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926752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2987.0

申请日:

2009.10.10

公开号:

CN102042264A

公开日:

2011.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9/44申请日:20091010|||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9/44; F04D29/42

主分类号:

F04D29/44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彤; 肖彪; 董术海; 肖忠弟; 郭幸分

地址: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六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李双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该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连;在蜗舌上设有多条导风槽,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采用本发明的蜗舌及蜗壳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所述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 连;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舌上设有多条导风槽, 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 另一端与 扩张室内壁相接。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槽的槽深为渐变 的, 所述导风槽的最大深度 h 不超过 (λ/4+Δ) 毫米, 其中 λ 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 Δ取 值为 0.5 至 1.0。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槽包括顶部圆弧 及底部圆弧, 顶部圆弧与底部圆弧过渡连接。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槽包括顶部圆弧 及底部圆弧, 所述顶部圆弧与底部圆弧之间具有中间直线段, 所述中间直线段分别与顶部 圆弧和底部圆弧相切。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直线段与顶部圆 弧顶点的切线的夹角 α 的取值范围为 50°至 65°。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槽包括槽顶及槽 底, 所述导风槽的槽顶及槽底的轨迹均包括直线段及圆角, 所述直线段与圆角相切, 所述槽 顶轨迹直线段及槽底轨迹直线段均与扩张室内壁相接, 所述槽顶轨迹圆角及槽底轨迹圆角 均与蜗壳内型线相接。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蜗舌凸出部的所 述导风槽为顶部导风槽, 所述顶部导风槽的顶部圆弧直径 R1、 底部圆弧直径 R2 的取值范围 为 0.20λ 至 0.50λ, 其中 λ 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导风槽的宽度 L 的 取值范围为 0.70λ 至 0.80λ, 其中 λ 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
9: 如权利要求 7 或 8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顶部导风槽的深度最 大; 顶部导风槽向所述扩张室内壁方向, 其深度逐渐变小, 且其端部与所述扩张室内壁圆滑 过渡连接 ; 顶部导风槽向所述蜗壳内型线方向, 其深度逐渐变小, 且其端部与所述蜗壳内型 圆滑过渡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槽槽顶轨迹为原 蜗舌轨迹, 包括 : 原蜗舌圆角及槽顶轨迹直线段, 原蜗舌圆角与扩张室内壁的切点 (13) 向扩张室内壁方向 3λ 至 4λ 处为第一导风槽 末端 (8), 原蜗舌圆角与蜗壳内型线的切点为第二导风槽末端 (9), 所述切点 (13) 与第一导 风槽末端 (8) 之间构成槽顶轨迹直线段 ; 所述导风槽槽底轨迹包括 : 槽底轨迹圆角及槽底轨迹直线段, 以叶轮切向、 叶轮旋转方向为正向 X 轴, 以垂直于 X 轴方向、 指向叶轮方向为正向 Y 轴 ; 原蜗舌圆心沿正向 X 轴取 λ/8 距离, 再沿正向 Y 轴方向取 λ/8 处为槽底轨迹圆角的圆心 (11), 以槽底轨迹圆圆心 (11) 过第二导风槽末端 (9) 作圆, 形成槽底轨迹圆角 ; 以第一导风槽末端 (8) 向槽底轨迹圆角作切线, 形成的切线段为槽底轨迹直线段。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导风槽之间的间距 S = 3λ/4+Δ, 其中 λ 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 Δ 取值为 0.5 至 1.0。
12: 一种蜗壳,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包括权利要求 1 至 11 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 2 的蜗舌, 蜗壳上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连 ; 其特征在于, 在舌部 设有多条导风槽, 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 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

说明书


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在旋转时, 由于蜗舌的存在, 蜗舌与叶片出口边缘间的间隙较蜗壳其他 地方小得多, 旋转的叶片通道掠过蜗舌, 蜗舌处空气就会出现周期性的压力和速度脉动, 产 生较高的旋转噪声, 其频率为叶片通过频率 f = Z· n/60(Hz)。高的旋转噪声通常形成难听 的啸叫噪声, 污染环境, 对于那些要求噪声低的设备如空调等产品, 会恶化音质。
     不仅如此, 旋转噪声对于离心风机, 通常表明其蜗舌处出口流场气流紊乱, 造成回 流区域扩大, 在低流量时由为明显, 紊乱的流场增大叶轮径向周期性脉动力, 造成叶轮径向 摆动增大, 形成恶性循环 ; 这种径向振动会传至风机电机轴, 使得电机前端轴承径向游隙和 电机定转子间隙发生变化, 导致电机定转子磁场发生扰动, 产生 2、 4 倍电源频率电磁噪声 和齿谐波噪声。
     现有技术对于降低离心风机离散旋转噪声的方法是 : 1、 增大蜗舌间隙 t ; 2、 增大 蜗舌舌部半径 r ; 3、 采用倾斜蜗舌 ; 4、 采用不等距叶片或斜叶片离心风叶 ; 5、 采用穿孔板 蜗舌消声器等, 专利文献 CN1270281 公开了 “阶梯蜗舌降噪蜗壳” ,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噪声 ; CN201277205Y 公开了一种 “降噪离心通风机” , 采用微穿孔和吸声蜗壳的双层蜗壳 ; CN101509506A 公开了一种 “仿生耦合消声降噪蜗舌” , 以上三种结构均设计复杂, 制造难度 大, 也没有同时考虑风机旋转噪声和电机噪声的蜗舌设计, 降噪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 蜗舌的蜗壳,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 降噪效果好。
     其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 连; 在舌部设有多条导风槽, 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 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
     采用前述蜗舌的蜗壳的结构是 :
     一种蜗壳, 其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连 ; 在蜗舌上设 有多条导风槽, 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 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
     实验表明, 蜗舌槽深 h 主要与风速、 叶轮叶片通过频率关联, 经过采用微型压力传 感器和风速计测量蜗舌处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压力脉动情况和风速, 表明其沿轴向分布并不 均匀, 大致以中间部位为大, 压力脉动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相同, 脉动波形为锯齿状, 风速 略小于叶片径向出流速度。因此, 本发明在蜗舌设有导风槽, 对风的出流进行导流, 将叶轮 相邻两个叶片出流脉动通过抵达蜗舌表面的时间差进行抵消, 使气流通过导风槽产生的气 流再生噪声降到最小, 通过相位相消降低旋转噪声。 经过实验优化, 有效的降低了风经过蜗 舌处的脉动, 降低风机的旋转噪声。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
     所述导风槽包括槽顶及槽底, 所述导风槽的槽顶及槽底的轨迹均包括直线段及圆 角, 所述直线段与圆角相切, 所述槽顶轨迹直线段及槽底轨迹直线段均与扩张室内壁相接, 所述槽顶轨迹圆角及槽底轨迹圆角均与蜗壳内型线相接。
     所述导风槽的最大深度 h 不超过 (λ/4+Δ) 毫米, 其中 λ 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 Δ 取值为 0.5 至 1.0。
     所述顶部导风槽的断面的顶部圆弧直径 R1、 底部圆弧直径 R2 的取值范围为 0.20λ 至 0.50λ。
     所述顶部导风槽的导风槽宽度 L 的取值范围为 0.70λ 至 0.80λ。
     所述导风槽包括顶部圆弧及底部圆弧, 在所述顶部圆弧与底部圆弧之间具有中间 直线段, 所述中间直线段分别与顶部圆弧和底部圆弧相切。
     位于所述蜗舌端部的所述导风槽为顶部导风槽, 顶部导风槽的深度最大 ; 顶部导 风槽向所述扩张室内壁方向, 其深度逐渐变小, 且其端部与所述扩张室内壁圆滑连接 ; 顶部 导风槽向所述蜗壳内型线方向, 其深度逐渐变小, 且其端部与所述蜗壳内型圆滑连接。
     所述导风槽的槽顶轨迹为原蜗舌的轨迹, 原蜗舌圆角与扩张室内壁的切点向扩张 室内壁方向 3λ 至 4λ 处为第一导风槽末端, 原蜗舌圆角与蜗壳内型线之间的切点为第二 导向槽末端 ; 从蜗舌圆角圆心向蜗轮圆心方向移动 0.12λ 至 0.13λ 的距离, 再向蜗壳内型 线方向向内移动 0.12λ 至 0.13λ 的距离为槽底轨迹圆圆心, 以槽底轨迹圆圆心为圆心并 过第二导向槽末端作圆形成槽底圆角, 从第一导风槽末端向槽底圆角作切线形成切线段, 槽底圆角及该切线段为槽底轨迹。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优点是 : 本发胆所设计的仿生蜗舌结构, 不但实现了对叶道空 气出流进行导流的效果, 而且改变了蜗舌表面较为均一的高静压, 使叶片通道到达蜗舌的 时间错开, 通过仿鹰头部轮廓, 使得气流通过导风槽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降到很小。 上一叶 片通道产生的脉冲气流在仿生蜗舌表面形成气垫, 减缓下一叶片通道产生的脉冲力波, 达 到削弱脉冲气流冲击的作用, 由此也改善了叶轮叶片通道的出流条件, 使出流更为顺畅 ; 同 时通过多个仿生导风槽错开气流反作用力波到达叶片时间, 降低了气流反冲力对叶轮叶片 的作用, 使得气流反作用力波避开叶片前几阶振动模态, 降低叶片振动, 从而减轻叶轮产生 的径向摆动, 降低因叶轮径向摆动大而造成的电机倍频电源电磁噪声。本发明另一主要特 点是降噪结构可以直接在原有蜗舌上加工而成, 对原蜗壳模具仅需简单改动, 不改变原有 蜗舌和叶轮间隙, 设计及制造简单, 不需要增加任何结构件, 成本低廉。
     应用技术方案的仿生蜗舌结构, 还可以将原来较大的蜗舌半径和蜗舌与叶轮间隙 改小, 以获得更高的风机风量, 提高风机性能, 而不产生旋转噪声, 噪声总值基本不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中, 离心风机的轴向视图 ; 图 2 为图 1 中, 蜗舌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 图 3 是图 1 中, 蜗壳的立体图 ; 图 4 是图 3 中, 蜗舌的俯视图 ;图 5 是图 4 中, 导风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
     附图标记说明 :
     1、 风叶, 2、 蜗壳, 3、 蜗舌, 4、 导风槽, 5、 蜗壳内型线, 6、 扩张室内壁, 7、 顶部导风槽, 8、 第一导风槽末端, 9、 第二导风槽末端, 10、 原蜗舌圆角圆心, 11、 槽底轨迹圆圆心, 12、 槽底 轨迹圆角, 13、 切点, 14、 槽底轨迹直线段, 15、 槽底切点, R1、 顶部圆弧直径, R2、 底部圆弧直 径, L、 顶部导风槽宽度, T、 圆弧宽度, S、 相邻导风槽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至图 5 所示, 一种离心风机, 包括蜗壳 2 及设于蜗壳 2 内的风叶 1, 蜗壳 2 上 蜗舌 3 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 5 及扩张室内壁 6 相连 ; 在蜗舌 3 设有多条导风槽 4, 导风槽 4 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 5 相接, 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 6 相接。
     其中, 位于蜗舌 3 凸出部的导风槽 4 为顶部导风槽 7, 顶部导风槽 7 的深度最大 ; 顶部导风槽 7 向扩张室内壁 6 方向, 其深度逐渐变小, 且其端部与扩张室内壁 6 圆滑连接 ; 顶部导风槽 7 向蜗壳内型线 5 方向, 其深度逐渐变小, 且其端部与蜗壳内型圆滑连接。所述 顶部导风槽 7 的最大深度 h = (λ/4+Δ) 毫米, Δ 取值为 0.5 至 1.0 ; 顶部导风槽 7 的槽底 及槽顶的断面均呈圆弧状, 顶部导风槽 7 的断面的顶部圆弧直径 R1、 底部圆弧直径 R2 的取 值范围为 0.20λ 至 0.50λ ; 所述顶部导风槽 7 中, 导风槽宽度 L 的取值范围为 0.70λ 至 0.80λ ; 所述导风槽的槽顶轨迹为原蜗舌的轨迹 ( 原蜗舌圆角圆心图示为标号 10), 原蜗舌 圆角与扩张室内壁 6 的切点 13 向扩张室内壁 6 方向 3λ 至 4λ 处为第一导风槽末端 8, 原 蜗舌圆角与蜗壳内型线 5 之间的切点为第二导向槽末端 9 ; 其中 λ 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 取 λ = 60*V/(n*z), 其中 V 为蜗舌处的最大风速, n 为风机每分种的转速, z 为风机的叶片 数。 本实施例选取鹰为仿生对象, 观察其翅膀初级飞羽和头部独特的流体力学特征, 以一定的高速气流模拟其在空中高速飞翔的状态, 对此时的形体特征进行实验分析, 并将 其应用在离心风机蜗舌旋转噪声的降噪处理, 提出一种仿生消声波浪形导风槽状蜗舌结 构, 仿生波浪形导风槽状蜗舌在原有蜗舌基础上开设仿生沟槽, 不改变原有蜗舌和叶轮的 间隙, 在不影响风量的前提下, 满足宽流速范围的旋转噪声降噪要求, 气流再生噪声小。
     1、 蜗舌形态 : 鹰的初级飞羽在不飞翔状态呈现互相叠合的三角形沟槽状, 实验表 明, 在模拟飞翔状态时, 其初级飞羽三角形沟槽底部变为圆弧形, 因此本实施例沟槽底部仿 鹰初级飞羽飞翔时形态采用圆弧结构 ; 其头部在高速飞行时, 敷羽紧贴皮肤, 头部边缘呈现 大圆角弧形, 脸颊边缘呈一定角度的坡度与翅膀前缘交接, 观察表明, 大多数鸟类此处角度 处于直角的黄金分割点附近, 因此本实施例齿部仿鸟类头部形态 ;
     2、 蜗舌导风槽尺寸 :
     2.1、 实验表明, 蜗舌槽深 h 主要与风速、 叶轮叶片通过频率关联, 经过采用微型压 力传感器和风速计测量蜗舌处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压力脉动情况和风速, 表明其沿轴向分布 并不均匀, 大致以中间部位为大, 压力脉动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相同, 脉动波形为锯齿状, 风速略小于叶片径向出流速度。因此, 本实施例采用将叶轮相邻两个叶片出流脉动通过抵 达蜗舌表面的时间差进行抵消, 通过相位相消降低旋转噪声, 经过实验优化, 蜗舌脉冲力波 波长 λ 及槽深 h 符合公式 :
     h = λ/4+Δ
     式中 : λ- 计算气流脉冲力波波长 ; h- 槽深 ; V- 蜗舌处风速 ; n- 风机转速 ; z- 风机 叶片数 ; Δ- 考虑蜗舌对流的修正项, 在蜗舌风速 V < 10m/s 时, 经验结果 Δ = 0.5 ~ 1mm。 如图 3 所示。 n 按照风机的最大转速来记算, 最大转速状态下噪音要求满足, 其他自然满足。
     2.2、 其余尺寸的选取, 导风槽顶部与原蜗舌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取 R1 = 0.2λ ~ 0.5λ( 优选 R1 = λ/4), 导风槽底部也为圆弧状, 圆弧直径取 R2 = λ/4 = 0.2 ~ 0.5λ( 优 选为 R1 = λ/4), 圆弧宽度 T = λ/8 = 0.15 ~ 0.2λ( 优选 T = λ/8) ; 中间直线段与底 部圆弧和顶部圆角分别相切, 与原蜗舌表面夹角 α = 50 ~ 65°, 以 55 ~ 60°为最佳效果。 顶部导风槽宽度 L = 0.7 ~ 0.8λ( 优选为 L = 3λ/4)。
     3、 导风槽 4 沿蜗舌轨迹 : 为了满足宽流速范围的降噪效果, 仿鸟类头部曲线, 则要 求导风槽 4 深度沿蜗舌变化, 实验表明, 导风槽 4 的轨迹如图 2 所示 :
     所述导风槽的槽顶轨迹为原蜗舌的轨迹, 原蜗舌原角圆心 10 以叶轮切向、 叶轮旋 转方向为正向 X 轴, 以垂直于 X 轴方向、 指向叶轮方向为正向 Y 轴 ; 原蜗舌圆心沿正向 X 轴 取 λ/8 距离, 再沿正向 Y 轴方向取 λ/8 处为槽底轨迹圆角的圆心 11, 以槽底轨迹圆圆心 11 过第二导风槽末端 9 作圆, 形成槽底轨迹圆角 12 ; 从第一导风槽末端 8 向槽底轨迹圆角 作切线, 槽底切点 15 与第一导风槽末端 8 之间形成槽底轨迹直线段 14, 槽底轨迹圆角 12 及 槽底轨迹直线段构成导风槽槽底轨迹。
     4、 仿生导风槽排列方法和间距的选取。 仿生导风槽的排列以布满叶轮宽度在蜗舌 上的投影为佳 ; 相邻导风槽间距 S = Δ+3λ/4 可取得最好的降噪效果。 蜗舌轨迹切线段 14 长度为 3 ~ 5λ。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蜗舌之后, 具体降噪效果如下 :
     风机分为超强档, 强档, 中档, 低档, 以超强档计算, 叶轮直径 350mm, 叶片数为 43, 转速 n = 550rmp 以风速计测得 V = 6m/s,
     h = λ/4+Δ = 15/4+0.5 ~ 1 = 4.25 ~ 4.75(mm)
     取 h = 4.5mm, R = R1 = 3.75mm, T = 1.8mm, L = 11mm, S 取 12mm, α = 60°
     接照以上数据, 以及如上所述的各点的位置关系, 加工出仿生蜗舌结构, 测算采用 这种仿生蜗舌结构的噪声如下, 并对原蜗壳的噪声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在半消声室测试结果表明可降低风机旋转噪声峰值达 3 ~ 5dB(A), 电机倍频电源 噪声降低或消失, 通过风机叶轮外圆圆周速度计算, 结果大致相同。
     按上述方案所设计的仿生蜗舌结构, 不但实现了对叶道空气出流进行导流的效 果, 而且改变了蜗舌表面较为均一的高静压, 使叶片通道到达蜗舌的时间错开, 通过仿鹰头 部轮廓, 使得气流通过导风槽 4 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降到很小。上一叶片通道产生的脉冲 气流在仿生蜗舌表面形成气垫, 减缓下一叶片通道产生的脉冲力波, 达到削弱脉冲气流冲 击的作用, 由此也改善了叶轮叶片通道的出流条件, 使出流更为顺畅 ; 同时通过多个仿生导
     风槽 4 错开气流反作用力波到达叶片时间, 降低了气流反冲力对叶轮叶片的作用, 使得气 流反作用力波避开叶片前几阶振动模态, 降低叶片振动, 从而减轻叶轮产生的径向摆动, 降 低因叶轮径向摆动大而造成的电机倍频电源电磁噪声。
     表1
     按照本实施例提供的仿生降噪蜗舌, 其主要特点是降噪结构可以直接在原有蜗舌 上加工而成, 对原蜗壳模具仅需简单改动, 不改变原有蜗舌和叶轮间隙, 设计及制造简单, 不需要增加任何结构件, 成本低廉。本实施例的关键为获得蜗舌处风速、 转速和叶片数之 后, 所采用的导风槽深度和宽度符合上述公式范围内, 仿生导风槽数量以在蜗舌轴向布置 范围在整个风机叶轮在沿横向在蜗壳 2 上的投影宽度范围为佳, 超过一定范围后, 会导致 风机风量降低, 噪声增大。
     应用本实施例的仿生蜗舌结构, 还可以将原来较大的蜗舌半径和蜗舌与叶轮间隙 改小, 以获得更高的风机风量, 提高风机性能, 而不产生旋转噪声, 噪声总值基本不变。
     本实施例将仿生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 仿鸟类飞行形体特征, 提出了离心风机蜗 舌设计的创新方法。 与现有的降噪蜗舌和蜗壳设计相比较, 本实施例具有设计制造简单, 不 增加任何结构件, 可现场改造的优点, 对旋转噪声降噪量大。 特别是可以在不改变原风机其 他参数, 保证风量的前提下实现降噪, 还可以在增大风量, 提高风机性能上实现较好的降噪 效果,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 在不违反本发 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 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42264A43申请公布日20110504CN102042264ACN102042264A21申请号200910192987022申请日20091010F04D29/44200601F04D29/4220060171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19015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六号72发明人王彤肖彪董术海肖忠弟郭幸分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代理人李双皓54发明名称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该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连;在蜗舌上设有多条导。

2、风槽,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采用本发明的蜗舌及蜗壳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CN102042267A1/2页21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所述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上设有多条导风槽,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的槽深为渐变的,所述导风槽的最大深度H不超过/4毫米,其中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取值为05至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

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包括顶部圆弧及底部圆弧,顶部圆弧与底部圆弧过渡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包括顶部圆弧及底部圆弧,所述顶部圆弧与底部圆弧之间具有中间直线段,所述中间直线段分别与顶部圆弧和底部圆弧相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直线段与顶部圆弧顶点的切线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0至65。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包括槽顶及槽底,所述导风槽的槽顶及槽底的轨迹均包括直线段及圆角,所述直线段与圆角相切,所述槽顶轨迹直线段及槽底轨迹直线段均与扩张室内壁相接,所述槽顶轨迹圆角及槽底轨迹圆角均与蜗。

4、壳内型线相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蜗舌凸出部的所述导风槽为顶部导风槽,所述顶部导风槽的顶部圆弧直径R1、底部圆弧直径R2的取值范围为020至050,其中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风槽的宽度L的取值范围为070至080,其中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顶部导风槽的深度最大;顶部导风槽向所述扩张室内壁方向,其深度逐渐变小,且其端部与所述扩张室内壁圆滑过渡连接;顶部导风槽向所述蜗壳内型线方向,其深度逐渐变小,且其端部与所述蜗壳内型圆滑过渡连接。10如权利要求。

5、9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槽顶轨迹为原蜗舌轨迹,包括原蜗舌圆角及槽顶轨迹直线段,原蜗舌圆角与扩张室内壁的切点13向扩张室内壁方向3至4处为第一导风槽末端8,原蜗舌圆角与蜗壳内型线的切点为第二导风槽末端9,所述切点13与第一导风槽末端8之间构成槽顶轨迹直线段;所述导风槽槽底轨迹包括槽底轨迹圆角及槽底轨迹直线段,以叶轮切向、叶轮旋转方向为正向X轴,以垂直于X轴方向、指向叶轮方向为正向Y轴;原蜗舌圆心沿正向X轴取/8距离,再沿正向Y轴方向取/8处为槽底轨迹圆角的圆心11,以槽底轨迹圆圆心11过第二导风槽末端9作圆,形成槽底轨迹圆角;以第一导风槽末端8向槽底轨迹圆角作切线,形成。

6、的切线段为槽底轨迹直线段。11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导风槽之间的间距S3/4,其中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取值为05至10。12一种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仿生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2042264ACN102042267A2/2页3的蜗舌,蜗壳上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连;其特征在于,在舌部设有多条导风槽,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权利要求书CN102042264ACN102042267A1/5页4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

7、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背景技术0002离心风机在旋转时,由于蜗舌的存在,蜗舌与叶片出口边缘间的间隙较蜗壳其他地方小得多,旋转的叶片通道掠过蜗舌,蜗舌处空气就会出现周期性的压力和速度脉动,产生较高的旋转噪声,其频率为叶片通过频率FZN/60HZ。高的旋转噪声通常形成难听的啸叫噪声,污染环境,对于那些要求噪声低的设备如空调等产品,会恶化音质。0003不仅如此,旋转噪声对于离心风机,通常表明其蜗舌处出口流场气流紊乱,造成回流区域扩大,在低流量时由为明显,紊乱的流场增大叶轮径向周期性脉动力,造成叶轮径向摆动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径向振动会传至风机电机轴,使得电机前端轴承径向游隙和电机定转子间隙发生变。

8、化,导致电机定转子磁场发生扰动,产生2、4倍电源频率电磁噪声和齿谐波噪声。0004现有技术对于降低离心风机离散旋转噪声的方法是1、增大蜗舌间隙T;2、增大蜗舌舌部半径R;3、采用倾斜蜗舌;4、采用不等距叶片或斜叶片离心风叶;5、采用穿孔板蜗舌消声器等,专利文献CN1270281公开了“阶梯蜗舌降噪蜗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声;CN201277205Y公开了一种“降噪离心通风机”,采用微穿孔和吸声蜗壳的双层蜗壳;CN101509506A公开了一种“仿生耦合消声降噪蜗舌”,以上三种结构均设计复杂,制造难度大,也没有同时考虑风机旋转噪声和电机噪声的蜗舌设计,降噪效果不甚理想。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

9、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及使用该蜗舌的蜗壳,本发明的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0007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蜗舌,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连;在舌部设有多条导风槽,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0008采用前述蜗舌的蜗壳的结构是0009一种蜗壳,其蜗舌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及扩张室内壁相连;在蜗舌上设有多条导风槽,导风槽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相接,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相接。0010实验表明,蜗舌槽深H主要与风速、叶轮叶片通过频率关联,经过采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和风速计测量蜗舌处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压力脉动情况和风速。

10、,表明其沿轴向分布并不均匀,大致以中间部位为大,压力脉动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相同,脉动波形为锯齿状,风速略小于叶片径向出流速度。因此,本发明在蜗舌设有导风槽,对风的出流进行导流,将叶轮相邻两个叶片出流脉动通过抵达蜗舌表面的时间差进行抵消,使气流通过导风槽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降到最小,通过相位相消降低旋转噪声。经过实验优化,有效的降低了风经过蜗舌处的脉动,降低风机的旋转噪声。说明书CN102042264ACN102042267A2/5页50011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0012所述导风槽包括槽顶及槽底,所述导风槽的槽顶及槽底的轨迹均包括直线段及圆角,所述直线段与圆角相切,所述槽顶轨迹直。

11、线段及槽底轨迹直线段均与扩张室内壁相接,所述槽顶轨迹圆角及槽底轨迹圆角均与蜗壳内型线相接。0013所述导风槽的最大深度H不超过/4毫米,其中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取值为05至10。0014所述顶部导风槽的断面的顶部圆弧直径R1、底部圆弧直径R2的取值范围为020至050。0015所述顶部导风槽的导风槽宽度L的取值范围为070至080。0016所述导风槽包括顶部圆弧及底部圆弧,在所述顶部圆弧与底部圆弧之间具有中间直线段,所述中间直线段分别与顶部圆弧和底部圆弧相切。0017位于所述蜗舌端部的所述导风槽为顶部导风槽,顶部导风槽的深度最大;顶部导风槽向所述扩张室内壁方向,其深度逐渐变小,且其端部与所述扩。

12、张室内壁圆滑连接;顶部导风槽向所述蜗壳内型线方向,其深度逐渐变小,且其端部与所述蜗壳内型圆滑连接。0018所述导风槽的槽顶轨迹为原蜗舌的轨迹,原蜗舌圆角与扩张室内壁的切点向扩张室内壁方向3至4处为第一导风槽末端,原蜗舌圆角与蜗壳内型线之间的切点为第二导向槽末端;从蜗舌圆角圆心向蜗轮圆心方向移动012至013的距离,再向蜗壳内型线方向向内移动012至013的距离为槽底轨迹圆圆心,以槽底轨迹圆圆心为圆心并过第二导向槽末端作圆形成槽底圆角,从第一导风槽末端向槽底圆角作切线形成切线段,槽底圆角及该切线段为槽底轨迹。001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胆所设计的仿生蜗舌结构,不但实现了对叶道空气出流进行。

13、导流的效果,而且改变了蜗舌表面较为均一的高静压,使叶片通道到达蜗舌的时间错开,通过仿鹰头部轮廓,使得气流通过导风槽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降到很小。上一叶片通道产生的脉冲气流在仿生蜗舌表面形成气垫,减缓下一叶片通道产生的脉冲力波,达到削弱脉冲气流冲击的作用,由此也改善了叶轮叶片通道的出流条件,使出流更为顺畅;同时通过多个仿生导风槽错开气流反作用力波到达叶片时间,降低了气流反冲力对叶轮叶片的作用,使得气流反作用力波避开叶片前几阶振动模态,降低叶片振动,从而减轻叶轮产生的径向摆动,降低因叶轮径向摆动大而造成的电机倍频电源电磁噪声。本发明另一主要特点是降噪结构可以直接在原有蜗舌上加工而成,对原蜗壳模具仅需。

14、简单改动,不改变原有蜗舌和叶轮间隙,设计及制造简单,不需要增加任何结构件,成本低廉。0020应用技术方案的仿生蜗舌结构,还可以将原来较大的蜗舌半径和蜗舌与叶轮间隙改小,以获得更高的风机风量,提高风机性能,而不产生旋转噪声,噪声总值基本不变。附图说明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00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轴向视图;0023图2为图1中,蜗舌截面的局部放大图;0024图3是图1中,蜗壳的立体图;0025图4是图3中,蜗舌的俯视图;说明书CN102042264ACN102042267A3/5页60026图5是图4中,导风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0027附图标记说明0028。

15、1、风叶,2、蜗壳,3、蜗舌,4、导风槽,5、蜗壳内型线,6、扩张室内壁,7、顶部导风槽,8、第一导风槽末端,9、第二导风槽末端,10、原蜗舌圆角圆心,11、槽底轨迹圆圆心,12、槽底轨迹圆角,13、切点,14、槽底轨迹直线段,15、槽底切点,R1、顶部圆弧直径,R2、底部圆弧直径,L、顶部导风槽宽度,T、圆弧宽度,S、相邻导风槽间距。具体实施方式002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2及设于蜗壳2内的风叶1,蜗壳2上蜗舌3的外轮廓线分别与蜗壳内型线5及扩张室内壁6相连;在蜗舌3设有多条导风槽4,导风槽4的一端与蜗壳内型线5相接,另一端与扩张室内壁6相接。0030其中,位于蜗舌3凸出。

16、部的导风槽4为顶部导风槽7,顶部导风槽7的深度最大;顶部导风槽7向扩张室内壁6方向,其深度逐渐变小,且其端部与扩张室内壁6圆滑连接;顶部导风槽7向蜗壳内型线5方向,其深度逐渐变小,且其端部与蜗壳内型圆滑连接。所述顶部导风槽7的最大深度H/4毫米,取值为05至10;顶部导风槽7的槽底及槽顶的断面均呈圆弧状,顶部导风槽7的断面的顶部圆弧直径R1、底部圆弧直径R2的取值范围为020至050;所述顶部导风槽7中,导风槽宽度L的取值范围为070至080;所述导风槽的槽顶轨迹为原蜗舌的轨迹原蜗舌圆角圆心图示为标号10,原蜗舌圆角与扩张室内壁6的切点13向扩张室内壁6方向3至4处为第一导风槽末端8,原蜗舌圆。

17、角与蜗壳内型线5之间的切点为第二导向槽末端9;其中为蜗舌脉冲力波波长,取60V/NZ,其中V为蜗舌处的最大风速,N为风机每分种的转速,Z为风机的叶片数。0031本实施例选取鹰为仿生对象,观察其翅膀初级飞羽和头部独特的流体力学特征,以一定的高速气流模拟其在空中高速飞翔的状态,对此时的形体特征进行实验分析,并将其应用在离心风机蜗舌旋转噪声的降噪处理,提出一种仿生消声波浪形导风槽状蜗舌结构,仿生波浪形导风槽状蜗舌在原有蜗舌基础上开设仿生沟槽,不改变原有蜗舌和叶轮的间隙,在不影响风量的前提下,满足宽流速范围的旋转噪声降噪要求,气流再生噪声小。00321、蜗舌形态鹰的初级飞羽在不飞翔状态呈现互相叠合的三。

18、角形沟槽状,实验表明,在模拟飞翔状态时,其初级飞羽三角形沟槽底部变为圆弧形,因此本实施例沟槽底部仿鹰初级飞羽飞翔时形态采用圆弧结构;其头部在高速飞行时,敷羽紧贴皮肤,头部边缘呈现大圆角弧形,脸颊边缘呈一定角度的坡度与翅膀前缘交接,观察表明,大多数鸟类此处角度处于直角的黄金分割点附近,因此本实施例齿部仿鸟类头部形态;00332、蜗舌导风槽尺寸003421、实验表明,蜗舌槽深H主要与风速、叶轮叶片通过频率关联,经过采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和风速计测量蜗舌处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压力脉动情况和风速,表明其沿轴向分布并不均匀,大致以中间部位为大,压力脉动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相同,脉动波形为锯齿状,风速略小于叶片径向。

19、出流速度。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将叶轮相邻两个叶片出流脉动通过抵达蜗舌表面的时间差进行抵消,通过相位相消降低旋转噪声,经过实验优化,蜗舌脉冲力波波长及槽深H符合公式说明书CN102042264ACN102042267A4/5页700350036H/40037式中计算气流脉冲力波波长;H槽深;V蜗舌处风速;N风机转速;Z风机叶片数;考虑蜗舌对流的修正项,在蜗舌风速V10M/S时,经验结果051MM。如图3所示。N按照风机的最大转速来记算,最大转速状态下噪音要求满足,其他自然满足。003822、其余尺寸的选取,导风槽顶部与原蜗舌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取R10205优选R1/4,导风槽底部也为圆弧状,圆弧直径。

20、取R2/40205优选为R1/4,圆弧宽度T/801502优选T/8;中间直线段与底部圆弧和顶部圆角分别相切,与原蜗舌表面夹角5065,以5560为最佳效果。顶部导风槽宽度L0708优选为L3/4。00393、导风槽4沿蜗舌轨迹为了满足宽流速范围的降噪效果,仿鸟类头部曲线,则要求导风槽4深度沿蜗舌变化,实验表明,导风槽4的轨迹如图2所示0040所述导风槽的槽顶轨迹为原蜗舌的轨迹,原蜗舌原角圆心10以叶轮切向、叶轮旋转方向为正向X轴,以垂直于X轴方向、指向叶轮方向为正向Y轴;原蜗舌圆心沿正向X轴取/8距离,再沿正向Y轴方向取/8处为槽底轨迹圆角的圆心11,以槽底轨迹圆圆心11过第二导风槽末端9作。

21、圆,形成槽底轨迹圆角12;从第一导风槽末端8向槽底轨迹圆角作切线,槽底切点15与第一导风槽末端8之间形成槽底轨迹直线段14,槽底轨迹圆角12及槽底轨迹直线段构成导风槽槽底轨迹。00414、仿生导风槽排列方法和间距的选取。仿生导风槽的排列以布满叶轮宽度在蜗舌上的投影为佳;相邻导风槽间距S3/4可取得最好的降噪效果。蜗舌轨迹切线段14长度为35。0042采用本实施例所述蜗舌之后,具体降噪效果如下0043风机分为超强档,强档,中档,低档,以超强档计算,叶轮直径350MM,叶片数为43,转速N550RMP以风速计测得V6M/S,00440045H/415/4051425475MM0046取H45MM,。

22、RR1375MM,T18MM,L11MM,S取12MM,600047接照以上数据,以及如上所述的各点的位置关系,加工出仿生蜗舌结构,测算采用这种仿生蜗舌结构的噪声如下,并对原蜗壳的噪声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0048在半消声室测试结果表明可降低风机旋转噪声峰值达35DBA,电机倍频电源噪声降低或消失,通过风机叶轮外圆圆周速度计算,结果大致相同。0049按上述方案所设计的仿生蜗舌结构,不但实现了对叶道空气出流进行导流的效果,而且改变了蜗舌表面较为均一的高静压,使叶片通道到达蜗舌的时间错开,通过仿鹰头部轮廓,使得气流通过导风槽4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降到很小。上一叶片通道产生的脉冲气流在仿生蜗。

23、舌表面形成气垫,减缓下一叶片通道产生的脉冲力波,达到削弱脉冲气流冲击的作用,由此也改善了叶轮叶片通道的出流条件,使出流更为顺畅;同时通过多个仿生导说明书CN102042264ACN102042267A5/5页8风槽4错开气流反作用力波到达叶片时间,降低了气流反冲力对叶轮叶片的作用,使得气流反作用力波避开叶片前几阶振动模态,降低叶片振动,从而减轻叶轮产生的径向摆动,降低因叶轮径向摆动大而造成的电机倍频电源电磁噪声。0050表100510052按照本实施例提供的仿生降噪蜗舌,其主要特点是降噪结构可以直接在原有蜗舌上加工而成,对原蜗壳模具仅需简单改动,不改变原有蜗舌和叶轮间隙,设计及制造简单,不需要。

24、增加任何结构件,成本低廉。本实施例的关键为获得蜗舌处风速、转速和叶片数之后,所采用的导风槽深度和宽度符合上述公式范围内,仿生导风槽数量以在蜗舌轴向布置范围在整个风机叶轮在沿横向在蜗壳2上的投影宽度范围为佳,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导致风机风量降低,噪声增大。0053应用本实施例的仿生蜗舌结构,还可以将原来较大的蜗舌半径和蜗舌与叶轮间隙改小,以获得更高的风机风量,提高风机性能,而不产生旋转噪声,噪声总值基本不变。0054本实施例将仿生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仿鸟类飞行形体特征,提出了离心风机蜗舌设计的创新方法。与现有的降噪蜗舌和蜗壳设计相比较,本实施例具有设计制造简单,不增加任何结构件,可现场改造的优点,对旋转噪声降噪量大。特别是可以在不改变原风机其他参数,保证风量的前提下实现降噪,还可以在增大风量,提高风机性能上实现较好的降噪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005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042264ACN102042267A1/1页9图1图2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4226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