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13552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3683.1

申请日:

2010.08.25

公开号:

CN101994238A

公开日:

2011.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F 39/08申请日:20100825|||公开

IPC分类号:

D06F39/08; G01N27/08

主分类号:

D06F39/08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久保光市; 村尾刚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9.08.25 JP 2009-19461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内含有洗涤液的管路、让所述洗涤液在所述管路内流动的流动装置、及具备突出于所述管路中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用于测量所述洗涤液的导电度的电极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位于下游,所述第一电极部使流入该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由此,能获得适于洗涤液的导电度测量的洗涤液的流动,从而能够提高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测量精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包括 : 管路, 内含有洗涤液 ; 流动装置, 让所述洗涤液在所述管路内流动 ; 以及 电极传感器, 具备突出于所述管路中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 用于测量所述洗涤 液的导电度, 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部, 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位于下游, 所述第一电极部, 使流入该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 低。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被 沿所述管路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 突出于所述管路部分全都与所述洗涤液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在 所述管路的内部空间中的上侧 5 分之 4 的领域突出。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 由所述第一电极部的轴和所述第二电 极部的轴所确定的平面为水平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传感器还具备 : 嵌合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各自的基端部上的 O 型环 ; 和 连接于所述基端部并被固定在所述管路的外面的端子板, 其中, 所述端子板具有用于将所述电极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管路的所述外面的第一固定部和 第二固定部, 所述 O 型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之间, 所述端子板具有以沿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弯折线为 界被弯折的边缘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形成有贯穿孔, 所述弯折线为与连结多个所述贯穿孔的中心点的线平行的弯折线。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去除所述洗涤液 中所含有的污浊成分的过滤部, 其中, 所述过滤部被设置在所述电极传感器的附近。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过滤部位于所述电极传感器的下 游, 且被配置在所述流动装置的上游。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洗衣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路包括所述电极传感器突出的直管部、 以及与该直管部连接并且被配置在所述 流动装置的上游且收容所述过滤部的收容管部, 其中, 所述收容管部, 相对于所述直管部向上方倾斜。 2 101994238 A CN 101994242 说 明 洗衣机 书 1/14 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以高精度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 用于检测及测量洗涤液的物理特性的技术开发得以进展。日本专利公开 公报特开平 4-187183 号揭示了一种检测洗涤液中所含有的洗涤剂的种类或洗涤剂的浓度 的传感器。传感器具有一对电极。通过对与洗涤液接触的一对电极的之间施加高频电压, 来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 [0003] 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对电极, 贯穿洗衣机的外槽底面沿外槽的侧壁而配置。 沿外槽内壁面流动的洗涤液, 经过一对电极之间。由于在一对电极之间的洗涤液处于向下 游流动的状态, 因此会导致由一对电极所检测的导电度的值不稳定。从而难以进行高精度 的导电度的测量。 [0002]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高精度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洗衣机。 [0005] 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衣机包括 : 内含有洗涤液的管路 ; 让所述洗涤液在所述管路内 流动的流动装置 ; 及具备突出于所述管路中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用于测量所述洗涤 液的导电度的电极传感器, 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位于下游, 所述第 一电极部使流入该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 [0006] 根据上述结构, 管路内所含有的洗涤液通过流动装置而流动。具备突出在管路中 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的电极传感器测量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洗涤液的 导电度。第二电极部被设置在比第一电极部更下游的位置。第一电极部使流入第一电极部 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其结果, 能够获得适于洗涤液的导电度测量 的洗涤液的流动。这样, 能提高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0008] 图 2 是表示图 1 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排水控制单元中所使用的筐体的示意图。 [0009] 图 3 是图 1 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俯视图。 [0010] 图 4 是图 1 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主视图。 [0011] 图 5 是图 1 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侧视图。 [0012] 图 6 是从相反的一侧看到的图 5 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侧视图。 [0013] 图 7 是表示图 3 至图 6 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中所使用的光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示 意图。 [0014] 图 8 是表示图 7 所示的光传感器的示意图。 [0015] 图 9 是说明图 8 所示的光传感器的支撑体结构的示意图。

说明书


图 10 是表示图 3 至图 6 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中所使用的电极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 11 是表示图 10 所示的电极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 12 是说明图 11 所示的电极传感器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 13 是说明从图 7 所示的光传感器到图 11 所示的电极传感器为止的流路中的洗 涤液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 14 是说明洗涤液从图 3 至图 6 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电极传感器向循环泵的 流动的示意图。
     图 15 是洗明图 3 至图 6 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循环泵工作时及排水阀工作时的 电极传感器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 16 是图 3 至图 6 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循环泵的概略图。
     图 17 是说明图 1 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水槽的流入口周围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 18 是洗明图 1 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控制电路部的功能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 下面的说明中所用的 “上” 、 “下” 、 “左” 或 “右” 等表示方向的用语仅是为了让说明变得明了, 丝毫不限定本发明。 另外, 下面的说明中所用的 “上游” 及/或 “下游” 的术语只要未作特别说明, 均是指从后述 的洗涤槽的水槽的排出口流向排水控制单元的洗涤液流的 “上游” 及/或 “下游” 。 图 1 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概略结构图。此外, 以下说明的原理 并不限定于图 1 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 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洗衣机 ( 例如, 波轮 (pulsator) 式洗衣机或搅拌式洗衣机等 )。
     滚筒式洗衣机 1 具有筐体 2。筐体 2 的内部设置有洗涤槽 3。洗涤槽 3 包括在筐 体 2 的内部摇动自如地受到支撑的圆筒状的水槽 31、 在水槽 31 内旋转自如地受到支撑的圆 筒状的旋转滚筒 32、 以及使旋转滚筒 32 旋转的马达 33。水槽 31 及旋转滚筒 32 分别具有 底部。马达 33 被安装在水槽 31 的底部外面 (outer surface)。水槽 31 上形成有用来排 出洗涤液的排出口 311 及洗涤液流入的流入口 312。洗涤液从排出口 311 向流入口 312 循 环。
     筐体 2 中还收容有向水槽 31 内供水的供水系统 4、 对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进行排水 或使洗涤液循环的排水系统 5、 以及向洗涤槽 3 送入用来烘干洗涤物的热风的烘干系统 6。 此外, 并非必需有烘干系统 6。
     烘干系统 6 具有循环管路 61, 该循环管路 61 包括与水槽 31 的排气口 313 连接的 一端部、 及用来将烘干用空气从水槽 31 的底部送入的通气口。烘干系统 6 还包括设置在循 环管路 61 内部的吹风机 62。吹风机 62 使空气在循环管路 61 内流动。根据需要, 烘干系统 6 也可包括捕集纤维屑类并且除尘的过滤器 (filter)、 对除尘后的导入空气进行除湿的除 湿部、 及对除尘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制出干燥的高温空气的加热部。
     滚筒式洗衣机 1 具有设置在筐体 2 前面的上部的操作面板 8。使用者可以在操作 面板 8 上选择滚筒式洗衣机 1 的运转进程 (course) 的模式或各种功能。操作面板 8 包括 控制电路部 81。控制电路部 81 在操作面板 8 所具备的显示部显示使用者输入的信息。另 外, 控制电路部 81 也可从例如作为检测水槽 31 内的液位的液位传感器、 检测洗涤液的浑浊
     度的浑浊度传感器来使用的光传感器 72、 或者作为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导电传感器来使 用的电极传感器 73 接收检测信号。如果通过操作面板 8 设定滚筒式洗衣机 1 的运转开始, 则控制电路部 81 根据这些检测信号, 来控制供水系统 4 中所具备的电磁阀或排水系统 5 中 所具备的排水阀 75。由控制电路部 81 自动控制的马达 33、 供水系统 4、 排水系统 5 及烘干 系统 6, 按照模式设定或控制程序协调运作, 至少执行洗涤工序、 漂洗工序、 脱水工序及烘干 工序。
     供水系统 4 包括与水槽 31 连接的供水管路 41 及收容洗涤剂的洗涤剂收容部 42。 供水系统 4 可通过电磁阀的开闭动作, 经由供水管路 41 适时地对水槽 31 供水 ( 参照图 1 中的实线箭头 )。另外, 图 1 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 1 可利用供水系统 4 的供水, 将局部横切 供水管路 41 而设置的洗涤剂收容部 42 内的洗涤剂适时地投入到水槽 31 内。
     排水系统 5 包括具有与水槽 31 的排出口 311 连接的一端部的第一管路 51、 及与 第一管路 51 的另一端部连接的排水控制单元 7。排水控制单元 7 接收来自水槽 31 的洗涤 液。排水系统 5 还包括在排水控制单元 7 所具备的循环泵 71 与水槽 31 之间延伸的第二管 路 52。滚筒式洗衣机 1 的循环泵 71 被固定在台板 712 上。第二管路 52 的一端部连接于循 环泵 71 的吐出口。另外, 第二管路 52 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水槽 31 的流入口 312。水槽 31、 第一管路 51、 排水控制单元 7 及第二管路 52 形成洗涤液的循环路。循环泵 71 使洗涤液在 循环路内从排出口 311 向流入口 312 流动 / 循环。
     排水控制单元 7 除了包括循环泵 71 以外, 还包括作为检测洗涤液的浑浊度的浑 浊度传感器使用的光传感器 72、 作为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导电传感器使用的电极传感器 73、 向外部排出洗涤液的排水管路 74、 及设置在排水管路 74 的中途部的排水阀 75。排水阀 75 使排水管路 74 开闭。排水控制单元 7 还包括捕集从第一管路 51 流入的洗涤液中所含的 棉绒 ( 纤维屑等 ) 的过滤部 76。
     排水阀 75 例如在洗涤工序结束时或漂洗工序结束时打开。其结果, 洗涤液从第一 管路 51 流入到排水控制单元 7。 之后, 洗涤液通过过滤部 76 被施以棉绒的去除处理后被排 出到外部。
     当排水阀 75 闭合、 循环泵 71 工作时, 水槽 31 内的洗涤液通过第一管路 51 流入到 排水控制单元 7。之后, 洗涤液的污浊成分通过设置在排水控制单元 7 内的过滤部 76 而被 除去。流经过滤部 76 的洗涤液, 通过与循环泵 71 的抽吸口连接的抽吸管路 711 流入到循 环泵 71 内。之后, 洗涤液通过与循环泵 71 的吐出口连接的第二管路 52 返回到水槽 31 内。 在执行洗涤工序或漂洗工序的期间, 也可根据需要反复进行上述的洗涤液的循环。洗涤液 的反复循环将有助于高质量的洗涤工序或漂洗工序。
     循环泵 71 的转速可变化。如果循环泵 71 的转速设定得较高 ( 例如 3500rpm), 流 入到水槽 31 的流入口 312 中的洗涤液会沿着朝向旋转滚筒 32 内的轨迹移动 ( 参照图 1 中 的箭头 Fi)。另一方面, 如果循环泵 71 的转速设定得较低 ( 例如 1000rpm), 流入到水槽 31 的流入口 312 中的洗涤液将流入在旋转滚筒 32 与水槽 31 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 ( 参照图 1 中的箭头 Fo)。
     循环泵 71 在例如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工序开始时低速旋转。 其结果, 可抑制洗涤结束时没有溶解的洗涤剂或者柔顺剂刚投入后的高浓度的柔顺剂散落 在旋转滚筒 32 内的洗涤物上。流入到旋转滚筒 32 与水槽 31 之间的空间中的洗涤液从排出口 311 排出到排水系 统 5, 并再次返回到水槽 31 的流入口 312( 水槽内循环工序 )。通过反复水槽内循环工序, 从而促进洗涤剂的溶解及 / 或柔顺剂的浓度变得均匀。如此一来, 可较好地避免因没有溶 解的洗涤剂或高浓度的柔顺剂所引起的洗涤物的污迹的问题。
     水槽内循环工序被设定在例如洗涤工序及 / 或漂洗工序中的供水工序进行约 10 秒钟之后较为理想。取而代之, 水槽内循环工序也可以在例如检测到从水槽 31 的下端起约 40mm 处的液位时开始。其结果, 可适当地避免循环泵 71 在洗涤液未充分填充到循环泵 71 内的期间工作。这样, 可避免由循环泵 71 的汽蚀 (cavitation) 所引起的异响、 由洗涤液量 不足所引起的循环泵 71 的异常温度及循环泵 71 在异常温度下的工作。
     滚筒式洗衣机 1 还可具备向水槽 31 供应浴缸水的泵。水槽内循环工序也可在泵 将浴缸水供应到水槽 31 中之后被执行。如此一来, 浴缸水供应用泵与循环泵 71 不同时动 作, 从而抑制给使用者带来不快的巨大噪音的产生。
     也可通过操作面板 8 的操作对滚筒式洗衣机 1 设定预约运转。当滚筒式洗衣机 1 预约运转时, 水槽内循环工序可在例如平时的 2 倍的较长的期间进行。其结果, 可在预约待 机时 ( 从预约设定后到滚筒式洗衣机 1 实际开始动作为止的期间 ) 较好地溶解固化的洗涤 剂。如此一来, 可在预约运转的期间获得充分的清洗力, 并且减少未溶解的洗涤剂量。 滚筒式洗衣机 1 也可根据需要而具备温度传感器。也可根据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 到的洗涤液的温度, 来改变水槽内循环工序的执行时间长度。 例如,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洗 涤液的温度为 5℃时, 水槽内循环工序被执行例如检测出洗涤液的温度为 20℃时的双倍的 时间长度。其结果, 即使在低水温下, 洗涤剂也能充分溶解。
     图 2 是图 1 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 7 的筐体的剖视图。图 2(a) 表示筐体的其中一 侧的剖面。图 2(b) 表示筐体的另一侧的剖面。
     排水控制单元 7 包括筐体 70。筐体 70 上安装有图 1 所示的循环泵 71、 光传感器 72、 电极传感器 73、 排水管路 74、 排水阀 75 及过滤部 76。筐体 70 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 直管部 701。直管部 701 具有与第一管路 51 连接的一端部。筐体 70 还包括与直管部 701 的另一端部连接的收容管部 702。 收容管部 702 从与直管部 701 的连接部起向斜上方延伸。 筐体 70 还包括收容在收容管部 702 内的过滤部 76。过滤部 76 从洗涤液中去除棉绒。直管 部 701 及收容管部 702 一体地成型而构成一个管路。
     大致圆管状的直管部 701 具有平坦的内面 772。平坦的内面 772 从直管部 701 的 中途部位向下游的收容管部 702 延伸。沿着通过直管部 701 的中心轴的水平面延伸的平坦 的内面 772, 形成向收容管部 702 延伸的平坦的带状区域。用于光传感器 72 的光的射出及 接收的平坦的内面 772, 可防止光传感器 72 所使用的红外光线的不必要的折射。
     直管部 701 上形成有一对贯穿孔 773。贯穿孔 773 中插入有电极传感器 73。电极 传感器 73 的电极部向直管部 701 内突出, 并与直管部 701 中所包含的洗涤液接触。
     在收容管部 702 的内部空间下方形成有与排水管路 74 连接的第一开口部 774、 与 循环泵 71 的抽吸口连接的第二开口部 771。第一开口部 774 及第二开口部 771 被设置在直 管部 701 的与贯穿孔 773 相对的面上。第一开口部 774 构成与排水管路 74 连接的连接部。 另外, 第二开口部 771 构成与循环泵 71 连接的连接部。
     过滤部 76 包括形成网眼状的过滤器 776、 及与过滤器 776 连接的盖部 704。盖部
     704 可密封地连接于收容管部 702 的顶端开口部。形成过滤器 776 以去除棉绒。盖部 704 包括捏取部 705。捏取部 705 从盖部 704 的外表面起沿着收容管部 702 的轴向外侧延伸。 过滤部 76 可在收容管部 702 中自由拆装。 因此, 使用者可以捏住捏取部 705, 容易地从收容 管部 702 中取出过滤部 76。
     图 3 是排水控制单元 7 的俯视图。图 4 是排水控制单元 7 的主视图。图 5 是从循 环泵 71 一侧看到的排水控制单元 7 的侧视图。图 6 是从电极传感器 73 一侧看到的排水控 制单元 7 的侧视图。
     图 3、 图 5 及图 6 部分地显示第一管路 51。洗涤液从水槽 31 通过第一管路 51 流 入排水控制单元 7。光传感器 72 检测流入排水控制单元 7 的洗涤液的浑浊度。
     图 7 表示安装在排水控制单元 7 的筐体 70 的直管部 701 上的光传感器 72。 图8是 光传感器 72 的纵剖视图 ( 图 8(a))、 主视图 ( 图 8(b))、 右侧视图 ( 图 8(c))、 左侧视图 ( 图 8(d)) 及俯视图 ( 图 8(e))。图 9 是光传感器 72 所具备的支撑体的纵剖视图 ( 图 9(a))、 主视图 ( 图 9(b))、 右侧视图 ( 图 9(c))、 左侧视图 ( 图 9(d))、 俯视图 ( 图 9(e)) 及仰视图 ( 图 9(f))。
     光传感器 72 包括射出红外光线的发光元件 721、 及接收从发光元件 721 射出的红 外光线的受光元件 722。设置在直管部 701 的外侧的发光元件 721 及受光元件 722 相互对 置, 使在发光元件 721 与受光元件 722 之间形成红外光线的光路。直管部 701 采用使红外 光线透过的材料。来自发光元件 721 的红外光线通过被填充在由直管部 701 的管壁部所围 成的空间内的洗涤液。当洗涤液的浑浊度较大时, 到达受光元件 722 的红外光线的光量减 小, 而当洗涤液的浑浊度较小时, 到达受光元件 722 的红外光线的光量增大。这样, 光传感 器 72 作为检测洗涤液的浑浊度的浑浊度传感器而发挥功能。 光传感器 72 还包括用来保持发光元件 721 及受光元件 722 的支撑体 723。具有呈 大致 U 字形状的截面的支撑体 723 包括 : 支撑发光元件 721 的第一支撑部 724 ; 支撑受光元 件 722 的第二支撑部 725 ; 以及连接第一支撑部 724 与第二支撑部 725 的架桥部 726。架桥 部 726 将发光元件 721 和受光元件 722 保持在相对置的位置上。直管部 701 的上面的架桥 部 726 与直管部 701 的轴成直角地延伸。
     第一支撑部 724 内除了配置有发光元件 721 以外, 还配置有用于使发光元件 721 射出红外光线的电路基板 727。 第二支撑部 725 内除了配置有受光元件 722 以外, 还配置有 用于根据受光元件 722 接收到的红外光线的光量生成电压信号的电路基板 728。 此外, 光传 感器 72 还包括对电路基板 727、 728 供电的电线 729。薄板形状的电路基板 727、 728( 参照 图 7 及图 8) 的长度方向轴沿上下方向延伸。
     第一支撑部 724 具有与第二支撑部 725 相对置的内侧面 241。内侧面 241 包括发 光元件 721 的透镜部 211。从发光元件 721 射出的红外光线通过透镜部 211 射向第二支撑 部 725。透镜部 211 相对于内侧面 241 的其他部分略微隆起。沿着内侧面 241 的向上下方 向延伸的边缘形成有第一肋部 242。第一肋部 242 从内侧面 241 向内侧 ( 直管部 701 的中 心轴方向 ) 突出。
     第二支撑部 725 具有与第一支撑部 724 相对置的内侧面 251。内侧面 251 包括受 光元件 722 的透镜部 221。从发光元件 721 射出的红外光线通过透镜部 221 到达受光元件 722。透镜部 221 相对于内侧面 251 的其他部分略微隆起。沿着内侧面 251 的向上下方向
     延伸的边缘形成有第二肋部 252。第二肋部 252 从内侧面 251 向内侧 ( 直管部 701 的中心 轴方向 ) 突出。
     形成有平坦的内面 (inner surface)772 的直管部 701 的管壁部分的外面 (outer surface) 也是被平坦地形成。因此, 从发光元件 721 射出的红外光线不会因直管部 701 的 两壁面而产生不必要地折射。支撑体 723 从上方向下外嵌于直管部 701。发光元件 721 从 直管部 701 外部射出红外光线。受光元件 722 在直管部 701 外部接收红外光线。当支撑体 723 与直管部 701 嵌合后, 第一支撑部 724 的第一肋部 242 及第二支撑部 725 的第二肋部 252 抵接于直管部 701 的平坦的外面。第一肋部 242 及第二肋部 252, 使第一支撑部 724 及 第二支撑部 725 的内侧面 241、 251 与直管部 701 的平坦的外面隔离。其结果, 抑制了因支 撑体 723 与直管部 701 的嵌合而造成的透镜部 211、 221 及直管部 701 的损伤。因此, 肋部 242、 252 与直管部 701 的外面之间的压力 ( 嵌合力 ) 也可被设定得较高。这样, 支撑体 723 可牢固地安装在直管部 701 上。
     在支撑体 723 的架桥部 726 的中央部, 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环状的收容壁 261。环状的收容壁 261 与形成架桥部 726 的上面的承载板 262 一起构成圆柱形状的收容 空间 263。承载板 262 上形成有贯穿孔 264。贯穿孔 264 与收容空间 263 连通。直管部 701 包括向上方延伸的圆柱形状的突出部 265。当支撑体 723 与直管部 701 嵌合后, 突出部 265 被插入到收容空间 263 中, 突出部 265 的上面与承载板 262 的下面抵接。突出部 265 上形 成有向下方延伸的螺丝孔。插入到承载板 262 的贯穿孔 264 中的螺丝与突出部 265 的螺丝 孔螺合。如此一来, 支撑体 723 被牢固地固定在直管部 701 上。横跨在发光元件 721 及受 光元件 722 的上方的承载板 262 承接落向安装有支撑体 723 的直管部 701 的部分的灰尘或 水滴等下落物。
     再次参照图 2 至图 6。相对于光传感器 72 而稍靠下游一侧设置的排水阀 75, 通过 排水管路 74 与排水控制单元 7 的筐体 70 连接。当排水阀 75 打开时, 直管部 701 及收容管 部 702 中内部含有的洗涤液通过排水管路 74 被排出到外部。排水管路 74 与筐体 70 的连 接位置可设在收容管部 702 的基端部附近。 其结果, 通过打开排水阀 75, 在收容管部 702 及 收容管部 702 与直管部 701 的连接部周边, 产生与循环泵 71 工作时的洗涤液的流向逆向的 洗涤液流。
     在与排水管路 74 和收容管部 702 的连接位置相比稍靠下游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电 极传感器 73。电极传感器 73 与光传感器 72 相比配置在下游一侧。光传感器 72 作为检测 洗涤液的浑浊度的浑浊度传感器而发挥功能。电极传感器 73 作为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 导电传感器而发挥功能。
     电极传感器 73 包括一对端子板 731、 732。端子板 732 与端子板 731 相比配置在下 游一侧。两端子板 731、 732 上分别连接有电线 733, 以对端子板 731、 732 提供高频交流电 压。所施加的电压的频率及振幅, 只要能测量洗涤液的导电度则无特别限定。
     图 10 是端子板 731 的概略图。图 10(a) 是端子板 731 的侧视图。图 10(b) 是端 子板 731 的主视图。同时参照图 10、 图 3 及图 6。此外, 结合图 2 至图 6 说明的下游的端子 板 732 的形状及大小可与端子板 731 相同。
     端子板 731 由一金属板形成。端子板 731 形成弯折结构。端子板 731 的边缘部 735、 736 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弯折线 734 为界向相同方向弯折。 因此, 对于围绕横切弯折线734 的轴的弯曲力矩 (bending moment), 端子板 731 具有较高的刚性。在端子板 731 的上 部形成有与电线 733 连接的连接部 737。
     在端子板 731 的与边缘部 735、 736 的弯折方向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圆板状的 厚壁部 738 及圆柱状的电极部 739。端子板 731 通过厚壁部 738 与电极部 739 的基端部连 接。在电极部 739 的基端部上嵌合有 O 型环 371。电极部 739 被插入到排水控制单元 7 的 筐体 70 的直管部 701 上所形成的贯穿孔 773( 参照图 2) 中。
     端子板 731 上形成有一对贯穿孔 310。其中之一的贯穿孔 310 位于电极部 739 的 上方。另一贯穿孔 310 位于电极部 739 的下方。一对贯穿孔 310 和电极部 739 沿上下方向 排列。弯折线 734 与连结一对贯穿孔 310 的中心点的线平行。贯穿孔 310 中插入有螺栓之 类的固定件。这样, 贯穿孔 310 作为用来将端子板 731 安装在直管部 701 的外面上的固定 部而发挥功能。
     如果利用固定件将端子板 731 压接于直管部 701 的外面, 则安装在电极部 739 的 基端部上的 O 型环 371 被压缩。O 型环 371 的恢复力及插入贯穿孔 310 中的固定件使端子 板 731 产生弯曲力矩。通过使端子板 731 的左右边缘沿着在一对贯穿孔 310 的排列方向上 延伸的弯折线弯折, 端子板 731 相对于弯曲力矩而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 端子板 731 可被 牢固地安装在直管部 701 的外面上。其结果, 设置在电极部 739 的基端部的 O 型环 371 因 受到较强的力的作用而被压缩, 从而发挥高密封性能。 这样, 可适宜地抑制洗涤液通过直管 部 701 上所形成的贯穿孔 773 而泄漏。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弯折线 734 与弯曲力矩的轴 垂直, 但弯折线 734 与弯曲力矩的轴的交差角度并无特别限定。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示 出贯穿孔 310 作为固定部, 但也可取而代之, 采用例如利用夹具 (clamp) 将端子板 731 压接 于直管部 701 的外壁的固定手法, 或采用为了使 O 型环发挥密封功能而以足够大的力能将 端子板 731 压接于直管部 701 的外壁的其他固定手法。此外, 当使用夹具时, 端子板 731 的 被夹具夹持的部分作为固定部而发挥功能。
     图 11 是安装有端子板 731、 732 的直管部 701 的剖视图。图 11(a) 是位于上游一 侧的端子板 731 及电极部 739 周围的剖视图。图 11(b) 是位于下游一侧的端子板 732 及电 极部 739 周围的剖视图。
     横切直管部 701 的平坦的内面 772 向直管部 701 内部突出的电极部 739 与直管部 701 中所含有的洗涤液接触。 通过电线 733 对端子板 731、 732 施加高频交流电压, 一对电极 部 739 的之间所存在的洗涤液的导电度 ( 阻抗 (impedance)) 得以测量。
     图 12 是电极部 739 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的示意图。此外, 图 12 中, 对上游的电极 部标注符号 739a, 对下游的电极部标注符号 739b。
     如图 12 所示, 一对电极部 739a、 739b 沿着直管部 701 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由一 对电极部 739a、 739b 的轴定义的平面 P 与直管部 701 的轴大致平行。上游的电极部 739a 将沿着直管部 701 的轴流动的洗涤液上下方向分流。因此, 横切平面 P 的洗涤液的流量减 少。其结果, 在适于测量洗涤液的导电度的电极部 739a、 739b 之间的空间 ( 例如 15mm 以上 且 30mm 以下的空间 ), 洗涤液的流动性降低。这样, 可获得适于测量导电度的洗涤液的流 动。
     另外, 如图 12 所示, 包含一对电极部 739a、 739b 的轴的平面 P 为水平面。较为理 想的是, 一对电极部 739a、 739b 均不横切直管部 701 的内部空间上部 ( 因排水控制单元 7的设计原因有可能发生空气滞留的空间 ( 例如, 直管部 701 的内部空间中的上侧 1/5 的区 域 )) 及直管部 701 的内部空间下部 ( 因排水控制单元 7 的设计原因有可能堆积污浊成分 的空间 ( 例如, 直管部 701 的内部空间中的下侧 1/5 的区域 ))。其结果, 电极部 739a、 739b 的突出部分的整个面与直管部 701 内的洗涤液接触。因此, 直管部 701 内的空气对导电度 的测量的影响得到抑制。另外, 当电极部 739a、 739b 突出于直管部 701 的内部空间中的上 侧 4/5 的区域中时, 直管部 701 内堆积的污浊成分对导电度的测量的影响可以得到抑制。
     图 13 是示意性地表示光传感器 72 及电极传感器 73 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图 13 示出的是结合图 7 至图 9 而说明的光传感器 72 的发光元件 721 与受光元件 722 之间的红 外光线的光路 250。另外, 与图 12 相同, 对设置于上游一侧的电极部标注符号 739a, 对设置 于下游一侧的电极部标注符号 739b。
     为了防止形成光路 250 的红外光线的不必要的折射而在直管部 701 的内壁面形成 的平坦的内面 772 的上游侧端部 277, 从其他的内壁面隆起。因此, 上游侧端部 277 搅乱洗 涤液流。因此, 为了使洗涤液流平整地到达光路 250, 上游侧端部 277 形成在充分远离光路 250 的上游一侧的位置较为理想。 此时, 横切光路 250 的洗涤液成为适于洗涤液的浑浊度的 测量的液流, 其中, 洗涤液的浑浊度是根据到达结合图 7 至图 9 而说明的光传感器 72 的受 光元件 722 的红外光线的光量而被判断的。光传感器 72 的红外光线不会对洗涤液的流动 带来任何影响。因此, 整流后的洗涤液流到达电极部 739a、 739b。 如结合图 12 所说明的那样, 由上游的电极部 739a 将与直管部 701 的轴方向平行 的液流的一部分上下分流。其结果, 洗涤液流被搅乱。由电极部 739a 所引起的洗涤液流的 混乱是在结合图 7 至图 9 而说明的光传感器 72 的下游一侧产生, 因此几乎不会对光传感器 72 的浑浊度的测量带来影响。
     如结合图 12 所说明, 由电极部 739a、 739b 的轴定义的平面 P 与直管部 701 的轴大 致平行。因此, 例如, 当使洗涤液在直管部 701 内回流 ( 从直管部 701 朝向水槽 31 的排出 口 311( 参照图 1) 的方向 ) 时, 虽然电极部 739b 将洗涤液流上下分流, 但由于电极部 739a 在洗涤液的流动方向上与电极部 739b 重合, 所以不会过渡地搅乱洗涤液流。因此, 即使在 洗涤液回流时, 也能够以比较高的精度检测通过光路 250 的洗涤液的浑浊度。
     在规定平坦的内面 772 的上侧的边界的上边缘 391、 及规定平坦的内面 772 的下侧 的边界的下边缘 392 处, 直管部 701 形成弯曲为凹状的截面轮廓形状 ( 参照图 7)。与其他 部分相比, 洗涤液流更容易滞留在形成该弯曲的截面轮廓形状的部分。如图 13 所示, 电极 部 739a、 739b 被设置成其截面的一部分进入平坦的内面 772 中。在被电极部 739a、 739b 夹 在中间的上边缘 391 的附近, 洗涤液特别容易滞留, 因此能获得适于测量洗涤液的导电性 的低流动性的液流。另外, 在电极部 739a、 739b 之间规定的平面 P 与上边缘 391 大致平行, 由此进一步提高导电度的测量精度。
     再次参照图 1 至图 5。在电极传感器 73 的下游处设置有循环泵 71。在循环泵 71 与排水控制单元 7 的筐体 70 之间设置有抽吸管路 711, 该抽吸管路 711 包括与循环泵 71 的 抽吸口连接的一端部、 及与形成在排水控制单元 7 的筐体 70 上的第二开口部 771 连接的另 一端部。从循环泵 71 的吐出口延伸的第二管路 52 与形成在水槽 31 上的流入口 312 连接。
     图 14 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电极传感器 73 到循环泵 71 的洗涤液流的俯视图。一起 来参照图 14、 图 1 及图 2。图 14 中示有抽吸管路 711。如图 14 所示, 电极传感器 73, 与抽
     吸管路 711 和排水控制单元 7 的连接部 771( 在图 2 中, 作为第二开口部 771 而被示出 ) 相 比被设置在上游一侧。 另外, 与图 12 相同, 对设置于上游一侧的电极部标注符号 739a, 对设 置于下游一侧的电极部标注符号 739b。
     构成排水控制单元 7 的筐体 70 的直管部 701 及收容管部 702, 俯视来看形成笔直 的流路 ( 图 14 中, 用点线表示直管部 701 与收容管部 702 的边界 )。抽吸管路 711 连接于 直管部 701 及收容管部 702 所形成的笔直的流路。抽吸管路 711 向与直管部 701 及收容管 部 702 所形成的笔直的流路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 ( 在图 14 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 7 的结 构中为直角方向 ) 延伸。沿着笔直的流路流动的洗涤液受到来自循环泵 71 的抽吸力而改 变流动方向, 向抽吸管路 711 流动。电极传感器 73 从与连接部 771 相对的一侧的直管部 701 的内面突出。此外, “与连接部 771 相对的一侧的内面” 是指收容管部 702 及 / 或直管 部 701 的内面区域, 该内面区域存在于当沿着直管部 701 及收容管部 702 的长度方向轴分 隔直管部 701 及收容管部 702 时, 远离连接部 771 的位置一侧的内面, 且以抽吸管路 711 的 轴为基点, 位于例如抽吸管路 711 的内径的 3 倍至 4 倍长度的上游及 / 或下游。较为理想 的是, 是指以抽吸管路 711 的轴为基点, 位于抽吸管路 711 的内径的 3.5 倍长度的上游及 / 或下游的收容管部 702 及 / 或直管部的内面区域, 更为理想的是, 是指以抽吸管路 711 的轴 为基点, 位于抽吸管路 711 的内径的 3 倍长度的上游及 / 或下游的收容管部 702 及 / 或直 管部 701 的内面区域。电极传感器 73 的电极部 739a、 739b 从该内面区域突出。 图 14 中示出横切电极传感器 73 附近的管路的截面 C 上的任意点 P1。点 P1 是远 离连接部 771 的位置 ( 即, 与连接部 771 相对的面附近 ) 的任意点。在点 P1 处, 从电极部 739a、 739b 的基端部朝向顶端部的方向的洗涤液的流力 V1 起作用。因此, 通过将电极传感 器 73 设置在与连接部 771 相对的位置上, 可促进去除勾挂在电极传感器 73 上的棉绒。
     如上所述, 电极部 739a、 739b 在直管部 701 内形成突出部。因此, 流入排水控制单 元 7 的洗涤液中所含的棉绒容易勾挂在电极部 739a、 739b 上。 然而, 通过流力 V1, 勾挂在电 极部 739a、 739b 上的棉绒比较容易地从电极部 739a、 739b 上被除去。此外, 如图 2 所示, 收 容在收容管部 702 中的过滤部 76( 参照图 1) 的一部分存在于电极传感器 73 与连接部 771 之间。在图 14 中, 用影线区域概略性地表示过滤部 76。洗涤液通过位于过滤部 76 的上游 位置的电极传感器 73 之后, 在到达位于过滤部 76 的下游位置的抽吸管路 711 之前, 通过设 置在收容管部 702 内的过滤部 76。因此, 棉绒在从电极部 739a、 739b 上除去之后被过滤部 76 捕获。 另外, 由于过滤部 76 发挥着阻碍洗涤液的流动的功能, 因此在循环泵 71 刚刚停止 后电极部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急速降低。
     图 15 是说明利用循环泵 71 及排水阀 75 去除棉绒的示意图。 图 15(a) 是示意性地 表示从电极传感器 73 到循环泵 71 的洗涤液流的俯视图。图 15(b) 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电极 传感器 73 到排水阀 75 的洗涤液流的俯视图。一起来参照图 15、 图 1。此外, 图 15 中示出 了形成到达循环泵 71 的流路的抽吸管路 711、 及形成到达排水阀 75 的流路的排水管路 74。 另外, 与图 12 相同, 对上游的电极部标注符号 739a, 对下游的电极部标注符号 739b。此外, 图 15(a) 与图 14 所示的示意图相同, 为了与图 15(b) 所示的洗涤液的流动形态进行对比而 被示出。
     如图 15(a) 所示, 电极传感器 73 相对于排水管路 74 的连接部 774( 第一开口部 774) 而设置在下游, 且相对于抽吸管路 711 的连接部 771( 第二开口部 771) 而设置在上游
     较为理想。通过电极传感器 73 的如此配置, 在电极部 739a、 739b 突出的管路部分, 当排水 阀 75 打开时, 如图 15(b) 所示, 产生与循环泵 71 工作时的洗涤液流逆向的洗涤液流。 这样, 勾挂在电极部 739a、 739b 上的棉绒可容易地从电极部 739a、 739b 上除去。
     图 16 示出的是循环泵 71。图 16(a) 是循环泵 71 的剖视图。图 16(b) 是循环泵 71 的俯视图。图 16(c) 是从抽吸口一侧看到的循环泵 71 的示意图。
     循环泵 71 包括形成循环泵 71 的外壁的泵壳 713。在泵壳 713 内部设置有轴承隔 板 714。 轴承隔板 714 将泵壳 713 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空间。 在与抽吸口 715 连通的空间 内设置有叶轮 (impeller)717。在与设置有叶轮 717 的空间邻接的空间内设置有马达 718。 作为马达 718, 例如可适宜地使用直流无刷马达 (DC brushless motor)。马达 718 的传动 轴 (shaft)719 横切轴承隔板 714 而延伸至设置有叶轮 717 的空间。 与轴承隔板 714 成为一 体的叶轮 717 由传动轴 719 支撑。通过驱动马达 718 叶轮 717 与轴承隔板 714 一起旋转。
     在泵壳 713 上形成有与抽吸管路 711 连接的抽吸口 715、 及与第二管路 52 连接的 吐出口 716。抽吸口 715 及吐出口 716 与设置有叶轮 717 的空间连通。
     安装座 131 从泵壳 713 的外表面向半径方向突出。图 16 所示的循环泵 71 的安装 座 131 包括向外侧大幅突出的 3 个 C 型安装片 132。安装片 132 通过螺栓而被固定在台板 712( 参照图 1) 的凸起部上。 图 17 示出的是水槽 31 与第二管路 52 的连接部的结构。 图 17(a) 是构成连接部的 管部 (duct) 的俯视图。图 17(b) 是图 17(a) 所示的管部的横剖视图。图 17(c) 是图 17(a) 所示的管部的纵剖视图。
     水槽 31 的流入口 312 由从水槽 31 的外壁向上方突出的环状肋部 121 形成。沿着 环状肋部 121 的内周面设置有 O 型环 122。O 型环 122 被管部 520 按压。
     管部 520 包括弯曲成 L 字状的主体部 521。主体部 521 包括与第二管路 52 连接的 导管 (duct tube)522、 及从导管 522 向流入口 312 延伸的下半管路 523。下半管路 523 的 顶端部具有环状突出部 525, 该环状突出部 525 形成与流入口 312 的开口部相配的外周轮 廓。在环状突出部 525 的内部设置有减幅壁 (narrowing wall)123。减幅壁 123 具有从环 状突出部 525 的内部空间的大致中心位置向下方弧状弯曲且朝向旋转滚筒 32 的旋转中心 方向的截面。减幅壁 123 的两端连接于环状突出部 525 的内壁面。在环状突出部 525 与环 状肋部 121 之间设置有 O 型环 122。O 型环 122 在环状突出部 525 与环状肋部 121 之间被 压缩, 作为密封部件而发挥功能。
     导管 520 的下半管路 523 与环状肋部 121 相邻, 并通过固定件 125( 在图 17 中示 有螺钉来作为固定件 125) 而被固定在水槽 31 的壁部上所形成的厚壁部 124 上。
     导管 520 还包括外罩 524。外罩 524 与下半管路 523 一起, 形成从由导管 522 形成 的流路起弯曲而朝向流入口 312 的流路。通过循环泵 71 的工作, 洗涤液从第二管路 52 经 由导管 520 流入流入口 312。此外, 循环泵 71 以例如 3500rpm 的转速旋转。
     在水槽 31 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滚筒 32。在旋转滚筒 32 的上面与流入口 312 之间设 置有阻挡壁 126。阻挡壁 126 由与水槽 31 的外壁连接的连接壁 127 支撑。阻挡壁 126 与减 幅壁 123 一起形成狭小的流路。该狭小的流路作为向洗涤槽 3 内喷射洗涤液的喷射口 129 而发挥功能。
     通过由阻挡壁 126 与减幅壁 123 形成的喷射口 129 的洗涤液, 随后通过在构成水
     槽 31 的外面的一部分的前端壁 128 与旋转滚筒 32 的前端壁 321 之间形成的流路 281 而被 供应到旋转滚筒 32 的内部。前端壁 128 与减幅壁 123 协作按压 O 型环 122。
     喷射口 129 与旋转滚筒 32 独立地形成。旋转滚筒 32 内的洗涤物不与喷射口 129 接触。因此, 喷射口 129 几乎不会对洗涤工序、 漂洗工序或烘干工序带来不利影响。喷射口 129 也不会损坏或弄破洗涤物, 且几乎不会损害洗涤物的外观。此外, 喷射口 129 的下游的 流路 281 由水槽 31 的前端壁 128 和旋转滚筒 32 的前端壁 321 形成, 因此不需要用以防止 漏水的追加结构。在图 17 所示的结构中, 仅使用 O 型环 122 作为密封部件。
     水槽 31 的前端壁 128 及旋转滚筒 32 的前端壁 321 形成环状的出口部 282。通过 了流路 281 的洗涤液, 通过环状的出口部 282 向旋转滚筒 32 的旋转中心轴喷射。通过出口 部 282 喷射的洗涤液高效地向旋转滚筒 32 的内侧旋转区域喷射。这样, 与收容在旋转滚筒 32 内的洗涤物的量无关, 洗涤液被高效地供给洗涤物。
     水槽 31 的前端壁 128 的里面 ( 形成流路 281 的面 ) 具有倾斜面 283 和弯曲面 284。 使流路 281 的截面积向下游逐渐减小的倾斜面 283, 使通过流路 281 的洗涤液的流速逐渐增 加。因此, 通过流路 281 的洗涤液一边加速一边流向弯曲面 284。弯曲面 284 使洗涤液的流 向改变为朝向旋转滚筒 32 的底部的方向。因此, 从出口部 282 喷射的洗涤液流向旋转滚筒 32 的底部。其结果, 洗涤液被高效地供给洗涤物。
     喷射口 129 在洗涤槽 3 的周方向的指定范围内开口。连接壁 127 及阻挡壁 126 使 喷射口 129 朝旋转中心轴方向开口。 连接壁 127 及阻挡壁 126 几乎不会搅乱流入流入口 312 的洗涤液地将其引导至流路 281。洗涤液在到达喷射口 129 之前在周方向上扩散而稳定地 流入流路 281。之后, 洗涤液在到达环状的出口部 282 之前进一步在周方向上扩散并流动。 因此, 洗涤液从整个出口部 282 喷射, 从而与收容在旋转滚筒 32 内的洗涤物的量无关, 被稳 定地供给洗涤物。
     导管 520 的外罩 524 用简单的安装结构形成朝向流入口 312 的流路。通过适当地 规定覆盖流入口 312 的外罩 524 的形状及尺寸、 连接壁 127 的形状及尺寸及阻挡壁 126 的 形状及尺寸, 可实现适当的洗涤液向旋转滚筒 32 内的流入。 通过适当地规定外罩 524、 连接 壁 127 及阻挡壁 126 的设计参数, 可适当地确定从喷射口 129 喷射的洗涤液的液流宽度、 液 流厚度及液流流速。这样, 与收容在旋转滚筒 32 内的洗涤物的量无关, 洗涤液被高效地供 给洗涤物。
     图 17 所示的导管 520 的外罩 524 的安装结构或连接壁 127 及阻挡壁 126 的非常 简单的结构, 既抑制漏水又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如上所述, 导管 520 利用下半管路 523 及外罩 524 形成朝向流入口 312 的流路。 如 图 1 所示, 导管 520 所形成的流路沿着水槽 31 的外面延伸。因此, 使用下半管路 523 与外 罩 524 的具有矩形截面的平坦的管路, 形成在水槽 31 与筐体 2 之间的狭小的空隙中。平坦 的管路规定适于喷射口 129 的形状 / 大小的液流宽及液流厚的洗涤液流。通过平坦的管路 的洗涤液被整流后朝向喷射口 129。
     在旋转滚筒 32 的前端壁 321 上形成有多个突条 322。突条 322 沿旋转滚筒 32 的 前端壁 321 的周方向在指定长度的范围内延伸。多个突条 322 在周方向的位置及 / 或半径 方向的位置也可互不相同。突条 322 使喷射口 129 的下游的流路 281 的截面积局部性地减 小。 在出口部 282 附近通过突条 322 而使流路截面积减小时, 与在偏离出口部 282 的部位通过突条 322 而使流路截面积减小时, 从出口部 282 喷出的洗涤液的移动轨迹是不同的。因 此, 从出口部 282 排出的洗涤液在旋转滚筒 32 内的宽广的范围内散开, 从而实现向洗涤物 高效地供应洗涤液。
     突条 322 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 17 所示的形状。例如, 突条 322 可呈波形形状, 也 可呈叶片形形状。也可采用能够改变从出口部 282 排出的洗涤液的移动轨迹的任意形状的 突条 322。 另外, 也可采用能够改变从出口部 282 排出的洗涤液的移动轨迹的任意形状的突 条 322 的配置。
     在阻挡壁 126 与旋转滚筒 32 之间形成有空隙 266。当循环泵 71 低速运转时 ( 例 如 1000rpm), 洗涤液从喷射口 129 流入空隙 266。流入空隙 266 的洗涤液通过旋转滚筒 32 与水槽 31 之间的空间流向水槽 31 的排出口 311。
     图 18 例示出控制电路部 81 的功能结构。
     控制电路部 81 包括运算部 813、 判断部 814 及信号发送部 815。运算部 813 根据 来自光传感器 72 及电极传感器 73 的信号, 计算出例如洗涤剂的种类、 洗涤剂的浓度及污浊 成分的量。
     判断部 814 根据运算部 813 计算出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执行指定的控制。例如, 当 运算部 813 计算出的污浊成分的量超过指定的阈值时, 判断部 814 让信号发送部 815 发送 使供水系统 4 及 / 或排水系统 5 动作的信号。
     信号发送部 815 接收到来自判断部 814 的指令后, 发送使供水系统 4 及 / 或排水 系统 5 动作的信号。例如, 信号发送部 815 向供水系统 4 的电磁阀发送信号使电磁阀成为 打开状态, 或者向排水系统 5 的排水阀 75 发送信号使排水阀成为打开状态。
     一起来参照图 18、 图 1。在进行洗涤工序及 / 或漂洗工序的过程中, 设定测量洗涤 液的状态的期间。此时, 从控制电路部 81 向循环泵 71 发送使循环泵 71 的动作停止的信号 ( 停止信号 )。当循环泵 71 停止后, 排水控制单元 7 内的洗涤液的流动停止。其结果, 获得 适于用光传感器 72 及 / 或电极传感器 73 进行测量的状态。 然而, 有时也会在发送停止信号 后, 因循环泵 71 的惯性运动或洗涤液自身的惯性流动而导致排水控制单元 7 内的洗涤液的 流动继续指定期间。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由于过滤部 76 被配置在这些传感器 72、 73 的附 近, 所以停止信号发送后的非期望的洗涤液的流动比较早期地得到抑制。 因此, 可在比较短 的期间内以较高的精度测量洗涤液的浑浊度及导电度。本实施方式中, 在传感器 72、 73 的 下游位置、 且在用于与图 2 所示的抽吸管路 711 的连接的第二开口部 771( 连接部 771) 的 上游一侧设置有过滤部 76。因此, 循环泵 71 的惯性运动或循环泵 71 的振动的影响通过过 滤部 76 而得到较好地缓和。这样, 可以更高的精度测量洗涤液的浑浊度及导电度。
     在上述的说明中, 测量导电度的电极传感器 73 作为突出于流路中的传感器而被 举例说明, 但上述的原理并不限定于此, 也可应用于使用为了检测洗涤液的物理特性而必 须直接与洗涤液接触的任意传感器的洗衣机。
     在上述的说明中, 光传感器 72 是用于测量洗涤液的浑浊度, 但也可用于其他的测 量目的。上述的原理也可适用于为检测污浊成分的堆积而使用的光传感器 72、 或能够利用 光传感器 72 而被较好地加以测量的其他的物理特性或环境变化。
     在上述的说明中, 作为使洗涤液流动的流动装置举例说明了泵, 但也可以取而代 之, 利用设置在循环路或流路中的螺旋桨等而使洗涤液流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洗衣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洗衣机包括 : 内含有洗涤液的管路 ; 让所述洗涤液在所述管 路内流动的流动装置 ; 及具备突出于所述管路中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用于测量所述 洗涤液的导电度的电极传感器, 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位于下游, 所 述第一电极部使流入该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
     根据上述结构, 管路内所含有的洗涤液通过流动装置而流动。具备突出在管路中 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的电极传感器测量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洗涤液的 导电度。第二电极部被设置在比第一电极部更下游的位置。第一电极部使流入第一电极部 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其结果, 可以获得适于洗涤液的导电度测量 的洗涤液的流动。这样, 可以提高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测量精度。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沿着所述管路 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 第一电极部使流入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 流速进一步降低。因此, 可进一步提高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测量精度。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突出于所述 管路突出的部分全都与所述洗涤液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 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空气的介入得以抑制。 其结果, 提 供了洗涤液的导电度的稳定测量。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在所述管路的 内部空间中的上侧 5 分之 4 的领域突出。
     根据上述结构, 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测量几乎不会受到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 之间的管路的下部堆积的污浊成分的影响。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由所述第一电极部的轴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轴所 确定的平面为水平面。
     根据上述结构, 空气的存在或污浊成分的堆积几乎不会给利用向管路内突出的长 的电极部进行的洗涤液的导电度测量带来影响。 因此, 通过增加电极部的突出量, 可以更高 的精度测量洗涤液的导电度。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电极传感器还具备嵌合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 所述第二电极部各自的基端部上的 O 型环、 和连接于所述基端部并被固定在所述管路的外 面的端子板, 其中, 所述端子板具有用于将所述电极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管路的所述外面的 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 O 型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之间, 所 述端子板具有以沿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弯折线为界被弯 折的边缘部。
     根据上述结构, O 型环在端子板和管路的外面之间被压缩。因此, 在第一固定部和 第二固定部的之间, O 型环的恢复力发生作用, 端子板承受弯曲力矩的负荷。具有沿着在第 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弯折线而被弯折的边缘部的端子板, 对于因 O 型 环的恢复力而产生的弯曲力矩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 为了使 O 型环发挥高密封性能, 可以 将端子板强力地按压在管路的外面。这样, 可适宜地抑制洗涤液从电极部贯穿的管路部分 的泄漏。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形成有 贯穿孔, 所述弯折线为与连结多个所述贯穿孔的中心点的线平行的弯折线。
     根据上述结构, 端子板的对于弯曲力矩的刚性进一步被提高。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还包括去除所述洗涤液中所含有的污浊成分的过 滤部, 该过滤部被设置在所述电极传感器的附近。
     根据上述结构, 过滤部发挥阻抗管路中的洗涤液的流动的作用。 因此, 在流动装置 停止后, 会在短时间内实现电极传感器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性的降低。 这样, 洗涤液的导电 度可在短时间内且稳定地得到测量。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过滤部位于所述电极传感器的下游, 且被配置 在所述流动装置的上游。
     根据上述结构, 过滤部在电极传感器和流动装置之间起到阻抗洗涤液流的作用。 因此, 通过洗涤液传递的来自流动装置的影响得到缓和。 这样, 在使流动装置停止后的短时 间内可实现高精度的导电度的测量。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管路包括所述电极传感器突出的直管部、 以及 与该直管部连接并且被配置在所述流动装置的上游且收容所述过滤部的收容管部, 其中, 所述收容管部, 相对于所述直管部向上方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 流入直管部的气泡被冲到收容管部而难以从收容管部返回。 因此, 气泡难以滞留在直管部, 从而以高精度测量洗涤液的导电度。 而且, 收容管部内的洗涤液的 水头抑制在使流动装置停止的信号发出后因流动装置的惯性运动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洗涤 液流。这样, 洗涤液的导电度以高精度得到测量。
    

洗衣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洗衣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洗衣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洗衣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衣机.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4238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4238ACN101994238A21申请号201010263683122申请日20100825200919461420090825JPD06F39/08200601G01N27/0820060171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久保光市村尾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代理人刘新宇张会华54发明名称洗衣机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内含有洗涤液的管路、让所述洗涤液在所述管路内流动的流动装置、及具备突出于所述管路中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用于测量所述洗涤。

2、液的导电度的电极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位于下游,所述第一电极部使流入该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由此,能获得适于洗涤液的导电度测量的洗涤液的流动,从而能够提高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测量精度。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4页附图18页CN101994242A1/1页2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内含有洗涤液;流动装置,让所述洗涤液在所述管路内流动;以及电极传感器,具备突出于所述管路中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用于测量所述洗涤液的导电度,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

3、极部位于下游,所述第一电极部,使流入该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被沿所述管路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突出于所述管路部分全都与所述洗涤液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在所述管路的内部空间中的上侧5分之4的领域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电极部的轴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轴所确定的平面为水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传感器还具备嵌合在所述第。

4、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各自的基端部上的O型环;和连接于所述基端部并被固定在所述管路的外面的端子板,其中,所述端子板具有用于将所述电极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管路的所述外面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O型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之间,所述端子板具有以沿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弯折线为界被弯折的边缘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形成有贯穿孔,所述弯折线为与连结多个所述贯穿孔的中心点的线平行的弯折线。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去除所述洗涤液中所含有的污浊成分的过滤部,其中,所述过滤部被设。

5、置在所述电极传感器的附近。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位于所述电极传感器的下游,且被配置在所述流动装置的上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所述电极传感器突出的直管部、以及与该直管部连接并且被配置在所述流动装置的上游且收容所述过滤部的收容管部,其中,所述收容管部,相对于所述直管部向上方倾斜。权利要求书CN101994238ACN101994242A1/14页3洗衣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以高精度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洗衣机。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用于检测及测量洗涤液的物理特性的技术开发得以进展。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4187183号揭示了。

6、一种检测洗涤液中所含有的洗涤剂的种类或洗涤剂的浓度的传感器。传感器具有一对电极。通过对与洗涤液接触的一对电极的之间施加高频电压,来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0003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对电极,贯穿洗衣机的外槽底面沿外槽的侧壁而配置。沿外槽内壁面流动的洗涤液,经过一对电极之间。由于在一对电极之间的洗涤液处于向下游流动的状态,因此会导致由一对电极所检测的导电度的值不稳定。从而难以进行高精度的导电度的测量。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高精度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洗衣机。0005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衣机包括内含有洗涤液的管路;让所述洗涤液在所述管路内流动的流动装置;及具备突出于所述管路中的第一电。

7、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用于测量所述洗涤液的导电度的电极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位于下游,所述第一电极部使流入该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0006根据上述结构,管路内所含有的洗涤液通过流动装置而流动。具备突出在管路中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的电极传感器测量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洗涤液的导电度。第二电极部被设置在比第一电极部更下游的位置。第一电极部使流入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所述洗涤液的流速降低。其结果,能够获得适于洗涤液的导电度测量的洗涤液的流动。这样,能提高洗涤液的导电度的测量精度。附图说明000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

8、筒式洗衣机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0008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排水控制单元中所使用的筐体的示意图。0009图3是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俯视图。0010图4是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主视图。0011图5是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侧视图。0012图6是从相反的一侧看到的图5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侧视图。0013图7是表示图3至图6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中所使用的光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0014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光传感器的示意图。0015图9是说明图8所示的光传感器的支撑体结构的示意图。说明书CN101994238ACN101994242A2/1。

9、4页40016图10是表示图3至图6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中所使用的电极传感器的示意图。0017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电极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0018图12是说明图11所示的电极传感器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的示意图。0019图13是说明从图7所示的光传感器到图11所示的电极传感器为止的流路中的洗涤液的流动的示意图。0020图14是说明洗涤液从图3至图6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电极传感器向循环泵的流动的示意图。0021图15是洗明图3至图6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循环泵工作时及排水阀工作时的电极传感器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的示意图。0022图16是图3至图6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的循环泵的概略图。0023图17。

10、是说明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水槽的流入口周围的结构的示意图。0024图18是洗明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控制电路部的功能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下面的说明中所用的“上”、“下”、“左”或“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仅是为了让说明变得明了,丝毫不限定本发明。另外,下面的说明中所用的“上游”及/或“下游”的术语只要未作特别说明,均是指从后述的洗涤槽的水槽的排出口流向排水控制单元的洗涤液流的“上游”及/或“下游”。0026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概略结构图。此外,以下说明的原理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洗。

11、衣机例如,波轮PULSATOR式洗衣机或搅拌式洗衣机等。0027滚筒式洗衣机1具有筐体2。筐体2的内部设置有洗涤槽3。洗涤槽3包括在筐体2的内部摇动自如地受到支撑的圆筒状的水槽31、在水槽31内旋转自如地受到支撑的圆筒状的旋转滚筒32、以及使旋转滚筒32旋转的马达33。水槽31及旋转滚筒32分别具有底部。马达33被安装在水槽31的底部外面OUTERSURFACE。水槽31上形成有用来排出洗涤液的排出口311及洗涤液流入的流入口312。洗涤液从排出口311向流入口312循环。0028筐体2中还收容有向水槽31内供水的供水系统4、对水槽31内的洗涤液进行排水或使洗涤液循环的排水系统5、以及向洗涤槽。

12、3送入用来烘干洗涤物的热风的烘干系统6。此外,并非必需有烘干系统6。0029烘干系统6具有循环管路61,该循环管路61包括与水槽31的排气口313连接的一端部、及用来将烘干用空气从水槽31的底部送入的通气口。烘干系统6还包括设置在循环管路61内部的吹风机62。吹风机62使空气在循环管路61内流动。根据需要,烘干系统6也可包括捕集纤维屑类并且除尘的过滤器FILTER、对除尘后的导入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及对除尘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制出干燥的高温空气的加热部。0030滚筒式洗衣机1具有设置在筐体2前面的上部的操作面板8。使用者可以在操作面板8上选择滚筒式洗衣机1的运转进程COURSE的模式或各种功。

13、能。操作面板8包括控制电路部81。控制电路部81在操作面板8所具备的显示部显示使用者输入的信息。另外,控制电路部81也可从例如作为检测水槽31内的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检测洗涤液的浑浊说明书CN101994238ACN101994242A3/14页5度的浑浊度传感器来使用的光传感器72、或者作为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导电传感器来使用的电极传感器73接收检测信号。如果通过操作面板8设定滚筒式洗衣机1的运转开始,则控制电路部81根据这些检测信号,来控制供水系统4中所具备的电磁阀或排水系统5中所具备的排水阀75。由控制电路部81自动控制的马达33、供水系统4、排水系统5及烘干系统6,按照模式设定或控制程序。

14、协调运作,至少执行洗涤工序、漂洗工序、脱水工序及烘干工序。0031供水系统4包括与水槽31连接的供水管路41及收容洗涤剂的洗涤剂收容部42。供水系统4可通过电磁阀的开闭动作,经由供水管路41适时地对水槽31供水参照图1中的实线箭头。另外,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1可利用供水系统4的供水,将局部横切供水管路41而设置的洗涤剂收容部42内的洗涤剂适时地投入到水槽31内。0032排水系统5包括具有与水槽31的排出口311连接的一端部的第一管路51、及与第一管路51的另一端部连接的排水控制单元7。排水控制单元7接收来自水槽31的洗涤液。排水系统5还包括在排水控制单元7所具备的循环泵71与水槽31之间延伸。

15、的第二管路52。滚筒式洗衣机1的循环泵71被固定在台板712上。第二管路52的一端部连接于循环泵71的吐出口。另外,第二管路52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水槽31的流入口312。水槽31、第一管路51、排水控制单元7及第二管路52形成洗涤液的循环路。循环泵71使洗涤液在循环路内从排出口311向流入口312流动/循环。0033排水控制单元7除了包括循环泵71以外,还包括作为检测洗涤液的浑浊度的浑浊度传感器使用的光传感器72、作为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导电传感器使用的电极传感器73、向外部排出洗涤液的排水管路74、及设置在排水管路74的中途部的排水阀75。排水阀75使排水管路74开闭。排水控制单元7还包括捕集。

16、从第一管路51流入的洗涤液中所含的棉绒纤维屑等的过滤部76。0034排水阀75例如在洗涤工序结束时或漂洗工序结束时打开。其结果,洗涤液从第一管路51流入到排水控制单元7。之后,洗涤液通过过滤部76被施以棉绒的去除处理后被排出到外部。0035当排水阀75闭合、循环泵71工作时,水槽31内的洗涤液通过第一管路51流入到排水控制单元7。之后,洗涤液的污浊成分通过设置在排水控制单元7内的过滤部76而被除去。流经过滤部76的洗涤液,通过与循环泵71的抽吸口连接的抽吸管路711流入到循环泵71内。之后,洗涤液通过与循环泵71的吐出口连接的第二管路52返回到水槽31内。在执行洗涤工序或漂洗工序的期间,也可根。

17、据需要反复进行上述的洗涤液的循环。洗涤液的反复循环将有助于高质量的洗涤工序或漂洗工序。0036循环泵71的转速可变化。如果循环泵71的转速设定得较高例如3500RPM,流入到水槽31的流入口312中的洗涤液会沿着朝向旋转滚筒32内的轨迹移动参照图1中的箭头FI。另一方面,如果循环泵71的转速设定得较低例如1000RPM,流入到水槽31的流入口312中的洗涤液将流入在旋转滚筒32与水槽3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参照图1中的箭头FO。0037循环泵71在例如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工序开始时低速旋转。其结果,可抑制洗涤结束时没有溶解的洗涤剂或者柔顺剂刚投入后的高浓度的柔顺剂散落在旋转滚筒32。

18、内的洗涤物上。说明书CN101994238ACN101994242A4/14页60038流入到旋转滚筒32与水槽31之间的空间中的洗涤液从排出口311排出到排水系统5,并再次返回到水槽31的流入口312水槽内循环工序。通过反复水槽内循环工序,从而促进洗涤剂的溶解及/或柔顺剂的浓度变得均匀。如此一来,可较好地避免因没有溶解的洗涤剂或高浓度的柔顺剂所引起的洗涤物的污迹的问题。0039水槽内循环工序被设定在例如洗涤工序及/或漂洗工序中的供水工序进行约10秒钟之后较为理想。取而代之,水槽内循环工序也可以在例如检测到从水槽31的下端起约40MM处的液位时开始。其结果,可适当地避免循环泵71在洗涤液未充分。

19、填充到循环泵71内的期间工作。这样,可避免由循环泵71的汽蚀CAVITATION所引起的异响、由洗涤液量不足所引起的循环泵71的异常温度及循环泵71在异常温度下的工作。0040滚筒式洗衣机1还可具备向水槽31供应浴缸水的泵。水槽内循环工序也可在泵将浴缸水供应到水槽31中之后被执行。如此一来,浴缸水供应用泵与循环泵71不同时动作,从而抑制给使用者带来不快的巨大噪音的产生。0041也可通过操作面板8的操作对滚筒式洗衣机1设定预约运转。当滚筒式洗衣机1预约运转时,水槽内循环工序可在例如平时的2倍的较长的期间进行。其结果,可在预约待机时从预约设定后到滚筒式洗衣机1实际开始动作为止的期间较好地溶解固化的。

20、洗涤剂。如此一来,可在预约运转的期间获得充分的清洗力,并且减少未溶解的洗涤剂量。0042滚筒式洗衣机1也可根据需要而具备温度传感器。也可根据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洗涤液的温度,来改变水槽内循环工序的执行时间长度。例如,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洗涤液的温度为5时,水槽内循环工序被执行例如检测出洗涤液的温度为20时的双倍的时间长度。其结果,即使在低水温下,洗涤剂也能充分溶解。0043图2是图1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7的筐体的剖视图。图2A表示筐体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2B表示筐体的另一侧的剖面。0044排水控制单元7包括筐体70。筐体70上安装有图1所示的循环泵71、光传感器72、电极传感器73、排水管路74。

21、、排水阀75及过滤部76。筐体70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直管部701。直管部701具有与第一管路51连接的一端部。筐体70还包括与直管部701的另一端部连接的收容管部702。收容管部702从与直管部701的连接部起向斜上方延伸。筐体70还包括收容在收容管部702内的过滤部76。过滤部76从洗涤液中去除棉绒。直管部701及收容管部702一体地成型而构成一个管路。0045大致圆管状的直管部701具有平坦的内面772。平坦的内面772从直管部701的中途部位向下游的收容管部702延伸。沿着通过直管部701的中心轴的水平面延伸的平坦的内面772,形成向收容管部702延伸的平坦的带状区域。用于光传感器7。

22、2的光的射出及接收的平坦的内面772,可防止光传感器72所使用的红外光线的不必要的折射。0046直管部701上形成有一对贯穿孔773。贯穿孔773中插入有电极传感器73。电极传感器73的电极部向直管部701内突出,并与直管部701中所包含的洗涤液接触。0047在收容管部702的内部空间下方形成有与排水管路74连接的第一开口部774、与循环泵71的抽吸口连接的第二开口部771。第一开口部774及第二开口部771被设置在直管部701的与贯穿孔773相对的面上。第一开口部774构成与排水管路74连接的连接部。另外,第二开口部771构成与循环泵71连接的连接部。0048过滤部76包括形成网眼状的过滤器。

23、776、及与过滤器776连接的盖部704。盖部说明书CN101994238ACN101994242A5/14页7704可密封地连接于收容管部702的顶端开口部。形成过滤器776以去除棉绒。盖部704包括捏取部705。捏取部705从盖部704的外表面起沿着收容管部702的轴向外侧延伸。过滤部76可在收容管部702中自由拆装。因此,使用者可以捏住捏取部705,容易地从收容管部702中取出过滤部76。0049图3是排水控制单元7的俯视图。图4是排水控制单元7的主视图。图5是从循环泵71一侧看到的排水控制单元7的侧视图。图6是从电极传感器73一侧看到的排水控制单元7的侧视图。0050图3、图5及图6部。

24、分地显示第一管路51。洗涤液从水槽31通过第一管路51流入排水控制单元7。光传感器72检测流入排水控制单元7的洗涤液的浑浊度。0051图7表示安装在排水控制单元7的筐体70的直管部701上的光传感器72。图8是光传感器72的纵剖视图图8A、主视图图8B、右侧视图图8C、左侧视图图8D及俯视图图8E。图9是光传感器72所具备的支撑体的纵剖视图图9A、主视图图9B、右侧视图图9C、左侧视图图9D、俯视图图9E及仰视图图9F。0052光传感器72包括射出红外光线的发光元件721、及接收从发光元件721射出的红外光线的受光元件722。设置在直管部701的外侧的发光元件721及受光元件722相互对置,使。

25、在发光元件721与受光元件722之间形成红外光线的光路。直管部701采用使红外光线透过的材料。来自发光元件721的红外光线通过被填充在由直管部701的管壁部所围成的空间内的洗涤液。当洗涤液的浑浊度较大时,到达受光元件722的红外光线的光量减小,而当洗涤液的浑浊度较小时,到达受光元件722的红外光线的光量增大。这样,光传感器72作为检测洗涤液的浑浊度的浑浊度传感器而发挥功能。0053光传感器72还包括用来保持发光元件721及受光元件722的支撑体723。具有呈大致U字形状的截面的支撑体723包括支撑发光元件721的第一支撑部724;支撑受光元件722的第二支撑部725;以及连接第一支撑部724与。

26、第二支撑部725的架桥部726。架桥部726将发光元件721和受光元件722保持在相对置的位置上。直管部701的上面的架桥部726与直管部701的轴成直角地延伸。0054第一支撑部724内除了配置有发光元件721以外,还配置有用于使发光元件721射出红外光线的电路基板727。第二支撑部725内除了配置有受光元件722以外,还配置有用于根据受光元件722接收到的红外光线的光量生成电压信号的电路基板728。此外,光传感器72还包括对电路基板727、728供电的电线729。薄板形状的电路基板727、728参照图7及图8的长度方向轴沿上下方向延伸。0055第一支撑部724具有与第二支撑部725相对置的。

27、内侧面241。内侧面241包括发光元件721的透镜部211。从发光元件721射出的红外光线通过透镜部211射向第二支撑部725。透镜部211相对于内侧面241的其他部分略微隆起。沿着内侧面241的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边缘形成有第一肋部242。第一肋部242从内侧面241向内侧直管部701的中心轴方向突出。0056第二支撑部725具有与第一支撑部724相对置的内侧面251。内侧面251包括受光元件722的透镜部221。从发光元件721射出的红外光线通过透镜部221到达受光元件722。透镜部221相对于内侧面251的其他部分略微隆起。沿着内侧面251的向上下方向说明书CN101994238ACN101。

28、994242A6/14页8延伸的边缘形成有第二肋部252。第二肋部252从内侧面251向内侧直管部701的中心轴方向突出。0057形成有平坦的内面INNERSURFACE772的直管部701的管壁部分的外面OUTERSURFACE也是被平坦地形成。因此,从发光元件721射出的红外光线不会因直管部701的两壁面而产生不必要地折射。支撑体723从上方向下外嵌于直管部701。发光元件721从直管部701外部射出红外光线。受光元件722在直管部701外部接收红外光线。当支撑体723与直管部701嵌合后,第一支撑部724的第一肋部242及第二支撑部725的第二肋部252抵接于直管部701的平坦的外面。第。

29、一肋部242及第二肋部252,使第一支撑部724及第二支撑部725的内侧面241、251与直管部701的平坦的外面隔离。其结果,抑制了因支撑体723与直管部701的嵌合而造成的透镜部211、221及直管部701的损伤。因此,肋部242、252与直管部701的外面之间的压力嵌合力也可被设定得较高。这样,支撑体723可牢固地安装在直管部701上。0058在支撑体723的架桥部726的中央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环状的收容壁261。环状的收容壁261与形成架桥部726的上面的承载板262一起构成圆柱形状的收容空间263。承载板262上形成有贯穿孔264。贯穿孔264与收容空间263连通。直管部70。

30、1包括向上方延伸的圆柱形状的突出部265。当支撑体723与直管部701嵌合后,突出部265被插入到收容空间263中,突出部265的上面与承载板262的下面抵接。突出部265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螺丝孔。插入到承载板262的贯穿孔264中的螺丝与突出部265的螺丝孔螺合。如此一来,支撑体723被牢固地固定在直管部701上。横跨在发光元件721及受光元件722的上方的承载板262承接落向安装有支撑体723的直管部701的部分的灰尘或水滴等下落物。0059再次参照图2至图6。相对于光传感器72而稍靠下游一侧设置的排水阀75,通过排水管路74与排水控制单元7的筐体70连接。当排水阀75打开时,直管部70。

31、1及收容管部702中内部含有的洗涤液通过排水管路74被排出到外部。排水管路74与筐体70的连接位置可设在收容管部702的基端部附近。其结果,通过打开排水阀75,在收容管部702及收容管部702与直管部701的连接部周边,产生与循环泵71工作时的洗涤液的流向逆向的洗涤液流。0060在与排水管路74和收容管部702的连接位置相比稍靠下游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电极传感器73。电极传感器73与光传感器72相比配置在下游一侧。光传感器72作为检测洗涤液的浑浊度的浑浊度传感器而发挥功能。电极传感器73作为检测洗涤液的导电度的导电传感器而发挥功能。0061电极传感器73包括一对端子板731、732。端子板732与。

32、端子板731相比配置在下游一侧。两端子板731、732上分别连接有电线733,以对端子板731、732提供高频交流电压。所施加的电压的频率及振幅,只要能测量洗涤液的导电度则无特别限定。0062图10是端子板731的概略图。图10A是端子板731的侧视图。图10B是端子板731的主视图。同时参照图10、图3及图6。此外,结合图2至图6说明的下游的端子板732的形状及大小可与端子板731相同。0063端子板731由一金属板形成。端子板731形成弯折结构。端子板731的边缘部735、736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弯折线734为界向相同方向弯折。因此,对于围绕横切弯折线说明书CN101994238ACN10。

33、1994242A7/14页9734的轴的弯曲力矩BENDINGMOMENT,端子板731具有较高的刚性。在端子板731的上部形成有与电线733连接的连接部737。0064在端子板731的与边缘部735、736的弯折方向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圆板状的厚壁部738及圆柱状的电极部739。端子板731通过厚壁部738与电极部739的基端部连接。在电极部739的基端部上嵌合有O型环371。电极部739被插入到排水控制单元7的筐体70的直管部701上所形成的贯穿孔773参照图2中。0065端子板731上形成有一对贯穿孔310。其中之一的贯穿孔310位于电极部739的上方。另一贯穿孔310位于电极部739。

34、的下方。一对贯穿孔310和电极部739沿上下方向排列。弯折线734与连结一对贯穿孔310的中心点的线平行。贯穿孔310中插入有螺栓之类的固定件。这样,贯穿孔310作为用来将端子板731安装在直管部701的外面上的固定部而发挥功能。0066如果利用固定件将端子板731压接于直管部701的外面,则安装在电极部739的基端部上的O型环371被压缩。O型环371的恢复力及插入贯穿孔310中的固定件使端子板731产生弯曲力矩。通过使端子板731的左右边缘沿着在一对贯穿孔310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弯折线弯折,端子板731相对于弯曲力矩而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端子板731可被牢固地安装在直管部701的外面上。。

35、其结果,设置在电极部739的基端部的O型环371因受到较强的力的作用而被压缩,从而发挥高密封性能。这样,可适宜地抑制洗涤液通过直管部701上所形成的贯穿孔773而泄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折线734与弯曲力矩的轴垂直,但弯折线734与弯曲力矩的轴的交差角度并无特别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贯穿孔310作为固定部,但也可取而代之,采用例如利用夹具CLAMP将端子板731压接于直管部701的外壁的固定手法,或采用为了使O型环发挥密封功能而以足够大的力能将端子板731压接于直管部701的外壁的其他固定手法。此外,当使用夹具时,端子板731的被夹具夹持的部分作为固定部而发挥功能。0067图1。

36、1是安装有端子板731、732的直管部701的剖视图。图11A是位于上游一侧的端子板731及电极部739周围的剖视图。图11B是位于下游一侧的端子板732及电极部739周围的剖视图。0068横切直管部701的平坦的内面772向直管部701内部突出的电极部739与直管部701中所含有的洗涤液接触。通过电线733对端子板731、732施加高频交流电压,一对电极部739的之间所存在的洗涤液的导电度阻抗IMPEDANCE得以测量。0069图12是电极部739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的示意图。此外,图12中,对上游的电极部标注符号739A,对下游的电极部标注符号739B。0070如图12所示,一对电极部739。

37、A、739B沿着直管部701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由一对电极部739A、739B的轴定义的平面P与直管部701的轴大致平行。上游的电极部739A将沿着直管部701的轴流动的洗涤液上下方向分流。因此,横切平面P的洗涤液的流量减少。其结果,在适于测量洗涤液的导电度的电极部739A、739B之间的空间例如15MM以上且30MM以下的空间,洗涤液的流动性降低。这样,可获得适于测量导电度的洗涤液的流动。0071另外,如图12所示,包含一对电极部739A、739B的轴的平面P为水平面。较为理想的是,一对电极部739A、739B均不横切直管部701的内部空间上部因排水控制单元7说明书CN101994238AC。

38、N101994242A8/14页10的设计原因有可能发生空气滞留的空间例如,直管部701的内部空间中的上侧1/5的区域及直管部701的内部空间下部因排水控制单元7的设计原因有可能堆积污浊成分的空间例如,直管部701的内部空间中的下侧1/5的区域。其结果,电极部739A、739B的突出部分的整个面与直管部701内的洗涤液接触。因此,直管部701内的空气对导电度的测量的影响得到抑制。另外,当电极部739A、739B突出于直管部701的内部空间中的上侧4/5的区域中时,直管部701内堆积的污浊成分对导电度的测量的影响可以得到抑制。0072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光传感器72及电极传感器73周围的洗涤液的。

39、流动。图13示出的是结合图7至图9而说明的光传感器72的发光元件721与受光元件722之间的红外光线的光路250。另外,与图12相同,对设置于上游一侧的电极部标注符号739A,对设置于下游一侧的电极部标注符号739B。0073为了防止形成光路250的红外光线的不必要的折射而在直管部701的内壁面形成的平坦的内面772的上游侧端部277,从其他的内壁面隆起。因此,上游侧端部277搅乱洗涤液流。因此,为了使洗涤液流平整地到达光路250,上游侧端部277形成在充分远离光路250的上游一侧的位置较为理想。此时,横切光路250的洗涤液成为适于洗涤液的浑浊度的测量的液流,其中,洗涤液的浑浊度是根据到达结合。

40、图7至图9而说明的光传感器72的受光元件722的红外光线的光量而被判断的。光传感器72的红外光线不会对洗涤液的流动带来任何影响。因此,整流后的洗涤液流到达电极部739A、739B。0074如结合图12所说明的那样,由上游的电极部739A将与直管部701的轴方向平行的液流的一部分上下分流。其结果,洗涤液流被搅乱。由电极部739A所引起的洗涤液流的混乱是在结合图7至图9而说明的光传感器72的下游一侧产生,因此几乎不会对光传感器72的浑浊度的测量带来影响。0075如结合图12所说明,由电极部739A、739B的轴定义的平面P与直管部701的轴大致平行。因此,例如,当使洗涤液在直管部701内回流从直管。

41、部701朝向水槽31的排出口311参照图1的方向时,虽然电极部739B将洗涤液流上下分流,但由于电极部739A在洗涤液的流动方向上与电极部739B重合,所以不会过渡地搅乱洗涤液流。因此,即使在洗涤液回流时,也能够以比较高的精度检测通过光路250的洗涤液的浑浊度。0076在规定平坦的内面772的上侧的边界的上边缘391、及规定平坦的内面772的下侧的边界的下边缘392处,直管部701形成弯曲为凹状的截面轮廓形状参照图7。与其他部分相比,洗涤液流更容易滞留在形成该弯曲的截面轮廓形状的部分。如图13所示,电极部739A、739B被设置成其截面的一部分进入平坦的内面772中。在被电极部739A、739。

42、B夹在中间的上边缘391的附近,洗涤液特别容易滞留,因此能获得适于测量洗涤液的导电性的低流动性的液流。另外,在电极部739A、739B之间规定的平面P与上边缘391大致平行,由此进一步提高导电度的测量精度。0077再次参照图1至图5。在电极传感器73的下游处设置有循环泵71。在循环泵71与排水控制单元7的筐体70之间设置有抽吸管路711,该抽吸管路711包括与循环泵71的抽吸口连接的一端部、及与形成在排水控制单元7的筐体70上的第二开口部771连接的另一端部。从循环泵71的吐出口延伸的第二管路52与形成在水槽31上的流入口312连接。0078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电极传感器73到循环泵71的洗。

43、涤液流的俯视图。一起来参照图14、图1及图2。图14中示有抽吸管路711。如图14所示,电极传感器73,与抽说明书CN101994238ACN101994242A9/14页11吸管路711和排水控制单元7的连接部771在图2中,作为第二开口部771而被示出相比被设置在上游一侧。另外,与图12相同,对设置于上游一侧的电极部标注符号739A,对设置于下游一侧的电极部标注符号739B。0079构成排水控制单元7的筐体70的直管部701及收容管部702,俯视来看形成笔直的流路图14中,用点线表示直管部701与收容管部702的边界。抽吸管路711连接于直管部701及收容管部702所形成的笔直的流路。抽吸。

44、管路711向与直管部701及收容管部702所形成的笔直的流路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在图14所示的排水控制单元7的结构中为直角方向延伸。沿着笔直的流路流动的洗涤液受到来自循环泵71的抽吸力而改变流动方向,向抽吸管路711流动。电极传感器73从与连接部771相对的一侧的直管部701的内面突出。此外,“与连接部771相对的一侧的内面”是指收容管部702及/或直管部701的内面区域,该内面区域存在于当沿着直管部701及收容管部702的长度方向轴分隔直管部701及收容管部702时,远离连接部771的位置一侧的内面,且以抽吸管路711的轴为基点,位于例如抽吸管路711的内径的3倍至4倍长度的上游及/或下游。。

45、较为理想的是,是指以抽吸管路711的轴为基点,位于抽吸管路711的内径的35倍长度的上游及/或下游的收容管部702及/或直管部的内面区域,更为理想的是,是指以抽吸管路711的轴为基点,位于抽吸管路711的内径的3倍长度的上游及/或下游的收容管部702及/或直管部701的内面区域。电极传感器73的电极部739A、739B从该内面区域突出。0080图14中示出横切电极传感器73附近的管路的截面C上的任意点P1。点P1是远离连接部771的位置即,与连接部771相对的面附近的任意点。在点P1处,从电极部739A、739B的基端部朝向顶端部的方向的洗涤液的流力V1起作用。因此,通过将电极传感器73设置在。

46、与连接部771相对的位置上,可促进去除勾挂在电极传感器73上的棉绒。0081如上所述,电极部739A、739B在直管部701内形成突出部。因此,流入排水控制单元7的洗涤液中所含的棉绒容易勾挂在电极部739A、739B上。然而,通过流力V1,勾挂在电极部739A、739B上的棉绒比较容易地从电极部739A、739B上被除去。此外,如图2所示,收容在收容管部702中的过滤部76参照图1的一部分存在于电极传感器73与连接部771之间。在图14中,用影线区域概略性地表示过滤部76。洗涤液通过位于过滤部76的上游位置的电极传感器73之后,在到达位于过滤部76的下游位置的抽吸管路711之前,通过设置在收容。

47、管部702内的过滤部76。因此,棉绒在从电极部739A、739B上除去之后被过滤部76捕获。另外,由于过滤部76发挥着阻碍洗涤液的流动的功能,因此在循环泵71刚刚停止后电极部周围的洗涤液的流动急速降低。0082图15是说明利用循环泵71及排水阀75去除棉绒的示意图。图15A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电极传感器73到循环泵71的洗涤液流的俯视图。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电极传感器73到排水阀75的洗涤液流的俯视图。一起来参照图15、图1。此外,图15中示出了形成到达循环泵71的流路的抽吸管路711、及形成到达排水阀75的流路的排水管路74。另外,与图12相同,对上游的电极部标注符号739A,对下游的电极部。

48、标注符号739B。此外,图15A与图14所示的示意图相同,为了与图15B所示的洗涤液的流动形态进行对比而被示出。0083如图15A所示,电极传感器73相对于排水管路74的连接部774第一开口部774而设置在下游,且相对于抽吸管路711的连接部771第二开口部771而设置在上游说明书CN101994238ACN101994242A10/14页12较为理想。通过电极传感器73的如此配置,在电极部739A、739B突出的管路部分,当排水阀75打开时,如图15B所示,产生与循环泵71工作时的洗涤液流逆向的洗涤液流。这样,勾挂在电极部739A、739B上的棉绒可容易地从电极部739A、739B上除去。0。

49、084图16示出的是循环泵71。图16A是循环泵71的剖视图。图16B是循环泵71的俯视图。图16C是从抽吸口一侧看到的循环泵71的示意图。0085循环泵71包括形成循环泵71的外壁的泵壳713。在泵壳713内部设置有轴承隔板714。轴承隔板714将泵壳713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空间。在与抽吸口715连通的空间内设置有叶轮IMPELLER717。在与设置有叶轮717的空间邻接的空间内设置有马达718。作为马达718,例如可适宜地使用直流无刷马达DCBRUSHLESSMOTOR。马达718的传动轴SHAFT719横切轴承隔板714而延伸至设置有叶轮717的空间。与轴承隔板714成为一体的叶轮717由传动轴719支撑。通过驱动马达718叶轮717与轴承隔板714一起旋转。0086在泵壳713上形成有与抽吸管路711连接的抽吸口715、及与第二管路52连接的吐出口716。抽吸口715及吐出口716与设置有叶轮717的空间连通。0087安装座131从泵壳713的外表面向半径方向突出。图16所示的循环泵71的安装座131包括向外侧大幅突出的3个C型安装片132。安装片132通过螺栓而被固定在台板712参照图1的凸起部上。0088图17示出的是水槽31与第二管路52的连接部的结构。图17A是构成连接部的管部DUCT的俯视图。图17B是图17A所示的管部的横剖视图。图17C是图17A所示的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