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3305A43申请公布日20110216CN101973305ACN101973305A21申请号201010508399622申请日20101015B62D1/04200601B62D1/1420060171申请人广东牛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地址529700广东省鹤山市鹤城镇工业三区72发明人李奎霖54发明名称一种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系统,转向系统固定在机架上,转向系统包括操作舵、操作连杆、舵柄座、转向轴、驱动轮、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转向轴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上轴套、下轴套固定在机架上,转向轴与上轴套之间设有上滚。
2、针轴承,所述上轴套下侧设有套在转向轴上的减振弹簧;所述下轴套与转向轴之间设有下滚针轴承,转向轴下端轴接驱动轮;所述转向轴上端锁接舵柄座,舵柄座上通过操作连杆固定操作舵。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动作可靠,转向轻松,通用性强,维修方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1973308A1/1页21一种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主要结构包括转向系统,转向系统固定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转向系统包括操作舵、操作连杆、舵柄座、转向轴、驱动轮、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转向轴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上轴套、下轴套固定在机架上,转向轴与上轴套之间设有上滚。
3、针轴承,所述上轴套下侧设有套在转向轴上的减振弹簧;所述下轴套与转向轴之间设有下滚针轴承,转向轴下端轴接驱动轮;所述转向轴上端锁接舵柄座,舵柄座上通过操作连杆固定操作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套下侧与转向轴之间设有平面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簧上端顶置在平面轴承上,减振弹簧下端顶置在转向轴上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套上侧设有锁接在转向轴上的限位螺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柄座外套有舵柄套。权利要求书CN。
4、101973305ACN101973308A1/3页3一种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全电动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小型站驾式或步行式全电动堆垛车转向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背景技术00021、目前老式的转向系统采用花键形式转向,花键与花键套加工因难,装拆相对较难。00032、老式转向采用深沟球轴承作为受力、传力零件。为了方便浮动通常采用较大间隙配合,因而在向前、向后行走时会有产生冲击力的可能。00043、老式转向通常采用尼龙套定轴心。尼龙套由棒材加工,损耗大,如遇较大载荷时会产生变形加大转向阻力。非标件的应用更换时需特殊定制。00054、老式转向系统减振弹簧。
5、安装位置是固定的。如需改变驱动力时需增加垫片,可操作性不强。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动作可靠,转向轻松等优点。0007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8一种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主要结构包括转向系统,转向系统固定在机架上,转向系统包括操作舵、操作连杆、舵柄座、转向轴、驱动轮、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转向轴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上轴套、下轴套固定在机架上,转向轴与上轴套之间设有上滚针轴承,所述上轴套下侧设有套在转向轴上的减振弹簧;所述下轴套与转向轴之间设有下滚针轴承,转向轴下端轴接驱动轮;所述转向。
6、轴上端锁接舵柄座,舵柄座上通过操作连杆固定操作舵。0009所述上轴套下侧与转向轴之间设有平面轴承。0010所述减振弹簧上端顶置在平面轴承上,减振弹簧下端顶置在转向轴上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上。0011所述上轴套上侧设有锁接在转向轴上的限位螺杆。0012所述舵柄座外套有舵柄套。0013本发明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动作可靠,转向轻松;标准件的应用,方便快捷,通用性强,维修方便;滚针轴承传递力矩大,定心灵活,不出现粘粘现象;弹簧可调,消除每个弹簧的制作误差,适应不同车型的驱动力变化;舵柄套的运用使整车外形更为美观,将舵柄座的上、下运动过程隐藏在舵柄套中。0014取消。
7、了花键的应用,采用螺栓固定联接,简化转向轴加工。转向效果与花键相同,操作者操作时能感受到弹簧的减振效果,并不会引起不适;0015运用滚针轴承同时代替深沟球轴承和尼龙套。减少零件,将横向受力、转向轴定心集于一体。同时由于滚针轴承具有较大的高度尺寸,且既使内圈相对于滚子上、下滑动一段说明书CN101973305ACN101973308A2/3页4距离后仍能很好的满足受力及定心要求;0016将减振弹簧的定位采用螺母可调式,可以跟据实际要求进行调节,增大、减小驱动力,简单方便。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的示意图;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
8、的使用示意图。0019图中1、机架;2、转向系统;3、操作舵;4、操作连杆;5、舵柄座;6、固定螺栓;7、舵柄套;8、限位螺杆;9、上滚针轴承;10、平面轴承;11、减振弹簧;12、调节螺母;13、转向轴;14、下滚针轴承;15、驱动轮;16、上轴套;17、下轴套。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0021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主要结构为固定在机架1上的转向系统2,转向系统2包括操作舵3、操作连杆4、舵柄座5、转向轴13、驱动轮15、上轴套16和下轴套17,所述转向轴13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上轴套16、下轴套17固定在。
9、机架1上,转向轴13与上轴套16之间设有上滚针轴承9,上轴套16下侧与转向轴13之间设有平面轴承10,所述上轴套16下侧设有套在转向轴13上的减振弹簧11,减振弹簧11上端顶置在平面轴承10上,减振弹簧11下端顶置在转向轴13上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12上,通过调节螺母12可调节减振弹簧11的弹力;所述上轴套16上侧设有锁接在转向轴13上的限位螺杆8,限位螺杆8可对上轴套16的最高位置进行限定。0022所述下轴套17与转向轴13之间设有下滚针轴承14。0023所述转向轴13下端轴接驱动轮15,使用时,载荷由前、后、左、右四轮分担,驱动轮15起驱动和控制行走方向的作用。0024所述转向轴13上端通过。
10、固定螺栓6锁接舵柄座5,舵柄座5上通过操作连杆4固定操作舵3,所述舵柄座5外套有舵柄套7,舵柄套7将舵柄座5与转向轴13的连接处罩扣起来,使用时,操作舵3通过操作连杆4带动舵柄座5转动,并带动转向轴13和转向轴13下端的驱动轮15一起转动,从而实现转向控制。0025所述的减振型机械杆式转向系统的装配过程为00261、将机架1向上吊起,转向轴13由下向上套入,在套入过程中按装配位置关系装上所需零件及标准件,放下机架1。00272、将上、下滚针轴承914分别装入上、下轴套1617中,用钢丝挡圈分别固定轴承外圈、内圈,装上驱动轮15。00283、将平面轴承10按要求装入轴套16,调节调节螺母12使减。
11、振弹簧11预压一段距离;装上限位螺杆8。00294、将机架1再次向上吊起,由于重力作用转向轴13能垂直向下运动,无卡滞现象为合格。00305、将舵柄座5与转向轴13用固定螺栓6锁紧。套上舵柄套7,装上操作连杆4和操作舵3。转动操作舵3时驱动轮15跟着转动,改变驱动方向,实现整车的转向。说明书CN101973305ACN101973308A3/3页500316、根据所需驱动力要求,调整调节螺母12且并紧螺母,则装配完成。0032其动作原理为00331、由减振弹簧11压力使驱动轮15与地面磨擦产生驱动力带动整车行走。行走时驱动力通过转向轴13作用于上、下滚针轴承914,传递给机架1。00342、当。
12、地面凹凸不平时,减振弹簧11将驱动轮15始终向下作用,使驱动轮15与地面紧密接触。所以在地面不平时,转向轴13随驱动轮15一起上、下运动。则上、下滚针轴承914需同心,使转向轴13能自由运动,同时上、下滚针轴承914内圈也会随转向轴13上、下运动,与滚子和外圈有上、下位移的过程。由于上、下滚针轴承914内圈与滚子接触面积较大,在一定范围内的上、下位移不影响其在此装配中的使用性能,因而能满足传递力矩及定心的双重要求。00353、减振弹簧11的调节应以其处于最小变形量时作用于驱动轮15上产生的驱动力大于整车所需最大驱动力为调节标准。简单来说满足最大下移量时驱动轮15不打滑。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同时实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1973305ACN101973308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73305ACN101973308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7330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