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92771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8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90615.6

申请日:

2010.12.16

公开号:

CN102030042A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2D 25/04申请公布日:201104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25/04申请日:20101216|||公开

IPC分类号:

B62D25/04; B60R19/02

主分类号:

B62D25/04

申请人: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青峰; 陈明珠

地址:

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张家湾6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代理人:

郭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由位于车身侧围上的B柱护板、正对所述B柱护板的座椅后安装支架和位于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下方的地板梁组成,在所述B柱护板内形成的空腔内装有泡沫缓冲块,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采用整体式结构。该发明通过泡沫缓冲块保护乘员的头部免受伤害;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增加与车身地板梁的焊接面积,从而更有效的固定汽车座椅;由B柱护板、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与车身形成一个封闭框架结构,通过外力传导,避免座椅区域在侧面碰撞中产生较大的扭曲变形,很好地保护前排驾乘人员的安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 由位于车身侧围上的 B 柱护板 (1) 、 正对所述 B 柱护板 (1) 的座椅后安装支架 (2) 和位于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 (2) 下方的地板梁 (3) 组成,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 B 柱护板 (1) 为一立板, 所述立板的左、 右两边缘设置带圆弧角的内翻边, 该立板 分为上立板 (1a) 和下立板 (1b) , 所述上立板 (1a) 相对下立板 (1b) 向外侧凸起在内侧形成 一空腔 (1c) , 所述空腔 (1c) 内装有泡沫缓冲块 (4) ; 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 (2) 为 U 形横截面长条板, 所述长条板包括上平面和两侧面, 该长 条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低于长条板两端的凹陷面 (2a) , 该长条板两侧面的边缘设置有连 续的外翻边 (2b) , 该长条板两端的上平面和长条板两端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 (2c) 。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空腔 (1c) 和泡沫缓 冲块 (4) 为矩形, 所述泡沫缓冲块 (4) 的厚度在 8 厘米以上。
3: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构成座椅后安装支架 (2) 的所述长条板, 其两端的上平面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2c) , 其两端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安 装孔 (2c) , 该长条板的两端相互对称。

说明书


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具体地讲, 涉及一种保护驾乘人员在侧面碰撞中 免受伤害的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 随着汽车的急剧增加, 由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已引起全 人类的高度重视。汽车安全技术也成为开发热点, 特别是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 成为汽车 领域的重点。其中侧面碰撞较正面碰撞, 驾乘人员距离车体的保护结构更近, 空间狭小, 致 使保护驾乘人员更加困难。侧面碰撞安全技术, 通常采用侧气囊、 气帘等安全措施, 在车辆 发生事故时, 通过传感器引发气体发生器, 使气袋迅速充气来保护乘员安全。但气囊、 气帘 等技术的开发费用较高, 给厂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 同时, 侧气囊对车身空间有一定要 求, 空间距离太小, 则侧气囊无法正常展开使其保护效果受限, 不适合空间不足的轿车。
     通常, 座椅下方设置有四个成矩形分布的安装点, 通过四个独立的安装支架与地 板梁相连, 分别称为前左、 前右、 后左、 后右安装支架。各安装支架的截面均为 U 形, U 形的 两侧带有外翻边, 各安装支架通过外翻边与地板梁焊接。图 6 所示为其中的后左安装支架, 与后右安装支架在车内对称设置, 正对汽车 B 柱护板, 相对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 在侧面碰撞中承受的能量更多, 更容易扭曲变形。后左安装支架和后右安装支架的外翻边 距离较小, 再加上两者独立设置使外翻边长度较短, 整个外翻边的面积也相对较小, 一旦车 辆发生碰撞事故, 座椅区域将产生较大的扭曲变形。
     汽车 B 柱护板属于汽车内饰件, 安装在车身侧围上, 其位置正对汽车前排驾乘人 员以及前排座椅的后左、 后右安装支架, 为最易遭受侧面碰撞的部位。汽车 B 柱护板、 后左 安装支架、 后右安装支架对前排驾乘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汽车 B 柱护板和座椅后安装支架, 为前排驾乘人员提供一种 更加安全、 可靠的保护措施, 避免汽车座椅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发生较大的扭曲变形, 同时有 效保护前排驾乘人员的头部免受伤害, 大大降低汽车开发成本及周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 由位于车身侧围上 的 B 柱护板、 正对所述 B 柱护板的座椅后安装支架和位于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下方的地板 梁组成, 关键在于 : 所述 B 柱护板为一立板, 所述立板的左、 右两边缘设置带圆弧角的内翻边, 该立板分为 上立板和下立板, 所述上立板相对下立板向外侧凸起在内侧形成一空腔, 所述空腔内装有 泡沫缓冲块 ; 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为 U 形横截面长条板, 所述长条板包括上平面和两侧面, 该长条 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低于长条板两端的凹陷面, 该长条板两侧面的边缘设置有连续的外 翻边, 该长条板两端的上平面和长条板两端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
     在不改变车身及座椅结构的前提下, 在 B 柱护板的上立板内侧安装泡沫缓冲块, 其高度正对驾乘人员的头部 ; 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 缓冲块吸收碰撞能量, 避免头部 与硬度大的车身钣金件接触受到伤害。同时, 由于座椅后安装支架正对汽车 B 柱护板, 相 对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 在侧面碰撞中更容易扭曲变形, 采用整体式结构设计, 增 加座椅后安装支架与车身地板梁的焊接面积, 从而更有效的固定汽车前排座椅。最后, 由B 柱护板、 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与车身形成一个封闭框架结构, 能有效的进行外力的传导, 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通过汽车横向位移消耗碰撞能量, 避免座椅区域产生较大的扭曲变 形, 很好地保护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作为优选, 所述空腔和泡沫缓冲块为矩形, 所述泡沫缓冲块的厚度在 8 厘米以上。
     构成座椅后安装支架的所述长条板, 其两端的上平面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其两 端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 该长条板的两端相互对称。 以进一步优化结构, 便于加工制 造及安装。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 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相对气囊较长的开发周期和经费, 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 2) 能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头部免受伤害, 相比气囊更加安全、 可靠 ; 3) 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加大了与地板梁的焊接面, 有效防止了座椅安装支架失效, 发生前移、 扭转等危险状况 ; 4) 对车身及座椅结构不作改动, 特别适合空间狭小的轿车 ; 5) 进一步, 能结合气囊起到双重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是本发明在车内的安装示意图。 是本发明中 B 柱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是图 2 的 A-A 剖面图。 是本发明中座椅后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是安装了本发明的车辆在侧面碰撞中力传导示意图。 是背景技术中后左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 图 1 为本发明在车内的安装示意图。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由 B 柱护板 1、 座椅后安装支架 2 和地板梁 3 组成。B 柱护板 1 位于车身侧围上, 座椅后安装支架 2 正对 B 柱护板 1, 与 B 柱护板 1 位于同一平面上。座椅 5 共有四个安装点, 后方的两个安装点与 座椅后安装支架 2 的左右两端相连, 前方的两个安装点分别与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 架 (图中未示出) 相连。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独立安装, 座椅后安装支架 2 为整体 式结构。地板梁 3 位于座椅后安装支架 2、 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的下方, 座椅后安 装支架 2、 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均焊接在地板梁 3 上。由于座椅后安装支架 2 正 对汽车 B 柱护板 1, 相对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 在侧面碰撞中更容易扭曲变形, 对 座椅后安装支架 2 采用整体式结构设计, 增加座椅后安装支架 2 与车身地板梁 3 的焊接面积, 从而更有效的固定汽车前排座椅 5 ; 而对于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 继续沿用以 前的分离式结构依然能满足使用要求, 也可以采用座椅后安装支架 2 的整体式结构。
     如图 2 所示的 B 柱护板 1, 其主体为一立板, 立板的左、 右两边缘设置带圆弧角的内 翻边, 立板分为上立板 1a 和下立板 1b。结合图 2、 图 3, 上立板 1a 的中部相对下立板 1b 向 外侧凸起, 以便在的相应位置处的内侧形成空腔 1c, 空腔 1c 内装有泡沫缓冲块 4。空腔 1c 和泡沫缓冲块 4 的形状最好为矩形, 便于加工, 也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等。泡沫缓冲块 4 的 厚度最好在 8cm 以上, 以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头部免受伤害。泡沫缓冲块 4 通过胶粘的方式 粘贴在上立板 1a 的空腔 1c 内。B 柱护板 1 通过上立板 1a 上边缘内侧设置的两个卡子 1d 和支耳 1e 上的圆孔与车身连接。下立板 1b 的上部开有圆孔 1f, 以作为安全带的固定孔。 结合图 1,B 柱护板 1 上所装的泡沫缓冲块 4, 其高度正对驾乘人员的头部。
     如图 4 所示, 座椅后安装支架 2 由横截面为 U 形的长条板构成, 形成了长条板的上 平面和两侧面。 长条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低于长条板两端的凹陷面 2a, 凹陷面 2a 比长条 板的两端低。 长条板两侧面的边缘设置有连续的外翻边 2b, 外翻边 2b 从长条板的一端延伸 到另一端, 即外翻边 2b 的长度与长条板的长度相等。长条板两端的上平面和长条板两端的 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 2c。安装时, 座椅后方的左、 右两个安装点安装在长条板的左、 右两 端, 因长条板的凹陷面 2a 比两端低, 在凹陷面 2a 与座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间隙。作为 优选, 长条板两端的上平面上各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2c, 长条板两端的侧面上各设置有一个 安装孔 2c, 长条板的两端相互对称, 以更有利于加工制造, 安装更加方便。结合图 1, 座椅后 安装支架 2 通过外翻边 2b 与地板梁 3 焊接, 外翻边 2b 的面积越大, 座椅后安装支架 2 b 与 地板梁 3 的固定越稳固。
     图 5 所示为安装了本发明的车辆在侧面碰撞中的力传导示意图, 如图中箭头和粗 线所示, 由 B 柱护板 1、 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 2 与车身形成一个封闭框架结构, 在车辆遭受 侧面碰撞时, 车辆左侧受到外力冲击, 能有效的进行外力的传导, 通过汽车整体横向位移消 耗碰撞能量, 避免座椅 5 区域产生较大的扭曲变形, 很好地保护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30042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30042ACN102030042A21申请号201010590615622申请日20101216B62D25/04200601B60R19/0220060171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400037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张家湾60号72发明人李青峰陈明珠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50211代理人郭云54发明名称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由位于车身侧围上的B柱护板、正对所述B柱护板的座椅后安装支架和位于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下方的地板梁组成,在所述B柱护板内形成的空。

2、腔内装有泡沫缓冲块,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采用整体式结构。该发明通过泡沫缓冲块保护乘员的头部免受伤害;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增加与车身地板梁的焊接面积,从而更有效的固定汽车座椅;由B柱护板、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与车身形成一个封闭框架结构,通过外力传导,避免座椅区域在侧面碰撞中产生较大的扭曲变形,很好地保护前排驾乘人员的安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CN102030044A1/1页21一种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由位于车身侧围上的B柱护板(1)、正对所述B柱护板(1)的座椅后安装支架(2)和位于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2)下方的地板梁(3)。

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护板(1)为一立板,所述立板的左、右两边缘设置带圆弧角的内翻边,该立板分为上立板1A和下立板(1B),所述上立板1A相对下立板(1B)向外侧凸起在内侧形成一空腔(1C),所述空腔(1C)内装有泡沫缓冲块(4);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2)为U形横截面长条板,所述长条板包括上平面和两侧面,该长条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低于长条板两端的凹陷面(2A),该长条板两侧面的边缘设置有连续的外翻边(2B),该长条板两端的上平面和长条板两端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2C)。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C)和泡沫缓冲块(4)为矩形,所述泡沫缓冲块(4)的厚度在。

4、8厘米以上。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构成座椅后安装支架(2)的所述长条板,其两端的上平面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2C),其两端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2C),该长条板的两端相互对称。权利要求书CN102030042ACN102030044A1/3页3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保护驾乘人员在侧面碰撞中免受伤害的机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随着汽车的急剧增加,由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已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汽车安全技术也成为开发热点,特别是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成为汽车领域的重点。其中侧面碰撞较正面碰撞,驾。

5、乘人员距离车体的保护结构更近,空间狭小,致使保护驾乘人员更加困难。侧面碰撞安全技术,通常采用侧气囊、气帘等安全措施,在车辆发生事故时,通过传感器引发气体发生器,使气袋迅速充气来保护乘员安全。但气囊、气帘等技术的开发费用较高,给厂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侧气囊对车身空间有一定要求,空间距离太小,则侧气囊无法正常展开使其保护效果受限,不适合空间不足的轿车。0003通常,座椅下方设置有四个成矩形分布的安装点,通过四个独立的安装支架与地板梁相连,分别称为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安装支架。各安装支架的截面均为U形,U形的两侧带有外翻边,各安装支架通过外翻边与地板梁焊接。图6所示为其中的后左安装支架,。

6、与后右安装支架在车内对称设置,正对汽车B柱护板,相对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在侧面碰撞中承受的能量更多,更容易扭曲变形。后左安装支架和后右安装支架的外翻边距离较小,再加上两者独立设置使外翻边长度较短,整个外翻边的面积也相对较小,一旦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座椅区域将产生较大的扭曲变形。0004汽车B柱护板属于汽车内饰件,安装在车身侧围上,其位置正对汽车前排驾乘人员以及前排座椅的后左、后右安装支架,为最易遭受侧面碰撞的部位。汽车B柱护板、后左安装支架、后右安装支架对前排驾乘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汽车B柱护板和座椅后安装支架,为前排驾乘人员提供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保护。

7、措施,避免汽车座椅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发生较大的扭曲变形,同时有效保护前排驾乘人员的头部免受伤害,大大降低汽车开发成本及周期。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由位于车身侧围上的B柱护板、正对所述B柱护板的座椅后安装支架和位于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下方的地板梁组成,关键在于所述B柱护板为一立板,所述立板的左、右两边缘设置带圆弧角的内翻边,该立板分为上立板和下立板,所述上立板相对下立板向外侧凸起在内侧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装有泡沫缓冲块;所述座椅后安装支架为U形横截面长条板,所述长条板包括上平面和两侧面,该长条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低于长条板两端的凹陷面,该长条板两侧面的边缘设。

8、置有连续的外翻边,该长条板两端的上平面和长条板两端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说明书CN102030042ACN102030044A2/3页40007在不改变车身及座椅结构的前提下,在B柱护板的上立板内侧安装泡沫缓冲块,其高度正对驾乘人员的头部;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缓冲块吸收碰撞能量,避免头部与硬度大的车身钣金件接触受到伤害。同时,由于座椅后安装支架正对汽车B柱护板,相对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在侧面碰撞中更容易扭曲变形,采用整体式结构设计,增加座椅后安装支架与车身地板梁的焊接面积,从而更有效的固定汽车前排座椅。最后,由B柱护板、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与车身形成一个封闭框架结构,能有效的进。

9、行外力的传导,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通过汽车横向位移消耗碰撞能量,避免座椅区域产生较大的扭曲变形,很好地保护了驾乘人员的安全。0008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和泡沫缓冲块为矩形,所述泡沫缓冲块的厚度在8厘米以上。0009构成座椅后安装支架的所述长条板,其两端的上平面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其两端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该长条板的两端相互对称。以进一步优化结构,便于加工制造及安装。0010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气囊较长的开发周期和经费,大大地降低了成本;2)能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头部免受伤害,相比气囊更加安全、可靠;3)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加大了与地板梁的焊接面,有效防止了座椅安装支。

10、架失效,发生前移、扭转等危险状况;4)对车身及座椅结构不作改动,特别适合空间狭小的轿车;5)进一步,能结合气囊起到双重保护效果。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发明在车内的安装示意图。0012图2是本发明中B柱护板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0014图4是本发明中座椅后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5是安装了本发明的车辆在侧面碰撞中力传导示意图。0016图6是背景技术中后左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图1为本发明在车内的安装示意图。本发明的一种汽车防侧面碰撞机构由B柱护板1、座椅后安装支架2和地板梁3组成。。

11、B柱护板1位于车身侧围上,座椅后安装支架2正对B柱护板1,与B柱护板1位于同一平面上。座椅5共有四个安装点,后方的两个安装点与座椅后安装支架2的左右两端相连,前方的两个安装点分别与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图中未示出)相连。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独立安装,座椅后安装支架2为整体式结构。地板梁3位于座椅后安装支架2、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的下方,座椅后安装支架2、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均焊接在地板梁3上。由于座椅后安装支架2正对汽车B柱护板1,相对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在侧面碰撞中更容易扭曲变形,对座椅后安装支架2采用整体式结构设计,增加座椅后安装支架2与车身地板梁3的焊接面。

12、说明书CN102030042ACN102030044A3/3页5积,从而更有效的固定汽车前排座椅5;而对于前左安装支架和前右安装支架,继续沿用以前的分离式结构依然能满足使用要求,也可以采用座椅后安装支架2的整体式结构。0018如图2所示的B柱护板1,其主体为一立板,立板的左、右两边缘设置带圆弧角的内翻边,立板分为上立板1A和下立板1B。结合图2、图3,上立板1A的中部相对下立板1B向外侧凸起,以便在的相应位置处的内侧形成空腔1C,空腔1C内装有泡沫缓冲块4。空腔1C和泡沫缓冲块4的形状最好为矩形,便于加工,也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等。泡沫缓冲块4的厚度最好在8CM以上,以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头部免受伤。

13、害。泡沫缓冲块4通过胶粘的方式粘贴在上立板1A的空腔1C内。B柱护板1通过上立板1A上边缘内侧设置的两个卡子1D和支耳1E上的圆孔与车身连接。下立板1B的上部开有圆孔1F,以作为安全带的固定孔。结合图1,B柱护板1上所装的泡沫缓冲块4,其高度正对驾乘人员的头部。0019如图4所示,座椅后安装支架2由横截面为U形的长条板构成,形成了长条板的上平面和两侧面。长条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低于长条板两端的凹陷面2A,凹陷面2A比长条板的两端低。长条板两侧面的边缘设置有连续的外翻边2B,外翻边2B从长条板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即外翻边2B的长度与长条板的长度相等。长条板两端的上平面和长条板两端的侧面上均设置有。

14、安装孔2C。安装时,座椅后方的左、右两个安装点安装在长条板的左、右两端,因长条板的凹陷面2A比两端低,在凹陷面2A与座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间隙。作为优选,长条板两端的上平面上各设置有两个安装孔2C,长条板两端的侧面上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2C,长条板的两端相互对称,以更有利于加工制造,安装更加方便。结合图1,座椅后安装支架2通过外翻边2B与地板梁3焊接,外翻边2B的面积越大,座椅后安装支架2B与地板梁3的固定越稳固。0020图5所示为安装了本发明的车辆在侧面碰撞中的力传导示意图,如图中箭头和粗线所示,由B柱护板1、整体式座椅后安装支架2与车身形成一个封闭框架结构,在车辆遭受侧面碰撞时,车辆左侧受到外力冲击,能有效的进行外力的传导,通过汽车整体横向位移消耗碰撞能量,避免座椅5区域产生较大的扭曲变形,很好地保护了驾乘人员的安全。说明书CN102030042ACN102030044A1/5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30042ACN102030044A2/5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30042ACN102030044A3/5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30042ACN102030044A4/5页9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30042ACN102030044A5/5页10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3004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