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再充填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再充填粉末、粒状材料等且涉及一种用于再充填的纸质容器,该纸 质容器包括主要由纸制成的杯状的容器体部、安装在容器体部的开口部分的料斗和用于 紧密密封开口部分的密封盖。背景技术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再充填的纸质容器中,料斗朝向开口部分逐渐变细以便 于转移内容物——如速溶咖啡,并且该料斗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尤其是高密度聚乙烯 (HDPE) 的材料制成,或者由与容器体部的纸相同的材料制成。对于常规的再充填容器, 经常使用由合成树脂膜制成的包装袋。 这种容器的例子包括杀菌食品包装袋或在其上侧 具有用于再闭合的拉链的自立式折边袋。 另一方面,作为常规结构在容器体部的开口部 分内侧具有环状物,这主要为了增强容器的强度。 具体地说,环状物的凸缘安装在通过 向外延伸容器体部的中间部分的上端部而形成的凸缘或卷曲部分的上表面上,并且容器 体部的凸缘的上表面连接到环状物的凸缘的下表面上。 此外,具有阻隔性能的板状盖可 以固定到环状物凸缘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安装帽以紧密地密封容器体部的开口部分, 如下面的日本公开物中那样 :专利申请 2007-290373、经审查的专利申请 63-24464、专 利申请 08-58764、专利申请 2002-264918。
然而,在再充填如速溶咖啡等内容物时,上述传统结构的问题在于,需要事先 打开折边袋或容器,且再充填操作非常麻烦,因为在再充填过程中内容物容易溅出。 此 外,其它问题在于,在再充填时,如速溶咖啡等的内容物暴露在空气中而减弱了内容物 的香味或风味,并且内容物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具体地,通过用剪刀等剪掉袋或折边袋 的边缘来打开它们,然后在可再充填的容器上倒置袋或折边袋从而转移内容物。 因此, 需要两个动作来进行转移。 此外,问题还在于,只有通过例如把空气引入袋中使袋膨胀 才能顺利地转移内容物。 发明内容
为了通过各种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再充填的纸质容 器,以实现方便且可靠的再充填操作、降低香味或风味减弱的风险、使得能够通过一个 动作转移内容物以及成功地保证容器的自立性能以实现安全的转移。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再充填的容器,包括 :
- 具有开口部分的容器体部 ;
- 一体地置于容器体部的开口部分上的料斗组件,该料斗组件包括朝向容器开口 部分逐渐变细的料斗,所述料斗组件设置有从料斗组件的外周壁延伸至料斗的内锥形壁 且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肋部,从肋部的上端部至料斗开口的上边缘的高度近似等于料斗开 口的直径 的四分之一或更多 ;
- 封闭容器体部开口部分的可撕裂的密封盖。根据具体的实施例,料斗在其锥形开口的端部上一体地设置有管状件,该管状 件以与所述锥形开口的所述端部的内径 相同的内径沿轴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料斗组件的外周壁为环状物,该环状物的外形尺寸 基本与容器开口部分的内径相同,因此能够通过将该环状物固定到容器开口部分的内表 面上来安装料斗。 该环状物可固定到料斗的更接近容器体部的内部的边缘上。
料斗组件可由纸或树脂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 (HDPE) 或聚丙烯制成。 容器 体部优选由纸制成。
料斗组件优选包括至少 3 个且至多 8 个肋部。 通常,肋部与料斗和外周壁一体 形成。 也就是说,肋部、料斗和外周壁由单块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再充填的纸质容器包括 :
- 主要由纸制成的杯状容器体部 ;以及
- 一体地设置在容器体部的开口部分上且朝向该开口部分逐渐变细的料斗,该料 斗一体地设置有从料斗的外周壁延伸至开口部分的内周壁且沿周向以预定间隔布置的肋 部,从肋部的上端部至料斗开口的上边缘的高度近似等于料斗出口的直径 的四分之一 或更多 ; - 通过按压可撕裂的密封盖固定在开口部分上,所以通过倒置容器体部并相对于 可再充填的容器的口部按压盖以撕裂盖,能够借助于料斗通过可再充填的容器的口部直 接补充内容物并使内容物聚集在中央部分。
根据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再充填的容器包括优选主要由纸制成的容器体 部和一体地设置在容器体部的开口部分上且朝向开口部分逐渐变细的料斗。 “一体地设 置在容器体部的开口部分上” 表示整个料斗置于容器体部的内部。 容器优选为杯状或圆 形。 料斗优选也具有圆形开口。 料斗组件优选一体地设置有从料斗的外周壁延伸至料斗 开口的内周壁且沿周向以预定间隔布置的肋部。 从肋部的上端部至料斗开口的上边缘的 高度近似等于料斗出口的直径的四分之一或更多,料斗开口优选为圆形。 可撕裂的密封 盖固定在料斗开口上。 该盖同时封闭料斗开口和容器开口。 该盖优选可通过按压撕裂。 通过倒置容器体部并相对于可再充填容器的口部按压盖以撕裂盖,能够通过可再充填的 容器的口部直接补充内容物并使内容物聚集在料斗的中央。
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再充填的容器可以包括用于保护内部的上覆帽。 在实践 中,去除该帽并倒置容器体部,然后将料斗安装至可在内部与可再充填的容器的口部配 合的位置,该可再充填的容器例如可以是罐子。 容器体部中的粉末或松散材料——例如 速溶咖啡——向下流入料斗中,但被盖保持。 随后,向容器体部施加压力,以便朝罐子 的口部推动料斗。 该压力充当了允许罐子的口部挤压并撕裂盖的力,其中,罐子的口部 大体上为从罐子体部向上柱形延伸的管状部分。 因此,该压力充当了允许罐子的口部向 上推动盖并强迫盖进入限定在容器体部周向壁和料斗内壁之间的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空间 的力。 其上施加了压力的盖沿着例如作为事先设置在盖上的弱化部分的径向穿孔或剪切 线被撕裂并分为多片。 同时,料斗进入罐子的口部。 因此,料斗的开口被打开,例如速 溶咖啡等的粉末从容器体部向下流入罐子且通过料斗引导至中央。
根据本发明,所有肋部优选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具体地,对于本发明来 说,肋部以预定间隔沿周向设置在料斗的外侧,从肋部的上端部至料斗开口的上边缘的
高度设定为约等于料斗开口的直径的四分之一或更多,优选直到所述直径的一半。 那么 通过至少从容器体部的开口推动料斗开口一料斗开口直径的至少四分之一的距离可以使 盖的破片从旁边和外部从料斗出口上方后退落下。
此外,沿周向布置的肋部抵靠可再充填的容器的口部的上边缘,以成功地支承 再充填容器并保持其推动位置。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再充填的容器允许通过相对于可再充填的容器的口部按压容 器体部使得盖被按压并撕裂,从而容易使容器体部直接与可再充填的容器连通,这与传 统的立式袋完全不同。 因此,可以容易且可靠地通过非常简单的操作来进行再充填,而 且不会将内容物暴露在空气中并减弱香味或风味。
具体地,对于本发明来说,使得盖的破片能够从旁边和外部从料斗出口上方后 退落下的推动长度设定为料斗开口直径的至少四分之一,因此盖的破片能够适当地从旁 边和外部从料斗出口上方后退落下且可以实现内容物的顺利转移。 此外,沿周向以预定 间隔布置的肋部抵靠可再充填的容器的口部的上边缘,因此成功地支承了再充填容器并 保持了推动位置,从而使得能够通过一个动作平稳地转移内容物。
在上述结构中,料斗优选在料斗锥形开口的端部上一体地设置有管状件或导向 件,该管状件以与该端部的内径相同的内径沿轴向延伸。
尽管某些情况下料斗倾向于在其倾斜壁上抵靠可再充填的容器的口部而使抵靠 位置不稳固,但是连接至料斗的管状件由于是直的管状导向件能够可靠地插入可再充填 的容器的口部。 因此,可以引导粉末进入可再充填的容器的口部,使粉末不散落在容器 之外并在再充填期间不使粉末暴露于空气或湿气中,并减小香味减弱的风险。 具体地, 对于易于受空气或湿气影响的粉末来说,使用该管状件是特别有效的。
此外,料斗组件优选在更接近容器体部的内部的料斗的边缘上一体地设置有环 状物,该环状物的外形尺寸基本与容器开口部分的内径相同,因此使得能够通过将该环 状物固定到容器开口部分的内表面上来安装料斗。
这是因为通过将环状物利用热熔接合或粘合剂粘合到容器体部的开口部分的内 表面上可以将料斗固定到容器体部的开口部分的内侧。 附图说明 借助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
图 1 是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再充填的纸质容器的实施例的主剖视图,该视图特征 性地示出在向罐子补充内容物之前盖、容器和罐子之间的关系 ;
图 2 是示出图 1 所示的本发明的特征的主剖视图,该视图特征性地示出当盖被撕 裂时盖、容器和罐子之间的关系 ;
图 3 是示出从罐子的位置观察的图 2 所示的特征的仰视图 ;
图 4 是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再充填的纸质容器的实施例的整体分解透视图,该视 图包括示出容器的放大部分的放大图 ;
图 5 是示出图 4 中的容器在其闭合位置时其端部的剖视图 ;
图 6 是示出图 5 所示的剖视图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
图 7 是示出盖的沿图 8 中的线 A-A 的剖视图 ;
图 8 是图 1 中所示的盖的仰视图 ;
图 9 是示出图 1 中具有阻隔性能的盖的工作状态的透视图,该视图示出在向罐子 补充内容物之前盖、容器和罐子之间的关系 ;
图 10 是示出图 9 所示工作状态的主剖视图 ;
图 11 是示出图 1 中具有阻隔性能的盖的工作状态的透视图,该视图示出在向罐 子补充内容物期间盖、容器和罐子之间的关系 ;
图 12 是示出图 11 所示工作状态的主剖视图 ;
图 13 是示出将本发明应用到不具有任何卷曲部分的容器体部的可选实施例的主 剖视图 ;
图 14 是示出图 13 所示剖视图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
图 15 是示出使用具有管状导向件的料斗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 图;
图 16 是示出对应于图 15 的实施例的、环状物上不具有凸缘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 剖视图 ;
图 17 是示出对应于图 8 的盖的、具有 8 个弱化部分的盖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说明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再充填的纸质容器应用到用于速溶 咖啡再充填的容器 1 的实施例。
基本上,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所有包括开口部分且使得能够高效地再充填内容物 的实施例,所述开口部分具有其上连接有料斗的部件。 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下面描述 的实施例。
首先,如图 4 和 5 所示,再充填容器 1 由容器体部 2、作为漏斗的例子的料斗 3、 具有阻隔性能的板状盖 4 以及上覆帽 5 组成。
容器体部 2 为圆柱形、具有底面且由矩形纸制成。 该纸质圆柱由包括从外部顺 序层压的纸层、铝箔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低密度聚乙烯层的复合材料形成, 该复合材料对气体 ( 氧气、水蒸汽或内容物蒸发的组分 ) 具有高阻隔性能。 使用公知技 术来层压所述层。 例如,使用如层压或涂覆等公知技术。 为了制造容器体部 2,将如上 所述具有高气体阻隔性能的矩形纸卷成圆柱,左右端部重叠,重叠部分作为连接部分以 实现合适的粘合。 任何适合的已知技术——例如利用热熔接合或粘合剂粘合——都可用 作粘合手段。 如图 4 和 5 所示,向外环状地卷曲的卷曲部分 6 一体地形成在上端部上。
如图 4 至 6 所示,料斗 3——也就是说朝向容器体部 2 的开口部分 2A 逐渐变细 的漏斗—— ( 下文中简称 “料斗” ) 配合在容器体部 2 的开口部分 2A 内。 具体地,料 斗 3 由与容器体部 2 相同的材料或任何合适的、厚度为 0.8mm 的树脂材料——如高密度聚 乙烯 (HDPE) 或聚丙烯——制成。 料斗 3 在其周边具有作为环状物的直立壁 3A( 下文中 直立壁将简称为 “环状物”)。 环状物 3A 具有一体地设置在其上端部且向外突出的凸缘 3B。 环状物 3A 配合在容器体部 2 的开口部分 2A 内,其下表面置于开口部分 2A 的上端 部——也就是卷曲部分 6 的上端面 6A——上且适当地连接在其上。 料斗 3 由一体地从环状物 3A 的下端部开始并逐渐向上朝中央倾斜地延伸的壁形成。 料斗 3 的圆锥角根据内容 物设定为在至少 1-7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 10-30°的范围内。 圆锥角越小,料斗 3 的 高度 ( 长度 ) 越长,从而增加了形成料斗 3 的树脂的量。 因此,要考虑成本适当地设置 圆锥角。 朝中央倾斜的壁的上端部——也就是开口 3C——设计为与凸缘 3B 的上端面位 于基本相同高度处,也就是说,基本上与上端面 6A 在同一平面内。 最优选的手段——如 热熔接合、射频接合或粘合剂粘合——用作将料斗连接至容器体部的手段。
在附图中,6B 示出出现在卷曲部分 6 中的一段,而其被形成于板状盖 4 的最内 层中的密封剂层 7( 如下文所述 ) 成功地密封。
具有阻隔性能的盖 4 密封地粘合至料斗 3 的上端部。
如图 7 所示,将聚乙烯密封剂层作为最内层 7 的具有高气体阻隔性能的复合材料 板用于具有阻隔性能的盖 4。 在复合材料板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8 固定在密封 剂层 7 的外侧,金属箔膜 10 通过粘合剂层 9 固定在层 8 的外侧。 此外,如图 8 所示,最 内层密封剂层 7 具有从中心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弱化部分 11,因此允许容易地撕破最内层 7 以及金属箔膜 10 从而便于破坏密封。
如图 4、5 和 8 所示,盖 4 的整体形状为圆形,其直径近似等于容器体部 2 的开 口部分 2A 的直径,也就是约 90mm,其周边 4B 适当地固定在料斗 3 的凸缘 3B 的上表面 上。 典型地,进行热熔接合。 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盖 4 仅与料斗 3 的上端部——即开 口 3C 的上边缘——接触,所以可以快速且容易地开启料斗 3 的开口 3C。 如图 1、4 和 5 所示,具有阻隔性能的盖 4 还设有穿孔或剪切线 ( 在示出的例子 中为穿孔 ) 作为多个弱化部分 11,所述多个弱化部分从中心沿径向延伸,以致于到达最 内层 7 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8。 作为弱化部分 11 的穿孔或剪切线使得能够容易地 撕破最内层 7 以及金属箔层 10,从而便于破坏密封。 如图 4 和 8 所示,穿孔或剪切线为 三条在中心相交的直线,线的长度为 9mm,连接部的长度为 1mm。 线的数量为 3 是实现 本发明的给定目的的最小数量。 尽管线的最大数量取决于盖 4 的大小,但是期望的最大 数量为 10。 如果数量为 10 或更多,盖 4 的强度会削弱,这是不利的。 理想的数量为 3 到 8( 图 17 示出具有 8 条线的例子 )。
上覆帽 5 由与容器体部 2 相同的材料或合适的、厚度约为 0.8mm 的树脂——如高 密度聚乙烯 (HDPE) 或聚丙烯——制成。 如图 4 至 6 所示,帽 5 从外部与容器体部 2 的 开口部分 2A 配合,以保护盖 4 并同时保持内部卫生。 特别地,在向下的周向壁 5A 的下 端部上设有倒凹 5B。 该倒凹 5B 与容器体部 2 的卷曲部分 6 的下表面弹性接合并保持该 接合。
通常,通过料斗 3 的开口 3C 进行将粉末状速溶咖啡 P 补充到再充填容器 1 的内 部的操作。
基本上,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再充填容器 1 中以及特别在本发明中,从料斗 3 延伸 至环状物 3A 的四个肋部 12 围绕料斗 3 以预定的、优选相等的间隔 ( 附图中为 90 度 ) 沿 周向设置,如图 1 至 3 所示。 尽管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肋部的数量为 4,但是该数量优选 至少为 3 且至多为 8。 厚度等于料斗 3 和环状物 3A 的厚度,即约 0.8mm,必要时可以小 于该值。 材料与容器体部 2 的材料相同或为合适的、厚度为 0.8mm 的树脂材料,如高密 度聚乙烯 (HDPE) 或聚丙烯,这是自然的,因为肋部与料斗 3 和环状物 3A 一体地形成。
从肋部 12 的上端部至开口 3C 的上端部的高度 H 设定为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直径长度 的 一半。
现在说明将从肋部 12 的上端部至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上边缘的高度 H 设定为料 斗 3 的开口 3C 的直径长度 的一半的原因。
如图 2 和 3 所示,当容器体部 2 被安装并推动至允许容器体部 2 与罐子 13( 可再 充填的容器的例子 ) 的圆柱形口部 13A 一体地配合的位置时,盖 4 被推入限定在料斗 3 和 环状物 3A 之间的、口部 13A 的上端部之上的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空间 S 内并同时在穿孔 11 处被撕裂。 盖 4 的破片逐渐朝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外周边后退落下。 后退距离必定由推 动盖 4 进入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空间 S 的距离确定。 也就是说,如图 1 和 2 所示,其取决于 位于给定密封位置的盖 4 的、从容器体部 2 的开口部分 2A 延伸至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平直 部分 A 被推入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空间 S 的距离。 该推动距离通过盖 4 从容器体部 2 的开 口部分 2A 的内边缘至罐子 13 的口部 13A 的端部的尺寸 B 的平方加上盖 4 从该口部 13A 的远端至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边缘的尺寸 C 的平方再减去平直部分 A 的平方确定。 通过 分析发现,推动距离——即从肋部 12 的上端部至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上边缘的高度 H—— 至多为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直径 的一半。 在肋部 12 的上端部和包括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上边缘的平面之间测量该高度 H,亦即该高度 H 平行于料斗中轴线。 由于当盖 4 撕裂 时,破片 4A 逐渐地沿径向从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中心向后退,因此建议采用直径 的一半 的长度,以完全开启料斗 3 的开口 3C。 然而,考虑到优选范围,最小为直径 的四分之 一。 如果高度 H 小于四分之一,那么即使有例如穿孔或剪切线等的弱化部分 11 存在,还 是不太容易成功撕裂盖 4,从而减小了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开启面积。 因此,会阻碍内容 物向罐子 13 的流动,再充填操作进行顺利。 另一方面,如果高度 H 大于一半,那么料斗 3 的自身长度太长,以致于需要大量材料,这是一种浪费,此外,再充填容器的尺寸也会 过大,这也是不期望的。
沿周向以规则间隔布置至少三个肋部 12 的原因在于,当速溶咖啡 P 转移至可再 充填的容器 13 中时 ( 如下所述 ),通过沿周向以规则间隔布置的三个肋部 12 可以稳定地 支承再充填容器 1,因此不需要在转移期间用手一直握住再充填容器 1,从而使得能够通 过一触式操作完成更顺利的转移。
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 例如,可使用一种可选的结构,其中,环形 盘件取代肋部 12 被设置在限定在料斗 3 和环状物 3A 之间的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空间 S 中、 处于具有预定高度的位置处——即处于开口 3C 的直径长度 的一半的位置处。 在再充填 转移期间再充填容器 1 的位置稳定性大大改善,转移的一触式操作必然也大大改善。
现在将说明如前述构造的再充填容器 1 的使用。
首先,去除上覆帽 5,然后如图 1、9 和 10 所示,倒置容器体部 2 并将其置于料 斗 3 从内部与罐子 13( 可再充填的容器的例子 ) 的圆柱形口部 13A 配合的位置。 容器体 部 2 中的速溶咖啡 P 向下流入料斗 3,然而被盖 4 保持。 随后,如图 2、11 和 12 所示, 在容器体部 2 上施加压力,以便朝罐子 13 的口部 13A 推动料斗 3。 该压力充当了允许罐 子 13 的口部 13A 挤压并撕裂盖 4 的力,其中,罐子 13 的口部 13A 大体上为从体部向上 柱形延伸的管状部分。 也就是说,该压力充当了允许罐子 13 的口部 13A 向上推动盖 4 并 强迫盖 4 进入限定在料斗 3 和环状物 3A 之间的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空间 S 的力。 由于沿径向设置了作为弱化部分 11 的穿孔,其上施加了压力的盖 4 非常容易撕裂并分为多个分裂 片,亦即沿穿孔的破片 4A。 同时,料斗 3 进入罐子 13 的口部 13A。 因此,料斗 3 的开 口 3C 被开启,容器体部 2 中的速溶咖啡 P 向下一下子流入罐子 13 且通过料斗 3 引导至中 央。 罐子 13 的再充填结束后,丢弃再充填容器 1。 在附图中,2B 表示容器体部 2 的底 部。
由于容器体部 2 中的速溶咖啡 P 完全被盖 4 密封,且直到开启才暴露于空气中, 所以高度保持了再充填容器 1 的气密性。 由于料斗 3 从内部与罐子 13 的口部 13A 配合, 所以速溶咖啡 P 既不会溅出罐子 13 之外,也不会不必要地暴露于空气中,因此可以尽可 能的阻止香味和风味减弱。
应该注意到,因为从肋部 12 的上端部至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高度 H 设定为在料 斗 3 的开口直径 的四分之一至一半的范围内,所以盖 4 的破片 4A 一定能够从料斗 3 的 开口 3C 后退落下至外周边,从而可靠地开启开口 3C。 因此可以顺利地将内容物从再充 填容器 1 转移至罐子 13。 此外,由于肋部使得能够合适地保持再充填容器 1 的倒置位置 并减小掉落的风险,所以可以通过一个动作进行再充填操作,而不像传统的袋或折边袋 那样,因此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再充填容器。
直到进行再充填,盖 4 都紧紧固定至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边缘。 此外,盖 4 还被 来自于上覆帽 5 的压力紧紧固定。 因此,在料斗 3 的开口 3C 和盖 4 之间不可能产生不必 要的空隙,即使有,空隙也很小,所以可以成功地防止容器体部 2 中的速溶咖啡 P 在料斗 3 的外部移动的风险。 因此,在再充填操作中被围绕料斗 3 的速溶咖啡 P 意外弄脏罐子 13 的口部 13A 或其附近的风险减小,由此可以卫生地使用再充填容器 1。 此外,因为料 斗 3 一直通过凸缘 3B 固定在容器体部 2 的固定位置,所以可以确保稳固的固定,从而使 得能够正确地进行再充填操作并更可靠地防止速溶咖啡 P 来回移动。
由于容器体部 2 的开口部分 2A 的卷曲部分 6 增加了开口部分 2A 的强度并减小 了其变形,所以可以可靠地保持料斗 3,如期望地那样使其位置被精确地保持,从而防止 在料斗 3 的开口 3C 和盖 4 之间产生空隙。
在对制成的盖 4 的性能测试中,成功地撕裂了其中心部分。 压力不大于 100N。 在检验纸杯中开口部分 2A 的一段 6B 处的渗透表现的测试中,没有观察到泄漏。 此外, 在高温保存期间没有观察到盖 4 从纸杯的开口部分 2A 脱落。 整个盖 4 的阻隔性能等效于 铝盖,且获得了更好的结果。 与热熔盖相反,没有产生任何难闻的气味。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如下述局部不同构造的结构。 具体地说,如图 13 和 14 所示,可使用在开口部分 2A 上没有卷曲部分 6 的容器体部 2。 在该构造中,料斗 3 的凸缘 3B 的突出长度与在使用具有卷曲部分 6 的容器体部 2 的情况中的相同。 上覆帽 5 的向下壁 5A 的竖直长度缩短一卷曲部分 6 的竖直长度,因 此倒凹 5B 可以与凸缘 3B 的下表面弹性地接合。
其它构造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
如图 15 所示,在可选的结构中,导向件 3D 可以设置成从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边 缘向上一体地延伸的管状部分,该导向件为管状且优选为具有至其上端部的恒定直径的 圆柱。 当然,管状导向件 3D 的上端部的高度设定为与凸缘 3B 的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
需要用导向件 3D 的出口的直径 来替换上述推动长度以及进而料斗 3 的开口 3C 的直径 其中,开口 3C 的直径 用作确定导向件 3D 的高度位置的基准。
其它构造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
导向件 3D 有助于适当地插入罐子 13 的口部 13A 中。 对于仅具有锥形部的料斗 3 来说,开口 3C 与罐子 13 的口部 13A 相连接的位置很可能对不齐,从而速溶咖啡 P 偶尔 会溅出罐子 13 之外。 另一方面,对管状导向件 3D 来说,导向件 3D 可以通过口部 13A 插入罐子 13 内部,从而消除速溶咖啡 P 偶尔会溅出罐子 13 之外的风险。
如图 16 所示,在另一结构中,形成了在环状物 3A 的上端部上不具有凸缘 3B 的 料斗 3。 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环状物 3A 的上端部与容器体部 2 的卷曲部分 6 的上 表面处于同一高度。 如果环状物 3A 的上端部向上突出而远离卷曲部分 6 的上表面,那么 不能期望盖 4 合适地密封容器体部 2 的开口部分 2A。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在环状物 3A 的上端部上没有设置凸缘 3B,所以消除了容器体部 2 中的气氛通过凸缘 3B 暴露于空气中 的风险,并能够有利地防止质量降低。
其它构造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容物是粉末状速溶咖啡 ;然而,可选地,本发明也可以应 用于其它食品或非食品粉末状材料,例如水溶奶 ( 奶粉 )、可可粉、茶粉或这些粉末的组 合。 其它例子包括干土豆泥或其它干制食品、酱油粉末或肉汁粉、汤粉以及复印机的墨 粉。 作为罐子 13 的替换,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咖啡机的咖啡粉罐或复印机墨粉的再充 填容器。
( 例子 )
首先,制造多层件,该多层件构造为 [ 容器外部 ] 纸层 ( 基本重量 300g/m2)/ 粘 合剂层 / 铝箔层 (7.0μm)/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12μm)/ 粘合剂层 / 低密度聚乙烯 层 (50μm)[ 容器内部 ]。 此外,制造作为底部构件的多层件,该多层件构造为 [ 容器外 部 ] 低密度聚乙烯层 (20μm)/ 纸层 ( 基本重量 230g/m2)/ 低密度聚乙烯层 (20μm)/ 铝 箔层 (7.0μm)/ 粘合剂层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12μm)/ 粘合剂层 / 低密度聚乙烯 层 (50μm)[ 容器内部 ]。 这些多层件用于利用 PMC 公司的杯成型机制成杯状容器体部, 该容器体部具有沿周向设置在其中间部分的上端部上的卷曲部分。 然后,利用高密度聚 乙烯 (Mitsui Chemicals 2100K) 通过注射成型制造具有环状物 3A、凸缘 3B 和料斗 3C 的料 斗 3。 环状物 3A、凸缘 3B 和料斗 3C 以及肋部 12 成形为厚度约为 0.8mm。 此外,制造 用于制成盖的多层件,该多层件构造为 [ 上侧 ] 作为金属箔层 10 的铝箔层 (15μm)/ 粘合 剂层 9/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 (12μm)8/ 作为密封剂层 7 的低密度聚乙烯层 (40μm) [ 下侧 ]。
然后,将上述杯状容器体部装入砧座内,因此该砧座从下部支承中间部分的上 端部上的卷曲部分并固定该中间部分。 将料斗插入并固定到中间部分的上端部内的开口 部分,环状物的外表面连接到开口部分的内表面。
然后,通过上述部分的漏斗的开口向容器体部填充速溶咖啡。 最后,通过热密 封法将上述盖热熔接合至卷曲部分的上表面,以紧密地密封容器的上端部,将上覆帽从 上部固定到盖,从而得到具有该部分的纸质容器。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和工具制造不具有卷曲部分的容器体部。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和工具制造具有一体的管状导向件的料斗。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和工具制造在环状物 3A 的上端部上不具有凸缘 3B 的料斗3。 已发现,与传统的立式袋完全不同,得到的任何产品都能容易且可靠地通过非 常简单的操作进行再充填,且不会把速溶咖啡 P 暴露于空气中,且能保持香味和风味。
还发现,肋部 12 用于通过其上端部 ( 位于倒置位置的下端部 ) 可靠地将再充填 容器 1 支承在罐子 13 的口部 13A 的上端部上,因此在再充填操作期间可以成功地保持期 望的倒置位置,即使手从容器 1 放开也不会掉落。 此外,已发现,当盖 4 的推动距离在 上述的四分之一至一半的范围内的任一点时,盖 4 会按预期沿穿孔 11 撕裂,且料斗 3 的 开口 3C 合适地开启,从而顺利地向罐 13 再充填速溶咖啡 P。
附图标记
1 再充填容器
2 容器体部
2A 开口部分
2B 底部 3 料斗 3A 环状物 3B 凸缘 3C 开口 3D 导向件 4盖 4A 破片 4B 周边 5 上覆帽 5A 向下的周向壁 5B 倒凹 6 卷曲部分 6A 上端面 7 密封剂层 8 粘合剂层 9 粘附层 10 金属箔层 12 肋部 13 罐子 13A 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