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928954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13548.8

申请日:

2010.10.19

公开号:

CN102040878A

公开日:

2011.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D 7/12申请日:20101019|||公开

IPC分类号:

C09D7/12; C09D5/33; C09C1/04; C09C1/40; C09C1/28; C09C3/06

主分类号:

C09D7/12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杨辉; 郭兴忠; 蔡伟炜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代理人:

金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0.5~5μm的包覆层;云母的厚度为0.5~5μm、粒径为0.5~120μm;包覆层为掺杂氧化锌,掺杂氧化锌由作为主体金属氧化物的ZnO以及掺杂金属组成,掺杂金属与ZnO的摩尔比为0.1%~10%。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云母的预处理;2)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选用均相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包覆层。本发明的骨料保留了掺杂氧化锌作为薄膜时的良好的红外反射性能,可用于制备透明或半透明的红外反射涂膜;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深色系涂料的红外反射难题。

权利要求书

1: 红外反射性骨料, 其特征是 : 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 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 0.5 ~ 5μm 的包覆层 ; 所述云母的厚度为 0.5 ~ 5μm、 粒径为 0.5 ~ 120μm ; 所述包覆层 为掺杂氧化锌, 所述掺杂氧化锌由作为主体金属氧化物的 ZnO 以及掺杂金属组成, 所述掺 杂金属与 ZnO 的摩尔比为 0.1%~ 10%。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 其特征是 : 所述掺杂金属元素为 Ga 或 Al。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 骤: 1)、 云母的预处理 : 选用厚度为 0.5 ~ 5μm、 粒径为 0.5 ~ 120μm 的云母 ; 将所述云母和质量浓度 1%~ 20%的酸溶液 I 于 40 ~ 9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混合 30 ~ 50 分钟, 经过滤和洗涤, 得洗涤 后云母 ; 所述云母与酸溶液 I 的质量 / 体积比为 : 每 100g 云母 /500 ~ 2000ml 酸溶液 I ; 在上述洗涤后云母中加入 500 ~ 2000ml 质量浓度 5%~ 20%的酸溶液 II 于 40 ~ 90℃ 恒温水浴中搅拌混合 30 ~ 50 分钟, 经抽滤、 洗涤和干燥, 得预处理后云母 ; 所述云母与酸溶 液 II 的质量 / 体积比为 : 每 100g 云母 /500 ~ 2000ml 酸溶液 ; 2)、 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 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 0.5 ~ 5μm 的包覆层 ; 选用以 下任意一种方法 : 方法 A、 均相沉淀法 : ①、 将锌的无机盐、 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 沉淀剂分别配制成浓度为 0.1 ~ 1、 0.03 ~ 1、 0.2 ~ 1mol/L 的水溶液, 然后将上述 3 种水溶液依次按照 0.5 ~ 10 ∶ 0.05 ~ 5 ∶ 0.5 ~ 10 的体积比进行混合, 再稀释 1 ~ 2 倍 ; 得混合液 ; ②、 在步骤①所得的混合液中加入所述预处理后云母, 持续搅拌下升温至 70 ~ 90℃水 解反应 1 ~ 5h, 将所得的水解反应产物抽滤、 洗涤和干燥, 得粉体 ; 所述混合液与预处理后 云母的用量比为 : 100 ~ 1000ml 混合液 /5 ~ 50g 预处理后云母 ; ③、 将步骤②所得的粉体于 200 ~ 1000℃热处理 1 ~ 12h, 得红外反射性骨料 ; 方法 B、 溶胶凝胶法 : ①、 将锌的无机盐、 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 溶剂 I 和乙醇胺搅拌混合, 得混合溶液 ; 将 所述混合溶液升温至 40 ~ 70 ℃, 搅拌 1h ~ 10h, 得到均相的胶体溶液 ; 含掺杂金属的无 机盐与所述锌的无机盐的摩尔比为 0.1 %~ 15 % ; 所述锌的无机盐与乙醇胺的摩尔比为 1 ∶ 0.5 ~ 2 ; ②、 向所述均相的胶体溶液中加入预处理后云母、 并滴加经过溶剂 II 稀释的去离子 水; 直到形成凝胶 ; 所述均相的胶体溶液与预处理后云母的用量比为 100 ~ 1000ml/5 ~ 50g ; 所述经过溶 剂 II 稀释的去离子水为溶剂 II 与去离子水按照 1 ~ 20 ∶ 1 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而得 ; ③、 将步骤②所得的凝胶于 40 ~ 100℃下干燥 4 ~ 12h, 并于 200 ~ 1000℃热处理 1 ~ 12h, 得红外反射性骨料。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含掺杂金属的无机 盐为氟化镓、 氯化镓、 硝酸镓、 硫酸镓、 氟化铝、 氯化铝、 硝酸铝、 硫酸铝或氟化铵。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所述步骤 2) 方法 A 的均相沉淀法中 : 所述沉淀剂为尿素或甲酰胺 ; 2 所述步骤 2) 方法 B 的溶胶凝胶法中 : 所述溶剂 I 和溶剂 II 均为乙二醇甲醚或异丙醇。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所述步骤 1) 云母的 预处理中, 所述酸溶液 I 和酸溶液 II 均为 : 硫酸溶液、 盐酸溶液、 磷酸溶液或硝酸溶液。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所述步骤 2) 方法 B 的溶胶凝胶法中, 所述溶剂 I 的用量为 : 使锌的无机盐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 0.5M ~ 1.0M。

说明书


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 尤其涉及以云母薄片为基片、 掺 杂氧化锌为包覆层的红外反射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备条件, 但强烈的辐射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 便。辐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光能量, 大约是每秒 750W/m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热量不断 地积聚在被辐射的物体表面, 会使其表面温度不断地升高。建筑物屋顶和外墙表面温度升 高会引起周围环境和室内的温度过高, 降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增加空调制冷的用电量。
     目前, 建筑物能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 20 ~ 30% ; 其中, 墙体以及屋面的热损耗占 到了建筑能耗的 15%。 在冬冷夏热地区, 若是采取阻隔保温的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在炎 热的夏季, 该地区的办公楼内部发热量过大, 采用阻隔型保温可能导致内部发热无法散去, 即使对外部热量进行了阻隔, 内部发热也会造成冷负荷的增加。而采用反射型隔热涂料对
     墙体以及屋面进行隔热处理是降低墙体以及屋面能耗的有效方式。
     现有的反射型涂料主要是以金红石型钛白粉为反射骨料的白色涂料, 尽管在可见 光以及近红外区可以达到较好的反射效果, 但在 8 ~ 13.5μm 的远红外区仍有较强的吸收 ; 因此, 尽管涂膜反射了太阳热, 但对低温辐射体的辐射热反射不足 ; 于是, 通过辐射热交换 涂膜仍然会吸收地面低温辐射体的辐射热。
     此外, 单纯利用金红石型钛白粉作为反射骨料无法满足用户对色彩的个性化需 求。 尽管使用浅色的具有较高折射率的颜料时, 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近红外反射效果, 但是 在应用深色颜料时, 往往会遇到近红外区吸收的问题。目前用于解决深色系涂料红外反射 性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
     (1) 利用在近红外区有较好反射效果的颜料, 应用配色原理配制成各种深色颜料。 这种方法在涂料应用初期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颜色的涂料对于环 境的耐受性不同, 因而在使用过程中, 涂膜会偏离原先所设定的颜色。
     (2) 选择对红外线吸收较弱的颜料, 并将涂膜涂覆于已经涂覆了具有较高红外反 射能力的涂料的基底上。这种方法的前提是, 深色颜料必须是一种对近红外区射线吸收较 弱的材料, 这就造成了材料选择的局限。
     在太阳热反射型涂料中, 对涂膜整体反射有贡献的包括填料对光线的散射以及反 射, 而一般氧化物填料的本身的反射率不高, 因此, 起作用的主要是填料的散射作用, 而对 于金属, 其片状材料的反射率很高, 而散射作用就不再那么明显了。
     当对 ZnO 进行掺杂, ZnO 就有了类金属的性质。对于类金属而言, 存在一个使得光 学性质发生突变的临界点, 当入射光波长大于该临界点时, 入射光便无法穿透形成反射。 而 此临界点又与载流子浓度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因此, 提高体系载流子浓度, 可使该临界 点发生蓝移。当临界点蓝移至近红外区时, 掺杂氧化锌薄膜就具有了对包括近红外区以及 远红外区辐射在内的红外辐射的良好的反射能力。当掺杂 ZnO 作为薄膜存在时, 其红外反射是非常有效的, 但随着尺度的降低, 可能 就会出现异常,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金属, 对于可见光来说, 当金属颗粒 ( 如银 ) 的尺度 降低到某一临界尺寸时, 就无法有效地反射可见光, 而变成了黑色。于是, 将金属用作涂料 填料时, 往往将其制成鳞片状。
     Alain Demourgues 等人在 Investigation of Ga Substitution in ZnO Powder and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一文中就曾描述了掺杂氧化锌粉末红外反射性随掺杂量 增加而降低的现象。 CN 1951985A 利用纳米导电氧化物粉末制备一种透明隔热膜, 但其作为 隔热膜的功能仅仅是依靠纳米导电氧化物粉末的红外吸收能力, 将红外线转化为热能存贮 于涂膜之内, 因此, 当该涂膜作用于玻璃时, 往往会使玻璃变成吸热玻璃, 在夏日正午的阳 光下, 其表面温度可能达到 100℃以上, 即使是少量的水滴也会导致玻璃爆裂。
     而当以透明薄膜的形式存在时, 掺杂氧化锌红外反射率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 马全宝等在 《透明的高导电近红外反射 ZnO:Ga 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一文中, 对这一现 象作了详细的描述。 因此, 为了将掺杂氧化锌制成填料用于反射型隔热涂料, 则保留其涂膜 状态的良好的红外反射性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实际的应用中, 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制备方法有下列几种, 包括磁控溅射、 化学气 相沉积法 (CVD)、 高温裂解喷涂、 溶胶凝胶法等, 但在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问 题, 包括设备成本过高, 实施人员需经过特殊培训, 成膜条件苛刻等。
     若是将导电氧化锌制成填料与基料混合, 应用涂料涂装工艺直接涂装于需要进行 隔热改性的表面, 不仅解决了实际的操作问题, 还可以应用于改进旧建筑物的隔热。另外, 对于涂膜本身来说, 导电氧化锌填料可增加涂膜的导电性, 从而抑制涂膜表面的静电积累, 从而可抑制由于静电吸引引起的涂膜表面的粉尘吸附。
     CN1077729 叙述了一种对红外线射线有高度反射能力的导电颜料, 其主要特点是 以掺杂卤素的氧化锡和 / 或氧化钛作为包覆层, 以片状材料为基底 ; 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 : 第一, 自然界中 Sn 的储量少, 利用其来制备导电层的成本很高, ; 第二, 其所述的制备颜料的 方法不易控制 ( 在制备过程中需用 NaOH 保持悬浮液 PH 的稳定 ), 且材料制备周期长 ( 制备 过程需要长达 10 ~ 14 小时的时间 )。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外反射骨料, 该骨料保留了掺杂氧化锌作 为薄膜时的良好的红外反射性能, 可用于制备透明或半透明的红外反射涂膜 ; 从而一定程 度上解决了深色系涂料的红外反射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 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 片, 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 0.5 ~ 5μm 的包覆层 ; 云母的厚度 ( 平均厚度 ) 为 0.5 ~ 5μm、 粒径 ( 平均粒径 ) 为 0.5 ~ 120μm ; 包覆层为掺杂氧化锌, 该掺杂氧化锌由作为主体 金属氧化物的 ZnO 以及掺杂金属组成, 掺杂金属与 ZnO 的摩尔比为 0.1%~ 10%。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改进 : 掺杂金属元素为 Ga 或 Al。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
     1)、 云母的预处理 :
     选用厚度 ( 平均厚度 ) 为 0.5 ~ 5μm、 粒径 ( 平均粒径 ) 为 0.5 ~ 120μm 的云
     母; 将云母和质量浓度 1%~ 20%的酸溶液 I 于 40 ~ 9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混合 30 ~ 50 分钟, 经过滤和洗涤 ( 过滤后, 将所得滤渣洗涤至所得洗涤液为中性 ), 得洗涤后云母 ; 所述 云母与酸溶液 I 的质量 / 体积比为 : 每 100g 云母 /500 ~ 2000ml 酸溶液 I ;
     在上述洗涤后云母中加入 500ml ~ 2000ml 质量浓度 5 %~ 20 %的酸溶液 II 于 40 ~ 90℃恒温水浴中搅拌混合 30 ~ 50 分钟, 经抽滤、 洗涤 ( 即减压抽滤, 接着将所得滤渣 洗涤至所得洗涤液为中性 ) 和干燥, 得预处理后云母 ; 云母与酸溶液 II 的质量 / 体积比为 : 每 100g 云母 /500 ~ 2000ml 酸溶液 ;
     2)、 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 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 0.5 ~ 5μm 的包覆层 ; 选 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 :
     方法 A、 均相沉淀法 :
     ①、 将锌的无机盐、 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 沉淀剂分别配制成浓度为 0.1 ~ 1、 0.03 ~ 1、 0.2 ~ 1mol/L 的水溶液, 然后将上述 3 种水溶液依次按照 0.5 ~ 10 ∶ 0.05 ~ 5 ∶ 0.5 ~ 10 的体积比进行混合, 再用水稀释 1 ~ 2 倍 ; 得混合液 ;
     ②、 在步骤①所得的混合液中加入上述预处理后云母, 持续搅拌下升温至 70 ~ 90℃水解反应 1 ~ 5h ; 将所得的水解反应产物抽滤、 洗涤 (2 ~ 5 次 ) 和干燥, 得粉体 ; 混合 液与预处理后云母的用量比为 : 100 ~ 1000ml 混合液 /5 ~ 50g 预处理后云母 ; ③、 将步骤②所得的粉体于 200 ~ 1000℃热处理 1 ~ 12h, 得红外反射性骨料 ;
     方法 B、 溶胶凝胶法 :
     ①、 将锌的无机盐、 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 溶剂 I 和乙醇胺搅拌混合, 得混合溶液 ; 将混合溶液升温至 40 ~ 70℃, 搅拌 1h ~ 10h, 得到均相的胶体溶液 ;
     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与锌的无机盐的摩尔比为 0.1%~ 15% ; 锌的无机盐与乙醇 胺的摩尔比为 1 ∶ 0.5 ~ 2 ;
     ②、 向均相的胶体溶液中加入预处理后云母、 并滴加 ( 缓慢滴加 ) 经过溶剂 II 稀 释的去离子水 ; 直到形成凝胶 ;
     均相的胶体溶液与预处理后云母的用量比 ( 体积 / 质量比 ) 为 100 ~ 1000ml/5 ~ 50g ; 经过溶剂 II 稀释的去离子水为溶剂 II 与去离子水按照 1 ~ 20 ∶ 1 的体积比进行混 合后而得 ;
     ③、 将步骤②所得的凝胶于 40 ~ 100℃下干燥 4 ~ 12h, 并于 200 ~ 1000℃热处理 1 ~ 12h, 得红外反射性骨料。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的改进 : 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为氟化 镓、 氯化镓、 硝酸镓、 硫酸镓、 氟化铝、 氯化铝、 硝酸铝、 硫酸铝或氟化铵。
     说明如下 : 硝酸中的氮元素及硫酸中的硫元素在溶胶凝胶法中可通过热处理除 去, 而在均相沉淀法中可通过洗涤或热处理过程除去 ; 另外, 氯的离子半径比氧的离子半径 大很多, 因此氯不能形成有效的掺杂。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
     步骤 2) 方法 A 的均相沉淀法中 : 沉淀剂为尿素或甲酰胺 ;
     步骤 2) 方法 B 的溶胶凝胶法中 : 溶剂 I 和溶剂 II 均为乙二醇甲醚或异丙醇。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 步骤 1) 云母的预处理 中, 酸溶液 I 和酸溶液 II 均为 : 硫酸溶液、 盐酸溶液、 磷酸溶液或硝酸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 步骤 2) 方法 B 的溶胶凝 2+ 胶法中, 溶剂 I 的用量为 : 使锌的无机盐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 (Zn 浓度 ) 为 0.5M ~ 1.0M, M 即 mol/L。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新型的片状红外反射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从而能更好地 利用掺杂氧化锌薄膜的红外反射性能, 保留掺杂氧化锌作为薄膜时的良好的红外反射性 能。同时也可解决了粉体导电氧化锌的红外吸收问题。
     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在远红外及近红外区都有较好的反射效果。实际使 用时, 将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清漆或是聚合物乳液按照固体分重量比 10 ∶ 90 ~ 50 ∶ 50, 涂覆于基底之上, 可形成具有红外反射能力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涂膜 ; 若是将添加 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涂料作为面漆涂覆于旧建筑物原有的外墙涂层之上, 就可 以起到改善旧建筑物外墙隔热性能的作用, 当所述涂层达到一定厚度时, 原有涂膜的红外 反射能力将不影响系统的整体红外反射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反射型隔热涂料的红外反射性骨 料, 通过基片尺寸以及包覆厚度的调节, 用于透明基料并涂覆于基底表面时, 可达到 70%~ 90%的红外反射效果。此外, 掺杂氧化锌涂层的导电性能, 也使得将此骨料用于涂膜之后, 涂膜表面不容易发生静电积累, 从而提高了涂膜的耐沾污性。 综上所述,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掺杂氧化锌薄膜优异红外反射性能的涂料用 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利用均相共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将掺杂氧化锌薄膜包覆于云母基底表 面, 从而保留了掺杂氧化锌作为薄膜时所具有的优异的红外反射性能, 将其与清漆或聚合 物乳液混合制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涂膜, 涂覆于深色系涂膜之上, 可解决深色系涂膜的红外 反射难题, 拓宽了深色系涂料颜料的选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
     一、 云母的预处理
     1)、 选用平均厚度为 0.6μm、 平均粒径为 45μm 的云母 ; 称取 50g 上述云母加入三 口烧瓶中, 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 1000ml 的盐酸溶液 ( 质量浓度 5% ) ; 将三口烧瓶置于水浴 中 ( 恒温 80℃ ), 搅拌混合 40 分钟, 过滤后, 将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 直至洗涤液为中性 ; 得 洗涤后云母 ;
     2)、 在上述洗涤后云母和 1000ml 的磷酸溶液 ( 质量浓度 5% ) 放入另一个三口烧 瓶中, 将此三口烧瓶置于水浴中 ( 恒温 65℃ ), 搅拌 40 分钟, 减压抽滤, 将滤渣用去离子水 洗涤, 至洗涤液为中性, 尔后于 60℃干燥至恒重 ; 得预处理后云母。
     二、 均相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包覆云母填料 :
     1)、 将 Zn(NO3)2· 6H2O、 AlCl3· 6H2O、 CO(NH2)2 分别配制成浓度为 0.1、 0.05、 0.2mol/ L 的水溶液, 将上述 3 种水溶液依次按照 10 ∶ 1 ∶ 5 的体积比进行混合, 尔后再用去离子水 稀释一倍 ( 即加入 1 体积倍的去离子水 ) ; 得混合液 ;
     2)、 将 500ml 的混合液倒入三口烧瓶中, 并向三口烧瓶中加入 5g 的预处理后云母 ; 持续搅拌下升温至 75℃水解反应 1.5h。将所得的水解反应产物减压抽滤、 洗涤三次, 直至 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洗涤液无沉淀 ( 即, 利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洗涤液中是否有 C1) ; 80℃下干燥至恒重 ; 得粉体 ;
     3)、 将步骤 2) 所得的粉体于 500℃下热处理 1h, 得红外反射性骨料。
     经测定 : 该红外反射性骨料的掺杂氧化锌包覆层的厚度为 1μm。 掺杂金属元素 Al 与 ZnO 的摩尔比为 0.042。
     实验 1-1、 将实施例 1 所得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 20 ∶ 80( 即, 此 80 对应的是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成分 ) 的重量比进行混合 ; 涂制成厚度为 200μm 的涂膜。依据 GB/T2680-1994 测定涂层的反射比, 结果为 : 在近红外区及远红外区 的反射比可达到 70%, 可见光透光率可达到 60%。
     实验 1-2、 用于深色系涂料 :
     以氧化铁黑为填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 20 ∶ 80( 即, 此 80 对应的是丙 烯酸酯乳液的固体成分 ) 的重量比进行混合, 并涂制成厚度为 200μm 的黑色涂膜, 依据 GB/T2680-1994 测定反射比, 其结果为 : 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仅为 4% ; 尔后将实验 1-1 所 得涂料涂覆于上述黑色涂膜之上, 于室温下干燥成膜, 第二层涂膜厚度为 300μm, 根据 GB/ T2680-1994 测定反射比, 结果为 : 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可达到 50%。
     此时, 由于实验 1-1 所得涂料为透明, 因此肉眼所见仍为黑色。 实施例 2、 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
     一、 云母的预处理 :
     同实施例 1。
     二、 均相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包覆云母红外反射骨料 :
     1)、 将 ZnSO4、 Al2(SO4)3、 甲酰胺分别配制成浓度为 0.2、 0.035、 0.25mol/L 的水溶 液, 将上述 3 种水溶液按照 10 ∶ 0.75 ∶ 1.25 的体积比进行混合, 尔后再用去离子水稀释 一倍 ; 得混合液 ;
     2)、 将 250ml 的混合液倒入三口烧瓶中, 并向三口烧瓶中加入 5g 的预处理后云母 ; 持续搅拌下升温至 80℃水解反应 2.5h。将所得的水解反应产物减压抽滤、 洗涤三次, 干燥 ; 得粉体 ;
     3)、 将步骤 2) 所得的粉体于 600℃下热处理 4h, 得红外反射性骨料。
     经检查, 该红外反射性骨料的掺杂氧化锌包覆层厚度为 1μm。 掺杂金属元素 Al 与 ZnO 的摩尔比为 0.015。
     实验 2-1、 将实施例 2 所得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 20 ∶ 80 的重量比进行混合 ; 涂制成厚度为 200μm 的涂膜。依据 GB/T2680-1994 测定涂层 的反射比, 结果为 : 将上述涂膜进行检测, 结果为 : 在近红外区及远红外区的反射比可达到 60%, 可见光透光率可达到 70%。
     实验 2-2、 用于深色系涂料 :
     以铁蓝为填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 20 ∶ 80 的重量比进行混合, 涂覆于 白色基底上制成厚度为 200μm 的蓝色涂膜, 依据 GB/T2680-1994 测定反射比, 其结果为 : 在 近红外区其反射比仅为 25%。尔后将实验 2-1 所得涂料涂覆于上述蓝色涂膜之上, 于室温 下干燥成膜, 第二层涂膜厚度为 300μm, 根据 GB/T2680-1994 测定反射比, 结果为 : 在近红 外区其反射比可达到 50%。
     此时, 由于实验 2-1 所得涂料为透明, 因此肉眼所见仍为蓝色。
     实施例 3、 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
     一、 云母的预处理 :
     同实施例 1。
     二、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包覆云母红外反射骨料
     1)、 取 0.2molZn(CH3COO)2·2H2O 与 0.004molAlCl3·6H2O, 置 于 三 口 烧 瓶 中。 取 256.37g 的乙二醇甲醚和 12.22g 的乙醇胺 (MEA) 加入三口烧瓶中, 搅拌混合, 从而配制成含 2+ 有 0.75M Zn 离子的混合溶液。边搅拌边升温至 60℃, 搅拌 1h, 得到均相的 AZO 胶体溶液。
     2)、 取上述 250ml 均相的 AZO 胶体溶液, 加入 12g 预处理后云母, 并缓慢滴加经乙 二醇甲醚稀释的去离子水 ( 将乙二醇甲醚与去离子水按照 19 ∶ 1 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而 得); 直到形成凝胶 ;
     3)、 将步骤 2) 所得的凝胶于 60℃下干燥 5h, 并于马弗炉中 500℃热处理 1h, 得红 外反射性骨料。
     经测, 该红外反射骨料的掺杂氧化锌包覆层厚度为 1μm。掺杂金属元素 Al 与 ZnO 的摩尔比为 0.018。
     实验 3-1、 将实施例 3 所得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 20 ∶ 80 的重量比进行混合 ; 涂制成厚度为 200μm 的涂膜。 依据 GB/T2680-1994 测定涂层的 反射比, 结果为 : 在近红外区及远红外区的反射比可达到 75%, 可见光透光率可达到 50%。
     实验 3-2、 用于深色系涂料 :
     以氧化铁黑为填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 20 ∶ 80 的重量比进行混合, 并 制成厚度为 200μm 的黑色涂膜, 依据 GB/T2680-1994 测定反射比, 其结果为 : 在近红外区其 反射比仅为 4%。尔后将实验 3-1 所得涂料涂覆于上述黑色涂膜之上, 于室温下干燥成膜, 第二层涂膜厚度为 300μm, 根据 GB/T2680-1994 测定反射比, 结果为 : 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 可达到 40%。
     此时, 由于实验 3-1 所得涂料为透明, 因此肉眼所见仍为黑色。
     实施例 4、 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 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
     一、 云母的预处理 :
     同实施例 1。
     二、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包覆云母红外反射骨料
     1)、 取 0.2mol Zn(CH3COO)2·2H2O 与 0.03molAl2(SO4)3, 置 于 三 口 烧 瓶 中。 取 262.03g 的乙二醇甲醚和 9.76g 的乙醇胺 (MEA) 加入三口烧瓶中, 搅拌混合, 从而配制成含 2+ 有 0.6MZn 离子的混合溶液。边搅拌边升温至 50℃, 搅拌 5h, 即可得到均相的 AZO 胶体溶 液。
     2)、 取上述 250ml 均相的 AZO 胶体溶液, 加入 9g 预处理后云母, 并缓慢滴加经异丙 醇稀释后的去离子水 ( 将异丙醇与去离子水按照 14 ∶ 1 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而得 ) ; 直到形 成凝胶 ;
     3)、 将步骤 2) 所得的凝胶于 60℃下干燥 5h, 并于马弗炉中 600℃热处理 2h, 得红 外性反射骨料。
     经测, 该红外反射骨料的掺杂氧化锌包覆层厚度为 1μm。掺杂金属元素 Al 与 ZnO 的摩尔比为 0.026。实验 4-1、 将实施例 4 所得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 20 ∶ 80 的重量比进行混合 ; 涂制成厚度为 200μm 的涂膜。 依据 GB/T2680-1994 测定涂层的 反射比, 结果为 : 在近红外区及远红外区的反射比可达到 80%, 可见光透光率可达到 60%。
     实验 4-2、 用于深色系涂料 :
     以铁蓝为填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 20 ∶ 80 的重量比进行混合, 涂覆于 白色基底上制成厚度为 200μm 的蓝色涂膜, 依据 GB/T2680-1994 测定反射比, 其结果为 : 在 近红外区其反射比仅为 25% ; 尔后将实验 4-1 所得涂料涂覆于上述蓝色涂膜之上, 于室温 下干燥成膜, 第二层涂膜厚度为 300μm, 根据 GB/T2680-1994 测定反射比, 结果为 : 在近红 外区其反射比可达到 60%。
     此时, 由于实验 4-1 所得涂料为透明, 因此肉眼所见仍为蓝色。
     对比例 1-1 :
     选用平均粒径为 1μm 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末作为反射骨料, 并与丙烯酸酯乳 液的固体分以重量比 30 ∶ 70 制成涂膜。涂膜的可见光及近红外区反射比可达到 70 ~ 90%, 但涂膜完全遮蔽了基底, 因此无法作为透明红外反射涂料应用。尽管, 在适用粒径更 小 ( < 200nm) 的氧化钛粉体时, 可以达到透明的目的, 但是由于粒径与最佳散射波长关系 的制约, 小粒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末用于涂膜则无法有效反射近红外辐射, 其近红外 区反射比仅为 30%。
     最后, 还需要注意的是,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 本发 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 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 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 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10

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40878A43申请公布日20110504CN102040878ACN102040878A21申请号201010513548822申请日20101019C09D7/12200601C09D5/33200601C09C1/04200601C09C1/40200601C09C1/28200601C09C3/06200601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310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72发明人杨辉郭兴忠蔡伟炜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代理人金祺54发明名称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在。

2、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055M的包覆层;云母的厚度为055M、粒径为05120M;包覆层为掺杂氧化锌,掺杂氧化锌由作为主体金属氧化物的ZNO以及掺杂金属组成,掺杂金属与ZNO的摩尔比为0110。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云母的预处理;2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选用均相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包覆层。本发明的骨料保留了掺杂氧化锌作为薄膜时的良好的红外反射性能,可用于制备透明或半透明的红外反射涂膜;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深色系涂料的红外反射难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CN102040881A。

3、1/2页21红外反射性骨料,其特征是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055M的包覆层;所述云母的厚度为055M、粒径为05120M;所述包覆层为掺杂氧化锌,所述掺杂氧化锌由作为主体金属氧化物的ZNO以及掺杂金属组成,所述掺杂金属与ZNO的摩尔比为0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其特征是所述掺杂金属元素为GA或AL。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云母的预处理选用厚度为055M、粒径为05120M的云母;将所述云母和质量浓度120的酸溶液I于409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混合3050分钟,经过滤和洗涤,得洗涤后云母;所述云母与。

4、酸溶液I的质量/体积比为每100G云母/5002000ML酸溶液I;在上述洗涤后云母中加入5002000ML质量浓度520的酸溶液II于4090恒温水浴中搅拌混合3050分钟,经抽滤、洗涤和干燥,得预处理后云母;所述云母与酸溶液II的质量/体积比为每100G云母/5002000ML酸溶液;2、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055M的包覆层;选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方法A、均相沉淀法、将锌的无机盐、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沉淀剂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11、0031、021MOL/L的水溶液,然后将上述3种水溶液依次按照051000550510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再稀释12倍;得混合液;、在步骤。

5、所得的混合液中加入所述预处理后云母,持续搅拌下升温至7090水解反应15H,将所得的水解反应产物抽滤、洗涤和干燥,得粉体;所述混合液与预处理后云母的用量比为1001000ML混合液/550G预处理后云母;、将步骤所得的粉体于2001000热处理112H,得红外反射性骨料;方法B、溶胶凝胶法、将锌的无机盐、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溶剂I和乙醇胺搅拌混合,得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升温至4070,搅拌1H10H,得到均相的胶体溶液;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与所述锌的无机盐的摩尔比为0115;所述锌的无机盐与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052;、向所述均相的胶体溶液中加入预处理后云母、并滴加经过溶剂II稀释的去离子水;。

6、直到形成凝胶;所述均相的胶体溶液与预处理后云母的用量比为1001000ML/550G;所述经过溶剂II稀释的去离子水为溶剂II与去离子水按照120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而得;、将步骤所得的凝胶于40100下干燥412H,并于2001000热处理112H,得红外反射性骨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为氟化镓、氯化镓、硝酸镓、硫酸镓、氟化铝、氯化铝、硝酸铝、硫酸铝或氟化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方法A的均相沉淀法中所述沉淀剂为尿素或甲酰胺;权利要求书CN102040878ACN102040881A2/2页3所述。

7、步骤2方法B的溶胶凝胶法中所述溶剂I和溶剂II均为乙二醇甲醚或异丙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云母的预处理中,所述酸溶液I和酸溶液II均为硫酸溶液、盐酸溶液、磷酸溶液或硝酸溶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方法B的溶胶凝胶法中,所述溶剂I的用量为使锌的无机盐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5M10M。权利要求书CN102040878ACN102040881A1/7页4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以云母薄片为基片、掺杂氧化锌为包覆层的红外反射骨料及其制备方法。背景。

8、技术0002太阳能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备条件,但强烈的辐射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辐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光能量,大约是每秒750W/M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热量不断地积聚在被辐射的物体表面,会使其表面温度不断地升高。建筑物屋顶和外墙表面温度升高会引起周围环境和室内的温度过高,降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增加空调制冷的用电量。0003目前,建筑物能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2030;其中,墙体以及屋面的热损耗占到了建筑能耗的15。在冬冷夏热地区,若是采取阻隔保温的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在炎热的夏季,该地区的办公楼内部发热量过大,采用阻隔型保温可能导致内部发热无法散去,即使对外部热量进行了阻隔,内部发热也会造。

9、成冷负荷的增加。而采用反射型隔热涂料对墙体以及屋面进行隔热处理是降低墙体以及屋面能耗的有效方式。0004现有的反射型涂料主要是以金红石型钛白粉为反射骨料的白色涂料,尽管在可见光以及近红外区可以达到较好的反射效果,但在8135M的远红外区仍有较强的吸收;因此,尽管涂膜反射了太阳热,但对低温辐射体的辐射热反射不足;于是,通过辐射热交换涂膜仍然会吸收地面低温辐射体的辐射热。0005此外,单纯利用金红石型钛白粉作为反射骨料无法满足用户对色彩的个性化需求。尽管使用浅色的具有较高折射率的颜料时,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近红外反射效果,但是在应用深色颜料时,往往会遇到近红外区吸收的问题。目前用于解决深色系涂料红外。

10、反射性问题的方法有两种00061利用在近红外区有较好反射效果的颜料,应用配色原理配制成各种深色颜料。这种方法在涂料应用初期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但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颜色的涂料对于环境的耐受性不同,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涂膜会偏离原先所设定的颜色。00072选择对红外线吸收较弱的颜料,并将涂膜涂覆于已经涂覆了具有较高红外反射能力的涂料的基底上。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深色颜料必须是一种对近红外区射线吸收较弱的材料,这就造成了材料选择的局限。0008在太阳热反射型涂料中,对涂膜整体反射有贡献的包括填料对光线的散射以及反射,而一般氧化物填料的本身的反射率不高,因此,起作用的主要是填料的散射作用,而对于金属,其片。

11、状材料的反射率很高,而散射作用就不再那么明显了。0009当对ZNO进行掺杂,ZNO就有了类金属的性质。对于类金属而言,存在一个使得光学性质发生突变的临界点,当入射光波长大于该临界点时,入射光便无法穿透形成反射。而此临界点又与载流子浓度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因此,提高体系载流子浓度,可使该临界点发生蓝移。当临界点蓝移至近红外区时,掺杂氧化锌薄膜就具有了对包括近红外区以及远红外区辐射在内的红外辐射的良好的反射能力。说明书CN102040878ACN102040881A2/7页50010当掺杂ZNO作为薄膜存在时,其红外反射是非常有效的,但随着尺度的降低,可能就会出现异常,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金属,。

12、对于可见光来说,当金属颗粒如银的尺度降低到某一临界尺寸时,就无法有效地反射可见光,而变成了黑色。于是,将金属用作涂料填料时,往往将其制成鳞片状。0011ALAINDEMOURGUES等人在INVESTIGATIONOFGASUBSTITUTIONINZNOPOWDERANDOPTOELECTRONICPROPERTIES一文中就曾描述了掺杂氧化锌粉末红外反射性随掺杂量增加而降低的现象。CN1951985A利用纳米导电氧化物粉末制备一种透明隔热膜,但其作为隔热膜的功能仅仅是依靠纳米导电氧化物粉末的红外吸收能力,将红外线转化为热能存贮于涂膜之内,因此,当该涂膜作用于玻璃时,往往会使玻璃变成吸热玻璃。

13、,在夏日正午的阳光下,其表面温度可能达到100以上,即使是少量的水滴也会导致玻璃爆裂。0012而当以透明薄膜的形式存在时,掺杂氧化锌红外反射率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马全宝等在透明的高导电近红外反射ZNOGA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一文中,对这一现象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为了将掺杂氧化锌制成填料用于反射型隔热涂料,则保留其涂膜状态的良好的红外反射性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0013在实际的应用中,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制备方法有下列几种,包括磁控溅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高温裂解喷涂、溶胶凝胶法等,但在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设备成本过高,实施人员需经过特殊培训,成膜条件苛刻等。0014若是将。

14、导电氧化锌制成填料与基料混合,应用涂料涂装工艺直接涂装于需要进行隔热改性的表面,不仅解决了实际的操作问题,还可以应用于改进旧建筑物的隔热。另外,对于涂膜本身来说,导电氧化锌填料可增加涂膜的导电性,从而抑制涂膜表面的静电积累,从而可抑制由于静电吸引引起的涂膜表面的粉尘吸附。0015CN1077729叙述了一种对红外线射线有高度反射能力的导电颜料,其主要特点是以掺杂卤素的氧化锡和/或氧化钛作为包覆层,以片状材料为基底;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第一,自然界中SN的储量少,利用其来制备导电层的成本很高,;第二,其所述的制备颜料的方法不易控制在制备过程中需用NAOH保持悬浮液PH的稳定,且材料制备周期长制备过。

15、程需要长达1014小时的时间。发明内容001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外反射骨料,该骨料保留了掺杂氧化锌作为薄膜时的良好的红外反射性能,可用于制备透明或半透明的红外反射涂膜;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深色系涂料的红外反射难题。001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055M的包覆层;云母的厚度平均厚度为055M、粒径平均粒径为05120M;包覆层为掺杂氧化锌,该掺杂氧化锌由作为主体金属氧化物的ZNO以及掺杂金属组成,掺杂金属与ZNO的摩尔比为0110。0018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改进掺杂金属元素为GA或AL。0019。

16、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00201、云母的预处理0021选用厚度平均厚度为055M、粒径平均粒径为05120M的云说明书CN102040878ACN102040881A3/7页6母;将云母和质量浓度120的酸溶液I于409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混合3050分钟,经过滤和洗涤过滤后,将所得滤渣洗涤至所得洗涤液为中性,得洗涤后云母;所述云母与酸溶液I的质量/体积比为每100G云母/5002000ML酸溶液I;0022在上述洗涤后云母中加入500ML2000ML质量浓度520的酸溶液II于4090恒温水浴中搅拌混合3050分钟,经抽滤、洗涤即减压抽滤,接着将所得滤。

17、渣洗涤至所得洗涤液为中性和干燥,得预处理后云母;云母与酸溶液II的质量/体积比为每100G云母/5002000ML酸溶液;00232、以预处理后云母为基片,在基片的外表面设置厚度为055M的包覆层;选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0024方法A、均相沉淀法0025、将锌的无机盐、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沉淀剂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11、0031、021MOL/L的水溶液,然后将上述3种水溶液依次按照051000550510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再用水稀释12倍;得混合液;0026、在步骤所得的混合液中加入上述预处理后云母,持续搅拌下升温至7090水解反应15H;将所得的水解反应产物抽滤、洗涤25次和干燥,得粉体;混合。

18、液与预处理后云母的用量比为1001000ML混合液/550G预处理后云母;0027、将步骤所得的粉体于2001000热处理112H,得红外反射性骨料;0028方法B、溶胶凝胶法0029、将锌的无机盐、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溶剂I和乙醇胺搅拌混合,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升温至4070,搅拌1H10H,得到均相的胶体溶液;0030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与锌的无机盐的摩尔比为0115;锌的无机盐与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052;0031、向均相的胶体溶液中加入预处理后云母、并滴加缓慢滴加经过溶剂II稀释的去离子水;直到形成凝胶;0032均相的胶体溶液与预处理后云母的用量比体积/质量比为1001000ML/550。

19、G;经过溶剂II稀释的去离子水为溶剂II与去离子水按照120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后而得;0033、将步骤所得的凝胶于40100下干燥412H,并于2001000热处理112H,得红外反射性骨料。0034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的改进含掺杂金属的无机盐为氟化镓、氯化镓、硝酸镓、硫酸镓、氟化铝、氯化铝、硝酸铝、硫酸铝或氟化铵。0035说明如下硝酸中的氮元素及硫酸中的硫元素在溶胶凝胶法中可通过热处理除去,而在均相沉淀法中可通过洗涤或热处理过程除去;另外,氯的离子半径比氧的离子半径大很多,因此氯不能形成有效的掺杂。0036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0037步骤2方法A的。

20、均相沉淀法中沉淀剂为尿素或甲酰胺;0038步骤2方法B的溶胶凝胶法中溶剂I和溶剂II均为乙二醇甲醚或异丙醇。0039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云母的预处理中,酸溶液I和酸溶液II均为硫酸溶液、盐酸溶液、磷酸溶液或硝酸溶液。说明书CN102040878ACN102040881A4/7页70040作为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方法B的溶胶凝胶法中,溶剂I的用量为使锌的无机盐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ZN2浓度为05M10M,M即MOL/L。0041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新型的片状红外反射骨料及其制备方法,从而能更好地利用掺杂氧化锌薄膜的红外反射性能,保留。

21、掺杂氧化锌作为薄膜时的良好的红外反射性能。同时也可解决了粉体导电氧化锌的红外吸收问题。0042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在远红外及近红外区都有较好的反射效果。实际使用时,将本发明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清漆或是聚合物乳液按照固体分重量比10905050,涂覆于基底之上,可形成具有红外反射能力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涂膜;若是将添加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反射性骨料的涂料作为面漆涂覆于旧建筑物原有的外墙涂层之上,就可以起到改善旧建筑物外墙隔热性能的作用,当所述涂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原有涂膜的红外反射能力将不影响系统的整体红外反射能力。004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反射型隔热涂料的红外反射性骨料,通过基片尺。

22、寸以及包覆厚度的调节,用于透明基料并涂覆于基底表面时,可达到7090的红外反射效果。此外,掺杂氧化锌涂层的导电性能,也使得将此骨料用于涂膜之后,涂膜表面不容易发生静电积累,从而提高了涂膜的耐沾污性。0044综上所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掺杂氧化锌薄膜优异红外反射性能的涂料用骨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均相共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将掺杂氧化锌薄膜包覆于云母基底表面,从而保留了掺杂氧化锌作为薄膜时所具有的优异的红外反射性能,将其与清漆或聚合物乳液混合制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涂膜,涂覆于深色系涂膜之上,可解决深色系涂膜的红外反射难题,拓宽了深色系涂料颜料的选用范围。具体实施方式0045实施例1、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

23、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0046一、云母的预处理00471、选用平均厚度为06M、平均粒径为45M的云母;称取50G上述云母加入三口烧瓶中,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1000ML的盐酸溶液质量浓度5;将三口烧瓶置于水浴中恒温80,搅拌混合40分钟,过滤后,将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洗涤液为中性;得洗涤后云母;00482、在上述洗涤后云母和1000ML的磷酸溶液质量浓度5放入另一个三口烧瓶中,将此三口烧瓶置于水浴中恒温65,搅拌40分钟,减压抽滤,将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为中性,尔后于60干燥至恒重;得预处理后云母。0049二、均相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包覆云母填料00501、将ZNNO326H。

24、2O、ALCL36H2O、CONH22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1、005、02MOL/L的水溶液,将上述3种水溶液依次按照1015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尔后再用去离子水稀释一倍即加入1体积倍的去离子水;得混合液;00512、将500ML的混合液倒入三口烧瓶中,并向三口烧瓶中加入5G的预处理后云母;持续搅拌下升温至75水解反应15H。将所得的水解反应产物减压抽滤、洗涤三次,直至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洗涤液无沉淀即,利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洗涤液中是否有C1;80下干说明书CN102040878ACN102040881A5/7页8燥至恒重;得粉体;00523、将步骤2所得的粉体于500下热处理1H,得红外反射性骨料。0。

25、053经测定该红外反射性骨料的掺杂氧化锌包覆层的厚度为1M。掺杂金属元素AL与ZNO的摩尔比为0042。0054实验11、将实施例1所得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2080即,此80对应的是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成分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涂制成厚度为200M的涂膜。依据GB/T26801994测定涂层的反射比,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及远红外区的反射比可达到70,可见光透光率可达到60。0055实验12、用于深色系涂料0056以氧化铁黑为填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2080即,此80对应的是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成分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涂制成厚度为200M的黑色涂膜,依据GB/T26801994测。

26、定反射比,其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仅为4;尔后将实验11所得涂料涂覆于上述黑色涂膜之上,于室温下干燥成膜,第二层涂膜厚度为300M,根据GB/T26801994测定反射比,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可达到50。0057此时,由于实验11所得涂料为透明,因此肉眼所见仍为黑色。0058实施例2、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0059一、云母的预处理0060同实施例1。0061二、均相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包覆云母红外反射骨料00621、将ZNSO4、AL2SO43、甲酰胺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2、0035、025MOL/L的水溶液,将上述3种水溶液按照10075125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尔。

27、后再用去离子水稀释一倍;得混合液;00632、将250ML的混合液倒入三口烧瓶中,并向三口烧瓶中加入5G的预处理后云母;持续搅拌下升温至80水解反应25H。将所得的水解反应产物减压抽滤、洗涤三次,干燥;得粉体;00643、将步骤2所得的粉体于600下热处理4H,得红外反射性骨料。0065经检查,该红外反射性骨料的掺杂氧化锌包覆层厚度为1M。掺杂金属元素AL与ZNO的摩尔比为0015。0066实验21、将实施例2所得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208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涂制成厚度为200M的涂膜。依据GB/T26801994测定涂层的反射比,结果为将上述涂膜进行检测,结果为在近红外。

28、区及远红外区的反射比可达到60,可见光透光率可达到70。0067实验22、用于深色系涂料0068以铁蓝为填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208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涂覆于白色基底上制成厚度为200M的蓝色涂膜,依据GB/T26801994测定反射比,其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仅为25。尔后将实验21所得涂料涂覆于上述蓝色涂膜之上,于室温下干燥成膜,第二层涂膜厚度为300M,根据GB/T26801994测定反射比,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可达到50。0069此时,由于实验21所得涂料为透明,因此肉眼所见仍为蓝色。说明书CN102040878ACN102040881A6/7页90070实施例3、一种红。

29、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0071一、云母的预处理0072同实施例1。0073二、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包覆云母红外反射骨料00741、取02MOLZNCH3COO22H2O与0004MOLALCL36H2O,置于三口烧瓶中。取25637G的乙二醇甲醚和1222G的乙醇胺MEA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从而配制成含有075MZN2离子的混合溶液。边搅拌边升温至60,搅拌1H,得到均相的AZO胶体溶液。00752、取上述250ML均相的AZO胶体溶液,加入12G预处理后云母,并缓慢滴加经乙二醇甲醚稀释的去离子水将乙二醇甲醚与去离子水按照19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而得;直到形成凝胶;0。

30、0763、将步骤2所得的凝胶于60下干燥5H,并于马弗炉中500热处理1H,得红外反射性骨料。0077经测,该红外反射骨料的掺杂氧化锌包覆层厚度为1M。掺杂金属元素AL与ZNO的摩尔比为0018。0078实验31、将实施例3所得的红外反射性骨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208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涂制成厚度为200M的涂膜。依据GB/T26801994测定涂层的反射比,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及远红外区的反射比可达到75,可见光透光率可达到50。0079实验32、用于深色系涂料0080以氧化铁黑为填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208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制成厚度为200M的黑色涂膜,依据GB/T2680。

31、1994测定反射比,其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仅为4。尔后将实验31所得涂料涂覆于上述黑色涂膜之上,于室温下干燥成膜,第二层涂膜厚度为300M,根据GB/T26801994测定反射比,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可达到40。0081此时,由于实验31所得涂料为透明,因此肉眼所见仍为黑色。0082实施例4、一种红外反射性骨料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0083一、云母的预处理0084同实施例1。0085二、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包覆云母红外反射骨料00861、取02MOLZNCH3COO22H2O与003MOLAL2SO43,置于三口烧瓶中。取26203G的乙二醇甲醚和976G的乙醇胺MEA加入三。

32、口烧瓶中,搅拌混合,从而配制成含有06MZN2离子的混合溶液。边搅拌边升温至50,搅拌5H,即可得到均相的AZO胶体溶液。00872、取上述250ML均相的AZO胶体溶液,加入9G预处理后云母,并缓慢滴加经异丙醇稀释后的去离子水将异丙醇与去离子水按照14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而得;直到形成凝胶;00883、将步骤2所得的凝胶于60下干燥5H,并于马弗炉中600热处理2H,得红外性反射骨料。0089经测,该红外反射骨料的掺杂氧化锌包覆层厚度为1M。掺杂金属元素AL与ZNO的摩尔比为0026。说明书CN102040878ACN102040881A7/7页100090实验41、将实施例4所得的红外反射性。

33、骨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208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涂制成厚度为200M的涂膜。依据GB/T26801994测定涂层的反射比,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及远红外区的反射比可达到80,可见光透光率可达到60。0091实验42、用于深色系涂料0092以铁蓝为填料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按照208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涂覆于白色基底上制成厚度为200M的蓝色涂膜,依据GB/T26801994测定反射比,其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仅为25;尔后将实验41所得涂料涂覆于上述蓝色涂膜之上,于室温下干燥成膜,第二层涂膜厚度为300M,根据GB/T26801994测定反射比,结果为在近红外区其反射比可达到60。0093。

34、此时,由于实验41所得涂料为透明,因此肉眼所见仍为蓝色。0094对比例110095选用平均粒径为1M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末作为反射骨料,并与丙烯酸酯乳液的固体分以重量比3070制成涂膜。涂膜的可见光及近红外区反射比可达到7090,但涂膜完全遮蔽了基底,因此无法作为透明红外反射涂料应用。尽管,在适用粒径更小200NM的氧化钛粉体时,可以达到透明的目的,但是由于粒径与最佳散射波长关系的制约,小粒径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末用于涂膜则无法有效反射近红外辐射,其近红外区反射比仅为30。0096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04087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