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吊钩的悬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起重吊钩的悬挂装置,尤其用于绳索传动装置下滑轮的悬挂装置,包括一根可绕一垂直轴线旋转地装在支承体的孔内的轴,轴装在支撑件的通孔内,通过至少一个推力轴承支承在支承体上。
背景技术
实践中已知实施形式差别很大的起重吊钩悬挂装置。由DIN 15411已知一种有两个绳轮的下滑轮,其中,起重吊钩可绕一垂直和一水平轴线旋转地支承在起重吊钩悬挂装置内,悬挂装置设在支承绳轮的连接体下方。由于一方面使用连接体和另一方面使用单独的起重吊钩悬挂装置,所以这种已知的结构形式的结构高度较大并且还存在许多零件。
由德国专利DE 19602932C2已知一种按此类型的起重吊钩悬挂装置。在此悬挂装置中,起重吊钩的轴装在下滑轮支承绳轮的连接体的一个孔中。装入此孔内并支承起重吊钩轴的推力轴承借助切向延伸的螺钉固定在孔内,螺钉从绳轮那里旋入轴承保持架的切向槽内。通过将推力轴承用螺钉沿切向固定在孔内,使这种已知悬挂装置的装配非常复杂,并由此需要轴承保持架与支承在其中地起重吊钩一起在连接体的孔内准确定位,因为切向螺钉只能在一个位置固定地旋入轴承保持架的切向槽内。
由德国公开文件DE 19817011A1已知另一种起重吊钩悬挂装置。在这种已知的下滑轮起重吊钩悬挂装置中,起重吊钩既可绕垂直轴线也可绕水平轴线旋转地支承。为此目的,起重吊钩轴装在支承绳轮的连接体孔内的支承装置,除了用于绕垂直轴线旋转的推力轴承外包括一圆柱形销子,它跨接此孔地可旋转地装在连接体内。为了安装起重吊钩轴,圆柱销有一通孔。在起重吊钩轴从通孔伸出的自由端上旋上螺母,从而将起重吊钩固定在圆柱销上。由于采用圆柱形支承销,所以整个支承装置有比较大的结构高度,以及除此以外它由许多不能预装配的零件组成。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结构尺寸短小和能方便地制造的起重吊钩悬挂装置。
按本发明,达到此目的的方案其特征在于,起重吊钩的轴通过一个由支撑件、至少一个推力轴承以及一个环形地围绕轴的安装环组成的支承装置支承在支承体内,其中,支承装置特别是安装环借助一止动件,尤其卡紧环,固定在支承体内。
按本发明的这种支承允许整个支承装置在置入支承体孔内前预装配。此外,为了将支承装置固定在孔内只需要一个止动件,例如卡紧环。因而装配可以简单和快速地完成,尤其是不需要支承装置相对于支承体和/或孔特殊的定位。
最后按本发明建议,用于可靠固定支承装置的止动件一方面在后面与支承体的一个侧凹部啮合,以及另一方面贴靠在安装环的支承面上。在此设计形式中,整个支承装置装在支承在支承体上的止动件上。有利地,所述侧凹部为了安装止动件设计为在支承体内的环形槽。
按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起重吊钩轴在支撑件上的固定借助一止动件,尤其一个卡紧环,它在装配状态一方面在后面与轴自由端上的一个侧凹部啮合,以及另一方面装在支撑件的一个槽内。
在第一种实用的实施形式中,用于安装止动件的侧凹部设计为在起重吊钩轴内的环形槽。
为了减小产生缺口应力集中,按照第二种实施形式建议,用于安装止动件的侧凹部设计为背离轴自由端方向做出的轴横截面渐缩部。
有利地,支撑件和/或安装环面朝推力轴承的表面设计为平的支承面,用于尤其设计为止推滚针轴承的推力轴承。
按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形式,支撑件本身构成推力轴承的上轴承座,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零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项优选的进一步发展中建议,起重吊钩除可绕垂直轴线旋转外还可绕一水平轴线摆动地支承在支承体内。由于此附加的自由度,明显地改善按本发明支承的起重吊钩的操纵和使用可能性。可绕一水平轴线的这种摆动能力,通过设在推力轴承下轴承座与安装环之间的两个滚柱获得,它们构成水平的摆动轴,其中,滚柱在起重吊钩的轴彼此相对的两侧装在支承装置内。
可以采取措施进一步减少构成按本发明的支承装置必要的零件数量,为此,将滚柱装在安装环与一个构成推力轴承下轴承座并环状地围绕轴的摆动轴承环之间。
为了便于绕水平轴线摆动和同时限制摆角,一方面可以在安装环与摆动轴承环互相面对的表面之间的一个与摆动轴线成直角的平面内设计一个间隙,以及另一方面安装环通孔的侧壁至少在起重吊钩的摆动面内设计为朝起重吊钩方向锥形地扩展。
摆角的限制可以这样做到,即,使安装环与摆动轴承环互相面对的表面和/或安装环通孔的锥形侧壁,构成限制起重吊钩摆角的止挡面。在这里,安装环与摆动轴承环互相面对的表面之间的间隙,有利地设计为沿径向向外指的方向展宽。
最后按本发明建议,为便于操纵此设有起重吊钩的装置在支承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抓槽。此例如设计为下滑轮的连接体并设有至少一个抓槽的支承体可简单而便宜地作为铸件进行制造,而如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设有抓槽的锻造起重吊钩,则是一个昂贵和难以生产的特种构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借助附图给出,附图仅作为范例表示按本发明的起重吊钩悬挂装置两种实施例。附图中表示:
图1设在下滑轮的按本发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起重吊钩悬挂装置局部剖切前视图;
图2沿图1中线II-II的剖面;
图3设在下滑轮上的按本发明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起重吊钩悬挂装置局部剖切前视图;
图4沿图3中线IV-IV的剖面;以及
图5按图4的视图,但起重吊钩处于摆动后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表示两个起重吊钩1悬挂装置设计的实施例,它装在支承体3的孔2内。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承体3设计为支承下滑轮5两个绳轮4的连接体。
由这些图可以看出,构成起重吊钩1悬挂装置的支承装置6至少由一个环形的支撑件7、一个推力轴承8以及一个环形地围绕起重吊钩1的轴9的安装环10组成,其中,起重吊钩1通过使用推力轴承8可绕垂直轴线11旋转地支承。装在支承体3孔内的全部支承装置6通过止动件12保持在支承体3的孔2中。
如图1至5所示,止动件12可例如设计为卡紧环,它在后面与支承体3中的一个侧凹部13,尤其一个环形槽啮合。
在图1和2表示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起重吊钩1只能绕垂直轴线11旋转地支承在支承体3内。在此实施形式中,为了支承推力轴承8,不仅支撑件7而且安装环10均有平的支承面7a、10a,推力轴承的轴承座贴靠在这些支承面上。
起重吊钩1轴9的固定借助止动件14,例如卡紧环实现,在装配状态,止动件一方面在后面与在轴9自由端上的侧凹部啮合,以及另一方面装在支撑件7的槽16内。这种结构方式的优点是,它可使支承装置6的结构高度特别小,因为轴9的自由端只是很少量地从支撑件7的上棱边伸出。在图1中表示了用于在轴9上安装止动件14的侧凹部15的设计的两种实施形式,尽管在实际工作中毫无疑问地总是在一个支承装置6中只使用一种实施形式。
在轴9的右半部,安装止动件14的侧凹部15设计为环形槽15a,而轴9左半部上的侧凹部1 5设计为轴横截面的渐缩15b。在这里,这种渐缩15b的设计有优点,与环形槽15a相比它产生的缺口应力集中较小。
由图2的剖切侧视图可以看出,为了便于操纵,在支承体3内设有抓槽17。在这里,在支承体3上设计抓槽17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设有抓槽17的支承体3可以简单而便宜地制成铸件,而如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设有抓槽17的锻造起重吊钩1,是一个昂贵而难以加工的特殊构件。
在图3至图5中表示的设计起重吊钩1悬挂装置的第二种实施形式,与上面所述的实施形式的区别主要在于,起重吊钩1除了可绕垂直的旋转轴线11旋转外还可绕水平轴线18摆动地支承在支承体3内。
为此目的,在推力轴承8的下轴承座与安装环10之间装两个滚柱19,它们构成水平的摆动轴线18,其中,滚柱19在起重吊钩1轴9彼此相对的两侧装在支承装置6内。
在图示的实施形式中,滚柱19装在安装环19与一个构成推力轴承8下轴承座环形地围绕轴9的摆动轴承环20之间。由这些图还可看出,一方面支撑件7以及另一方面摆动轴承环20构成推力轴承8的轴承座,而在按图1和2的实施形式中,推力轴承8有自己的轴承保持架。
由图4和5可以看出摆动轴承环20和安装环10的一种具体的设计形式,采用这种设计形式,起重吊钩1一方面可轻易地绕轴线18摆动,但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摆角。
如图4和5所示,在安装环10与摆动轴承环20互相面对的表面10a、20a之间与摆动轴线18成直角的平面内设计一个间隙21,它允许这两个构件10和20彼此摆动。起重吊钩1的摆角可这样调整,即,将间隙21沿径向向外指的方向设计为展宽的。此向外扩展的间隙21可以这样制成,即如图4和5所示,将摆动轴承环20的支承面20a设计为相对于安装环10的支承面10a倾斜。当然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即只是将安装环10的支承面10a相对于摆动轴承环20的支承面20a设计为倾斜的,或两个支承面10a、20a均设计为倾斜的。
此外,安装环10通孔的侧壁10b至少在起重吊钩1的摆动面内设计为朝起重吊钩1的方向锥形扩展,以允许起重吊钩1摆动。
安装环10与摆动轴承环20互相面对的支承面10a、20a和/或安装环10锥形的侧壁10b,因而构成限制起重吊钩1摆角的止挡面。
如此设计的起重吊钩1悬挂装置的特征,一方面在于其有小的结构高度的紧凑结构方式,以及另一方面有一个优点是,整个支承装置6可以在支承体3外部预装配。为了真正在支承体3上装配,最后还只需要将在起重吊钩1轴9上预装配好的支承装置6装入支承体3的孔2内,并通过止动件12将支承装置6固定在支承体3上。
附图标记清单
1 起重吊钩 15 侧凹部
2 孔 15a 环形槽
3 支承体 15b 渐缩
4 绳轮 16 槽
5 下滑轮 17 抓槽
6 支承装置 18 轴线(摆动轴线)
7 支撑件 19 滚柱
7a 支承面 20 摆动轴承环
8 推力轴承 20a 支承面
9 轴 21 间隙
10 安装环
10a 支承面
10b 侧壁
11 轴线(旋转轴线)
12 止动件
13 侧凹部
14 止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