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输容器的两个可相对 转动壁部之间的铰接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在尤其是箱型运输容器的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壁部之间的铰接结构。
在一种如DE9308051.4U所述的公知容器中,顶壁和侧壁通过转动支承结构铰接在底部上且它在装配位置上被一个可松开的锁定件固定住而形成了容器。在松开锁定件后,借助转动支承结构使侧壁和/或顶壁向外转入一个与底部平齐的位置。因此,在容器空置的情况下,容器具有一个小的运输体积。在这种情况下,在此状态下的容器占据了较大地底面积且因而使用于回收空容器的运输板占据了不适当的空间,这是不利的。在另一种如EP0443327A2所述的公知的折叠式运输箱中,侧壁可如此通过转轴与底部相连,即处于叠置状态下的侧壁可以平行于底部地向内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成本高昂地将侧壁铰接在底部上且不稳定地支承侧壁而由此缩小了这种运输容器的填充量,这是不利的。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出一种可以承受高负荷的且可以有选择地使纵侧壁和/或横侧壁转入一个与底部平齐的或平行的位置的运输容器铰接结构。
此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完成的。由于使一个铰接体的两个铰链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自由度,所以除了平齐位置外,还令人意想不到地有利地实现了壁部可选择地相对转入一个平行位置,在这里,壁部和内表面或其外表面、尤其是外壳面叠置在一起。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结构也是有利的,通过这种结构实现了简单更换壁部和/或铰接体且也可实现轻松地装配如此设计而成的运输容器。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由此减少了运输容器所需部件。
根据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优选改进方案,可以获得一种承受高负荷的铰接结构。
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设计结构也是有利的,由此获得了对运输容器部件设计结构的可变调整。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优选改进方案,获得了在铰接结构中的对中效果。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方案允许脱开运动以便松开铰接结构。
根据权利要求9-12所述的优选改进方案,可以获得在壁部之间的或在壁部和铰接体之间的预选转动性。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实施例也是可行的,其中避免了侧壁部彼此无意脱开或其无意脱离铰接体。
权利要求14和15记载了优选改进方案,其中无论铰接结构的脱开性能如何,都可以获得防止轴向移动的固定结构。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进方案也是有利的,其中获得了一种在特殊位置上防止了壁部转动的锁定装置。
最后,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由此有效地避免了对铰接结构施加过大的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以示意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运输容器;
图2以端视图示出了容器;
图3根据图2的Ⅲ-Ⅲ线剖视了容器局部;
图4根据图2的Ⅳ-Ⅳ线剖视了本发明的铰接结构;
图5根据图5的Ⅴ-Ⅴ线剖视了在壁件之间的本发明铰接结构;
图6根据图5的Ⅵ-Ⅵ线剖视了铰接结构。
在图1中画出了一个容器1、特别是一个箱型(steigenartig)运输容器2。此容器是由一个底部3、两个对置的纵侧壁4和两个与纵侧壁垂直的且构成了可相对转动的壁部6的对置横侧壁5构成的。纵侧壁4和横侧壁5是由具有彼此面对的内表面8的壁件7构成的。在纵侧壁4或横侧壁5垂直于底部3的组装状态下,内表面8构成了一个用于容纳各种运输件的内腔9。
一个在内腔9反面限定壁件7的外表面10平行于内表面8。壁件7还由一个与该壁件连成一体的条边11包围,所述条边反向于内腔9地从内表面8突出了一个平行于底部3测得的条边宽度12。背向内表面8地由一个条边外表面13限定了条边11边界。在其离内表面8的距离等于条边宽度12的条边外表面13平面内,外壳面14平行于内表面8,它反向于内腔9地在外面包围横侧壁5或纵侧壁4。在壁件7外表面10上形成了一个腹条15且最好是一体地形成一个加强部,其中壁件7具有凹口16以便减轻运输容器2的运输重量。凹口16在这种情况下被设计成提手开口17,而开口边界是由一个成型于壁件7上的且与内腔9相反地垂直凸起的提手边18限定的。
限定纵侧壁4和/或横侧壁5边界的端面19垂直于内表面8或外表面10并垂直于底部3。在此端面上设有一个、尤其是一体形成了一个对中和/或锁定件20。位于一个假想覆盖区22内的对中和/或锁定卡口21配属于该对中和/或锁定件20。覆盖区22是壁件7内表面8的局部,该壁件7垂直于具有对中和/或锁定件20的壁件7。覆盖区22因而具有一个约等于条边宽度12的覆盖宽度23且该宽度是从一个垂直于底部3的横侧壁5和/或纵侧壁4的端侧面24起指向内腔9地测得的。条边11最好在垂直于端面19或端侧面24的且平行于底部3的纵侧面25上具有对中凹口26,纵侧面25平行于底部3地限定了条边11边界,对中凹口26尤其是在许多运输容器2叠置的情况下防止了这些运输容器在运输过程中相对运动。
当然,对中和/或锁定件20也可以安装在覆盖区22内,此覆盖区由此最好与壁件7形成一体且它与外壳面14相反地沿端面19方向如纵侧壁4的方向从内表面8上突起。在此变型方案中,对中和/或锁定卡口21可设置在端面19上。
底部3是由平面底板27构成的,它同样可能因重量的缘故而具有许多凹口16。底板27的外表面是由一个其上侧29平行于底板27的底条边28围成的,上侧29也构成了一个比底板27伸出一个与之垂直地测得的凸肩高度30的内表面8。底条边28的外面是由一个背向于内腔9的环形侧面31限定的。底部3也具有与内腔9相对地对准的且未示出的腹条15,该腹条是由平行于且背向上侧29的外壳面14在与内腔9相反的方向上所限定的。
例如,以下将把两个壁部6定义为第一壁部32和第二壁部33。
第一壁部32如横侧壁5和第二壁部33如底部3可绕至少一个转轴34相对转动。转轴34平行于底部3和内表面8。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4不仅可以在纵侧壁4中,它也可以在横侧壁5中。但是,也可以例如使横侧壁5与底部3刚性连接且只有纵侧壁4绕转轴34相对地且相对于底部3转动。
在两个绕至少一个转轴34相对转动的运输容器2的壁部6之间设有一个铰接结构35,它具有至少一个如通过回转销36和一个回转销座37或通过一个软片合页构成的且具有至少一个自由度的铰链38。在这种情况下,转轴34平行于一个如通过纵侧面25和条边外表面13构成的壁部6的侧边39。于是,可相对第二壁部33将第一壁部32调节到一个与第二壁部33平齐的或对准的垂直位置上或反之。铰接结构35具有两个分别有至少一个自由度的铰链38,它们通过铰接体40间隔设置并两个铰链38的转轴34彼此平行地设置。这样一来,可将第一壁部32调入一个贴靠在内表面8和/或第二壁部33的外壳面14上的位置。
在贴靠在第二壁部33的和/或与之垂直的位置上,第一壁部32和/或铰接体40设置在从内表面8起沿第二壁部33的外壳面14方向延伸的侧面31内。铰链38的转轴34设置在内表面8和壁部6的外壳面14之间即在纵侧壁4的底部3和横侧壁5之间。转轴34经过回转销36和回转销座37的中心。
通过铰接体40彼此分开的铰链38或其平行设置的转轴34彼此间隔了一段垂直于底部3测得的轴向间距41。
这样一来,实现了第一壁部32从一个垂直于底部3的位置起共转动270度地转入一个与之平行的位置。如果一个垂直于底部3测得的壁部6如纵侧壁4的壁高度42不大于内宽43的一半,所述内宽43间隔开两个彼此面向的内表面8和/或如两个彼此面向的底条边28内侧44,则壁部6即两个纵侧壁4可以沿内腔9方向转入一个平行于底部3的且相互平齐的位置。横侧壁5也可以通过转轴34相对底部3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铰接体40可以从一个垂直于底部3的且面向内腔9的位置转动180度地移入一个垂直于底部3的且背向内腔9的位置。因而,壁部6即横侧壁5如可以从一个垂直于底部3的且在反向于内腔10的方向从底部突出的位置相对铰接体40转动90度角地转入一个与底部3平行的位置。
可以在空运输状态或回收运输状态中如此设计运输容器2的结构,即沿底部3方向即靠在内表面8或上侧29上地折叠纵侧壁4且使横侧壁5向外转动并使其靠在反向于内表面8或上侧29延伸的腹条15上或靠在与内腔9相反地限定其边界的外壳面14上。
在图2中示出了容器1或运输容器2的端面图。纵侧壁4具有一个平行于底部3地测得的长度45,它将端面19彼此间隔开。底部3具有一个大于长度45的且将侧面31间隔开的底部长度46。一个平行于壁部6纵侧面25的如背向纵侧壁4的底侧47与底条边28上侧29间隔一段大于一个与其平行地测得的铰接体40的壁高度48的尺寸。在例如也限定了铰接体40边界的长度45段中设有许多铰接结构35。回转销36借助腹条49与壁部6和铰接体40的条边11相连。腹条49具有一个平行于内侧长度44地测得的腹条长度50,它在两个方向上分别从回转销36的销凸肩51突出一段凸肩长度52。
例如,铰接结构35的腹条49一体成型于壁部6的条边11上。设在底部3和铰接体40之间的铰接结构35的腹条49如(一体)成型于铰接体40的条边11上。铰接体40的条边11在面向壁部6的那一侧上最好具有两个沿内侧44方向彼此间隔的对中件53。对中件53在折叠的运输容器2叠置时应可防止相对运动且最好是在运输容器2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这样的运动。例如,两个沿长度45方向彼此间隔的开口54位于面向底部3的铰接体40条边11的那一侧上,开口54在壁部6的方向上比面向底部3的铰接体40的条边11的底侧55突出了一段开口深度56。
在开口54部位形成了一个销57和一个止动装置60,该销在一个背向底条边28上侧29的底条边28底侧58上且在与铰接体40相反的方向突出了一段垂直于底部3测得的销高度59,止动装置60的作用就象是开口54的基面61,它与底条边28底侧55间隔着开口深度56。在铰接体40最好转动180度的情况下,止动装置60触及与底侧58间隔销高度59的止动面62且它防止了铰接体40继续转动180度。
在图3中剖示出了一个运输容器2的局部,其中更清楚地示出了对中件53。它是由一个最好一体地成型于铰接体40条边11的纵侧面25上的支撑件63构成的,支撑件63具有一个反向于底部3地突出于纵侧面25的支撑腹条64和一个与之垂直的且平行于纵侧面25的底部腹条65。在背向底部3的底部腹条65的表面上最好一体地形成一个对中销66,它在一个背向底部3的端区67内约成半圆形。底部腹条65还通过垂直于支撑腹条64的腹条68与条边11相连。
如还从此图中看到的那样,底条边28在一个背向内腔9的端区内约成半圆形。底部3还在背向底条边28上侧29的底板27底部下侧69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形成腹条15的底部腹条70,它以腹条高度71反向于内腔9地支撑底部下侧69。在构成与底板27腹条15侧相反的底部腹条70上布置着平行于底板27安装的外壳面14,它在反向于内腔9的方向上限定了腹条15或底部腹条70的边界并由此限定了底部3。
在详细示出的图4中剖视了运输容器2的另一个局部,其中特别画出了在壁部6和铰接体40之间的或在它与底部3之间的铰接结构35。回转销36具有一个直径72且它如图所示的那样通过腹条49与条边11相连。腹条49具有垂直于条边11的且面向内腔9的内面73和相对条边11倾斜的且背向内腔9的斜面74。
布置在壁部6和铰接体40之间的铰接结构35且特别是其回转销36如图所示的那样具有经过其中心的转轴34,它在底部3方向上距离壁部6条边11一段距离75。如此选择这段距离,即它略大于间距76,而间距76是从转轴34起沿远离底部3的方向与铰接体40条边11纵侧面25的间隔。纵侧面25在一个面向内腔9的区域内具有一个带圆弧面77的圆弧形曲线。它在指向内腔9的方向上从一个凸轮78伸出,该凸轮具有一个距离转轴34有一段凸轮间距80的凸轮外表面79。
凸轮间距大致等于距离75且大于间距76,由此避免了壁部6沿底部3方向自动转动。这样的转动只有在使凸轮78弹性变形从而凸轮间距80等于距离75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这可以通过一个沿内腔9方向上对壁部6的附加作用力来实现。回转销36位于如构成回转销36轴承套的回转销座37中。
在铰接结构35安置在底部3和铰接体40之间的情况下,它的功能与已经描述的铰接结构35的功能相似。在这种情况下,铰接结构35的转轴34同样距离铰接体40条边11底侧55一段距离75,所述铰接体40的底侧背向纵侧面25。这段距离大于间距76,而所述间距是从转轴34到上侧29的测量距离。因而,确保了铰接体40转动180度,其中底侧55在转动后的位置上面对底条边28底侧58。回转销36同样位于一个布置在底条边28中的轴承套中,但此轴承套只在图2所示的销凸肩51的区域内完全限定了回转销36。
在图5、6中示出了在壁部32、33之间的如在壁部6和底部3之间的铰接结构35。在此图中,壁部6在其与底部3平齐的平面位置用实线表示,而在其相对底部3成条边90度角的位置用虚线表示。底部3具有一个平行于环形侧面31地经过一个背向内表面8的外表面10的槽81。面向内表面8的槽底82成半圆形,其中槽81的深度83大于宽度84。平行于侧面31和内表面8的纵向中轴线85构成了铰接结构35的转轴34,它同时大致位于底部3厚度86的附近。侧面31在一个相对其纵向延长段横向延伸的方向上被倒成圆形,其中一个从纵向中轴线85开始的半径等于在底部3内表面8和纵向中轴线85之间的间距88。与纵向中轴线85同心地在沿纵向中轴线85方向延伸的槽81内设有回转销36,它通过腹条49与壁部6或一个沿底部3方向限定壁部6边界的条边90的、面向底部3的侧面89活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侧面89和纵向中轴线85之间的距离91约等于被倒成圆形的侧面31的半径87。在铰接体40区域内,一个容纳槽81的条边92具有一个用于容纳铰接体40的凹口93,除了在配属于内腔9的底部3区域的方向上的铰接体40厚度的一半以外,该凹口还伸出侧面31一段距离91。在其纵向延伸方向上,回转销36具有一个大约等于腹条49宽度95的两倍的长度94。这样一来,形成了伸出铰接体40的回转销36端区96、97,而壁部6通过这两个端区可转动地夹持在槽81中。在这种情况下,槽81在其中一个端区96、97(如图所示的那样,在端区96中)中沿外表面10方向被夹持肩98封闭,由此形成了一个用于回转销36端区96的容纳腔99。
一个布置在容纳腔99对面的回转销36的端面100配有一个沿槽81纵向延伸的方向限制槽81的锁止件101,该部件成型于底部3上且它从内表面8一直伸到纵向中轴线85区域且面向端面100地构成了一个阻止回转销36轴向移动的止动面102。在底部3对面,在一个由缝隙103形成的减弱区内沿垂直方向如双箭头104所示的那样弹性变形地形成了锁止件101。与锥形肩部105有关地实现了通过将回转销36插入槽81和容纳腔99而插接装配铰接结构35。由于闭锁件101在内表面8方向转离开回转销36锁定位置,所以回转销36可以沿箭头106方向轴向移入壁部6分离位置。在此位置上,腹条49位于底部3截口108的端面107外,端面107在其纵向延长段两侧对中。这样一来,可以使壁部6脱离底部3。
根据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本发明的运输容器尤其是由塑料制成的,但在这里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式如由木材、金属等制成所述容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各附图中部分不按比例地画出了本发明的主要部件。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组合方案、尤其是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表明的方案可以自由组合,各个技术特征可以形成本发明的独立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