个辊模块2,3,4中均有布置于中心的第一轴向延伸的流道11和布置于中心的第二轴向延伸的流道12;在每一个辊模块2,3,4的近表面区域中形成流道15,16;并且连接通道17将相关流道15与第一独立流道11相连,连接通道18将相关流道16与第二独立流道12相连。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1224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09/00439620090618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56093DE20091230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3、说明书6页附图4页CN102076451A1/2页21一种用于连铸机连铸坯导向装置的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1,所述连铸坯导辊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轴向相邻排列的辊模块2,3,且第一辊模块2在其朝向第二辊模块2的端侧具有布置于中心的辊轴颈21;位于第一和第二辊模块2,3之间的用来安装和支承第一辊模块2的辊轴颈21的中间轴承5;位于第二辊模块3和第一辊模块2的辊轴颈21之间的插塞连接机构,用来将第一和第二辊模块2,3相互插接;和在辊模块2,3的中心轴向延伸的用于使冷却剂21通过的流道,其特征在于,布置于中心的轴向延伸流道由第一独立流道11和第二独立流道12构成;流道15,16成型于引导并且支承金属连。

4、铸坯的每一个辊模块2,3的外圆周近表面区域之中;并且第一连接通道17将相关流道15与第一独立流道11相连,第二连接通道18将相关流道16与第二独立流道1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流道15,16成对存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成对流道15,16的每一个流道一端形成用来使冷却剂22转向的腔室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使用独立的或者使用一个共同的环状盖板19或27以优选可松开的方式分别将流道15,16和腔室20对外密封地封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成对流道15,16的相关流道15通过连接通道1。

5、7与相应的第一流道11相连;并且成对流道15,16的相关流道16通过连接通道18与相应的第二流道12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接通道17将第一流道11的流入侧出口111与成对流道15,16的相关流道15的流出侧入口151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接通道18将成对流道15,16的相关流道16的流入侧出口161与第二流道12的流出侧入口121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第一辊模块2的流道11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入口13,相关辊模块的第二流道12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出口1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

6、于,第一辊模块2的第二流道12通过套管21与第二辊模块3的第一流道11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冷却剂21的流动方向可以反转。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独立流道11,12各自为同一个中心流道的分段,并且仅仅通过阻隔装置例如堵头相互隔开。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坯导辊,其特征在于,流道15,16与轴线权利要求书CN102076444ACN102076451A2/2页3平行、呈螺旋形或者以环状间隙形式成型于辊模块的近表面区域之中。13一种用于从连铸机结晶器输出的金属连铸坯的连铸坯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坯导。

7、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符合权利要求112所述特征的由第一辊模块2和第二辊模块3构成的连铸坯导辊1。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铸坯导向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连铸坯导辊、相邻辊段中,或者在某一分段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中,冷却剂各自在相反方向上流动。权利要求书CN102076444ACN102076451A1/6页4模块化的连铸坯导辊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用于连铸机连铸坯导向装置的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特征的连铸坯导向装置和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的使其工作的方法。0002EP1485218B1公开了一种连铸坯导辊,但是按照该发明所述的。

8、任务,该连铸坯导辊是用来特别是在连铸机中旋转连通至少在端侧利用轴颈旋转支撑于轴承座之中的支承辊和/或输送辊的冷却水输入管和排出管。水冷式支承辊和/或输送辊具有在外侧区域轴向延伸的通道和通入到其中或者从其中引出并且通向一个中央分配系统的通道。中央分配系统包括一个位于支承辊和/或输送辊之中的中心孔和一个布置于其中的管状导管,该导管具有一个中央冷却水输入通道,并且与中心孔共同构成用来排出冷却水的环形通道。0003该文献所公开的连铸坯导辊由两个或更多的辊段构成,其中每一个辊段均为端侧支承。这种端侧支承各个辊段的方式成本不菲,并且在维护连铸坯导向装置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装配和拆卸支承单元。0004除。

9、此之外,也因为这种端侧支承辊段的方式而无法在不费事的情况下将连铸坯导向装置改造为其它连铸机宽度。0005WO2007/121821A1公开了一种由至少两个辊段构成的连铸坯导向装置的连铸坯导辊,可以在连铸坯导向装置上引导连铸机浇铸的连铸坯,随后在两个辊段之间形成插塞连接,并且仅仅配有一个整体单个轴承形式的轴承。0006除了一系列相对于上述文献的优点之外,只有一个基本上在连铸坯导辊宽度范围内延伸的中央冷却介质流道无法发挥充分的对连铸坯导辊冷却的作用。尤其连铸坯导辊的近表面区域得不到为了减小由化学和机械负荷引起的连铸坯导辊磨损所需的冷却效果。因此中心延伸的流道主要用来冷却在连铸坯导辊或辊段的轴颈区域。

10、中的轴承内圈。0007此外文献WO2004/094087A1和EP1646463B1公开的内部冷却式连铸坯导辊包括一个中央的可以旋转的轴和多个支撑于该轴上用来防止转动且具有内置冷却剂通道的辊套。0008根据实际经验可知,这些具有套装式辊套的连铸坯导辊不仅无法令人满意地冷却滚珠,而且还有大量的密封元件,因此并不是易于维护、运行可靠的解决方案。0009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无需费事就能将其改造为不同的连铸坯宽度,并且从其辊芯区直至其近表面区域具有能提高连铸坯导辊使用寿命的冷却效果。0010此外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来实现低成本维护的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0。

11、011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减轻维护工作、改进了的连铸坯导辊的连铸坯导向装置。0012按照本发明所述,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以及权利要求13和14所述的特征,即可解决这一任务。0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用于连铸机连铸坯导向装置的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说明书CN102076444ACN102076451A2/6页5导辊包括0014至少一个第一辊模块和第二辊模块,这两个辊模块沿轴向相邻排列,且第一辊模块在其朝向第二辊模块的端侧具有一个布置于中心的辊轴颈;0015布置于第一和第二辊模块之间的中间轴承,用来安装和支承第一辊模块的辊轴颈,且所述中间轴承是一个整体的单个轴承。

12、;0016位于第二辊模块和第一辊模块的辊轴颈之间的插塞连接机构,用来将第一和第二辊模块相互插接;和0017在辊模块中心延伸的用于使一种冷却剂通过的流道,所述中心延伸的流道按照本发明由第一独立流道和第二独立流道构成,并且0018每一个辊模块的第一和第二独立流道均通过连接通道与近表面区域中的流道相连。0019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每一个辊模块的近表面区域中形成的流道成对存在。在成对流道的第一流道中,冷却剂朝向与在中心延伸流道内流动的冷却剂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而在成对流道的第二流道中,冷却剂则朝向在中心延伸流道内流动的冷却剂流道方向流动。这样就在每一个辊模块中形成一个开放的冷却回路。00。

13、20在成对流道的一端形成一个用来使冷却剂在第一和随后的辊模块之内转向的腔室。使用一个盖板将这些腔室对外密封地封闭,使得冷却剂不会向外流出。0021成对流道的第一流道还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一中心延伸的流道相连,而成对流道的第二流道则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通道与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相连。0022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一连接通道将第一中心延伸流道的流入侧出口与成对流道的相关流道的流出侧入口相连,另一方面使得第二连接通道将成对流道的第二相关流道的流入侧出口与第二中心延伸流道的流出侧入口相连。0023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这种在辊模块之内的流道走向,不仅能够像现有技术那样充分冷却辊芯区和轴承区域,而且也可冷却其近表。

14、面区域。0024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和第二辊模块之间完成插接之后,通过一个套管MUFFE将第一辊模块的第二中心延伸流道与第二辊模块的第一中心延伸流道相连,使得冷却剂可以从第一辊模块的第二中心延伸流道流入到第二辊模块的第一中心延伸流道之中。0025就流道与连接通道的整体构造来看,连铸坯导辊的第二辊模块和每个其它辊模块与第一辊模块的构造一样。例如若为具有第一和第二辊模块的连铸坯导辊,则第一个开放式冷却剂回路与第二个开放式冷却剂回路结合成为一个共同的开放式冷却剂回路,可以将第一个冷却剂回路连接到冷却剂入口,将第二个冷却剂回路连接到冷却剂出口。0026采用这种模块化构造的连铸坯导辊,第一。

15、次以有利的方式实现可以针对不同的铸造宽度来设计连铸坯导辊,不仅在辊芯区中,而且也能在近表面区域中对其进行充分冷却。0027由于各个辊模块之间轴承间隙的轴向尺寸很小,因此有利于在并未被连铸坯导辊支承的板坯区域中仅仅出现明显减小的或者减小到最低程度的板坯凸起。0028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流道构造,能实现总体改善对连铸坯导辊的冷却效果,结果可以提高辊使用寿命,扩大待浇铸的钢材种类范围。0029给周围的流道或腔室配置可以松开的盖板,就有利于接近和清洁这些流道或腔说明书CN102076444ACN102076451A3/6页6室。0030如果周围的流道呈螺旋形排列,则这些流道可以分组排列成例如多道螺旋来工作。

16、。于是第一组可以用于输进冷却剂,第二组用于冷却剂回流。0031在相邻连铸坯导辊、相邻辊段中,或者在某一辊段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中,不同的或交变的冷却剂流向有助于均匀冷却连铸坯或板坯。0032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可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对附图所示实施例的说明得到。0033图中示出0034附图1为三个辊模块构成的连铸坯导辊的沿附图4中的剖切线AA剖开的剖视图;0035附图2为附图1中的局部“Z”的剖视图,其放大地示出了将冷却剂流从辊芯区导入近表面区域之中的流道和连接通道;0036附图3为按照附图1中的剖切线DD剖开的连铸坯导辊的横断面放大视图;0037附图4为按照附图1中的剖切线BB剖开的连铸坯导辊的。

17、横断面放大视图;0038附图5为朝向附图6中的方向“A”观察的第二或者中间的辊模块的视图;0039附图6为按照附图5中的剖切线CC剖开的连铸坯导辊第二或中间的辊模块的纵剖面图;0040附图7为附图6所示连铸坯导辊第二或中间的辊模块的侧视图。0041附图1所示的连铸坯导辊1包括第一辊模块2、第二辊模块3和第三辊模块4。所有辊模块均已按照前述文献WO2007/121821A1,通过第二或中间辊模块3与第一辊模块2的内部辊轴颈21之间的第一插塞连接、并且通过第三辊模块4与第二或中间辊模块3的内部辊轴颈31之间的第二插塞连接进行装配而成为连铸坯导辊。0042第一辊模块2的内部辊轴颈21安装于一个整体的。

18、中间轴承5之中,第二或中间辊模块3的内部辊轴颈31安装于一个整体的中间轴承6之中。两个中间轴承5、6的轴向延伸长度适宜比较短,这样就使得辊模块2、3和3、4之间的过渡区7同样比较短,从而有利于显著减小浇铸的金属连铸坯板坯的凸起或者将其减小到最低程度。0043连铸坯导辊1的辊模块2的外侧辊轴颈22和辊模块4的外侧辊轴颈41各自安装于一个外轴承8或9之中。0044第二或中间辊模块3没有安装于中间轴承5之中,第三辊模块4没有安装于中间轴承6之中。例如采用一种插塞连接作为相关辊模块2、3和3、4之间的连接。辊模块3和4在其朝向第一辊模块2或第二辊模块3的端侧具有一个凹进部分10,从附图6中可以明显看出。

19、,例如可将一个环状构件23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到该凹进部分之中。相关辊轴颈的相对于实际的辊轴颈车削而成的凸起部211或311可以用形锁合方式与构件23相连。在此不予讨论形锁合连接或插塞连接的详细情况,因为这不是本发明涉及的对象。0045如附图1所示,每一个辊模块2、3、4还具有第一和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11或12。辊模块2的流道11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入口13,辊模块4的流道12可以连接到冷却剂出口14。0046为了全面冷却连铸坯导辊1的每一个辊模块,即不仅要冷却辊芯区和轴承区域,而且也要冷却近表面区域,每一个辊模块还具有其它一些流道和连接通道,这些流道和连说明书CN102076444ACN1020。

20、76451A4/6页7接通道与在每一个辊模块2、3、4以及每一个本发明所述连铸坯导辊1之内的中心延伸的流道11、12共同构成一个开放的冷却回路。0047如附图2所示,为此在引导和支承金属连铸坯的每一个辊模块2、3、4外圆周的近表面区域中形成轴向延伸的流道15、16,这些流道通过第一连接通道17和第二连接通道18将轴向延伸流道15、16与中心延伸流道11、12连接成为一个开放的冷却回路。0048所述冷却回路经过适当设计,如附图3所示,一方面流道15、16成对地分布在近表面区域之中,而且优选在每一个辊模块2、3、4之内有规则地分布排列在圆周方向,且成对流道15、16中的一个流道通过连接通道17与流。

21、道11的流入侧出口111相连,成对流道15、16的另一个流道则通过连接通道18与流道12的流出侧入口121相连。0049从附图2、5和6可以清楚地看出,通过盖板19或27将成对流道15、16在端侧分别逐一封闭或者共同封闭,从而它们能够结合运用在相关辊模块端侧形成的腔室20,保证改变冷却剂的流向。0050这种冷却回路特别有利于将连接通道17、18在轴颈侧朝向冷却剂入口13的方向置于每一个辊模块2、3、4之中,因此不必对每一个辊模块的圆周面进行任何机械加工,即可形成连接通道,必要时可配置一些密封元件。在铸坯导辊1的装配状态下,辊模块2和3的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12各自通过一个连接套管21与辊模块3或。

22、4的第一中心延伸的流道11相连。这样就将每一个辊模块的开放式冷却回路汇合成为连铸坯导辊1的开放式冷却回路。0051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铸坯导辊1之内的冷却回路,图中以方向箭头表示冷却剂22从冷却剂入口13流向冷却剂出口14的流动方向。0052流入辊模块2的流道11之中的冷却剂22在流道11的一端流入连接通道17,然后进入成对流道15、16的流道15之中。冷却剂22在流道15的一端被导入到成对流道15、16的流道16之中,然后经由连接通道18进入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12的流出侧入口121,从这里经由连接套管21进入辊模块3的第一中心延伸的流道11之中。0053冷却剂22进入辊模块3和4的另一个流动走向。

23、类似于图中所示通向辊模块2的流动走向,因此可以不必采用其它的实施方式。0054附图2所示为辊模块2的流道和连接通道的相关构造,并且按照附图1中的局部剖面“Z”放大了冷却剂22的流动方向。附图1和2的相同部分均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0055附图3所示为按照附图1中的剖切线DD剖开的剖视图,展示了辊模块2和辊模块3之间的插塞连接区域以及成对布置在辊模块3近表面区域之中的移去盖板27之后的轴向延伸的流道15和16。所述成对流道指的是流入冷却剂的流道15与流出冷却剂22的流道16。成对流道15、16通过置于辊模块之中的腔室20相互连接。在辊模块2的辊轴颈21之中还有第二中心延伸的流道12。0056附图4。

24、所示为按照附图1中的剖切线BB剖开的辊模块3的剖视图,包括布置于近表面区域的成对流道15和16以及布置于中心的第一流道11。0057附图5所示为附图6中所示辊模块3的侧视图。在端侧各使用一个或使用一个共用的盖板27以优选能够松开的方式密封地封闭成对布置在辊模块3近表面区域中的轴向延伸的流道15、16。此外还有辊模块3的中心延伸的流道11;12。0058流道11通过呈锐角延伸的连接通道17与成对流道15、16的相关流道15相连,而说明书CN102076444ACN102076451A5/6页8流道12则通过呈锐角延伸的流道18与成对流道15、16的相关流道16相连。0059附图6所示为按照附图5。

25、中的剖切线CC剖开的纵剖面图,这里再次以清晰明了的形式绘出了带有辊轴颈31和从辊轴颈31延伸出来的优选多边形的凸起部311的辊模块3。0060除了上面已经描述过的流道和连接通道的布置方式之外,辊模块3还具有一个位于背向辊轴颈31的端侧的凹进部分10。在凹进部分10中安装有一个环状构件23,通过适当的锁定机构24例如紧固销防止该构件转动。环状构件23的内部具有与辊轴颈21的凸起部211的横断面形状一样的横断面,例如多边形横断面。在中心流道11的入口侧紧邻凹进部分10的是一个用于套管21的安装孔25,参见附图1。安装孔25的直径大于中心延伸的流道11的直径。同样用途的安装孔26还具有辊模块3的辊轴。

26、颈31的凸起部311。0061附图7所示为附图6所示辊模块3的另一个侧视图。类似于附图5所示的构造,在近表面区域中将成对流道15、16布置在流道11或12周围,并且通过封闭盖19将其封闭。仅在附图6中所示的腔室20连接两个成对布置的流道15、16,从而使得冷却剂22在其中改变流动方向。0062该侧视图还绘出了凸起部311的多边形构造、用于套管21的安装孔26和中心延伸的流道12;11。0063附图标记清单00641连铸坯导辊00652辊模块006621内侧辊轴颈0067211凸起部006822外侧辊轴颈00693辊模块007031辊轴颈0071311凸起部00724辊模块007341外侧辊轴颈。

27、00745中间轴承00756中间轴承00767过渡区00778外轴承00789外轴承007910凹进部分008011流道0081111流入侧出口008212流道0083121流出侧入口008413冷却剂入口008514冷却剂出口说明书CN102076444ACN102076451A6/6页9008615流道0087151流出侧入口008816流道0089161流入侧出口009017连接通道009118连接通道009219盖板009320腔室009421套管009522冷却剂009623构件009724锁定机构009825安装孔009926安装孔010027封闭盖说明书CN102076444ACN102076451A1/4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76444ACN102076451A2/4页1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76444ACN102076451A3/4页12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76444ACN102076451A4/4页13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7644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铸造;粉末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