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17615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99 大小:2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55694.9

申请日:

2010.12.10

公开号:

CN102770413A

公开日:

2012.11.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D 213/6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爱尔兰詹森研发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爱尔兰詹森科学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爱尔兰科克郡变更后权利人:爱尔兰科克郡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美迪维尔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美迪维尔公司登记生效日:20150817|||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D 213/6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爱尔兰詹森研发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爱尔兰詹森科学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爱尔兰科克县变更后权利人:爱尔兰科克郡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美迪维尔公司登记生效日:201507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213/64申请日:20101210|||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13/64; C07D213/74; C07D277/30; C07D401/12; C07D405/12; C07D417/12; C0

主分类号:

C07D213/64

申请人:

爱尔兰詹森研发公司; 美迪维尔公司

发明人:

G.卡拉亚诺夫; B.R.R.克斯特利恩; K.帕克斯; B.B.萨穆尔森; W.B.G.舍彭斯; J.W.J.图林; H.K.瓦尔贝格; J.K.韦格纳

地址:

爱尔兰科克县

优先权:

20091211 EP 09178979.2; 20100510 EP 10162370.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徐晶;李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式(I)的HIV抑制剂,其中R1为卤代、C1-4烷氧基、三氟甲氧基;R2为式(A)的基团;R3为式(B)的基团;R4为式(C)的基团;n为0或1;A为CH或N;R5和R6为氢、C1-4烷基、卤代;R7和R8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C1-4烷基;R9为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R10为氢、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溶剂合物;包含这些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用组合物及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式 I 的化合物, , 其中 C1-4 烷氧基、 三氟甲氧基 ; R1 为卤代、 2 R 为下式的基团 : R3 为下式的基团 : R4 为下式的基团 : n为0或1; 各 A 独立为 CH 或 N ; R5 及 R6 独立为氢、 C1-4 烷基或卤代 ; 7 R 为 C1-4 烷基或 C1-4 烷氧基 C1-4 烷基 ; R8 为 C1-4 烷基或 C1-4 烷氧基 C1-4 烷基 ; 各 R9 独立为 C1-4 烷基、 环丙基、 三氟甲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10 R 为氢、 C1-4 烷基、 环丙基、 三氟甲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11 R 为氢或 C1-4 烷基 ; 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 2
2: 权利要求 1 的化合物, 其中 R1 为卤代或甲氧基。
3: 权利要求 1 的化合物, 其中 R1 为氟代或氯代 ; 该氟代或氯代于邻位取代 ; 或 R1 为甲 氧基 ; 该甲氧基于间位取代。
4: 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R2 为下式的基团 。
5: 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R2 为下式的基团 。
6: 权利要求 1-5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5 6 5 R 为氢, 及 R 为卤代或 C1-4 烷基 ; R 为卤代及 R6 为氢 ; R5 为卤代或 C1-4 烷基, 及 R6 为氢 ; 或 R5 和 R6 均为氢或均为卤代 ; R11 为 C1-4 烷基。
7: 权利要求 1-5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5 6 5 R 为氢及 R 为氟代或氯代 ; R 为氟代或氯代及 R6 为氢 ; R5 为氢及 R6 为甲基 ; R5 和 R6 均 为氢或 R5 为氯代及 R6 为氟代 ; 更特别是其中 R5 为氢及 R6 为氟代 ; R5 为氯代及 R6 为氢 ; R5 为 氢及 R6 为甲基 ; R5 和 R6 均为氢或 R5 为氯代及 R6 为氟代 ; 及 R11 为甲基。
8: 权利要求 1-7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R3 为下式的基团 。
9: 权利要求 1-7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R3 为下式的基团 。
10: 权利要求 9 的化合物, 其中 R8 为甲基或 2- 甲氧基乙基。
11: 权利要求 1-10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R9 为 C1-2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12: 权利要求 1-11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R4 为具有权利要求 1 中所界定的化学结构 的基团, 但其中在第一基团中 R9 为 R9a, 在第二基团中 R9 为 R9b, 在第三基团中 R9 为 R9c, 在第 3 四基团中 R9 为 R9d, 在第五和在第六基团中 R9 为 R9e ; 那些基团可表示如下 : 其中各 A 独立为 CH 或 N ; 或其中各 A 为 CH ; 9a R 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R9b 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R9c 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R9d 为 C1-4 烷基、 环丙基、 三氟甲基 ; 10 R 为氢、 C1-4 烷基、 环丙基或三氟甲基 ; 或 R10 为氢、 甲基、 环丙基或三氟甲基 ; 9e 各 R 独立为 C1-4 烷基、 环丙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13: 权利要求 12 的化合物, 其中在 R9a、 R9b、 R9c、 R9d 或 R9e 中 C1-4 烷氧基为甲氧基及 C1-4 烷基为甲基。
14: 权利要求 1-7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中 R4 为 : , 其中 A 为 CH 及 R9a 为甲氧基或二甲氨基。
15: 权利要求 1 的化合物, 其具有下式 。
16: 权利要求 1 的化合物, 其具有下式 4 。
17: 权利要求 1 的化合物, 其具有下式 。
18: 权利要求 1-17 中任一项的化合物, 其用作药物。
19: 一种药用组合物, 其包含有效量的权利要求 1-17 中任一项所定义的式 I 化合物和 载体。

说明书


5- 氨基 -4- 羟基 - 戊酰基酰胺

    本发明涉及具有 HIV(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 复制抑制性质的 5- 氨基 -4- 羟基 - 戊 酰基酰胺、 其制备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
     最初, HIV 感染的治疗由用核苷衍生物的单一治疗组成且虽然在抑制病毒复制方 面成功, 但这些药物由于抗药性菌株的出现而很快地丧失其效力。 显然, 高突变率结合快速 复制成为 HIV 的抗病毒治疗的特定挑战性目标。引入数种抗 HIV 剂的组合治疗改善了治疗 的结果。现在护理的标准为所谓的 HAART(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其提供很有效且持 续的病毒抑制。 HAART 典型地包括核苷或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 ( 分别为 NRTIs 或 NtRTIs) 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 或蛋白酶抑制剂 (PI) 的组合。 目前用于抗逆转录病毒治 疗的指引推荐这样的三重组合治疗方案, 即使是对于初步治疗。 虽然 HAART 能够抑制 HIV 至 检测不到的程度, 但由于顺从性问题会出现抵抗。 也已显示抵抗性病毒 (resistant virus) 转移至新感染个体, 造成严重限制这些未接受药物 (drug-naive) 的患者的治疗选项。
     因此存在着可用作抗 HIV 药物的新的且有效的化合物的持续需求。特别地, 存在 对于抗野生型病毒的活性方面更有效, 且亦可对抗突变株 ( 特别是对目前核准的蛋白酶抑 制剂所选定的突变株 ) 的另外的 HIV 蛋白酶抑制剂的需求。存在对其药物动力学性质方面 为有利的, 特别是显示减少血浆蛋白质结合的蛋白酶抑制剂的需求。
     本发明旨在提供具有 HIV 复制抑制性能的特别新的 5- 氨基 -4- 羟基 - 戊酰基酰 胺系列化合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在结构、 药理活性和 / 或药理效力上与现有技术的化合物不同。 已发现它们不仅抗野生型病毒非常有效且也抑制突变株, 特别是抗已变得对一或多种已知 蛋白酶抑制剂抵抗的毒株, 所述毒株被称为抗药或抗多种药物的 HIV 株。
     因此, 在一方面, 本发明涉及式 I 的化合物, 包括其立体化学异构形式, 其可以由 式 I 表示 :
     其中
     R1 为卤代、 C1-4 烷氧基、 三氟甲氧基 ; 2 R 为下式的基团 :
     R3 为下式的基团 :
     R4 为下式的基团 :n为0或1;
     各 A 独立为 CH 或 N ;
     R5 及 R6 独立为氢、 C1-4 烷基或卤代 ; 7为
     R C1-4 烷基或 C1-4 烷氧基 C1-4 烷基 ;
     R8 为 C1-4 烷基或 C1-4 烷氧基 C1-4 烷基 ;
     各 R9 独立为 C1-4 烷基、 环丙基、 三氟甲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10
     R 为氢、 C1-4 烷基、 环丙基、 三氟甲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11
     R 为氢或 C1-4 烷基 ;
     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
     每当用于分子的片段或基团时, 具有星号的键 (-*) 表示将所述片段或基团与分 子的剩余部分连接的键。
     如本文中所用的, C1-4 烷基作为基团或基团的部分定义具有从 1 至 4 个碳原子的 直链或支链饱和烃基如甲基、 乙基、 1- 丙基、 2- 丙基、 1- 丁基、 2- 丁基、 2- 甲基 - 丙基、 叔丁 基。C1-4 烷基中重要的为 C1-3 烷基或 C1-2 烷基 ; C1-3 烷基定义具有从 1 至 3 个碳原子的直链 或支链饱和烃基 ; C1-2 烷基定义甲基或乙基。
     术语 “卤代” 为氟代、 氯代、 溴代或碘代的统称, 特别是氟代或氯代。
     每当基团发生于本文中所指定的式 I 化合物或在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的定义 中, 所述基团独立地如上述在式 I 化合物的定义或如下述所指定的更多限制的定义中所指 定。
     应注意在用于所述定义的任何分子部分的基团位置可以是这样的部分的任何地 方, 只要其为化学稳定的。例如基团 R1 可在其所连接的苯基的任何位置上。
     当任何变量 ( 例如卤素、 C1-4 烷基 ) 在任何部分中出现超过一次时, 各定义为独立
     的。本文中所指示基团的任何限制定义表示可适用于式 I 化合物的组以及本文中所定义或 所提及的任何亚组。从取代基进入环系统所画的线指示可连接至任何适当环原子的键。
     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形式, 其可形成本发明的化合物, 可使用适当酸, 例如无机 酸诸如氢卤酸, 例如盐酸或氢溴酸、 硫酸、 半硫酸、 硝酸、 磷酸等酸 ; 或有机酸, 例如乙酸、 天 门冬氨酸、 十二烷基 - 硫酸、 庚酸、 己酸、 烟碱酸、 丙酸、 羟基乙酸、 乳酸、 丙酮酸、 草酸、 丙二 酸、 琥珀酸、 顺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 苹果酸、 酒石酸、 柠檬酸、 甲磺酸、 乙磺酸、 苯磺酸、 对 甲苯磺酸、 环拉酸 (cyclamic)、 水杨酸、 对 - 氨基 - 水杨酸、 双羟萘酸等酸常规地制备。反 之, 所述酸加成盐形式可通过用适当碱处理而转化成游离碱形式。
     含有酸性质子的式 I 化合物可通过以适当的有机及无机碱处理而转化成其药学 上可接受的金属或胺加成盐形式。适当的碱盐形式包含例如铵盐、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盐 ( 例如锂、 钠、 钾、 镁、 钙盐等 )、 与有机碱例如伯、 仲和叔脂族和芳族胺诸如甲胺、 乙胺、 丙 胺、 异丙胺、 四种丁胺异构体、 二甲胺、 二乙胺、 二乙醇胺、 二丙胺、 二异丙胺、 二正丁胺、 吡咯 烷、 哌啶、 吗啉、 三甲胺、 三乙胺、 三丙胺、 奎宁环、 吡啶、 喹啉和异喹啉、 苄星、 N- 甲基 -D- 葡 糖胺、 2- 氨基 -2-( 羟甲基 )-1, 3- 丙二醇所成的盐、 海巴胺盐、 及与氨基酸, 例如精氨酸、 赖 氨酸等所成的盐。反之, 所述盐形式可通过用酸处理而转化成游离酸形式。 术语 “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 意谓包含可形成式 I 化合物 ( 包括其立体异构 形式 ) 的水合物和溶剂加成形式。这样的溶剂合物的例子为例如水合物、 醇合物, 诸如乙醇 合物、 异丙醇合物、 正丙醇合物等。
     式 I 化合物可包含一或多个手性中心且可以作为立体化学异构形式存在。特别感 兴趣的为立体化学纯的那些式 I 化合物。术语 “立体化学异构形式” 如使用于本文中定义 式 I 化合物、 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的所有可能的立体异 构形式。除非特别说明或指明, 化合物的化学名称表示所有可能的立体化学异构形式的混 合物, 包含基本分子结构的所有非对映体和对映体以及式 I 化合物、 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 成盐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的每一个别异构形式的混合物基本上无 ( 也就是与小 于 10%, 优选小于 5%, 特别是小于 2%和最优选小于 1%相关的 ) 其它异构体。立体异构 中心可具有或者 R- 或者 S- 构型 ; 二价环 ( 部份地 ) 饱和基团上的取代基可具有顺式 - 或 反式 - 构型 ; 双键可具有 E( 异侧 (entgegen)) 及 Z( 同侧 (zusammen))- 立体化学。
     一些式 I 的化合物也可以其互变异构形式存在, 那些虽未被明确指示于上述化学 式中的形式意欲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也意欲包括存在于本发明化合物中的原子的任何同位素。例如, 氢的同位 13 14 素包括氚和氘和碳的同位素包括 C 和 C。
     每当使用于前后文中时, 术语 “式 I 化合物” 、 “本发明化合物” 、 “本发明的化合物” 或任何等同术语, 和同样地, 术语 “式 I 化合物的亚组” 、 “本发明化合物的亚组” 、 “本发明的 化合物的亚组” 或任何等同术语, 意谓包括通式 I 化合物或通式 I 化合物的亚组, 以及其盐、 溶剂合物和立体异构体。
     每当在前后文中提及时, 取代基可各自独立地选自定义的名单, 例如对于 R1 或 R2, 可意欲包含任何化学上可能的或导致可以标准药学程序处理的此类化学稳定性的分子的 可能组合。
     式 I 化合物的特定亚组或本文中所指定的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a)R1 为卤代 ; 或 R1 为氟代或氯代 ; 该卤代 ( 或氟代或氯代 ) 特别是在邻位被取 (b)R1 为甲氧基 ; 该甲氧基特别是在间位被取代。 本文指定式 I 化合物的特定亚组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2 (a)R 为下式的基团代; 或
     (b) 或其中 R2 为下式的基团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 I 的化合物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5 6 5 6 5
     R 为氢, 及 R 为卤代或 C1-4 烷基 ; R 为卤代及 R 为氢 ; R 为卤代或 C1-4 烷基, 及 R6 为氢 ; 或 R5 及 R6 均为氢或均为卤代。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 I 的化合物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5 6 在 R 及 R 的定义中, 卤代为氟代或氯代, 和 C1-4 烷基为甲基。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为那些式 I 的化合物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包括其中 2 5 6 5 R 如上述 (a) 或 (b) 项所定义的化合物, 其中 R 为氢及 R 为氟代或氯代 ; R 为氟代或氯代 6 5 6 5 6 5 6 及 R 为氢 ; R 为氢及 R 为甲基 ; R 及 R 均为氢或 R 为氯代及 R 为氟代 ; 更特别是其中 R5 为氢及 R6 为氟代 ; R5 为氯代及 R6 为氢 ; R5 为氢及 R6 为甲基 ; R5 及 R6 均为氢, R5 为氯代及 R6 为氟代、 R5 为甲基及 R6 为氟代或 R5 为氟代及 R6 为甲基。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 I 的化合物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R3 为下式 的基团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 其中 R3 为下式的基团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 I 的化合物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8 8
     R 为甲基或 2- 甲氧基乙基 ; 或其中 R 为甲基。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 I 的化合物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9 9 9
     R 为 C1-2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或 R 为甲氧基或二甲氨基 ; 或 R 为甲氧基。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 I 的化合物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4 9
     R 为具有上述指定的化学结构的基团, 但其中在第一基团中 R 为 R9a, 在第二基团 9 9b 9 9c 9 9d 中R 为R , 在第三基团中 R 为 R , 在第四基团中 R 为 R , 在第五和六基团中 R9 为 R9e ; 因 此所述基团可表示如下 :
     其中各 A 独立为 CH 或 N ; 或其中各 A 为 CH ; 9a
     R 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R9b 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R9e 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
     R9d 为 C1-4 烷基、 环丙基、 三氟甲基 ; 10
     R 为氢、 C1-4 烷基、 环丙基或三氟甲基 ; 或 R10 为氢、 甲基、 环丙基或三氟甲基 ; 9e
     各 R 独立为 C1-4 烷基、 环丙基、 C1-4 烷氧基或二甲氨基。 9a
     特别感兴趣的为那些其中在 R 、 R9b、 R9c、 R9d 或 R9e 中 C1-4 烷氧基为甲氧基和 C1-4 烷 基为甲基的化合物。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 R4 为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基团 :
     其中 A 为 CH 及 R9a 为甲氧基或二甲氨基。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 I 的化合物或式 I 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其中 R11 为 C1-4 烷基 ; 或其中 R11 为甲基。
     一实施方案涉及在实验部份结尾的表 I 中所列的化合物 1-102, 包括其药学上可 接受的盐和溶剂合物。特定实施方案涉及表 I 中所列化合物 1-102 的游离形式 ( 非药学上 可接受的盐类和溶剂合物 )。
     特别感兴趣的为在实施例结尾的表中所列的具有编号 7、 8、 52、 67、 91、 93、 96、 101
     和 102 的化合物, 包括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和溶剂合物。
     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3 为下式的基团 :
     所述化合物以式 I-a 表示, 可通过在酰胺形成反应中偶合式 II 的中间体与式 III 的羧酸衍生物而制得。此酰胺形成反应的反应条件为那些在肽合成中用以偶合氨基酸的 条件。可使用的偶合剂可选自 N- 乙氧羰基 -2- 乙氧基 -1, 2- 二氢喹啉 (EEDQ)、 N- 异丁 氧羰基 -2- 异丁氧基 -1, 2- 二氢喹啉 (I IDQ)、 N, N, N’ , N’ - 四甲基 -O-(7- 氮杂苯并三 唑 -1- 基 ) 脲鎓六氟磷酸盐 (HATU)、 苯并三唑 -1- 基 - 氧基 - 三 -( 二甲氨基 )- 鏻六氟磷
     酸盐 (BOP)、 苯并三唑 -1- 基 - 氧基 - 三 ( 吡咯烷子基 ) 鏻六氟磷酸盐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CC)、 3- 乙基 -1(N, N- 二甲基 ) 胺基丙基碳二亚胺 (EDCI) 或 1, 3- 二异丙基碳 二亚胺。可添加催化剂, 例如 1- 羟基 - 苯并三唑 (HOBt) 或 4- 二甲氨基吡啶 (DMAP)。反应 通常在碱 ( 特别是诸如叔胺, 例如三乙胺、 N- 甲基吗啉、 N, N- 二异丙基 - 乙胺, ( 后者也称 为 Hünig 碱、 DIPEA 或 DIEA)) 存在下进行。可使用的溶剂包括双极性非质子溶剂诸如 DMA、 DMF 或乙腈、 卤化烃类诸如 CH2Cl2 或 CHCl3、 醚溶剂诸如 THF。在一实施方案中, 偶合反应系 使用三乙胺作为碱在 DMF 中与 HATU 进行。
     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3 为在本文中以式 I-b 表示, 可通过式 II 的中间体与式 IV 的适当亲电子羰基化合物诸如氯甲酸盐 (chloroformate) 或活化 2, 5- 二氧 代吡咯烷 -1- 醇盐、 对 - 硝基苯酚盐或碳酸 2- 吡啶酯的氨基甲酸乙酯形成反应制得。
     Lg 在上述流程中为离去基团诸如氯代、 溴代、 2, 5- 二氧代吡咯烷 -1- 醇盐、 对-硝 基酚盐。
     式 II 的中间体依次可如下列反应流程所述制备 :
     在上述流程中 M 表示 -B(ORa)2 基团或 -Sn(Rb)3 基团, 其中 Ra 表示氢或烷基或烷二 基, 例如 2, 3- 二甲基 -2, 3- 丁二基及 Rb 表示烷基诸如甲基或丁基。PG 表示在 Boc 基团存 在下可选择性裂解的羟基 - 保护基。Y 表示溴代、 碘代或三氟甲磺酰基 ( 三氟甲磺酸根或 TfO-) 基团。X 表示氯代、 溴代或碘代。
     三氟甲磺酸基可通过使具有羟基的式 X 的中间体在溴代的位置与三氟甲磺酰亚
     胺, 在碱存在下于溶剂诸如二氯甲烷中反应而引入。具有羟基的式 X 的中间体依次可依照 后述用于将 XI 转化成 X 的程序, 接着经去保护步骤而从在 Y 基团的位置具有保护的羟基的 中间体 XI 制备。可使用于此程序中的保护基可为苄基, 其可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氢除去。
     在第一步骤中, 用苄基卤化物将内酯 XI 烷基化成苄基化内酯 X。
     此反应在低温下 ( 例如在 -78℃下 )、 在非质子溶剂诸如 THF 中, 用例如双 ( 三甲 基甲硅烷基 ) 氨化锂、 双 ( 三甲基甲硅烷基 ) 氨化钠或二异丙基氨化锂的碱进行, 接着添加 苄基卤。通过使用诸如 LiOH、 NaOH 或 KOH 的碱, 在水性溶剂诸如 DMF、 DMA、 二氧六环、 THF 和水的混合物中的水解, 将中间体 X 中的内酯开环。此水解产生中间体 IX, 其中随后在本 领域已知的条件下将醇官能团用适当保护基 PG 保护, 例如用甲硅烷基, 诸如二异丙基甲硅 烷基、 叔丁基 - 二甲基甲硅烷基等, 以产生式 VIII 的中间体。通过中间体 VIII 与式 R2-NH2 的伯胺的偶合反应将羧基官能基转化成 VII 中的对应的酰胺。此反应的条件如上所述。任 选地 R2-NH2 可以外消旋形式使用且例如通过层析可分离所得中间体 VII 的非对映异构混合 物。
     在下个步骤中将 VII 中的 O- 保护基除去而产生中间体 VI。例如在叔丁基 - 二甲 基甲硅烷基使用的情形中可由四丁基氟化铵 (TBAF) 或 HF 在乙腈中制备。然后, 使中间体 VI( 其可为溴代、 碘代或三氟甲磺酸根 (-OTf) 衍生物 ) 经历金属催化 ( 通常用 Pd、 Ni 或 Cu 催化剂 ) 的碳 - 碳交叉偶合反应诸如 Suzuki、 Stille、 Heck 或 Negishi 反应。这样的交叉 偶合反应的一个实例为 Suzuki 反应, 在该情形中 VI 在钯催化剂存在下、 于高温下与取代的 杂芳基硼酸或酯 ( 例如频哪醇基硼酸酯 ) 反应。 反应在碱诸如碳酸氢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碳酸钾、 碳酸铯、 磷酸钾等存在下进行。当无机碱难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时, 其以水性溶液 使用。另一种这样的交叉偶合反应为 Stille 反应, 在该情形中 VI 在钯催化剂存在下、 于高 温下与取代的杂芳基锡烷反应。金属盐像氯化锂、 溴化锂或碘化锂可用作添加剂。适合于 Suzuki 或 Stille 反应的钯催化剂包含 Pd(PPh3)4(Ph =苯基 )、 Pd2(dba)3(dba =二亚苄基丙 酮 )、 Pd(OAc)2、 Pd(dppf)Cl2(dppf = 1, 1’ - 双 ( 二苯膦基 ) 二茂铁 )。在一些情况中可添 加额外配位基 ( 例如三 - 叔 - 丁基膦、 1, 1’ - 双 ( 二苯膦基 ) 二茂铁、 三 - 邻 - 甲苯基 - 膦 等 ) 以促进偶合反应。还有的另一类这样的反应为 Heck 反应, 其为不饱和卤化物 ( 或三氟 甲磺酸酯 ) 与烯和碱及钯催化剂的反应, 形成取代的烯。在本例中, 其包括芳基卤化物或三 氟甲磺酸酯和噻唑之间的钯催化的交叉偶合。用于此反应的适当催化剂为 Pd(PPh3)4。用 于此类型反应的适当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 1, 4- 二氧六环和 1, 2- 二 - 甲氧基乙烷、 芳族 溶剂诸如苯或甲苯、 醇溶剂诸如甲醇或乙醇、 乙腈、 二甲基甲酰胺或这些溶剂的混合物。可 使用的碱为碱金属乙酸盐, 诸如乙酸钾。
     V 中的 Boc N- 保护基的除去, 例如通过使用在卤化溶剂诸如 CH2Cl2 的三氟乙酸或 在异丙醇中的盐酸的酸处理, 最后导致中间体 II。Boc- 去保护也可通过用三甲基甲硅烷基 碘或三甲基甲硅烷基氯和 NaI 的混合物在适当溶剂例如乙腈、 CHCl3 或 CH2Cl2 中处理中间体 V 而完成。Boc- 去保护反应优选在室温下进行。
     式 XI 的中间体可如下列反应流程制备, 其中 Y 如上述所指定及 PG 为 N- 保护基诸 如 BOC- 基团。
     在第一步骤中, 在 2, 2, 6, 6- 四甲基哌啶 -1- 氧基 ( 或 TEMPO) 存在下, 使用弱氧化 剂诸如次氯酸钠 ( 其为从伯醇产生醛的选择性氧化剂 ) 将 2- 苯乙基醇 XVII 中的醇官能基 氧化成对应的乙醛 XVI。在下个步骤中, 使乙醛 XVI 与保护的胺和与苯亚磺酸盐反应。如此 获得的砜 XV 与内酯 XIV 的反应产生内酯衍生物 XIII, 其用手性层析分离成对映异构纯的 XII, 其中双键 ( 例如 ) 在阮内镍存在下用氢还原。
     需要时, 在根据式 II 的化合物的制备中的合成步骤可以按另外的顺序进行。例 如, 交叉偶合反应可在各种阶段以在上述流程中的合成顺序进行, 诸如利用中间体 VI、 VII、 VIII、 IX 和 XI。交叉偶合甚至可在合成的较后阶段进行, 例如如下列反应流程中所举例说 明的在合成结束时。在此流程中, M 如上述所指定和交叉偶合反应条件也如上所述。中间 体 XVIII 可依照用于制备中间体 II 的程序, 但没有交叉偶合反应, 接着引入 R3-CO- 基的偶 合反应而制得。
     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3 为下式的基团 :
     所述化合物以式 I-c 表示, 可如下列反应流程中所举例动脉的通过式 XIX 的中间 体和氰基环丙基羧酸 XX 之间的酰胺形成反应制备。此反应的条件如上所述, 例如 II 转化 成 I-a 中的条件。
     式 XIX 的中间体可如下列流程所述制备 :在第一步骤中, 中间体 II 在酰胺形成反应中与 N- 保护的叔丁基甘氨酸 XXI, 诸 如 Boc- 叔丁基甘氨酸偶合, 依照如上述在 II 转化 I-a 的作用中的反应条件, 产生中间体 XXII。XXII 中的 Boc 保护基可在如前述的本领域已知的条件下除去, 以获得游离氨基中间 体 XIX。
     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3 为下式的基团 :
     所述化合物以式 I-d 表示, 可如下列反应流程中所说明的在合成结束时通过氨基 甲酸乙酯形成反应、 通过式 XIX 的中间体与适当亲电子羰基化合物 ( 诸如氯甲酸酯 ) 的缩 合作用或活化碳酸的丁二酰亚胺基酯、 对 - 硝基苯基酯或吡啶酯制备。此反应特别适于制 8 备其中 R 为 C1-4 烷氧基 C1-4 烷基的化合物。
     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3 为下式的基团 :所述化合物以式 I-e 表示, 可依照如上所述的反应条件, 通过在酰胺形成反应中 与吡咯烷基乙酸的偶合反应制备。如下述反应流程中所举例说明的, 化合物 I-e 也可通过 二 - 步骤程序制备, 该二 - 步骤程序包括首先中间体 XIX 与氯乙酰氯在碱 ( 例如叔胺诸如 三乙胺 ) 存在下、 于溶剂诸如二氯甲烷中的反应, 产生中间体 XXIII。此反应可例如起初在 较低温度下 ( 诸如在 0℃下 ) 进行, 接着在室温下搅拌。I 然后使中间体 XXII 与吡咯烷在 亲核性催化剂 ( 诸如碘化四丁铵等 ) 存在下、 优选地在双极性非质子溶剂 ( 例如 DMA、 DMF、 N- 甲基 - 吡咯烷酮 ) 中反应。此反应优选地在室温下进行。
     其中 R2 为 3- 羟基苯并二氢吡喃基的式 I 化合物也可通过首先使用如前述用于形 成酰胺键的条件, 使 3- 羟基 -4- 苯并二氢吡喃胺 (chromanamine)XXIV 与 3- 芳基丙酸 XXV 偶合, 产生中间体 XXVI 而制备。随后用 2- 甲氧基丙烯保护 NH 和 OH 官能基, 产生中间体 XXVII。此转化作用可使用卤化溶剂 ( 诸如 ) 二氯甲烷于酸催化剂 ( 诸如对甲苯磺酸吡啶 鎓 ) 存在下、 在介于 0℃和室温之间进行。 所得酰胺 XXVII 和环氧乙烷 XXVI II 在介于 -78℃ 和 -25℃之间的温度范围内用强碱 ( 诸如正丁基锂 ) 处理以提供中间体 XXIX。后者与硼酸 盐或锡衍生物 XXX 进行如前所述的交叉偶合反应, 产生 XXXI, 其依次在酸性条件下被去保 护成 XXXII。后者对应于式 II 的中间体, 且可如上所述进一步处理成式 I 的化合物。
     式 I 化合物也可通过官能基转化反应彼此相互转化。式 I 的化合物,
     其中 R2 为其中 R5 及 R6 的一或二者为氯代、 溴代或碘代, 可在催化剂( 诸如钯碳 ) 存在下使用氢而转化成对应的化合物, 其中 R5 及 R6 的一或二者为氢。反之亦 然, 其中 R5 及 R6 的一或二者为氢, 这些化合物可使用卤化剂诸如 N- 溴代琥珀酰亚胺 (NBS) 或 N- 氯代琥珀酰亚胺 (NCS) 在 6- 或 8- 位置被卤化。这些转化也可在具有上述 R2 基团的 中间体上进行。 一些中间体和起始原料为已知化合物且为商业上可购得的或可根据本领域已知 的程序制备。
     式 R2-NH2 的中间体 ( 其中 R2 为苯并二氢吡喃醇 (chromanol) 基 ) 可以以 5 个合 成步骤从酚 XXXIII 制备。在第一步骤中在水中、 于碱诸如 NaOH 存在下、 在高温 ( 诸如回流 温度 ) 下用 3- 溴丙酸处理酚 XXXIII。
     在第二步骤中, 使用草酰氯和 AlCl3 在溶剂诸如二氯甲烷中使所得 3- 苯氧基丙酸 XXXIV 进行 Friedel Crafts 酰化, 得到苯并二氢吡喃酮 XXXV, 其依序在卤化溶剂 ( 诸如二氯 甲烷 ) 中被溴化 ( 用溴或 CuBr2), 以提供溴代苯并二氢吡喃酮 XXXVI。 在质子溶剂 ( 诸如甲 醇 ) 中, 在介于 0℃和室温之间, 用金属氢化物试剂 ( 诸如 NaBH4) 还原提供溴代醇 XXXVII。
     使用乙腈和强酸 ( 诸如硫酸 ) 的水溶液使溴代醇 XXXVII 进行 Ritter 反应, 以提供中间体 噁唑啉 XXXVIII, 其于稀酸中在介于 80℃和 120℃之间的温度下水解以提供式 XXXIX 的外消 旋 4- 氨基苯并二氢吡喃醇。所述 4- 氨基苯并二氢吡喃醇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条件 ( 诸如 使用手性固定相的层析或通过使用光学纯的有机酸作为拆分剂, 诸如扁桃酸等的非对映异 构盐形成 ) 被分离成对应的对映体。
     4- 氨基 - 苯并二氢吡喃醇 XXXIX 可在 6- 或 8- 位置 ( 例如 ) 用 N- 氯代琥珀酰亚 胺卤化, 以提供对应的 6- 或 8- 卤代取代的 4- 氨基 - 苯并二氢吡喃醇。
     式 R2-NH2 的中间体, 其为可通过在低温 ( 诸如 -78℃ ) 下、 于极性溶剂 ( 诸如 THF) 中、 在碱 ( 诸如双 ( 三甲基甲硅烷基 ) 氨化钠 ) 存在下用 (+)-(8, 8- 二 氯 - 樟脑磺酰基 ) 氧氮杂环丙烷引入羟基而从 6, 7- 二氢 -5H- 苯并 [b] 噻吩 -4- 酮制备。 然后使用 O- 苄基羟胺在吡啶中将酮基转化成对应的苄基肟 XLII, 且在介于 0℃和 70℃之间 的温度范围, 使用例如硼烷在极性溶剂 ( 诸如 THF) 中将该肟还原成对应的胺 XLIII。
     式 XLIVIII 的环己醇胺可以以 4 个步骤从 3-(R)- 甲基环己酮制备。在第一步骤 中, 乙酸酯 XLVa 通过在乙酸异丙烯酯中于 100℃、 在酸催化剂 ( 诸如对 - 甲苯磺酸 ) 存在下 处理获得。对应的硝基酮 XLVI 通过在介于室温和 50℃之间的温度下在乙酸酐和浓硝酸的 混合物中的反应获得。 酮基官能团通过金属氢化物试剂 ( 诸如硼氢化钠 )、 在醇溶剂 ( 诸如 甲醇 ) 中在室温下还原, 得到硝基醇 XLVII。还原至氨基醇 XLVIII 是通过在阮内镍存在下 在乙酸乙酯中氢解实现。19
     CN 102770413 A说明书15/94 页
     在本发明中式 I 的化合物和大多数中间体包含不对称碳原子。所述化合物和所述 中间体的纯立体化学异构形式可通过应用本领域已知的程序获得。例如, 非对映体可以物 理方法, 诸如选择性结晶或层析技术, 例如逆流分布、 液相层析等物理方法分离。对映体可 首先通过用适当拆分剂 ( 诸如, 例如, 手性酸 ) 将所述外消旋混合物转化成非对映异构盐或 化合物的混合物 ; 然后通过例如选择性结晶或层析技术 ( 例如液相层析等方法 ) 物理上分 离所述非对映异构盐或化合物的混合物 ; 和最后将所述分离的非对映异构盐或化合物转化 成对应的对映体而从外消旋混合物获得。 纯立体化学异构形式也可从适当中间体和起始原 料的纯立体化学异构体形式获得, 其条件为其间的反应发生且保留立体化学完整性。分离 式 I 化合物和中间体的对映体形式的替代方法包括液相层析, 特别是使用手性固定相的液 相层析, 诸如高效液相层析或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层析。式 I 的化合物显示抗 HIV 性质, 特别是它们表现为 HIV 蛋白酶抑制剂。HIV 为人类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和优先地感染人 T-4 细胞的致病因子且破坏它们或改变它 们的正常功能, 特别是免疫系统的协调。结果, 感染患者具有数量不断下降的 T-4 细胞, 其 表现更为异常。因此, 免疫防御系统不能对抗感染和瘤, 且 HIV 感染的患者通常由于机会性 感染诸如肺炎, 或癌症而死亡。
     本发明化合物也显示抗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HIV 株, 特别是抗已获得对一或多种 经核准的蛋白酶抑制剂性, 特别是对阿扎那韦 (atazanavir)、 洛匹那韦 (lopinavir)、 和利 托那韦 (ritonavir) 有耐药性的 HIV 株的活性。
     由于它们的抗 HIV 性质, 式 I 的化合物、 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溶剂合物, 包 括其任何立体异构体, 在治疗被 HIV 感染的个体或用于预防这些感染方面是有效的。可 用本发明化合物预防或治疗的病症, 特别是 HIV 相关的病症, 包括 AIDS、 AIDS- 相关复症 (ARC)、 进行性全身淋巴结病 (PGL) 以及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诸 如, 例如 : HIV 介导的痴呆与多发性硬化。
     本发明的化合物因此可被用作抗任何上述病症的药物。特别地, 式 I 的化合物可 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 HIV 感染的药物。
     在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患有病毒感染 ( 尤其 HIV 感染 ) 的人的方法, 或 预防患有病毒感染 ( 尤其 HIV 感染 ) 的人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式 I 化合物、 其 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 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或其可能立体异构形式, 施用至人。所 述作为药物的用途或治疗的方法包括将有效对抗与 HIV 和其它致病性逆转录病毒 ( 尤其
     HIV-1) 相关的病症的量施用至 HIV- 感染或者。
     本发明也提供用于治疗 HIV 感染的组合物, 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式 I 化合物和药 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任何亚组为了施用目的可调配成各种医药形式。 关于适当组 合物可引用通常用于全身性给予药物的所有组合物。为了制备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 将有 效量的作为活性成分的特定化合物 ( 任选以加成盐形式 ) 是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成 紧密的掺合物, 该载体可采取各式各样的形式, 这取决于给药所需的制剂形式。 这些药用组 合物希望为适合于例如口服、 直肠或经皮给予的单一剂型。例如, 在制备口服剂型的组合 物时, 在口服液体制剂的情形中 ( 例如, 悬浮剂、 糖浆剂、 酏剂、 乳液及溶液剂 ), 可使用任何 常用的药用介质, 例如, 水、 二醇、 油、 醇等 ; 或在粉剂、 丸剂、 胶囊及片剂的情形中, 固体载体 诸如淀粉、 糖, 高岭土、 稀释剂、 润滑剂、 粘合剂、 崩解剂等。因为片剂和胶囊给予容易, 所以 它们代表最有利的口服剂量单位形式, 在该情形中显然要使用固体医药载体。也包括者为 可在使用前的短时间内才被转变成液态形式的固体形式制剂。在适合于经皮给予的组合 物中, 载体任选包含渗透增强剂和 / 或适当润湿剂, 任选与较小比例的任何性质的适当添 加剂组合, 该添加剂不会对皮肤引起明显有害的作用。所述添加剂可有助于给予至皮肤和 / 或帮助制备所要的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可以各种方式给予, 例如作为经皮贴片、 作为点贴 片 (spot-on)、 作为软膏剂。 本发明化合物也可经本领域中通过吸入或吹入给予所使用的方 法及制剂而经由此方式给予。 因此, 通常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溶液、 悬浮液或干粉形式给予于 肺。
     特别有利的是将上述医药组合物调配成容易给药且均一剂量的单位剂型。 如本文 中所用的单位剂型是指适合呈单位剂量的物理上分离单位, 各单位包含与所需药用载体组 合的经计算可产生所需医疗效果的预定量。那些单位剂型的例子为片剂 ( 包括划痕片或包 衣片剂 )、 胶囊、 丸剂、 粉剂包、 糯米纸囊剂 (wafers)、 栓剂、 注射用溶液或悬浮液等, 及其分 隔的多剂量包装 (multiples)。
     熟习治疗 HIV- 感染的技术人员将可以从以下所提出的测试结果决定有效量。通 常, 预期有效每日量应为 0.01mg/kg 至 50mg/kg 体重, 更优选为 0.1mg/kg 至 10mg/kg 体重。 所需的剂量可适合在一天的适当时间间隔下给予 2、 3、 4 次或更多次亚剂量。所述亚剂量可 调配成单位剂型, 例如 : 每单位剂型包含 1 至 1000mg, 且特别是, 5 至 200mg 的活性成分。
     给予的精确剂量与频率将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定式 I 化合物、 要治疗的特定病症、 要治疗病症的严重性、 特定患者的年龄、 体重和一般身体状况以及个体可能使用的其它药 物而定,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此外, 该有效量显然可视要治疗个体的反应和 / 或视开 具本发明化合物处方的医师的评估来降低或提高。 因此上述有效剂量范围仅为准则且不意 欲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或用途至任何程度。
     而且, 一或多种额外抗逆转录病毒化合物和式 (I) 的化合物的组合可用作药物。 因此,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产品, 其包含 (a) 式 (I) 的化合物, 和 (b) 一或多种额外抗逆转录 病毒化合物, 作为用于同时、 分开或顺序使用于抗 HIV 治疗的组合制剂。不同的药可以分开 制剂或以单一制剂, 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所述其它抗逆转录病毒化合物可为任何 已知的抗逆转录病毒化合物诸如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s), 例如齐多夫定 (AZT)、 去羟 肌苷 (ddI)、 扎西他滨 (ddC)、 拉米夫定 (3TC)、 司他夫定 (d4T)、 恩曲他滨 (FTC)、 阿巴卡韦(ARC)、 氨多索韦 (DAPD)、 艾夫西他滨 (ACH-126, 443)、 阿立他滨 (apricitabine)(AVX 754, (-)-dOTC)、 福齐夫定替酯 (fozalvudine tidoxil)(FZT、 HDP-990003)、 叠氮膦、 KP-1461、 racivir(PSI-5004)、 MIV-210 和 GS-9131 ; 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s) 诸如地拉韦啶 (DLV)、 依法韦仑 (EFV)、 奈韦拉平 (NVP)、 达匹韦林 (TMC120)、 依曲韦林 (ETR、 TMC125)、 利匹 韦林 (rilpivirine)(TMC278)、 IDX899、 RDEA-806、 UK-453601、 RDEA-427 和 UC-781 ; 核苷酸 逆转录酶抑制剂 (NtRTIs), 例如替诺福韦及其前药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TDF) ; 蛋白酶抑制 剂, 例如利托那韦 (RTV)、 沙奎那韦 (sQV)、 洛匹那韦 (ART-378、 LPV)、 茚地那韦 (IDV)、 氨普 那韦 (VX-478)、 奈非那韦 (AG-1343)、 阿扎那韦 (BMS 232, 632)、 达芦那韦 (TMC114)、 膦沙那 韦 (GW433908 或 VX-175)、 布瑞那韦 (GW-640385、 VX-385)、 替拉那韦 (PNU-140690)、 DG-17、 SPI256、 PPL-100(MK 8122), 和 TMC310911 ; 侵入抑制剂, 其包括融合抑制剂 ( 例如恩夫韦 肽 (enfuvirtide)(T-20) 西 夫 韦 肽 (sifuvirtide)、 HRG-214、 阿 布 威 太 (albuvirtide)、 SUC-HAS 和 maC46/M87o)、 附着抑制剂、 细胞内胆固醇和皮质类固醇生物合成的调控剂 ( 例 如 SP-01A) 和共受体抑制剂, 后者包含 CCR5 拮抗剂 ( 例如 CCR5mAb004、 马拉韦罗 (UK-427, 857)、 PRO-140、 TAK-220、 TAK-652、 PF232798、 维立韦罗 (SCH-D、 SCH-417, 690)、 GSK-706769、 尼 非 韦 罗 (nifeviroc) 和 SCH-532706) 及 CXR4 拮 抗 剂 ( 例 如 AMD-070)、 侵入抑制剂的 进一步实例为 TNX-355、 INCB 9471、 BMS-488043、 nonakine 和 VGV-1 ; 成熟抑制剂, 例如 bevirimat(PA-457) 和 vivecon ; 和病毒整合酶的抑制剂, 例如雷特格韦 (raltegravir) (MK-0518)、 埃 替 拉 韦 (elvitegravir)(JTK-303、 GS-9137)、 BMS-538158、 S-349572、 JTK-656S-247303 和 GS-265744。
     下列实施例意欲说明本发明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
     分析薄层层析 (TLC) 在硅胶 60F254 板 (Merck) 上用通过紫外线、 过锰酸钾或磷钼 (50 微米 ) 或 (35-45 微米 )1酸的显影进行。硅胶柱层析在硅胶筒上进行。 H 核磁共掁 (NMR) 光谱以 400 或 500MHz 记录。化学位移 δ 以 ppm 给予, 参考四甲基硅烷 (TMS) 和 J 值以 Hz 给予。多重峰裂性使用下列缩写表示 : s 表示单峰, br.s 表示寛单峰, d 表示双峰, t 表示三重峰, q 表示四重峰, spt 表示七重峰和 m 表示多重 峰。旋光度 [α]20D 以 deg/dm 报告和浓度 c 以在指定溶剂中的 g/100mL 给予。红外线 (IR) 和振动圆二色光谱分析 (Vibrational Circular Dichroism, VCD) 光谱在具有 CaF2 窗的 0.09mm 室中, 在具有于 4-cm-1 分辨率的 PMA-37 模块的 Bruker (ee) 以超临界流体层析法 (SFC) 在 Chiralpak ChemDraw
     仪器 ( 样品溶解在 DMSO-d6 中 ) 上记录。以每一小时收集时间收集 VCD 三次。除非另有说明, 对映体过量 AD-H 柱上测定。化合物名称使用 产生。 9.0 版实施例 1 : (S)-2-(4- 溴苯基 )-1-((S)-5- 氧代四氢呋喃 -2- 基 ) 乙基 - 氨基甲酸 叔 - 丁酯 ((-)- 前体 1) 的合成
     方法 A :
     步骤 1 : 将 2, 2, 6, 6- 四甲基哌啶 -1- 氧基 (TEMPO ; 1.6g, 1.0mmol, 0.002 当量 ) 和 NaBr(6g, 500mmol, 1.0 当 量 ) 在 激 烈 搅 拌 下 连 续 地 加 至 在 0 ℃ 下 的 醇 1-1([CAS 号 : 4654-39-1] ; 100g, 500mmol, 1.0 当量 ) 的二氯甲烷 (2300mL) 溶液中。添加 NaHCO3 的饱和 水溶液和 10% NaOCl(400mL)。将混合物搅拌约十分钟直到薄层层析 (TLC) 指示起始原料 已经消失。将二氯甲烷层分离, 用乙醚快速地萃取水层。将合并的有机相用 NaHSO3(10% ) 和 KI(4% ) 的水溶液、 盐水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真空下除去大部分挥发成分之后 ( 保持温度低于 25℃ ), 将所得醛 1-2 在二氯甲烷 (50mL) 中的溶液原样直接使用于下一步 骤中。
     步骤 2 : 将 醛 1-2(460mmol, 1.0 当 量 ) 的 二 氯 甲 烷 溶 液、 氨基甲酸叔 - 丁酯 (107.8g, 920mmol, 2.0 当量 )、 苯亚磺酸钠 (151.0g, 920mmol, 2.0 当量 ) 和甲酸 (42.3g, 920mmol, 2.0 当量在甲醇 (250mL) 和水 (500mL) 的混合液中的混合物在 40℃下搅拌 24 小 时 ( 以 TLC 监测反应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过滤出所得沉淀物, 用水和乙醚洗涤, 且在减压下干燥, 得到 150g(72%, 从中间体 1-1 开始 ) 的中间体 (rac)-1-3。
     步骤 3 : 在氮气下于 -78℃将正丁基锂 (100mL 的 2.5M 溶液, 250mmol, 1.1 当量 ) 逐 滴加至二异丙胺 (26g, 250mmol, 1.1 当量 ) 的无水四氢呋喃 (THF ; 100mL) 混合物中。使混 合物加热至室温并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 将混合物再冷却至 -78℃, 且逐滴添加 2(5H)- 呋 喃酮 (21g, 250mmol, 1.1 当量 ) 的无水 THF(100mL) 溶液。在 -78 ℃下搅拌另 20 分钟后, 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在 -78 ℃下的中间体 (rac)-1-3(100g, 227mmol, 1.0 当量 ) 的无水 THF(800mL) 溶液。 所将得混合物在 -78℃下搅拌另 20 分钟。 将饱和水 NaHCO3 溶液逐滴加至 在 -40℃下的反应混合物中, 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 Na2CO3 饱和水溶液和 盐水洗涤, 用 MgSO4 干燥并在真空下浓缩。将所得残余物用乙醚 / 甲醇 (10 ∶ 1) 混合物洗 涤并干燥, 得到 40g 的 (rac)-1-4。将母液蒸发至干, 通过制备型高效能液相层析法 (HPLC)
     将所得残余物纯化, 得到 10g 的 (rac)-1-4。总共, 获得 50g(58% ) 的外消旋产物。
     步骤 4 : 经由制备型超临界流体层析 (SFC) 利用 ChiralpakAD-20 微米柱 (50×300mm, 流动相 : 等梯度 (isocratic)30%丙 -2- 醇, 流速 : 130mL/ 分钟 ) 将外消旋 混合物 (rac)-1-4 分离。将所要的 (1S, 2S)- 对映体 1-4 分离为第二流分, 具有 42%的产 率。
     步骤 5 : 将中间体 1-4(10g, 26.2mmol, 1.0 当量 ) 在 THF(200mL) 中的溶液在 25℃ 下用作为催化剂的阮内镍 (2g, 20%质量比 ) 氢化 (1.0atm 的氢 ) 三小时。氢 (1.0 当量 ) 吸收之后, 过滤出催化剂且将滤液蒸发。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以产生 7.0g(70%, ee > 95% ) 呈白色结晶的 (-)- 前体 1。 1
     H NMR(400MHz ,CDCl 3) δ ppm 1.39(s , 9H)2.05-2.23(m , 2H)2.45-2.61(m , 2H)2.85(dd, J = 13.5, 8.6Hz, 1H)2.91(dd, J = 13.7, 7.4Hz, 1H)3.98(q, J = 8.5Hz, 1H)4.46(t, J = 7.6Hz, 1H)4.62(d, J = 9.8Hz, 1H)7.12(d, J = 7.8Hz, 2H)7.43(d, J= 8.0Hz, 2H) ; [α]20D = -23.4° (c 0.99, CH3CN).
     方法 B :
     步骤 1 : 将 碘 (2.2g, 8.0mmol, 0.03 当 量 ) 加 至 在 氮 气 下 的 装 填 有 镁 (79.8g, 3282mmol, 12.3 当量 ) 和 THF(2.7 升 ) 的反应烧瓶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 30-35℃且维 持在此温度。经过 2 小时期间慢慢添加 4- 溴丁烯 (361.4g, 2677mmol, 10.0 当量 ), 将反应 的温度保持在 65℃以下。添加完成之后, 将反应混合物在 60-65℃下搅拌最少二小时, 然后 在冰浴中冷却。 经过至少一小时期间将酰胺 1-5([CAS 号 : 949885-93-2] ; 103.7g, 267mmol, 1.0 当量 ) 在 THF(560mL) 中的溶液逐滴加至反应混合物, 将温度保持在 3℃以下。使反应 混合物加热至室温并在此温度下搅拌最少四小时。冷却至 -5℃之后, 通过慢慢地添加氯化 铵水溶液停止反应。将有机层分离, 用盐水洗涤并在减压下部分浓缩。添加庚烷, 再次在减 压下将混合物部分浓缩及冷却 15℃。过滤出沉淀物和用庚烷洗涤。在 45℃下干燥 16 小时
     之后, 获得 112.2g( 重量% 72%, 80%产率 ) 的粗制中间体 1-6。
     步 骤 2: 将 含 RuCl3.3H2O(2.04g, 7mmol, 0.03 当 量 ) 的 水 (77mL) 溶 液 加 至 NaIO4(236g, 1105mmol, 5.5 当量 ) 的水 (1.9 升 ) 溶液。经过 30 分钟将此反应混合物加至 在室温下的中间体 1-6(107.7g( 重量% 71% ), 201mmol, 1.0 当量 ) 的丙酮 (1.9 升 ) 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直到转化完 ( 约一小时 )。经过 30 分钟将 Na2S2O3 水溶液加至 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反应混合物直到不再有丙酮出现。将水 (1.9 升 ) 加至残余物, 将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 过滤出沉淀物且将湿饼再成浆于水中。 所得的湿饼在过滤 和用水洗涤之后在 45℃下干燥以产生 80.6g( 重量% 90%, 90%产率 ) 的粗制中间体 1-7。
     步骤 3 : 将中间体 1-7(67.0g( 重量% 90% ), 150mmol, 1.0 当量 ) 和 KHCO3(75.1g, 750mmol, 5.0 当量 ) 的二甲基甲酰胺 (DMF ; 1200mL) 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20 分钟。经过 20 分钟期间将碘甲烷 (42.6g, 300mmol, 2.0 当量 ) 加至反应混合物,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 拌七小时。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过滤之后, 用温度停留在 25℃以下的速度添加氯化铵水 溶液。接着添加叔 - 丁基甲基醚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过滤。将有机层分离, 用盐水洗涤且 在减压下浓缩。将庚烷加至残余物, 将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六小时之后, 过滤出沉淀物, 用 庚烷洗涤和在真空烘箱中于 40℃下干燥 16 小时。获得 50.0g( 重量% 91%, 73%产率 ) 的 中间体 1-8。
     步骤 4: 经 过 最 少 1.5 小 时 将 N-Selectride(135mL 的 在 THF 中 的 1M 溶 液, 135mmol, 1.24 当量 ) 逐滴加至在氮气下于 -65℃的酯 1-8(45g, 109mmol, 1.0 当量 ) 的无水 THF(900mL) 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 -65℃下搅拌额外的一小时之后, 将温度升至 -35℃且 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 30 分钟。后来在 0 至 10℃下逐滴添加 10%柠檬酸水溶液, 接着添加 叔 - 丁基甲基醚。将混合物搅拌 30 分钟之后, 将有机层分离, 用 NaHCO3 饱和水溶液和盐水 洗涤, 并在减压下浓缩。 将残余物再溶解于叔 - 丁基甲基醚中且在减压下再次浓缩。 通过急 骤硅胶柱层析纯化粗制产物 ( 洗脱液 : 庚烷 / 叔 - 丁基甲基醚 2 ∶ 1) 以产生 37.0g(94%, ee > 95% ) 的呈灰白色固体的 (-)- 前体 1。[α]20D = -20.9° (c 1.0, MeOH) 2
     使用下述伯胺作为代表如前述定义的式 R -NH2 的实施例的前体。 不是商业上所供 应而可利用的那些伯胺, 可根据文献步骤 ( 前体 2、 14a、 15 和 17) 或通过实施例 2-13( 前体 3-14b) 中所述的步骤合成。
     实施例 2 : (3S, 4S)-4- 氨基 -8- 氯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3)步骤 1 : 经过 90 分钟期间将 3- 溴丙酸 (298g, 1.95mol, 1.25 当量 ) 和 NaOH(156g 的 50%水溶液, 1.95mol, 1.25 当量 ) 的水 (500mL) 的冰冷溶液加至在回流温度下的 2- 氯 酚 ([CAS 号 : 95-57-8] ; 200g, 1.56mol, 1.0 当量 ) 和 NaOH(124g 的 50 %水溶液, 1.56mol, 1.0 当量 ) 在水 (1 升 ) 中的混合物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回流温度下搅拌三小时。冷却至室 温之后, 用浓盐酸水溶液将反应混合物酸化。过滤出沉淀物且用水洗涤, 得到酸 2-2 的第一 收获物。将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 随后将合并的有机相用饱和 NaHCO3 萃取。用浓盐酸水溶 液将水层酸化 ; 过滤出沉淀物且用水洗涤, 得到第二份收获的酸 2-2。在真空烘箱干燥过周 末之后, 获得 112g(36% ) 的呈白色固体的中间体 2-2。
     步骤 2 : 使酸 2-2(112g, 558mmol, 1.0 当量 ) 和数滴 DMF 的二氯甲烷 (1.5 升 ) 溶 液在冰浴中冷却。 逐滴添加草酰氯 (142g, 1.12mol, 2.0 当量 ), 使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室温并 搅拌过夜。在减压下浓缩溶剂。将残余物在二氯甲烷 (1.5 升 ) 中恢复原状。分批添加三 氯化铝 (89g, 670mmol, 1.2 当量 ), 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反应混合物慢慢 地倒进冷却的 1M 盐酸溶液。分离各层且用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将合并的有机层用 Na2CO3 饱和水溶液和盐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获得 104g(102% ) 的粗制中间 体 2-3。
     步骤 3 : 将溴 (30.7mL, 598mmol, 1.05 当量 ) 慢慢地加到在回流温度下的粗制中间 体 2-3(104g) 的二氯甲烷溶液。添加完成之后, 将所得混合物在回流温度下搅拌 30 分钟。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 用偏亚硫酸氢钠饱和水溶液和盐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 并 在真空下浓缩, 得到二溴 2-4 和单溴 2-5 的混合物。将残余物溶解在乙酸 (750mL) 中, 和添
     加亚硫酸钠 (93g, 740mmol)。将反应混合在 70℃下搅拌 3 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 且部份地蒸发, 添加水和二氯甲烷。将有机层分离并在减压下浓缩。粗制中间体 2-5 原样 用于下一步骤 ( 没有测定产率 )。
     步骤 4 : 将 NaBH4(21.7g, 574mmol) 以分批加入在 0℃下的粗制中间体 2-5 的甲醇 (1.5 升 ) 溶液, 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在减压下部分浓缩反应混合物, 和用乙 酸乙酯稀释残余物, 将有机相用盐水洗涤,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将粗制产物 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6 ∶ 4), 得到 105.5g(67%从中 间体 2-3 开始 ) 的中间体 2-6。
     步骤 5: 将 浓 硫 酸 (16mL, 300mmol, 2.0 当 量 ) 逐 滴 加 至 中 间 体 2-6(39.5g, 150mmol, 1.0 当量 ) 的乙腈 (800mL) 溶液中。将反应在 45-50℃下搅拌直到不再有起始原 料存在 ( 约 5 小时 ), 然后在减压下浓缩。添加水 (800mL) 和乙腈 (200mL), 将反应混合物 在回流温度下搅拌二天。 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 用二氯甲烷洗涤并用 50% NaOH 水 溶液碱化至 pH 约 12-13。 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在真空烘箱中干燥, 得到 25.2g(84% ) 的消旋前体 3。
     经由制备型 HPLC 利用 ChiralpakAD 柱 ( 流动相 : 乙腈 ) 分离外消旋混合物, 将所要的 (3S, 4S)- 对映体 ((+)- 前体 3) 分离为第一流分 (ee > 95% )。 1
     H NMR (400MHz, DMSO-d6)δppm 1.92(br.s., 2H)3.84-3.92(m, 2H)4.14(dd, J = 10.9, 2.5Hz, 1H)4.17(dd, J = 11.1, 5.5Hz, 1H)5.17(br.s., 1H)6.85(t, J = 7.8Hz, 1H)7.23(d, J = 7.6
     Hz, 1H)7.41(d, J = 7.8Hz, 1H) ; [α]20D = +59.2° (c 0.37, McOH).
     (+)- 前体 3 的绝对构型在氯的还原去除后 ( 氢气 (1atm), 披钯碳作为催化剂 ) 通 20 过与 (+)- 前体 2 比较旋光度 ([α] D = +45.8° (c 0.27, MeOH)) 确定。
     实施例 3 : (rac)-4- 氨基 -7- 氯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rac)- 前体 4)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 (rac)- 前体 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从 3- 氯酚起始制备 (rac)- 前体 4。 1
     H NMR (400MHz, DMSO-d6)δppm 1.83(br.s., 2H)3.79-3.89(m, 2H)4.03-4.12(m, 2H)5.12(br.s., 1H)6.76(d, J = 2.0Hz, 1H)6.90(dd, J = 8.2, 2.0Hz, 1H)7.44(d, J = 8.4Hz, 1H)
     实施例 4 : (3S, 4S)-4- 氨基 -6- 氯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5) 的合成
     步骤 1 : 将二碳酸二 - 叔 - 丁酯 (14.5g, 66.6mmol, 1.1 当量 ) 溶解在 THF(100mL) 中, 将溶液冷却至 0℃并搅拌。 同时地添加 (3S, 4S)-4- 氨基 - 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 体 2)(10g, 60.5mmol, 1.0 当量 ) 和 NaHCO3(5.1g, 60.5mmol, 1.0 当量 ) 同时维持良好搅拌。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4 小时。部份地蒸发溶剂, 加水并将所得混合物用乙醚萃取。 将合并的有机萃取物用 10%柠檬酸溶液和盐水洗涤, 用 MgSO4 干燥, 过滤和蒸发至干, 得到 21g 的粗制氨基甲酸酯 4-1。
     步骤 2 : 将粗制氨基甲酸酯 4-1 溶解在 DMF(100mL) 中和添加 N- 氯琥珀酰亚胺 (NCS ; 8.9g, 66.6mmol, 1.1 当量 )。将反应混合物在 80℃下搅拌一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 却至室温, 用乙醚稀释, 用 Na2CO3 饱和水溶液和盐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 缩, 得到 16.3g(82%经过二步骤 ) 的粗制中间体 4-2。
     步骤 3 : 将 4-2(16.3g, 54.2mmol, 1.0 当 量 ) 和 三 氟 乙 酸 (TFA ; 124g, 1084mmol, 20.0 当量 ) 在二氯甲烷 (100mL) 中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反应混合物用 Na2CO3 饱 和溶液碱化并用二氯甲烷萃取,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水和盐水洗涤, 且用 MgSO4 干燥。从乙酸 乙酯再结晶粗制产物, 得到 6.8g(61%的 (-)- 前体 5(ee > 95% )。 1
     HNMR(400MHz , DMSO-d 6) δ ppm 1.88(br.s. , 2H)3.79-3.90(m , 2H)4.05(dd , J = 11.5, 2.5Hz, 1H)4.08(dd, J = 11.0, 4.8Hz, 1H)5.12(br.s., 1H)6.71(d, J = 8.5Hz, 20 1H)7.10(dd, J = 8.7, 2.6Hz, 1H)7.47(d, J = 2.3Hz, 1H) ; [α] D = -20.7 ° (c 0.36, MeOH).
     实施例 5 : (3S, 4S)-4- 氨基 -8-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6)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 (rac)- 前体 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从商业上可得的 8- 氟苯并二氢吡 喃 -4- 酮 [CAS 号 : 11141-00-5] 起始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8-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经由制备型 SFC 在 ChiralpakAD-H 柱 (30×250mm, 流动相 : 等梯度 32%甲醇 ( 包含 0.2%异丙胺 )/68% CO2, 流速 : 50mL/ 分钟 ) 分离外消旋混合物, 将所要的 (3S, 4S)- 对 映体 ((+)- 前体 6) 分离为第一流分 (ee > 95% )。 1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1.90(br.s., 2H)3.84-3.92(m, 2H)4.09(dd, J= 11.1, 2.7Hz, 1H)4.14(dd, J = 10.9, 5.5Hz, 1H)5.15(br.s., 1H)6.82(td, J = 7.9, 5.1Hz, 20 1H)7.01(ddd, J = 11.3, 8.2, 1.4Hz, 1H)7.24(d, J = 7.8Hz, 1H) ; [α] D = +24.6 ° (c 0.43, MeOH).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6 : (3S, 4S)-4- 氨基 -7-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7)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 (rac)- 前体 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7- 氟 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将 (rac)- 顺式 -4- 氨基 -7-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31.8g, 174mmol, 1.0 当量 ) 和 (+)-(S)- 扁桃酸 (26.4g, 174mmol, 1.0 当量 ) 的混合物在甲醇 (600mL) 中回 流直到获得透明溶液。扁桃酸盐, 在结晶过夜之后获得, 通过过滤收集并溶解在 3M NaOH 水 溶液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层,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6.5g(21% ) 的对映异构富集的 (+)- 前体 7(ee > 95% )。 1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2.03(br.s., 2H)3.81-3.86(m, 2H)4.01-4.10(m, 2H)5.09(br.s., 1H)6.53(dd, J = 10.6, 2.6Hz, 1H)6.68(td, J = 8.5, 2.6Hz, 1H)7.43(dd, J 20 = 8.4, 7.2Hz, 1H) ; [α] D = +36.0° (c 0.42, MeOH).
     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7 : (3S, 4S)-4- 氨基 -6-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8)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 (rac)- 前体 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从商业上可得的 6- 氟苯并二氢吡 喃 -4- 酮 [CAS 号 : 66892-34-0] 起始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6-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将 (rac)- 顺式 -4- 氨基 -6-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7.63g, 41.7mmol, 1.0 当量 ) 溶解在 乙醇 (30mL) 中, 同时加热, 分批添加 (-)-(R)- 扁桃酸 (6.68g, 45.8mmol, 1.1 当量 ) 并将 溶液加热至回流温度。然后, 逐滴添加庚烷 (6mL)。使所形成的悬浮液冷却至室温且静置 1 小时。过滤产生呈白色固体的扁桃酸盐, 将其从乙醇再结晶。将所得盐溶解在 2M NaOH 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2.0g(26% ) 的对映异构富集的 (+)- 前体 8(ee = 82% )。 1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1.88(br.s., 2H)3.79-3.89(m, 2H)4.01(ddd, J = 11.1, 2.6, 1.0Hz, 1H)4.06(dd, J = 11.1, 5.1Hz, 1H)5.08(d, J = 3.5Hz, 1H)6.69(dd, J 20 = 9.0, 4.9Hz, 1H)6.90(td, J = 8.6, 3.3Hz, 1H)7.24(dd, J = 9.7, 3.2Hz, 1H) ; [α] D = +25.8° (c 0.50, MeOH).
     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8 : (3S, 4S)-4- 氨基 -6, 8- 二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9) 的合成
     使 用 如 用 于 (rac)- 前 体 3 的 制 备 所 例 示 的 程 序 从 2, 4- 二 氟 酚 [CAS 号 : 367-27-1] 起始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6, 8- 二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经由制备 型 SFC 利 用 Chiralpak AD-H 柱 (30×250mm, 流动相 : 等 梯 度 50 % 甲 醇 ( 包 含 0.2%异丙胺 )/50% CO2, 流速 : 50mL/ 分钟 ) 分离外消旋混合物, 将所要的 (3S, 4S)- 对映 1 体 ((+)- 前体 9) 分离为第一流分 (ee > 95% )。 HNMR(400MHz, DMSO-d6)δppm 1.92(br. s., 2H)3.84-3.90(m, 2H)4.11(ddd, J = 11.2, 2.2, 0.8Hz, 1H)4.16(dd, J = 11.1, 4.6Hz, 1H)5.19(br.s., 1H)7.06(ddd, J = 11.3, 8.5, 3.1Hz, 1H)7.14(dm, J = 9.7Hz, 1H) ; [α]20D = +9.7° (c 0.41, MeOH).
     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9a : (3S, 4S)-4- 氨基 -8- 氯 -6-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10a) 的合成
     使 用 如 用 于 (rac)- 前 体 3 的 制 备 所 例 示 的 程 序 从 2- 氯 -4- 氟 酚 [CAS 号 :1996-41-4] 起始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8- 氯 -6-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通过制备型 SFC 利用 Chiralpak AD-H 柱 (30×250mm, 流动相 : 等梯度 40%甲醇 ( 包含 0.6% 异丙胺 )/60% CO2, 流速 : 50mL/ 分钟 ) 分离所要的 (3S, 4S)- 对映体 ((+)- 前体 10a), 将所 要的 (3S, 4S)- 对映体 ((+)- 前体 10a) 分离为第一流分 (ee > 95% )。 1
     H NMR(400MHz, DMSO-d6)δppm2.03(br.s., 2H)3.84-3.91(m, 2H)4.15(ddd, J = 11.3, 2.5, 0.8Hz, 1H)4.20(dd, J = 11.3, 4.4Hz, 1H)5.21(br.s., 1H)7.20(dd, J = 8.2, 3.1Hz, 1H)7.30(ddd, J = 9.5, 3.1, 0.9Hz, 1H) ; [α] 20D = +39.7° (c 1.0, MeOH).
     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9b : (3S, 4S)-4- 氨基 -6- 氟 -8- 甲基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10b)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 (rac)- 前体 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稍作修改的合成程序从商业上可得的 2- 甲基 -4- 氟酚 [CAS 号 : 452-72-2](9b-1) 起始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6- 氟 -8- 甲 基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步骤1: 将 2- 甲 基 -4- 氟 酚 [CAS 号 : 452-72-2] ; 25.0g, 198mmol, 1.0 当 量 ) 的 DMF(40mL) 溶液在 0 ℃下逐滴加至 NaH(9.1g 的在油中的分散液 60 %, 238mmol, 1.2 当 量 ) 的 DMF(300mL) 溶液中。将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且再次冷却至 0℃, 逐滴添加 1- 氯 -3- 羟基丙烷 (22.5g, 238mmol, 1.2 当量 ) 的 DMF(40mL) 溶液。将反应物在 60℃下加 热 2 小时 ( 为了完成反应可需要额外量的 NaH 和 1- 氯 -3- 羟基丙烷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 至室温和加水, 用乙醚萃取水层,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 NaOH 水溶液和盐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粗制产物原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骤 2 : 将中间体 9b-2(12.9g, 70mmol) 溶解在 CH3CN/H2O(425mL) 的 1 ∶ 1 混合 物中。分批添加 TEMPO(1094mg, 7mmol, 0.1 当量 ) 和双 ( 乙酰氧基 ) 碘苯 (RAIB ; 56.4g, 175mmol, 2.5 当量 ), 且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 ( 可需要另外 TEMPO 和 RAIB 以完成 氧化 )。通过添加 Na2S2O3 水溶液停止反应, 用 DCM 萃取水相且随后用 Na2CO3 水溶液萃取合 并的有机层。用 1M 盐酸水溶液酸化之后, 用 DCM 萃取水相。将合并的有机层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13.2g(96% ) 的中间体 9b-3。使用如实施例 2 中所例示的程 序将后者进一步转化成 (rac)- 顺式 -4- 氨基 -6- 氟 -8- 甲基苯并二氢吡喃 -3- 醇。通过 制备型 HPLC 在 Chiralpak AD 柱 ( 流动相 : 乙腈 ) 上将所要的 (3S, 4S)- 对映体 ((+)- 前体 10b) 分离为第一流分。 1
     HNMR(400MHz ,DMSO-d 6 ) δ ppm 1.89(br.s. , 2H)2.08(s , 3H)3.83(br.s. , 2H)4.04(d, J = 10.9Hz, 1H)4.09(dd, J = 11.5, 4.9Hz, 1H)5.07(br.s., 1H)6.82(d, J= 20 MeOH). 9.6Hz, 1H)7.07(d, J = 9.6Hz, 1H) ; [α] D = +50.3° (c 0.38,
     实施例 10a : (3S, 4S)-4- 氨基 -6- 氯 -8-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11a) 的合成使 用 如 用 于 (rac)- 前 体 3 的 制 备 所 例 示 的 程 序 从 4- 氯 -2- 氟 酚 [CAS 号 : 348-62-9] 起始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6- 氯 -8- 氟苯并二氢吡喃 -3- 醇。通过制备型 SFC 在 Chiralpak AD-H 柱 (20×250mm, 流动相 : 等梯度 40%甲醇 ( 包含 0.2%异丙胺 )/60% CO2, 流速 : 50mL/ 分钟 ) 上分离外消旋混合物, 将所要的 (3S, 4S)- 对映体 ((-)- 前 体 11a) 分离为第一流分 (ee > 95% )。 1
     H NMR(400MHz, DMSO-d6)δppm 1.93(br.s., 2H)3.88(br.s., 2H)4.11-4.16(m, 1H)4.18(dd, J = 11.3, 4.3Hz, 1H)5.22(d, J = 3.1Hz, 1H)7.22(dd, J = 10.7, 2.5Hz, 20 1H)7.35(s, 1H) ; [α] D = -32.0° (c 0.42, MeOH).
     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10b : (3S, 4S)-4- 氨基 -8- 氟 -6- 甲基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11b)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 (rac)- 前体 10b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从 4- 甲基 -2- 氟酚 [CAS 号 : 452-81-3] 起始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8- 氟 -6- 甲基苯并二氢吡喃 -3- 醇。通过制备 型 SFC 利用 Chiralpak AD-H 柱 (30×250mm, 流动相 : 等梯度 20%甲醇 ( 与 0.6%异 丙胺 )/20% CO2, 流速 : 50mL/ 分钟 ) 分离外消旋混合物, 将所要的 (3S, 4S)- 对映体 ((+)- 前 体 11b) 分离为第一流分。
     (cc > 95 % ). 1H NMR(400MHz , DMSO-d 6) δ ppm 1.82(br.s. , 2H)2.20(s , 3H)3.84(br.s , 2H)4.04-4.12(m , 2H)5.10(br.s. , 1H)6.84(dd ,J = 12.1 , 2.0Hz , 20 1H)7.05(br.s., 1H) ; [α] D = +88.8° (c 0.18, MeOH).
     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11 : (3S, 4S)-4- 氨基 -6- 甲基苯并二氢吡喃 -3- 醇 ((-)- 前体 12)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 (rac)- 前体 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从 6- 甲基 -4- 苯并二氢吡喃酮 [CAS 号 : 39513-75-2] 起始制备 (rac)- 顺式 -4- 氨基 -6- 甲基苯并二氢吡喃 -3- 醇。通过 制备型 SFC 利用 Chiralpak AD-H 柱 (30×250mm, 流动相 : 等梯度 17 %甲醇 ( 含 流速 : 50mL/ 分钟 ) 分离外消旋混合物, 将所要 (3S, 4S)- 对映体 0.5%异丙胺 )/83% CO2, ((-)- 前体 12) 分离为第二流分 (ee > 95% )。 1
     H NMR(400MHz , DMSO-d 6) δ ppm 1.78(br.s. , 2H)2.20(s , 3H)3.77-3.84(m , 2H)3.94(ddd, J = 10.7, 2.4, 1.3Hz, 1H)3.96-4.03(m, 1H)5.00(br.s., 1H)6.58(d, J = 20 8.2Hz, 1H)6.88(dd, J = 8.2, 2.0Hz, 1H)7.19(d, J = 2.0Hz, 1H) ; [α] D = -18.7° (c0.43, MeOH).
     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12 : (4S, 5R)-4- 氨基 -4, 5, 6, 7- 四氢苯并 [b] 噻吩 -5- 醇 ((+)- 前体 13)的合成
     步骤 1: 将 6, 7- 二 氢 -5H- 苯 并 [b] 噻 吩 -4- 酮 ( 起 始 原 料 12-1, [CAS 号 : 13414-95-4] ; 39g, 256mmol, 1.0 当量 ) 的 THF(150mL) 溶液逐滴加至在氩氛围下于 -78 ℃ 的双 ( 三甲基甲硅烷基 ) 氨化钠 (NHMDS ; 307mL 在 THF 中的 1M 溶液, 307mmol, 1.2 当量 ) 和 THF(200mL) 的混合物中, 将反应混合物在 -78℃下搅拌另外 30 分钟。逐滴加入 (+)-(8, 8- 二 氯 - 樟 脑 磺 酰 基 ) 氧 氮 杂 环 丙 烷 (94g, 307mmol, 1.2 当 量 ) 的 THF(300mL) 溶 液。 在 -78℃下搅拌二小时之后, 通过添加过量乙酸将反应混合物停止反应且使加热至室温。 添 加水和乙酸乙酯, 并将水相分离和用乙酸乙酯萃取。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 减压下浓缩。将残余物再溶解于二氯甲烷 (300mL) 中, 且与庚烷 (500mL) 一起研磨, 通过过 滤除去沉淀物和用二异丙醚洗涤。将滤液在减压下浓缩, 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 脱液 : 庚烷→庚烷 / 乙酸乙酯 4 ∶ 6), 得到 50g(116% ) 的不纯中间体 12-2。粗制产物原 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骤 2: 将 0- 苄 基 羟 胺 盐 酸 盐 (41g, 256mmol, 1.0 当 量 ) 加 至 粗 制 中 间 体 12-2(50g) 的吡啶 (500mL) 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周末。将混合物蒸发且与 甲苯共蒸发二次。将残余物再溶解于乙酸乙酯中, 将有机相用 5%柠檬酸水溶液和盐水洗 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72g 的粗制中间体 12-3。
     步骤 3 : 将硼烷甲硫醚复合物 (198mL, 在 THF 中的 1M 溶液 395mmol, 1.54 当量 ) 逐 滴加至在 0℃下的粗制中间体 12-3(72g) 的 THF(1 升 )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回流温度 下搅拌过夜。 通过蒸馏部分除去溶剂之后 ( 反应烧瓶装备有蒸馏冷凝器 ), 将反应在回流温 度下进一步搅拌直到完全转化。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且通过谨慎地加水停止反应。用 NaCl 使水相饱和且用甲基四氢呋喃萃取数次。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 下浓缩, 得到 8 ∶ 2 顺式 / 反式 - 异构混合物。通过硅胶柱层析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 甲烷 / 在甲醇中的 7M 氨 96 ∶ 4) 分离所要的顺式 - 异构体, 获得 17.8g(40%经过 3 步骤, 60% ee(ee 系在用 (+)-(S)- 扁桃酸 ) 形成酰胺之后通过液相层 (LC) 析测定 )。(+)- 前体 13(17.7g, 105mmol, 1.0 当量 ) 用 (+)-(S)- 扁桃酸 (16g,
     步骤 1 : 将酮 13-1([CAS 号 : 13368-65-5] ; 430g, 3.83mol, 1.0 当量 ) 和对 - 甲苯 磺酸单水合物 (pTSA.H2O ; 72.9g, 0.38mol, 0.1 当量 ) 在乙酸异丙烯酯 (2.5 升 ) 中于 100℃ 下回流 6 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之后, 加水。将有机层分离和用 NaHCO3 饱和水溶 液和盐水洗涤, 用无水 NaSO4 干燥并在真空下浓缩, 得到 530g(90% ) 的所要的异构体 13-2A
     和不要的异构体 13-2B 的 7 ∶ 10 混合物 ( 异构体比例通过 1H NMR 测定 )。此混合物原样 用于下一步骤。
     105mmol, 1.0 当量 ) 的甲醇再结晶过夜。过滤出白色固体。浓缩滤液且将所得残 余物再结晶。 合并二批次且溶解在 3M NaOH 水溶液中。 用二氯甲烷萃取水相, 将合并的有机 层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11.5g(65% ) 的对映异构纯的 (+)- 前体 13(ee 1 > 95% )。 HNMR(400MHz, 氯仿 -d)
     δ ppm 1.78.2.03(m , 2H)2.20(br.s. , 3H)2.76(ddd , J = 16.6 , 9.4 , 6.2Hz , 1H)2.93(dd, J = 16.6, 5.3Hz, 1H)3.80-4.00(m, 2H)6.94(d, J = 5.0Hz, 1H)7.13(d, J= 20 5.3Hz, 1H) ; [α] D = +59.6° (c 0.49, MeOH).
     使用 VCD 测定绝对立体化学构型。
     实施例 13 : (1S, 2R, 6R)-2- 羟基 -6- 甲基环己胺盐酸盐 ((-)- 前体 14b) 的合成
     步骤 2 : 将异构混合物 13-2A 和 13-2B(106.2g, 0.95mol, 1.0 当量 ) 溶解在乙酸酐 (400mL) 中。以反应温度维持在 30℃和 40℃之间的速率逐滴添加浓硝酸 (61mL, 0.95mol, 1.0 当量 )。添加完成之后, 将反应在室温下搅拌 2 小时。TLC 显示反应完成 ( 洗脱液 : 石 油醚 / 乙酸乙酯 5 ∶ 1, Rf = 0.4, 二点, 接近地 )。将反应混合物逐滴加至 NaHCO3 饱和水溶 液 (79.8g NaHCO3 在水中, 0.95mol, 1.0 当量 )。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 将合并的有机层 用盐水洗涤, 用无水 Na2SO4 干燥并在真空下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97 ∶ 3 → 91 ∶ 9), 得到 12.5g(11% ) 的中间体 13-3( 第二点 )(second spot)。
     步骤 3 : 将 NaBH4(40g, 1.03mol, 1.3 当量 ) 在室温下分批加至中间体 13-3(125g, 795mmol, 1.0 当量 ) 的无水甲醇 (3.0 升 ) 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将 混合物用 10% KHSO4 水溶液中和至 pH 约 7 且在减压下浓缩。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 物。将合并的有机相用盐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中间体 13-4 和
     其差向异构醇的 1 ∶ 1 混合物。通过制备型 SFC 利用 ChiralpakAD-5 微米柱(30×250mm, 流动相 : 等梯度 20%异丙醇 /80% CO2, 流速 60mL/ 分钟 ) 分离二种差向异构 体, 获得 29g(22% ) 作为第一流分的所要的异构体 13-4。34CN 102770413 A
     1说明书30/94 页H NMR(400MHz, CDCl3)δppm0.99(d, J = 6.8Hz, 3H), 1.10(m, 1H), 1.50(m, 2H), 1.75-1.91(m, 2H), 2.01(m, 1H), 2.50(m, 1H), 2.85(br.s, 1H), 4.20(dd, J = 11.6, 2.0Hz, 1H), 4.51(s, 1H).
     步骤 4 : 将 13-4(29g, 169.6mmol, 1.0 当量 ) 的乙酸乙酯 (1.25 升 ) 溶液用作为催 化剂的阮内镍 (32g) 在大气压下于 5℃氢化 5 小时。氢气 (3.0 当量 ) 吸收之后, 过滤出催 化剂。将在二氧六环中的盐酸溶液加至在 0℃下的滤液中, 将所得混合物搅拌 30 分钟。在 减压下部份除去溶剂, 通过过滤收集沉淀物并用石油醚和乙醚洗涤, 得到 20.9g(74% ) 的 (-)- 前体 14b(ee > 95%, ee 通过 (S)-(+)-α- 甲氧基 -α- 三氟甲基 - 苯基乙酰氯形成 酰胺之后以 LC 测定 )。 1
     H NMR(400MHz ,McOD) δ ppm 1.01(d ,J = 6.5Hz , 3H)1.04-1.19(m , 1H)1.42-1.60(m, 2H)1.70-1.81(m, 1H)1.81-2.01(m, 1H)1.81-2.01(m, 1H)2.79(dd, J = 20 10.8, 3.0Hz, 1H)4.02-4.06(m, 1H) ; [α] D = -0.53° (c 1.01, MeOH). 3
     下述为作为导致引入如前述定义的 R 的结构单元所需要的羧酸和碳酸酯前体。 那 些为不是商业上所供应而可利用的羧酸和碳酸酯前体, 可根据文献程序 ( 前体 23 和 24) 或 通过实施例 14 中所述的程序 ( 前体 22) 合成。
     实施例 14 : (S)-2-(1- 氰基环丙烷甲酰氨基 )-3, 3- 二甲基 - 丁酸 ( 前体 22) 的合成
     根据文献程序从前体 19 起始合成胺 14-1。
     步骤 1 : 将 HATU(3.56g, 9.35mmol, 1.15 当 量 ) 加 至 在 -20 ℃ 下 的 14-1(1.8g, 8.13mmol, 1.0 当量 )、 1- 氰基环丙烷羧酸 (0.90g, 8.13mmol, 1.0 当量 ) 和 N- 乙基 -N- 异丙
     基丙 -2- 胺 (DIPEA ; 3.15g, 8.13mmol, 1.0 当量 ) 的 DMF(80mL) 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 下搅拌一小时。添加乙酸乙酯, 将有机相用 NaHCO3 饱和溶液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 压下浓缩, 得到 1.83g(72% ) 的粗制中间体 14-2。其原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骤 2 : 中间体 14-2(1.83g, 5.81mmol, 1.0 当量 ) 在甲醇中的溶液在大气压于 25℃下用作为催化剂的 Pd(Pd/C 10% ) 氢化 3 小时。 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过滤并在减压 下浓缩滤液。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 / 甲醇 / 乙酸 97 ∶ 2 ∶ 1), 得到 0.75g(58% ) 的前体 22。( 观察到在上述的合成顺序的实行期间, 已发生广泛的外消 1 旋作用 ) H NMR(400MHz, 氯仿 -d)δppm 1.07(s, 9H)1.56(d, J = 3.7Hz, 2H)1.63-1.79(m, 2H)4.41(d, J = 9.0Hz, 1H)6.87(d, J = 8.8Hz, 1H)11.12(br.s., 1H) 4
     下述为如前述定义的式 R -M 的前体代表性实例, 其用于 Suzuki 或 Stille 交叉偶 合反应。不是商业上所供应而可利用的那些前体, 可根据文献程序 ( 前体 25 和 26) 或通过 实施例 15 和 16 中所述的程序 ( 前体 27、 28、 36 和 37) 合成。
     实施例 15 : 2- 异丙基 -5-( 三丁基甲锡烷基 ) 噻唑 ( 前体 27) 的合成经过二小时的时间将二异丙基酰胺锂 (LDA ; 245mL 的 2.5M 溶液, 613.2mmol, 1.2 当量 ) 加至在 -78℃下的 2- 异丙基噻唑 ([CAS 号 : 15679-10-4] ; 65g, 511mmol, 1.0 当量 ) 的无水 THF(1.3 升 ) 溶液中。 在此温度下搅拌一小时之后, 逐滴添加氯化三丁基锡 (111mL, 408.8mmol, 0.8 当量 )。经过约三小时使反应混合物逐渐地加热至室温, 随的用 NH4Cl 饱
     和水溶液将混合物停止反应且用乙醚稀释。将有机层分离和用乙醚萃取水层。将合并 的有机层用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51g(24 % ) 的前体 27。1H NMR(300MHz, 氯 仿 -d)δppm0.90(t, J = 7.3Hz, 9H)1.06-1.16(m, 6H)1.25-1.39(m, 6H)1.42(d, J = 7.0Hz, 6H)1.48-1.61(m, 6H)3.38(spt, J = 6.9Hz, 1H)7.60(s, 1H).
     类似于前体 27, 从 2- 环丙基噻唑 [CAS 号 : 1159821-56-3] 起始, 但使用正丁基锂 作为碱合成前体 28。
     实施例 16 : 2- 环丙基 -6- 甲基 -4-(4, 4, 5, 5, - 四甲基 -1, 3, 2- 二氧硼杂环戊 烷 -2- 基 )- 吡啶 ( 前体 36) 的合成
     将 2- 环丙基 -6- 甲基吡啶 ([CAS 号 : 41765-00-8] ; 1.99g, 14.9mmol, 1.0 当量 )、 二硼酸二频哪醇酯 (Bis(pinacolato)diboron)(Pin2B2 ; 3.79g, 14.9mmol, 1.0 当量 ) 和 4, 4’ - 二 - 叔丁基 -2, 2’ - 联吡啶 (dtbpy ; 0.08g, 0.30mmol, 0.02 当量 ) 在辛烷 (25mL) 中的混 合物用氮气吹洗。添加氯 -1, 5- 环辛二烯铱 (I) 二聚体 ([IrCl(COD)]2 ; 0.10g, 0.149mmol, 0.01 当量 ), 且将反应混合物在 80℃下搅拌 6 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用二氯甲 烷稀释。加水并将混合物搅拌 15 分钟。用二氯甲烷萃取水相 (6 次 ),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无 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3.7g(95% ) 的粗制前体 36。在没有进一步纯化下使 用后者。
     类似于前体 36, 从 2, 6- 二甲基吡啶 [CAS 号 : 108-48-5] 起始合成前体 37。
     下列实施例举例说明式 I 化合物的典型合成。对应的 NMR 数据和 / 或熔点列在表 2 中。
     实施例 17 : 化合物 7 的合成
     步骤 1 : 将 (-)- 前体 1(12.5g, 32.5mmol, 1.0 当量 ) 的无水 THF(100mL) 溶液在氮 气下冷却至 -78℃。慢慢地添加双 ( 三甲基甲硅烷基 ) 氨化锂 (LHMDS ; 68.3mL 在 THF 中的 1M 溶液, 68.3mmol, 2.1 当量 )。 在 -78℃下 30 分钟之后, 将 2- 氟苯甲溴 (4.19mL, 34.2mmol, 1.05 当量 ) 一次性加至反应混合物中。在 -78℃下继续搅拌 90 分钟。添加乙酸 (1mL) 和 水, 使混合物加热至室温。添加乙酸乙酯, 将有机相分离且用 10%柠檬酸溶液、 NaHCO3 饱和
     水溶液和盐水连续地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 纯化 ( 洗脱液 : 庚烷→庚烷 / 乙酸乙酯 7 ∶ 3), 得到 10.7g(67% ) 的中间体 17-1。
     步骤2: 将 NaOH(33.5mL 的 1M 水 溶 液, 33.5mmol, 5.0 当 量 ) 加 至 含 中 间 体 17-1(3.3g, 6.7mmol, 1.0 当量 ) 的甲醇 (20mL)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3 小 时。将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部分浓缩, 然后用 10%柠檬酸溶液酸化至 pH 约 2-3。过滤出白 色的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在高真空下干燥。 粗制中间体 17-2(3.33g, 96% ) 原样用于下一步 骤。
     步骤 3 : 将咪唑 (3.08g, 45.2mmol, 7.0 当量 ) 和叔 - 丁基二甲甲硅烷基氯 (4.87g, 32.4mmol, 5.0 当量 ) 加至含中间体 17-2(3.33g, 6.47mmol, 1.0eq) 的 DMF(650mL) 溶液中。将反应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添加甲醇 (30mL) 且继续搅拌直到液相层析 - 质谱 (LCMS) 显示 羧酸的完全 TBDMS- 去保护。将乙酸乙酯和 10%柠檬酸溶液加至反应混合物中。将有机相 分离, 用盐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 脱液 : 庚烷→庚烷 / 乙酸乙酯 7 ∶ 4), 得到 3.7g(91% ) 的纯中间体 17-3。
     步骤 4 : 将三乙胺 (0.89g, 8.83mmol, 1.2 当量 )、 HATU(2.94g, 7.73mmol, 1.05 当 量 ) 和 (+)- 前体 2(1.54g, 7.73mmol, 1.05 当量 ) 连续地加至中间体 17-3(4.60g, 7.36mmol, 1.0 当量 ) 的 DMF(70mL)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小时。添加氟化四丁基铵 (TBAF, 73.64mL 在 THF 中的 1M 溶液, 73.64mmol, 10.0 当量 ), 并将反应混合物在 50℃下搅 拌直到完成 TBDMS- 去保护。通过将 Na2CO3 饱和水溶液加至反应混合物沉淀中间体 17-4。 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且在高真空下干燥。粗制产物原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骤 5 : 将中间体 17-4(400mg, 0.61mmol, 1.0 当量 )、 前体 34(303mg, 1.83mmol, 3.0 当量 )、 四 ( 三苯膦 ) 钯 (Pd(PPh3)4(141mg, 0.12mmol, 0.2 当量 ) 和 Na2CO3(2.74mL 的 2M水溶液, 5.47mmol, 9.0 当量 ) 在二氧六环 (3mL) 中的混合物在氩气下于 110℃搅拌 30 分钟 ( 为了防止副产物的形成, 必须采用短的反应时间 )。然后在冰浴中将反应混合物快速地冷 却并添加 Na2CO3 饱和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层,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 在减压下浓缩。粗制中间体 17-5 原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骤 6 : 将粗制中间体 17-5 溶解在于异丙醇中的 5 至 6M HCl 溶液中, 并在室温 下搅拌直到完成去保护 ( 约 30 分钟, 为了防止副产物的形成, 反应时间必须保持尽可能地 短 )。将反应混合物用 Na2CO3 饱和水溶液碱化和用乙酸乙酯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水洗 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粗制中间体 17-6, 其原样用于下一步骤而没有 纯化。步骤 7 : 将三乙胺 (246mg, 2.43mmol, 4.0 当量 ) 和 HATU(266mg, 0.69mmol, 1.15 当 量 ) 连续地加至粗制中间体 17-6 和前体 18(132mg, 0.69mmol, 1.15 当量 ) 在 DMF(8mL) 中 的混合物。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二小时。添加乙酸乙酯, 将有机相用 Na2CO3 饱和溶 液和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且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二 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7 ∶ 3), 得到 144mg(31%从中间体 17-4 开始 ) 的化合物 7。
     类似于化合物 7 制备化合物 99 和 100。类似于化合物 7 制备化合物 8、 10、 13、 16、 26 和 27, 但使用包括 TFA 介导的 Boc- 去保护步骤的步骤 6, 使用如实施例 27 中的步骤 2 所 述的程序。类似于化合物 7 制备化合物 11, 但使用如实施例 23 中所述的 Stille 交叉偶合 反应和实施例 27 中的步骤 2 所述的 TFA 介导的 Boc- 去保护步骤。
     实施例 18 : 化合物 33 的合成
     步骤 1 : 将 HATU(2.36g, 6.22mmol, 1.1 当量 ) 加至中间体 17-3(3.53g, 5.65mmol, 1.0 当量 )、 (+)- 前体 8(1.04g, 5.65mmol, 1.0 当量 ) 和三乙胺 (1.72g, 16.95mmol, 3.0 当 量 ) 的 DMF(25mL)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 稀释并用 10%柠檬酸溶液、 Na2CO3 饱和溶液和盐水洗涤, 用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 到 4.48g(96% ) 的粗制中间体 18-1。粗制产物原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骤 2 : 将中间体 18-1(4.33g, 5.48mmol, 1.0 当量 )、 前体 34(1.82g, 10.96mmol, 2.0 当量 )、 Pd(PPh3)4(0.63g, 0.55mmol, 0.1 当量 ) 和 Na2CO3(30mL 的 2M 水溶液, 60.3mmol, 11.0 当量 ) 在二氧六环 (100mL) 中的混合物在氮气下于 100℃搅拌 50 分钟 ( 为了防止副 产物的形成, 反应时间必须保持尽可能地短 )。然后在冰浴中将反应混合物快速地冷却和
     添加 Na2CO3 饱和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层,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盐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5 ∶ 5), 得到 4.95g(92% ) 的中间体 18-2。
     步骤 3 : 将 TBAF(10.9mL 在 THF 中的 1M 溶液, 10.97mmol, 2.0 当量 ) 加至中间体 18-2(4.56g, 5.49mmol, 1.0 当量 ) 的 THF(30mL) 溶液中。在 50℃下搅拌反应混合物直到完 成去保护。加水, 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充分地洗涤且在高真空下干燥, 得到 3.77g(86% ) 的 中间体 18-3。
     根据实施例 17 中的步骤 6 和步骤 7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18-3 进一步转化成化合 物 33。
     类似于化合物 33 制备化合物 35。
     实施例 19 : 化合物 66 的合成
     使用如中间体 17-5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制备中间体 19-1。
     将 NaI(984mg, 6.56mmol, 5.5 当 量 ) 和 氯 三 甲 基 硅 烷 (TMSCl ; 584mg, 5.37mmol, 4.5 当量 ) 加至中间体 19-1 的乙腈 (10mL)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二小时。 添加甲醇和 NaOH 水溶液 (12mL 的 1M NaOH 溶液, 11.9mmol, 10.0 当量 ), 继续搅拌另 30 分 钟。在减压下部分浓缩反应混合物, 添加乙酸乙酯和水。分离水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 将合 并的有机相用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二氯甲 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3 ∶ 7), 得到 360mg(50% ) 的中间体 19-2。
     根据如实施例 17 中的步骤 7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19-2 转化成化合物 66。
     类似于化合物 66 制备化合物 36、 40、 85 和 92。
     实施例 20 : 化合物 96 的合成
     步骤 1 : 将 (-)- 前体 1(54.0g, 131mmol, 1.0 当量 ) 的无水 THF(1000mL) 溶液在氮 气下冷却至 -70℃。超过一小时期间逐滴添加双 ( 三甲基甲硅烷基 ) 酰胺锂 (306.8mL 的在 THF 中的 1M 溶液, 307mmol, 2.35 当量 ), 其后将反应混合物搅拌额外四小时。 经过一小时将 2- 氟苄基碘 (34.0g, 144mmol, 1.1 当量 ) 的 THF(100mL) 溶液加至反应混合物中。在 -70℃
     下持续搅拌 60 分钟。添加丙酸和水, 使混合物加热至室温。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 将有 机相用水洗涤, 用无水 Na2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 液: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40 ∶ 1), 得到 46.3g(72% ) 的中间体 20-1。
     步骤 2 : 将 LiOH(1.4 升的 1M 水溶液, 1.4mol, 5.0 当量 ) 逐滴加至在室温下的中间 体 20-1(140g, 284mmol, 1.0 当量 ) 的甲醇 (3.5 升 ) 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直 到不再有起始原料留下。将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和过滤。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 在真空下于 50℃干燥, 得到 120g(82% ) 的中间体 20-2。
     步骤 3 : 向 3 升反应烧瓶中装入水且在 N2 下于回流温度搅拌 30 分钟。将水冷却至 40℃之后, 连续地添加甲醇 (300mL), 中间体 20-2(100g, 194mmol, 1.0 当量 )、 Na2CO3(83g, 783mmol, 4.0 当量 )、 Pd(OAc)2(661mg, 2.9mmol, 0.015 当量 ) 和前体 30(60g, 392mmol, 2.0 当量 )。用 N2 将反应混合物除气且加热至 75℃经过 10 分钟。将反应混合物在 75℃下搅拌 30 分钟且然后冷却到室温。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 / 甲醇混合物 (3 ∶ 1, 100mL) 洗涤和在真 空下于 50℃干燥, 得到 108g(99% ) 的中间体 20-3。
     步骤 4 : 使用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3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20-3 转化成中间体 20-4, 具有 70%产率。 步骤 5 : 将 三 乙 胺 (2.67g, 38.7mmol, 3.0 当 量 ) 逐 滴 加 至 中 间 体 20-4(8.45g, 12.9mmol, 1.0 当量 )、 HATU(5.15g, 13.6mmol, 1.05 当量 ) 和 (-)- 前体 14(2.25g, 13.6mmol, 1.05 当量 ) 的乙腈 (20mL) 的混合物中。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小时之后, 通过添加 Na2CO3/NaHCO3 水溶液将反应溶液的 pH 调整至 8-9。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 将合并的有机相 用水洗涤, 用 Na2SO4 干燥且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12.4g(86% ) 的中间体 20-5。
     步 骤 6 :将 含 中 间 体 20-5(12.44g, 16.3mmol, 1.0 当 量 ) 和 NaI(15.86g, 105.8mmol, 6.5 当量 ) 的乙腈 (130mL) 混合物在 0-5℃下搅拌。经过一小时期间逐滴添加 TMSCl(9.76g, 89.5mmol, 5.5 当量 ) 在乙腈 (20mL) 中的溶液。继续搅拌直到完成 Boc- 去 保护 ( 约 90 分钟 )。经过五小时将 TBAF(163mL 的在 THF 中的 2M 溶液, 326mmol, 20.0 当 量 ) 在 0-5℃下逐滴加至反应混合物。将反应混合物在 30℃下搅拌过夜。通过添加 Na2CO3/ NaHCO3 水溶液将 pH 调整至 8-9。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水洗涤, 用 Na2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 / 甲醇 50 ∶ 1), 得 到 8.0g(90% ) 的中间体 20-6。
     步骤 7 : 根据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7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20-6 转化成化合物 96。
     类似于化合物 96 制备化合物 45、 52、 93 和 67。
     关于化合物 52, 结构为 :
     关于化合物 93, 其合成系与上述至步骤 4 的步骤相同, 但至于步骤 5, 用中间体 20-4 开始, 该合成如下 :
     步骤 5 : 将 三 乙 胺 (31g, 306mmol, 2.0 当 量 ) 逐 滴 加 至 含 中 间 体 20-4(27.2g, 153mmol, 1.0 当量 )、 HATU(61.2g, 161mmol, 1.05 当量 ) 和 (+)- 前体 13(2.25g, 13.6mmol, 1.05 当量 ) 的乙腈 (700mL) 的混合物中。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小时之后, 通过添加 Na2CO3/NaHCO3 水溶液将反应溶液的 pH 调整至 8-9。用乙基甲基叔 - 丁基醚进行萃取, 将合 并的有机相用水洗涤, 用 Na2SO4 干燥, 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122g(99% ) 的中间体 20-7。
     步骤 6 : 将含中间体 20-7(122g, 152mmol, 1.0 当量 ) 和 NaI(149g, 996mmol, 6.5 当
     量 ) 的乙腈 (1200mL) 混合物在 0-5℃下搅拌。经过一小时的时间逐滴添加 TMSCl(91.5g, 842mmol, 5.5 当量 ) 的乙腈 (200mL) 溶液。继续搅拌直到完成 Boc- 去保护 ( 约 30 分钟 )。 经过 5 小时在 0-5℃下将 TBAF(1600mL 在 THF 中的 2M 溶液, 3.04mol, 20.0 当量 ) 逐滴加至 反应混合物中。 将反应混合物在 25-30℃下搅拌过夜。 通过添加 Na2CO3/NaHCO3 水溶液将 pH 调整至 8-9。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水洗涤, 用 Na2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 缩。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 / 甲醇 50 ∶ 1), 得到 77g(86% ) 的中 间体 20-8。
     步骤 7 : 将 三 乙 胺 (26.4g, 264mmol, 2.0 当 量 ) 加 至 HATU(52.2g, 137mmol, 1.05 当量 )、 中间体 20-8(77g, 131mmol, 1.0 当量 ) 和前体 18(25.9g, 137mmol, 1.05 当量 ) 的 (770mL)DMF 的混合物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添加 Na2CO3 水溶液和水, 将 混合物搅拌 30 分钟。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在真空下于 50℃干燥, 得到 83g 的粗制化 合物 93。在水 / 乙醇混合物中再结晶之后, 获得 78g(79% ) 的化合物 93。
     实施例 21 化合物 64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中间体 17-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制备中间体 21-1。步骤 1 : 将三乙胺 (119mg, 1.18mmol, 1.2 当量 )、 HATU(412mg, 1.09mmol, 1.1 当量 ) 和 (+)- 前体 8(199mg, 1.18mmol, 1.1 当量 ) 连续地加至中间体 21-1(681mg, 0.99mmol, 1.0 当量 ) 的乙腈 (10mL) 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小时。将 NaI(961mg, 6.41mmol, 6.5 当量 ) 和 TMSCl(589mg, 5.42mmol, 5.5 当量 ) 连续地加至反应混合物中, 继续搅拌直到 完成 Boc- 去保护作用 ( 约 2 小时 )。然后添加 TBAF(11.8mmol, 11.8mL 在 THF 中的 1M 溶 液, 12.0 当量 ), 并将反应混合物在 60℃下搅拌过夜。添加 Na2CO3 饱和水溶液, 过滤出沉淀 物和用水充分地洗涤。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 醇 90 ∶ 10), 得到 288mg(46% ) 的中间体 21-2。
     步骤 2 : 将三乙胺 (91mg, 0.90mmol, 2.0 当量 ) 和 HATU(179mg, 0.47mmol, 1.05 当 量 ) 连续地加至中间体 21-2(288mg, 0.45mmol, 1.0 当量 ) 和前体 18(89mg, 0.47mmol, 1.05当量 ) 的 DMF(4mL) 的混合物中。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2 小时。 通过添加 Na2CO3 饱和 水溶液将中间体 21-3 沉淀。 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在高真空下干燥, 得到 330mg(90% ) 的粗制中间体 21-3。
     步骤 3 : 将中间体 21-3(165mg, 0.203mmol, 1.0 当量 )、 前体 30(62mg, 0.406mmol, 2.0 当 量 )、 Pd(PPh3)4(23mg, 0.020mmol, 0.1 当 量 ) 和 Na2CO3(0.91mL 的 2M 水 溶 液, 1.83mmol, 9.0 当量 ) 在二氧六环 (2mL) 中的混合物在氩气下于 110℃搅拌 15 分钟。 然后在 冰浴中将反应混合物快速地冷却并添加 Na2CO3 饱和水溶液。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在 减压下干燥。 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5 ∶ 5), 得到 115mg(67% ) 的化合物 64。
     类似于化合物 64 制备化合物 41、 54、 62、 63、 65 和 94。
     实施例 22 化合物 44 的合成
     使用如用于中间体 17-4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制备中间体 22-1。使用如实施例 19 中所述的 Boc- 去保护程序将中间体 22-1 转化成中间体 22-2。分别地使用来自如实施例 21 中所述的步骤 2 和步骤 3 的程序将后者通过中间体 22-3 转化成化合物 44。
     类 似 于 化 合 物 44 制 备 化 合 物 12、 18、 20、 21、 22、 23、 24、 25、 29、 30、 31、 39、 42、 43、 46、 48、 49 和 91。
     实施例 23 : 化合物 32 的合成
     将 中 间 体 22-3(230mg, 0.301mmol, 4.0 当 量 )、 前 体 27(501mg, 1.21mmol, 4.0 当 量 )、 Pd(PPh3)4(35mg, 0.030mmol, 0.1 当量 ) 和 LiCl(26mg, 0.603mmol, 2.0 当量 ) 在二氧六 环 (3mL) 中的混合物在氩气下于 85℃搅拌 40 分钟。在冰浴中冷却反应混合物且添加过量 水。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在减压下干燥。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 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6 ∶ 4), 得到 137mg(56% ) 的化合物 32.。
     类似于化合物 32 制备化合物 14、 28 和 29。
     实施例 24 : 化合物 38 的合成
     将化合物 32(50mg, 0.06mmol, 1.0 当量 ) 的甲醇 (6mL) 溶液在 25℃下用 Pd(Pd/C 10%, 50mg) 作为催化剂氢化 (1.0atm 的氢气 )90 分钟。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过滤, 在减 压下浓缩滤液, 得到 31mg(61% ) 的化合物 38。
     实施例 25 : 化合物 17 的合成
     使用中间体 17-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制备中间体 25-1。
     步骤 1 : 将 HATU(1.25g, 3.30mmol, 1.05 当量 ) 加至三乙胺 (954mg, 9.42mmol, 3.0 当量 )、 (+)- 前体 2(519mg, 3.14mmol, 1.0 当量 ) 和中间体 25-1(2.0g, 3.14mmol, 1.0 当量 ) 的 DMF(10mL) 的混合物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添加乙酸乙酯, 将有机相 用 Na2CO3 饱和水溶液和盐水洗涤, 用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 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9 ∶ 3), 得到 1.67g(68% ) 的中间体 25-2。
     步骤 2 : 将中间体 25-2(1.67g, 2.13mmol, 1.0 当量 ) 和 TBAF(32.0mL 在 THF 中的 1M 溶液, 32.0mmol, 15.0 当量 ) 在 THF(40mL) 中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乙酸乙酯 和盐水加至反应混合物。将有机层分离, 用水充分地洗涤和干燥, 得到 1.47g(100% ) 的粗 制中间体 25-3。粗制产物原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骤 3 : 使用如实施例 27 中步骤 2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25-3 转化成中间体 25-4, 包括 TFA 介导的 Boc- 去保护步骤。分别地使用来自如实施例 21 中所述的步骤 2 和步骤 3 的步骤将后者转化成化合物 17。
     类似于化合物 17 制备化合物 15 和 87。类似于化合物 17 制备化合物 37, 但是包 括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6 所述的 HCl 介导的 Boc- 去保护步骤。
     实施例 26 : 化合物 51 的合成
     步骤 1 : 将 (-)- 前体 1(10.0g, 26.0mmol, 1.0 当量 )、 前体 34(6.5g, 39.0mmol, 1.5 当量 ) 和 NaHCO3 水溶液 (21.9g 在 50mL 的水中, 260.2mmol, 10 当量 ) 的二氧六环 (200mL) 混合物在氩气下于室温搅拌。 添加 Pd(PPh3)4(1.5g, 1.3mmol, 0.05 当量 ) 并将反应混合物在 80℃下搅拌 1 小时且然后冷却到室温。添加乙酸乙酯, 接着添加 Na2CO3 饱和水溶液。将有 机层和水层分离, 将有机层用盐水洗涤, 并用无水 MgSO4 干燥, 得到第一批粗制中间体 26-2。 用 2M HCl 溶液将水层酸化至 pH 约 2 并用乙酸乙酯洗涤。随后用 Na2CO3 粉将 pH 调整至 pH 约 6 并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 MgSO4 干燥, 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粗 制内酯水解副产物 ( 中间体 26-1)。 此在甲苯中于 Dean-Stark 条件下回流直到再内酯化作 用完全。在减压下除去溶剂之后, 获得第二批的粗制中间体 26-2。将二批次合并和通过硅 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庚烷 / 乙酸乙酯 90 ∶ 10 → 30 ∶ 70), 得到 7.9g(71% ) 的纯中间 体 26-2。
     步骤 2 : 根据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1 所述的程序将内酯 26-2 转化成中间体 26-3。 通 过硅胶柱层析 ( 洗脱液 : 庚烷→庚烷 / 乙酸乙酯 5 ∶ 5) 的纯化产生中间体 26-3, 具有 73% 产率。
     步骤3: 将 NaOH(124.5mL 的 1M 水 溶 液, 124.5mmol, 9.3 当 量 ) 加 至 中 间 体 26-3(7.18g, 13.5mmol, 1.0 当量 ) 的 THF(120mL)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1 小 时。将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部分浓缩, 然后用 10%柠檬酸水溶液酸化直到 pH 约 6。用二氯 甲烷萃取水相,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7.40g(99% ) 的中 间体 26-4。
     步骤 4 : 根据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3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26-4 转化成中间体 26-5。 通过硅胶柱层析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6 ∶ 4) 的纯化, 得到中间体 26-5,
     具有 84%产率。
     步骤 5 : 使用如实施例 21 中步骤 1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26-5 转化成中间体 26-6。 使用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7 所述的程序将后者转化成化合物 51。
     类似于化合物 51 制备化合物 50、 58、 59、 80、 89 和 95。根据如实施例 33 中所述的 程序, 氯化化合物 51 产生化合物 60。
     实施例 27 : 化合物 86 的合成
     步骤 1 : 使用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4 所述的程序使中间体 26-5 与消旋 (rac)- 前 体 4 反应。将粗制反应产物悬浮在回流温度下的乙腈和甲醇 (1 ∶ 1) 的混合物中。冷却 至 0℃之后, 过滤出沉淀物, 得到白色粉末的中间体 27-1A 和中间体 27-1B 的 1 ∶ 1 混合物 (71% )。此混合物原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 骤 2: 将 TFA(10mL, 135mmol, 129 当 量 ) 加 至 中 间 体 27-1A 和 中 间 体 27-1B(765mg, 1.04mmol, 1.0 当量 ) 在二氯甲烷 (200mL) 中的 1 ∶ 1 混合物中。将反应混合 物在室温下搅拌直到 LCMS 显示完全转化 ( 约 30 分钟, 为了防止副产物的形成, 反应时间必
     须保持尽可能短 )。添加 Na2CO3 饱和水溶液, 分离各层, 用二氯甲烷萃取水层, 合并的有机 相用盐水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层析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 二氯甲烷 / 甲醇 93 ∶ 7) 分离两种异构体, 得到 320mg(48% ) 的中间体 27-2A( 第一流分 ) 和 298mg(45% ) 的中间体 27-2B( 第二流分 )。
     使用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7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27-2A 转化成化合物 86。
     实施例 28 : 化合物 61 的合成
     根据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4 所述的程序使中间体 28-1( 类似于中间体 26-5 制备 ) 与 (-)- 前体 11a 反应, 得到中间体 28-2。随后应用如实施例 19 中所述的程序完成 Boc- 去 保护。使用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7 所述的程序将中间体 28-3 进一步转化成化合物 61。
     类似于化合物 61 制备化合物 56、 98、 101 和 102。
     实施例 29 : 化合物 90 的合成
     步骤 1 : 使用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1 所述的程序将内酯 29-1[CAS 号 : 165453-05-4] 转化成中间体 29-2, 具有 62%产率。
     步骤 2 : 将 中 间 体 29-2(290mg, 558mmol, 1.0 当 量 ) 溶 解 在 MeOH(15mL) 中 并 在 H- 立方体中用呈催化筒的 10% Pd/C 氢化。氢化通过在大气压下以 1mL/ 分钟的流速将反 应溶液泵送通过 H- 立方体而实施。溶剂蒸发之后, 获得 230mg(96% ) 的中间体 29-3。
     步骤 3 : 将中间体 29-3(1.38g, 3.36mmol, 1.0 当量 ) 溶解无水二氯甲烷在中。添 加 N- 苯 基 - 双 -( 三 氟 甲 烷 磺 酰 亚 胺 (sulfonimide))(1.44g, 4.03mmol, 1.2 当 量 ) 和 Cs2CO3(1.31g, 4.03mmol, 1.2 当量 ), 且将所得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 16 小时直到根据 LCMS 分析为完全转化。将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释和用 NaHCO3 水溶液和盐水洗涤, 将有机相用 Na2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异己烷 / 乙酸乙酯 ), 得到 1.74g(92% ) 的中间体 29-4。
     步骤 4 : 将中间体 29-4(1.55g, 2.78mmol, 1.0 当量 ) 溶解在 THF(25mL) 中, 接着添 加 LiOH(5mL 的 1M 水溶液, 5.0mmol, 1.8 当量 ) 和 MeOH(10mL)。 使反应留在室温下搅拌 1 小 时。将溶剂与甲苯共蒸发且在真空中干燥, 将残余物和咪唑 (3.79g, 55.6mmol, 20.0 当量 ) 溶解在无水 DMF(10mL) 中。添加 TBDMSCl(4.19g, 27.8mmol, 10.0 当量 ) 并将反应混合物在 室温下搅拌 16 小时。添加 MeOH 并继续搅拌 2 小时直到 LCMS 显示羧酸的完全 TBMS- 去保
     护。将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和用盐水洗涤。将有机相在减压下浓缩及通过硅胶柱层析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 / 甲醇 ) 纯化产物, 得到 1.68g(87% ) 的中间体 29-5。
     步骤 5 : 将 DIPEA(1.5mL, 8.65mmol, 4.0 当量 ) 加至中间体 29-5(1.5g, 2.16mmol, 1.0 当量 )、 (-)- 前体 16(437mg, 3.03mmol, 1.4 当量 ) 和 ( 苯并三唑 -1- 基氧基 ) 三吡咯 烷子基鏻六氟磷酸盐 (PyBOP, 1.35g, 2.59mmol) 的无水 DMF(15mL) 的搅拌溶液中。二小时 之后将混合物用二氯甲烷 (50mL) 稀释和用 NaHCO3 水溶液洗涤、 干燥和浓缩至干, 得到粗制 中间体 29-6, 其原样用于下一步骤。
     步 骤 6 :将 粗 制 中 间 体 29-6、前 体 34 的 HCl 盐 (109mg, 0.55mmol)、
     Pd(PPh3)2Cl2(35mg, 0.055mmol) 和 DIPEA(288mg, 2.23mmol) 在 二 甲 氧 基 乙 烷 / 水 / 乙 醇 7 ∶ 3 ∶ 1 混合物中的悬浮液在 70℃下搅拌 16 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浓缩, 通过硅 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己烷 / 乙酸乙酯 93 ∶ 7 → 40 ∶ 60), 得到 360mg(21%经过 二步骤 ) 的中间体 29-7。
     步骤 7 : 将 HCl(1.25mL 的 在 二 氧 六 环 中 的 4M 溶 液 ) 加 至 中 间 体 29-7(180mg, 0.23mmol, 1.0 当量 ) 在二氧六环 (5mL) 和甲醇 (1mL) 中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 40 分钟 之后, 将混合物浓缩至干且在真空下干燥残余物。将残余物再溶解于 DMF(10mL) 中, 添加 前体 18(51mg, 0.27mmol, 1.2 当量 ), PyBOP(142mg, 0.27mmol, 1.2 当量 ) 和 DIPEA(121mg, 0.94mmol, 4.0 当量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四小时。添加二氯甲烷, 将有机层用 NaHCO3 水溶液洗涤, 用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制备型反相 HPLC 的纯化, 得到 79mg(46% ) 的化合物 90。
     实施例 30 : 化合物 84 的合成
     步骤 1 : 将 溶 解 在 N, N- 二 甲 基 乙 酰 胺 (DMA ; 11mL) 中 的 中 间 体 29-4(430mg, 0.765mmol) 与 2- 乙 基 噻 唑 ([CAS 号 : 15679-09-1] ; 433mg, 3.83mmol, 5.0 当 量 )、 KOAc(113mg, 1.17mmol, 1.5 当量 ) 和 Pd(PPh3)4(44mg, 38.3μmol, 0.05 当量 ) 一起装入微波小瓶中。 用 N2 将反应混合物除气且然后在微波炉中于 150℃下加热一小时。 将反应混合物用 二氯甲烷稀释并用 1M HCl 水溶液、 饱和 NaHCO3 溶液和盐水洗涤。 将有机相用 Na2SO4 干燥且 在减压下浓缩。 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庚烷 / 乙酸乙酯 ), 得到 169mg(42% ) 的中间体 30-1。
     步骤2: 将 HCl(10mL 在 二 氧 六 环 中 的 4M 溶 液 ) 加 至 中 间 体 30-1(169mg, 0.323mmol, 1.0 当量 ),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冻干燥过夜。将 残余物再溶解于二氯甲烷 (10mL) 中, 接着添加前体 18(67mg, 0.355mmol, 1.1 当量 ) 和 DIPEA(281 微 升, 1.62mmol, 5.0 当 量 )。 将 反 应 混 合 物 冷 却 至 0 ℃, 添 加 HATU(129mg, 0.339mmol, 1.05 当量 ) 且在室温下继续搅拌 3 小时。用 1M HCl、 NaHCO3 饱和水溶液和盐水 洗涤反应混合物。将有机相用 Na2SO4 干燥, 且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185mg(96% ) 的中间体 30-2。
     步骤 3 : 根据如 实施例 29 中 步骤 4 所 述的程 序 将 中间 体 30-2 转化 成 中 间体 30-3(49%产率 )。
     步骤 4 : 将 HATU(74mg, 194μmol, 1.1 当量 ) 加至在 0℃下的中间体 30-3(128mg, 176μmol, 1.0 当 量 )、 (-)- 前 体 16(38mg, 264μmol, 1.5 当 量 ) 和 DIPEA(153 微 升, 880μmol, 5.0 当量 ) 的 D℃ M(5mL)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搅拌至室温经 2 小时。将反应 混合物用 DCM 稀释并用 1M HCl 水溶液、 NaHCO3 饱和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将有机相用 Na2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庚烷 / 乙酸乙酯 ), 得到 35mg(23% ) 的中间体 30-4。
     步骤 5 : 将中间体 30-4(35mg, 41μmol, 1.0 当量 ) 在 CH3CN(3mL) 中的溶液冷却至 0℃。逐滴添加 HF(170 微升 ) 且在室温下继续搅拌 2 小时。通过小心添加 NaHCO3 饱和水 溶液接着加入乙酸乙酯停止反应。分离二相, 将有机相用 NaHCO3 饱和水溶液洗涤, 用无水 Na2SO4 干燥和在减压下蒸发。通过反相制备型 HPLC 纯化残余物, 产生 10mg(31% ) 的化合 物 84。
     实施例 31 : 化合物 87 的合成
     步骤 1 : 根据实施例 29 中步骤 6 所述的程序使中间体 29-4 与前体 34 反应。 步骤 2 : 使用如实施例 29 中步骤 4 所例示的程序将中间体 31-1 转化成中间体31-2。 步骤 3 : 使用如用于实施例 29 中步骤 5 所述的程序使中间体 31-2 与 (-)- 前体 15 反应, 得到中间体 31-3。根据来自实施例 29 中步骤 7 的程序将后者转化成化合物 87。
     类似于化合物 87 制备化合物 83, 但使用如实施例 30 步骤 1 中所述的 Heck 交叉偶 合反应。
     实施例 32 : 化合物 4 的合成
     步骤 1 : 将 (+)- 前体 2(10.0g, 60.5mmol, 1.0 当量 ) 加至在 -10℃下的 3-(3- 氯苯 基 ) 丙酸 (11.2g, 60.5mmol, 1.0 当量 )、 三乙胺 (12.3g, 121mmol, 2.0 当量 ) 和 HATU(10.0g, 60.5mmol, 1.0 当量 ) 的 DMF(120mL) 的混合物中。将反应混合物在 0℃下搅拌 2 小时。添 加乙酸乙酯和水。 将有机层分离并用水、 1M HCl 溶液和 Na2CO3 饱和水溶液洗涤, 用 MgSO4 干 燥及在减压下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6 ∶ 4), 得到 15.8g(79% ) 的中间体 32-1。
     步骤 2 : 经 30 分钟的时间将 2- 甲氧基丙烯 (34.3g, 476mmol, 10.0 当量 ) 逐滴加至 在 0℃下的中间体 32-1(15.8g, 47.6mmol, 1.0 当量 ) 和对 - 对甲苯磺酸吡啶鎓 (PPTS, 1.2g, 4.8mmol, 0.1 当量 ) 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24 小时。添加乙酸乙 酯和水。将有机层分离, 用水、 1M HCl 溶液和 Na2CO3 饱和水溶液洗涤, 用 MgSO4 干燥及在减 压下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庚烷 / 乙酸乙酯 80 ∶ 20 → 40 ∶ 60), 得到 10.1g(57% ) 的中间体 32-2。
     步骤 3 : 将 正 丁 基 锂 (17.4mL 在 己 烷 中 的 2.5M 溶 液, 43.6mmol, 2.05 当 量 ) 逐 滴加至在 -78 ℃下的中间体 32-2(7.9g, 21.2mmol, 1.0 当量 ) 和环氧化物 32-3([CAS 号 : 1003871-37-1] ; 7.2g, 21.2mmol, 1.0 当量 ) 的 THF(200mL)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 -25℃ 下搅拌 2 小时。逐滴添加水, 接着添加乙酸乙酯。将有机层分离, 用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 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庚烷 / 乙酸乙酯 12 ∶ 88 → 40 ∶ 60), 得 到 5.0g(33% ) 的中间体 32-4。
     使用如实施例 17 中所述的步骤 5、 步骤 6 和步骤 7 的程序将后者转化成化合物 4。
     实施例 33 : 化合物 5 的合成
     将 中 间 体 32-4(3.6g, 5.0mmol, 1.0 当 量 ) 和 N- 氯 代 琥 珀 酰 亚 胺 (NCS ; 806mg, 6.0mmol, 1.2 当量 ) 的 DMF 溶液在 80℃下搅拌直到不再有起始原料留下。使反应混合物 冷却至室温之后, 加水。将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 将合并的有机相用 1M NaOH 溶液洗涤, 用 MgSO4 干燥且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残余物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7.5 ∶ 2.5), 得到 3.1g(82% ) 的中间体 33-1。分别地使用如实施例 32 中步骤 4、 步 骤 5 和步骤 6 所述的程序将后者转化成化合物 5。
     类似于化合物 5 制备化合物 6, 但使用如实施例 23 中所述的 Stille 交叉偶合反应 和实施例 27 步骤 2 中所述的 TFA 介导的去保护步骤。
     实施例 34 : 化合物 1 的合成
     使用如实施例 17 中步骤 6 所述的程序用 HCl 处理中间体 32-4。 通过硅胶柱层析纯 化粗制反应产物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3 ∶ 7), 得到中间体 34-1(42% )。 使用来自如实施例 21 中所述的步骤 2 和步骤 3 的程序将后者转化成化合物 1。
     类似于化合物 1 制备化合物 2 和 3。
     实施例 35 : 化合物 79 的合成
     使用如中间体 28-3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制备胺 35-1。将含中间体 35-1(250mg, 0.39mmol, 1.0 当量 ) 和前体 24(150mg, 0.55mmol, 1.4 当量 ) 的 DMF(4mL) 溶液在室温下搅 拌一小时。 将水及 Na2CO3 饱和水溶液加至反应混合物, 过滤出沉淀物且用水洗涤。 将粗制产 物悬浮在沸腾乙腈中且接着使冷却至室温, 获得 236mg(73% ) 的呈白色粉末的化合物 79。
     类似于化合物 79 制备化合物 81。 类似于化合物 79 制备化合物 68, 但从胺 18-4 开 始。在化合物 70、 71、 72、 73 和 76 的情形中, 适当胺根据如实施例 19 中所述的中间体 19-2 的合成来制备。在化合物 74、 74、 76、 77 和 81 的情形中, 适当胺根据如实施例 26 中所述的 中间体 26-6 的合成来制备。在化合物 69 的情形中, 适当胺 ( 盐酸盐 ) 如实施例 29 中所述 制备。
     实施例 36 : 化合物 57 的合成胺 36-1 使用中间体 26-6 的制备所例示的程序制备。
     步 骤 1: 将 胺 36-1(164mg, 0.26mmol, 1.0 当 量 ) 和 前 体 19(67mg, 0.29mmol, 1.1 当量 ) 溶解在乙腈 (15mL) 中。连续地添加三乙胺 (55 微升, 0.40mmol, 1.5 当量 ) 和 HATU(111mg, 0.29mmol, 1.1 当量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添加 NaI(436mg, 2.91mmol, 11.0 当量 ) 和 TMSCl(287mg, 2.65mmol, 10.0 当量 ) 并继续搅拌一小时。添加甲 醇 (10mL) 和 NaOH 水溶液 (10mL 的 1M NaOH 溶液, 10.0mmol, 38.0 当量 ), 将反应混合物搅 拌另 30 分钟。添加过量水, 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在高真空下干燥, 得到 149mg(69% ) 的粗制中间体 362。
     步骤 2 : 将中间体 36-2(149mg, 0.20mmol, 1.0 当量 )、 前体 23(66mg, 0.31mmol, 1.5 当量 ) 和三乙胺 (41mg, 0.41mmol, 2.0 当量 ) 在 DMF(15mL) 中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 将水和 Na2CO3 饱和水溶液加至反应混合物中, 过滤出沉淀物且用水洗涤。以硅胶柱层析纯 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6 ∶ 4) 之后, 获得 62mg(36% ) 的化合物 57。
     类似于化合物 57 制备化合物 55。类似于化合物 57 但从胺 18-4 起始制备化合物 34。
     实施例 37 : 化合物 97 的合成
     类似于如实施例 26 中所例示的中间体 26-5 制备中间体 37-1。
     步骤 1 : 使用如实施例 36 步骤 1 中所述的步骤将中间体 37-1 转化成中间体 37-2。
     步骤 2 : 将中间体 37-2(287mg, 0.43mmol, 1.0 当量 ) 的二氯甲烷 (4mL) 溶液慢慢 地加至在 0℃下的氯乙酰氯 (73mg, 0.65mmol, 1.5 当量 ) 和三乙胺 (0.18mL, 1.30mmol, 3.0 当量 ) 的二氯甲烷 (4mL) 的混合物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直到完全转化, 然后用 NH4Cl 饱和水溶液洗涤, 用无水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 得到 240mg(77% ) 的粗制中间 体 37-3。
     步骤 3 : 将中间体 37-3(240mg, 0.33mmol, 1.0 当量 )、 吡咯烷 (0.286mL, 3.25mmol, 10 当量 ) 和碘化四丁铵 (TBAI ; 12mg, 0.03mmol, 0.1 当量 ) 在 N- 甲基吡咯烷酮 (NMP ; 3mL) 中的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直到完全转化。将水加至反应混合物, 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 和在高真空下干燥。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5 ∶ 5), 得到 216mg(85% ) 的化合物 97。
     实施例 38 : 化合物 9 的合成
     类似于中间体 17-6, 用包括如实施例 27 步骤 2 中所述的 TFA 介导的 Boc- 去保护 步骤的步骤 6 制备中间体 38-1。
     步骤 1 : 将中间体 38-1(610mg, 0.96,mmol, 1.0 当量 ) 和前体 19(223mg, 0.96mmol, 1.0 当 量 ) 溶 解 在 DMF(4mL) 中。 连 续 地 添 加 DIPEA(374mg, 2.89mmol, 3.0 当 量 ) 和 HATU(385mg, 1.0lmmol, 1.05 当量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添加 Na2CO3 饱 和水溶液, 将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用盐水洗涤, 用 MgSO4 干燥并在减压下 浓缩。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3 ∶ 7), 得到 207mg(25% ) 的中间体 38-2。
     步骤 2 : 根据如实施例 27 步骤 2 中所述的 TFA 介导的 Boc- 去保护程序将中间体 38-2 转化成中间体 38-3。
     步骤 3 : 将 DIPEA(74mg, 0.57mmol, 3.0 当量 ) 和 HATU(76mg, 0.20mmol, 1.05 当量 ) 连续地加至含中间体 38-3(142mg, 0.19mmol, 1.0 当量 ) 和前体 20(25mg, 0.19mmol, 1.0 当 量 ) 的 DMF(3mL) 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30 分钟。添加 Na2CO3 饱和水溶液, 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将合并的有机相用盐水洗涤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制备型 HPLC 纯 化粗制产物, 得到 45mg(26%经过二步骤 ) 的化合物 9。
     使用实施例 38 所例示的反应顺序从中间体 35-1 起始合成化合物 19, 但步骤 2 包 括如实施例 17 步骤 6 中所述的 HCl 介导的 Boc- 去保护步骤。
     实施例 39 : 化合物 53 的合成使用如实施例 36 步骤 1 中所述的程序从中间体 18-4 起始制备胺 39-1。将中间体 39-1(210mg, 0.29mmol, 1.0 当量 ) 和前体 21(32mg, 0.29mmol, 1.0 当量 ) 溶解在 DMF(10mL) 中。连续地添加三乙胺 (58mg, 0.58mmol, 2.0 当量 ) 和 HATU(115mg, 0.30mmol, 1.05 当量 )。 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添加 Na2CO3 饱和水溶液, 过滤出沉淀物, 用水洗涤和 在高真空下干燥。将粗制产物以硅胶柱层析纯化 ( 洗脱液 : 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 甲醇 97 ∶ 3), 得到 143mg(59% ) 的化合物 53。
     在化合物 47 的情形中, 用于酰胺偶合的胺通过类似于如对中间体 38-3 的制备所 述的合成顺序制备, 但其中 Boc- 去保护根据如实施例 19 中所述程序进行。
     表1
     表2
     保留时间 (Rt) 以分钟给出且通过反相 UPLC( 超效液体层析法 ) 在 BEH C18 柱 (1.7 微米, 2.1x 50mm, Waters Acquity) 上以 0.7mL/ 分钟的流速及 70℃的柱温度测定。两种流 动相 ( 流动相 A : MeOH ; 流动相 B : 在 90% H2O 和 10% CH3CN 中的 10mm NH4OAc) 用以在 1.3 分钟内从 5% A 及 95% B 开始至 95% A 和 5% B, 保持 0.2 分钟, 然后在 0.2 分钟内回到 5% A 和 95% B 及最后保持这些条件 0.3 分钟的梯度条件下进行。使用 0.75 微升的注射体积。 用 DSC1STARe(Mettler-Toledo) 测定熔点 (m.p.)。用 10℃ / 分钟的温度梯度测量熔点。开 始温度为 30℃, 最大温度 300℃。值为峰值。
     Comp.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Rt(min) 1.33 1.41 1.38 1.36 1.44 1.40 1.36 1.40 1.46 1.37 1.36 1.38 1.38 MW 756.33 786.36 772.32 770.35 819.32 796.25 769.39 803.35 856.41 805.37 780.28 788.34 803.35 255.90 253.22 252.99 228.12 271.61 229.07 239.39 m.p.(℃ )79CN 102770413 A 14 15
     Comp.N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说1.39 1.35明书794.29 781.41 214.1475/94 页Rt(min) 1.35 1.35 1.39 1.43 1.41 1.43 1.36 1.39 1.38 1.37 1.35 1.38 1.41 1.40 1.42 1.39 1.43 1.36 1.33 1.39MW 756.35 768.37 790.32 856.41 809.30 814.35 804.34 791.31 791.31 804.34 799.40 802.34 806.29 796.27 790.32 828.29 808.31 787.38 831.40 822.39m.p.(℃ )221.37237.24240.69239.55236.06 258.20 244.49 238.8080CN 102770413 A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Comp.N 52 53 54 55 56 57说1.39 1.41 1.43 1.43 1.36 1.43 1.47 1.41 1.46 1.38 1.47 1.39 1.33 1.46 1.32 1.35明书769.39 772.32 774.35 790.32 774.34 822.35 856.31 804.34 804.33 790.32 819.34 825.33 791.31 870.33 774.34 787.38 243.66 222.56 228.45 237.32 271.32 265.19 235.74 244.40 226.41 246.19 256.86 219.44 207.05 226.0576/94 页Rt(min) 1.40 1.33 1.34 1.37 1.38 1.36MW 821.34 822.39 788.34 834.34 808.31 834.34m.p.(℃ ) 255.44 239.87228.2781CN 102770413 A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说1.40 1.33 1.42 1.37 1.35 1.37 1.41 1.28 1.42 1.41 1.33 1.28 1.35 1.37 1.35 1.41 1.29 1.29 1.29 1.30 1.34 1.32 1.27 1.33明书806.29 774.34 821.34 808.31 788.37 804.34 840.34 775.34 770.37 790.32 772.33 733.39 787.29 806.28 775.27 841.26 745.28 775.27 773.29 775.27 791.24 788.30 759.30 793.26 239.42 254.01 228.26 290.48 205.21 262.44 234.86 265.41 244.51 254.8677/94 页82CN 102770413 A 82 83 84 85 86 87
     Comp.N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说1.30 1.31 1.35 1.39 1.38 n.d.明书705.34 696.34 739.38 774.34 803.35 n.d. 215.00 237.4278/94 页Rt(min) 1.35 1.37 1.35 1.39 1.39 1.40 1.42 1.39 1.35 1.42 1.39 1.38 1.35 1.38 1.39MW 735.40 733.42 748.43 736.36 779.43 760.33 786.38 776.30 720.39 773.45 795.40 706.37 706.37 788.36 788.36m.p.(℃ )215.60219.41234.17127.74254.88 236.58(n.d. 表示未测定 ) 表3
     生物学实施例
     一般抗病毒分析
     通过以包含用于表达提高的绿色荧光蛋白 (EGFP) 的编码 HIV 长终端重复区 (LTR) 序列的可选择构件 (construct) 作为启动子转染 MT4 细胞, 随后选择永久经转染的细胞而 获得 MT4-LTR-EGFP 细胞。对不同 HIV-1 株的抗病毒活性在基于细胞的病毒复制分析中测 定。 此处在有或没有不同抑制剂浓度存在下感染 MT4-LTR-EGFP 细胞 (150,000 个细胞 /mL) (0.0025 的感染复数 [MOI])。使用二种读出的方法 : 即或者在感染后第 3 天 GFP- 荧光的 定量法或者在感染后第 4 天使用刃天青 (Rezazurin) 的细胞生存力的定量法 ( 如 Fields, R.D., 和 M.V.Lancaster(1993) 在 Am.Biotechnol.Lab.11 : 48-50 中所述 )。二种方法显示 相似的剂量 - 反应曲线, 从其可确定 EC50。
     一般毒性分析
     对用 CMV-EGFP 报导基因稳定转化且在有或没有试验化合物浓度下培养的模拟感 染的 MT4 细胞 (150,000 个细胞 /mL) 平行测定抑制剂的毒性。使用二种读出的方法, 或者 在第 3 天 GFP- 荧光的定量法或者在第 4 天使用刃天青的细胞生存力的定量法。二种方法 显示相似的剂量 - 反应曲线, 从其可确定 CC50。
     50% HS- 刃天青
     关于抗病毒分析, 在 50%人血清 MT-4 细胞存在下以 0.001 至 0.01CCID50/ 细胞在 RPMI1640 培养基中的 MOI 用 HIV-1IIIB 感染。培养 1 小时之后, 洗涤细胞并在 10%胎牛血 清 (FCS) 或 50%人血清存在下平铺于包含化合物的连续稀释液的 96- 孔板中。4 天培养之 后, 以使用刃天青的细胞生存力分析测定在 50%人血清存在下的 EC50。
     表4
     在下表中, 毒株 A、 B 和 C 为临床分离株, 其在蛋白酶域中包括下列蛋白酶抑制剂抗 突变性 ( 没提到背景突变 )。
     B M046I I050V
     A M046I I084V
     C G048G/V V082A
     最后一栏表列出野生型毒株 IIB 在 50%人血清 MT-4 细胞存在下的结果。
     LPV =洛匹那韦 (lopinavir) ATV =阿扎那韦 (atazanavir)99

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pdf(9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70413A43申请公布日20121107CN102770413ACN102770413A21申请号201080055694922申请日2010121009178979220091211EP10162370020100510EPC07D213/64200601C07D213/74200601C07D277/30200601C07D401/12200601C07D405/12200601C07D417/12200601C07D493/04200601A61K31/506200601A61P31/1820060171申请人爱尔兰詹森研发公司地址爱尔兰科克县申请人美迪维尔公。

2、司72发明人G卡拉亚诺夫BRR克斯特利恩K帕克斯BB萨穆尔森WBG舍彭斯JWJ图林HK瓦尔贝格JK韦格纳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代理人徐晶李进54发明名称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57摘要一种式I的HIV抑制剂,其中R1为卤代、C14烷氧基、三氟甲氧基;R2为式A的基团;R3为式B的基团;R4为式C的基团;N为0或1;A为CH或N;R5和R6为氢、C14烷基、卤代;R7和R8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C14烷基;R9为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R10为氢、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溶剂合物;包。

3、含这些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用组合物及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060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0/0693282010121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070131EN20110616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9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94页1/4页21一种式I的化合物,其中R1为卤代、C14烷氧基、三氟甲氧基;R2为下式的基团R3为下式的基团R4为下式的基团N为0或1;各A独立为CH或N;R5及R6独立为氢、C14烷基或卤代;R7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C1。

4、4烷基;R8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C14烷基;各R9独立为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R10为氢、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R11为氢或C14烷基;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权利要求书CN102770413A2/4页3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为卤代或甲氧基。3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为氟代或氯代;该氟代或氯代于邻位取代;或R1为甲氧基;该甲氧基于间位取代。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2为下式的基团。5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2为下式的基团。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5为氢。

5、,及R6为卤代或C14烷基;R5为卤代及R6为氢;R5为卤代或C14烷基,及R6为氢;或R5和R6均为氢或均为卤代;R11为C14烷基。7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5为氢及R6为氟代或氯代;R5为氟代或氯代及R6为氢;R5为氢及R6为甲基;R5和R6均为氢或R5为氯代及R6为氟代;更特别是其中R5为氢及R6为氟代;R5为氯代及R6为氢;R5为氢及R6为甲基;R5和R6均为氢或R5为氯代及R6为氟代;及R11为甲基。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3为下式的基团。9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3为下式的基团。10权利要求9的化合物,其中R8为甲基或2甲氧基乙基。11权利要。

6、求110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9为C12烷氧基或二甲氨基。12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4为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界定的化学结构的基团,但其中在第一基团中R9为R9A,在第二基团中R9为R9B,在第三基团中R9为R9C,在第权利要求书CN102770413A3/4页4四基团中R9为R9D,在第五和在第六基团中R9为R9E;那些基团可表示如下其中各A独立为CH或N;或其中各A为CH;R9A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R9B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R9C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R9D为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R10为氢、C14烷基、环丙基或三氟甲基;或R10为氢、甲基、环丙基或三。

7、氟甲基;各R9E独立为C14烷基、环丙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13权利要求12的化合物,其中在R9A、R9B、R9C、R9D或R9E中C14烷氧基为甲氧基及C14烷基为甲基。14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R4为,其中A为CH及R9A为甲氧基或二甲氨基。15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具有下式。16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具有下式权利要求书CN102770413A4/4页5。17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具有下式。18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用作药物。19一种药用组合物,其包含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和载体。权利要求书CN102770413A1/94页65氨基4。

8、羟基戊酰基酰胺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HIV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复制抑制性质的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其制备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0002最初,HIV感染的治疗由用核苷衍生物的单一治疗组成且虽然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成功,但这些药物由于抗药性菌株的出现而很快地丧失其效力。显然,高突变率结合快速复制成为HIV的抗病毒治疗的特定挑战性目标。引入数种抗HIV剂的组合治疗改善了治疗的结果。现在护理的标准为所谓的HAART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其提供很有效且持续的病毒抑制。HAART典型地包括核苷或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分别为NRTIS或NTRTIS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或蛋白酶抑制剂PI的组合。

9、。目前用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引推荐这样的三重组合治疗方案,即使是对于初步治疗。虽然HAART能够抑制HIV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但由于顺从性问题会出现抵抗。也已显示抵抗性病毒RESISTANTVIRUS转移至新感染个体,造成严重限制这些未接受药物DRUGNAIVE的患者的治疗选项。0003因此存在着可用作抗HIV药物的新的且有效的化合物的持续需求。特别地,存在对于抗野生型病毒的活性方面更有效,且亦可对抗突变株特别是对目前核准的蛋白酶抑制剂所选定的突变株的另外的HIV蛋白酶抑制剂的需求。存在对其药物动力学性质方面为有利的,特别是显示减少血浆蛋白质结合的蛋白酶抑制剂的需求。0004本发明旨在提供具有。

10、HIV复制抑制性能的特别新的5氨基4羟基戊酰基酰胺系列化合物。0005本发明的化合物在结构、药理活性和/或药理效力上与现有技术的化合物不同。已发现它们不仅抗野生型病毒非常有效且也抑制突变株,特别是抗已变得对一或多种已知蛋白酶抑制剂抵抗的毒株,所述毒株被称为抗药或抗多种药物的HIV株。0006因此,在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式I的化合物,包括其立体化学异构形式,其可以由式I表示0007其中0008R1为卤代、C14烷氧基、三氟甲氧基;0009R2为下式的基团0010说明书CN102770413A2/94页70011R3为下式的基团00120013R4为下式的基团00140015N为0或1;0016各A。

11、独立为CH或N;0017R5及R6独立为氢、C14烷基或卤代;0018R7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C14烷基;0019R8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C14烷基;0020各R9独立为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0021R10为氢、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0022R11为氢或C14烷基;0023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0024每当用于分子的片段或基团时,具有星号的键表示将所述片段或基团与分子的剩余部分连接的键。0025如本文中所用的,C14烷基作为基团或基团的部分定义具有从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饱和烃基如甲基、乙。

12、基、1丙基、2丙基、1丁基、2丁基、2甲基丙基、叔丁基。C14烷基中重要的为C13烷基或C12烷基;C13烷基定义具有从1至3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饱和烃基;C12烷基定义甲基或乙基。0026术语“卤代”为氟代、氯代、溴代或碘代的统称,特别是氟代或氯代。0027每当基团发生于本文中所指定的式I化合物或在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的定义中,所述基团独立地如上述在式I化合物的定义或如下述所指定的更多限制的定义中所指定。0028应注意在用于所述定义的任何分子部分的基团位置可以是这样的部分的任何地方,只要其为化学稳定的。例如基团R1可在其所连接的苯基的任何位置上。0029当任何变量例如卤素、C14烷基在任何部。

13、分中出现超过一次时,各定义为独立说明书CN102770413A3/94页8的。本文中所指示基团的任何限制定义表示可适用于式I化合物的组以及本文中所定义或所提及的任何亚组。从取代基进入环系统所画的线指示可连接至任何适当环原子的键。0030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形式,其可形成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使用适当酸,例如无机酸诸如氢卤酸,例如盐酸或氢溴酸、硫酸、半硫酸、硝酸、磷酸等酸;或有机酸,例如乙酸、天门冬氨酸、十二烷基硫酸、庚酸、己酸、烟碱酸、丙酸、羟基乙酸、乳酸、丙酮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甲磺酸、乙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环拉酸CYCLAMIC、水杨。

14、酸、对氨基水杨酸、双羟萘酸等酸常规地制备。反之,所述酸加成盐形式可通过用适当碱处理而转化成游离碱形式。0031含有酸性质子的式I化合物可通过以适当的有机及无机碱处理而转化成其药学上可接受的金属或胺加成盐形式。适当的碱盐形式包含例如铵盐、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盐例如锂、钠、钾、镁、钙盐等、与有机碱例如伯、仲和叔脂族和芳族胺诸如甲胺、乙胺、丙胺、异丙胺、四种丁胺异构体、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胺、二丙胺、二异丙胺、二正丁胺、吡咯烷、哌啶、吗啉、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奎宁环、吡啶、喹啉和异喹啉、苄星、N甲基D葡糖胺、2氨基2羟甲基1,3丙二醇所成的盐、海巴胺盐、及与氨基酸,例如精氨酸、赖氨酸等所成的盐。反。

15、之,所述盐形式可通过用酸处理而转化成游离酸形式。0032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意谓包含可形成式I化合物包括其立体异构形式的水合物和溶剂加成形式。这样的溶剂合物的例子为例如水合物、醇合物,诸如乙醇合物、异丙醇合物、正丙醇合物等。0033式I化合物可包含一或多个手性中心且可以作为立体化学异构形式存在。特别感兴趣的为立体化学纯的那些式I化合物。术语“立体化学异构形式”如使用于本文中定义式I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的所有可能的立体异构形式。除非特别说明或指明,化合物的化学名称表示所有可能的立体化学异构形式的混合物,包含基本分子结构的所有非对映体和对映体以及式I化。

16、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的每一个别异构形式的混合物基本上无也就是与小于10,优选小于5,特别是小于2和最优选小于1相关的其它异构体。立体异构中心可具有或者R或者S构型;二价环部份地饱和基团上的取代基可具有顺式或反式构型;双键可具有E异侧ENTGEGEN及Z同侧ZUSAMMEN立体化学。0034一些式I的化合物也可以其互变异构形式存在,那些虽未被明确指示于上述化学式中的形式意欲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0035本发明也意欲包括存在于本发明化合物中的原子的任何同位素。例如,氢的同位素包括氚和氘和碳的同位素包括13C和14C。0036每当使用于前后文中时,术语“式I化合物”。

17、、“本发明化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或任何等同术语,和同样地,术语“式I化合物的亚组”、“本发明化合物的亚组”、“本发明的化合物的亚组”或任何等同术语,意谓包括通式I化合物或通式I化合物的亚组,以及其盐、溶剂合物和立体异构体。0037每当在前后文中提及时,取代基可各自独立地选自定义的名单,例如对于R1或R2,可意欲包含任何化学上可能的或导致可以标准药学程序处理的此类化学稳定性的分子的可能组合。0038式I化合物的特定亚组或本文中所指定的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其中说明书CN102770413A4/94页90039AR1为卤代;或R1为氟代或氯代;该卤代或氟代或氯代特别是在邻位被取代;或0040。

18、BR1为甲氧基;该甲氧基特别是在间位被取代。0041本文指定式I化合物的特定亚组或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其中0042AR2为下式的基团00430044B或其中R2为下式的基团00450046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I的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其中0047R5为氢,及R6为卤代或C14烷基;R5为卤代及R6为氢;R5为卤代或C14烷基,及R6为氢;或R5及R6均为氢或均为卤代。0048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I的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其中在R5及R6的定义中,卤代为氟代或氯代,和C14烷基为甲基。0049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为那些式I的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

19、包括其中R2如上述A或B项所定义的化合物,其中R5为氢及R6为氟代或氯代;R5为氟代或氯代及R6为氢;R5为氢及R6为甲基;R5及R6均为氢或R5为氯代及R6为氟代;更特别是其中R5为氢及R6为氟代;R5为氯代及R6为氢;R5为氢及R6为甲基;R5及R6均为氢,R5为氯代及R6为氟代、R5为甲基及R6为氟代或R5为氟代及R6为甲基。0050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I的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其中R3为下式的基团00510052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其中R3为下式的基团0053说明书CN102770413A5/94页100054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I的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

20、任何亚组,其中0055R8为甲基或2甲氧基乙基;或其中R8为甲基。0056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I的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其中0057R9为C12烷氧基或二甲氨基;或R9为甲氧基或二甲氨基;或R9为甲氧基。0058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I的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其中0059R4为具有上述指定的化学结构的基团,但其中在第一基团中R9为R9A,在第二基团中R9为R9B,在第三基团中R9为R9C,在第四基团中R9为R9D,在第五和六基团中R9为R9E;因此所述基团可表示如下00600061其中各A独立为CH或N;或其中各A为CH;0062R9A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0063R。

21、9B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0064R9E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0065R9D为C14烷基、环丙基、三氟甲基;0066R10为氢、C14烷基、环丙基或三氟甲基;或R10为氢、甲基、环丙基或三氟甲基;0067各R9E独立为C14烷基、环丙基、C14烷氧基或二甲氨基。0068特别感兴趣的为那些其中在R9A、R9B、R9C、R9D或R9E中C14烷氧基为甲氧基和C14烷基为甲基的化合物。0069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R4为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基团00700071其中A为CH及R9A为甲氧基或二甲氨基。0072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那些式I的化合物或式I化合物的任何亚组,其中R11为C14烷基;或其中R。

22、11为甲基。0073一实施方案涉及在实验部份结尾的表I中所列的化合物1102,包括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合物。特定实施方案涉及表I中所列化合物1102的游离形式非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和溶剂合物。0074特别感兴趣的为在实施例结尾的表中所列的具有编号7、8、52、67、91、93、96、101说明书CN102770413A106/94页11和102的化合物,包括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和溶剂合物。0075式I的化合物,其中R3为下式的基团00760077所述化合物以式IA表示,可通过在酰胺形成反应中偶合式II的中间体与式III的羧酸衍生物而制得。此酰胺形成反应的反应条件为那些在肽合成中用以偶合氨基酸。

23、的条件。可使用的偶合剂可选自N乙氧羰基2乙氧基1,2二氢喹啉EEDQ、N异丁氧羰基2异丁氧基1,2二氢喹啉IIDQ、N,N,N,N四甲基O7氮杂苯并三唑1基脲鎓六氟磷酸盐HATU、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二甲氨基鏻六氟磷酸盐BOP、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子基鏻六氟磷酸盐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3乙基1N,N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亚胺EDCI或1,3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可添加催化剂,例如1羟基苯并三唑HOBT或4二甲氨基吡啶DMAP。反应通常在碱特别是诸如叔胺,例如三乙胺、N甲基吗啉、N,N二异丙基乙胺,后者也称为HNIG碱、DIPEA或DIEA存在下进行。可使用的溶剂包括双极性非质子溶剂诸如DMA、DM。

24、F或乙腈、卤化烃类诸如CH2CL2或CHCL3、醚溶剂诸如THF。在一实施方案中,偶合反应系使用三乙胺作为碱在DMF中与HATU进行。00780079式I的化合物,其中R3为在本文中以式IB表示,可通过式II的中间体与式IV的适当亲电子羰基化合物诸如氯甲酸盐CHLOROFORMATE或活化2,5二氧代吡咯烷1醇盐、对硝基苯酚盐或碳酸2吡啶酯的氨基甲酸乙酯形成反应制得。0080说明书CN102770413A117/94页120081LG在上述流程中为离去基团诸如氯代、溴代、2,5二氧代吡咯烷1醇盐、对硝基酚盐。0082式II的中间体依次可如下列反应流程所述制备00830084在上述流程中M表示B。

25、ORA2基团或SNRB3基团,其中RA表示氢或烷基或烷二基,例如2,3二甲基2,3丁二基及RB表示烷基诸如甲基或丁基。PG表示在BOC基团存在下可选择性裂解的羟基保护基。Y表示溴代、碘代或三氟甲磺酰基三氟甲磺酸根或TFO基团。X表示氯代、溴代或碘代。0085三氟甲磺酸基可通过使具有羟基的式X的中间体在溴代的位置与三氟甲磺酰亚说明书CN102770413A128/94页13胺,在碱存在下于溶剂诸如二氯甲烷中反应而引入。具有羟基的式X的中间体依次可依照后述用于将XI转化成X的程序,接着经去保护步骤而从在Y基团的位置具有保护的羟基的中间体XI制备。可使用于此程序中的保护基可为苄基,其可在催化剂存在下。

26、用氢除去。0086在第一步骤中,用苄基卤化物将内酯XI烷基化成苄基化内酯X。0087此反应在低温下例如在78下、在非质子溶剂诸如THF中,用例如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化锂、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化钠或二异丙基氨化锂的碱进行,接着添加苄基卤。通过使用诸如LIOH、NAOH或KOH的碱,在水性溶剂诸如DMF、DMA、二氧六环、THF和水的混合物中的水解,将中间体X中的内酯开环。此水解产生中间体IX,其中随后在本领域已知的条件下将醇官能团用适当保护基PG保护,例如用甲硅烷基,诸如二异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等,以产生式VIII的中间体。通过中间体VIII与式R2NH2的伯胺的偶合反应将羧基官能基转。

27、化成VII中的对应的酰胺。此反应的条件如上所述。任选地R2NH2可以外消旋形式使用且例如通过层析可分离所得中间体VII的非对映异构混合物。0088在下个步骤中将VII中的O保护基除去而产生中间体VI。例如在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使用的情形中可由四丁基氟化铵TBAF或HF在乙腈中制备。然后,使中间体VI其可为溴代、碘代或三氟甲磺酸根OTF衍生物经历金属催化通常用PD、NI或CU催化剂的碳碳交叉偶合反应诸如SUZUKI、STILLE、HECK或NEGISHI反应。这样的交叉偶合反应的一个实例为SUZUKI反应,在该情形中VI在钯催化剂存在下、于高温下与取代的杂芳基硼酸或酯例如频哪醇基硼酸酯反应。反应。

28、在碱诸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铯、磷酸钾等存在下进行。当无机碱难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时,其以水性溶液使用。另一种这样的交叉偶合反应为STILLE反应,在该情形中VI在钯催化剂存在下、于高温下与取代的杂芳基锡烷反应。金属盐像氯化锂、溴化锂或碘化锂可用作添加剂。适合于SUZUKI或STILLE反应的钯催化剂包含PDPPH34PH苯基、PD2DBA3DBA二亚苄基丙酮、PDOAC2、PDDPPFCL2DPPF1,1双二苯膦基二茂铁。在一些情况中可添加额外配位基例如三叔丁基膦、1,1双二苯膦基二茂铁、三邻甲苯基膦等以促进偶合反应。还有的另一类这样的反应为HECK反应,其为不饱和卤化物或。

29、三氟甲磺酸酯与烯和碱及钯催化剂的反应,形成取代的烯。在本例中,其包括芳基卤化物或三氟甲磺酸酯和噻唑之间的钯催化的交叉偶合。用于此反应的适当催化剂为PDPPH34。用于此类型反应的适当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和1,2二甲氧基乙烷、芳族溶剂诸如苯或甲苯、醇溶剂诸如甲醇或乙醇、乙腈、二甲基甲酰胺或这些溶剂的混合物。可使用的碱为碱金属乙酸盐,诸如乙酸钾。0089V中的BOCN保护基的除去,例如通过使用在卤化溶剂诸如CH2CL2的三氟乙酸或在异丙醇中的盐酸的酸处理,最后导致中间体II。BOC去保护也可通过用三甲基甲硅烷基碘或三甲基甲硅烷基氯和NAI的混合物在适当溶剂例如乙腈、CHCL3或CH。

30、2CL2中处理中间体V而完成。BOC去保护反应优选在室温下进行。0090式XI的中间体可如下列反应流程制备,其中Y如上述所指定及PG为N保护基诸如BOC基团。0091说明书CN102770413A139/94页140092在第一步骤中,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或TEMPO存在下,使用弱氧化剂诸如次氯酸钠其为从伯醇产生醛的选择性氧化剂将2苯乙基醇XVII中的醇官能基氧化成对应的乙醛XVI。在下个步骤中,使乙醛XVI与保护的胺和与苯亚磺酸盐反应。如此获得的砜XV与内酯XIV的反应产生内酯衍生物XIII,其用手性层析分离成对映异构纯的XII,其中双键例如在阮内镍存在下用氢还原。0093需要时。

31、,在根据式II的化合物的制备中的合成步骤可以按另外的顺序进行。例如,交叉偶合反应可在各种阶段以在上述流程中的合成顺序进行,诸如利用中间体VI、VII、VIII、IX和XI。交叉偶合甚至可在合成的较后阶段进行,例如如下列反应流程中所举例说明的在合成结束时。在此流程中,M如上述所指定和交叉偶合反应条件也如上所述。中间体XVIII可依照用于制备中间体II的程序,但没有交叉偶合反应,接着引入R3CO基的偶合反应而制得。00940095式I的化合物,其中R3为下式的基团0096说明书CN102770413A1410/94页150097所述化合物以式IC表示,可如下列反应流程中所举例动脉的通过式XIX的中。

32、间体和氰基环丙基羧酸XX之间的酰胺形成反应制备。此反应的条件如上所述,例如II转化成IA中的条件。00980099式XIX的中间体可如下列流程所述制备01000101在第一步骤中,中间体II在酰胺形成反应中与N保护的叔丁基甘氨酸XXI,诸如BOC叔丁基甘氨酸偶合,依照如上述在II转化IA的作用中的反应条件,产生中间体XXII。XXII中的BOC保护基可在如前述的本领域已知的条件下除去,以获得游离氨基中间体XIX。0102式I的化合物,其中R3为下式的基团说明书CN102770413A1511/94页1601030104所述化合物以式ID表示,可如下列反应流程中所说明的在合成结束时通过氨基甲酸乙。

33、酯形成反应、通过式XIX的中间体与适当亲电子羰基化合物诸如氯甲酸酯的缩合作用或活化碳酸的丁二酰亚胺基酯、对硝基苯基酯或吡啶酯制备。此反应特别适于制备其中R8为C14烷氧基C14烷基的化合物。01050106式I的化合物,其中R3为下式的基团01070108所述化合物以式IE表示,可依照如上所述的反应条件,通过在酰胺形成反应中与吡咯烷基乙酸的偶合反应制备。如下述反应流程中所举例说明的,化合物IE也可通过二步骤程序制备,该二步骤程序包括首先中间体XIX与氯乙酰氯在碱例如叔胺诸如三乙胺存在下、于溶剂诸如二氯甲烷中的反应,产生中间体XXIII。此反应可例如起初在较低温度下诸如在0下进行,接着在室温下搅。

34、拌。I然后使中间体XXII与吡咯烷在亲核性催化剂诸如碘化四丁铵等存在下、优选地在双极性非质子溶剂例如DMA、DMF、N甲基吡咯烷酮中反应。此反应优选地在室温下进行。0109说明书CN102770413A1612/94页170110其中R2为3羟基苯并二氢吡喃基的式I化合物也可通过首先使用如前述用于形成酰胺键的条件,使3羟基4苯并二氢吡喃胺CHROMANAMINEXXIV与3芳基丙酸XXV偶合,产生中间体XXVI而制备。随后用2甲氧基丙烯保护NH和OH官能基,产生中间体XXVII。此转化作用可使用卤化溶剂诸如二氯甲烷于酸催化剂诸如对甲苯磺酸吡啶鎓存在下、在介于0和室温之间进行。所得酰胺XXVII。

35、和环氧乙烷XXVIII在介于78和25之间的温度范围内用强碱诸如正丁基锂处理以提供中间体XXIX。后者与硼酸盐或锡衍生物XXX进行如前所述的交叉偶合反应,产生XXXI,其依次在酸性条件下被去保护成XXXII。后者对应于式II的中间体,且可如上所述进一步处理成式I的化合物。0111说明书CN102770413A1713/94页180112式I化合物也可通过官能基转化反应彼此相互转化。式I的化合物,0113其中R2为其中R5及R6的一或二者为氯代、溴代或碘代,可在催化剂诸如钯碳存在下使用氢而转化成对应的化合物,其中R5及R6的一或二者为氢。反之亦然,其中R5及R6的一或二者为氢,这些化合物可使用卤。

36、化剂诸如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或N氯代琥珀酰亚胺NCS在6或8位置被卤化。这些转化也可在具有上述R2基团的中间体上进行。0114一些中间体和起始原料为已知化合物且为商业上可购得的或可根据本领域已知的程序制备。0115式R2NH2的中间体其中R2为苯并二氢吡喃醇CHROMANOL基可以以5个合成步骤从酚XXXIII制备。在第一步骤中在水中、于碱诸如NAOH存在下、在高温诸如回流温度下用3溴丙酸处理酚XXXIII。0116在第二步骤中,使用草酰氯和ALCL3在溶剂诸如二氯甲烷中使所得3苯氧基丙酸XXXIV进行FRIEDELCRAFTS酰化,得到苯并二氢吡喃酮XXXV,其依序在卤化溶剂诸如二氯甲烷中。

37、被溴化用溴或CUBR2,以提供溴代苯并二氢吡喃酮XXXVI。在质子溶剂诸如甲醇中,在介于0和室温之间,用金属氢化物试剂诸如NABH4还原提供溴代醇XXXVII。说明书CN102770413A1814/94页19使用乙腈和强酸诸如硫酸的水溶液使溴代醇XXXVII进行RITTER反应,以提供中间体噁唑啉XXXVIII,其于稀酸中在介于80和120之间的温度下水解以提供式XXXIX的外消旋4氨基苯并二氢吡喃醇。所述4氨基苯并二氢吡喃醇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条件诸如使用手性固定相的层析或通过使用光学纯的有机酸作为拆分剂,诸如扁桃酸等的非对映异构盐形成被分离成对应的对映体。011701184氨基苯并二氢吡喃。

38、醇XXXIX可在6或8位置例如用N氯代琥珀酰亚胺卤化,以提供对应的6或8卤代取代的4氨基苯并二氢吡喃醇。0119式R2NH2的中间体,其为可通过在低温诸如78下、于极性溶剂诸如THF中、在碱诸如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化钠存在下用8,8二氯樟脑磺酰基氧氮杂环丙烷引入羟基而从6,7二氢5H苯并B噻吩4酮制备。然后使用O苄基羟胺在吡啶中将酮基转化成对应的苄基肟XLII,且在介于0和70之间的温度范围,使用例如硼烷在极性溶剂诸如THF中将该肟还原成对应的胺XLIII。01200121式XLIVIII的环己醇胺可以以4个步骤从3R甲基环己酮制备。在第一步骤中,乙酸酯XLVA通过在乙酸异丙烯酯中于100、在酸。

39、催化剂诸如对甲苯磺酸存在下处理获得。对应的硝基酮XLVI通过在介于室温和50之间的温度下在乙酸酐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中的反应获得。酮基官能团通过金属氢化物试剂诸如硼氢化钠、在醇溶剂诸如甲醇中在室温下还原,得到硝基醇XLVII。还原至氨基醇XLVIII是通过在阮内镍存在下在乙酸乙酯中氢解实现。0122说明书CN102770413A1915/94页200123在本发明中式I的化合物和大多数中间体包含不对称碳原子。所述化合物和所述中间体的纯立体化学异构形式可通过应用本领域已知的程序获得。例如,非对映体可以物理方法,诸如选择性结晶或层析技术,例如逆流分布、液相层析等物理方法分离。对映体可首先通过用适当拆分。

40、剂诸如,例如,手性酸将所述外消旋混合物转化成非对映异构盐或化合物的混合物;然后通过例如选择性结晶或层析技术例如液相层析等方法物理上分离所述非对映异构盐或化合物的混合物;和最后将所述分离的非对映异构盐或化合物转化成对应的对映体而从外消旋混合物获得。纯立体化学异构形式也可从适当中间体和起始原料的纯立体化学异构体形式获得,其条件为其间的反应发生且保留立体化学完整性。分离式I化合物和中间体的对映体形式的替代方法包括液相层析,特别是使用手性固定相的液相层析,诸如高效液相层析或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层析。0124式I的化合物显示抗HIV性质,特别是它们表现为HIV蛋白酶抑制剂。HIV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41、征AIDS和优先地感染人T4细胞的致病因子且破坏它们或改变它们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免疫系统的协调。结果,感染患者具有数量不断下降的T4细胞,其表现更为异常。因此,免疫防御系统不能对抗感染和瘤,且HIV感染的患者通常由于机会性感染诸如肺炎,或癌症而死亡。0125本发明化合物也显示抗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HIV株,特别是抗已获得对一或多种经核准的蛋白酶抑制剂性,特别是对阿扎那韦ATAZANAVIR、洛匹那韦LOP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有耐药性的HIV株的活性。0126由于它们的抗HIV性质,式I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和溶剂合物,包括其任何立体异构体,在治疗被HIV感染的个体。

42、或用于预防这些感染方面是有效的。可用本发明化合物预防或治疗的病症,特别是HIV相关的病症,包括AIDS、AIDS相关复症ARC、进行性全身淋巴结病PGL以及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诸如,例如HIV介导的痴呆与多发性硬化。0127本发明的化合物因此可被用作抗任何上述病症的药物。特别地,式I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HIV感染的药物。0128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患有病毒感染尤其HIV感染的人的方法,或预防患有病毒感染尤其HIV感染的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加成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或其可能立体异构形式,施用至人。所述作为药物的用途。

43、或治疗的方法包括将有效对抗与HIV和其它致病性逆转录病毒尤其说明书CN102770413A2016/94页21HIV1相关的病症的量施用至HIV感染或者。0129本发明也提供用于治疗HIV感染的组合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0130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任何亚组为了施用目的可调配成各种医药形式。关于适当组合物可引用通常用于全身性给予药物的所有组合物。为了制备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将有效量的作为活性成分的特定化合物任选以加成盐形式是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成紧密的掺合物,该载体可采取各式各样的形式,这取决于给药所需的制剂形式。这些药用组合物希望为适合于例如口服、直肠。

44、或经皮给予的单一剂型。例如,在制备口服剂型的组合物时,在口服液体制剂的情形中例如,悬浮剂、糖浆剂、酏剂、乳液及溶液剂,可使用任何常用的药用介质,例如,水、二醇、油、醇等;或在粉剂、丸剂、胶囊及片剂的情形中,固体载体诸如淀粉、糖,高岭土、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等。因为片剂和胶囊给予容易,所以它们代表最有利的口服剂量单位形式,在该情形中显然要使用固体医药载体。也包括者为可在使用前的短时间内才被转变成液态形式的固体形式制剂。在适合于经皮给予的组合物中,载体任选包含渗透增强剂和/或适当润湿剂,任选与较小比例的任何性质的适当添加剂组合,该添加剂不会对皮肤引起明显有害的作用。所述添加剂可有助于给予。

45、至皮肤和/或帮助制备所要的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可以各种方式给予,例如作为经皮贴片、作为点贴片SPOTON、作为软膏剂。本发明化合物也可经本领域中通过吸入或吹入给予所使用的方法及制剂而经由此方式给予。因此,通常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溶液、悬浮液或干粉形式给予于肺。0131特别有利的是将上述医药组合物调配成容易给药且均一剂量的单位剂型。如本文中所用的单位剂型是指适合呈单位剂量的物理上分离单位,各单位包含与所需药用载体组合的经计算可产生所需医疗效果的预定量。那些单位剂型的例子为片剂包括划痕片或包衣片剂、胶囊、丸剂、粉剂包、糯米纸囊剂WAFERS、栓剂、注射用溶液或悬浮液等,及其分隔的多剂量包装MULTIPL。

46、ES。0132熟习治疗HIV感染的技术人员将可以从以下所提出的测试结果决定有效量。通常,预期有效每日量应为001MG/KG至50MG/KG体重,更优选为01MG/KG至10MG/KG体重。所需的剂量可适合在一天的适当时间间隔下给予2、3、4次或更多次亚剂量。所述亚剂量可调配成单位剂型,例如每单位剂型包含1至1000MG,且特别是,5至200MG的活性成分。0133给予的精确剂量与频率将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定式I化合物、要治疗的特定病症、要治疗病症的严重性、特定患者的年龄、体重和一般身体状况以及个体可能使用的其它药物而定,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此外,该有效量显然可视要治疗个体的反应和/或视开具本发。

47、明化合物处方的医师的评估来降低或提高。因此上述有效剂量范围仅为准则且不意欲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或用途至任何程度。0134而且,一或多种额外抗逆转录病毒化合物和式I的化合物的组合可用作药物。因此,本发明也涉及一种产品,其包含A式I的化合物,和B一或多种额外抗逆转录病毒化合物,作为用于同时、分开或顺序使用于抗HIV治疗的组合制剂。不同的药可以分开制剂或以单一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所述其它抗逆转录病毒化合物可为任何已知的抗逆转录病毒化合物诸如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例如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扎西他滨DDC、拉米夫定3TC、司他夫定D4T、恩曲他滨FTC、阿巴卡韦说明书CN102。

48、770413A2117/94页22ARC、氨多索韦DAPD、艾夫西他滨ACH126,443、阿立他滨APRICITABINEAVX754,DOTC、福齐夫定替酯FOZALVUDINETIDOXILFZT、HDP990003、叠氮膦、KP1461、RACIVIRPSI5004、MIV210和GS9131;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诸如地拉韦啶DLV、依法韦仑EFV、奈韦拉平NVP、达匹韦林TMC120、依曲韦林ETR、TMC125、利匹韦林RILPIVIRINETMC278、IDX899、RDEA806、UK453601、RDEA427和UC781;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TRTIS,例如替。

49、诺福韦及其前药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蛋白酶抑制剂,例如利托那韦RTV、沙奎那韦SQV、洛匹那韦ART378、LPV、茚地那韦IDV、氨普那韦VX478、奈非那韦AG1343、阿扎那韦BMS232,632、达芦那韦TMC114、膦沙那韦GW433908或VX175、布瑞那韦GW640385、VX385、替拉那韦PNU140690、DG17、SPI256、PPL100MK8122,和TMC310911;侵入抑制剂,其包括融合抑制剂例如恩夫韦肽ENFUVIRTIDET20西夫韦肽SIFUVIRTIDE、HRG214、阿布威太ALBUVIRTIDE、SUCHAS和MAC46/M87O、附着抑制剂、细胞内胆固醇和皮质类固醇生物合成的调控剂例如SP01A和共受体抑制剂,后者包含CCR5拮抗剂例如CCR5MAB004、马拉韦罗UK427,857、PRO140、TAK220、TAK652、PF232798、维立韦罗SCHD、SCH417,690、GSK706769、尼非韦罗NIFEVIROC和SCH532706及CXR4拮抗剂例如AMD070、侵入抑制剂的进一步实例为TNX355、INCB9471、BMS488043、NONAKINE和VGV1;成熟抑制剂,例如BEVIRIMATPA457和VIVECON;和病毒整合酶的抑制剂,例如雷特格韦R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