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圆台状壳体内, 所述圆台状壳体下端与所述仓体下端共同形成了一个供灰渣通过的环形 通道。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仓体是由上部圆台、 中部圆筒 和下部倒圆台所构成。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仓体与所述圆台状壳体之间 设有供驱动机通风冷却的进风管和出风管, 以及供散装机排尘的通道。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驱动机是立式直联电机减速机。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圆台状壳体上部是由固定半 罩、 活动半罩和可翻转顶帽所构成, 所述仓体在此高度设有可翻转人孔盖。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旋转犁铧是由一对犁铧工作 面和一个共同柄部所构成, 所述一对犁铧工作面以其旋转轴线轴对称设置, 所述柄部装在 所述传动轴上。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旋转犁铧的一对犁铧工作面 的弧形形状为对数螺线或近似对数螺线。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框架顶部设有多个滑轮, 所述 钢架为 “十” 字形结构, 所述电动液压推杆连接所述钢架的一端, 所述多根钢丝绳下端绕过 相应滑轮后固定在所述钢架的 C、 D 两端。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大密封垫为包复整个所述框 架底面的橡胶板。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套管与所述卸料芯管之间设 有软性密封填料。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 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 所述套管下部设有料位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
1、 卸料装置中的圆台状壳体和仓体下端共同形成供灰渣通过的环形通道, 灰渣进 入环形通道后, 旋转犁铧通过其工作面将灰渣拨入卸料芯管, 继而通过散装机流入翻斗式 自卸载重汽车车斗。由于环形通道底部空间大, 灰渣在此松散易拨动, 不堵塞, 所以卸料装 置工作可靠, 磨损轻, 使用寿命长。
2、 仓体是由上部圆台、 中部圆筒和下部倒圆台所构成, 不会使仓容部分空着, 仓容 利用率高。就同直径同有效容积的干渣仓的高度比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低约 2.2 米。
3、 所述仓体与所述圆台状壳体之间设有供驱动机通风冷却的进风管和出风管, 以 及供散装机排尘的通道。这样既实现了驱动机置于仓内而简化了结构, 又省去了以往散装 机必配的风机。
4、 升降式散装机, 通过其底部的大密封垫与运渣车车斗密封, 因而在装车的整个 过程中, 处于密封状态, 灰渣扬尘不会外散而克服了扬尘污染环境问题。
5、 散装机通过电动液压推杆、 十字钢架、 滑轮和钢丝绳相配合, 使散装机的框架升 降平稳, 运行可靠, 利于控制, 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干渣仓主视图 ;图 2 是本发明干渣仓中的卸料装置轴剖图 ;
图 3 是本发明干渣仓中的卸料装置另一轴剖图 ;
图 4 是图 3 的 A-A 剖视图 ;
图 4-1 是对数螺旋线的曲线图 ;
图 5 和图 6 是本发明的卸料原理示意图 ;
图 6 是图 5 中的 B-B 剖视图 ;
图 7 是本发明干渣仓中的散装机主视图 ;
图 8 是本发明干渣仓中的散装机俯视图 ;
图 9 是本发明干渣仓中的散装机侧视图 ;
图 9-1 是图 9 中的 E 处放大图 ;
1、 仓体 ; 2、 卸料装置 ; 3、 支架 ; 4、 散装机 ; 5、 驱动机 ; 6、 灰尘通道 ; 7、 传动轴 ; 8、 旋 转犁铧 ; 9、 环形通道 ; 10、 圆台状壳体 ; 11、 底部通孔 ; 12、 顶帽 ; 13、 活动半罩 ; 14、 人孔盖 ; 15、 手孔 ; 16、 出风管 ; 17、 固定半罩 ; 18、 进风管 ; 19、 犁铧工作面 ; 20、 矩形大框架 ; 21、 钢丝 绳; 22、 滑轮 ; 23、 芯管 ; 24、 套管 ; 25、 电动液压推杆 ; 26、 钢架 ; 27、 大橡胶垫 ; 28、 加在运渣 车车斗上口的长四棱台状收口 ; 29、 料位计 ; 30、 环形软性填料。
图 10 是现有干渣仓主视图 ;
图 10-1 是图 10 中的电动叶轮式卸料装置 33 的放大图 ;
图 10-2 是图 10 中的气动插板门式卸料装置 36 的放大图 ;
31、 仓体 ; 32、 支架 ; 33、 电动叶轮式卸料装置 ; 34、 散装机 ; 35、 翻斗式自卸载重汽 车; 36、 气动插板门式卸料装置 ; 37、 布袋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干渣仓整体形状如图 1 所示, 包括一个仓体 1、 卸料装置 2、 支架 3 和散装机 4。
所述仓体 1 形状为仿锤形, 即由上部圆台、 中部圆筒和下部倒圆台三部分所构成。 这样结构形式的仓体 1 不会使仓容部分空着, 仓容利用率高。
卸料装置 2 的结构如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和图 6 所示, 仓体 1 内下部装有圆台状壳 体 10, 所述圆台状壳体 10 内从上至下依次装有立式直联电机减速机 5、 传动轴 7 和旋转犁 铧 8。所述圆台状壳体 10 下端与所述仓体 1 下端共同形成了一个供灰渣通过的环形通道 9, 参见图 5。
所述圆台状壳体 10 上部由固定半罩 17、 活动半罩 13 和可翻转顶帽 12 所构成, 所 述仓体 1 在此高度设有可翻转人孔盖 14。人孔盖 14 下端铰接在仓体 1 上, 人孔盖 14 上端 为开启端。这样便于立式直联电机减速机 5 和传动轴 7 的检修。检修时推开可翻转人孔盖 14, 翻开可翻转顶帽 12、 拆下可拆卸活动半罩 13。
所述仓体 1 与所述圆台状壳体 10 之间设有供立式直联电机减速机 5 通风冷却的 数根进风管 18 和出风管 16, 还有供散装机 4 排尘的通道 6, 所述排尘通道 6 出口在仓体 1 顶部与仓内空间相通。
圆台状壳体 10 通过数根进风管 18 及相连的数片肋板与仓体 1 的下端焊接, 使壳 体 10 与仓体 1 连成一体。顶帽 12 铰联在固定半罩 17 上, 活动半罩 13 以螺栓紧固在固定半罩 17 上, 固定半 罩 17 焊接在圆台状壳体 10 上。旋转犁铧 8 可通过手孔 15 从仓体 1 下端装入或取出。
散装机 4 装车时, 从 “密封的车斗” 中排出的含尘空气, 经圆台状壳体 10 的底部通 孔 11 和灰尘通道 6 到达仓体 1 顶部空间。
旋转犁铧 8 是由一对犁铧工作面和一个共同柄部所构成, 两个犁铧工作面以其旋 转轴线轴对称设置, 通过共同的柄部安装在传动轴 7 上。
本卸料装置 2 的工作原理与过程是 : 立式直联电机减速机 5 经传动轴 7 驱动旋转 犁铧 8 转动, 上述环形通道 9 里的干渣在旋转犁铧 8 的拨动下沿犁铧的一对弧形工作面 19 向仓底中心流动而落入散装机 4。
干渣所以能在旋转犁铧 8 的拨动下流向仓底中心, 是因为旋转犁铧 8 的工作面 19 的形状采取了特殊的弧形面, 它的水平截面是定角足够大的对数螺线 ( 等角螺线 ) 或近似 对数螺线。
对数螺线定义为 : 动点的运动方向始终与极径保持定角的动点轨迹, 其方程式是 mc R = ae , 式中 R 为极径, a 为定角 ( 弧度, 大于零 ), e( ≈ 2.718281828 无理数 ) 为自然对 数的底, m = cota( 定角 a 的余切 ), c 为极角。 由平动动力学知 : 定角 a 大于干渣与钢板之间的摩擦角时, 干渣会在钢制犁铧 8 旋 转过程中沿犁铧工作面 19 向旋转中心运动。干渣与钢板间的摩擦系数 f = 0.4 ~ 0.6, 其 摩擦角 ω = arctg(0.4 ~ 0.6) = 22°~ 31°。本实施例取定角 a = 1 弧度 ( ≈ 57.3°, 这时方程式简化为 R = e0.64c), 因为该定角 a 远大于摩擦角 ω, 从而干渣会很容易被旋转犁 铧 8 拨入散装机 4。参见图 4、 图 4-1、 图 5 和图 6。
散装机 4 的结构如图 7、 图 8、 图 9 和图 9-1 所示, 它包括一个大矩形框架 20、 芯管 23、 套管 24、 电动液压推杆 25 及其驱动的钢架 26、 大橡胶垫 27、 料位计 29 和四个滑轮 22 及 四根钢丝绳 21。芯管 23 上端与卸料装置 2 的仓体 1 出口焊接, 套管 24 与框架 20 是一体 的, 芯管 23 与套管 24 之间是环形软性填料 30, 以起到密封作用。
钢架 26 为 “十” 字形结构, 其纵向杆一端与电动液压推杆 25 连接。四根钢丝绳 21 上端连接在支架 3 或仓体 1 上, 下端绕过四个滑轮 22 后固定在钢架 26 的横向杆的 C、 D两 端。为保证钢架 26 强度, 用钢筋连接 ( 焊接 ) 钢架 26 的纵向杆的另一端和横向杆的 C、 D 两端。框架 20 的纵向杆装在两个滑动轴承中, 以保证钢架 26 沿这两轴承的轴线来回平动。
与本散装机 4 配套的翻斗式自卸载重汽车的车斗上口, 需加装一个长四棱台状收 口 28, 其上口的宽度与本散装机 4 的大矩形框架 20 宽度对应。
本散装机的工作原理与过程是 : 吊挂散装机 4 整体的四根钢丝绳 21 上端固定在支 架 3 上, 当然, 也可以根据需要固定在仓体 1 上。钢丝绳 21 下端绕过四个滑轮 22 固定在钢 架 26 的 C、 D 两端, 电动液压推杆 25 左右推拉钢架 26 以拉扯或放松钢丝绳 21, 拉扯时散装 机 4 整体上升, 放松时散装机 4 整体下降 ; 散装机 4 不工作时处在上位, 以便运渣车开进开 出和移位 ; 工作时处在下位, 以便将运渣车车斗的上口完全封盖 ; 在渣仓 1 内的灰渣被卸料 装置 2 连续地排出, 并经本散装机自车斗前端开始依次一段一段地装入车斗 ; 灰渣装入车 斗每一段都会有渣堆堆高而触到料位计 29, 于是料位计 29 发讯使电控立刻停止卸料装置 2 的工作, 而本散装机 4 随之自动升至高位, 以避免被开动的运渣车损坏 ; 灰渣装入每一段车 斗的过程, 都是汽车司机遥控开动卸料装置 2 后, 散装机 4 自动提前落下, 而料位计 29 使卸
料自动停止, 散装机 4 随之自动升高。
本散装机 4 的矩形大框架 20 及其大橡胶垫 27 的长度满足装车全过程中都始终封 盖住车斗上口。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 任 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 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