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924811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07194.3

申请日:

2010.12.27

公开号:

CN102072083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03D 7/00申请日:20101227授权公告日:20120613终止日期:2014122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3D 7/00申请日:20101227|||公开

IPC分类号:

F03D7/00

主分类号:

F03D7/00

申请人:

西安理工大学

发明人:

刘军; 蒋说东

地址:

710048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代理人:

罗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最大风能跟踪控制方法:先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V1,检测V1风速下风力机运行到A点的功率PA;再假定V1风速下风力机A点的功率PA为某一虚拟风速V2最大功率点B点的功率PB(max),也就是PB(max)=PA,根据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计算出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再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风力机的转速给定,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即可搜索到V1风速的最优转速,同时就能得到V1风速的最大功率。有益效果是,能在渐增、渐减及阶跃风速下始终使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于风能捕获效率较高的工作状态,改善了在渐变风速下最大风能跟踪的动态性能,提高了在渐变风速下风能捕获效率,该方法无需进行风速检测,算法简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 施: 步骤 1, 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 V1, 检测 V1 风速下风力机运行到 A 点的功率 PA ; 步骤 2, 假定 V1 风速下风力机 A 点的功率 PA 为某一虚拟风速 V2 最大功率点 B 点的功率 PB(max), 也就是 PB(max) = PA, 根据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计算出虚拟风速 V2 : 式1 式中, Cpmax 为风力机最大功率利用系数, S 为风力机扫掠面积, ρ 为空气密度 ; 然后根据已计算出虚拟风速 V2 及风轮叶尖线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函数得到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 : 式2 式中, λopt 为最佳叶尖速比, R 为风轮半径 ; 步骤 3, 将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 作为 V1 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风力机的转速给定 : 风力 机运行到 C 点, C 点的角速度 ωC 等于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 再根据 C 点的角速度及 风力机的运行状态, 检测此时风力机的输出功率 Pc, 再以 PC 作为虚拟风速 V3 的最大功率点 D 点的功率 PD(max), 将 PD(max) 带入式 1 得到虚拟风速 V3, 再根据式 2 得到虚拟风速 V3 的最优 转速, 再将虚拟风速 V3 的最优转速作为 V1 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 E 点的转速给定, 风力机 运行到 E 点, 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 即可搜索到 V1 风速下的最优转速, 同 时得到 V1 风速的最大功率。

说明书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风能是一种具有随机性、 不确定性的能源, 如何设计一种跟踪控制策略, 使风力机 在不同风速下对风能的捕获效率最高是风力发电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一般采用无需测量风 速的爬山搜索法, 通过检测风力机输出功率和角速度, 然后计算风力机功率对风力机角速 度的斜率, 得出合适的转速扰动量, 该方法在阶跃风速下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但在渐变 风速下动态追踪性能不佳, 特别当风速变化较快时, 风能捕获效率显著下降。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 解决在渐变风速 下爬山搜索算法对风能跟踪性能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 该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
     步骤 1,
     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 V1, 检测 V1 风速下风力机运行到 A 点的功率 PA ;
     步骤 2,
     假定 V1 风速下风力机 A 点的功率 PA 为某一虚拟风速 V2 最大功率点 B 点的功率 PB(max), 也就是 PB(max) = PA, 根据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计算出虚拟风速 V2 :
     式1式中, Cpmax 为风力机最大功率利用系数, S 为风力机扫掠面积, ρ 为空气密度 ;
     然后根据已计算出虚拟风速 V2 及风轮叶尖线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函数得到虚拟风 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 :
     式2式中, λopt 为最佳叶尖速比, R 为风轮半径 ;
     步骤 3,
     将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 作为 V1 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风力机的转速给定 : 风力机运行到 C 点, C 点的角速度 ωC 等于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 再根据 C 点的角速 度及风力机的运行状态, 检测此时风力机的输出功率 Pc, 再以 PC 作为虚拟风速 V3 的最大功 率点 D 点的功率 PD(max), 将 PD(max) 带入式 1 得到虚拟风速 V3, 再根据式 2 得到虚拟风速 V3 的 最优转速, 再将虚拟风速 V3 的最优转速作为 V1 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 E 点的转速给定, 风 力机运行到 E 点, 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 即可搜索到 V1 风速下的最优转速, 同时得到 V1 风速的最大功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能在渐增、 渐减及阶跃风速下始终使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于 风能捕获效率较高的工作状态, 改善了在渐变风速下最大风能跟踪的动态性能, 提高了在 渐变风速下风能捕获效率, 该方法无需进行风速检测, 算法简单。 附图说明
     图 1 是风力机功率特性曲线图 ;
     图 2 是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方法的原理图 (a 为初始工作点在最优转速点左边时 最大风能跟踪方法跟踪过程原理图, b 为初始工作点在最优转速点右边时最大风能跟踪方 法跟踪过程原理图 ) ;
     图 3 是渐增风速下, 爬山搜索法及本发明方法跟踪过程对比图 (a 为渐增风速下 爬山搜索法最大风能跟踪过程原理图, b 为渐增风速下本发明方法最大风能跟踪过程原理 图);
     图 4 是渐减风速下, 爬山搜索法及本发明方法跟踪过程对比图 (a 为渐减风速下 爬山搜索法最大风能跟踪过程原理图, b 为渐减风速下本发明方法最大风能跟踪过程原理 图); 图 5 是典型风速下, 爬山搜索法与本发明方法转速跟踪控制曲线图及风能利用系 数曲线图 (a 为典型风速曲线图, b 为最优转速计算值与爬山搜索法转速曲线图, c 为爬山搜 索法风能利用系数 Cp 曲线图, d 为最优转速计算值与本发明方法转速曲线图, e 为本发明方 法风能利用系数 Cp 曲线图 ) ;
     图 6 是模拟自然风速下, 爬山搜索法与本发明方法转速跟踪曲线图及风能利用系 数曲线图 (a 为模拟自然风速曲线图, b 为最优转速曲线与爬山搜索法发电机实际转速曲线 图, c 为爬山搜索法风能利用系数 Cp 曲线图, d 为最优转速曲线与本发明方法发电机实际转 速曲线图, e 为本发明方法风能利用系数 Cp 曲线图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从图 1 可以看出, 风力机功率曲线形状与二次曲线类似 ; 在一定的风速下, 风力机 的输出机械功率 Pm 随风力机的角速度 ωw 变化而变化, v1、 v2、 v3、 v4、 v5、 v6 均为风速, Pmax 为各个风速下风力机的最大功率。 设风力机的最大功率时对应的风力机角速度为相应风速 下的最优转速。
     实施例 1
     如图 2(a) 所示, 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 V1, 风力机的角速度为 ωw, 风力机运行到最 大功率点左边的某一点 A 点, A 点对应的功率为 PA, 由于此时的风速 V1 是未知的, 因此可假 定 A 点的功率 PA 为某一虚拟风速 V2 下最大功率点 B 点的功率, 设为 PB(max) = PA, 于是根据 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可计算出虚拟风速 V2 :
     式1 式中, Cpmax 为风力机最大功率利用系数 ; S 为风力机扫掠面积 ; ρ 为空气密度 ; 然后根据已计算出虚拟风速 V2 及风轮叶尖线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函数得到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 转速 wopt1 :
     式2式中, λopt 为最佳叶尖速比 ; R 为风轮半径 ;
     将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1 作为 V1 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 C 点风力机角速 度给定 : 当风力机运行到 C 点, 其 C 点的角速度 ωC 等于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1, 再根 据 C 点的角速度 ωC 得到 C 点的功率 PC, 再以 PC 作为虚拟风速 V3 的最大功率点 D 点的功率 PD(max), 将 PD(max) 代入式 1 得到虚拟风速 V3, 再根据式 2 得到虚拟风速 V3 的最优转速 wopt2, 再 将虚拟风速 V3 的最优转速作为 V1 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 E 点的转速给定, 风力机运行到 E 点, 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 即可搜索到 V1 风速的最优转速, 同时也得到了 V1 风速的最大功率。
     实施例 2
     如图 2(b) 所示, 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 V1, 风力机的角速度为 ωw, 风力机运行到最 大功率点右边的某一点 A 点, A 点对应的功率为 PA, 由于此时的风速 V1 是未知的, 因此可假 定 A 点的功率 PA 为某一虚拟风速 V2 下最大功率点 B 点的功率, 设为 PB(max) = PA, 于是根据 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可计算出虚拟风速 V2 :
     式1式中, Cpmax 为风力机最大功率利用系数 ; S 为风力机扫掠面积 ; ρ 为空气密度 ; 然 后根据已计算出虚拟风速 V2 及风轮叶尖线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函数得到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 转速 wopt1 :
     式2式中, λopt 为最佳叶尖速比 ; R 为风轮半径 ;
     将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1 作为 V1 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 C 点风力机角速 度给定 : 当风力机运行到 C 点, 其 C 点的角速度 ωC 等于虚拟风速 V2 的最优转速 wopt1, 再根 据 C 点的角速度 ωC 得到 C 点的功率 PC, 再以 PC 作为虚拟风速 V3 的最大功率点 D 点的功率 PD(max), 将 PD(max) 带入式 1 得到虚拟风速 V3, 再根据式 2 得到虚拟风速 V3 的最优转速 wopt2, 再 将虚拟风速 V3 的最优转速 wopt2 作为 V1 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 E 点的转速给定, 则风力机运 行到 E 点, 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 即可搜索到 V1 风速的最优转速, 同时也 得到了 V1 风速的最大功率。
     实施例 3
     图 3(a) 为渐增风速下, 变步长爬山搜索法最大风能搜索过程 : 假设当前风速为 V4, 风力机运行于 A 点 ; 突然风速上升到 V3, 变步长爬山搜索法检测到功率上升及转速变 化, 施加转速扰动, 按照施加转速扰动的大小可能有两种情况如图 3(a) 所示 : (1) 当扰动量 dw1 较小时, 则处于最大功率点左侧的 C1 点 ; (2) 当扰动量 dw2 较大时, 处于最大功率点右 侧的 C2 点。假定在第一种情况下, 风力机向 C1 点运行时, 风速又上升为 V2, 那么风力机实 际工作点是 D1 点, 搜索方向是正确的。假定在第二种情况下, 风力机向 C2 点运行时, 若风速不再变化, 因为 PC2 < PB, 则沿着 L 方向寻优。 但若此时风速又上升到 V2, 风力机实际工作 点则为 D2 点, 由于 PD2 > PB, 系统误以为工作点还在最优点左边, 于是继续增加转速, 如此就 偏离最优转速。因此转速扰动大小及限幅值选取十分关键, 也比较困难, 如果取值偏小, 跟 踪缓慢, 在较快变化的风速下难以实现快速跟踪, 取值偏大就可能会出现偏离最优转速点。
     图 3(b) 为渐增风速下, 本发明方法搜索过程 : 假设当前风速为 V7, 风力机运行于 A 点, 突然风速上升到 V5, 此时风力机实际工作点到了 B 点 ( 风力机在 A 点与 B 点的角速度一 致 ), 通过检测到风力机在 B 点的功率及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公式 ( 式 1) 计算出 B 点 所对应的虚拟风速 V6, 利用式 2 再计算出该虚拟风速 V6 的最优转速, 风力机继续向 C 点运 行 ( 风力机在 C 点的角速度与虚拟风速 V6 的最优转速相等 ), 假设此时风速又上升到 V3, 风轮机实际工作点到了 D 点 ( 风力机在 C 点与 D 点的角速度一致 ), 同样可计算出 D 点所对 应的虚拟风速 V4 及该虚拟风速的最优转速, 风力机继续向 E 点运行, 以此类推。
     实施例 4
     图 4(a) 为渐减风速情况下, 爬山搜索法最大风能搜索过程。假设当前风速为 V1, 风力机运行于 A 点 ; 突然风速下降到 V2, 变步长爬山搜索法检测到功率下降及转速变化, 施 加转速扰动, 减小转速, 这时系统向 C 点运行, 若风速不再变化, 由于 PC > PB, 则沿着 L 方向 寻优。若此时风速又下降到 V3, 则风机实际工作点位 D 点, 由于功率 PD < PB, 系统会误以为 已运行到最优功率点的左边, 进而增加转速, 则系统会向 E 点运行, 此时已经明显偏离了最 优转速点。
     图 4(b) 为渐减风速情况下, 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算法搜索过程 : 假设当前风速为 V1, 风力机运行于 A 点, 此时风速突然下降到 V2, 此时风力机实际工作点到了 B 点 ( 风力机 在 A 点与 B 点的角速度一致 ), 通过检测到风力机在 B 点的功率及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 率公式 ( 式 1) 计算出 B 点所对应的虚拟风速 V3, 利用式 2 再计算出该虚拟风速 V3 下的最 优转速 wc, 风力机继续向 C 点运行 ( 风力机在 C 点的角速度与虚拟风速 V3 的最优转速相 等 ), 假设此时风速又下降到到 V4, 风轮机实际工作点到了 D 点 ( 风力机在 D 点与 C 点的角 速度一致 ), 同样可计算出 D 点对应的虚拟风速 V5 及该虚拟风速的最优转速 we, 风力机继 续向 E 点运行, 以此类推。由图 4(b) 可以看出, 在渐减风速下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算法在 搜索过程中没有反向调整转速, 因此跟踪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改善。
     从图 5(b) 可以看出, 在 5(a) 所示的典型风速下, 当风速渐增时爬山搜索法下的风 力机实际转速较理论上最优转速有较大偏差 ; 当风速渐减时, 爬山搜索法转速搜索过程中 出现反向调整转速使得转速变化很小, 也偏离了最优转速。从图 5(d) 可以看出, 在 5(a) 所 示的典型风速下, 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算法转速跟踪十分平稳, 且渐变风速下依然能很好 的跟踪理论上最优转速。由图 5(c) 及图 5(e) 可知, 在 5(a) 所示的典型风速下, 风速渐变 时, 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方法的风能利用系数始终保持在最大利用系数附近 ( 仿真用风力 机的最大功率利用系数 0.48), 而爬山搜索法的风能利用系数明显低于最大利用系数。
     从图 6(b) 和图 6(c) 可以看出, 在 6(a) 所示的自然风速下, 由于风速是变化的, 导 致爬山搜索法转速跟踪出现较大偏差, 风能利用系数明显低于最大利用系数 0.48, 若风速 出现长时间的上升或下降, 甚至导致跟踪失败。从图 6(d) 和图 6(e) 可以看出本发明最大 风能跟踪方法跟踪效果很好, 本发明方法下风力机的实际转速与理论最优转速比较吻合, 并且风能利用系数始终保持在最大利用系数附近 ( 仿真用风力机的最大功率利用系数为0.48)。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72083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72083ACN102072083A21申请号201010607194322申请日20101227F03D7/0020060171申请人西安理工大学地址710048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72发明人刘军蒋说东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代理人罗笛54发明名称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最大风能跟踪控制方法先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V1,检测V1风速下风力机运行到A点的功率PA;再假定V1风速下风力机A点的功率PA为某一虚拟风速V2最大功率点B点的功率PBMAX,也就是PBMA。

2、XPA,根据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计算出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再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风力机的转速给定,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即可搜索到V1风速的最优转速,同时就能得到V1风速的最大功率。有益效果是,能在渐增、渐减及阶跃风速下始终使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于风能捕获效率较高的工作状态,改善了在渐变风速下最大风能跟踪的动态性能,提高了在渐变风速下风能捕获效率,该方法无需进行风速检测,算法简单。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9页CN102072087A1/1页21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其特征在。

3、于,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V1,检测V1风速下风力机运行到A点的功率PA;步骤2,假定V1风速下风力机A点的功率PA为某一虚拟风速V2最大功率点B点的功率PBMAX,也就是PBMAXPA,根据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计算出虚拟风速V2式1式中,CPMAX为风力机最大功率利用系数,S为风力机扫掠面积,为空气密度;然后根据已计算出虚拟风速V2及风轮叶尖线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函数得到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式2式中,OPT为最佳叶尖速比,R为风轮半径;步骤3,将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风力机的转速给定风力机运行到C点,C点的角速度C。

4、等于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再根据C点的角速度及风力机的运行状态,检测此时风力机的输出功率PC,再以PC作为虚拟风速V3的最大功率点D点的功率PDMAX,将PDMAX带入式1得到虚拟风速V3,再根据式2得到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再将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E点的转速给定,风力机运行到E点,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即可搜索到V1风速下的最优转速,同时得到V1风速的最大功率。权利要求书CN102072083ACN102072087A1/5页3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

5、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背景技术0002风能是一种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的能源,如何设计一种跟踪控制策略,使风力机在不同风速下对风能的捕获效率最高是风力发电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一般采用无需测量风速的爬山搜索法,通过检测风力机输出功率和角速度,然后计算风力机功率对风力机角速度的斜率,得出合适的转速扰动量,该方法在阶跃风速下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在渐变风速下动态追踪性能不佳,特别当风速变化较快时,风能捕获效率显著下降。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方法,解决在渐变风速下爬山搜索算法对风能跟踪性能下降的问题。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

6、跟踪方法,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0005步骤1,0006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V1,检测V1风速下风力机运行到A点的功率PA;0007步骤2,0008假定V1风速下风力机A点的功率PA为某一虚拟风速V2最大功率点B点的功率PBMAX,也就是PBMAXPA,根据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计算出虚拟风速V20009式10010式中,CPMAX为风力机最大功率利用系数,S为风力机扫掠面积,为空气密度;0011然后根据已计算出虚拟风速V2及风轮叶尖线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函数得到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0012式20013式中,OPT为最佳叶尖速比,R为风轮半径;0014步骤3,0015将虚拟风速V2。

7、的最优转速WOPT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风力机的转速给定风力机运行到C点,C点的角速度C等于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再根据C点的角速度及风力机的运行状态,检测此时风力机的输出功率PC,再以PC作为虚拟风速V3的最大功率点D点的功率PDMAX,将PDMAX带入式1得到虚拟风速V3,再根据式2得到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再将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E点的转速给定,风力机运行到E点,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即可搜索到V1风速下的最优转说明书CN102072083ACN102072087A2/5页4速,同时得到V1风速的最大功率。0016本发明的有益。

8、效果是,能在渐增、渐减及阶跃风速下始终使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于风能捕获效率较高的工作状态,改善了在渐变风速下最大风能跟踪的动态性能,提高了在渐变风速下风能捕获效率,该方法无需进行风速检测,算法简单。附图说明0017图1是风力机功率特性曲线图;0018图2是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方法的原理图A为初始工作点在最优转速点左边时最大风能跟踪方法跟踪过程原理图,B为初始工作点在最优转速点右边时最大风能跟踪方法跟踪过程原理图;0019图3是渐增风速下,爬山搜索法及本发明方法跟踪过程对比图A为渐增风速下爬山搜索法最大风能跟踪过程原理图,B为渐增风速下本发明方法最大风能跟踪过程原理图;0020图4是渐减风速下,爬山搜。

9、索法及本发明方法跟踪过程对比图A为渐减风速下爬山搜索法最大风能跟踪过程原理图,B为渐减风速下本发明方法最大风能跟踪过程原理图;0021图5是典型风速下,爬山搜索法与本发明方法转速跟踪控制曲线图及风能利用系数曲线图A为典型风速曲线图,B为最优转速计算值与爬山搜索法转速曲线图,C为爬山搜索法风能利用系数CP曲线图,D为最优转速计算值与本发明方法转速曲线图,E为本发明方法风能利用系数CP曲线图;0022图6是模拟自然风速下,爬山搜索法与本发明方法转速跟踪曲线图及风能利用系数曲线图A为模拟自然风速曲线图,B为最优转速曲线与爬山搜索法发电机实际转速曲线图,C为爬山搜索法风能利用系数CP曲线图,D为最优转。

10、速曲线与本发明方法发电机实际转速曲线图,E为本发明方法风能利用系数CP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0024从图1可以看出,风力机功率曲线形状与二次曲线类似;在一定的风速下,风力机的输出机械功率PM随风力机的角速度W变化而变化,V1、V2、V3、V4、V5、V6均为风速,PMAX为各个风速下风力机的最大功率。设风力机的最大功率时对应的风力机角速度为相应风速下的最优转速。0025实施例10026如图2A所示,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V1,风力机的角速度为W,风力机运行到最大功率点左边的某一点A点,A点对应的功率为PA,由于此时的风速V1是未知的,因此可假定。

11、A点的功率PA为某一虚拟风速V2下最大功率点B点的功率,设为PBMAXPA,于是根据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可计算出虚拟风速V20027式10028式中,CPMAX为风力机最大功率利用系数;S为风力机扫掠面积;为空气密度;然说明书CN102072083ACN102072087A3/5页5后根据已计算出虚拟风速V2及风轮叶尖线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函数得到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10029式20030式中,OPT为最佳叶尖速比;R为风轮半径;0031将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1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C点风力机角速度给定当风力机运行到C点,其C点的角速度C等于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

12、速WOPT1,再根据C点的角速度C得到C点的功率PC,再以PC作为虚拟风速V3的最大功率点D点的功率PDMAX,将PDMAX代入式1得到虚拟风速V3,再根据式2得到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WOPT2,再将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E点的转速给定,风力机运行到E点,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即可搜索到V1风速的最优转速,同时也得到了V1风速的最大功率。0032实施例20033如图2B所示,假设某一瞬间风速为V1,风力机的角速度为W,风力机运行到最大功率点右边的某一点A点,A点对应的功率为PA,由于此时的风速V1是未知的,因此可假定A点的功率PA为某一虚拟风速V2下。

13、最大功率点B点的功率,设为PBMAXPA,于是根据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特性公式可计算出虚拟风速V20034式10035式中,CPMAX为风力机最大功率利用系数;S为风力机扫掠面积;为空气密度;然后根据已计算出虚拟风速V2及风轮叶尖线速度与风速的关系函数得到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10036式20037式中,OPT为最佳叶尖速比;R为风轮半径;0038将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1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C点风力机角速度给定当风力机运行到C点,其C点的角速度C等于虚拟风速V2的最优转速WOPT1,再根据C点的角速度C得到C点的功率PC,再以PC作为虚拟风速V3的最大功率点D点的功。

14、率PDMAX,将PDMAX带入式1得到虚拟风速V3,再根据式2得到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WOPT2,再将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WOPT2作为V1风速下风力机下一时刻E点的转速给定,则风力机运行到E点,在新的工作点再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搜索,即可搜索到V1风速的最优转速,同时也得到了V1风速的最大功率。0039实施例30040图3A为渐增风速下,变步长爬山搜索法最大风能搜索过程假设当前风速为V4,风力机运行于A点;突然风速上升到V3,变步长爬山搜索法检测到功率上升及转速变化,施加转速扰动,按照施加转速扰动的大小可能有两种情况如图3A所示1当扰动量DW1较小时,则处于最大功率点左侧的C1点;2当扰动量。

15、DW2较大时,处于最大功率点右侧的C2点。假定在第一种情况下,风力机向C1点运行时,风速又上升为V2,那么风力机实际工作点是D1点,搜索方向是正确的。假定在第二种情况下,风力机向C2点运行时,若风说明书CN102072083ACN102072087A4/5页6速不再变化,因为PC2PB,则沿着L方向寻优。但若此时风速又上升到V2,风力机实际工作点则为D2点,由于PD2PB,系统误以为工作点还在最优点左边,于是继续增加转速,如此就偏离最优转速。因此转速扰动大小及限幅值选取十分关键,也比较困难,如果取值偏小,跟踪缓慢,在较快变化的风速下难以实现快速跟踪,取值偏大就可能会出现偏离最优转速点。0041。

16、图3B为渐增风速下,本发明方法搜索过程假设当前风速为V7,风力机运行于A点,突然风速上升到V5,此时风力机实际工作点到了B点风力机在A点与B点的角速度一致,通过检测到风力机在B点的功率及风轮机从风能吸收的功率公式式1计算出B点所对应的虚拟风速V6,利用式2再计算出该虚拟风速V6的最优转速,风力机继续向C点运行风力机在C点的角速度与虚拟风速V6的最优转速相等,假设此时风速又上升到V3,风轮机实际工作点到了D点风力机在C点与D点的角速度一致,同样可计算出D点所对应的虚拟风速V4及该虚拟风速的最优转速,风力机继续向E点运行,以此类推。0042实施例40043图4A为渐减风速情况下,爬山搜索法最大风能。

17、搜索过程。假设当前风速为V1,风力机运行于A点;突然风速下降到V2,变步长爬山搜索法检测到功率下降及转速变化,施加转速扰动,减小转速,这时系统向C点运行,若风速不再变化,由于PCPB,则沿着L方向寻优。若此时风速又下降到V3,则风机实际工作点位D点,由于功率PDPB,系统会误以为已运行到最优功率点的左边,进而增加转速,则系统会向E点运行,此时已经明显偏离了最优转速点。0044图4B为渐减风速情况下,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算法搜索过程假设当前风速为V1,风力机运行于A点,此时风速突然下降到V2,此时风力机实际工作点到了B点风力机在A点与B点的角速度一致,通过检测到风力机在B点的功率及风轮机从风能吸收。

18、的功率公式式1计算出B点所对应的虚拟风速V3,利用式2再计算出该虚拟风速V3下的最优转速WC,风力机继续向C点运行风力机在C点的角速度与虚拟风速V3的最优转速相等,假设此时风速又下降到到V4,风轮机实际工作点到了D点风力机在D点与C点的角速度一致,同样可计算出D点对应的虚拟风速V5及该虚拟风速的最优转速WE,风力机继续向E点运行,以此类推。由图4B可以看出,在渐减风速下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没有反向调整转速,因此跟踪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改善。0045从图5B可以看出,在5A所示的典型风速下,当风速渐增时爬山搜索法下的风力机实际转速较理论上最优转速有较大偏差;当风速渐减时,爬山搜索法转速。

19、搜索过程中出现反向调整转速使得转速变化很小,也偏离了最优转速。从图5D可以看出,在5A所示的典型风速下,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算法转速跟踪十分平稳,且渐变风速下依然能很好的跟踪理论上最优转速。由图5C及图5E可知,在5A所示的典型风速下,风速渐变时,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方法的风能利用系数始终保持在最大利用系数附近仿真用风力机的最大功率利用系数048,而爬山搜索法的风能利用系数明显低于最大利用系数。0046从图6B和图6C可以看出,在6A所示的自然风速下,由于风速是变化的,导致爬山搜索法转速跟踪出现较大偏差,风能利用系数明显低于最大利用系数048,若风速出现长时间的上升或下降,甚至导致跟踪失败。从图6。

20、D和图6E可以看出本发明最大风能跟踪方法跟踪效果很好,本发明方法下风力机的实际转速与理论最优转速比较吻合,并且风能利用系数始终保持在最大利用系数附近仿真用风力机的最大功率利用系数为说明书CN102072083ACN102072087A5/5页7048。说明书CN102072083ACN102072087A1/9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CN102072087A2/9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CN102072087A3/9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CN102072087A4/9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CN102072087A5/9页12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CN102072087A6/9页13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CN102072087A7/9页1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CN102072087A8/9页15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CN102072087A9/9页16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7208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或重力发动机;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