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921256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07383.0

申请日:

2010.12.27

公开号:

CN102086009A

公开日:

2011.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6D 1/42申请公布日:20110608|||公开

IPC分类号:

B66D1/42

主分类号:

B66D1/42

申请人:

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静

地址: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柳泉路105号新世纪广场C座111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属于升降装置领域。其包括壳体及辊筒,壳体的上部固定挂钩,辊筒上缠绕拉绳,特征在于辊筒上还缠绕刹车带,刹车带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联接刹车杆,刹车杆上套装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刹车杆相固联、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本发明正常情况下,刹车带受弹簧的拉力而拉紧,辊筒受刹车带的摩擦力作用不能转动;当需要下落时,操纵摆杆即可推动刹车杆上移,刹车带失去拉力而松动,辊筒转动而拉绳松开,该装置就可下落;当需要上升时,转动转柄即可带动辊筒反向转动,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上升或下降。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住宅、酒店、学校、商场、办公楼等场所作救生之用,也可用于矿井开采、攀岩等作升降器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包括壳体及辊筒,壳体的上部固定挂钩,辊筒上缠绕拉绳,其特征在于辊筒上还缠绕刹车带,刹车带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联接刹车杆,刹车杆上套装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刹车杆相固联、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杆的下方设置摆杆,摆杆通过铰链联接刹车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置一根转轴,转轴的一端安装小齿轮,辊筒轴上套装与小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设置在辊筒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齿轮和辊筒轴之间设置单向离合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的一端联接转柄。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转动轮上方的壳体上固定一根绳辊,拉绳绕经绳辊后与挂钩相联。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下部固定束带。

说明书

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升降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载人的能使人员竖直运动到他们所需要的位置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领域都需要载人升降装置。在这些装置中不需额外的动力源,并且要求人员能够自行控制下落速度。例如从住宅、写字楼等高层建筑中逃生时。高楼大厦中发生火灾时,人们一般选择从楼道内逃出或做电梯外逃。当大厦内人员较多时,在楼道口极易造成拥挤,引发恶性事故的发生。由于大厦内人流不畅通而导致的火灾惨剧屡屡发生。有些高楼内配置逃生电梯,这些采用备用电源启动,当大厦内正常的供电系统遭到破坏时,逃生电梯仍可使用。然而当发生火灾或其它危难情况时,由于烟雾的存在或者是神智不清,人们往往找不到电梯。并且受电梯空间的限制,一旦发生危难时,电梯也不能将整座楼内的所有人员及时抢救出来,因而电梯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在高楼内备置逃生装置。当危难来临时,人们可以通过逃生装置降落到地面上的安全区域。目前,现有技术公开的逃生装置中,普遍采用了绳拉装置。逃生人员靠束带绑在一个壳体上,壳体的上部固定挂钩,壳体上设置一个辊筒,辊筒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的端部联接与挂钩相联接。逃生时,将挂钩固定在建筑物的任一位置处。逃生人员绑在壳体上,当人下落时,人体重力拉动辊筒旋转,既而辊筒上的钢丝绳不断松动,人体不断下落。若控制人体下落的速度,就需要控制辊筒的转速,以实现逃生人员的缓慢下降。现有技术中,控制辊筒转速的结构有很多,有采用数组刹车块的刹车组件。也有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当蜗轮旋转时,人体下落;当蜗轮不旋转时,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人体就停留在半空中。人体下落的速度取决于逃生人员操纵蜗杆的速度。尽管上述情况都能满足逃生需要,但结构依然复杂,制造成本高。实践证明,当从高楼内下落逃生时,逃生人员往往比较凹紧张,有时会出现神智不清的情况,因而在设计救生装置时,应该便于操作。并且为普及使用,制造成本应该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该装置能实现载人自控,便于控制下落速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包括壳体及辊筒,壳体的上部固定挂钩,辊筒上缠绕拉绳,其特征在于辊筒上还缠绕刹车带,刹车带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联接刹车杆,刹车杆上套装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刹车杆相固联、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

本发明在刹车杆的下方设置摆杆,摆杆通过铰链与刹车柄相联接。

本发明在壳体上设置一根转轴,转轴的一端安装小齿轮,辊筒轴上套装与小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大齿轮和辊筒轴之间设置单向离合机构;转轴可设置在辊筒的下方;转轴的一端联接转柄。

本发明在位于转动轮上方的壳体上固定一根绳辊,拉绳绕经绳辊后与挂钩相联;壳体的下部固定束带。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正常情况下,刹车带受弹簧的拉力而拉紧,辊筒受刹车带的摩擦力作用不能转动,该装置就处于静止情况;当需要下落时,操纵摆杆即可推动刹车杆上移,刹车带失去拉力而松动,在人体重力的拉动下,辊筒转动,拉绳松开,该装置就可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只需要控制刹车杆的刹车距离就可控制下落速度;当需要上升时,转动转柄即可带动辊筒反向转动,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上升或下降。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在住宅、酒店、学校、商场、办公楼等场所作救生之用,也可用于矿井开采、攀岩等作升降器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刹车带松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钩,2.拉绳,3.辊筒,4.壳体,5.转柄,6.束带,7.定位套,8.固定环,9.转轴,10.刹车杆,11.弹簧,12.刹车柄,13.小齿轮,14.刹车带,15.大齿轮,16.铰链,17.绳辊,18.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壳体4的上部固定挂钩1,壳体4的中部位置设置一个辊筒3,辊筒3上缠绕拉绳2,辊筒3的一端还缠绕刹车带14,刹车带1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环8上,固定环8固定在壳体4上。在壳体4的上部,位于辊筒3的上方,固定一根绳辊17,拉绳2绕经绳辊17后与挂钩1相联。在壳体4的下部固定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束带6。刹车带14的另一端联接刹车杆10,刹车杆10上套装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与刹车杆10相固联、另一端固定在定位套7上。刹车杆10的下方设置摆杆18,摆杆18通过铰链16与刹车柄12相联接。

下落前,用束带6将人绑定在壳体4上。刹车带10受弹簧11的拉力而拉紧,辊筒3受刹车带10的摩擦力作用不能转动,该装置就处于静止情况;由于刹车带14对辊筒3的摩擦力作用,辊筒3不转动,人体无法下落。若要下落,转动刹车柄12,摆杆18推动刹车杆10上移,刹车带10失去拉力而松动,在人体重力的拉动下,辊筒3转动,拉绳2松开,该装置就可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只需要控制刹车杆10的刹车距离就可控制下落速度。

当松开刹车柄12时,弹簧11将刹车杆10弹回复位,刹车带10受弹簧11的拉力而将辊筒3“抱紧”,加大了刹车带10与辊筒3之间的摩擦力,辊筒3停止转动。

为达到人能随时上升的目的,本发明在壳体4上设置一根转轴9,转轴9的一端安装小齿轮13,辊筒轴上套装与小齿轮13相啮合的大齿轮15。转轴9的一端联接转柄5。当人需要上升时,转动转柄5,转轴9带动小齿轮13转动,小齿轮13带动大齿轮15转动,既而带动辊筒3反向转动,人就可以上升了。

为了防止人在下降时大齿轮15随同辊筒3同步转动,在大齿轮15和辊筒轴之间设置单向离合机构。当人下降时,大齿轮15随辊筒3同步转动,而当辊筒3反向转动时,大齿轮15停止转动。

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86009A43申请公布日20110608CN102086009ACN102086009A21申请号201010607383022申请日20101227B66D1/4220060171申请人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地址255000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柳泉路105号新世纪广场C座1112室72发明人赵静54发明名称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57摘要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属于升降装置领域。其包括壳体及辊筒,壳体的上部固定挂钩,辊筒上缠绕拉绳,特征在于辊筒上还缠绕刹车带,刹车带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联接刹车杆,刹车杆上套装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刹车杆相固联、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

2、本发明正常情况下,刹车带受弹簧的拉力而拉紧,辊筒受刹车带的摩擦力作用不能转动;当需要下落时,操纵摆杆即可推动刹车杆上移,刹车带失去拉力而松动,辊筒转动而拉绳松开,该装置就可下落;当需要上升时,转动转柄即可带动辊筒反向转动,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上升或下降。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住宅、酒店、学校、商场、办公楼等场所作救生之用,也可用于矿井开采、攀岩等作升降器使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2086012A1/1页21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包括壳体及辊筒,壳体的上部固定挂钩,辊筒上缠绕拉绳,其特征在于辊筒上还缠绕刹车带,刹车带的一。

3、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联接刹车杆,刹车杆上套装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刹车杆相固联、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杆的下方设置摆杆,摆杆通过铰链联接刹车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置一根转轴,转轴的一端安装小齿轮,辊筒轴上套装与小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设置在辊筒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齿轮和辊筒轴之间设置单向离合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的一端联接转柄。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

4、求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转动轮上方的壳体上固定一根绳辊,拉绳绕经绳辊后与挂钩相联。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下部固定束带。权利要求书CN102086009ACN102086012A1/3页3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升降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载人的能使人员竖直运动到他们所需要的位置的装置。背景技术0002目前,在很多领域都需要载人升降装置。在这些装置中不需额外的动力源,并且要求人员能够自行控制下落速度。例如从住宅、写字楼等高层建筑中逃生时。高楼大厦中发生火灾时,人们一般选择从楼道内逃出或做电梯外逃。当大。

5、厦内人员较多时,在楼道口极易造成拥挤,引发恶性事故的发生。由于大厦内人流不畅通而导致的火灾惨剧屡屡发生。有些高楼内配置逃生电梯,这些采用备用电源启动,当大厦内正常的供电系统遭到破坏时,逃生电梯仍可使用。然而当发生火灾或其它危难情况时,由于烟雾的存在或者是神智不清,人们往往找不到电梯。并且受电梯空间的限制,一旦发生危难时,电梯也不能将整座楼内的所有人员及时抢救出来,因而电梯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在高楼内备置逃生装置。当危难来临时,人们可以通过逃生装置降落到地面上的安全区域。目前,现有技术公开的逃生装置中,普遍采用了绳拉装置。逃生人员靠束带绑在一个壳体上,壳体的上部固。

6、定挂钩,壳体上设置一个辊筒,辊筒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的端部联接与挂钩相联接。逃生时,将挂钩固定在建筑物的任一位置处。逃生人员绑在壳体上,当人下落时,人体重力拉动辊筒旋转,既而辊筒上的钢丝绳不断松动,人体不断下落。若控制人体下落的速度,就需要控制辊筒的转速,以实现逃生人员的缓慢下降。现有技术中,控制辊筒转速的结构有很多,有采用数组刹车块的刹车组件。也有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当蜗轮旋转时,人体下落;当蜗轮不旋转时,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人体就停留在半空中。人体下落的速度取决于逃生人员操纵蜗杆的速度。尽管上述情况都能满足逃生需要,但结构依然复杂,制造成本高。实践证明,当从高楼内下落逃生时,逃生人员往往。

7、比较凹紧张,有时会出现神智不清的情况,因而在设计救生装置时,应该便于操作。并且为普及使用,制造成本应该降低。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该装置能实现载人自控,便于控制下落速度。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人力自控载人升降装置,包括壳体及辊筒,壳体的上部固定挂钩,辊筒上缠绕拉绳,其特征在于辊筒上还缠绕刹车带,刹车带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联接刹车杆,刹车杆上套装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刹车杆相固联、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0005本发明在刹车杆的下方设置摆杆,摆杆通过铰链与刹车柄相联接。0006本发明在壳体上设置一根转轴,转轴。

8、的一端安装小齿轮,辊筒轴上套装与小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大齿轮和辊筒轴之间设置单向离合机构;转轴可设置在辊筒的下方;转说明书CN102086009ACN102086012A2/3页4轴的一端联接转柄。0007本发明在位于转动轮上方的壳体上固定一根绳辊,拉绳绕经绳辊后与挂钩相联;壳体的下部固定束带。0008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正常情况下,刹车带受弹簧的拉力而拉紧,辊筒受刹车带的摩擦力作用不能转动,该装置就处于静止情况;当需要下落时,操纵摆杆即可推动刹车杆上移,刹车带失去拉力而松动,在人体重力的拉动下,辊筒转动,拉绳松开,该装置就可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只需要控制刹车杆的刹车距离就可控制下落速度;。

9、当需要上升时,转动转柄即可带动辊筒反向转动,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上升或下降。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在住宅、酒店、学校、商场、办公楼等场所作救生之用,也可用于矿井开采、攀岩等作升降器使用。附图说明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0010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2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0012图3是本发明的刹车带松动时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中,1挂钩,2拉绳,3辊筒,4壳体,5转柄,6束带,7定位套,8固定环,9转轴,10刹车杆,11弹簧,12刹车柄,13小齿轮,14刹车带,15大齿轮,16铰链,17绳辊,18摆杆。

10、。具体实施方式0015如图所示,壳体4的上部固定挂钩1,壳体4的中部位置设置一个辊筒3,辊筒3上缠绕拉绳2,辊筒3的一端还缠绕刹车带14,刹车带1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环8上,固定环8固定在壳体4上。在壳体4的上部,位于辊筒3的上方,固定一根绳辊17,拉绳2绕经绳辊17后与挂钩1相联。在壳体4的下部固定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上固定束带6。刹车带14的另一端联接刹车杆10,刹车杆10上套装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与刹车杆10相固联、另一端固定在定位套7上。刹车杆10的下方设置摆杆18,摆杆18通过铰链16与刹车柄12相联接。0016下落前,用束带6将人绑定在壳体4上。刹车带10受弹簧11的拉力而拉紧,辊。

11、筒3受刹车带10的摩擦力作用不能转动,该装置就处于静止情况;由于刹车带14对辊筒3的摩擦力作用,辊筒3不转动,人体无法下落。若要下落,转动刹车柄12,摆杆18推动刹车杆10上移,刹车带10失去拉力而松动,在人体重力的拉动下,辊筒3转动,拉绳2松开,该装置就可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只需要控制刹车杆10的刹车距离就可控制下落速度。0017当松开刹车柄12时,弹簧11将刹车杆10弹回复位,刹车带10受弹簧11的拉力而将辊筒3“抱紧”,加大了刹车带10与辊筒3之间的摩擦力,辊筒3停止转动。0018为达到人能随时上升的目的,本发明在壳体4上设置一根转轴9,转轴9的一端安装小齿轮13,辊筒轴上套装与小齿轮13相啮合的大齿轮15。转轴9的一端联接转柄5。当人需要上升时,转动转柄5,转轴9带动小齿轮13转动,小齿轮13带动大齿轮15转动,既而说明书CN102086009ACN102086012A3/3页5带动辊筒3反向转动,人就可以上升了。0019为了防止人在下降时大齿轮15随同辊筒3同步转动,在大齿轮15和辊筒轴之间设置单向离合机构。当人下降时,大齿轮15随辊筒3同步转动,而当辊筒3反向转动时,大齿轮15停止转动。说明书CN102086009ACN102086012A1/1页6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8600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