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输送通道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救生、 工程、 军事等领域。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竖向输送通道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 在一些特殊的紧急场合, 如救生、 工程、 军事等领域, 往往需要直升机将遇险 或军事人员进行垂直输送, 经常采用的办法是使用救生绳或降落伞。
如中国专利 CN03138884.1 公开了一种从建筑物上使用绳降的降人的火灾营救方 法及其通道。其为在楼宇的外墙固定预设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和杠杆的救生通 道。遇险时, 逃生人员从救生通道中拉出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 固定在身上的救生带上, 即可沿外墙下落。
CN03113141.7 公开了另外一种类型的逃生通道, 其由固定轴、 救生绳、 控速通道、 救生袋构成, 救生绳和救生袋上端分别固定在救生轴上, 救生绳通道在救生袋内。 控速通道 套装在救生绳上, 控速通道包括固定套、 固定滑轮、 强力拉簧、 控速手把、 开合端封, 救生袋 由若干节组合而成, 救生袋里有加强绳, 每节救生袋里缝有松紧带, 绷紧救生袋, 没节救生 袋连接处装有金属连接环或连接扣。 控速通道下部装有安全带, 安全带上连接安全软坐套。
但是上述通道使用方法复杂, 对人员的使用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在遇到突发紧急 情况时, 人们思维、 行为慌乱, 难以对这些复杂通道进行利用, 因此需要采用更加简便可行 的运送通道。
此外, 在 CN88205652 中公开了一种火灾救生降落袋, 其为一种长布袋, 其中分布 多个弹性胶管或胶带制成的紧箍。 发生紧急情况时, 人员头朝上的进入该布袋中, 通过手脚 的外撑作用来控制下落速度。但是这种控制下落速度的外撑力必然较大, 这对于力气较小 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尤其老人和儿童。 且布袋中的紧箍由于胶管只有很小的弹性空间, 体形 较胖的人难以顺利通过该布袋。因此这种降落袋的适用范围非常小。
有鉴于此, 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竖向输送通道, 该竖向输送通道制造成本低廉, 应用范围广, 使用方便。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竖向输送通道的用途, 其可以应用于多领域的物资 和人员的输送。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 特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竖向输送通道, 所述输送通道内部具有一定空间, 其具有纵向延伸且至少一 端设置开口, 优选两端均设置开口, 通道内壁为弹性且直径小于被输送物, 当使用时被输送 物在通道内被弹性内壁收缩压迫, 从而减缓被输送物下落速度。
所述输送通道外壁可以为任何材料, 譬如金属、 橡胶、 纤维织物等, 但为了使得输
送通道在不使用状态时可以折叠卷曲成体积较小以便于携带, 优选使用柔软的材料, 更优 选采用同内壁相同的材料。当外壁为较为坚硬的材料譬如金属制成, 或者为不可收缩的材 料譬如硬质塑料制成时, 要在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足够的空间, 以防止比内壁直径大的输 送物被外壁卡住, 即外壁的内径要大于输送物。 至于外壁内径具体尺寸, 可以根据输送通道 的用途来确定, 仅仅需要测量被输送物的尺寸即可确定, 无需本领域技术人员再付出创造 性劳动。
内壁可以为任何弹性材料制成, 譬如柔软的弹性橡胶、 各种天然、 人造纤维织物 等。但内壁优选采用弹性织物制成, 所述弹性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100 ~ 450%, 纬向回 复力为 300 ~ 25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70 ~ 100%; 优选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120 ~ 400%, 纬向回复力为 350 ~ 23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75 ~ 98%; 更优选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140 ~ 350%, 纬向回复力为 550 ~ 22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80 ~ 96% ; 最优选纬向弹性形变率 为 170 ~ 300%, 纬向回复力为 750 ~ 20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85 ~ 94%, 所述纬向回复 力为在 80%断裂伸长率条件下。
所述纬向为该输送通道竖向放置时水平方向, 经向为同地面垂直的方向。
本发明中, 采用特殊弹性纤维基材料制成了竖向输送通道, 由于这种通道所采用 的纤维基材料具有极佳的弹性, 在人体或货物下落过程中可明显降低下降速度, 保证人员 和货物安全落地。其应用原理为当由弹性织物制成的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周长为∮ 1, 而 加入下落体 ( 人体或货物 ) 的周长为∮ 2, ∮ 2 与∮ 1 形变产生收紧力 ( 回复力 ), 该收紧 力 ( 回复力 ) 对下落体产生阻力, 使其下降速度降低, 达到使下落体安全落地的目的。由此 可见, 这种弹性材料的制备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才能将人员安全转移至目的地 : ∮2与 ∮ 1 形变产生的收紧力 ( 回复力 ) 足够大、 ∮ 2 与∮ 1 形变大小合适、 ∮ 2 与∮ 1 可恢复形 变的次数要足够多。
而本发明研究人员经反复实验, 发现织物满足上述条件时, 即在一定弹性形变、 织 物弹性回复率、 织物收紧力 ( 回复力 ) 范围内, 即可实现将人员或者货物从高处安全的垂直 输送到地面。
弹性回复率 : 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织物的纬向拉伸性能和回弹性能, 试 样宽度为 50mm, 隔距 100 ~ 200mm, 拉伸速度为 100mm/min。定伸长重复拉伸实验的定伸长 率为 X%, 在定伸长下停顿 30s, 拉伸回复后停顿 30s, 重复拉伸循环次数确定为 Y 次。弹性 回复率计算公式如下 :
弹性回复率其中 : L0——试样原始长度 ;
L1——试样拉伸至定伸长时的长度 ;
L1’——试样复位后的长度。
织物收紧力 ( 回复力 ) : 为了表示弹力织物在一定伸长条件下的回复负荷对下落 体施加的收紧作用, 我们引用了收紧力 ( 回复力 ) 的概念。将该伸长条件下的负荷值转换 成单位宽度织物上的负荷, 这个相对负荷就定义为收紧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竖向输送通道的安全效率, 还要进一步充分考虑竖向输送通道在下落物和通道材料自重作用下其长度方向的形变要在合适的范围内。 其中优选为弹性织物 经向断裂伸长率为 2 ~ 45%, 更优选为 2 ~ 35%, 最优选为 2 ~ 30%。
此外, 所述竖向输送通道在传送人体时, 由于人体外表面柔软, 通常不会造成织物 破裂。但是在传送一些具有棱角的物体时, 有时会弄破织物, 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在某些 应用中, 需要织物韧性好, 不易破裂。
因此, 根据前面所述的竖向输送通道, 所述弹性织物经向断裂强力 1500 ~ 50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800 ~ 4000N, 优选经向断裂强力为 1850 ~ 43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1000 ~ 3700N, 更优选经向断裂强力为 2000 ~ 40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1300 ~ 3500N。
要提高竖向输送通道的安全性能, 还需要织物塑性变形率较低。根据前面所述的 竖向输送通道, 所述弹性织物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5 ~ 25%, 优选为 5 ~ 20%, 更优选为 8 ~ 15%, 最优选为 8 ~ 13%。
目前可以满足制备这种织物的材料具有多种, 譬如经纱可以使用涤纶、 涤棉混纺、 芳纶、 高强聚乙烯纤维、 丙纶等纤维, 也可以使用棉、 麻、 毛等天然纤维、 粘胶等再生纤维, 也 可以是混纺纤维。经纱要求是有足够的强力, 但伸长率较小即可。纬纱以涤纶、 涤棉混纺、 芳纶、 高强聚乙烯纤维、 丙纶等纤维与高弹性纤维如氨纶等交织、 并线或单独使用高弹性纤 维, 还可以是棉、 麻、 毛等天然纤维、 粘胶等再生纤维、 混纺纤维等与高弹性纤维如氨纶、 PTT 纤维等交织、 并线或单独使用氨纶、 PTT 等高弹性纤维。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知晓何种各种材料的强力和伸长率参数, 即当本领域技术人 员根据自身知识或通过阅读现有技术文献知晓了材料的这些参数, 即可知道这种材料是否 适合于用于制备本发明所述的竖向输送通道, 反之亦然, 即当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 发明, 知道了这些性能参数, 根据其掌握的现有知识和查阅公开的资料, 亦可知道哪些材料 可用于制备本发明所述的竖向输送通道。
另外, 还可采用包芯方法制备弹性复合纤维, 譬如专利申请 200580047970.6 即提 供了这种包芯方法制备的弹性纤维。此外, 一些弹性较差的纤维通过加入助剂或者特殊的 加工方法, 亦可得到弹性织物。如采用锦纶纤维、 PET 纤维等也可制成弹性织物, 弹性织物 上进行聚氨酯等弹性涂料的涂层也可制得弹性织物。
根据前面所述的竖向输送通道, 在上述纤维中, 优选所述弹性织物含有氨纶纤维 10 ~ 50%, 优选为 12 ~ 40%, 更优选为 12 ~ 25%, 最优选为 15 ~ 20%。
此外, 还可优选所述弹性织物主要由涤纶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组成, 其中, 涤纶纤维 占总克重的大约 60 ~ 90%, 优选为 75 ~ 88%, 聚酰胺纤维占 10 ~ 40%, 优选为 12 ~ 25%。
该弹性织物可以是机织物、 也可以是针织物或编织物, 其中机织物经纱采用涤纶 纤维, 纬纱采用涤纶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经交织而成。
同时, 为了进一步增加通道的强度, 在所述弹性织物中还可以增加高强度纤维, 如 高强聚乙烯、 芳纶等其他纤维材料。
所述竖向输送通道的弹性织物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任何加工方法制备, 但优选按照 如下方法 : 所述弹性织物采用纬向加弹、 以 3/1 破斜纹为基础的纬向二重组织结构织造而 成; 也可以是斜纹、 平纹织物或者可以采用纬编双面结构, 以罗纹组织结构织造而成。
譬如可以具体为 :
机织物 : 采用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在涤纶丝加弹时进行网络化包覆, 牵伸倍数为 3.0 倍, 网络度 ( 网络节密度 ) 为 100 个 /m ; 再以该包覆 丝为纬向原料, 以 3/1 破斜纹组织与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交织, 所试制样品经煮练、 烘 干定型, 织物织造顺利, 布面平整、 弹性效果良好。因此, 该弹性织物的结构为用纬向加弹、 以 3/1 破斜纹为基础的纬向二重组织结构织造, 也可以采用采用 150/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210D 氨纶丝在涤纶丝加弹时进行网络化包覆, 牵伸倍数为 3.5 倍, 网络度 ( 网络节密度 ) 为 100 个 /m ; 再以该包覆丝为纬向原料, 以 3/1 破斜纹组织与 150D/48f 涤纶 DTY 长丝交织 ; 也 可以采用采用 75 涤纶 DTY 长丝与 420D 氨纶丝在涤纶丝加弹时进行网络化包覆, 牵伸倍数 为 3.5 倍, 网络度 ( 网络节密度 ) 为 100 个 /m ; 再以该包覆丝为纬向原料, 与 200D/48f 涤 纶 DTY 长丝交织以 3/1 斜纹组织织造或满足权利要求的的其它组织的织物构成。
针织物采用纬编双面结构, 可采用罗纹组织, 如可采用下述上纱位或其他上纱位
上纱位 : 1、 4、 7、 10 路 280D 氨纶丝
2、 5、 8、 11 路 200D 涤纶丝
3、 6、 9、 12 路 32S 棉纱。
按照双面提花圆机的上机工艺, 产品编制图如图 3 所示。
在确定好所采用的织物材料后, 还要确定好该竖向输送通道的结构, 此处主要反 映在通道的直径的范围, 从而确定整个通道的大小周长。 譬如在用于输送人员时, 纤维基垂 直竖向输送通道的直径应根据普通人体的体貌特征设计, 为便于人体在纤维基垂直竖向输 送通道中活动, 人员从入口进入时应是双臂高举向上, 通常人体高度、 胖瘦程度与体重成正 比。 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直径大小一定, 当较胖的人员进入垂直竖向输送通道时, 致 使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形变较大, 产生的形变恢复力较大, 同时, 由于较胖的人体重 较大, 下降的速度可在安全下降速度的范围内运行 ; 当较瘦的人员进入垂直竖向输送通道 时, 致使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形变较小, 产生的形变恢复力较小, 同时, 由于较瘦的 人体重较轻, 下降的速度可在安全下降速度的范围内运行。
从人体结构看, 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直径及周长主要由人体的臀围或腹围 决定, 运送货物的相对简单, 可以使用一个圆桶型型的装载通道, 如图 1 所示, 可以制成系 列化产品。
下面表示了该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直径的计算公式 :
∮ 2( 通用型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周长 ) 与∮ 1( 人体的臀围或腹围 ) 形变 产生的收紧力 ( 回复力 ) 使人体在安全下降速度的范围内下行, 因此, ∮ 2( 通用型纤维基 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周长 ) 是织物常态 ( 非变形 ) 下的周长尺寸, ∮ 1 值是织物可恢复形 变条件下的周长尺寸 L, 而不是塑性变形 ( 织物结构产生破坏, 弹性变形不可恢复 )L1。
L 值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L 值越接近 L1 值, 形变产生的收紧力 ( 回复力 ) 越大, 产生的阻尼效果越好, 但是产品寿命就会相应的减少, 对特殊体形 ( 特胖 ) 人群阻尼过大, 甚至无法下降和发生损害通道的情况。
L 值与 L1 值相差越大, 产品寿命会相应增加, 但阻尼效果越差, 甚至无法达到通道 的目的。
初步选择 L 值与 L1 值相差 h( 其范围应在 15-30cm 之间 ), 因此
∮ 1 = L1-h(cm)
L1 =∮ 1+h根据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 (ΔL) 的基本概念 :
ΔL = (L1- ∮ 2)/ ∮ 2
∮ 2 = L1/(1+ΔL)
则通用型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直径 :
∮ 2 = ( ∮ 1+h)/(1+ΔL)
按照国家标准中按臀围和胸围所区分的身体体形分类, ∮ 1 的值最大为 100 ~ 110cm 为宜, 考虑到臀围、 胸围、 腹围超过 100 ~ 110cm 的比例小于 3.24 %, 考虑到产品寿 命、 阻尼等因素, h 选择为 10 为宜。考虑到儿童的情况, ∮ 1 的值最小时为 75cm, 为了保证 足够的形变收紧力 ( 回复力 ), ∮ 2( 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直径 ) 与∮ 1( 人体的臀围 或腹围 ) 应有足够的变形, 因此∮ 2 值应选择 40 ~ 50cm。
则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周长 :
∮ 2 = ( ∮ 1+h)/(1+ΔL)
∮ 2 = (110+10)/(1+ΔL)
∮ 2 = 120/(1+ΔL)
考虑到儿童情况∮ 2 = 40 ~ 50cm 则 ΔL = 200 ~ 140%
因此, 最终确定本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的周长可以在 10 ~ 120cm 范围内。
当用于人员输送时, 周长为 40 ~ 60cm, 优选为 40 ~ 50cm, 更优选为 45cm。
当应用于人员输送时, 譬如可以是用于高层建筑的紧急状态时的人员逃生。其长 度可以根据建筑物高度来确定, 譬如高度范围可以为 10 ~ 500 米, 其中优选为 10 ~ 200 米, 更优选为 10 ~ 100 米, 再优选为 10 ~ 50 米, 最优选为 20 ~ 50 米。其可以固定在建筑物 内部或外部的一侧, 或者是类似天井的部位。 当楼层较高时, 优选在输送通道外设置固定装 置, 所述的固定装置用于避免通道摆动幅度过大, 所述的固定装置可以是一保护层, 套设在 通道的外层, 或者, 可以是类似绳索的带状或长条状物, 将通道间隔的固定在建筑物上。
当人员在通道中下落时, 甚至可以以四肢支撑或者身体形态的改变来进一步控制 下落速度, 以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当周长为 10 ~ 120 时, 可以用于输送输送其他物品, 可以设计成系列化产品。
为了进一步方便人员或货物进入该通道, 其上端可以设置周长较大, 其上端周应 大于输送的人或物体的直径。
根据前面所述的竖向输送通道, 所述织物加入具有抗菌或阻燃作用的纤维。
所述的阻燃作用的纤维可以是在织物上涂敷特殊涂料或者加入其它材料, 以达到 防火阻燃的目的。
譬如可以涂敷无机阻燃剂或有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主要有锑化合物、 无机硼化 合物、 无机磷系阻燃剂、 无机氢氧化物等, 有机阻燃剂包括有机卤系阻燃剂和有机磷系阻燃 剂。
锑阻燃剂具体譬如日本的精工株式会社开发的 Patox, 贵州榕江风华锑品化工厂 开发的超细高纯活性氧化锑, PolycomHuntsman 公司开发的 NyacoIADP480。另外采用三氧 化二锑与氢氧化铝、 硼酸锌、 氟硼酸盐等复配, 不仅可减少三氧化二锑的用量且发烟量也大 为降低。
溴系阻燃剂如美国 Ferro 公司的 PB-68 主要成分为溴化聚苯乙烯, 溴化学法斯特 公司和 Ameribrom 公司分别开发的聚五溴苯酚基丙烯酸酯。
磷系阻燃剂大都是液体, 如 GreatLake 公司的 Firemacster836 为卤化磷酸酯, 国 内生产的二异丙苯磷酸酯。
氢氧化铝类如美国 SOLEM 公司开发的新品种 Micrai1000 和 Micrai1500, 美国 Climax 公司的 Hydrax 系列氢氧化铝。
此外还有改进表面的新品种, 如用硅烷新工艺处理及有机硅酮包覆处理的氢氧化 铝; 添加无机增效剂的新品种, 主要有金属氧化物与硼酸锌、 磷系化合物 ( 红磷、 磷酸酯 )、 硅系化合物、 金属硝酸盐 ( 硝酸铜、 硝酸银 )、 聚磷酸铵等 ; 氢氧化镁新品种 ; 膨胀型阻燃剂 如 GreatLake 公司的 NH-1197、 NH-1151 等。
氮 - 磷体系的水溶性阻燃剂, 广泛用于涤纶、 涤纶混纺织物及其它化纤织物的阻 燃整理。阻燃剂受热产生难燃性气体和不燃固体覆盖物, 从而对织物起到阻燃作用。其由 无机 ( 占 70% ) 和有机物 ( 占 30% ) 复配而成, 该产品总有效含量为 35%, 外观 : 无色透明 液体, PH 值 : 7±0.5, 易溶于冷、 温水中, 采用 GB50222-95 标准方法测定, 适量使用本品后, 阻燃织物阻燃性能可达垂直燃烧法 B1 级指标。 按 600g/L 浓度来轧, 织物的带液率为 70 %, 100 ℃烘干, 每平方米面料上含有 80-120 克阻燃剂, 可以达到阻燃的作用。
这种竖向输送通道尤其在火灾时人员输送中, 可以防止织物燃烧, 使用更加安全。
此外, 织物中甚至还可添加抗菌涂料, 以达到抗菌的作用。 譬如可以添加天然抗菌 剂, 如壳聚糖类或植物天然提取物类 ; 还可添加有机抗菌剂, 如异噻唑啉酮类、 甲醛释放剂 类、 有机胺类等 ; 或者为无机抗菌剂, 如含有汞、 银、 铜、 铬、 锌离子的抗菌剂。本领域技术人 员通常知道这些可以使用的抗菌剂及其涂敷方法, 无需再付出创造性劳动。譬如 2008 年 3 月第 22 卷第 3 期的 《材料导报》 报道的 “抗菌涂料研究新进展” 一文, 即公开了多种抗菌涂 料
本发明所述竖向输送通道甚至可以在外层涂敷迷彩图案, 用于军事目的, 可以起 到很好的隐蔽保护作用。 而涂敷的迷彩图案, 可以根据使用的地形、 地貌等环境因素来参考 现有公开的任何迷彩图案。
本发明所述竖向输送通道还可在外层涂敷其它任何颜色甚至绘制图案, 以起到区 分、 醒目等作用。譬如不同使用目的、 不同使用环境的通道可以涂上不同颜色, 以起到区分 作用。或者涂上醒目的颜色, 以在紧急时刻提示人们使用。
这种颜色可以是现有技术任何方法产生的, 譬如可以涂敷上去, 还可以是将织物 直接进行染色处理。
根据前面所述的竖向输送通道, 其可以用于货物或人员垂直输送, 优选用于救生、 工程或军事领域。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势 :
(1)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竖向输送通道, 由于选用了高弹性纤维织物材料, 材料具有 很强的弹性回复率, 可有效的对人体的下落过程进行缓冲, 安全性高。
(2)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竖向输送通道, 结构简单, 在应用时操作方便, 不受年龄、 体 能的限制。在遇到紧急状态时, 任何人员均可有效使用。
(3)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竖向输送通道, 可满足在多种领域垂直输送的需要, 不受地 形、 周围环境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所述竖向输送通道的优选形状。 其中 1 为输送通道的入口部分, 2为 输送通道的通道部分, F1、 F2 表示织物回复力, W 表示下落体重量。
图 2 为本发明所述弹性织物的优选加工工艺。
图 3 为产品编织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更具体的解释, 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实施 例, 同样这些实施例也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1
实验台高 22 米, 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 含涤纶 : 85 %、 氨纶 15%, 其中经纱涤纶 100%, 纬纱为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 网络化包覆。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170%, 纬向回复力为 75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85%, 经向 断裂伸长率为 20%, 经向断裂强力 30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20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10%。
其中, 织物组织结构为 : 经向采用涤纶 200D/DTY 长丝, 纬向采用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经纬密度 : 43.2 根 /cm、 66 根 /cm
幅宽 : 70cm
克重 : 740g/m2
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45cm
下落体 3 种, 人型 : 腰围 73.3cm, 重量 55kg
腰围 76.7cm, 重量 65kg
腰围 80.0cm, 重量 75kg
试验结果 : 从 22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4-17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要 求。
实施例 2、
实验台高 32 米, 采用弹性织物为 : 含涤纶 : 84%、 氨纶 16%, 其中经纱涤纶 100%, 纬纱为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300%, 纬向回复力为 20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94%, 经 向断裂伸长率为 30 %, 经向断裂强力 40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35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8%。
其中, 织物组织结构为 :
经枛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 ;
纬枛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经纬密度 : 54 根 /cm×65 根 /cm。幅宽 : 65cm。 克重 : 760g/m2。 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45cm 下落体 3 种, 人型 : 腰围 73.3cm, 重量 55kg 腰围 76.7cm, 重量 65kg 腰围 80.0cm, 重量 75kg 试验结果 : 从 32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10-25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要求。 实施例 3 :
实验台高 22 米, 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 涤纶 85%、 氨纶 15%, 其中经纱涤 纶 100%, 纬纱为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140%, 纬向回复力为 55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80%, 经向 断裂伸长率为 12%, 经向断裂强力 19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10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13%。
其中织物组织结构为 : 经向采用涤纶 200D/DTY 长丝, 纬向采用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经纬密度 : 43.2 根 cm、 66 根 /cm 幅宽 : 70cm 克重 : 740g/m2 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45cm 下落体 3 种, 人型 : 腰围 56.7cm, 重量 40kg 腰围 60.0cm, 重量 45kg 腰围 63.3cm, 重量 50kg 试验结果 : 从 22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8-22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要求。 实施例 4
实验台高 50 米, 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C : 涤纶含量 83%, 氨纶 含量 17%, , 其中经纱涤纶 100%, 纬纱为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350%, 纬向回复力为 20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95%, 经 向断裂伸长率为 35 %, 经向断裂强力 43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35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10%。
其中, 织物组织结构为 : 经向采用涤纶 200D/DTY 长丝, 纬向采用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经纬密度 : 43.2 根 /cm、 66 根 /cm
纤维基垂直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50cm
下落体 3 种, 人型 : 腰围 73.3cm, 重量 55kg
腰围 76.7cm, 重量 65kg
腰围 80.0cm, 重量 75kg
试验结果 : 从 50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15-30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要
求。 实施例 5 :
实验台高 40 米, 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D : 涤纶含量 79%, 氨纶含量 21%, 其中经纱涤纶 100%, 纬纱为 1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420D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150%, 纬向回复力为 35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75%, 经向 断裂伸长率为 45%, 经向断裂强力 50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40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10%。
其中, 织物组织结构为 : 经向采用涤纶 200D/DTY 长丝, 纬纱 100D/48f 涤纶 DTY 长 丝与 420D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经纬密度 : 42 根 /cm×38 根 /cm
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120cm
下落体 2 种, 圆柱体, 周长 180cm, 重量 100kg
圆柱体, 周长 180, 重量 120kg
试验结果 : 从 40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14-25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要 求。
实施例 6 :
实验台高 22 米, 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D : 涤纶含量 50%, 氨纶含量 50%, 其中经纱涤纶 100%, 纬纱为 1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420D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450%, 纬向回复力为 25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100%, 经 向断裂伸长率为 2%, 经向断裂强力 15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8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5%。
其中, 织物组织结构为 : 经向采用涤纶 200D/DTY 长丝, 纬纱 100D/48f 涤纶 DTY 长 丝与 420D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经纬密度 : 42 根 /cm×38 根 /cm
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80cm
下落体 2 种, 圆柱体, 周长 180cm, 重量 220kg
圆柱体, 周长 180, 重量 250kg
试验结果 : 从 22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6-19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要 求。
实施例 7 :
实验台高 22 米, 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 涤纶为 70 %、 高强聚议席纤维 15%、 氨纶 15%, 其中经纱为涤纶 85%、 高强聚议席纤维 15%, 纬纱为 200D/48f 涤纶 DTY 长 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250%, 纬向回复力为 20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80%, 经 向断裂伸长率为 20 %, 经向断裂强力 45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20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15%。
其中织物组织结构为 : 经向采用涤纶 200D/DTY 长丝和, 纬向采用 200D/48f 涤纶 DTY 长丝与 140D/2f(70D/1f×2) 氨纶丝网络化包覆。
经纬密度 : 43.2 根 cm、 66 根 /cm
幅宽 : 70cm
克重 : 740g/m2
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40cm 下落体 3 种, 人型 : 腰围 80.0cm, 重量 80kg 腰围 83.3cm, 重量 90kg 腰围 86.7cm, 重量 100kg 试验结果 : 从 22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15-32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要求。 实施例 8
实验台高 15 米, 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E : 涤纶含量 60%, 氨纶 40%, 其中 经纱涤纶 100%, 纬纱涤纶∶氨纶为 1 ∶ 2。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400%, 纬向回复力为 15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90%, 经 向断裂伸长率为 35 %, 经向断裂强力 35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35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10%。
针织物采用纬编双面结构, 可采用罗纹组织, 如可采用下述上纱位或其他上纱位
上纱位 : 1、 4、 7、 10 路 280D 氨纶丝
2、 5、 8、 11 路 200D 涤纶丝
3、 6、 9、 12 路 200D 涤纶丝。 下落体 2 种, 圆柱体, 周长 110cm, 重量 45kg 圆柱体, 周长 110cm, 重量 55kg 试验结果 : 从 15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5-10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要求。 实施例 9
实验台高 100 米, 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 高强聚乙烯纤维含量 50%, 氨纶 20%, 棉 30%, 其中经纱高强聚乙烯纤维∶棉为 4 ∶ 1, 纬纱高强聚乙烯纤维∶氨纶∶棉为 1∶2∶2
织物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150%, 纬向回复力为 5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75%, 经向 断裂伸长率为 25%, 经向断裂强力 30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3000N, 纬向塑性变形率为 15%。
加工方法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譬如专利申请 03112736.3。
通道外部涂覆纳米银抗菌涂料, 所述的涂料为无色透明色液体, 银硅复合物 : Min 25%, PH(2%工作液 )7.5±0.5, 离子性弱阳离子, 粒径 ( 银 )2nm, 密度 1.06±0.1g/ml。
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60cm。
人型 : 腰围 73.3cm, 重量 55kg
腰围 76.7cm, 重量 65kg
腰围 80.0cm, 重量 75kg
试验结果 : 从 100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80-150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 要求。
实施例 10
实验台高 200 米, 竖向输送通道采用弹性织物为 : 高强聚乙烯纤维含量 80%, 氨纶 20%, 其中经纱高强聚乙烯纤维 100%, 纬纱高强聚乙烯纤维∶氨纶为 1.5 ∶ 1。
织物纬向纬向弹性形变率为 400 %, 纬向回复力为 2000N, 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90%, 经向断裂伸长率为 5%, 经向断裂强力 3000N, 纬向断裂强力为 3500N, 纬向塑性变形 率为 18%。
通道表面覆盖氮 - 磷体系的水溶性阻燃剂 (P 含量≥ 15-25%, N 含量 37-48%, pH 值 (10%水溶液 )6-7, 含水量≤ 0.2%, 分解温度≥ 285℃, 细度规格 10mm ≥ 97%, 溶解度 (25℃ g/100mlH2O) ≤ 0.25, 粘度 (25℃, 10%水溶液 ) ≤ 60mPa.s), 按 600g/L 浓度来轧, 织 物的带液率为 70%, 100℃烘干, 每平方米面料上含有 100 克阻燃剂。
竖向输送通道周长 60cm。
人型 : 腰围 73.3cm, 重量 55kg
腰围 76.7cm, 重量 65kg
腰围 80.0cm, 重量 75kg
试验结果 : 从 100 米降落到地面用时在 80-150 秒之间, 完全可以达到安全降落的 要求。
实施例 16 :
原料规格 : 经 向 为 涤 纶 200D/48f DTY ; 纬向原料准备工艺 : (200D/48f PET DTY+140D 氨纶牵伸 3.5 倍 )× 网络化加工, 网络度 100 个 /m。
上机条件 : 上机经密 16 根 /cm(5120 根 /320cm), 上机纬密 50 根 /cm。
生产工艺流程 :
得到成品规格 : 样品幅宽 : 70cm ; 经 纬 密 度 43 根 /cm×66 根 /cm ; 平方米克重 740g/m2, 氨纶含量 16.5%。
实施例 17
针织物采用纬编双面结构, 可采用罗纹组织, 如可采用下述上纱位或其他上纱位
上纱位 : 1、 4、 7、 10 路 280D 氨纶丝
2、 5、 8、 11 路 200D 涤纶丝
3、 6、 9、 12 路 200D 涤纶丝。
涤纶含量 75%, 氨纶 25%
按照双面提花圆机的上机工艺, 罗纹组织, 产品编织图如图 3。 如采用 30 时筒径的 设备, 坯布下机后幅宽 5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