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醇沉罐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液相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醇沉罐。
背景技术
醇沉罐应用于中药、口服液、食品保健品等的酒精沉淀,酒精沉淀罐是醇沉工序的关键设备。也适用于其它制药、化工、食品、口服液、保健品、染料等行业悬浮液的冷冻或常温沉淀、固液相分离的工艺操作。目前的醇沉罐在醇沉反应开始时,由于罐体内部的搅拌浆叶离出渣口存在一定的距离,沉于搅拌浆叶以下的稠膏在实际操作中搅拌叶很难对其搅散,使得搅拌效果较差,造成稠膏不能与乙醇充分的混合,有效成分难以从稠膏中完全溶出;醇沉罐上的出液管的高度调节依靠手工旋转方式完成,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低,影响了中药清液的出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自动醇沉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自动醇沉罐,包括罐体、搅拌装置、出液管,所述罐体上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夹套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罐体顶部设有加料口和人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减速箱、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罐体顶部,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与第一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罐体内部的搅拌叶连接,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出液管设置在罐体内,所述罐体上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出液管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座、螺杆、第二电机、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固定座与罐体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螺杆通过连接件与出液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套接在螺杆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内壁上设有与所述螺杆对应的螺纹,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安放槽,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安放槽内且通过螺栓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接头和连接杆,所述固定接头与螺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接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的下端设有过滤筛网。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的上端设有电子比重计。
本发明中,设置在搅拌轴底部的搅拌叶可以将沉淀在罐底的稠膏搅起,搅拌效果好,可将有效成分从稠膏中完全溶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锥形齿轮旋转,使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转动,从而使螺杆上下移动带动出液管上下移动,可对出液管的位置进行调节,并通过电子比重计检测清液比重,以满足不同物料沉淀后而其清液和沉淀物界面位置不同的需要,提升了清液的出产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自动醇沉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出液管、3夹套、4冷却水进口、5冷却水出口、6加料口、7人孔、8第一电机、9搅拌轴、10搅拌叶、11排渣口、12固定座、13螺杆、14第二电机、15第一锥形齿轮、16第二锥形齿轮、17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新型自动醇沉罐,包括罐体1、搅拌装置、出液管2,罐体1上设有夹套3,夹套3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4,夹套3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5,罐体1顶部设有加料口6和人孔7,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8、减速箱、搅拌轴9和搅拌叶10,第一电机8设置在罐体1顶部,搅拌轴9的一端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与第一电机8的转动轴连接,搅拌轴9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罐体1内部的搅拌叶10连接,罐体1的底部设有排渣口11,出液管2设置在罐体1内,罐体1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与出液管2连接,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座12、螺杆13、第二电机14、第一锥形齿轮15、第二锥形齿轮16,固定座12与罐体1连接,固定座12上设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转动轴连接第一锥形齿轮15,螺杆13通过连接件17与出液管2固定连接,第二锥形齿轮16套接在螺杆13上,第二锥形齿轮16内壁上设有与螺杆13对应的螺纹,且第一锥形齿轮15与第二锥形齿轮16相啮合。
固定座12上设有安放槽,第二电机14设置在安放槽内且通过螺栓与固定座12固定连接,连接件17包括固定接头和连接杆,固定接头与螺杆13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接头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出液管2连接,出液管2的下端设有过滤筛网,出液管2的上端设有电子比重计。
设置在搅拌轴9底部的搅拌叶10可以将沉淀在罐底的稠膏搅起,搅拌效果好,可将有效成分从稠膏中完全溶出,通过第二电机14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5旋转,使与第一锥形齿轮15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转动16,从而使螺杆13上下移动带动出液管2上下移动,可对出液管2的位置进行调节,并通过电子比重计检测清液比重,以满足不同物料沉淀后而其清液和沉淀物界面位置不同的需要,提升了清液的出产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