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1059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67785.0

申请日:

2004.11.03

公开号:

CN1603494A

公开日:

2005.04.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3D 15/08申请日:20041103授权公告日:20070829终止日期:20131103|||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D03D 15/08合同备案号:2010330000668让与人:东华大学、上海三毛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人:浙江正凯集团有限公司发明名称: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申请日:20041103公开日:20050406授权公告日:20070829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004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3D15/08; D02G3/04; D06C7/02

主分类号:

D03D15/08; D02G3/04; D06C7/02

申请人:

东华大学; 上海三毛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府梅; 殷苏晨; 陈亚力; 徐小峰

地址:

200051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88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衷诚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它涉及一种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材料的选择、织物结构和工艺设计、后整理工序的改进和改进工艺实现。本发明可以生产出弹性伸长率在15-30%的弹性梭织物,并且织物的手感柔软丰满、毛型感强、机可洗、抗污,可以用低廉的化纤原料生产出高品质面料,并赋予织物柔软弹性功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弹性柔软梭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措施实现:
1>材料的选择
(1)棉纤维原料的选择:长度为27-33mm、细度为5500-6500公支,品级1-4级;
(2)毛纤维原料的选择:长度为60-100mm、细度为60-90支;
(3)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短纤维原料的选择:与棉混纺时长度为30-40mm、线密度为1-1.5dtex强度为35-55cN/tex、伸长率为60-90%;与毛混纺时长度为70-100mm、线密度为2-4dtex,强度为35-55cN/tex、伸长率为60-90%;
(4)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长丝纱原料的选择:选用低弹丝或牵伸丝,总线密度为50-350dtex,单纤线密度为1.0-4.0dtex,强度为15-30cN/tex,伸长率为60-90%;
(5)混纺纱参数的选择:混纺纱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含量为20-80%;纱线的线密度为5-30特克斯,纱线的特克斯制捻系数为50-500;
2>织物结构和工艺设计:
(1)组织:平纹、斜纹、缎纹;
(2)经纬向上机紧度:对于1/1平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38-4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60%,经向上机紧度为43-4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51%,经向上机紧度为48-5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40%,经向上机紧度为5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32%;对于2/1斜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48-5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62%,经向上机紧度为5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51%,经向上机紧度为58-6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39%;对于2/2或3/1斜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4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70%,经向上机紧度为58-6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62%,经向上机紧度为63-6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50%,经向上机紧度为68-7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39%;对于4/1或3/2斜纹或5枚缎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63-6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70%,经向上机紧度为68-7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60%,经向上机紧度为73-7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50%,经向上机紧度为78-8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38%;
3>后整理工序的改进和改进工艺:
(1)第一道后整理工序采用湿热整理工序,其改进工艺即在1∶25的浴比条件下,先以2-3℃/min的速度进行升温,到达60℃时放入织物并降低升温速度以0.5-1℃/min的速度继续升温,对于棉、毛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交织织物,升温至90℃时保持温度煮练60min;
(2)热定形温度采用130-160℃。

说明书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它涉及一种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简称PTT,它是继莱卡(Lycra)、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后的一种全新的弹性聚酯纤维。2000年以来,PTT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种最新开发热门高分子新材料,它的应用领域有地毯、服用面料和工程塑料等。在纺织加工中,PTT可单独成纱,也可与棉、毛或其他短纤维混纺成纱。PTT纤维具有很好的弹性伸长、柔软手感、抗污性和抗静电性、低温染色等优点,这使得PTT织物也有可能具有上述优良性能。但实际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事实证明PTT纤维的纺织加工技术特别是梭织产品的纺织、染整技术不同于传统涤纶PET,很多企业参照PET纤维的纺织工艺开发的PTT梭织物手感硬板、无弹性,综合风格性能还不及传统PET织物。所以,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可以看到一些PTT针织面料,却很难找到具有柔软弹性的PTT梭织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制造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目前PTT梭织物缺乏应有弹性伸长能力或弹性不稳定、手感不够柔软丰满等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本性技术难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措施实现:
1>材料的选择
(1)棉纤维原料的选择:长度为27-33mm、细度为5500-6500公支,品级1-4级;
(2)毛纤维原料的选择:长度为60-100mm、细度为60-90支;
(3)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短纤维原料的选择:与棉混纺时长度为30-40mm、线密度为1-1.5dtex强度为35-55cN/tex、伸长率为60-90%;与毛混纺时长度为70-100mm、线密度为2-4dtex,强度为35-55cN/tex、伸长率为60-90%;
(4)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长丝纱原料的选择:选用低弹丝或牵伸丝,总线密度为50-350dtex,单纤线密度为1.0-4.0dtex,强度为15-30cN/tex,伸长率为60-90%;
(5)混纺纱参数的选择:混纺纱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含量为20-80%;纱线的线密度为5-30特克斯,纱线的特克斯制捻系数为50-500;
2>织物结构和工艺设计:
(1)组织:平纹、斜纹、缎纹;
(2)经纬向上机紧度:对于1/1平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38-4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60%,经向上机紧度为43-4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51%,经向上机紧度为48-5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40%,经向上机紧度为5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32%;对于2/1斜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48-5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62%,经向上机紧度为5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51%,经向上机紧度为58-6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39%;对于2/2或3/1斜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4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70%,经向上机紧度为58-6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62%,经向上机紧度为63-6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50%,经向上机紧度为68-7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39%;对于4/1或3/2斜纹或5枚缎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63-6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70%,经向上机紧度为68-7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60%,经向上机紧度为73-7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50%,经向上机紧度为78-8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38%;
3>后整理工序的改进和改进工艺:
(1)第一道后整理工序采用湿热整理工序,其改进工艺即在1∶25的浴比条件下,先以2-3℃/min的速度进行升温,到达60℃时放入织物并降低升温速度以0.5-1℃/min的速度继续升温,对于棉、毛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交织织物,升温至90℃时保持温度煮练60min;
(2)热定形温度采用130-1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制造的柔软弹性梭织物,其弹性伸长率为15-30%、柔软度要比PET织物提高20%以上,并且织物的手感丰满、毛型感强、机可洗、抗污,故可以用低廉的化纤原料生产出高品质面料,并赋予织物柔软弹性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反复多次改变各工序工艺参数的研究和系列织物的试制实验以及织物弹性和手感的考核试验,发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梭织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选择、织物结构和工艺设计及后整理工序的改进和改进工艺三大要素。
一种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1>材料的选择
(1)棉纤维原料的选择:长度为27-33mm、细度为5500-6500公支,品级1-4级;
(2)毛纤维原料的选择:长度为60-100mm、细度为60-90支;
(3)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短纤维原料的选择:与棉混纺时长度为30-40mm、线密度为1-1.5dtex,强度为35-55cN/tex、伸长率都为60-90%;与毛混纺时长度为70-100mm、线密度为2-4dtex,强度为35-55cN/tex、伸长率为60-90%;
(4)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长丝原料的选择:选用低弹丝或牵伸丝,总线密度为50-350dtex,单纤线密度为1.0-4.0dtex,强度为15-30cN/tex,伸长率为60-90%;
(5)混纺纱参数的选择:混纺纱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含量为20-80%;纱线的线密度为5-30特克斯,纱线的特克斯制捻系数为50-500;
2>织物结构和工艺设计:
(1)组织:平纹、斜纹、缎纹;
(2)经纬向上机紧度:对于1/1平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38-4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60%,经向上机紧度为43-4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51%,经向上机紧度为48-5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40%,经向上机紧度为5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5-32%;对于2/1斜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48-5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62%,经向上机紧度为5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51%,经向上机紧度为58-6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28-39%;对于2/2或3/1斜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43-5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70%,经向上机紧度为58-6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62%,经向上机紧度为63-6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50%,经向上机紧度为68-7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39%;对于4/1或3/2斜纹或5枚缎纹组织,经向上机紧度为63-6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70%,经向上机紧度为68-7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60%,经向上机紧度为73-77%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50%,经向上机紧度为78-82%时纬向上机紧度应为30-38%;
3>后整理工序的改进和改进工艺:
(1)第一道后整理工序采用湿热整理工序,其改进工艺即在1∶25的浴比条件下,先以2-3℃/min的速度进行升温,到达60℃时放入织物并降低升温速度以0.5-1℃/min的速度继续升温,对于棉、毛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交织织物,升温至90℃时保持温度煮练60min,有利于PTT纤维中残余应力的充分松弛,使织物获得弹性;
(2)热定形温度采用130-160℃,有利于保持弹性并获得柔软手感。
现有的后整理技术,其PET/棉的混纺织物的后整理工艺流程为:烧毛预定形工序—湿热整理工序→烘干工序→预定形工序→液流染色工序→低张力烘干工序→超喂低拉幅终定形工序→面料成品,其PET/毛混纺的精纺织物的后整理工艺流程为:烧毛预定形工序—湿热整理工序—烘干工序—中检工序—刷毛剪毛工序—热定型工序—干整工序—面料成品;若用现有的工艺流程生产PTT织物,纺纱织造工序中形成的PTT纤维上的残余应变未经松弛回复就进行预定形,使得这部分变形永远无法回复,织物难以获得弹性,本发明将湿热整理工序放在首位恰好可解决此问题;
现有PET/棉混纺和PET/毛混纺织物的热定形温度采用175-190℃,而PTT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低,只有相应降低热定形温度才能保证织物手感;
现有的织物结构设计技术,没有充分考虑纤维性能和织物手感等方面要求,自然不能保证成品织物的性能,本发明明确了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制造柔软弹性梭织物的紧度设计范围,若织物的上机紧度高出技术方案的规定数值范围,则织物的手感硬板、无弹性;
为便于确定织造工艺参数,由织物的经纬向上机紧度转算为上机密度时,PTT/棉混纺纱线的体积重量采用0.81,PTT/毛混纺纱线地体积重量采用0.78,PTT长丝的体积重量采用0.67。
设计方案如表1,并应用上述技术方案改进的后整理工序和工艺试制了这8种梭织物作为实施例进一步补充说明。
表1设计方案

方案编号  组织    经纱  纬纱    上机紧度(%)  原料   线密度   (tex)  原料线密度(tex)经向纬向  与本发明技  术方案比较1 1/1平纹  棉   9.7  PTT低弹丝8.3(34F)43.039.6    符合2 1/1平纹  棉   9.7  PTT低弹丝11.1(34F)43.040.1    符合3 1/1平纹  棉   14.5  PTT低弹丝11.1(34F)57.035.0    高出4 4/1斜纹  棉   14.5  PTT低弹丝11.1(34F)79.040.0    符合5 4/1斜纹  棉   14.5  PTT低弹丝11.1(34F)79.055.0    高出6 2/1斜纹  毛45%  PTT55%   15×2  毛45%  PTT55%15×262.057.5    高出7 2/1斜纹  毛45%  PTT55%   13.5×2  毛45%  PTT55%22×161.057.2    高出8 3/2斜纹  毛40%  PTT60%   14×2  PTT低弹丝16.7(68F)80.041.3    高出

注:表1中34F表示复丝中有34根单丝,68F表示有68根单丝织物弹性伸长率测试结果如表2:
表2织物弹性伸长率测试结果  方案  编号    组织  上机紧度与本  发明技术方案  比较  实测弹性    伸长率    (%)  1    1/1  符合    25.5  2    1/1  符合    25.2  3    1/1  高出    7.2  4    4/1  符合    16.4  5    4/1  高出    6.3  6    2/1  高出    13.8  7    2/1  高出    12.3  8    3/2  高出    14.8

从表1和表2可知,显然符合本发明提出的上机紧度范围的方案1、2、4都有15-30%的弹性伸长率,其余方案3、5、6、7、8的织物弹性伸长率都较低;
另外,寻找到与表1设计方案1、3、4、6、7、8的传统涤纶PET的对比试样(对比试样与原方案唯一的区别是原方案中的PTT纤维被相同规格的传统涤纶PET纤维取代,纱支和织物结构等因素完全相同),用日本KES风格仪测得这6种织物的硬挺度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硬挺度对比方案编号 实测PTT 硬挺度 对比PET 硬挺度1 1.33 2.283 3.17 4.444 2.73 4.386 2.63 3.747 1.52 2.978 2.65 3.00

从表3可知,显然PTT织物的硬挺度比对比的PET织物低的多,说明PTT织物柔软,其中3号方案由于上机紧度大幅度高出本发明紧度范围织物最硬,也说明本发明提出的紧度范围对织物柔软度是非常重要的;
由表2和表3的数据可充分表明,本发明是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制造柔软弹性梭织物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上述棉、毛、PTT纤维都可从市场购入。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它涉及一种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柔软弹性梭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材料的选择、织物结构和工艺设计、后整理工序的改进和改进工艺实现。本发明可以生产出弹性伸长率在1530的弹性梭织物,并且织物的手感柔软丰满、毛型感强、机可洗、抗污,可以用低廉的化纤原料生产出高品质面料,并赋予织物柔软弹性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