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926348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4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7754.5

申请日:

2009.09.25

公开号:

CN102030759A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7D 495/04申请公布日:201104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495/04申请日:20090925|||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95/04; C07D213/85; C07D417/04; A61K31/4365; A61P35/00

主分类号:

C07D495/04

申请人:

四川大学

发明人:

杨黎; 杨胜勇; 赵瀛兰; 余洛汀; 魏于全

地址: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代理人:

冯义高;陶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结构新颖的噻吩并吡啶衍生物,以及它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医药领域;经药理实验证明式4所示的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而这种增殖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该类3-氨基-噻吩并[2,3-b]吡啶-2-甲酰胺衍生物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得到新的抗肿瘤药物,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权利要求书

1: 一类具有如下通式 4 的噻吩并吡啶衍生物 : 式中R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反应步骤如下 : 1) 以芳香酮 1 为原料, 与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反应得到烯胺酮 2 ; 2) 烯胺酮 2 再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关环得到中间体 6- 芳基 -3- 氰基吡啶 -2- 硫酮 3 ; 3) 中间体 6- 芳基 -3- 氰基吡啶 -2- 硫酮 3 再与氯乙酰胺关环得到 3- 氨基 -6- 芳基 - 噻 吩并 [2, 3-b] 吡啶 -2- 甲酰胺类系列化合物 4 ; 式中 R 为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中间体 3 的结构式如下 : 2 式中 R 为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的关键中间体 3 的制备 包括如下步骤 : 其特征在于, 两步反应在一个反应容器中进行, 中间体烯胺酮不需要分离纯化, 步骤为 芳香酮 1 与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反应, 反应完成后, 直接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粗品直接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在碱催化作用下环化, 得到关键中 间体 3。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碱为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烷,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 抗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类结构新颖的 3- 氨基 -6- 芳基 - 噻吩并 [2, 3-b] 吡啶 -2- 甲酰胺类化合物, 和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要杀手,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环境的恶 化,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目前在我国, 癌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 二死亡原因, 尽管近年来对其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 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如吉西他宾、 格力 卫等的应用, 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益处, 但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预后仍较差, 死亡率高。 因此, 研发新型特别是具有崭新母体结构的抗肿瘤药物或从现有的化合物中筛选出新的抗肿瘤 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先前对激光激酶 A(Aurora-A) 抑制剂的筛选中, 发现了一个先导化合 物, 该化合物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显示了良好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在接下来对该 化合物的结构优化中, 发明人自行设计路线 ( 该化合物的合成之前没有文献报道 ) 合成得 到了该化合物, 并合成了一些结构类似物 ( 该部分工作已申请中国专利, 发明名称为 : 2- 甲 酰胺基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 申请号为 : 200810046188.8)。
     在该专利申请的基础上, 发明人继续进行了合成噻吩并吡啶新衍生物的深入研 究, 所做的工作如下 :
     1、 按照如下的反应合成路线, 以芳香酮 1 为原料, 首先与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 缩醛 (DMF DMA) 反应得到烯胺酮 2, 接着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关环得到中间体 6- 芳基 -3- 氰 基吡啶 -2- 硫酮 3, 后再与氯乙酰胺关环得到 3- 氨基 -6- 芳基 - 噻吩并 [2, 3-b] 吡啶 -2- 甲 酰胺类系列化合物 4。 该类化合物体外对人肝癌 HepG2 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有成 为抗肿瘤药物的良好前景。
     2、 发展了两步一锅法合成关键中间体 6- 芳基 -3- 氰基吡啶 -2- 硫酮 3 的新工艺。 两步一锅法具体操作如下 : 芳香酮 1 与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DMFDMA) 反应完后, 直 接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 DMF DMA, 粗品不经纯化直接与氰基硫代乙酰胺环化得到产物。 该工 艺与以前的分步法相比, 一是避免了过滤洗涤烯胺酮的操作, 二是提高了关键中间体 3 的 两步总产率。
     3、 筛选了烯胺酮 2 与氰基硫代乙酰胺的反应条件, 提高了该步反应产率。发明人
     筛选了碱, 溶剂和反应温度, 发现当碱为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 和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TMEDA), 以乙醇为溶剂, 回流 3 小时取得了最好的产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对若干具体化合物合成实例的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 步的详细说明 ; 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的实例 ; 凡基于本发 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 3- 氨基 -6-(3- 甲氧基苯基 ) 噻吩 [2, 3-b] 并吡啶 -2- 甲酰胺 (4a) 的 制备
     将 间 甲 氧 基 苯 乙 酮 (5g, 33.3mmol) 与 N, N-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二 甲 缩 醛 (DMFDMA) (9.2ml, 69.3mmol) 加热回流, 直至原料反应完全, 冰浴冷却反应液, 抽滤析出固体, 用冷石 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5.2 克, 产率 75%,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烯胺酮固体 (1g, 4.9mmol),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0.74g, 7.35mmol), 1, 4- 二 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0.54g, 2.45mmol) 溶于 8ml 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反应 完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 洗涤,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1.0 克, 产率 85%,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化合物 (1g, 4.2mmol) 悬浮于 6mlDMF 之中,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3ml), 室 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 (0.5g, 5.0mmol), 室温搅拌 20 分钟, 再加入 10% KOH 水溶液 (3ml), 升温至 85℃, 直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0.95 克, 产率 75%。 1
     HNMR(400MHz, DMSO-d6) : δ3.87(s, 3H), 7.06(dd, J = 8.0, 2.0Hz, 1H), 7.19(br, 2H), 7.22(br, 2H), 7.44(t, J = 8.0Hz, 1H), 7.72(s, 1H), 7.76(d, J = 8.0Hz, 1H), 8.06(d, J = 8.4Hz, 1H), 8.51(d, J = 8.4Hz, 1H) ;
     ESI-MS(m/z,% ) : 334.16(M+Cl-)
     m.p. : 234-236℃ . 实施例 2 3- 氨基 -6-(3- 氟苯基 ) 噻吩 [2, 3-b] 并吡啶 -2- 甲酰胺 (4b) 的制备将间氟苯乙酮 (5g, 36.2mmol) 和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DMF DMA)(10ml, 73.1mmol) 加热回流, 直至反应完全, 冰浴冷却反应液, 抽滤析出固体, 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 洗涤滤饼, 得到黄色固体 4.8 克, 产率 69%,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烯胺酮固体 (1g, 5.2mmol),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0.8g, 7.7mmol), 1, 4- 二氮 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0.6g, 2.6mmol) 溶于 8ml 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0.92 克, 产率 76%,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
     HNMR(400MHz, DMSO-d6) : δ7.14(d, J = 7.6Hz, 1H), 7.45(t, J = 7.8Hz, 1H), 7.56-7.63(m, 2H), 7.70(d, J = 10.0Hz, 1H), 8.18(d, J = 7.6Hz, 1H), 14.31(br, 1H).
     m.p. : 198-200℃ .
     将上述固体 (1g, 4.5mmol) 悬浮于 8mlDMF 之中,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2.7ml), 室 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 (0.5g, 5.4mmol), 室温搅拌 20 分钟,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2.7ml), 升温至 85 ℃, 直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1.08g, 产率 84%。 1
     HNMR(400MHz, DMSO-d6) : δ7.22(br, 2H), 7.23(br, 2H), 7.33(dt, J = 8.4, 2.2Hz, 1H), 7.58(q, J = 7.3Hz, 1H), 7.99(d, J = 10.4Hz, 1H), 8.08(d, J = 7.6Hz, 1H), 8.11(d, J = 8.8, 1H), 8.54(d, J = 8.4Hz, 1H).
     ESI-MS(m/z,% ) : 286.24(M-H+).
     m.p. : 253-255℃ . 实施例 3 3- 氨基 -6-(3, 4- 二氯苯基 ) 噻吩 [2, 3-b] 并吡啶 -2- 甲酰胺 (4c) 的制备
     将 3, 4- 二氯苯乙酮 (5g, 26.5mmol) 和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DMFDMA) (8ml, 53.53mmol) 加热回流, 直至反应完全, 冰浴冷却反应液, 抽滤析出固体, 用冷石油醚和 冷乙醇洗涤滤饼, 干燥得到棕红色固体 5.7 克, 产率 88%,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烯胺酮固体 (1g, 4.1mmol),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0.6g, 6.2mmol), 1, 4- 二氮 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0.5g, 2mmol) 溶于 8ml 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 冷 却反应液至室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 燥得到棕红色固体 1.1 克, 产率 97%,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固体 (2g, 7.1mmol) 悬浮于 13mlDMF 之中,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4.2ml), 室 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 (0.8g, 8.5mmol), 室温搅拌 20 分钟,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4.3ml), 升温至 85℃, 直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4.32g, 产率 90%。 1
     HNMR(400MHz, DMSO-d6) : δ7.24(br, 4H), 7.79(d, J = 8.8Hz, 1H), 8.14-8.20(m, 2H), 8.42(d, J = 2.0Hz, 1H), 8.56(d, J = 8.4Hz, 1H) ; ESI-MS(m/z,% ) : 373.97(M+Cl-).
     m.p. : 240-242℃ .
     实施例 4 3- 氨基 -6-(2, 4- 二氯苯基 ) 噻吩 [2, 3-b] 并吡啶 -2- 甲酰胺 (4d) 的 制备
     将 2, 4- 二氯苯乙酮 (5g, 26.5mmol) 和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DMFDMA) (8ml, 53.53mmol) 加热回流, 直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温, 除去残余 DMF DMA, 得到红 褐色油状物。
     将上述油状物,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6g, 60mmol),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3.5g, 2.1mmol) 溶于 80ml 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砖红色固体 7.4 克, 两步产率 50%。
     将上述固体 (2g, 7.1mmol) 悬浮于 13mlDMF 之中,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4.2ml), 室 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 (0.8g, 8.5mmol), 室温搅拌 20 分钟,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4.3ml), 升温至 85℃, 直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1.6g, 产率 70%。 1
     H-NMR(400Hz, DMSO-d6) : δ7.23(s, 2H), 7.25(s, 2H), 7.58(dd, J = 8.0, 2.0Hz, 1H), 7.70(t, J = 8.4Hz, 2H), 7.80(d, J = 1.6Hz, 1H), 8.54(d, J = 8.0Hz, 1H). +
     ESI-MS(m/z,% ) : 359.15(M+Na ).
     m.p. : 254-256℃ .
     实施例 5 3- 氨基 -6-(3, 5- 二三氟甲基苯基 ) 噻吩 [2, 3-b] 并吡啶 -2- 甲酰胺 (4e) 的制备
     将 3, 5- 二 三 氟 甲 基 苯 乙 酮 (5g, 19.52mmol) 和 N, N-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二 甲 缩 醛 (DMFDMA)(5ml, 39.43mmol) 加热回流, 直至反应完全, 冰浴冷却反应液, 抽滤析出固体, 用冷 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 得到黄色固体 3.6 克, 产率 60%,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烯胺酮固体 (2g, 6.4mmol),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0.84g, 8.4mmol), 1, 4- 二 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0.64g, 3.2mmol) 溶于 20ml 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反应 完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 洗涤, 干燥得到砖色固体 0.85g, 产率 39%,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
     HNMR(400MHz, DMSO-d6) : δ7.34(d, J = 7.6Hz, 1H), 8.24(d, J = 8.0Hz, 1H), 8.34(s, 1H), 8.50(s, 1H), 14.61(br, 1H).
     m.p. : 190-192℃ .
     将 上 述 固 体 (0.85g, 2.44mmol) 悬 浮 于 8mlDMF 之 中, 加 入 10 % KOH 水 溶 液 (1.7ml), 室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 (0.3g, 2.9mmol), 室温搅拌 20 分钟, 加入 10% KOH 水溶 液 (1.7ml), 升温至 85℃, 直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 到黄色固体 0.5g, 产率 50%。 1
     H-NMR(400Hz, DMSO-d6) : δ7.26(br, 4H), 8.23(s, 1H), 8.38(d, J = 8.4Hz, 1H), 8.63(d, J = 8.4Hz, 1H), 8.81(s, 2H).
     ESI-MS(m/z,% ) : 440.39(M+Cl-).
     m.p. : 216-219℃ .
     实施例 6 3- 氨基 -6-(4- 苯基苯基 ) 噻吩 [2, 3-b] 并吡啶 -2- 甲酰胺 (4f) 的制 备
     将 对 苯 基 苯 乙 酮 (10g, 47.56mmol) 和 N, N-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二 甲 缩 醛 (DMFDMA) (13.14ml, 96.07mmol) 加热回流, 直至反应完全, 冰浴冷却反应液, 抽滤析出固体, 用冷石油 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 得到黄色固体 11.4 克, 产率 95%,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烯胺酮固体 (3g, 11.9mmol),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1.6g, 15.5mmol), 1, 4- 二 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1.31g, 6mmol) 溶于 30ml 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反应完 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 涤, 干燥得到砖色固体 3.3g, 产率 95%,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
     H-NMR(400Hz, DMSO-d6) : δ7.18(d, J = 7.6Hz, 1H), 7.44(t, J = 7.8Hz, 1H), 7.52(t, J = 7.6Hz, 2H), 7.77(d, J = 7.2Hz, 2H), 7.88(q, J = 19.2Hz, 4H), 8.17(d, J= 8.0Hz, 1H), 14.28(br, 1H)
     ESI-MS(m/z,% ) : 287.23(M-H+)
     m.p. : > 230℃ .
     将上述固体 (1.3g, 4.5mmol) 悬浮于 8mlDMF 之中,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3.2ml), 室 温 搅 拌 下 加 入 氯 乙 酰 胺 (0.5g, 5.4mmol), 室 温 搅 拌 20 分 钟, 加 入 10 % KOH 水 溶 液 (3.2ml), 升温至 85℃, 直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黄 色固体 1.5g, 产率 94%。 1
     H-NMR(400Hz, DMSO-d6) : δ7.20(br, 2H), 7.23(br, 2H), 7.41(t, J = 7.0Hz, 1H), 7.51(t, J = 7.4Hz, 2H), 7.77(d, J = 7.6Hz, 2H), 7.84(d, J = 8.0Hz, 2H), 8.11(d, J= 8.4Hz, 1H), 8.29(d, J = 8.0Hz, 2H), 8.53(d, J = 8.4Hz, 1H). +
     ESI-MS(m/z,% ) : 344.36(M-H )
     m.p. : > 280℃
     实施例 7 3- 氨基 -6-(2- 噻唑 ) 噻吩 [2, 3-b] 并吡啶 -2- 甲酰胺 (4g) 的制备
     将 2- 乙 酰 基 噻 唑 (10g, 47.56mmol), N, N-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二 甲 缩 醛 (DMFDMA) (13.14ml, 96.07mmol) 加热回流, 直至反应完全, 冰浴冷却反应液, 抽滤析出固体, 用冷石油 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 得到红色固体 7.4 克, 产率 85%,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烯胺酮固体 (1g, 5.5mmol),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0.8g, 8.2mmol), 1, 4- 二氮杂二 环 [2.2.2] 辛烷 (DABCO)(0.6g, 2.7mmol) 溶于 8ml 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 冷却 反应液至室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 得到红褐色固体 0.87g, 产率 68%,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
     H NMR(400Hz, DMSO-d6) : δ7.48(s, 1H), 8.13(s, 2H), 8.23(s, 1H). +
     ESI-MS(m/z,% ) : 217.98(M-H) .
     m.p. : 221-222℃ .
     将上述固体 (1g, 4.5mmol) 悬浮于 8ml DMF 之中,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2.7ml), 室 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 (0.5g, 5.4mmol), 室温搅拌 20 分钟, 加入 10% KOH 水溶液 (2.7ml), 升温至 85℃, 直至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1.1g, 产率 87%。
     H-NMR(400Hz, DMSO-d6) : δ7.25(br, 2H), 7.27(br, 2H), 7.95(d, J = 3.2Hz, 1H), 8.05(d, J = 2.8Hz, 1H), 8.18(d, J = 8.0Hz, 1H), 8.57(d, J = 8.4Hz, 2H) ; +
     ESI-MS(m/z,% ) : 275.12(M+H ).
     m.p. : > 280℃
     试验例 1 关键中间体 6- 芳基 -3- 氰基吡啶 -2- 硫酮 3 的合成工艺研究
     烯胺酮 2 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在碱性条件下环合得到关键中间体 6- 芳基 -3- 氰基 吡啶 -2- 硫酮 3, 反应方程式如下 :
     1通过对碱, 溶剂和反应温度三个反应条件的筛选 ( 如表 1 所示 ), 发现碱的种类 对产率影响很大, 与文献经常使用的无机碱 ( 氢氧化钾水溶液, 乙醇钠, 叔丁醇钾等等 ) 和 有机碱 ( 三乙胺, 哌啶等等 ) 相比, 当碱为二叔胺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 和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TMEDA), 产率明显提高。以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 为碱, 以乙醇为溶剂, 回流 3 小时取得了最好的产率。
     表 1 烯胺酮 2 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反应的条件筛选
     注: DMF 为 N, N- 二甲基甲酰胺, DBU 为 1, 8- 二氮杂二环 [5.4.0] 十一碳 -7- 烯, DIPEA 为 N, N- 二异丙基乙基胺, DABCO 为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烷, TMEDA 为 N, N, N’ , N’ -四 甲基乙二胺的缩写。a : 氰基硫代乙酰胺为 1.5 当量, 其它氰基硫代乙酰胺为 1.1 当量。
     在合成关键中间体 6- 芳基 -3- 氰基吡啶 -2- 硫酮 3 时, 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两步 一锅法合成工艺, 即: 烯胺酮 2 可不经纯化, 直接将过量的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DMF DMA) 减压除去, 粗品可直接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反应, 3 的产率较之前的分步法明显提高, 且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工作量。
     表 2 两步一锅法与分步法产率对照
     注: 产率均为分离产率, 两种工艺的产物熔点一致 ; - 表示未进行相应操作, 所以 没有相应产率。
     两步一锅法通用操作 :
     将间甲氧基苯乙酮 (1 当量 ) 与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DMF DMA)(2-3 当 量 ) 加热回流, 直至反应完全, 后减压除去过量 DMF DMA, 得到的粗品可以直接用于下一步 反应。将上述粗品 (1 当量 ),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1.5 当量 ),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 烷 (DABCO)(0.5 当量 ) 溶于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烯胺酮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干燥得到的粗品可以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具体例子 :
     将 间 甲 氧 基 苯 乙 酮 (30g, 200mmol) 和 N, N- 二 甲 基 甲 酰 胺 二 甲 缩 醛 (DMFDMA) (56ml, 404mmol) 加热回流直至间甲氧基苯乙酮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温, 旋出多余 的 DMF DMA, 然后向残余物中加入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30g, 300mmol),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20g, 100mmol) 和 400ml 乙醇, 加热回流 2-4 小时, 冷却反应液至室 温, 加入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 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 真空干燥得到真空干燥 得到黄色固体 38.7 克, 两步产率 80%, m.p. : 234-236℃。( 分步法操作详见实施例 1, 两步 产率 64%, m.p. : 234-236℃ )。
     分步法通用操作
     将间甲氧基苯乙酮 (1 当量 ) 与 N,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 (DMFDMA)(2-3 当量 ) 加热回流, 直至反应完全, 冰浴冷却反应液, 抽滤析出固体, 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 得到的固体可以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固体 (1 当量 ), 2- 氰基硫代乙酰胺 (1.5 当量 ), 1, 4- 二氮杂二环 [2.2.2] 辛烷 (DABCO)(0.5 当量 ) 溶于无水乙醇中, 加热回流至烯胺酮反应完全, 冷却反应液至室
     温,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 抽滤析出固体, 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 即得到粗品可以 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具体例子见实施例 1-7 中 4a-4g 的合成。
     试验例 2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1、 实验材料
     RPMI-1640、 DMEM、 胎 牛 血 清、 胰 酶 等 购 自 Gibco BRL 公 司 (InvitrogenCorporation, USA), 顺铂, 阿霉素, 溴化噻唑蓝四唑 (MTT)、 二甲亚砜 (DMSO) 为 Sigma 公司 (USA) 产品。化合物 4a-4g 在体外实验时用 DMSO 配制成 10mM 储存液, 置于 4℃ 冰箱避光保存备用, 临用时再用培养基稀释至所需浓度。
     细胞系及培养 : 本实验所用的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购于美国 ATCC 公司。
     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用含 10%胎牛血清、 100U/mL 青霉素、 100μg/mL 链霉素的 DMEM 完全培养基、 5% CO2、 37℃培养。
     2、 实验方法 (MTT 法 )
     用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 2×104/mL, 接种于 96 孔板, 每孔 200μL, 培养 24 小时后,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化合物 4a-4g( 终浓度分别为 5, 2.5, 1.25, 0.625, 0.312, 0.16g/ ml) 处理细胞作为实验组, 同时用等体积的空白溶剂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的 DMSO 浓度为 0.1% (0.1%的 DMSO 对细胞增殖无影响 )。每个组设 5 个复孔, 37℃, 5% CO2 培养。培养 48 小时后, 每孔加入 5mg/mL MTT 试剂 20μL, 继续培养 2h, 弃上清, 再加 DMSO 150μL, 振荡混 匀 15min, 用酶标仪 (λ = 570nm) 测定吸光度 (A) 值 (A 值与活细胞数成正比 ), 取其平均 值。 相对细胞增殖抑制率 (% ) = ( 溶剂对照组 A570- 实验组 A570)/ 溶剂对照组 A570×100%。 同时, 根据相对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 (IC50) 来表示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 殖抑制作用。
     3、 实验结果
     化合物 4a-4g 在不同肿瘤细胞株上的相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见下表 3 :
     表 3 体外抑制 HepG2 细胞增殖实验 ( 相对细胞增殖抑制率,% )
     化合物 4a-4g 作用人肝癌细胞 HepG2 后, 随化合物浓度增高, 抑制作用增强, 各剂 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 相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其中尤以 化合物 4a, 4b, 4c, 4d, 4g 有明显的抗 HepG2 细胞增殖活性。化合物 4a-4g, 相应 2- 取代甲酰胺化合物, 及阳性对照物 ( 顺铂和阿霉素 ) 对照处 理 HepG2 细胞 48h 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见下表
     表 4 体外抑制 HepG2 细胞增殖试验 (IC50, μM)
     注: 以上 IC50 为重复试验三次的结果 ;; - 表示相应产物未合成。
     如上表所示, 该类化合物 2 位取代基的结构对活性影响很大, 将取代的甲酰胺结 构变为相应未取代的甲酰胺结构, 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可 以明显提高。
     4a, 4c 体外对人肝癌 HepG2 细胞株的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阳性对照阿霉素和 顺铂, 有成为抗肿瘤药物的良好前景。
     14

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30759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30759ACN102030759A21申请号200910167754522申请日20090925C07D495/04200601C07D213/85200601C07D417/04200601A61K31/4365200601A61P35/0020060171申请人四川大学地址610065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72发明人杨黎杨胜勇赵瀛兰余洛汀魏于全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1200代理人冯义高陶红54发明名称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结构新颖的噻。

2、吩并吡啶衍生物,以及它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医药领域;经药理实验证明式4所示的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而这种增殖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该类3氨基噻吩并2,3B吡啶2甲酰胺衍生物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得到新的抗肿瘤药物,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1页CN102030762A1/2页21一类具有如下通式4的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式中R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反应步骤如下1以芳香酮1为原料,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反应得到烯胺酮2;2烯胺酮2再与氰基硫。

3、代乙酰胺关环得到中间体6芳基3氰基吡啶2硫酮3;3中间体6芳基3氰基吡啶2硫酮3再与氯乙酰胺关环得到3氨基6芳基噻吩并2,3B吡啶2甲酰胺类系列化合物4;式中R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体3的结构式如下权利要求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2/2页3式中R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的关键中间体3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其特征在于,两步反应在一个反应容器中进行,中间体烯胺酮不需要分离纯化,步骤为芳香酮1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反应,反应完成后,直接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粗品直接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在碱。

4、催化作用下环化,得到关键中间体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N,N,N,N四甲基乙二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用于抗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权利要求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1/11页4一类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结构新颖的3氨基6芳基噻吩并2,3B吡啶2甲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背景技术0002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要杀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恶性肿瘤的发病。

5、率已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癌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死亡原因,尽管近年来对其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如吉西他宾、格力卫等的应用,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益处,但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死亡率高。因此,研发新型特别是具有崭新母体结构的抗肿瘤药物或从现有的化合物中筛选出新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发明内容0003发明人在先前对激光激酶AAURORAA抑制剂的筛选中,发现了一个先导化合物,该化合物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显示了良好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在接下来对该化合物的结构优化中,发明人自行设计路线该化合物的合成之前没有文献报道合成得到了该化合物,并合成了一些结构类似物。

6、该部分工作已申请中国专利,发明名称为2甲酰胺基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申请号为2008100461888。0004在该专利申请的基础上,发明人继续进行了合成噻吩并吡啶新衍生物的深入研究,所做的工作如下00051、按照如下的反应合成路线,以芳香酮1为原料,首先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反应得到烯胺酮2,接着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关环得到中间体6芳基3氰基吡啶2硫酮3,后再与氯乙酰胺关环得到3氨基6芳基噻吩并2,3B吡啶2甲酰胺类系列化合物4。该类化合物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有成为抗肿瘤药物的良好前景。000600072、发展了两步一锅法合成关键中间。

7、体6芳基3氰基吡啶2硫酮3的新工艺。两步一锅法具体操作如下芳香酮1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反应完后,直接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DMFDMA,粗品不经纯化直接与氰基硫代乙酰胺环化得到产物。该工艺与以前的分步法相比,一是避免了过滤洗涤烯胺酮的操作,二是提高了关键中间体3的两步总产率。00083、筛选了烯胺酮2与氰基硫代乙酰胺的反应条件,提高了该步反应产率。发明人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2/11页5筛选了碱,溶剂和反应温度,发现当碱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以乙醇为溶剂,回流3小时取得了最好的产率。具体实施。

8、方式0009以下通过对若干具体化合物合成实例的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0010实施例13氨基63甲氧基苯基噻吩2,3B并吡啶2甲酰胺4A的制备00110012将间甲氧基苯乙酮5G,333MMOL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92ML,693MMOL加热回流,直至原料反应完全,冰浴冷却反应液,抽滤析出固体,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干燥得到黄色固体52克,产率75,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13将上述烯胺酮固体1G,49MMOL,2氰基硫代乙酰胺074G,7。

9、35MMOL,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054G,245MMOL溶于8ML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10克,产率85,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14将上述化合物1G,42MMOL悬浮于6MLDMF之中,加入10KOH水溶液3ML,室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05G,50MMOL,室温搅拌20分钟,再加入10KOH水溶液3ML,升温至85,直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095克,产率75。00151HNMR400MHZ,DMSOD6387S,3H,706D。

10、D,J80,20HZ,1H,719BR,2H,722BR,2H,744T,J80HZ,1H,772S,1H,776D,J80HZ,1H,806D,J84HZ,1H,851D,J84HZ,1H;0016ESIMSM/Z,33416MCL0017MP2342360018实施例23氨基63氟苯基噻吩2,3B并吡啶2甲酰胺4B的制备00190020将间氟苯乙酮5G,362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10ML,731MMOL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冰浴冷却反应液,抽滤析出固体,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得到黄色固体48克,产率69,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说明书CN102030759A。

11、CN102030762A3/11页60021将上述烯胺酮固体1G,52MMOL,2氰基硫代乙酰胺08G,77MMOL,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06G,26MMOL溶于8ML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092克,产率76,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221HNMR400MHZ,DMSOD6714D,J76HZ,1H,745T,J78HZ,1H,756763M,2H,770D,J100HZ,1H,818D,J76HZ,1H,1431BR,1H0023MP1982000024将上述固体1G,4。

12、5MMOL悬浮于8MLDMF之中,加入10KOH水溶液27ML,室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05G,54MMOL,室温搅拌20分钟,加入10KOH水溶液27ML,升温至85,直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108G,产率84。00251HNMR400MHZ,DMSOD6722BR,2H,723BR,2H,733DT,J84,22HZ,1H,758Q,J73HZ,1H,799D,J104HZ,1H,808D,J76HZ,1H,811D,J88,1H,854D,J84HZ,1H0026ESIMSM/Z,28624MH0027MP2532550028实施例33氨基63,。

13、4二氯苯基噻吩2,3B并吡啶2甲酰胺4C的制备00290030将3,4二氯苯乙酮5G,265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8ML,5353MMOL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冰浴冷却反应液,抽滤析出固体,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干燥得到棕红色固体57克,产率88,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31将上述烯胺酮固体1G,41MMOL,2氰基硫代乙酰胺06G,62MMOL,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05G,2MMOL溶于8ML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棕红色固体11克,产率97,直接。

14、用于下一步反应。0032将上述固体2G,71MMOL悬浮于13MLDMF之中,加入10KOH水溶液42ML,室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08G,85MMOL,室温搅拌20分钟,加入10KOH水溶液43ML,升温至85,直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432G,产率90。00331HNMR400MHZ,DMSOD6724BR,4H,779D,J88HZ,1H,814820M,2H,842D,J20HZ,1H,856D,J84HZ,1H;ESIMSM/Z,37397MCL0034MP2402420035实施例43氨基62,4二氯苯基噻吩2,3B并吡啶2甲酰胺4D的制备。

15、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4/11页700360037将2,4二氯苯乙酮5G,265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8ML,5353MMOL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除去残余DMFDMA,得到红褐色油状物。0038将上述油状物,2氰基硫代乙酰胺6G,60MMOL,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35G,21MMOL溶于80ML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砖红色固体74克,两步产率50。0039将上述固体2G,71MMOL悬浮于13MLDMF。

16、之中,加入10KOH水溶液42ML,室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08G,85MMOL,室温搅拌20分钟,加入10KOH水溶液43ML,升温至85,直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16G,产率70。00401HNMR400HZ,DMSOD6723S,2H,725S,2H,758DD,J80,20HZ,1H,770T,J84HZ,2H,780D,J16HZ,1H,854D,J80HZ,1H0041ESIMSM/Z,35915MNA0042MP2542560043实施例53氨基63,5二三氟甲基苯基噻吩2,3B并吡啶2甲酰胺4E的制备00440045将3,5二三氟甲基苯。

17、乙酮5G,1952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5ML,3943MMOL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冰浴冷却反应液,抽滤析出固体,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得到黄色固体36克,产率60,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46将上述烯胺酮固体2G,64MMOL,2氰基硫代乙酰胺084G,84MMOL,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064G,32MMOL溶于20ML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砖色固体085G,产率39,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471HNMR400MHZ,DMSOD6734D,J。

18、76HZ,1H,824D,J80HZ,1H,834S,1H,850S,1H,1461BR,1H0048MP190192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5/11页80049将上述固体085G,244MMOL悬浮于8MLDMF之中,加入10KOH水溶液17ML,室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03G,29MMOL,室温搅拌20分钟,加入10KOH水溶液17ML,升温至85,直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05G,产率50。00501HNMR400HZ,DMSOD6726BR,4H,823S,1H,838D,J84HZ,1H,863D,J84HZ,1H。

19、,881S,2H0051ESIMSM/Z,44039MCL0052MP2162190053实施例63氨基64苯基苯基噻吩2,3B并吡啶2甲酰胺4F的制备00540055将对苯基苯乙酮10G,475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1314ML,9607MMOL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冰浴冷却反应液,抽滤析出固体,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得到黄色固体114克,产率95,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56将上述烯胺酮固体3G,119MMOL,2氰基硫代乙酰胺16G,155MMOL,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131G,6MMOL溶于30ML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冷却。

20、反应液至室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砖色固体33G,产率95,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571HNMR400HZ,DMSOD6718D,J76HZ,1H,744T,J78HZ,1H,752T,J76HZ,2H,777D,J72HZ,2H,788Q,J192HZ,4H,817D,J80HZ,1H,1428BR,1H0058ESIMSM/Z,28723MH0059MP2300060将上述固体13G,45MMOL悬浮于8MLDMF之中,加入10KOH水溶液32ML,室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05G,54MMOL,室温搅拌20分钟,加入10KOH水溶液32ML。

21、,升温至85,直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15G,产率94。00611HNMR400HZ,DMSOD6720BR,2H,723BR,2H,741T,J70HZ,1H,751T,J74HZ,2H,777D,J76HZ,2H,784D,J80HZ,2H,811D,J84HZ,1H,829D,J80HZ,2H,853D,J84HZ,1H0062ESIMSM/Z,34436MH0063MP2800064实施例73氨基62噻唑噻吩2,3B并吡啶2甲酰胺4G的制备0065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6/11页90066将2乙酰基噻唑10G,。

22、4756MMOL,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1314ML,9607MMOL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冰浴冷却反应液,抽滤析出固体,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得到红色固体74克,产率85,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67将烯胺酮固体1G,55MMOL,2氰基硫代乙酰胺08G,82MMOL,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06G,27MMOL溶于8ML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红褐色固体087G,产率68,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681HNMR400HZ,DMSOD6748S,1H,813S,。

23、2H,823S,1H0069ESIMSM/Z,21798MH0070MP2212220071将上述固体1G,45MMOL悬浮于8MLDMF之中,加入10KOH水溶液27ML,室温搅拌下加入氯乙酰胺05G,54MMOL,室温搅拌20分钟,加入10KOH水溶液27ML,升温至85,直至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11G,产率87。00721HNMR400HZ,DMSOD6725BR,2H,727BR,2H,795D,J32HZ,1H,805D,J28HZ,1H,818D,J80HZ,1H,857D,J84HZ,2H;0073ESIMSM/Z,27512MH007。

24、4MP2800075试验例1关键中间体6芳基3氰基吡啶2硫酮3的合成工艺研究0076烯胺酮2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在碱性条件下环合得到关键中间体6芳基3氰基吡啶2硫酮3,反应方程式如下00770078通过对碱,溶剂和反应温度三个反应条件的筛选如表1所示,发现碱的种类对产率影响很大,与文献经常使用的无机碱氢氧化钾水溶液,乙醇钠,叔丁醇钾等等和有机碱三乙胺,哌啶等等相比,当碱为二叔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产率明显提高。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为碱,以乙醇为溶剂,回流3小时取得了最好的产率。0079表1烯胺酮2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反应的条件筛。

25、选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7/11页10008000810082注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DBU为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IPEA为N,N二异丙基乙基胺,DABCO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TMEDA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缩写。A氰基硫代乙酰胺为15当量,其它氰基硫代乙酰胺为11当量。0083在合成关键中间体6芳基3氰基吡啶2硫酮3时,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两步一锅法合成工艺,即烯胺酮2可不经纯化,直接将过量的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减压除去,粗品可直接与氰基硫代乙酰胺反应,3的产率较之前的分步法明显提高,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减。

26、少了工作量。0084表2两步一锅法与分步法产率对照0085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8/11页1100860087注产率均为分离产率,两种工艺的产物熔点一致;表示未进行相应操作,所以没有相应产率。0088两步一锅法通用操作0089将间甲氧基苯乙酮1当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23当量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后减压除去过量DMFDMA,得到的粗品可以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将上述粗品1当量,2氰基硫代乙酰胺15当量,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05当量溶于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烯胺酮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

27、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的粗品可以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90具体例子0091将间甲氧基苯乙酮30G,200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56ML,404MMOL加热回流直至间甲氧基苯乙酮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温,旋出多余的DMFDMA,然后向残余物中加入2氰基硫代乙酰胺30G,300MMOL,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20G,100MMOL和400ML乙醇,加热回流24小时,冷却反应液至室温,加入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得到真空干燥得到黄色固体387克,两步产率80,MP234236。分步法操作详见实施例1,两步产率6。

28、4,MP234236。0092分步法通用操作0093将间甲氧基苯乙酮1当量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23当量加热回流,直至反应完全,冰浴冷却反应液,抽滤析出固体,用冷石油醚和冷乙醇洗涤滤饼,得到的固体可以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94将上述固体1当量,2氰基硫代乙酰胺15当量,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05当量溶于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至烯胺酮反应完全,冷却反应液至室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9/11页12温,用稀盐酸调节反应体系至中性,抽滤析出固体,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即得到粗品可以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95具体例子见实施例17中4A4G的合。

29、成。0096试验例2细胞增殖抑制实验00971、实验材料0098RPMI1640、DMEM、胎牛血清、胰酶等购自GIBCOBRL公司INVITROGENCORPORATION,USA,顺铂,阿霉素,溴化噻唑蓝四唑MTT、二甲亚砜DMSO为SIGMA公司USA产品。化合物4A4G在体外实验时用DMSO配制成10MM储存液,置于4冰箱避光保存备用,临用时再用培养基稀释至所需浓度。0099细胞系及培养本实验所用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购于美国ATCC公司。0100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G/ML链霉素的DMEM完全培养基、5CO2、37培养。01012、。

30、实验方法MTT法0102用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4/ML,接种于96孔板,每孔200L,培养24小时后,分别用不同剂量的化合物4A4G终浓度分别为5,25,125,0625,0312,016G/ML处理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用等体积的空白溶剂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DMSO浓度为0101的DMSO对细胞增殖无影响。每个组设5个复孔,37,5CO2培养。培养48小时后,每孔加入5MG/MLMTT试剂20L,继续培养2H,弃上清,再加DMSO150L,振荡混匀15MIN,用酶标仪570NM测定吸光度A值A值与活细胞数成正比,取其平均值。相对细胞增殖抑制率溶剂对照组A570实验组A570/溶剂对照。

31、组A570100。同时,根据相对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来表示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01033、实验结果0104化合物4A4G在不同肿瘤细胞株上的相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见下表30105表3体外抑制HEPG2细胞增殖实验相对细胞增殖抑制率,01060107化合物4A4G作用人肝癌细胞HEPG2后,随化合物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相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化合物4A,4B,4C,4D,4G有明显的抗HEPG2细胞增殖活性。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10/11页130108化合物4A4G,相应2取。

32、代甲酰胺化合物,及阳性对照物顺铂和阿霉素对照处理HEPG2细胞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见下表0109表4体外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试验IC50,M01100111说明书CN102030759ACN102030762A11/11页140112注以上IC50为重复试验三次的结果;表示相应产物未合成。0113如上表所示,该类化合物2位取代基的结构对活性影响很大,将取代的甲酰胺结构变为相应未取代的甲酰胺结构,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可以明显提高。01144A,4C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阳性对照阿霉素和顺铂,有成为抗肿瘤药物的良好前景。说明书CN10203075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