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盖.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915037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6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18285.5

申请日:

2009.12.07

公开号:

CN102060135A

公开日:

2011.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5D 50/06公开日:20110518|||公开

IPC分类号:

B65D50/06; B65D55/14

主分类号:

B65D50/06

申请人:

宋泽贵

发明人:

宋泽贵

地址: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刘家营口金丰园小区1幢2单元2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多次使用、适用于多种类型瓶子和盒子的密码盖。它仅由内盖(1)、外盖(2)、移动滑片、一片以上阻挡盘(9)组成,阻挡盘上设有密码,这样制作的密码盖难破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 它由外盖 (2) 和内盖 (1) 构成, 外盖 (2) 盖口内缘设 有一圈定位棘爪 (16), 内盖 (1) 插入外盖 (2) 内, 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 拨片定位槽 (3), 在内盖 (1) 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 (11), 外盖 (2) 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 以上的和外盖 (2) 连为一体的拨片 (5),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密码盖的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 中央设有内凹的圆槽 (12), 在外盖 (2) 和内盖 (1) 底面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安放一可转动 的阻挡盘 (9) 和带有一条以上定位片 (6) 的移动滑片, 在阻挡盘 (9) 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 以上的拨片移动拨槽 (7), 阻挡盘 (9) 的中央开有一圆孔 (8), 在圆孔 (8) 的圆周上开有一 道以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供定位片 (6) 定位,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 小相当的定位圆柱 (10), 定位圆柱 (10) 和拨片 (5) 分别穿过圆孔 (8) 和拨片移动槽 (7), 最后定位圆柱 (10) 插入圆槽 (12), 拨片 (5) 的厚度等于移动滑片与阻挡盘 (9) 的厚度之 和, 盖上外盖 (2) 完成密码盖的制作。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密码盖, 其特征在于 : 所说拨片 (5) 厚度等于或小于阻挡盘 (9) 与移动滑片的厚度之和, 所说阻挡盘 (9) 与移动滑片的摩擦力大于移动滑片与内盖 (1) 的摩擦力。
3: 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 它由外盖 (2) 和内盖 (1) 构成, 外盖 (2) 盖口内缘 设有一圈定位棘爪 (16), 内盖 (1) 插入外盖 (2) 内, 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 的拨片定位槽 (3), 在内盖 (1) 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 (11), 外盖 (2) 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 块以上和外盖 (2) 连为一体的拨片 (5),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密码盖的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 中央设有内凹的圆槽 (12), 沿圆槽 (12) 的圆柱面顶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条形移动滑片定 位槽 (4) 供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一台阶 (66) 定位, 在外盖 (2) 和内盖 (1) 底面形成的 圆柱形空间内安放一可转动的阻挡盘 (9) 和一移动滑片, 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为长条形纵 断面为台阶, 第一台阶 (66) 放置于内盖上、 第二台阶 (6) 放置于阻挡盘上, 在阻挡盘 (9) 外 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拨槽 (7), 阻挡盘 (9) 的中央开有一圆孔 (8), 在圆孔 (8) 的圆周上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供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二台阶 (6) 定位,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 (10), 定位圆柱 (10) 和拨 片 (5) 分别穿过圆孔 (8) 和拨片移动槽 (7), 最后定位圆柱 (10) 插入圆槽 (12), 拨片 (5) 的厚度等于或小于移动滑片与阻挡盘 (9) 的厚度之和, 盖上外盖 (2) 完成密码盖的制作。
4: 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 它由外盖 (2) 和内盖 (1) 构成, 外盖 (2) 盖口内缘设 有一圈定位棘爪 (16), 内盖 (1) 插入外盖 (2) 内, 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 拨片定位槽 (3), 在内盖 (1) 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 (11), 外盖 (2) 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 以上的和外盖 (2) 连为一体的拨片 (5),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密码盖的内盖 (1) 的外圆柱面中 央设有一圈圆环 (13), 在圆环上开有一道以上的移动滑定位槽 (4), 在外盖 (2) 和内盖 (1) 底面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安放一可转动的阻挡盖 (9) 和带有一条以上定位片 (6) 的移动滑 片, 在阻挡盘 (9) 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拨槽 (7), 阻挡盘 (9) 的中央开有一 圆孔 (8), 在圆孔 (8) 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供定位片 (6) 定位, 圆 环 (13) 厚度与阻挡盘一样, 圆孔 (8) 套在圆环 (13) 上,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 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盘 (10), 定位圆盘 (10) 和拨片 (5) 分别穿过圆孔 (8) 和拨片移动槽 (7), 最后定位圆盘 (10) 插入圆环 (13), 拨片 (5) 的厚度等于或小于移动滑片与阻挡盘 (9) 的厚度之和, 盖上外盖 (2) 完成密码盖的制作。 2
5: 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 它由外盖 (2) 和内盖 (1) 构成, 外盖 (2) 盖口内缘设 有一圈定位棘爪 (16), 内盖 (1) 插入外盖 (2) 内, 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 拨片定位槽 (3), 在内盖 (1) 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 (11), 外盖 (2) 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 以上的和外盖 (2) 连为一体的拨片 (5), 其特征在于 : 所说密码盖设有两阻挡盘, 第一阻挡 盘 (9) 第二阻挡盘 (99), 在各密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分别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 (7), 在 各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 在各圆孔的圆周上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移动滑片定位 槽 (4) 供移动滑片定位, 靠近内盖的为第一阻挡盘 (9), 在其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 (7) 的长 度大于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 (7) 的长度, 在其上开设的圆孔 (8) 的直径小于 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的圆孔 (88) 的直径, 移动滑片为中段为圆盘, 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 条以上的纵断面为台阶的条形定位片, 定位片第一台阶 (66) 放置于第一阻挡盘 (9) 上、 第 二台阶 6) 放置于第二阻挡盘 (99) 上,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 位圆柱 (10), 在内盖的外圆柱底面中央设一内凹的圆槽 (12), 定位圆柱 (10) 和拨片 (5) 分 别穿过各阻挡盘上的圆孔和拨片移动槽 (7), 最后定位圆柱 (10) 插入圆槽 (12), 所说的拨 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 (2) 上的拨片 (5) 穿过, 开口的长度大于 拨片 (5) 的长度, 所说第二阻挡盘 (99) 上的拨片移动槽 (7) 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 好可让外盖 (2) 上的拨片 (5) 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拨片 (5) 的长度, 拨片 (5) 的厚度等于或小于移动滑片与阻挡盘 (9) 的厚度之和, 盖上外盖 (2) 完成密码盖的制作。
6: 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 它由外盖 (2) 和内盖 (1) 构成, 外盖 (2) 盖口内缘 设有一圈定位棘爪 (16), 内盖 (1) 插入外盖 (2) 内, 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 的拨片定位槽 (3), 在内盖 (1) 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 (11), 外盖 (2) 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 块以上的和外盖 (2) 连为一体的拨片 (5), 其特征在于 : 在由内盖 (1) 和外盖 (2) 所形成的 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 (9), 在阻挡盘 (9) 上开设有一道以上能让拨片 (5) 穿过阻挡 片 (9) 的拨片定位槽 (3), 在阻挡盘 (9) 外缘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凸块 (55) 供拨片 (5) 拨动 带动阻挡盘 (9) 移动定位, 拨片 (5) 是处于阻挡盘 (9) 的上方, 阻挡盘 (9) 与拨片 (5) 相互 接触的这面的摩擦力大于阻挡盘 (9) 与内盖 (1) 这一面的摩擦力, 盖上外盖 (2) 完成密码 盖的制作。
7: 按照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密码盖, 其特征在于 : 在由内盖 (1) 和外盖 (2) 所形成的圆柱 形空间内再增设第二片阻挡盘 (99), 中央设有带一道以上的扇形凸块 (17) 的小圆盘 (15), 在第二阻挡盘 (99) 上开设有一道以上大小与拨片一样仅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的拨片移动 槽 (3), 在第一阻挡盘 (9) 的中央开设一带有一道以上扇形凸块 (18) 的圆孔 (8), 该圆孔 (8) 刚好可让第二阻挡盘 (99) 的小圆盘 (15) 通过, 所说拨片 (5) 与第一阻挡盘 (9) 的摩擦 力大于第一阻挡盘 (9) 与第二阻挡盘 (99) 的摩擦力 ; 拨片 (5) 与第二阻挡盘 (99) 的摩擦 力大于第二阻挡盘 (99) 与内盖 (1) 的摩擦力。
8: 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 它由外盖 (2) 和内盖 (1) 构成, 外盖 (2) 盖口内缘设 有一圈定位棘爪 (16), 内盖 (1) 插入外盖 (2) 内, 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 拨片定位槽 (3), 在内盖 (1) 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 (11), 外盖 (2) 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 以上的和外盖 (2) 连为一体的拨片 (5), 其特征在于 : 在由内盖 (1) 和外盖 (2) 所形成的圆 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 (9), 在阻挡盘 (9) 上开设有一道以上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 (9) 的拨片定槽 (3), 在阻挡盘 (9) 外缘设有一道以上的凸块 (55) 供拨片 (5) 拨动, 在拨片 (5) 3 没有完成定位前, 拨片是处于阻挡盘 (9) 的上方的, 在内盖 (1) 的外圆柱顶面上沿外圆面设 有一圈凸起的圆环 (19), 圆环 (19) 的宽度小于外盖上拨片 (5) 的宽度, 在圆环 (19) 上同样 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定位槽 (3), 所说阻挡盘 (9) 刚好可放入圆环 (19) 内, 其厚度与圆环 (19) 一样, 当阻挡盘 (9)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与圆环上的拨片定位槽 (3) 对齐重合时所形 成的拨片定槽其大小尺寸刚好与拨片 (5) 相同, 盖上外盖 (2) 完成密码盖的制作。 4 102060135 A CN 102060139 说 明 密码盖 书 1/13 页 [0001] [0002] 技术领哉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瓶子和盒子的密码盖, 尤其是由内盖和外盖组合而成的密 码盖。 背景技术 [0003]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 总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我们所购买的物品是否被伪造了, 特 别是比较明贵的酒类 ; 家里有小孩子的总会问放在家里的药品会不会被小孩子给误食了。 于是人们设想许多办法, 本人于 2008 年 10 月 13 日同样也申请了可用于外包装盒或瓶子的 专利号 ZL200820081750.6 的密码盖, 该密码盖由内盖和外盖组成, 在外盖和内盖底面形成 的圆柱形空间内安放一移动滑片, 在内盖顶面上设置一道贯通的移动片定位槽和一对对称 的拨片定位槽, 在外盖内圆底面设有一对对称的拨片。 其工作原理是这的 : 转动外盖其上的 拨片便可拨动移动滑片, 通过设好的密码完成定位, 于拨片就可同拨片定位槽啮合, 从而打 开内盖。 但上述密码盖的密码定位槽全都设置于内盖上,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 相对于内盖 上的度盘的零点读数密码的位置是固定不的, 这给破码提供了一个参考点, 相对于参考点 可进行逐点转动按压尝试,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 总能找到密码的位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破码难的密码盖。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 : 针对内盖和外盖组成的密码盖, 在 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或以上的阻挡盘, 把至少一个密码设置在阻挡盘 上, 而阻挡盘是可以转动的, 这使得想通过逐点按压转动尝试破码变得非常困难, 从而做到 难于破密的目的。为什么通增加阻挡盘可以达到破码困难呢, 通常的机械密码的位置都能 找到一个参考点, 相对于该参考点密码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这给破码带来方便, 可以作这 样的假设, 如果基数为 1000, 那么相对该参考点尝试 1000 次, 就有一次成功的可能 ; 然而这 里所说的阻挡盘却能随着外盖的转动而转动, 其上的密码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 盲目的参 考某一点是不可打开盖子的, 也就是说如果基数为 n, 即使尝试了 n 次也许也碰不到密码所 在的位置 ; 加之阻挡盘与内盖一起配合将形成至少二纬以上的密码, 这给破码的困难将以 乘方倍增长。这是如何做到呢, 下面就有关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说明。 [0006]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在专利 ZL200820081750.6 的基础 上, 增设一阻挡盘, 在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 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 一圆孔, 在圆孔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 为配 合阻挡盘工作, 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 : 改为中段为圆盘, 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条以上 的条形定位片,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 ; 同时在内盖的 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供定位圆柱插入, 定位圆柱和拨片分别穿过圆孔和拨片 移动槽, 最后定位圆柱插入圆槽 ; 所说圆孔的直径可大于或等于定位圆柱的直径, 所说拨片 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

说明书


于拨片的长度, 这样在拨片和外盖内圆柱面的限制下阻挡盘只能随外盖绕同一圆心旋转, 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 阻挡盘上的圆孔与移动滑片上的定位圆柱是接触不了的, 不会出现 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 当然若圆孔的直径等于定位圆柱的直径, 为了抵消来自 阻挡盘圆孔对移动滑片的带动, 也可采用增大定位圆柱与圆槽的摩擦力来实现 ; 定位圆柱 与圆槽之间的阻力要大小适中, 当移动滑片移至其定位的位置后反向转动外盖拨动阻挡盘 时, 该阻力可起到固定约束移动滑片的作用, 也不妨碍定位圆柱引导移动滑片向下定位 ; 接 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 转动外盖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 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 度, 保证定位片能与拨片接触, 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内盖插入外盖后, 外盖定位棘爪 刚好卡住内盖的另一边, 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 移动滑 片以及拨片, 这里所说的 “刚好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 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阻挡盘且外盖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 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 挡盘的拨动接触。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 :
     这理先就拨片移动槽开口的长度大于拨片长度进行说明, 首先在阻挡盘上设置的 拨片移动槽和移动滑片定位槽不应处于同一直线上, 否则可能出现只需朝一方向转动就能 出现移动滑片、 拨片与移动滑片定位槽、 拨片定位槽同时定位的情况, 造成破密容易。不妨 把拨片定位槽相对于内盖度盘上零点的刻度数定为第三密码数, 当顺时针转动外盖, 此时 拨片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一小角, 当逆时针转动外 盖, 此时拨片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一大角, 这样就决 定了移动滑片只能被转至其轴线与拨片定位槽中心所在圆的半径形成的角也要满足上述 大角和小角的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内固定一点, 该点所在位置就是移动滑片最终的定位位 置, 这是第一个密码数 ; 然后逆时针转动外盖, 外盖所需转过的圆弧的长度为大角对应的圆 弧的长度, 该位置可通过此时外盖相对于内盖的零点刻度数来体现, 这是第二个密码 ; 接下 来再把外盖反向转至第三密码数的位置, 拨片于是就来到了拨片定位槽的位置。当所说大 角和小角一样时, 也就是所说的拨片移动槽开口的长度等于拨片的长度时, 第二个密码和 第三个相同 ;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压下外盖, 拨片就能与拨片定位槽定位啮合, 打开内盖了。
     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 :
     不知道密码要打开这样的密码盖, 最好的方法肯定是参考某一点不断进行逐点按 压的尝试。对于不断按压尝试这种方式, 由于阻挡盘是不停在动, 这样的参考点是不存在 的。 按常理拨片的厚度是阻挡盘与移动滑片的厚度之和, 转动外盖, 在阻挡盘与移动滑片的 支撑下, 拨片能顺畅的通过拨片定位槽的上方 ; 另一方面在拨片的支撑下, 移动滑片也能顺 畅的通过阻挡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的位置, 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 而且阻挡盘 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 逐点尝试破码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 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 眼在一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样, 因为只要精度够高, 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 的对接一样, 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不存在通过按压转动破码的可能。
     作为改进, 拨片的厚度可以小于阻挡盘与移动滑片的厚度之和, 此时拨片对外盖 的支撑已不存在, 为避免当移动滑片转至阻挡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的上而把移动滑片压 入定位槽, 解决的办法是增大阻挡盘上与的移动滑片相互接触面的摩擦力, 可采取增大接 触面的摩擦系数, 也可在相互接触的面上各自开刻防滑滚花肋等 ; 这样当压下外盖转动时,

    将在阻挡盘上与移动滑片之间产生一个较大的摩擦力, 这个摩擦力将使得移动滑片随阻挡 盘一起移动而不会在彼此之间产生位移, 也就避免了移动滑片与移动滑片定位槽相互交错 移动而被压入定位槽的可能, 这也说明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的拨片的厚度要求不太苛刻, 可 是移动滑片与阻挡盘的厚度之和、 也可约小于二者厚度之和, 但这样的密码盖开启的办法 只能是 : 转动外盖的同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 这并不会给使用带来更多的不便, 因大 多数的盖子用一只手就可握住的。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在专利 ZL200820081750.6 的基础 上, 增设一阻挡盘, 在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 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 一圆孔, 在圆孔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 为配 合阻挡盘工作, 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 : 改为中段为圆盘, 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条以 上的纵断面为台阶的条形定位片,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 柱; 同时在内盖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供定位圆柱插入, 沿圆槽的圆柱面顶 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条形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定位圆柱和拨片分别穿过圆孔和拨片移动 槽, 最后定位圆柱插入圆槽 ; 所说圆孔的直径约大于定位圆柱的直径刚好可让移动滑片上 的定位片的第一台阶通过并放置于内盖上、 而定位片上的第二台阶放置于阻挡盘上 ; 所说 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 或大于拨片的长度, 这样在拨片和外盖内圆柱面的限制下阻挡盘只能随外盖绕同一圆心旋 转, 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 阻挡盘上的圆孔与移动滑片上的定位圆柱是接触不了的, 不会出 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 ; 定位圆柱与圆槽之间的阻力要大小适中, 当移动滑片 移至其定位槽的位置后反转动外盖拨动阻挡盘时, 该阻力可起到固定约束移动滑片的作 用, 也不妨碍定位圆柱引导移动滑片向下定位 ;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 转动外盖如何带 动移动滑片转动, 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度, 保证定位片能与拨片接触, 达到转动 移动滑片的目的。 内盖插入外盖后, 外盖定位棘爪刚好卡住内盖的另一边, 在内盖和外盖形 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密码盘、 移动滑片以及拨片, 这里所说的 “刚好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阻挡盘且外盖 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 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挡盘的拨动接触。
     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一技术方案是一样的, 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 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 :
     按压转动外盖, 当移动滑片经过阻挡盘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 这时移动滑片上定 位片的第一台阶仍放置于内盖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 反之当移动滑片经过内盖 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 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第二台阶仍放置于阻挡盘上, 因此移动滑 片能顺畅的通过, 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 而且阻挡盘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 逐点 尝试破码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 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 样, 因为只要精度够高, 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一样, 成功的概率微乎其 微, 不存在通过按压转动破码的可能。这也从另一方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的拨片的厚度要求 不太苛刻, 可是移动滑片与阻挡盘的厚度之和、 也可约小于二者厚度之和。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三种技术方案, 在专利 ZL200820081750.6 的基础 上, 增设一阻挡盘, 在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 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 一圆孔, 在圆孔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 为配合阻挡盘工作, 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 : 改为中段为圆盘, 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条以上 的长条形定位片,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盘 ; 同时在内盖 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上凸的圆环, 在圆环的圆周上开设有一道以上的供移动滑片定位 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 定位圆盘和拨片分别穿过圆孔和拨片移动槽, 最后定位圆盘插入圆环 ; 所说圆孔的直径等于圆环的的外径, 圆孔套在圆环上 ; 所说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 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拨片的长度, 这样在拨片 和外盖内圆柱面的限制下阻挡盘只能随外盖绕同一圆心旋转, 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 因圆 环将阻挡盘上与移动滑片分离, 不会出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 ; 另一方面, 为了 不让阻挡盘与移动滑片的表面接触, 圆环的厚度与阻挡盘的厚度是一样的, 由于移动滑片 上的定位片分别同时放置于内盖的圆环和阻挡盘上, 对移动滑片起到了很好的支撑 ; 接下 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 转动外盖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 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度, 保证定位片能与拨片接触, 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 内盖插入外盖后, 外盖定位棘爪刚好 卡住内盖的另一边, 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密码盘、 移动滑片以 及拨片, 这里所说的 “刚好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阻挡盘且外盖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 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挡盘的 接触触 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一技术方案是一样的, 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 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 :
     按压转动外盖, 当移动滑片经过阻挡盘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 这时移动滑片上定 位片的仍放置于内盖的圆环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 ; 反之, 当移动滑片经过内盖 上圆环的定位槽时, 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仍放置于阻挡盘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 过, , 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 而且阻挡盘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 逐点尝试破码变 成了一个随机事件, 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样, 因为只 要精度够高, 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一样, 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不存在 通过按压转动破码的可能。这也从另一方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的拨片的厚度要求不太苛刻, 可是移动滑片与阻挡盘的厚度之和、 也可约小于二者厚度之和。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四种技术方案, 在专利 ZL200820081750.6 的基础 上, 增设两阻挡盘, 在各密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分别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 在各阻挡盘 的中央开有一圆孔, 在各圆孔的圆周上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移动滑片定位槽供移动 滑片定位, 靠近内盖的为第一阻挡盘, 在其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的长度大于在第二阻挡盘 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的长度, 在其上开设的圆孔的直径小于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的圆孔的 直径 ; 为配合各阻挡盘的工作, 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 : 改为中段为圆盘, 沿圆盘圆周径 向设有一条以上的纵断面为台阶的条形定位片,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 相当的定位圆柱 ; 同时在内盖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 定位圆柱和拨片分别 穿过各阻挡盘上的圆孔和拨片移动槽, 最后定位圆柱插入圆槽 ; 所说第一阻挡盘上的圆孔 的直径约大于定位圆柱的直径, 在其上的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 外盖上的拨片穿过, 开口的长度大于拨片的长度 ; 所说第二阻挡盘上的拨片移动槽为圆弧 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拨片的长度 ; 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一台阶放置于第一阻挡盘上, 同时刚好可穿过第二阻挡盘上开设
     的圆孔 ; 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二台阶放置于第二阻挡盘上, 这样在拨片和外盖内圆柱 面的限制下密码盘只能随外盖绕同一圆心旋转, 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 阻挡盘上的圆孔与 移动滑片上的定位圆柱是接触不了的, 当然若圆孔的直径等于定位圆柱的直径, 为了抵消 来自阻挡盘圆孔对移动滑片的带动, 也可采用增大定位圆柱与圆槽的摩擦力来实现 ; 定位 圆柱与圆槽之间的阻力要大小适中, 当移动滑片移至其定位的位置后反向转动外盖拨动阻 挡盘时, 该阻力可起到固定约束移动滑片的作用, 也不妨碍定位圆柱引导移动滑片向下定 位;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 转动外盖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 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 片的长度, 保证定位片能与拨片接触, 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内盖插入外盖后, 外盖定 位棘爪刚好卡住内盖的另一边, 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 移动滑片以及拨片, 这里所说的 “刚好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 向上的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密码盘且外盖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 同时也要满足拨片 能与阻挡盘的接触触。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 :
     这理先从第一阻挡片进行说明, 首先在阻挡盘上设置的拨片移动槽和移动滑片定 位槽不应处于同一直线上, 否则可能出现只需朝一方向转动就能出现移动滑片、 拨片与移 动滑片定位槽、 拨片定位槽同时定位的情况, 造成破密容易。 首先把拨片定位槽相对于内盖 度盘上零点的刻度数定为第四密码数, 当顺时针转动外盖, 此时拨片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 移动滑片定位槽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一小角, 当逆时针转动外盖, 此时拨片的中点所在圆 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一大角。 这样就决定了移动滑片只能被转至与 拨片定位槽中心所在圆的半径形成的角也要满足上述大角和小角的范围内, 从而形成第一 个密码, 顺时针转动外盖, 让移动滑片外于第一个密码的位置 ; 然后逆时针转动外盖, 转至 大角相对应的读数, 这时密码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刚好出现在定位滑片的下方, 这是第 二个密码 ; 接下来再把外盖反向转至拨片定位槽位置, 也就是拨片定位槽相对度盘的零点 读数的位置, 这是第三个密码, 当所说大角和小角一样时, 也就是所说的拨片移动槽开口的 长度可以等于拨片的长度时, 第二个密码和第三个相同 ; 同理在第二阻挡盘上也可形成三 个密码或两个密码。 那么这两组密码将如何配合 : 两阻挡盘分别形成两个大角和两个小角, 在比较大小时, 用小角和小角比, 大角和大角比, 得出一个最大的小角和一个最小的大角。 于是最终的密码的密码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把移动滑片转至位于与拨片定位槽形的角度满 足于最大的小角和一个最小的大角之间的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固定一点得第一密码数 ; 反 向转动外盖把第一阻挡盘上的移动定位槽转至移动滑片的下方, 得第二密码数 ; 再反向转 动外盖把第二阻挡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转至移动滑片的下方, 得第三密码数 ; 最后再反 向转动外盖至第四密码数的位置, 就可把拨片转至拨片定位槽的位置, 最终完成密码盖的 定位, 拨片与拨片定位槽啮合, 从而打开内盖。 由于第一阻挡盘上拨片移动槽的长度大于第 二阻挡盘上的拨片移动槽的长度, 因此在一定的行程范围内转动第二阻挡盘时拨片是不会 与第一阻挡盘接触的。
     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 :
     按压转动外盖, 当移动滑片经过第一阻挡盘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 这时移动滑片 上定位片的第二台阶仍放置于第二阻挡盘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 反之当移动滑 片经过第二阻挡盘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 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第一台阶仍放置于第一阻挡盘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 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 而且阻挡盘的位置 也在不停的变化, 逐点尝试破码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 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 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样, 因为只要精度够高, 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 一样, 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更不用说此时的阻挡盘已增至为两片, 更不存在通过按压转动 破码的可能。这也从另一方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的拨片的厚度要求不太苛刻, 可是移动滑片 与阻挡盘的厚度之和、 也可约小于二者厚度之和 ; 开启的方式最好是向上转动开启, 但如果 第一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大于其与第二阻挡盘的摩擦力也可采用按压开启的方式。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五种技术方案, 在外盖仍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 在 由内盖和外盖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 在阻挡盘上开设有一道以上、 大小 与拨片一样仅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与内盖上的拨片定位槽定位槽啮合的拨片定位槽, 在阻 挡盘外缘相距拨片移动槽一定的位置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凸块供拨片拨动带动阻挡盘移动 定位, 在拨片没有完成定位前, 拨片是处于阻挡盘的上方的 ; 拨片的厚度大于阻挡盘与凸块 的厚度之和, 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拨片的定位啮合 ; 阻挡盘与拨片相互接触的这面的摩擦 力大于阻挡盘与内盖这一面的摩擦力, 可通过增加阻挡盘与拨片相互接触的这面的摩擦系 数或在这一面开刻防滑槽等手段来实现。内盖插入外盖后, 外盖定位棘爪刚好卡住内盖的 另一边, 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与拨片, 这里所说的 “刚好 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到阻 挡盘上的凸。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 :
     首先拨片定位槽相对内盖度盘的零点读数是第一个密码, 第一个密码加上凸块相 距拨片移动槽的刻度数之和为第二个密码, 先转动外盖至第一个密码读数, 转动时应对外 盖施加一向上的力, 以保证拨片对阻挡盘的作用只有通过凸块才能实现, 这时阻挡盘上的 拨片定位槽就位于拨片定位槽的上方, 之后反向转动外盖至第二个密码数的位置, 此时, 拨 片就来到了拨片定位槽的上方, 压下外盖, 拨片就能与拨片定位槽定位啮合, 从而打开内 盖。这里的开启方式为向上转动。
     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 :
     压下外盖转动, 由于拨片与阻挡盘的摩擦力大于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 结果是 阻挡盘将随拨片一起移动,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位置压下外盖, 拨片只能停留在阻挡盘的 一个固定位置上, 其结果就如同前面的分析一样——因阻挡盘的位置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可 供的参考点已不存在, 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到阻挡盘上的拨片移动槽的位置, 就如同让 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上来找出一个针眼一样, 概率是很小的, 不存在破码的可能。
     作为改进, 可再增设第二片阻挡盘, 在第二阻挡盘的中央设有一带有一对对称扇 形凸块的小圆盘, 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有一道以上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与内盖上的拨片定 位槽定位槽啮合的拨片移动槽 ; 在第一阻挡盘的中央开设一带有一道以上扇形凸块的圆 孔, 该圆孔刚好可让第二阻挡盘的小圆盘通过, 转动第一阻挡盘, 通过圆孔上的凸块与小圆 盘上的凸块的相互作用, 从而带动第二阻挡盘转动定位, 拨片与第一阻挡盘的摩擦力大于 第一阻挡盘与第二阻挡盘的摩擦力 ; 拨片与第二阻挡盘的摩擦力大于第二阻挡盘与内盖的 摩擦力 ; 第二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大于第一阻挡盘与第二阻挡盘的摩擦力, 这样转动外 盖并对外盖施加一向上的力时, 就能把第一阻挡盘和第二阻挡盘转至各自的位, 方法是先
     把第二阻挡盘转至其上的拨片移动槽位于拨片定位槽的上方, 之后反向转动外盖, 这时小 圆盘上的凸块与圆孔上的凸块分离, 加之第二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 反向转动第一阻挡 盘时不会带动第二阻挡盘转动, 最后把第一阻挡盘转至其上的拨片移动槽位于拨片定位槽 的上方, 之后再次反向转动外盖至其上的拨片位于内盖拨片定位槽的位置, 压下外盖就能 让拨片与拨片位槽定位啮合。由于设置了两阻挡盘密码也就增加为两位, 破码变得更加困 难。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六种技术方案, 在外盖仍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 在 由内盖和外盖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 在阻挡盘上开设有一道以上的能让 拨片穿过阻挡片与内盖上的拨片定位槽定位槽啮合的拨片定位槽, 在阻挡盘外缘相距其上 的拨片定位槽一定的位置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凸块供拨片拨动带动阻挡盘移动定位, 在拨片 没有完成定位前, 拨片是处于阻挡盘的上方的 ; 拨片的厚度大于阻挡盘与凸块的厚度之和, 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拨片的定位啮合 ; 在内盖的外圆柱顶面上沿内盖外圆面设有一圈凸起 的圆环, 圆环的宽度小于外盖上拨片的宽度, 在圆环上同样开有一道以上的能让拨片定位 啮合的拨片定位槽 ; 所说阻挡盘刚好可放入圆环内, 其厚度与圆环一样 ; 当阻挡盘上拨片 定位槽与圆环上的拨片定位槽对齐重合时所形成的拨片定槽其大小尺寸刚好与拨片相同, 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位置时来自于阻挡盘和圆环对拨片的阻力才会同时消失, 拨片才能实 现与内盖定位位啮合 ; 这样的结构通常情况下, 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是大于其与拨片的 摩擦力的, 因为阻挡盘不但底面与内盖接触, 而且侧面也同圆环接触, 因此可用按压开启方 式。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 :
     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五技术方案是一样的, 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 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 :
     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 :
     按压转动时即使拨片来到了位于圆环拨片定位槽的位置, 由于阻挡盘的支撑, 拨 片能顺畅通过圆环上的拨片定位槽的位置, 同理在圆环的支撑下拨片也能顺利通过阻挡盘 上的拨片定位槽的位置, 只有当二者刚好重合, 才可出现拨片与拨片定位槽定位啮合的可 能, 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 而且阻挡盘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 逐点尝试破码变成 了一个随机事件, 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样, 因为只要 精度够高, 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一样, 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不存在破 码的可能。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 破码变得十分困难, 便于密码盖的推广运用, 虽然这样的密码 盖要进行防伪还需借助电码防伪的技术手段, 却能有效的提高电码防伪的查询率, 因为不 查询获取密码就只有采取破坏的方式来打开盖子, 这对人们来说更费事, 也更不安全, 进而 解决了近二十多来困扰人们的电码防伪查率太低的问题, 可真正达到防伪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一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二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图 3 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三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密码盖第四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 5 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五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 6 为本发明密码盖第六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 7 为图 5 本发明密码盖第五种实施方式的改进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 8 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实施方式阻挡盘上大小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所示的密码盖由内盖 (1)、 外盖 (2)、 移动滑片和阻挡盘 (9) 组成, 在阻挡盘 (9) 外圆周边上均匀开有三道拨片移动槽 (7), 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 (8), 在圆孔 (8) 的圆周上均匀开有三道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 为配合阻挡盘工 作, 在移动滑片有三条长条形定位片 (6) 沿中段为圆盘径向展开,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 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 (10) ; 同时在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 圆槽 (12) 供定位圆柱 (10) 插入, 定位圆柱 (10) 和拨片 (5) 分别穿过圆孔 (8) 和拨片移动 槽 (7), 最后定位圆柱 (10) 插入圆槽 (12) ; 所说圆孔 (8) 的直径约大于或等过圆孔 (8) 和 拨片移动槽 (7), 最后定位圆柱 (10) 插入圆槽 (12) ; 所说圆孔 (8) 的直径约大于或等于定 位圆柱 (10) 的直径, 所说拨片移动槽 (7) 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 片 (5) 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拨片 (5) 的长度, 这样在三拨片 (5) 的限制下密码 盘只能随外盖 (2) 绕同一圆心旋转, 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 阻挡盘 (9) 上的圆孔 (8) 与移动 滑片上的定位圆柱 (10) 是接触不了的, 不会出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 当然若 圆孔 (8) 的直径等于定位圆柱 (10) 的直径, 为了抵消来自阻挡盘圆孔 (8) 对移动滑片的带 动, 也可采用增大定位圆柱 (10) 与圆槽 (12) 的摩擦力来实现, 但该增加摩擦力要小于阻挡 盘 (9) 同移动滑片接触面的摩擦力 ; 转动外盖 (2) 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 可以控制移动滑 片上定位片 (6) 的长度, 保证定位片 (6) 能与拨片 (5) 接触, 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 ; 内 盖 (1) 插入外盖 (2) 后, 外盖定位棘爪 (16) 刚好卡住内盖 (1) 的另一边, 在内盖 (1) 和外盖 (2) 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 (9)、 移动滑片以及拨片 (5), 这里所说的 “刚 好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 (5) 能拨 动阻挡盘 (9) 且外盖 (2) 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 同时也要满足拨片 (5) 能与阻挡盘 (9) 拨 动接触。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 :
     这理先就拨片移动槽 (7) 开口的长度大于拨片 (5) 的长度进行说明, 不妨把拨片 定位槽 (3) 相对于内盖度盘 (11) 上零点的刻度数定为第三密码数, 当顺时针转动外盖 (2), 此时拨片 (5) 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 (4) 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如图 8 所示的 一小角, 当逆时针转动外盖 (2), 此时拨片 (5) 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 (4) 轴 线所在圆直径形成如图 8 所示的一大角, 这样就决定了移动滑片只能被转至其轴线与拨片 定位槽 (4) 中心所在圆的半径形成的角也要满足上述大角和小角的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内 固定一点, 该点所在位置就是移动滑片最终的定位位置, 这是第一个密码数 ; 然后逆时针转 动外盖 (2), 外盖 (2) 所需转过的圆弧的长度为大角对应的圆弧的长度, 该位置可通过此时 外盖 (2) 相对于内盖 (1) 的零点刻度数来体现, 这是第二个密码, 这时阻挡盘 (9) 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刚好出现在移动滑片的下方 ; 接下来再把外盖 (2) 反向转至第三密码数的 位置, 拨片 (5) 就来到了拨片定位槽 (3) 的位置。当所说大角和小角一样时, 也就是所说的 拨片移动槽 (7) 开口的长度等于拨片 (5) 的长度时, 第二个密码和第三个相同 ; 接下来要做 的就是压下外盖, 拨片 (5) 就能与拨片定位槽 (3) 定位啮合, 打开内盖了。
     图 2 所示的密码盖由内盖 (1)、 外盖 (2)、 移动滑片和阻挡盘 (9) 组成, 在阻挡盘 (9) 外圆周边上开有一对对称的拨片移动槽 (7), 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 (8), 在圆孔 (8) 的圆周上开有一对对称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 为配合阻挡 盘工作, 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 : 改为中段为圆盘, 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对对称的纵断 面为台阶的条形定位片, 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 (10) ; 同时在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 (12) 供定位圆柱 (10) 插入, 定位 圆柱 (10) 和拨片 (5) 分别穿过圆孔 (8) 和拨片移动槽 (7), 最后定位圆柱 (10) 插入圆槽 (12) ; 所说圆孔 (8) 的直径与定位圆柱 (10) 的直径相当刚好可让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 一台阶 (66) 通过并放置于内盖上、 而定位片上的第二台阶 (6) 放置于阻挡盘 (9) 上 ; 所说 拨片移动槽 (7) 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 (5) 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 以等于或大于拨片 (5) 的长度, 这样在两拨片 (5) 和外盖 (2) 内圆柱面的限制下阻挡盘 (9) 只能随外盖 (2) 绕同一圆心旋转, 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 阻挡盘 (9) 上的圆孔 (8) 与移动滑 片上的定位圆柱 (10) 是接触不了的, 不会出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 ; 定位圆柱 (10) 与圆槽 (12) 之间的阻力要大小适中, 当移动滑片移至其定位槽的位置后反转动外盖 (2) 拨动阻挡盘 (9) 时, 该阻力可起到固定约束移动滑片的作用, 也不妨碍定位圆柱 (10) 引 导移动滑片向下定位 ;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 转动外盖 (2) 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 可以 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度, 保证定位片 (6) 能与拨片 (5) 接触, 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 的。内盖 (1) 插入外盖 (2) 后, 外盖定位棘爪 (16) 刚好卡住内盖 (1) 的另一边, 在内盖 (1) 和外盖 (2) 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 (9)、 移动滑片以及拨片 (5), 这里所 说的 “刚好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 能拨动阻挡盘且外盖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 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挡盘的拨动接触。
     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一技术方案是一样的, 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 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 :
     按压转动外盖 (2), 当移动滑片经过阻挡盘 (9) 上移动滑片定位槽 (4) 时, 这时移 动滑片上定位片的第一台阶 (66) 仍放置于内盖 (1) 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 ; 反之, 当移动滑片经过内盖 (1) 上移动滑片定位槽 (4) 时, 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第二台阶 (6) 仍放置于阻挡盘 (9) 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
     图 3 所示的密码盖由内盖 (1)、 外盖 (2)、 移动滑片和阻挡盘 (9) 组成, 在阻挡盘 (9) 外圆周边上开有一对对称的拨片移动槽 (7), 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 (8), 在圆孔 (8) 的圆周上开有一对对称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 为配合阻挡 盘 (9) 的工作, 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 : 改为两端为长条形的定位片 (6)、 中段为圆盘, 中 段圆盘的底面上可以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盘 (10) ; 同时在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中央 增设一上凸的圆环 (13), 在圆环的圆周上开设有一对对称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 滑片定位槽 (4) ; 定位圆盘 (10) 和拨片 (5) 分别穿过圆孔 (8) 和拨片移动槽 (7), 最后定位 圆盘 (10) 插入圆环 (13) ; 所说圆孔 (8) 的直径等于圆环 (13) 的外径, 圆孔 (8) 套在圆环(13) 上 ; 所说拨片移动槽 (7) 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 (2) 上的拨片 (5) 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拨片 (5) 的长度, 在旋转的过程中, 因圆环 (13) 将阻挡盘 (9) 与移动滑片分离, 不会出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 ; 另一方面, 为了不让阻挡 盘 (9) 与移动滑片的表面接触, 圆环 (13) 的厚度与阻挡盘 (9) 的厚度是一样的, 由于移动 滑片上的定位片 (6) 分别放置于内盖 (1) 圆环 (13) 和阻挡盘 (9) 上, 对移动滑片起到了很 好的支撑 ;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 转动外盖 (2) 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 可以控制移动滑 片上定位片 (6) 的长度, 保证定位片 (6) 能与拨片 (5) 接触, 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 ; 内 盖 (1) 插入外盖 (2) 后, 外盖定位棘爪 (16) 刚好卡住内盖 (1) 的另一边, 在内盖 (1) 和外 盖 (2) 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 (9)、 移动滑片以及拨片 (5), 这里所说的 “刚好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 (2) 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 (5) 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 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挡盘 (9) 的拨动接触。
     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一技术方案是一样的, 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 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 :
     按压转动外盖 (2), 当移动滑片经过阻挡盘 (9) 上移动滑片定位槽 (4) 时, 这时移 动滑片上定位片 (6) 的仍放置于内盖 (1) 的圆环 (13) 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 ; 反 之, 当移动滑片经过内盖 (1) 上圆环 (13) 的定位槽 (4) 时, 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 (6) 仍 放置于阻挡盘 (9) 上, 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 除非移动滑片、 阻挡盘与内盖圆环上的 移动滑片定位槽三者同时位于相同的位置, 但这对于一随机事件这来说概率是非常小的, 随机破码的可能性不存在。
     图 4 所示的密码盖由内盖 (1)、 外盖 (2)、 移动滑片和阻挡盘 (9) 组成, 增设两阻 挡盘, 在各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分别开有一对对称的拨片移动槽 (7), 在各阻挡盘的中央开有 一圆孔, 在各圆孔的圆周上开有一对对称的长条形移动滑片定位槽 (4) 供移动滑片定位, 靠近内盖 (1) 的为第一阻挡盘 (9), 在其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 (7) 的长度大于在第二阻挡 盘 (99) 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 (7) 的长度, 在其上开设的圆孔 (8) 的直径小于在第二阻挡盘 (99) 上开设的圆孔 (88) 的直径 ; 为配合各阻挡盘的工作, 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 : 改为 两端为长条形其纵断面为台阶形的定位片, 中段为圆盘, 在此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 当的定位圆柱 (10) ; 同时在内盖 (1) 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 (12), 定位圆柱 (10) 和拨片 (5) 分别穿过各阻挡盘上的圆孔和拨片移动槽, 最后定位圆柱 (10) 插入圆槽 (12) ; 所说第一阻挡盘 (9) 上的圆孔 (8) 的直径与定位圆柱 (10) 的直径相当, 在其上的拨 片移动槽 (7) 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 (5) 穿过, 开口的长度大于 拨片 (5) 的长度 ; 所说第二阻挡盘 (99) 上的拨片移动槽 (7) 为圆弧的开口, 开口的宽度刚 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 (5) 穿过, 开口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拨片 (5) 的长度 ; 移动滑片上的 定位片的第一台阶 (66) 放置于第一阻挡盘 (9) 上, 同时刚好可穿过第二阻挡盘上开设的圆 孔 (88) ; 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二台阶 (6) 放置于第二阻挡盘 (99) 上, 这样在两拨片的 限制下各阻挡盘只能随外盖 (2) 绕同一圆心旋转, 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 各阻挡盘上的圆 孔与移动滑片上的定位圆柱 (10) 是接触不了的 ;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 转动外盖 (2) 如 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 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度, 保证定位片 (6) 能与拨片 (5) 接 触, 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内盖 (1) 插入外盖 (2) 后, 外盖定位棘爪 (16) 刚好卡住内 盖 (1) 的另一边, 在内盖 (1) 和外盖 (2) 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各阻挡盘、 移动滑片以及拨片 (5), 这里所说的 “刚好能容纳下” 的意思是 : 当转动外盖 (2) 并对外盖施加 一个向上的力时, 外盖上的拨片 (5) 能拨动阻挡盘、 移动滑片不再接触, 同时也要满足拨片 (5) 能与阻挡盘的拨动接触。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 :
     这理先从第一阻挡片 (9) 进行说明, 不妨先把拨片定位槽 (3) 相对于内盖度盘 (11) 上零点的刻度数定为第四密码数, 当顺时针转动外盖 (2), 此时拨片 (5) 的中点所在圆 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 (4) 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如图 8 所示的一小角, 当逆时针转动外盖 (2), 此时拨片 (5) 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 (4) 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如图 8 所 示的一大角。这样就决定了移动滑片只能被转至与拨片定位槽 (3) 中心所在圆的半径形 成的角也要满足上述大角和小角的范围内, 在该范围内固定一点, 该点相对于度盘 (11) 的 刻度为第一个密码, 顺时针转动外盖 (1), 让移动滑片外于第一个密码的位置 ; 然后逆时针 转动外盖 (2), 转至大角相对应的读数, 这时阻挡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刚好出现在定 位滑片的下方, 这是第二个密码 ; 接下来再把外盖反向转至拨片定位槽 (4) 位置, 也就是拨 片定位槽相对度盘的零点读数的位置, 这是第三个密码, 当所说大角和小角一样时, 也就是 所说的拨片移动槽开口的长度密码。这两组密码将如何配合 : 两阻挡盘分别形成两个大角 和两个小角, 在比较大小时, 用小角和小角比, 大角和大角比, 得出一个最大的小角和一个 最小的大角。于是最终的密码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把移动滑片转至位于与拨片定位槽形的 角度满足于最大的小角和一个最小的大角之间的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固定一点得第一密码 数; 反向转动外盖 (2) 把第一阻挡盘 (9) 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转至移动滑片的下方, 得 第二密码数 ; 再反向转动外盖 (2) 把第二阻挡盘 (99) 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 (4) 转至移动滑 片的下方, 得第三密码数 ; 最后再反向转动外盖 (2) 至第四密码数的位置, 就可把拨片 (5) 转至拨片定位槽 (3) 的位置, 最终完成密码盖的定位, 拨片 (5) 与拨片定位槽 (3) 啮合, 从 而打开内盖 (1)。由于第一阻挡盘 (9) 上拨片移动槽 (7) 的长度大于第二阻挡盘 (99) 上的 拨片移动槽 (7) 的长度, 因此在一定的行程范围内转动第二阻挡盘 (99) 时拨片 (5) 是不会 与第一阻挡盘 (9) 接触的。
     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 :
     当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一台阶 (66) 经过第一阻挡盘 (9) 上的移动滑片定位 槽 (4) 时, 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二台阶 (6) 依然放置于第二阻挡盘上 (99), 为此第一台 阶能很顺畅的通过第一阻挡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的位置 ; 反之当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 第二台阶 (6) 经过第二阻挡盘 (99) 上定位槽 (4) 时, 除非移动滑片、 各阻挡盘上的移动滑 片定位槽三者同时位于相同的位置, 但这对于一随机事件这来说概率是非常小的, 随机破 码的可能性不存在。
     图 5 所示的密码盖由内盖 (1)、 外盖 (2) 和阻挡盘 (9) 组成, 在外盖 (2) 仍设有一对 对称的拨片 (5), 在由内盖 (1) 和外盖 (2) 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仅设置一片阻挡盘 (9), 在阻挡盘上开设有一对对称的大小与拨片一样仅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 (9) 与内盖 (1) 上的 拨片定位槽 (3) 定位啮合的拨片定位槽 (3), 在阻挡盘 (9) 外缘相距拨片定位槽 (3) 一定的 位置上设有一对对称的凸块 (55) 供拨片 (5) 拨动带动阻挡盘 (9) 移动定位, 在拨片 (5) 没 有完成定位前, 拨片 (5) 是处于阻挡盘 (9) 的上方的 ; 拨片 (5) 的厚度可大于阻挡盘 (9) 与 凸块 (55) 的厚度之和, 当凸块 (55) 为两片以下时, 由于其面积太小对外盖的支撑不形成一个面, 拨片 (5) 的只要大于阻挡盘的厚度, 按下外盖的任何一边会如同跷跷板一样, 拨片能 直接穿过阻挡盘与内盖接触上, 因此这两种情形都能满足拨片 (5) 的定位啮合需要 ; 阻挡 盘 (9) 与拨片 (5) 相互接触的这面的摩擦力大于阻挡盘 (9) 与内盖 (1) 这一面的摩擦力, 可通过增加阻挡盘 (9) 与拨片 (5) 相互接触的这面的摩擦系数或在这一面开刻防滑槽 (14) 等手段来实现。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 :
     首先内盖 (1)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相对内盖度盘 (11) 的零点读数是第一个密码, 第一个密码加上凸块 (55) 相距阻挡盘 (9) 上的拨片移动槽 (3) 的刻度数之和为第二个密 码, 先转动外盖 (2) 至第一个密码读数, 转动时应对外盖施加一向上的力, 以保证拨片 (5) 对阻挡盘 (9) 的作用只有通过凸块 (55) 才能实现, 这时阻挡盘 (9)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就 位于内盖 (1)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的上方, 之后反向转动外盖 (2) 至第二个密码数的位置, 此时, 拨片 (5) 就来到了阻挡盘 (9) 与内盖 (1) 的拨片定位槽 (3) 的上方, 压下外盖 (2), 拨 片 (5) 就能与内盖 (1)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定位啮合, 从而打开内盖。
     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 :
     压下外盖 (2) 转动, 由于拨片 (5) 与阻挡盘 (9) 的摩擦力大于阻挡盘 (9) 与内盖 (1) 的摩擦力, 结果是阻挡盘 (9) 将随拨片 (5) 一起移动,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位置压下外 盖, 拨片 (5) 只能停留在阻挡盘 (9) 的一个固定位置上, 其结果就如同采用了逐点尝试的方 式一样, 但如同前面的分析一样——逐点尝试的方式因阻挡盘 (9) 的位置的不断变化导致 了可供的参考点已不存在, 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到阻挡盘上 (9)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的 位置, 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上来找出一个针眼一样, 概率是很小的, 不存在破码的 可能。 在图 7 所示的密码盖中, 作为图 5 所示技术方案的改进, 设两片阻挡盘, 在第二阻 挡盘 (99) 的中央设有一带有一对对称扇形凸块 (17) 的小圆盘 (15), 在第二阻挡盘 (99) 上 开设有一对对称的大小与拨片 (5) 一样仅能让拨片 (5) 穿过阻挡片与内盖 (1) 上的拨片定 位槽 (3) 定位槽啮合的拨片定位槽 (3) ; 在第一阻挡盘 (9) 的中央开设一带有一对对称扇 形凸块 (18) 的圆孔 (8), 该圆孔 (8) 刚好可让第二阻挡盘 (99) 的小圆盘 (15) 通过, 转动 第一阻挡盘 (9), 通过圆孔 (8) 上的凸块 (18) 与小圆盘 (15) 上的凸块 (17) 的相互作用, 从而带动第二阻挡盘 (99) 转动定位 : 拨片 (5) 与第一阻挡盘 (9) 的摩擦力大于第二阻挡盘 (99) 与第一阻挡盘 (9) 的摩擦力 ; 第二阻挡盘 (99) 与第一阻挡盘 (9) 的摩擦力小于第二 阻挡盘 (99) 与内盖 (1) 的摩擦力 ; 这样当转动外盖 (2) 并对外盖施加一向上的力时, 先就 能把第二阻挡盘 (99) 转至定位的位置, 之后反向转动外盖 (2) 转动第一阻挡盘 (9) 而不会 带第二阻挡盘 (99) 转动 ; 但若想破码按下外盖 (2) 将会带动第一阻挡盘 (9) 一起转动, 因 此这样的设计既能完成定位, 也能防止破码, 在第一阻挡盘 (9) 与第二阻挡盘 (99) 的相互 作用下破码的难度又翻了一翻。
     能防止破码, 在第一阻挡盘 (9) 与第二阻挡盘 (99) 的相互作用下破码的难度又翻 了一翻。
     图 6 所示的密码盖由内盖 (1)、 外盖 (2) 和阻挡盘 (9) 组成, 在外盖 (2) 仍设有一 对对称的拨片 (5), 在由内盖 (1) 和外盖 (2) 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 (9), 在阻挡盘 (9) 上开设有一对对称的仅能让拨片 (5) 穿过阻挡片 (9) 与内盖 (1) 上的拨片定
     位槽 (3) 定位槽啮合的拨片定位槽 (3), 在阻挡盘外缘相距其上的拨片定槽 (3) 一定的位置 上设有一对对称的凸块 (55) 供拨片 (5) 拨动带动阻挡盘 (9) 转动定位, 在拨片 (5) 没有完 成定位前, 拨片 (5) 是处于阻挡盘 (9) 的上方的 ; 拨片 (5) 的厚度可大于凸块 (55) 的厚度, 当凸块 (55) 为两片以下时对内盖的支撑不形成一个面, 拨片 (5) 的厚度也可小于等于凸块 (55) 的厚度, 这两种情形都能满足拨片 (5) 的定位啮合需要 ; 在内盖 (1) 的外圆柱顶面上 沿内盖外圆面设有一圈凸起的圆环 (19), 圆环 (19) 的宽度小于外盖上拨片 (5) 的宽度, 在 圆环 (19) 上同样开有一对对称的仅能让拨片定位啮合的拨片定位槽 (3) ; 所说阻挡盘 (9) 刚好可放入圆环 (19) 内, 其厚度与圆环 (19) 一样 ; 当阻挡盘 (9)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与圆 环 (19)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对齐重合此时形成的拨片定槽其大小尺寸刚好与拨片 (5) 相 同, 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位置时来自于阻挡盘 (9) 和圆环 (19) 对拨片 (5) 阻力才会同时消 失, 拨片才能实现与内盖 (1) 定位位啮合 ;
     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 :
     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五技术方案是一样的, 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 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 :
     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 :
     由于阻挡盘 (9) 的不停转动, 逐点尝试破码已可能破码吗, 按压转动外盖 (2) 时, 拨片 (5) 来到了位于圆环 (19)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的位置, 由于阻挡盘 (9) 的支撑, 拨片 (5) 能顺畅通过圆环 (19)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的位置, 同理在圆环 (19) 的支撑下拨片 (5) 也能顺利通过阻挡盘 (9) 上的拨片定位槽 (3) 的位置, 只有当二者刚好重合, 才可出现拨片 与拨片定位槽定位啮合的可能, 但这样的概率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上来找出一个 针眼一样是很小的, 不存在破码的可能。

密码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密码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密码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码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码盖.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60135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8CN102060135ACN102060135A21申请号200910218285522申请日20091207B65D50/06200601B65D55/1420060171申请人宋泽贵地址650224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刘家营口金丰园小区1幢2单元201号72发明人宋泽贵54发明名称密码盖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多次使用、适用于多种类型瓶子和盒子的密码盖。它仅由内盖1、外盖2、移动滑片、一片以上阻挡盘9组成,阻挡盘上设有密码,这样制作的密码盖难破码。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

2、要求书3页说明书13页附图4页CN102060139A1/3页21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它由外盖2和内盖1构成,外盖2盖口内缘设有一圈定位棘爪16,内盖1插入外盖2内,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定位槽3,在内盖1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11,外盖2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以上的和外盖2连为一体的拨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盖的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中央设有内凹的圆槽12,在外盖2和内盖1底面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安放一可转动的阻挡盘9和带有一条以上定位片6的移动滑片,在阻挡盘9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拨槽7,阻挡盘9的中央开有一圆孔8,在圆孔8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4供定。

3、位片6定位,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10,定位圆柱10和拨片5分别穿过圆孔8和拨片移动槽7,最后定位圆柱10插入圆槽12,拨片5的厚度等于移动滑片与阻挡盘9的厚度之和,盖上外盖2完成密码盖的制作。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盖,其特征在于所说拨片5厚度等于或小于阻挡盘9与移动滑片的厚度之和,所说阻挡盘9与移动滑片的摩擦力大于移动滑片与内盖1的摩擦力。3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它由外盖2和内盖1构成,外盖2盖口内缘设有一圈定位棘爪16,内盖1插入外盖2内,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定位槽3,在内盖1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11,外盖2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以上和。

4、外盖2连为一体的拨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盖的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中央设有内凹的圆槽12,沿圆槽12的圆柱面顶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条形移动滑片定位槽4供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一台阶66定位,在外盖2和内盖1底面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安放一可转动的阻挡盘9和一移动滑片,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为长条形纵断面为台阶,第一台阶66放置于内盖上、第二台阶6放置于阻挡盘上,在阻挡盘9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拨槽7,阻挡盘9的中央开有一圆孔8,在圆孔8的圆周上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4供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二台阶6定位,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10,定位圆柱10和拨片5分别穿。

5、过圆孔8和拨片移动槽7,最后定位圆柱10插入圆槽12,拨片5的厚度等于或小于移动滑片与阻挡盘9的厚度之和,盖上外盖2完成密码盖的制作。4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它由外盖2和内盖1构成,外盖2盖口内缘设有一圈定位棘爪16,内盖1插入外盖2内,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定位槽3,在内盖1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11,外盖2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以上的和外盖2连为一体的拨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盖的内盖1的外圆柱面中央设有一圈圆环13,在圆环上开有一道以上的移动滑定位槽4,在外盖2和内盖1底面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安放一可转动的阻挡盖9和带有一条以上定位片6的移动滑片,在阻挡盘9外圆周边上开有。

6、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拨槽7,阻挡盘9的中央开有一圆孔8,在圆孔8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4供定位片6定位,圆环13厚度与阻挡盘一样,圆孔8套在圆环13上,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盘10,定位圆盘10和拨片5分别穿过圆孔8和拨片移动槽7,最后定位圆盘10插入圆环13,拨片5的厚度等于或小于移动滑片与阻挡盘9的厚度之和,盖上外盖2完成密码盖的制作。权利要求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2/3页35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它由外盖2和内盖1构成,外盖2盖口内缘设有一圈定位棘爪16,内盖1插入外盖2内,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定位。

7、槽3,在内盖1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11,外盖2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以上的和外盖2连为一体的拨片5,其特征在于所说密码盖设有两阻挡盘,第一阻挡盘9第二阻挡盘99,在各密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分别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7,在各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在各圆孔的圆周上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移动滑片定位槽4供移动滑片定位,靠近内盖的为第一阻挡盘9,在其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7的长度大于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7的长度,在其上开设的圆孔8的直径小于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的圆孔88的直径,移动滑片为中段为圆盘,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条以上的纵断面为台阶的条形定位片,定位片第一台阶66放置于第一阻挡盘9上、第二台。

8、阶6放置于第二阻挡盘99上,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10,在内盖的外圆柱底面中央设一内凹的圆槽12,定位圆柱10和拨片5分别穿过各阻挡盘上的圆孔和拨片移动槽7,最后定位圆柱10插入圆槽12,所说的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2上的拨片5穿过,开口的长度大于拨片5的长度,所说第二阻挡盘99上的拨片移动槽7为圆弧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2上的拨片5穿过,开口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拨片5的长度,拨片5的厚度等于或小于移动滑片与阻挡盘9的厚度之和,盖上外盖2完成密码盖的制作。6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它由外盖2和内盖1构成,外盖2盖口内缘设有一圈定位。

9、棘爪16,内盖1插入外盖2内,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定位槽3,在内盖1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11,外盖2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以上的和外盖2连为一体的拨片5,其特征在于在由内盖1和外盖2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9,在阻挡盘9上开设有一道以上能让拨片5穿过阻挡片9的拨片定位槽3,在阻挡盘9外缘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凸块55供拨片5拨动带动阻挡盘9移动定位,拨片5是处于阻挡盘9的上方,阻挡盘9与拨片5相互接触的这面的摩擦力大于阻挡盘9与内盖1这一面的摩擦力,盖上外盖2完成密码盖的制作。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码盖,其特征在于在由内盖1和外盖2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再增设第二片阻挡盘9。

10、9,中央设有带一道以上的扇形凸块17的小圆盘15,在第二阻挡盘99上开设有一道以上大小与拨片一样仅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的拨片移动槽3,在第一阻挡盘9的中央开设一带有一道以上扇形凸块18的圆孔8,该圆孔8刚好可让第二阻挡盘99的小圆盘15通过,所说拨片5与第一阻挡盘9的摩擦力大于第一阻挡盘9与第二阻挡盘99的摩擦力;拨片5与第二阻挡盘99的摩擦力大于第二阻挡盘99与内盖1的摩擦力。8一种用于瓶子或盒子的密码盖,它由外盖2和内盖1构成,外盖2盖口内缘设有一圈定位棘爪16,内盖1插入外盖2内,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上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定位槽3,在内盖1盖口外缘设有一圈度盘11,外盖2内圆柱底面上设有一块以。

11、上的和外盖2连为一体的拨片5,其特征在于在由内盖1和外盖2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9,在阻挡盘9上开设有一道以上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9的拨片定槽3,在阻挡盘9外缘设有一道以上的凸块55供拨片5拨动,在拨片5权利要求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3/3页4没有完成定位前,拨片是处于阻挡盘9的上方的,在内盖1的外圆柱顶面上沿外圆面设有一圈凸起的圆环19,圆环19的宽度小于外盖上拨片5的宽度,在圆环19上同样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定位槽3,所说阻挡盘9刚好可放入圆环19内,其厚度与圆环19一样,当阻挡盘9上的拨片定位槽3与圆环上的拨片定位槽3对齐重合时所形成的拨片定槽其大小尺。

12、寸刚好与拨片5相同,盖上外盖2完成密码盖的制作。权利要求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1/13页5密码盖0001技术领哉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瓶子和盒子的密码盖,尤其是由内盖和外盖组合而成的密码盖。背景技术0003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所购买的物品是否被伪造了,特别是比较明贵的酒类;家里有小孩子的总会问放在家里的药品会不会被小孩子给误食了。于是人们设想许多办法,本人于2008年10月13日同样也申请了可用于外包装盒或瓶子的专利号ZL2008200817506的密码盖,该密码盖由内盖和外盖组成,在外盖和内盖底面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安放一移动滑片,在内。

13、盖顶面上设置一道贯通的移动片定位槽和一对对称的拨片定位槽,在外盖内圆底面设有一对对称的拨片。其工作原理是这的转动外盖其上的拨片便可拨动移动滑片,通过设好的密码完成定位,于拨片就可同拨片定位槽啮合,从而打开内盖。但上述密码盖的密码定位槽全都设置于内盖上,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相对于内盖上的度盘的零点读数密码的位置是固定不的,这给破码提供了一个参考点,相对于参考点可进行逐点转动按压尝试,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能找到密码的位置。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破码难的密码盖。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针对内盖和外盖组成的密码盖,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或以。

14、上的阻挡盘,把至少一个密码设置在阻挡盘上,而阻挡盘是可以转动的,这使得想通过逐点按压转动尝试破码变得非常困难,从而做到难于破密的目的。为什么通增加阻挡盘可以达到破码困难呢,通常的机械密码的位置都能找到一个参考点,相对于该参考点密码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这给破码带来方便,可以作这样的假设,如果基数为1000,那么相对该参考点尝试1000次,就有一次成功的可能;然而这里所说的阻挡盘却能随着外盖的转动而转动,其上的密码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盲目的参考某一点是不可打开盖子的,也就是说如果基数为N,即使尝试了N次也许也碰不到密码所在的位置;加之阻挡盘与内盖一起配合将形成至少二纬以上的密码,这给破码的困难将以。

15、乘方倍增长。这是如何做到呢,下面就有关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说明。0006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在专利ZL2008200817506的基础上,增设一阻挡盘,在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在圆孔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为配合阻挡盘工作,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改为中段为圆盘,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条以上的条形定位片,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同时在内盖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供定位圆柱插入,定位圆柱和拨片分别穿过圆孔和拨片移动槽,最后定位圆柱插入圆槽;所说圆孔的直径可大于或等于。

16、定位圆柱的直径,所说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说明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2/13页6于拨片的长度,这样在拨片和外盖内圆柱面的限制下阻挡盘只能随外盖绕同一圆心旋转,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阻挡盘上的圆孔与移动滑片上的定位圆柱是接触不了的,不会出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当然若圆孔的直径等于定位圆柱的直径,为了抵消来自阻挡盘圆孔对移动滑片的带动,也可采用增大定位圆柱与圆槽的摩擦力来实现;定位圆柱与圆槽之间的阻力要大小适中,当移动滑片移至其定位的位置后反向转动外盖拨动阻挡盘时,该阻力可起到固定约束移动滑片的作用,也。

17、不妨碍定位圆柱引导移动滑片向下定位;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动外盖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度,保证定位片能与拨片接触,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内盖插入外盖后,外盖定位棘爪刚好卡住内盖的另一边,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移动滑片以及拨片,这里所说的“刚好能容纳下”的意思是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阻挡盘且外盖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挡盘的拨动接触。0007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0008这理先就拨片移动槽开口的长度大于拨片长度进行说明,首先在阻挡盘上设置的拨片移动槽和移动滑片定位槽不应处于。

18、同一直线上,否则可能出现只需朝一方向转动就能出现移动滑片、拨片与移动滑片定位槽、拨片定位槽同时定位的情况,造成破密容易。不妨把拨片定位槽相对于内盖度盘上零点的刻度数定为第三密码数,当顺时针转动外盖,此时拨片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一小角,当逆时针转动外盖,此时拨片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一大角,这样就决定了移动滑片只能被转至其轴线与拨片定位槽中心所在圆的半径形成的角也要满足上述大角和小角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固定一点,该点所在位置就是移动滑片最终的定位位置,这是第一个密码数;然后逆时针转动外盖,外盖所需转过的圆弧的长度为大角对应的圆弧的长度,。

19、该位置可通过此时外盖相对于内盖的零点刻度数来体现,这是第二个密码;接下来再把外盖反向转至第三密码数的位置,拨片于是就来到了拨片定位槽的位置。当所说大角和小角一样时,也就是所说的拨片移动槽开口的长度等于拨片的长度时,第二个密码和第三个相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压下外盖,拨片就能与拨片定位槽定位啮合,打开内盖了。0009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0010不知道密码要打开这样的密码盖,最好的方法肯定是参考某一点不断进行逐点按压的尝试。对于不断按压尝试这种方式,由于阻挡盘是不停在动,这样的参考点是不存在的。按常理拨片的厚度是阻挡盘与移动滑片的厚度之和,转动外盖,在阻挡盘与移动滑片的支撑下,拨片能顺畅的通过。

20、拨片定位槽的上方;另一方面在拨片的支撑下,移动滑片也能顺畅的通过阻挡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的位置,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而且阻挡盘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逐点尝试破码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样,因为只要精度够高,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一样,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不存在通过按压转动破码的可能。0011作为改进,拨片的厚度可以小于阻挡盘与移动滑片的厚度之和,此时拨片对外盖的支撑已不存在,为避免当移动滑片转至阻挡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的上而把移动滑片压入定位槽,解决的办法是增大阻挡盘上与的移动滑片相互接触面的摩擦力,可采取增大接触面的摩擦系数。

21、,也可在相互接触的面上各自开刻防滑滚花肋等;这样当压下外盖转动时,说明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3/13页7将在阻挡盘上与移动滑片之间产生一个较大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将使得移动滑片随阻挡盘一起移动而不会在彼此之间产生位移,也就避免了移动滑片与移动滑片定位槽相互交错移动而被压入定位槽的可能,这也说明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的拨片的厚度要求不太苛刻,可是移动滑片与阻挡盘的厚度之和、也可约小于二者厚度之和,但这样的密码盖开启的办法只能是转动外盖的同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并不会给使用带来更多的不便,因大多数的盖子用一只手就可握住的。0012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22、在专利ZL2008200817506的基础上,增设一阻挡盘,在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在圆孔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为配合阻挡盘工作,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改为中段为圆盘,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条以上的纵断面为台阶的条形定位片,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同时在内盖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供定位圆柱插入,沿圆槽的圆柱面顶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条形的移动滑片定位槽,定位圆柱和拨片分别穿过圆孔和拨片移动槽,最后定位圆柱插入圆槽;所说圆孔的直径约大于定位圆柱的直径刚好可让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一。

23、台阶通过并放置于内盖上、而定位片上的第二台阶放置于阻挡盘上;所说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拨片的长度,这样在拨片和外盖内圆柱面的限制下阻挡盘只能随外盖绕同一圆心旋转,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阻挡盘上的圆孔与移动滑片上的定位圆柱是接触不了的,不会出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定位圆柱与圆槽之间的阻力要大小适中,当移动滑片移至其定位槽的位置后反转动外盖拨动阻挡盘时,该阻力可起到固定约束移动滑片的作用,也不妨碍定位圆柱引导移动滑片向下定位;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动外盖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度,保证定位片能与拨片接触。

24、,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内盖插入外盖后,外盖定位棘爪刚好卡住内盖的另一边,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密码盘、移动滑片以及拨片,这里所说的“刚好能容纳下”的意思是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阻挡盘且外盖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挡盘的拨动接触。0013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一技术方案是一样的,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0014按压转动外盖,当移动滑片经过阻挡盘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第一台阶仍放置于内盖上,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反之当移动滑片经过内盖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这时移动滑片上。

25、定位片的第二台阶仍放置于阻挡盘上,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而且阻挡盘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逐点尝试破码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样,因为只要精度够高,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一样,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不存在通过按压转动破码的可能。这也从另一方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的拨片的厚度要求不太苛刻,可是移动滑片与阻挡盘的厚度之和、也可约小于二者厚度之和。0015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在专利ZL2008200817506的基础上,增设一阻挡盘,在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

26、孔,在圆孔的圆周上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为配说明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4/13页8合阻挡盘工作,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改为中段为圆盘,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条以上的长条形定位片,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盘;同时在内盖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上凸的圆环,在圆环的圆周上开设有一道以上的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定位圆盘和拨片分别穿过圆孔和拨片移动槽,最后定位圆盘插入圆环;所说圆孔的直径等于圆环的的外径,圆孔套在圆环上;所说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拨片的长度。

27、,这样在拨片和外盖内圆柱面的限制下阻挡盘只能随外盖绕同一圆心旋转,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因圆环将阻挡盘上与移动滑片分离,不会出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不让阻挡盘与移动滑片的表面接触,圆环的厚度与阻挡盘的厚度是一样的,由于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分别同时放置于内盖的圆环和阻挡盘上,对移动滑片起到了很好的支撑;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动外盖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度,保证定位片能与拨片接触,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内盖插入外盖后,外盖定位棘爪刚好卡住内盖的另一边,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密码盘、移动滑片以及拨片,这里所说的“刚好能容纳下”的意。

28、思是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阻挡盘且外盖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挡盘的接触触0016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一技术方案是一样的,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0017按压转动外盖,当移动滑片经过阻挡盘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仍放置于内盖的圆环上,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反之,当移动滑片经过内盖上圆环的定位槽时,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仍放置于阻挡盘上,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而且阻挡盘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逐点尝试破码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来。

29、找出一针眼一样,因为只要精度够高,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一样,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不存在通过按压转动破码的可能。这也从另一方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的拨片的厚度要求不太苛刻,可是移动滑片与阻挡盘的厚度之和、也可约小于二者厚度之和。0018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四种技术方案,在专利ZL2008200817506的基础上,增设两阻挡盘,在各密阻挡盘外圆周边上分别开有一道以上的拨片移动槽,在各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在各圆孔的圆周上径向开有一道以上的长条形移动滑片定位槽供移动滑片定位,靠近内盖的为第一阻挡盘,在其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的长度大于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的拨片移动槽的长度,在其上开设的。

30、圆孔的直径小于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的圆孔的直径;为配合各阻挡盘的工作,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改为中段为圆盘,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条以上的纵断面为台阶的条形定位片,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同时在内盖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定位圆柱和拨片分别穿过各阻挡盘上的圆孔和拨片移动槽,最后定位圆柱插入圆槽;所说第一阻挡盘上的圆孔的直径约大于定位圆柱的直径,在其上的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开口的长度大于拨片的长度;所说第二阻挡盘上的拨片移动槽为圆弧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穿过,开口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拨片的长度;移动滑片上的。

31、定位片的第一台阶放置于第一阻挡盘上,同时刚好可穿过第二阻挡盘上开设说明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5/13页9的圆孔;移动滑片上的定位片的第二台阶放置于第二阻挡盘上,这样在拨片和外盖内圆柱面的限制下密码盘只能随外盖绕同一圆心旋转,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阻挡盘上的圆孔与移动滑片上的定位圆柱是接触不了的,当然若圆孔的直径等于定位圆柱的直径,为了抵消来自阻挡盘圆孔对移动滑片的带动,也可采用增大定位圆柱与圆槽的摩擦力来实现;定位圆柱与圆槽之间的阻力要大小适中,当移动滑片移至其定位的位置后反向转动外盖拨动阻挡盘时,该阻力可起到固定约束移动滑片的作用,也不妨碍定位圆柱引导移动滑片向下定。

32、位;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动外盖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长度,保证定位片能与拨片接触,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内盖插入外盖后,外盖定位棘爪刚好卡住内盖的另一边,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移动滑片以及拨片,这里所说的“刚好能容纳下”的意思是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密码盘且外盖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同时也要满足拨片能与阻挡盘的接触触。0019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0020这理先从第一阻挡片进行说明,首先在阻挡盘上设置的拨片移动槽和移动滑片定位槽不应处于同一直线上,否则可能出现只需朝一方向转动就能出现移动滑片。

33、、拨片与移动滑片定位槽、拨片定位槽同时定位的情况,造成破密容易。首先把拨片定位槽相对于内盖度盘上零点的刻度数定为第四密码数,当顺时针转动外盖,此时拨片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一小角,当逆时针转动外盖,此时拨片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一大角。这样就决定了移动滑片只能被转至与拨片定位槽中心所在圆的半径形成的角也要满足上述大角和小角的范围内,从而形成第一个密码,顺时针转动外盖,让移动滑片外于第一个密码的位置;然后逆时针转动外盖,转至大角相对应的读数,这时密码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刚好出现在定位滑片的下方,这是第二个密码;接下来再把外盖反向转至拨片定位。

34、槽位置,也就是拨片定位槽相对度盘的零点读数的位置,这是第三个密码,当所说大角和小角一样时,也就是所说的拨片移动槽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拨片的长度时,第二个密码和第三个相同;同理在第二阻挡盘上也可形成三个密码或两个密码。那么这两组密码将如何配合两阻挡盘分别形成两个大角和两个小角,在比较大小时,用小角和小角比,大角和大角比,得出一个最大的小角和一个最小的大角。于是最终的密码的密码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把移动滑片转至位于与拨片定位槽形的角度满足于最大的小角和一个最小的大角之间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固定一点得第一密码数;反向转动外盖把第一阻挡盘上的移动定位槽转至移动滑片的下方,得第二密码数;再反向转动外盖把第二。

35、阻挡盘上的移动滑片定位槽转至移动滑片的下方,得第三密码数;最后再反向转动外盖至第四密码数的位置,就可把拨片转至拨片定位槽的位置,最终完成密码盖的定位,拨片与拨片定位槽啮合,从而打开内盖。由于第一阻挡盘上拨片移动槽的长度大于第二阻挡盘上的拨片移动槽的长度,因此在一定的行程范围内转动第二阻挡盘时拨片是不会与第一阻挡盘接触的。0021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0022按压转动外盖,当移动滑片经过第一阻挡盘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第二台阶仍放置于第二阻挡盘上,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反之当移动滑片经过第二阻挡盘上移动滑片定位槽时,这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的第一台阶仍放置于第一说明书CN。

36、102060135ACN102060139A6/13页10阻挡盘上,因此移动滑片能顺畅的通过,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而且阻挡盘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逐点尝试破码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样,因为只要精度够高,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一样,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更不用说此时的阻挡盘已增至为两片,更不存在通过按压转动破码的可能。这也从另一方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的拨片的厚度要求不太苛刻,可是移动滑片与阻挡盘的厚度之和、也可约小于二者厚度之和;开启的方式最好是向上转动开启,但如果第一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大于其与第二阻挡盘的摩擦力也可采用按压开启的。

37、方式。0023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五种技术方案,在外盖仍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在由内盖和外盖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在阻挡盘上开设有一道以上、大小与拨片一样仅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与内盖上的拨片定位槽定位槽啮合的拨片定位槽,在阻挡盘外缘相距拨片移动槽一定的位置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凸块供拨片拨动带动阻挡盘移动定位,在拨片没有完成定位前,拨片是处于阻挡盘的上方的;拨片的厚度大于阻挡盘与凸块的厚度之和,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拨片的定位啮合;阻挡盘与拨片相互接触的这面的摩擦力大于阻挡盘与内盖这一面的摩擦力,可通过增加阻挡盘与拨片相互接触的这面的摩擦系数或在这一面开刻防滑槽等手段来实现。内盖插入外盖。

38、后,外盖定位棘爪刚好卡住内盖的另一边,在内盖和外盖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与拨片,这里所说的“刚好能容纳下”的意思是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外盖上的拨片能拨动到阻挡盘上的凸。0024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0025首先拨片定位槽相对内盖度盘的零点读数是第一个密码,第一个密码加上凸块相距拨片移动槽的刻度数之和为第二个密码,先转动外盖至第一个密码读数,转动时应对外盖施加一向上的力,以保证拨片对阻挡盘的作用只有通过凸块才能实现,这时阻挡盘上的拨片定位槽就位于拨片定位槽的上方,之后反向转动外盖至第二个密码数的位置,此时,拨片就来到了拨片定位槽的上方,压下外盖,拨片。

39、就能与拨片定位槽定位啮合,从而打开内盖。这里的开启方式为向上转动。0026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0027压下外盖转动,由于拨片与阻挡盘的摩擦力大于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结果是阻挡盘将随拨片一起移动,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位置压下外盖,拨片只能停留在阻挡盘的一个固定位置上,其结果就如同前面的分析一样因阻挡盘的位置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可供的参考点已不存在,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到阻挡盘上的拨片移动槽的位置,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上来找出一个针眼一样,概率是很小的,不存在破码的可能。0028作为改进,可再增设第二片阻挡盘,在第二阻挡盘的中央设有一带有一对对称扇形凸块的小圆盘,在第二阻挡盘上开设有一道以。

40、上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与内盖上的拨片定位槽定位槽啮合的拨片移动槽;在第一阻挡盘的中央开设一带有一道以上扇形凸块的圆孔,该圆孔刚好可让第二阻挡盘的小圆盘通过,转动第一阻挡盘,通过圆孔上的凸块与小圆盘上的凸块的相互作用,从而带动第二阻挡盘转动定位,拨片与第一阻挡盘的摩擦力大于第一阻挡盘与第二阻挡盘的摩擦力;拨片与第二阻挡盘的摩擦力大于第二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第二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大于第一阻挡盘与第二阻挡盘的摩擦力,这样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向上的力时,就能把第一阻挡盘和第二阻挡盘转至各自的位,方法是先说明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7/13页11把第二阻挡盘转至其上的拨片移。

41、动槽位于拨片定位槽的上方,之后反向转动外盖,这时小圆盘上的凸块与圆孔上的凸块分离,加之第二阻挡盘与内盖的摩擦力,反向转动第一阻挡盘时不会带动第二阻挡盘转动,最后把第一阻挡盘转至其上的拨片移动槽位于拨片定位槽的上方,之后再次反向转动外盖至其上的拨片位于内盖拨片定位槽的位置,压下外盖就能让拨片与拨片位槽定位啮合。由于设置了两阻挡盘密码也就增加为两位,破码变得更加困难。0029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六种技术方案,在外盖仍设有一道以上的拨片,在由内盖和外盖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设置一片阻挡盘,在阻挡盘上开设有一道以上的能让拨片穿过阻挡片与内盖上的拨片定位槽定位槽啮合的拨片定位槽,在阻挡盘外缘相距其上。

42、的拨片定位槽一定的位置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凸块供拨片拨动带动阻挡盘移动定位,在拨片没有完成定位前,拨片是处于阻挡盘的上方的;拨片的厚度大于阻挡盘与凸块的厚度之和,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拨片的定位啮合;在内盖的外圆柱顶面上沿内盖外圆面设有一圈凸起的圆环,圆环的宽度小于外盖上拨片的宽度,在圆环上同样开有一道以上的能让拨片定位啮合的拨片定位槽;所说阻挡盘刚好可放入圆环内,其厚度与圆环一样;当阻挡盘上拨片定位槽与圆环上的拨片定位槽对齐重合时所形成的拨片定槽其大小尺寸刚好与拨片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位置时来自于阻挡盘和圆环对拨片的阻力才会同时消失,拨片才能实现与内盖定位位啮合;这样的结构通常情况下,阻挡盘与内。

43、盖的摩擦力是大于其与拨片的摩擦力的,因为阻挡盘不但底面与内盖接触,而且侧面也同圆环接触,因此可用按压开启方式。0030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0031本技术方案的密码设置原理同第五技术方案是一样的,这就不过多叙述。接下来要分析的是如何防止破码的问题0032这样的密码盖如何防止破密呢0033按压转动时即使拨片来到了位于圆环拨片定位槽的位置,由于阻挡盘的支撑,拨片能顺畅通过圆环上的拨片定位槽的位置,同理在圆环的支撑下拨片也能顺利通过阻挡盘上的拨片定位槽的位置,只有当二者刚好重合,才可出现拨片与拨片定位槽定位啮合的可能,这样整个转动过程不但很流利,而且阻挡盘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逐点尝试。

44、破码变成了一个随机事件,成功的可能就如同让人闭上眼在一个圆盘来找出一针眼一样,因为只要精度够高,两物体的对接就可达到如同点与点的对接一样,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不存在破码的可能。0034这样设计的密码盖,破码变得十分困难,便于密码盖的推广运用,虽然这样的密码盖要进行防伪还需借助电码防伪的技术手段,却能有效的提高电码防伪的查询率,因为不查询获取密码就只有采取破坏的方式来打开盖子,这对人们来说更费事,也更不安全,进而解决了近二十多来困扰人们的电码防伪查率太低的问题,可真正达到防伪的目的。附图说明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36图1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一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

45、解示意图。0037图2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二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说明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8/13页120038图3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三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0039图4为本发明密码盖第四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0040图5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五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0041图6为本发明密码盖第六种实施方式各零件分解示意图。0042图7为图5本发明密码盖第五种实施方式的改进各零件分解示意图。0043图8为本发明密码盖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四种实施方式阻挡盘上大小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44图1所示的密码盖由内盖1、外盖2、移动滑片和阻挡盘9组成,在阻挡盘。

46、9外圆周边上均匀开有三道拨片移动槽7,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8,在圆孔8的圆周上均匀开有三道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4;为配合阻挡盘工作,在移动滑片有三条长条形定位片6沿中段为圆盘径向展开,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10;同时在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12供定位圆柱10插入,定位圆柱10和拨片5分别穿过圆孔8和拨片移动槽7,最后定位圆柱10插入圆槽12;所说圆孔8的直径约大于或等过圆孔8和拨片移动槽7,最后定位圆柱10插入圆槽12;所说圆孔8的直径约大于或等于定位圆柱10的直径,所说拨片移动槽7为圆弧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刚好可让外盖上的拨片5穿。

47、过,开口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拨片5的长度,这样在三拨片5的限制下密码盘只能随外盖2绕同一圆心旋转,因此在旋转的过程中,阻挡盘9上的圆孔8与移动滑片上的定位圆柱10是接触不了的,不会出现在转动的过程中相互带动的问题,当然若圆孔8的直径等于定位圆柱10的直径,为了抵消来自阻挡盘圆孔8对移动滑片的带动,也可采用增大定位圆柱10与圆槽12的摩擦力来实现,但该增加摩擦力要小于阻挡盘9同移动滑片接触面的摩擦力;转动外盖2如何带动移动滑片转动,可以控制移动滑片上定位片6的长度,保证定位片6能与拨片5接触,达到转动移动滑片的目的;内盖1插入外盖2后,外盖定位棘爪16刚好卡住内盖1的另一边,在内盖1和外盖2形成。

48、的圆柱形空间内刚好能容纳下阻挡盘9、移动滑片以及拨片5,这里所说的“刚好能容纳下”的意思是当转动外盖并对外盖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时,外盖上的拨片5能拨动阻挡盘9且外盖2与移动滑片不再接触,同时也要满足拨片5能与阻挡盘9拨动接触。0045这样设计的密码盖其密码是如何设置码呢0046这理先就拨片移动槽7开口的长度大于拨片5的长度进行说明,不妨把拨片定位槽3相对于内盖度盘11上零点的刻度数定为第三密码数,当顺时针转动外盖2,此时拨片5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4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如图8所示的一小角,当逆时针转动外盖2,此时拨片5的中点所在圆半径与移动滑片定位槽4轴线所在圆直径形成如图8所示的一大角。

49、,这样就决定了移动滑片只能被转至其轴线与拨片定位槽4中心所在圆的半径形成的角也要满足上述大角和小角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固定一点,该点所在位置就是移动滑片最终的定位位置,这是第一个密码数;然后逆时针转动外盖2,外盖2所需转过的圆弧的长度为大角对应的圆弧的长度,该位置可通过此时外盖2相对于内盖1的零点刻度数来体现,这是第二个密码,这时阻挡盘9上的移动说明书CN102060135ACN102060139A9/13页13滑片定位槽4刚好出现在移动滑片的下方;接下来再把外盖2反向转至第三密码数的位置,拨片5就来到了拨片定位槽3的位置。当所说大角和小角一样时,也就是所说的拨片移动槽7开口的长度等于拨片5的长度时,第二个密码和第三个相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压下外盖,拨片5就能与拨片定位槽3定位啮合,打开内盖了。0047图2所示的密码盖由内盖1、外盖2、移动滑片和阻挡盘9组成,在阻挡盘9外圆周边上开有一对对称的拨片移动槽7,在阻挡盘的中央开有一圆孔8,在圆孔8的圆周上开有一对对称的长条形供移动滑片定位的移动滑片定位槽4;为配合阻挡盘工作,对移动滑片作相应的改变改为中段为圆盘,沿圆盘圆周径向设有一对对称的纵断面为台阶的条形定位片,在移动滑片中段圆盘的底面上设有一大小相当的定位圆柱10;同时在内盖1的外圆柱底面中央增设一内凹的圆槽12供定位圆柱10插入,定位圆柱10和拨片5分别穿过圆孔8和拨片移动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