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电铸铜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铜的工艺产品生产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内电
铸铜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成型的电铸铜工艺产品,都是采用外电铸的工艺生产方法,
即通过阳模在模具表面进行电铸,由于模具表面电铸层逐步加厚,会出
现随着厚度的增加而造成产品外型轮廓逐渐模糊而失真,使产品形象不
清晰,因此电铸出的产品厚度精度和使用范围受局限,为了解决这一缺
陷,生产厂家只能采用后期打磨修正的方法,但这种后期处理的方式既
增加了生产成本又会造成产品的原样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电铸铜工艺产
品的生产方法,可达到精度高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复制不失真的效果。
本发明包括通过模具阴模制作硅胶阳模,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内电铸铜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分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1、按工艺产品的试样用模具硅胶制作模具阴模;
步骤2、通过上述模具阴模制作硅胶阳模;
步骤3、在硅胶阳模外面均匀涂抹导电粉,不得漏涂;
步骤4、将涂抹导电粉后的硅胶阳模放入铅电解槽中通电电铸为铅
壳模具,其电解槽中的电解液由氟硼酸铅100~110g/L、氟硼酸60~
100g/L、桃胶10g/L组成,操作时的阳极电流密度为1~3A/Dm2;
步骤5、用纯铅制作不溶性阳极,用步骤4中的铅壳阴模作阴极,
在两者之间的空隙中通入流动的铜电解液,其铜电解液为:硫酸70g/L、
硫酸铜220g/L,然后通电进行电铸,阴极电流密度为6A/Dm2,电解液的
温度为16~40℃,时间内铸为5天,厚度1~1.2mm,电铸过程中,电解
液中的铜离子少于150g/L时及时用氧化铜溶解于电解液中补充铜离子
至220g/L;
步骤6、将电铸完成的产品放入烘箱内加热到340度,使铅壳融化
脱落,此时内电铸铜产品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4中的电铸后铅壳模具厚度为1~2.5mm。
步骤4中通电电铸时室内温度为常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优势效果:通过上述技术
方案,整体工艺设计采用了先制作铅壳模具,再通过铅壳阴模进行内电
铸的方式所产工艺产品,可一次性达到厚度与精度,由于电铸方式是通
过阴模内电铸,使之不会因为产品厚度的增加而影响外观精度,既一次
成型达到了精度,又减少了后期对外型的处理费用,解决了现有技术采
用外电铸存在的精度差和后期费用高多年存在的问题,具有可优化产品
质量和生产成本的显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内电铸铜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分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1、按工艺产品的试样用模具硅胶制作模具阴模;
步骤2、通过上述模具阴模制作硅胶阳模;
步骤3、在硅胶阳模外面均匀涂抹导电粉,不得漏涂;
步骤4、将涂抹导电粉后的硅胶阳模放入铅电解铝槽中通电电铸为
铅壳模具,其电解槽中的电解液由氟硼酸铅100g/L、氟硼酸60g/L、桃
胶10g/L组成,操作时的阳极电流密度为1A/Dm2;
步骤5、用纯铅制作不溶性阳极,用步骤4中的铅壳阴模作阴极,
在两者之间的空隙中通入流动的铜电解液,其铜电解液为:硫酸70g/L、
硫酸铜220g/L,然后通电进行电铸,阴极电流密度为6A/Dm2,电解液的
温度为16℃,时间内铸为5天,厚度1mm,电铸过程中,电解液中的铜
离子少于150g/L时及时用氧化铜溶解于电解液中补充铜离子至220g/L;
步骤6、将电铸完成的产品放入烘箱内加热到340度,使铅壳融化
脱落,此时内电铸铜产品完成。
步骤4中的电铸后铅壳模具厚度为1mm。
步骤4中通电电铸时室内温度为常温。
实施例2:
内电铸铜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分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1、按工艺产品的试样用模具硅胶制作模具阴模;
步骤2、通过上述模具阴模制作硅胶阳模;
步骤3、在硅胶阳模外面均匀涂抹导电粉,不得漏涂;
步骤4、将涂抹导电粉后的硅胶阳模放入铅电解铝槽中通电电铸为
铅壳阴模,其电解槽中的电解液由氟硼酸铅105g/L、氟硼酸80g/L、桃
胶10g/L组成,操作时的阳极电流密度为2A/Dm2;
步骤5、用纯铅制作不溶性阳极,用步骤4中的铅壳阴模作阴极,
在两者之间的空隙中通入流动的铜电解液,其铜电解液为:硫酸70g/L、
硫酸铜220g/L,然后通电进行电铸,阴极电流密度为6A/Dm2,电解液的
温度为30℃,时间内铸为5天,厚度1.1mm,电铸过程中,电解液中的
铜离子少于150g/L时及时用氧化铜溶解于电解液中补充铜离子至
220g/L;
步骤6、将电铸完成的产品放入烘箱内加热到340度,使铅壳融化
脱落,此时内电铸铜产品完成。
步骤4中的电铸后铅壳模具厚度为1.5mm。
步骤4中通电电铸时室内温度为常温。
实施例3:
内电铸铜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分下列步骤进行:
步骤1、按工艺产品的试样用模具硅胶制作模具阴模;
步骤2、通过上述模具阴模制作硅胶阳模;
步骤3、在硅胶阳模外面均匀涂抹导电粉,不得漏涂;
步骤4、将涂抹导电粉后的硅胶阳模放入铅电解铅槽中通电电铸为
铅壳模具,其电解槽中的电解液由氟硼酸铝110g/L、氟硼酸100g/L、桃
胶10g/L组成,操作时的阳极电流密度为3A/Dm2;
步骤5、用纯铅制作不溶性阳极,用步骤4中的铅壳阴模作阴极,
在两者之间的空隙中通入流动的铜电解液,其铜电解液为:硫酸70g/L、
硫酸铜220g/L,然后通电进行电铸,阴极电流密度为6A/Dm2,电解液的
温度为40℃,时间内铸为5天,厚度1.2mm,电铸过程中,电解液中的
铜离子少于150g/L时及时用氧化铜溶解于电解液中补充铜离子至
220g/L;
步骤6、将电铸完成的产品放入烘箱内加热到340度,使铅壳融化
脱落,此时内电铸铜产品完成。
步骤4中的电铸后铅壳模具厚度为2.5mm。
步骤4中通电电铸时室内温度为常温。
本发明所述的阴模为:向内凹进的模具,阳模是向外凸起的模具,
阴模和阴模是本行业内对模具制作时分类统称。
具体实施时,步骤4和步骤5中的电解液总用量根据生产实际而定,
即根据工艺产品的大小和电解槽设备的容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