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26005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0277.9

申请日:

2010.10.27

公开号:

CN102011226A

公开日:

2011.04.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2G 3/04公开日:201104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2G 3/04申请日:20101027|||公开

IPC分类号:

D02G3/04; D01G15/14; D01H5/32; D01H5/44

主分类号:

D02G3/04

申请人:

江南大学; 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鸿博; 陈建强; 高卫东; 周婉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该阻燃混纺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0~50%的阻燃纤维、40~50%的阻燃腈纶纤维和10~20%的抗起球腈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其纺纱过程依次包括有染色工艺、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细沙工艺和络筒工艺。该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有阻燃功能。生产的纱线比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均匀有光泽。半精纺工艺路线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混纺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 40 ~ 50%的阻燃纤维、40 ~ 50%的阻燃腈纶纤维和 10 ~ 20%的抗起球腈纶纤维,将上 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
2: 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半精纺工 艺,该半精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 染色工艺,将阻燃纤维、阻燃腈纶纤维和抗起求腈纶纤维按权 1 所述比例分别染色 然后进行混合 ; 梳棉工艺,在梳棉工艺中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 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 ; 并条工艺,并条工序采用三道混并,将牵伸倍数设置为偏大的数值,并适当降低车 速; 粗纱工艺,在粗纱工艺中适当增大纱线的捻度,降低纺纱的车速 ;适当增大罗拉钳 口隔距 ; 细沙工艺,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 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 ; 络筒工艺,在络筒工艺中控制捻接参数,将络筒速度控制在 850-950m/min。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 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 12 ~ 16g/5m。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 艺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锡林辊与 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 2.1 ~ 2.5 之间。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 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 0.12 ~ 0.14mm 之间, 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 0.18 ~ 0.22mm 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 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 0.1 ~ 0.13mm 之间。
6: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条工 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 7 ~ 90,所述的车速为 180 ~ 200m/min。
7: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纱工 艺中,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 85 ~ 90 之间 ;将所述车速设定为 180 ~ 200m/min ;将 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 22mm×28mm。
8: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纱工 艺中,将所述的罗拉后区隔距设置为 20mm×26mm。

说明书


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纺织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 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 阻燃、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可选择阻燃腈纶纤维与阻燃粘胶 纤维混纺,并可调节不同混纺比,以满足不同类型面料的阻燃要求。 阻燃腈纶纤维极 限氧指数 34.6%,阻燃效果不会因织物的洗涤、熨烫、磨损而发生变化,具有永久阻燃 性。 阻燃腈纶纤维不能维持燃烧,也不能传播火焰或融滴,当火焰离开时会自行灭失, 可形成一个附加的阻燃层 ;阻燃腈纶纤维物理性能与普通腈纶十分接近,具有强度高、 弹性好、尺寸稳定特点 ;具有良好染色性能和很强的耐化学品性能,优于大多数天然纤 维和人造纤维。 阻燃粘胶极限氧指数大于 28%,也属难燃纤维 ;遇火低烟、无毒、不 熔融滴落,只发生炭化 ;同时耐洗涤,具有永久阻燃性 ;易上色,色泽鲜艳,染色性能 好 ;物理性能与天然纤维相近,阻燃粘胶与棉相近,亲肤性好、舒适性佳。 两种阻燃纤 维性能不同点是 :阻燃粘胶纤维吸湿性良好,回潮率达 12%~ 14% ;阻燃腈纶纤维吸湿 较差,回潮率 1.2% -2.0% ;混纺后提高回潮率,如何改善舒适性 ;阻燃腈纶纤维耐化学 品性能好、极限氧指数高 ( 达 34.6% )。 两种阻燃纤维各具特点,优势互补 ;可根据不 同需求,设计合理的混纺比。 比如,内衣或毛衫需要吸湿透气、亲肤,则阻燃粘胶混纺 比稍高 ;又如工作服等外衣,要求阻燃效果好,防护功能好,则阻燃腈纶混比稍高。 选 用部分抗起球腈纶是为了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及外观质量,也能降低生产成本。
     如何配置两种阻燃纤维并无其他纤维混纺,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 各项性能都较佳的纱线,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阻燃性能的混纺纱线以及纺纱工艺,该混纺纱 线具有持久的阻燃性能、且纺成纱线后不会改变产品其它物理机械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设计一种阻燃混纺纱线,其特征在 于,所述阻燃混纺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 40 ~ 50%的阻燃纤维、40 ~ 50%的阻燃腈纶纤 维和 10 ~ 20%的抗起球腈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 采用半精纺工 艺,与精纺工艺相比具有流程较短,生产的纱线比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均匀有 光泽。 半精纺工艺路线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 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设计一种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 述纺纱工艺为半精纺工艺,该半精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
     由于不同类纤维染色要求不同,在染色工艺中,将阻燃纤维、阻燃腈纶纤维和
     抗起求腈纶纤维按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比例分别染色然后进行混合 ;
     梳棉工艺,梳理工艺要兼顾梳理质量和降低原料损耗两方面,梳理工艺直接影 响到后道各工序半成品中毛粒含量,由于三种纤维长度及整齐度不一,在工艺配置上采 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 则;
     并条工艺,由于三种纤维均为化纤纤维,抱合力较差,所以并条工艺以提高纤 维平行伸直度、降低质量不匀为重点,一般并条工序采用三道混并,牵伸倍数偏大掌 握,有利于纤维的平行伸直和降低毛粒含量,车速适当降低,以减少缠绕罗拉和胶辊现 象;
     粗纱工艺,由于三种纤维混纺,条子中各纤维抱合力差异大,条子不均匀,为 减少断头,宜增大捻度,降低车速 ;适当增大罗拉钳口隔距,粗纱定量应偏轻撑握,以 减少细纱牵伸倍数,可有利于毛羽减少和提高条干水平 ;
     细沙工艺,为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该工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细 纱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 ;胶辊表面进行抗静电剂处理,利于减少 毛羽产生 ;增大罗拉后区隔距 ;适当降低车速和锭速 ; 络筒工艺,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 度,络筒速度控制在 850-950m/min。
     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 12-16g/5m。
     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 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 2.1 ~ 2.5 之间。
     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 隔距控制在 0.12 ~ 0.14mm 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 0.18 ~ 0.22mm 之间,将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 0.1 ~ 0.13mm 之间。
     其中,在所述并条工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 7 ~ 90,所述的车速为 180 ~ 200m/min。
     其中,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 85 ~ 90 之间 ;将所述车速 设定为 180 ~ 200m/min ;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 22mm×28mm。
     其中,在所述细纱工艺中,将所述的罗拉后区隔距设置为 20mm×26mm。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
     (1) 产品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 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有阻燃功能 ;
     (2) 在对本发明产品采用多次实验后得出最合理的纤维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 同时,使本发明产品取得最佳的功能。
     (3) 本发明采用半精纺生产工艺,与精纺工艺相比,流程较短 ;生产的纱线比 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均匀有光泽。 半精纺工艺路线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 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1
     原料 :阻燃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 40%,阻燃腈纶纤维重量比例为 40%,抗起球 腈纶重量比例为 20%。
     纱线号数 :14.5×2tex ;
     工艺流程
     (1) 染色
     由于不同类纤维染色要求不同,阻燃粘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抗起球腈纶均 采用单独散纤维染色,然后按重量比例进行和毛混合。
     (2) 梳理工艺
     梳理工艺参数为 :锡林辊到盖板 5 点隔距 0.17、0.18、0.17、0.18、0.21mm,锡 林辊到道夫辊隔距 0.11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 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 2.2,生 条定量 13g/5m。
     (3) 粗纱工序
     粗纱工艺参数为 :总牵伸倍数为 8 ;粗纱捻系数为 85 ;定量 4.5g/5m,罗拉隔 距 22mm×28mm,后区牵伸 1.25 倍,前罗拉速度 180m/min。
     (4) 细纱工艺
     细 纱 工 艺 参 数 为 :罗 拉 隔 距 20mm×26mm ;后 区 牵 伸 1.2 倍 ;前 罗 拉 速 度 200m/min。
     (5) 络筒工序
     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化纤更易 产生毛羽,络筒速度选择 900m/min。
     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 :细度 14.5×2tex,断裂强度 16.5cN/tex,断裂伸长 4.8%,单强 CV 7.9%,质量 CV 1.2%,条干 CV 11.9%,细节 5 个 /km,粗节 12 个 /km, 毛粒 15 个 /km。
     经检测,以该纱线编织的毛衫 ( 组织 :单面平纹 ;针号 :12G ;克重 :275 克 / 平方米。 ),限氧指数为 33.4,燃烧特征为炭化,达到了 GB/T 5454 织物阻燃一级氧指 数 ≥32.0%的要求 ;垂直燃烧法损毁长度为 102mm,经、纬向续燃时间为 0,阴燃时间为 0,达到了 GB/T 5455 织物阻燃一级损毁长度 ≤150mm,续燃时间 ≤5s,阴燃时间 ≤5s 要 求。
     实施例 2
     原料 :阻燃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 50%,阻燃腈纶纤维重量比例为 40%,抗起球 腈纶重量比例为 10%。
     纱线支数 :11.6×3tex ;
     工艺流程
     (1) 染色
     由于不同类纤维染色要求不同,阻燃粘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抗起球腈纶均 采用单独散纤维染色,然后按重量比例进行和毛混合。
     (2) 梳理工艺梳理工艺参数为 :锡林辊到盖板 5 点隔距 0.18、0.18、0.18、0.18、0.20mm,锡 林辊到道夫辊隔距 0.12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 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 2.2,生 条定量 14g/5m。
     (3) 粗纱工序
     粗纱工艺参数为 :总牵伸倍数为 8 ;粗纱捻系数为 90 ;定量 4.5g/5m,罗拉隔 距 22mm×28mm,后区牵伸 1.25 倍,前罗拉速度 180m/min。
     (4) 细纱工艺
     细纱工艺参数为 :罗拉隔距 20mmx26mm ;后区牵伸 1.2 倍 ;前罗拉速度 200m/ min。
     (5) 络筒工序
     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化纤更易 产生毛羽,络筒速度控制在 850m/min。
     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 :细度 11.6×3tex,断裂强度 15.5cN/tex,断裂伸长 4.2%,单强 CV 8.9%,质量 CV 1.3%,条干 CV 12.1%,细节 4 个 /km,粗节 10 个 /km, 毛粒 14 个 /km。 经检测,以该纱线编织的毛衫 ( 组织 :单面平纹 ;针号 :12G ;克重 :278 克 / 平方米。 ),限氧指数为 33.2,燃烧特征为炭化,达到了 GB/T 5454 织物阻燃一级氧指 数 ≥32.0%的要求 ;垂直燃烧法损毁长度为 107mm,经、纬向续燃时间为 0,阴燃时间为 0,达到了 GB/T 5455 织物阻燃一级损毁长度 ≤150mm,续燃时间 ≤5s,阴燃时间 ≤5s 要 求。
     实施例 3
     原料 :阻燃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 40%,阻燃腈纶纤维重量比例为 50%,抗起球 腈纶重量比例为 10%。
     纱线支数 :9.7×3tex ;
     工艺流程
     (1) 染色
     由于不同类纤维染色要求不同,阻燃粘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抗起球腈纶均 采用单独散纤维染色,然后按重量比例进行和毛混合。
     (2) 梳理工艺
     梳理工艺参数为 :锡林辊到盖板 5 点隔距 0.18、0.19、0.18、0.19、0.20mm,锡 林辊到道夫辊隔距 0.12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 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 2.4,生 条定量 15g/5m。
     (3) 粗纱工序
     粗纱工艺参数为 :总牵伸倍数为 8 ;粗纱捻系数为 88 ;定量 4.5g/5m,罗拉隔 距 22mm×28mm,后区牵伸 1.25 倍,前罗拉速度 180m/min。
     (4) 细纱工艺
     细 纱 工 艺 参 数 为 :罗 拉 隔 距 20mm×27mm ;后 区 牵 伸 1.1 倍 ;前 罗 拉 速 度 190m/min。
     (5) 络筒工序
     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化纤更易 产生毛羽,络筒速度控制在 800m/min。
     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 :细度 9.7×3tex,断裂强度 14.9cN/tex,断裂伸长 4.9%,单强 CV 8.4%,质量 CV 1.1%,条干 CV 11.7%,细节 3 个 /km,粗节 12 个 /km, 毛粒 12 个 /km。
     经检测,以该纱线编织的毛衫 ( 组织 :单面平纹 ;针号 :12G ;克重 :265 克 / 平方米。 ),限氧指数为 32.9,燃烧特征为炭化,达到了 GB/T 5454 织物阻燃一级氧指数 ≥32.0%的要求 ;垂直燃烧法损毁长度为 99mm,经、纬向续燃时间为 0,阻燃时间为 0, 达到了 GB/T 5455 织物阻燃一级损毁长度 ≤150mm,续燃时间 ≤5s,阴燃时间 ≤5s 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7

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11226A43申请公布日20110413CN102011226ACN102011226A21申请号201010520277922申请日20101027D02G3/04200601D01G15/14200601D01H5/32200601D01H5/4420060171申请人江南大学地址214122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申请人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72发明人王鸿博陈建强高卫东周婉54发明名称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该阻燃混纺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050的阻燃纤维、4050的阻燃腈纶纤维和1020的抗起球腈纶。

2、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其纺纱过程依次包括有染色工艺、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细沙工艺和络筒工艺。该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有阻燃功能。生产的纱线比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均匀有光泽。半精纺工艺路线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CN102011230A1/1页21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混纺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050的阻。

3、燃纤维、4050的阻燃腈纶纤维和1020的抗起球腈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2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半精纺工艺,该半精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染色工艺,将阻燃纤维、阻燃腈纶纤维和抗起求腈纶纤维按权1所述比例分别染色然后进行混合;梳棉工艺,在梳棉工艺中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并条工序采用三道混并,将牵伸倍数设置为偏大的数值,并适当降低车速;粗纱工艺,在粗纱工艺中适当增大纱线的捻度,降低纺纱的车速;适当增大罗拉钳口隔距;细沙工艺,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

4、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在络筒工艺中控制捻接参数,将络筒速度控制在850950M/MIN。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216G/5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125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2014MM之间,将纺纱机。

5、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8022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013MM之间。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条工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790,所述的车速为180200M/MIN。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8590之间;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80200M/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2MM28MM。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纱工艺中,将所述的罗拉后区隔距设置为20MM26MM。权利要求书CN102。

6、011226ACN102011230A1/5页3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纺织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背景技术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阻燃、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可选择阻燃腈纶纤维与阻燃粘胶纤维混纺,并可调节不同混纺比,以满足不同类型面料的阻燃要求。阻燃腈纶纤维极限氧指数346,阻燃效果不会因织物的洗涤、熨烫、磨损而发生变化,具有永久阻燃性。阻燃腈纶纤维不能维持燃烧,也不能传播火焰或融滴,当。

7、火焰离开时会自行灭失,可形成一个附加的阻燃层;阻燃腈纶纤维物理性能与普通腈纶十分接近,具有强度高、弹性好、尺寸稳定特点;具有良好染色性能和很强的耐化学品性能,优于大多数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阻燃粘胶极限氧指数大于28,也属难燃纤维;遇火低烟、无毒、不熔融滴落,只发生炭化;同时耐洗涤,具有永久阻燃性;易上色,色泽鲜艳,染色性能好;物理性能与天然纤维相近,阻燃粘胶与棉相近,亲肤性好、舒适性佳。两种阻燃纤维性能不同点是阻燃粘胶纤维吸湿性良好,回潮率达1214;阻燃腈纶纤维吸湿较差,回潮率1220;混纺后提高回潮率,如何改善舒适性;阻燃腈纶纤维耐化学品性能好、极限氧指数高达346。两种阻燃纤维各具特点,。

8、优势互补;可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合理的混纺比。比如,内衣或毛衫需要吸湿透气、亲肤,则阻燃粘胶混纺比稍高;又如工作服等外衣,要求阻燃效果好,防护功能好,则阻燃腈纶混比稍高。选用部分抗起球腈纶是为了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及外观质量,也能降低生产成本。0003如何配置两种阻燃纤维并无其他纤维混纺,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各项性能都较佳的纱线,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阻燃性能的混纺纱线以及纺纱工艺,该混纺纱线具有持久的阻燃性能、且纺成纱线后不会改变产品其它物理机械性能。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设计一种阻燃混纺纱线,其特征在。

9、于,所述阻燃混纺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050的阻燃纤维、4050的阻燃腈纶纤维和1020的抗起球腈纶纤维,将上述纤维通过半精纺工艺纺成纱线。采用半精纺工艺,与精纺工艺相比具有流程较短,生产的纱线比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均匀有光泽。半精纺工艺路线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设计一种阻燃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半精纺工艺,该半精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0007由于不同类纤维染色要求不同,在染色工艺中,将阻燃纤维、阻燃腈纶纤维和说明书CN102011226ACN102011230A2/5页4抗起求。

10、腈纶纤维按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比例分别染色然后进行混合;0008梳棉工艺,梳理工艺要兼顾梳理质量和降低原料损耗两方面,梳理工艺直接影响到后道各工序半成品中毛粒含量,由于三种纤维长度及整齐度不一,在工艺配置上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0009并条工艺,由于三种纤维均为化纤纤维,抱合力较差,所以并条工艺以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降低质量不匀为重点,一般并条工序采用三道混并,牵伸倍数偏大掌握,有利于纤维的平行伸直和降低毛粒含量,车速适当降低,以减少缠绕罗拉和胶辊现象;0010粗纱工艺,由于三种纤维混纺,条子中各纤维抱合力差异大,条子不均匀,为减少断头,。

11、宜增大捻度,降低车速;适当增大罗拉钳口隔距,粗纱定量应偏轻撑握,以减少细纱牵伸倍数,可有利于毛羽减少和提高条干水平;0011细沙工艺,为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该工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细纱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胶辊表面进行抗静电剂处理,利于减少毛羽产生;增大罗拉后区隔距;适当降低车速和锭速;0012络筒工艺,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850950M/MIN。0013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216G/5M。0014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

12、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125之间。0015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2014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8022MM之间,将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013MM之间。0016其中,在所述并条工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790,所述的车速为180200M/MIN。0017其中,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8590之间;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80200M/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2MM28MM。0018其中,在所述细纱工艺中,将所述的罗拉后区隔距设置为20MM26MM。00。

13、19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00201产品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有阻燃功能;00212在对本发明产品采用多次实验后得出最合理的纤维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本发明产品取得最佳的功能。00223本发明采用半精纺生产工艺,与精纺工艺相比,流程较短;生产的纱线比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均匀有光泽。半精纺工艺路线对原料适应性比较广泛,纺纱支数可高可低,技术普及,设备投资低,占用厂房面积少。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书CN1020。

14、11226ACN102011230A3/5页5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24实施例10025原料阻燃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40,阻燃腈纶纤维重量比例为40,抗起球腈纶重量比例为20。0026纱线号数1452TEX;0027工艺流程00281染色0029由于不同类纤维染色要求不同,阻燃粘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抗起球腈纶均采用单独散纤维染色,然后按重量比例进行和毛混合。00302梳理工艺0031梳理工艺参数为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017、018、017、018、021MM,锡林辊到道夫辊隔距011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22,生条。

15、定量13G/5M。00323粗纱工序0033粗纱工艺参数为总牵伸倍数为8;粗纱捻系数为85;定量45G/5M,罗拉隔距22MM28MM,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速度180M/MIN。00344细纱工艺0035细纱工艺参数为罗拉隔距20MM26MM;后区牵伸12倍;前罗拉速度200M/MIN。00365络筒工序0037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化纤更易产生毛羽,络筒速度选择900M/MIN。0038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细度1452TEX,断裂强度165CN/TEX,断裂伸长48,单强CV79,质量CV12,条干CV119,细节5个/KM,粗节12个/KM,毛粒。

16、15个/KM。0039经检测,以该纱线编织的毛衫组织单面平纹;针号12G;克重275克/平方米。,限氧指数为334,燃烧特征为炭化,达到了GB/T5454织物阻燃一级氧指数320的要求;垂直燃烧法损毁长度为102MM,经、纬向续燃时间为0,阴燃时间为0,达到了GB/T5455织物阻燃一级损毁长度150MM,续燃时间5S,阴燃时间5S要求。0040实施例20041原料阻燃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50,阻燃腈纶纤维重量比例为40,抗起球腈纶重量比例为10。0042纱线支数1163TEX;0043工艺流程00441染色0045由于不同类纤维染色要求不同,阻燃粘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抗起球腈纶均采用单独散纤。

17、维染色,然后按重量比例进行和毛混合。00462梳理工艺说明书CN102011226ACN102011230A4/5页60047梳理工艺参数为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018、018、018、018、020MM,锡林辊到道夫辊隔距012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22,生条定量14G/5M。00483粗纱工序0049粗纱工艺参数为总牵伸倍数为8;粗纱捻系数为90;定量45G/5M,罗拉隔距22MM28MM,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速度180M/MIN。00504细纱工艺0051细纱工艺参数为罗拉隔距20MMX26MM;后区牵伸12倍;前罗拉速度200M/MIN。00525络筒。

18、工序0053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化纤更易产生毛羽,络筒速度控制在850M/MIN。0054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细度1163TEX,断裂强度155CN/TEX,断裂伸长42,单强CV89,质量CV13,条干CV121,细节4个/KM,粗节10个/KM,毛粒14个/KM。0055经检测,以该纱线编织的毛衫组织单面平纹;针号12G;克重278克/平方米。,限氧指数为332,燃烧特征为炭化,达到了GB/T5454织物阻燃一级氧指数320的要求;垂直燃烧法损毁长度为107MM,经、纬向续燃时间为0,阴燃时间为0,达到了GB/T5455织物阻燃一级损毁长度150M。

19、M,续燃时间5S,阴燃时间5S要求。0056实施例30057原料阻燃粘胶纤维重量比例为40,阻燃腈纶纤维重量比例为50,抗起球腈纶重量比例为10。0058纱线支数973TEX;0059工艺流程00601染色0061由于不同类纤维染色要求不同,阻燃粘胶纤维、阻燃腈纶纤维、抗起球腈纶均采用单独散纤维染色,然后按重量比例进行和毛混合。00622梳理工艺0063梳理工艺参数为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018、019、018、019、020MM,锡林辊到道夫辊隔距012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24,生条定量15G/5M。00643粗纱工序0065粗纱工艺参数为总牵伸倍数为8;粗纱。

20、捻系数为88;定量45G/5M,罗拉隔距22MM28MM,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速度180M/MIN。00664细纱工艺0067细纱工艺参数为罗拉隔距20MM27MM;后区牵伸11倍;前罗拉速度190M/MIN。00685络筒工序说明书CN102011226ACN102011230A5/5页70069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化纤更易产生毛羽,络筒速度控制在800M/MIN。0070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细度973TEX,断裂强度149CN/TEX,断裂伸长49,单强CV84,质量CV11,条干CV117,细节3个/KM,粗节12个/KM,毛粒12个/KM。0071经检测,以该纱线编织的毛衫组织单面平纹;针号12G;克重265克/平方米。,限氧指数为329,燃烧特征为炭化,达到了GB/T5454织物阻燃一级氧指数320的要求;垂直燃烧法损毁长度为99MM,经、纬向续燃时间为0,阻燃时间为0,达到了GB/T5455织物阻燃一级损毁长度150MM,续燃时间5S,阴燃时间5S要求。007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01122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