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风扇.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911629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62828.9

申请日:

2010.04.29

公开号:

CN101832281A

公开日:

2010.09.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04D 25/08登记生效日:2016040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佛山市顺德区创攀投资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佛山市机灵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北滘社区居民委员会林上路6号华美达广场2号楼216号之一变更后权利人: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广教工业开发区2号之二|||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04D 25/0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佛山市顺德区创攀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窖镇广教工业开发区2号变更后权利人: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北滘社区居民委员会林上路6号华美达广场2号楼216号之一登记生效日:20150506|||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04D 25/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冯泽基变更后权利人: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窖镇广教工业开发区2号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内变更后权利人: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窖镇广教工业开发区2号登记生效日:201108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5/08申请日:20100429|||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5/08; F24F6/12

主分类号:

F04D25/08

申请人:

冯泽基

发明人:

冯泽基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窖镇广教工业开发区2号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内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头的支撑柱和基座,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中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内的补水泵,所述雾化腔的雾化腔顶盖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的前面位置。本发明整体结构牢靠,提高制造、装配和使用过程的便利性。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可以应用在加湿风扇类产品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头的支撑柱和基座,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中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内的补水泵,所述雾化腔的雾化腔顶盖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的前面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水腔之间的所述间隔壁上设置所述雾化腔的溢流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所述储水腔内的水位低于所述溢流槽的槽底。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的底壁高于所述储水腔的底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的底壁的下面安装有所述加湿风扇的电控器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雾化器为2以上,所有的所述超声雾化器并排排列在所述雾化腔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的底壁的中央部位设置有立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穿过所述基座的顶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立柱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风道,所述加压风道的进风口设置所述加压风机,出风口伸入到所述雾化腔内的空气腔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风道的出口与所述超声雾化器左右分布,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背向所述超声雾化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具有平滑的内表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任一项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的顶盖呈盆状而具有顶壁和侧壁,所述出雾口设置在所述雾化腔顶盖的顶壁上;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插入所述雾化腔内,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的两侧的水可以流通。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泵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的外侧。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位于所述超声雾化器上面的所述雾化腔顶盖的顶壁内侧设置金属薄板。

14.
  一种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头的支撑柱和基座,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中设置有上下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其中所述雾化腔位于所述储水腔的上面,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内的补水泵,所述雾化腔的雾化腔顶盖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的前面位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包括储水腔顶盖,所述雾化腔位于所述储水腔顶盖的上面,位于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之间的所述储水腔顶盖形成所述间隔壁。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孔,溢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溢流孔,另一端接入所述储水腔中。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环绕所述支撑柱设置。

说明书

加湿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对较大空间直接加湿的加湿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雾化加湿装置,它们基本上都是首先利用雾化器将水雾化并使雾化水汽散布到空气中去。最传统和简单的办法是让雾化水汽自然地扩散,但更多的方法是将雾化水汽通过风扇强制予以扩散,即通常所说的空调扇。就空调扇产品,目前也有几种基本的结构。
其中一种结构如申请号为200720176398.X,名称为“一种超声波加湿空调扇”的专利,披露了所述空调扇包括风扇、超声波雾化喷头组、贮水槽、水雾输送管腔,所述风扇的顶端与风扇电机连接,风扇的后部设有水雾输送管腔,所述风扇通过水雾输送管腔与贮水槽连接;所述超声波雾化喷头组位于贮水槽内,超声波雾化喷头组与电源适配器连接。以该装置为代表的空调扇就是目前常见的箱式雾化加湿装置,所有部件容纳在一个外壳体内,体积小并且结构紧促便于在室内灵活移动使用,但一般雾化功率和电风扇的功率都较小,室内空气的流动效果比较差,比较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局部空间的加湿降温。
另一种结构如本申请人于2006年11月10日提出的名称为“一种冷风扇”,申请号为200620067466.4的专利申请,披露了一种冷风扇,包括外壳、水箱、气管、主电机以及安装在该电机上的风轮,所述水箱外侧设有雾化装置,水箱的出水口与雾化装置相连,雾化装置的输出端口连接气管,该气管的输出端口上设置出雾罩。其次本申请人于2008年12月23日提出的名称为“带空气净化功能的多功能风扇”,申请号为200820205880.6的专利申请,也披露了类似功能的产品结构。上述装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利用传统的摇头式落地扇,并在其风扇头的下部设置水箱和雾化装置,并利用一个外壳体形成支撑风扇头和水箱、雾化装置的立柱,水箱、雾化装置收藏在其立柱内,该类结构虽然利用摇头扇具有的强风力可以将雾化水汽予以更加可靠地扩散,但在使用中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由于其水箱悬空设置在风扇头与底壳之间立柱位置的外壳体内并且水箱距离地面一定的距离,水箱的容量就受到限制,底壳的重量也必须较大才能使风扇在使用中比较稳定,与此结构配合的雾化器的数量和功率、雾化腔的容量等都受到限制,否则将导致风扇在使用中极其容易翻倒。
其次,申请号为200710194971.4,名称为“一种具有喷雾功能的电风扇”,也披露了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顶部的机头和控制装置,所述机头包括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扇叶和容置所述扇叶的网罩,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扇叶的前侧设置有喷雾管路,所述喷雾管路与所述雾化装置之间通过雾化通道相连接。虽然该技术提到了将雾化装置设置在底座内,但其储存水的水箱仍然设置在底座的上面,即位于风扇头与底座之间,导致水箱的容量就受到限制,底座的重量也必须较大才能使风扇在使用中比较稳定,因此如果储水腔中盛满水时,水箱的重量将使整个装备在运行时不稳定,除非尽量缩小水箱的体积或加大底座的重量;其次由于雾化器特别是超声雾化器在工作时其雾化水槽的水位必须得到控制,为此一般雾化水槽的盛水体积不用太大,特别是水的深度仅仅只需满足雾化器的工作要求即可,否则将浪费空间,也会严重影响雾化效果,因此虽然雾化水箱设置在底座上但对稳定整个装备的效果不大;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雾化水汽喷头设置在风轮叶片与电机之间,雾化水汽会在风轮叶片上再次凝结,不仅破坏了雾化效果而且风轮叶片非常容易被污染。
发明内容
一般来说,立体体积在90平方米(m2)以内的空间内,可以使用例如上述申请号为200720176398.X,名称为“一种超声波加湿空调扇”的现有技术已经披露的小型可移动的空调扇加湿降温。但有很多体积超过90立方米的大型的空间如果需要加湿、降温和除尘,例如电子厂房、实验室、集中式的办公室、私人别墅等,必须使用加湿和扩散能力强的装备。目前节能降耗进而降低生产生活的成本是大势所趋,其中对于小型企业尤其重要。为此设计一种保留现有技术中摇头扇的强扩散功能,又能使整个装备的储水能力强进而使用便利,结构强度好、简单进而造价成本低、能耗低但加湿能力高的加湿设备,是本发明主要的目的。
为此,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一种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头的支撑柱和基座,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中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内的补水泵,所述雾化腔的雾化腔顶盖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的前面位置。
所述风扇头,是包括有电机主体、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扇叶和固连在电机主体上并夹持在所述扇叶之间的安全网罩的部件;所述风扇头通过设置在电机主体上的定位装置连接到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并可以在所述支撑柱上摇摆运动;所述支撑柱可以是中空的管状体,其中可以分布导电线或控制电线。所述支撑柱可以直接固连在所述基座的顶盖上或穿过所述顶盖后直接固连在所述基座的底壁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基座的顶盖与底壁之间设置立柱,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立柱上;当设置有立柱结构时,最少可以利用所述立柱支撑所述支撑柱,而且可以支撑所述基座的顶盖,其次也可以增强所述基座的底壁和顶盖的结构强度;另外还可以在所述立柱与所述基座的底壁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加强筋,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所述超声雾化器,是设置有雾化片并在电信号的控制下高频振动从而可以将水雾化的器件,所述超声雾化器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不同功率的雾化片,其将水雾化的雾化(水变成雾的爆破点)高度是不同的,总体来说雾化片的面积越大,其功率越大,水的平均爆破点越高;爆破点越高,所需雾化腔的高度就越高,因此必须根据所述基座的整体高度特别是雾化腔的高度设计合适的单个雾化器的功率。其次为了加大雾化量,可以在所述雾化腔内设置多个雾化器,并且最好每个雾化器的并排排列从而高度一致,从而便于统一设计和控制雾化的最佳水位;在设置多个超声雾化器的结构中,不仅可以多个所述超声雾化器各自独立地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还可以是将各个超声雾化器的芯部集中密封设置在一个金属壳体内形成一个多头式的雾化器;选择多头式或多个排列式,还可以降低所述雾化腔的高度,从而节省材料。另外可以在对应于每一所述雾化器的顶盖上设置一个出雾口,也可以几个雾化器共用一个出雾口。相对于传统的水淋式雾化装置,显然超声雾化不仅效率高而且洁净。
所述补水泵是抽取所述储水腔内的水向所述雾化腔内补充的器件,所述补水泵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所述补水泵可以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或所述雾化腔内,也可以在所述储水腔和所述雾化腔之外的适当部位设置所述补水泵,无论如何只要能够保证方便安装、维修或便于所述补水泵工作即可。当所述补水泵是一种潜水泵而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或所述雾化腔内时,最好在所述储水腔与所述雾化腔之间的间隔壁上设置一个孔,便于与所述补水泵连接的水管直接穿通过,缩短流程,提高所述补水泵的工作效率。
由于雾化水汽的自然飘移的高度很难抵达所述风扇头的位置,为此为了增加出汽量和雾化水汽的输送距离,在所述基座上增设加压风机和加压风道,所述加压风机通过所述加压风道向所述雾化腔内鼓入空气进而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化水汽强行带出;所述加压风机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所述加压风机可以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面、侧面或顶面的合适位置并位于所述加压风道的进口处,而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位于雾化腔内空气腔中,即当所述超声雾化器工作时的最高水位线的上方位置,防止雾化腔内的水倒灌到所述加压风道中;其次所述加压风道的出口与所述超声雾化器左右分布并且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背向所述超声雾化器,从而避免出风口的风直接吹击被所述超声雾化器振起的雾化水柱即防止破坏雾化水的爆破过程,提高雾化效率。
所述基座中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即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储水腔位于所述基座内并左右排列地分布,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之间通过所述间隔壁分隔为两个腔体,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的上面各自设置顶盖,它们各自的顶盖共同构成了所述基座的顶盖。所述间隔壁可以是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之间共用的一层侧壁体,也可以是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各自具有自己的侧壁体,所述间隔壁固连在所述基座的底容腔的腔壁上。所述基座实际上呈盆状的整体形底容腔再加顶盖组合的结构,所述间隔壁不仅起分隔作用,而且也起加强所述基座的底容腔的强度的加强筋作用,也可以起支撑所述基座的顶盖的中央部位的支撑作用;其次还可以利用所述间隔壁溢流所述雾化腔内的水到所述储水腔内。
所述超声雾化器沉入水中工作的深度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沉入过深则雾化效果欠佳,过浅则可能导致烧毁雾化器的雾化片。为此在所述雾化腔中必须设计和控制好最高水位线。所述最高水位线是指在保证最优雾化条件下所述雾化腔内的水所允许设置的最高水位。在本设计中为了保证所述雾化腔内的水位可控,可以将部分所述间隔壁的高度设置在最高水位线位置,利用所述间隔壁溢流所述雾化腔内的水到所述储水腔内;也可以是在所述间隔壁上设置溢流槽(或可以溢流的孔),从而强制控制最高水位在所述溢流槽的槽底之下,其次在所述雾化器上或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液位控制装置,控制最低水位,防止雾化片被干烧损坏。因此本发明巧妙地借用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水腔之间的间隔壁或溢流槽将所述雾化腔内水直接溢流到所述储水腔中,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控制可靠。当然仅仅从控制所述雾化腔的水位来说,还可以有很多方案可以考虑,例如通过水位控制开关等。在此必须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所述间隔壁是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各自具有自己的侧壁体共同构成时,可以考虑用过渡水槽或水管将分别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各自具有的侧壁体上的溢流槽连通起来。
所述输送管是输送雾化水汽的部件。由于考虑到所述风扇头可能摆动,为此所述输送管最好是软管或蛇皮管,并且所述输送管最好具有平滑的内表面,从而减少对雾化水汽的损耗。
根据上述结构,不仅可以整体性制造所述基座的呈盆状的底容腔,而且所述基座整体结构牢靠,提高制造、装配和使用过程的便利性;其次,当所述基座内的所述储水腔和雾化腔内盛装水后,整个基座比较沉重可以直接作为风扇的基础稳定部件,既不用再顾忌所述储水腔的体积,也不用在所述基座上增设其他稳定风扇头的加重材料,从而实现即稳固又节省材料;平稳的基座又为所述超声雾化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不用过多限制地加大所述储水腔的容积,减少添加水的次数,使所述加湿风扇在移动使用中更便利;另外所述基座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成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储水腔,便于通过所述间隔壁或所述间隔壁上的溢流槽等简便的结构自动地控制雾化腔的最高水位,也便于将所述储水腔中的水注入所述雾化腔,从而简化了液位控制的结构,也可以利用所述间隔壁加强所述底座的结构强度。所述基座内产生的雾化水汽借助于风扇头特别是可以摇摆的风扇头将雾化水汽予以强制扩散到室内空气中,提高了室内空气的加湿的均匀性。
当然,为了便利于向所述储水腔中加水,可以在所述储水腔的四周壁体上的适当位置加设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可以通过阀门和水管与自来水管连接;其次还可以在所述基座的底部增设脚轮,从而便于在地面直接推动所述加湿风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储水腔内的水位低于所述溢流槽的槽底。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可以是干簧管类的控制器件,也可以是浮子式等具有类似功能的部件,所述水位控制装置部件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位控制在所述溢流槽的槽底以下,可以防止所述储水腔中的水直接通过所述溢流槽流入所述雾化腔内影响雾化器的水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腔的底壁高于所述储水腔的底壁。所述雾化腔的底壁高于所述储水腔的底壁,是指在所述基座水平放置在地面上时以地面为基准看所述雾化腔的底壁与所述储水腔的底壁之间的相对高低。由于并不要求所述雾化腔中存储太多的水量,特别是并不要求水太深,相反如果所述雾化腔中的水太深,将造成雾化腔中的水常年大量积存而滋生污染物。最好的使用状态是一次性向所述雾化腔中注水后,等水位基本接近最低水位时再通过补水泵加注水,在每次加注水前所述雾化腔内的水留存越少越好。为此将所述雾化腔的底壁高度设置高于所述储水腔的高度,不仅可以减少所述雾化腔内的储水量,而且可以相对地提高所述储水腔内的储水量,也可以利用因所述雾化腔的底壁位置提升而出现的底壁下面的空间作为安装所述加湿风扇的部分或全部电控器件如变压器、电路板等,并利用这些电器件的重量平衡对称位置的储水腔的重量,其中所述电控器件定位在所述雾化腔的底壁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将所述雾化腔顶盖设置为呈盆状的结构,为此所述雾化腔的顶盖具有顶壁和侧壁,所述出雾口设置在所述雾化腔顶盖的顶壁上,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插入所述雾化腔内,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的两侧的水可以流通。这样实际上在安装所述雾化腔顶盖到所述雾化腔上时,所述雾化腔的侧壁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的外围,两者之间前后排列甚至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前后间隙,所述雾化腔顶盖是自由扣装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下端面与所述雾化腔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间隙,从而使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两边的液体如水等可以绕过该底部间隙自由流通,但液体上面的空气或雾化水汽仅仅只能从所述出雾口流出。在该种结构下,所述补水泵的出水口最好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的侧壁的外侧,减少所述补水泵泵出的水浪造成所述雾化腔内的水位过大的波动,但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必须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内并位于最高水位线的上方位置。其次,在水被雾化的过程中不同水滴的雾化高度也存在差别,个别的水滴可能高于平均爆破高度的一倍以上,为此为了保证在所述雾化器的使用中不会对位于其上的顶盖造成损伤,最好在所述雾化腔顶盖的顶壁内侧特别是位于所述雾化器上面的内侧壁增设金属薄板,以抵挡水滴爆破时对顶盖造成的破坏;所述金属薄板可以粘结、敷设在内壁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的辅助固定部件或固定结构固定在内壁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雾化腔顶盖设置为呈盆状的结构,当其倒扣在所述雾化腔内时,所述雾化腔顶盖依靠其自重或辅助重力沉入所述雾化腔内的水中,所述雾化腔内的水与所述雾化腔顶盖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所述超声雾化器产生的雾化水汽只能从所述出雾口溢出。这样实际上是简单巧妙地利用了水作为所述雾化腔特别是雾化水汽的密封装置,大大简化了密封结构,而且清洗所述雾化腔、超声雾化器等内部部件时仅仅也非常地便利。
另一种结构的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头的支撑柱和基座,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中设置有上下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其中所述雾化腔位于所述储水腔的上面,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内的补水泵,所述雾化腔的顶盖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的前面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将所述雾化腔设置在所述储水腔的上面,而将所述雾化腔的下面部分主要作为储水腔,由于所述雾化腔的储水量比较少,因而不会造成所述加湿风扇头重脚轻的问题,相反缩短了所述雾化腔顶盖的出雾口至所述风扇头的上下距离,提高了出雾量。其次,所述雾化腔中超过最高水位的水可以直接泄流至所述储水腔中,简化了所述雾化腔中的最高水位的控制结构,为此,在所述雾化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孔,溢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溢流孔,另一端接入所述储水腔中。
其次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实际上所述雾化腔的底壁就是所述储水腔的顶壁或顶盖的一部分,或者是所述雾化腔的底壁与所述储水腔的顶壁上下重叠固连。这样所述雾化腔的重量直接压在所述储水腔的上面,减少了轻微颤抖的所述支撑柱对所述雾化器的雾化水位的影响,又能将所述雾化腔的底容腔一次性独立制造或将其与所述储水腔的顶壁或顶盖一同一体化制造,不仅简化了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水腔之间的连接定位结构,而且也简化整体的制造程序和成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储水腔包括储水腔顶盖,所述雾化腔位于所述储水腔顶盖的上面,位于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之间的所述储水腔顶盖形成所述间隔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雾化腔环绕所述支撑柱设置。这样不仅可以使所述基座的重量平衡,而且可以使所述雾化腔的平面面积加大,进而可并排排列更多的超声雾化器,大大提高生产雾化水汽的数量。所述环绕设置,可以是所述雾化腔本身呈环形,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雾化腔的中间通孔形通道;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雾化腔对称形分布在所述支撑柱的侧边位置。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可以使本发明的结构能广泛地应用在加湿风扇类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加湿风扇的实施例一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加湿风扇的实施例一的基座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的加湿风扇的实施例一的基座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的加湿风扇的实施例一的基座部分的立体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发明的加湿风扇的实施例一的雾化腔与储水腔的底壁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发明的加湿风扇的实施例一的雾化腔顶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应用本发明的加湿风扇的实施例一的雾化腔与雾化腔顶盖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应用本发明的加湿风扇的实施例二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产品做出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1、风扇头的支撑柱2和基座3,所述支撑柱2支撑在所述基座3上。所述风扇头1包括有电机主体、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扇叶和固连在电机主体上并夹持在所述扇叶之间的安全网罩,所述安全网罩的中央部位固连有散雾罩17。所述风扇头1通过设置在电机主体上的定位装置连接到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并可以在所述支撑柱2上摇摆运动。所述支撑柱2用钢管制造而成,其管腔中分布导电线或控制电线(图中未画出)。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基座3包括有用塑料注塑而成的呈盆状的整体性的底容腔31,所述底容腔31中设置有左右排列地分布的雾化腔4和储水腔5,所述雾化腔4和储水腔5通过间隔壁6予以分隔,即所述雾化腔4和储水腔5之间通过所述间隔壁6分隔为两个腔体,所述雾化腔4和储水腔5的上面设置顶盖,其中所述底容腔31上设置顶盖11,在所述顶盖11上开设两个孔,其中一个孔为加水孔并相应地设置加水盖110,另一个孔为位于所述雾化腔4上面的孔,在该孔上面再设置独立的雾化腔顶盖12;当需要采用人工方式向所述储水腔5内加水时揭开所述加水盖110,完毕重新盖回。所述基座3实际上是底容腔31上再加顶盖11、加水盖110和雾化腔顶盖12组合的结构。当然作为等同的方案,所述顶盖11可以仅仅只盖在所述储水腔5的上面,与所述雾化腔顶盖12之间分离各自独立制造和安装。为了便利于向所述储水腔5中自动加水,可以在所述储水腔5的四周壁体上加设进水口(图中未画出),所述进水口可以通过阀门和水管与自来水管连接;其次还可以在所述基座3的底部增设脚轮32,从而便于在地面直接推动所述加湿风扇。
所述间隔壁6是所述雾化腔4和储水腔5之间共用的一层侧壁体,当然所述雾化腔4和储水腔5各自具有自己的侧壁体。所述间隔壁6不仅起分隔作用,而且也起加强所述底容腔31的强度的作用,也可以起支撑所述基座3的顶盖11的中央部位的作用。其次所述间隔壁6还可以将所述基座3内的空间分割出其它用途的腔体如容纳电器控制件的腔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基座3的顶盖11与所述底容腔31的底壁之间设置立柱32,所述支撑柱2通过螺丝固连在所述立柱32上,当然作为等同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支撑柱2穿过所述顶盖11后直接固连在所述基座3的所述底容腔31的底壁上,也可以是所述支撑柱2通过螺丝固连在所述基座3的顶盖11上。所述立柱32的边沿可以支撑所述基座3的顶盖11,其次也可以增强所述基座3的底壁和顶盖11的结构强度;另外还可以在所述立柱32与所述底容腔31的底壁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加强筋,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所述风扇头1工作时更加平稳。
如图1所示,所述雾化腔4的雾化腔顶盖12上具有出雾口10,输送管16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10,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1的前面位置的散雾器17上。所述输送管16是输送雾化水汽的部件。由于考虑到所述风扇头1可能摆动,为此所述输送管16最好是软管或蛇皮管,并且所述输送管16最好具有平滑的内表面,从而减少对雾化水汽的损耗。这样从风扇吹出的风携带雾化水汽散步在空气中。所述散雾器17是协助扩散雾化水汽并接收未雾化的凝结水,防止凝结水滴落到地面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雾化腔4内的底壁41上固连设置有所述超声雾化器7。所述超声雾化器7是设置有雾化片并在电信号的控制下高频振动从而可以将水雾化的器件,所述超声雾化器7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所述超声雾化器7的功率设置在300W到800W之间。所述超声雾化器7可以为单个雾化器也可以是多个雾化器的组合,当然也可以根据所述雾化腔4的高度和体积设置较小或较大功率的所述超声雾化器7。如果所述雾化腔4内设置多个雾化器,最好每个雾化器的并排排列从而高度一致,从而便于统一设计和控制雾化的最佳水位,最佳水位的设置应该考虑到所述超声雾化器7沉入过深则雾化效果欠佳,过浅则可能导致烧毁雾化器7的雾化片。为此在所述雾化腔4中必须设计和控制好最高水位线A。所述最高水位线A是指在保证最优雾化条件下所述雾化腔4内的水所允许设置的最高水位。在设置多个超声雾化器7的结构中,多个所述超声雾化器7各自独立地设置在所述雾化腔4内;还可以是将各个超声雾化器7的雾化片和控制部分集中密封设置在一个金属壳体内形成一个多头式的雾化器7;选择多头式或多个排列式,还可以降低所述雾化腔4的高度,从而节省材料。另外可以在对应于每一所述雾化器7的顶盖上设置一个出雾口10,当然也可以几个所述雾化器7共用一个出雾口10。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所述雾化腔4内的水位可控,在所述间隔壁6上设置溢流槽13,从而强制控制最高水位在所述溢流槽13的槽底或其之下,其次在所述雾化器7上或在所述雾化腔4内设置液位控制装置,控制最低水位,防止所述雾化器7的雾化片被干烧损坏。因此本发明巧妙地借用所述雾化腔4与所述储水腔5之间的间隔壁6或溢流槽13将所述雾化腔4内水直接溢流到所述储水腔5中,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控制可靠。当然仅仅从控制所述雾化腔4的水位来说,还可以有很多方案可以考虑,例如通过水位控制开关等。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基座3上还设置有将所述储水腔5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4内的补水泵9。所述补水泵9是抽取所述储水腔5内的水向所述雾化腔4内补充的器件,所述补水泵9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所述补水泵9为一种潜水泵将其设置在所述储水腔5内,并在所述储水腔5与所述雾化腔4之间的间隔壁上设置一个孔,使得所述补水泵9连接的水管直接穿通过。当然还可以是所述补水泵9设置在所述雾化腔4内,还可以在所述储水腔5和所述雾化腔4之外的适当部位设置所述补水泵9,无论如何只要能够保证方便安装、维修或便于所述补水泵9工作即可。所述雾化腔4补吸水在所述补水泵9的工作下经与其连接的水管由所述储水腔5抽到所述雾化腔4内。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雾化水汽的自然飘移的高度很难抵达所述风扇头1的位置,为此为了增加出汽量和雾化水汽的输送距离,所述基座3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4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8和加压风道14。其中所述加压风机8固连在所述加压风道14的进口处,而所述加压风道14固连在所述基座3的壁体上,所述加压风机8通过所述加压风道14向所述雾化腔4内鼓入空气进而将所述雾化腔4内的雾化水汽强行带出,所述加压风机8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其次所述加压风道14的出风口15位于雾化腔内空气腔中,即当所述超声雾化器7工作时的最高水位线A的上方位置,防止雾化腔4内的水倒灌到所述加压风道14中;其次如图3、图4和图8所示,所述加压风道14的出口15与所述超声雾化器7之间左右分布并且所述加压风道14的出风口15背向所述超声雾化器7,从而避免所述出风口15的风直接吹击被所述超声雾化器7振起的雾化水柱即防止破坏雾化水的爆破过程,提高雾化效率。其次在所述加压风道14的出口15与所述超声雾化器7之间所述雾化腔4内侧设置隔风板124,所述隔风板124缓和从左侧流向右侧的风力。所述隔风板124的低端面与最高水位线A之间具有间隙。
在所述储水腔5内设置水位控制装置(图中未画出),所述水位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储水腔5内的水位低于所述溢流槽13的槽底。所述水位控制装置采用浮子式,当然也可以是干簧管类的具有等同功能的控制器件,所述水位控制装置部件与加湿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将所述储水腔5内的水位控制在所述溢流槽13的槽底以下,可以防止所述储水腔5中的水直接通过所述溢流槽13流入所述雾化腔4内影响雾化器的雾化水位。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雾化腔4的底壁41高于所述储水腔5的底壁51。由于并不要求所述雾化腔4中存储太多的水量,特别是并不要求水太深,相反如果所述雾化腔4中的水太深,将造成雾化腔4中的水常年大量积存而滋生污染物。最好的使用状态是一次性向所述雾化腔4中注水后,等水位基本接近最低水位时再加注水,在每次加注水前所述雾化腔4内的水留存越少越好。为此将所述雾化腔4的底壁41高度设置高于所述储水腔5的底壁51高度,不仅可以减少所述雾化腔4内的储水量,而且可以相对地提高所述储水腔5内的储水量,也可以利用因所述雾化腔4的底壁41位置提升而出现的底壁41下面的空间作为安装所述加湿风扇的部分或全部电控器件如变压器、电路板等(图中未画出),并利用这些电器件的重量平衡对称位置的储水腔5的重量,其中所述电控器件定位在所述雾化腔4的底壁41的外侧壁上。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雾化腔顶盖12也为呈盆状的结构,为此所述雾化腔顶盖具有顶壁122和侧壁121,所述出雾口10设置在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顶壁122上,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顶壁122的外围凸缘搭接在所述基座3的顶盖11上的位于所述雾化腔4上面的孔周壁上,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侧壁121插入所述雾化腔4内,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侧壁121的两侧的水可以流通;这样实际上在安装所述雾化腔顶盖12到所述雾化腔4上时,所述雾化腔4的侧壁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侧壁121的外围,两者之间前后排列甚至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前后间隙,所述雾化腔顶盖12是自由扣装在所述雾化腔4内,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侧壁121下端面与所述雾化腔4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间隙,从而使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侧壁121两边的液体如水等可以绕过该底部间隙自由流通,但液体上面的空气或雾化水汽仅仅只能从所述出雾口10流出。在该种结构下,所述补水泵9的出水口最好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侧壁121的外侧,减少所述补水泵9泵出的水浪造成所述雾化腔4内的水位过大的波动,但所述加压风道14的出风口15位于所述雾化腔顶盖12内并位于最高水位线A的上方位置。其次,在水被雾化的过程中不同水滴的雾化高度也存在差别,个别的水滴可能高于平均爆破高度的一倍以上,为此为了保证在所述雾化器7的使用中不会对位于其上的顶盖12造成损伤,最好在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顶壁122内侧特别是位于所述雾化器7上面的内侧壁部位增设金属薄板123,以抵挡水滴爆破时对顶盖12造成的破坏;所述金属薄板123粘结在内壁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的辅助固定部件或固定结构固定在内壁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雾化腔顶盖12设置为呈盆状的结构,当其自由扣装在所述雾化腔4内时,所述雾化腔顶盖12依靠其自重或辅助重力沉入所述雾化腔4内的水中,所述雾化腔4内的水与所述雾化腔顶盖12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所述超声雾化器7产生的雾化水汽只能从所述出雾口10溢出。这样实际上是简单巧妙地利用了水作为所述雾化腔4特别是雾化水汽的密封装置,大大简化了密封结构,而且清洗所述雾化腔4、超声雾化器7等内部部件时仅仅也非常地便利。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基座3整体结构牢靠,提高制造、装配和使用过程的便利性;其次,当所述基座3内的所述储水腔5和雾化腔4内盛装水后,整个基座比较沉重可以直接作为风扇的基础稳定部件,既不用再顾忌所述储水腔5的体积,也不用在所述基座3上增设其他稳定风扇头的加重材料,从而实现即稳固又节省材料;平稳的基座又为所述超声雾化器7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不用过多限制地加大所述储水腔5的容积,减少添加水的次数,使所述加湿风扇在移动使用中更便利;另外所述基座3通过间隔壁6予以分隔成所述雾化腔4和所述储水腔5,便于通过所述间隔壁6或所述间隔壁6上的溢流槽13等简便的结构自动地控制雾化腔的最高水位,也便于将所述储水腔5中的水注入所述雾化腔4,从而简化了液位控制的结构。所述基座3内产生的雾化水汽借助于风扇头特别是可以摇摆的风扇头将雾化水汽予以强制扩散到室内空气中,提高了室内空气的加湿的均匀性。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1、风扇头的支撑柱2和基座3,所述支撑柱2支撑在所述基座3上;所述基座3中设置有上下分布的雾化腔4和储水腔5,其中所述雾化腔4位于所述储水腔5的上面,所述雾化腔4和储水腔5通过间隔壁6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4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7,所述基座3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4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8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5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4内的补水泵9,所述雾化腔4的雾化腔顶盖41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16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10,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1的前面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将所述雾化腔4设置在所述储水腔5的上面,而将所述雾化腔4的下面部分主要作为储水腔5。由于所述雾化腔4的储水量比较少,因而不会造成所述加湿风扇头重脚轻的问题,相反缩短了所述雾化腔顶盖12的出雾口10至所述风扇头1的上下距离,提高了出雾量。其次,所述雾化腔4中超过最高水位的水可以直接泄流至所述储水腔5中,简化了所述雾化腔4中的最高水位的控制结构。为此,在所述雾化腔4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孔,溢流管131的一端连通所述溢流孔,另一端接入所述储水腔5中。
所述雾化腔4和储水腔5通过间隔壁6予以分隔,实际上所述间隔壁6就是所述雾化腔4的底壁或所述储水腔5的顶壁或顶盖的一部分;当然作为等同的实施方案,所述雾化腔4的底壁与所述储水腔5的顶壁可以分开但上下重叠固连。这样所述雾化腔4的重量直接压在所述储水腔5的上面,减少了轻微颤抖的所述支撑柱2对所述雾化器7的雾化水位的影响,又能将所述雾化腔4的底容腔一次性独立制造或将其与所述储水腔5的顶盖11(或顶壁)一同一体化制造,不仅简化了所述雾化腔4与所述储水腔5之间的连接定位结构,而且也简化整体的制造程序和成本。
如图9所示,在所述储水腔5的上面对称设置两个雾化腔4并环绕所述支撑柱2。这样不仅可以使所述基座3的重量平衡,而且可以使所述雾化腔4的平面面积加大,进而可并排排列更多的超声雾化器,大大提高生产雾化水汽的数量。

加湿风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加湿风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加湿风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湿风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湿风扇.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头的支撑柱和基座,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中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内的补水泵,所述雾化腔的雾化腔顶盖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的前面位置。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