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加工装置及剪裁器具的位置调整装置和位置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被剪裁成规定的宽度尺寸的长卷材卷绕在卷芯上、切断所述长卷材的端部并得到卷绕体后,利用端部胶带固定所述卷绕体的卷绕末端的卷材加工装置及剪裁器具的位置调整装置和位置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人们了解有一种利用在将长卷材、例如长胶片自动地卷绕到卷芯上的重绕机、或者将较宽的胶片原带剪裁而得到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的长胶片后,将该长胶片自动卷绕在卷芯上的剪裁机制造卷绕体的装置。
其中,本申请人提出了目地在于顺利且自动地制造各种卷绕体的胶片加工剪裁机。利用该胶片加工剪裁机,通过剪裁装置从胶片原带剪裁成各种宽度尺寸不同的长胶片,被设定成所希望的轴径和轴长的卷芯在通过卷芯供给机构供给到卷芯旋转机构后,保持在该卷芯旋转机构上。而且,以通过缠绕机构将长胶片支撑在卷芯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使所述卷芯在卷芯旋转机构的作用下向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在长胶片被卷绕在该卷芯的外周面上后,利用切断机构切断所述长胶片的端部并得到卷绕体。在这种情况下,与各种长胶片相对应、自动调整所述各机构,使顺利且自动地制造各种卷绕体成为可能,并且能够将多个种类的卷绕体混合在一起高效率地生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特开2002-187654号公报)。
另外,在该文献中,还提出了一种包含在剪裁具有各种宽度尺寸的长胶片时自动调整剪裁位置的剪裁装置的胶片加工剪裁机。该胶片加工剪裁机中的剪裁装置配置着在胶片原带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1圆刀片和第2圆刀片,使旋转驱动的上述第1圆刀片相对于上述第2圆刀片有选择地进退。而且,利用基于来自管理计算机的生产计划数据等的控制电路的指令驱动伺服电机,自动调整上述第1和第2圆刀片的配置。通过这样,规定的第1和第2圆刀片就能够与长胶片的宽度尺寸相对应、被配置到胶片原带的剪裁位置,从上述胶片原带高效率地剪裁各种宽度尺寸的不同的长胶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轴径或者轴长不同的各种卷芯上卷绕长卷材时,通过进一步简化装置的构造来降低该装置的制作成本,并且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上述装置的位置调整的卷材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长且宽的卷材剪裁成各种宽度尺寸时,通过进一步简化配置着剪裁器具的剪裁装置的构造来降低所述剪裁装置的制作成本,并且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上述剪裁器具的位置调整的位置调整装置和位置调整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卷材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从卷材原带剪裁成具有各种宽度尺寸的多个长卷材的剪裁机构,为了卷绕所述长卷材而可旋转地支撑具有各种轴径和轴长的多个卷芯的卷芯旋转机构,向所述卷芯旋转机构供给所述卷芯的卷芯供给机构,和与所述宽度尺寸相对应进行所述剪裁机构、所述卷芯旋转机构和所述卷芯供给机构的位置调整时,同时显示该位置调整的状态信息和规定的设定信息的显示部。
根据本发明的卷材加工装置,与具有各种宽度尺寸的多个长卷材相对应,为了在具有各种轴径和轴长的多个卷芯上卷绕该长卷材,进行剪裁机构、卷芯旋转机构和卷芯供给机构的位置调整。这时,在显示部同时显示各机构的位置调整的状态信息和规定的设定信息。因此,即使在例如由操作者进行上述各机构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一面确认位置调整的状态和规定的设定信息,一面容易且正确地进行位置调整。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进行该位置调整的复杂且价格高昂的装置,所以能够降低卷材加工装置的制作成本。
而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所述卷芯旋转机构具有通过挤靠所述卷芯的端面而夹持住该卷芯的一对卷芯卡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一对卷芯卡盘压靠在卷芯的两端面上夹持住该卷芯,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卷芯卡盘的相互接近移动以及离开移动的距离、即夹持行程。其结果,能够实现卷材加工装置的小型化和节省空间化。
并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所述卷芯卡盘具有与所述卷芯的端面相接触的接触面,并且在该卷芯卡盘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卷芯的端面相向的多个突起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卷芯卡盘的接触面上形成的突起部以陷进卷芯的端面的形态夹持住,所以能够在确实可靠地夹持住该卷芯的同时,使之旋转。
而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所述卷芯卡盘具有插入所述卷芯的内周面的同时,朝向该卷芯的内周面缩小直径的倾斜部。这样,卷芯利用该倾斜部被确实可靠地引导到卷芯卡盘的接触面上。其结果,能够利用卷芯卡盘容易且确实可靠地夹持住卷芯。
并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所述卷芯卡盘具有检测是否正常地夹持住着所述卷芯的端面的多个检测器。这样,利用多个检测器检测该卷芯的夹持住状态,所以即使卷芯没有被卷芯卡盘正常地夹持住,也能够阻止由于卷芯的夹持住状态的不正常引起装置产生问题等。
而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所述卷芯旋转机构具有向所述卷芯卡盘传递来自旋转力发生部的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具有传递或者断开所述旋转力的连结部件。这样,例如在操作者开始在卷芯上缠绕长卷材、即进行所谓的初始缠绕时,可以利用连接部件暂时断开由旋转力发生部的机械损失导致的负荷。其结果,即使利用手动操作也能够很容易地旋转被卷芯卡盘所夹持住的卷芯,能够容易且高效率地进行上述初始缠绕作业。
并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具有在所述卷芯上卷绕所述长卷材后,在将该长卷材的卷绕末端切断得到的卷绕体上粘贴端部胶带的胶带粘贴部,所述胶带粘贴部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卷绕体、并且仅允许该卷绕体向一个方向旋转的辊部件。这样,由于利用辊部件限制卷绕体的旋转方向,长卷材不会从该卷绕体上松开,能够容易且确实可靠地将端部胶带粘贴在卷绕体上。
本发明的另一种卷材加工装置,为将从原卷材剪裁的具有各种宽度尺寸的多个长卷材在具有各种轴径和轴长的多个卷芯上卷绕的卷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材加工装置具有在所述原卷材的送出方向上以规定距离隔开设置、并且将所述长卷材交替地分配、卷绕的第1卷绕部和第2卷绕部,在所述第1和第2卷绕部上,配置着通过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卷芯来卷绕所述长卷材的卷芯旋转机构,所述卷芯旋转机构具有在所述原卷材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并且可与所述长卷材的宽度尺寸相对应并手动进行位置调整的多对可动基座。
在本发明的卷材加工装置中,配置在卷芯旋转机构上的多对可动基座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进行位置调整。因此,不需要用于进行位置调整的复杂且昂贵的装置,所以能够降低卷材加工装置的制造成本。
而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所述可动基座与被分别分配到所述第1和第2卷绕部的所述长卷材相对应、适当地配置在工作位置或者待机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各种宽度尺寸的多个长卷材被交替地分配、卷绕在第1卷绕部和第2卷绕部上。这时,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可动基座以配置在待机位置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各卷绕部。因此,例如在更换长卷材的种类时,不需要装卸卷芯旋转机构的可动基座,所以能够容易且高效率地进行卷芯旋转机构的位置调整作业。
并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所述卷芯旋转机构具有供给所述卷芯的卷芯供给机构,所述卷芯供给机构具有在与所述卷芯旋转机构相对应地进行位置调整时、在规定的设定位置定位的插入部件,和与所述设定位置相对应地形成孔的嵌合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嵌合部件上预先与进行位置调整的设定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孔,所以即使在手动进行卷芯供给机构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位置调整。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进行位置调整的复杂且昂贵的装置等,所以能够降低卷材加工装置的制造成本。其结果,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卷芯供给机构的位置调整作业。
而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在所述嵌合部件上配置着检测所述插入部件是否嵌合在规定的设定位置的检测器。这样,在进行位置调整的卷芯供给机构中,可以确实可靠地检测出插入部件是否结合在相对应的规定的设定位置的孔中。其结果,能够阻止由于人为失误等引起的装置故障的发生。
并且,在上述的卷材加工装置中,具有向所述嵌合部件指示应嵌合所述插入部件的所述规定的设定位置的指示机构。这样,在进行位置调整的卷芯供给机构中,能够确实可靠地识别结合插入部件的规定的设定位置的孔。其结果,能够阻止由于人为失误等引起的装置故障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种位置调整装置,是一种将长且宽的卷材剪裁成各种宽度尺寸的多对第1剪裁器具和第2剪裁器具的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分别接触所述第1和第2剪裁器具而将其定位的1个定位本体,和沿着所述第1和第2剪裁器具的排列方向自由进退地支撑所述定位本体、并且可将位置调整到规定的位置的移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位置调整装置,能够利用1个定位本体进行第1和第2剪裁器具的位置调整。其结果,由于不需要对于第1和第2剪裁器具分别设置位置调整机构等,所以能够简化配置着上述剪裁器具的装置、例如简化剪裁装置。其结果能够降低上述剪裁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上述定位本体利用移动机构移动后正确地进行位置调整,所以能够容易且正确对上述各剪裁器具进行位置调整。
另外,在上述的位置调整装置中,具有检测所述定位本体的位置调整的状态的检测机构,和同时显示基于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所述定位本体的位置调整的状态信息和规定的设定信息的显示部。这样,即使在例如手动进行定位本体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不需要用于进行该位置调整的复杂且昂贵的装置等,所以使进一步降低剪裁装置的制造成本成为可能。
并且,本发明的位置调整方法,是一种将长且宽的卷材剪裁成各种宽度尺寸的多对第1剪裁器具和第2剪裁器具的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所述第1和第2剪裁器具的排列方向、利用移动机构移动1个定位本体并且将位置调整到规定的位置的工序,和通过使所述第1和第2剪裁器具分别与调整了位置的所述定位本体接触来定位该第1和第2剪裁器具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位置调整方法,通过利用移动机构移动后进行位置调整的1个定位本体,分别对第1和第2剪裁器具进行位置调整。其结果,不需要分别设置例如与上述各剪裁器具对应的位置调整机构等,所以可以简化安装在上述各剪裁器具上的、例如剪裁装置等。其结果,能够降低上述剪裁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定位本体通过移动机构正确地进行位置调整,所以能够容易且正确地位置调整上述各剪裁器具。
并且,本发明的位置调整方法,是一种将长且宽的卷材剪裁成各种宽度尺寸的多对第1剪裁器具和第2剪裁器具的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所述第1和第2剪裁器具的排列方向、利用移动机构移动1个定位本体的工序,利用检测机构检测所述定位本体的位置调整的状态、并且同时显示基于该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位置调整的状态信息和规定的设定信息并对该定位本体进行位置调整的工序,和通过使所述第1和第2剪裁器具分别与调整了位置的所述定位本体接触来定位该第1和第2剪裁器具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位置调整方法,利用移动机构移动的定位本体的位置调整的状态,通过检测机构检测。然后,同时显示基于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上述位置调整的状态信息和规定的设定信息,一面确认上述状态信息和上述设定信息,一面将上述定位本体进行位置调整后,分别接触第1和第2剪裁器具并对该各剪裁器具进行位置调整。其结果,即使在例如手动进行定位本体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时显示上述位置调整的状态信息和上述设定信息、确认各信息,所以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位置调整。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进行上述位置调整的复杂且昂贵的装置等,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配置着上述各剪裁器具的、例如剪裁装置等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胶片加工剪裁机的立体构造概略说明图。
图2为说明上述胶片加工剪裁机的概略构造正面图。
图3为说明上述胶片加工剪裁机的剪裁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说明上述剪裁装置的第1旋转刀片和第2旋转刀片的纵断面图。
图5为说明上述胶片加工剪裁机的刀具定位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6为说明上述刀具定位部的正面说明图。
图7为说明上述胶片加工剪裁机的胶片缠绕装置的正面说明图。
图8为说明上述胶片缠绕装置的卷芯旋转机构的立体说明图。
图9为说明上述卷芯旋转机构的平面说明图。
图10为上述卷芯旋转机构的卷芯卡盘(118a)的断面图。
图11为上述卷芯旋转机构的卷芯卡盘(118b)的断面图。
图12A为图10所示的卷芯卡盘的立体图,图12B为图11所示的卷芯卡盘的立体图。
图13为上述胶片缠绕装置的正面放大说明图。
图14为上述胶片缠绕装置的卷芯供给机构的侧面说明图。
图15为说明上述胶片加工剪裁机的胶带粘贴部的立体图。
图16为上述胶带粘贴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17为上述胶带粘贴部的纵断面说明图。
图18为上述胶片加工剪裁机的处理装置的正面说明图。
图19为上述胶片加工剪裁机的控制构造说明图。
图20为对上述剪裁装置中的第1旋转刀片和第2旋转刀片进行位置调整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1为利用上述刀具定位部对上述第2旋转刀片进行位置调整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2为利用上述刀具定位部对上述第1旋转刀片进行位置调整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3为在卷芯上缠绕胶片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4为在上述卷芯上卷绕胶片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5为切断上述胶片的同时,卷绕切断的上述胶片的卷绕末端、得到卷绕体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6为支撑上述卷绕体的同时,送出上述胶片的卷绕始端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7为上述卷绕体被交付到上述胶带粘贴部的同时,上述卷芯被配置在卷绕位置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8为上述卷芯被夹持在卷绕位置的同时,送出上述胶片的卷绕始端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29为上述卷芯卡盘的主要部分断面放大说明图。
图30为上述胶片加工剪裁机的控制部的胶片送出的速度指令值、卷绕张力指令值、卷绕扭矩指令值的关系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装入有胶片缠绕装置10的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胶片加工剪裁机(卷材加工装置)12的立体构造概略说明图。利用该胶片加工剪裁机12,将从例如以PET胶片、TAC胶片、PEN胶片、或者印相纸、彩色相纸等为基础的卷状感光材料(下面称为卷状胶片)14拉出的长状的胶片原带(卷材原带)16沿着纵向剪裁成规定宽度后,剪裁的多条胶片(长卷材)、例如胶片24a~24e通过胶片缠绕装置10卷装在卷芯28上。然后,通过将卷装的上述胶片24a~24e切断成规定长度,并进行卷绕制造得到卷绕体30a~30e。然后,卷绕体30a~30e被输送到多个胶带粘贴部13,利用端部胶带29固定胶片24a~24e的卷绕末端,得到胶片卷31a~31e。
利用胶片加工剪裁机12,能够根据生产计划得到多个种类的胶片卷31a~31e。即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胶片缠绕装置10具有在胶片原带16的拉出方向上以规定距离离开设置的第1卷绕部22a和第2卷绕部22b,在第1卷绕部22a制造构成胶片卷31a、31c、31e的卷绕体30a、30c、30e,在第2卷绕部22b制造构成胶片卷31b、31d的卷绕体30b、30d。因此,这些卷绕体30a~30e能够通过从胶片原带16剪裁的胶片24a~24e的宽度和卷长、卷装的卷芯28的直径和卷绕方向的组合实现多个种类的构造。并且,从胶片原带16的两侧切掉的不要的切边部32通过具有切边卷轴33a、33b的处理装置34进行卷绕处理。
例如,涉及本实施形态的胶片加工剪裁机12,能够从具有1550[mm]的宽度的胶片原带16制造出例如将剪裁宽度为89[mm]的17列胶片24a~24q(未图示)同时卷绕成约1761[mm]的卷长的卷绕体30a~30q(未图示),或将剪裁宽度为305[mm]的5列胶片24a~24e同时卷绕成约841[mm]的卷长的卷绕体30a~30e等地构成。而且,卷芯28能够应用例如小径用的2英寸直径、以及大径用的3英寸直径。
并且,下面举例说明卷绕着上述胶片24a~24e的卷绕体30a~30e,并且以制造卷绕体30a、30c、30e的第1卷绕部22a一侧为A轴,以制造卷绕体30b、30d的第2卷绕部22b一侧为B轴。
如图2所示,胶片加工剪裁机12具有旋转卷状胶片14并送出胶片原带16的胶片送出装置18,将该胶片原带16向下一工序顺序传送的传送装置20,将通过传送装置20传送的上述胶片原带16在传送方向上剪裁的同时切除不需要的切边部32、形成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的多条长状的胶片24a~24e的剪裁装置(剪裁机构)26,将上述胶片24a~24e卷绕到卷芯28上后、以规定长度切断、得到卷绕体30a~30e的胶片缠绕装置10,和用于处理从上述胶片原带16切除的上述切边部32的处理装置34。
胶片送出装置18配置有可输送地支撑卷状胶片14的送出轴36a,该送出轴36a被安装在臂部36b的一端。臂部36b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36c自由旋转地支撑。在送出轴36a上安装着输送电机37,卷状胶片14在该输送电机37的作用下输送。并且,该胶片送出装置18被放置在滑动工作台19上,可向卷状胶片14的宽度方向移动地构成。
传送装置20配置着主进料辊即吸鼓38,和多个辊40,该吸鼓38通过由伺服电机等构成的电机39进行使圆周速度为规定的模式的速度控制,并且在上述吸鼓38的旋转轴(未图示)上连接着编码器41。并且上述辊40中的第1辊40a与上述滑动工作台19联动移动地构成。
在送出轴36a和吸鼓38之间,配置着包含强力检测器42的张力检测辊43,位于其间的胶片原带16的胶片张力通过上述张力检测器42和安装在上述送出轴36a上的输送电机37控制。在送出轴36a一侧,设置着用于检测胶片原带16的端部位置、进行端部位置调整的EPC(EdgePosition Control)传感器44和用于接合上述胶片原带16的终端和新的胶片原带16的顶端的接合用吸台46。
在图2中,剪裁装置26具有左右配置的第1旋转刀片48和第2旋转刀片50。而且,该第1和第2旋转刀片48、50如图3所示,成对配置且具有多对。
沿着第1刀具轴52支撑有多个第1旋转刀片48。第1刀具轴52通过一组轴承52a分别被一组旋转臂52b自由旋转地支撑。旋转臂52b通过未图示的套筒等固定在被箱体54自由旋转地支撑的旋转轴52c上。旋转轴52c在其一端部具有齿轮部52e。在该齿轮部52e处啮合着设置在手动手柄55a的手柄轴55b上的蜗轮部55c。手柄轴55b以将蜗轮部55c配置在其间的形态,通过固定在箱体54上的一组支撑部件55d自由旋转地支撑。
另一方面,第2旋转刀片50沿着第2刀具轴56支撑有多个。第2刀具轴56通过一组轴承56a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箱体54上。并且第1旋转刀片48和第2旋转刀片50可以在胶片原带16的宽度方向(箭头D方向)上调整位置,在进行位置调整后,例如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等分别固定在第1刀具轴52和第2刀具轴56上。
第1刀具轴52和第2刀具轴56在各自的一端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轮部52d和齿轮部56d。在该情况下,利用伴随有胶片原带16的张紧的输送、通过第2旋转刀片50旋转第2刀具轴56的同时,从齿轮部56d通过齿轮部52d同样地旋转第1刀具轴52。这时,通过使齿轮部52d和齿轮部56d的齿轮比不同地形成,使第1旋转刀片48和第2旋转刀片50的旋转速度产生差异、相互滑动,更加确实可靠地进行胶片原带16的切断。
箱体54如图3所示,通过固定在剪裁装置26的底座58的横板部58a上的一组直线导轨58b自由进退地支撑。直线导轨58b沿着与胶片原带16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箭头C方向)设置。而且,在箱体54上配置有由伺服电机等构成的电机59。
在电机59上连结着在与直线导轨58b交叉的方向(箭头D方向)上伸展的旋转轴59a。该旋转轴59a具有一组小齿轮59b,并且通过未图示的轴承部件自由旋转地支撑。该小齿轮59b与固定在底座58的竖板部58d上的一组齿条部件58c分别啮合。齿条部件58c与直线导轨58b同样地沿着箭头C方向设置。
在箱体54的两端具有进退自由地支撑定位用的定位销60a的一组引导部件60b和连结在该引导部件60b上的一组汽缸60c。引导部件60b和汽缸60c相对于横板部58a在垂直方向上配置的同时,汽缸60c的未图示的杆在引导部件60b的内部连结在定位销60a上。所以定位销60a可相对于横板部58a在垂直方向上进退。
在横板部58a,通过与定位销60a嵌合,配置着进行箱体54相对于在箭头C方向上的底座58的定位的嵌合部件61。嵌合部件61在通常作业位置P0、第1调整位置P1和第2调整位置P2分别各配置一组。通常作业位置P0为输送胶片原带16、制造卷绕体30a~30d时的位置,第1调整位置P1为进行第1刀具轴52上的第1旋转刀片48的位置调整时的位置。而且,第2调整位置P2为进行第2刀具轴56上的第2旋转刀片50的位置调整时的位置。
并且为了使箱体54在上述各位置P0、P1、P2正确地停止,在箭头D方向上的箱体箱体54的一端部设置着由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等构成的未图示的多个位置检测器。另一方面,在横板部58a上,与这些位置检测器相对应,设置着未图示的多个挡块。
如图4所示,第1旋转刀片48由第1圆刀片48a、保持该第1圆刀片48a并且通过插入第1刀具轴52而支撑的第1圆刀片支持架48b、和用于在第1圆刀片支持架48b上固定第1圆刀片48a的压紧部件48c构成。
第2旋转刀片50与第1旋转刀片48同样地由第2圆刀片50a、保持该第2圆刀片50a并且通过插入第2刀具轴56而支撑的第2圆刀片支持架50b、和用于在第2圆刀片支持架50b上固定第2圆刀片50a的压紧部件50c构成。通过图4可以很容易地清楚,第1圆刀片48a和第2圆刀片50a分别与第1刀面48d和第2刀面50d接触地配置。
并且也可以使各压紧部件48c、50c为相同的设计,作为通用零件使用。通过这样,可以使剪裁装置26的零件数量的削减成为可能。而且,在图4中,参照符号48e和50e分别表示进行第1旋转刀片48和第2旋转刀片50的位置调整时构成定位基准的端面。
而且,剪裁装置26配置在第1旋转刀片48和第2旋转刀片50的大致上方,具有用于将上述第1旋转刀片48和第2旋转刀片50分别定位在第1刀具轴52和第2刀具轴56上的规定位置的刀具定位部70(参照图2)。
刀具定位部70具有通过与上述端面48e、50e接触而将第1旋转刀片48和第2旋转刀片50定位的定位本体72、自由升降地支撑该定位本体72的升降部74、沿着第1刀具轴52和第2刀具轴56的轴向(箭头D方向)自由进退地支撑升降部74的移动部76。
定位本体72具有与第1和第2刀具轴52、56的外径相对应的圆弧状的缺口72a、和与第1旋转刀片48以及第2旋转刀片50的端面48e、50e接触的部位即接触面72b、72c。
升降部74具有安装定位本体72的第1升降部件78a、自由升降地支撑第1升降部件78a的第1汽缸78b、安装第1汽缸78b的第2升降部件78c和自由升降地支撑第2升降部件78c的第2汽缸78d。
而且,升降部74具有安装上述第2汽缸78d的支撑部件80a和在箭头C方向上自由进退地支撑该支撑部件80a的第3汽缸80b。第1~第3汽缸78b、78d、80b各自包含一对引导轴81a、81b、81c。
并且,在第1升降部件78a上通过安装座82a沿着升降方向(箭头Z方向)固定着一对引导轴82b,该引导轴82b由固定在支撑部件80a上的滚珠花键82c自由滑动地支撑。因此,安装在第1升降部件78a上的定位本体72的升降动作能够长期得以保持较高的精度。
移动部76在固定于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未图示的箱体等上的长条形的机架84上具有沿着箭头D方向安装的一组导轨86、由通过托架88a安装在机架84上的伺服电机等构成的电机88b、和通过离合器88c连结在电机88b上的滚珠丝杠88d。滚珠丝杠88d沿着导轨86伸展,并且被通过托架88a固定在机架84上的轴承88e自由旋转地支撑。
而且,移动部76具有包含与上述滚珠丝杠88d螺纹结合的螺母部90a在内的可动部件90b、和固定在可动部件90b上且通过与导轨86结合而被自由滑动地支撑的移动基座90c。在该移动基座90c上安装着上述第3汽缸80b。
在剪裁装置26的下方,如图2所示,配置着用于将被剪裁的胶片24a、24c、24e和胶片24b、24d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分离的分离辊92a、92b,在该分离辊92a、92b的下游一侧,通过压送辊对94a、94b设置着胶片缠绕装置10。
并且,胶片缠绕装置10如图1所示,具有与胶片24a、24c、24e对应的第1卷绕部22a和与胶片24b、24d对应的第2卷绕部22b,但是下面仅根据胶片24b、24d一侧、即B轴一侧说明,关于胶片24、24c、24e一侧、即A轴一侧,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压送辊对94b具有连结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源的支撑辊95和相对于支撑辊95可自由进退的压送辊96。该支撑辊95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在箭头B方向上比吸鼓38还快的进给速度。通过压送辊96在支撑辊95上夹持胶片24b(24d)并被推动,即使在未在该压送辊96的下游一侧的胶片24b(24d)上施加张力的状态下,也能对剪裁装置26处的胶片24b(24d)施加规定的张力。
如图2和图7所示,胶片缠绕装置10具有可旋转地支撑卷芯28的卷芯旋转机构98、在宽度方向上切断胶片24b(24d)的切断机构100、接受在卷芯28上卷绕有胶片24b(24d)的卷绕体30b(30d)的接受机构102、和向卷绕位置P10供给卷芯28的卷芯供给机构104。并且,卷芯旋转机构98和卷芯供给机构104沿着卷芯28的轴向配置有多个。而且,卷芯供给机构104考虑到胶片缠绕装置10的可维护性而放置于在图7所示的箭头C方向上可移动的、例如未图示的滑动工作台上。
如图7和图8所示,卷芯旋转机构98具有夹持住卷芯28、使胶片24b(24d)可卷绕的卷芯旋转部110。并且,在图7中参照符号111表示在利用卷芯旋转部110处的卷芯28进行的胶片24b(24d)的卷绕动作过程中,遮挡该卷芯28和胶片24b(24d)的出于安全考虑的闸板。
卷芯旋转部110通过配置在在上述卷芯28的轴向(箭头D方向)上伸展的机架106a的上部的导轨108a、108b以及机架106b的上部的导轨108c自由滑动地支撑。在卷芯旋转部110的下方,设置着用于沿着上述导轨108a、108b、108c移动该卷芯旋转部110、并且进行位置调整的多个移动操作部112。
移动操作部112通过配置在上述机架106a的下部的导轨108d在上述卷芯28的轴向上引导的同时,通过第1托架114a和第2托架114b被卷芯旋转部110支撑。
如图8和图9所示,卷芯旋转部110为了在卷芯28上卷绕胶片24b(24d),而配置有夹持住该卷芯28、并且构成旋转的部位的一对卷芯卡盘118a、118b。该卷芯卡盘118a、118b被在导轨108a、108b、108c上自由滑动地支撑的一对可动基座116a、116b支撑。并且,在可动基座116a、116b上分别设置着上述移动操作部112,因此该可动基座116a、116b能够独立移动并进行位置调整。
在可动基座116a上,配置着发生用于旋转卷芯卡盘118a的旋转力的由伺服电机等构成的电机(旋转力发生部)120、向卷芯卡盘118a传递电机120的旋转力的第1皮带·皮带轮机构(旋转力传递部)122a以及第2皮带·皮带轮机构(旋转力传递部)122b。该第1皮带·皮带轮机构122a和第2皮带·皮带轮机构122b通过由电磁离合器等构成的离合器(连结部件)124连结在一起。并且,第2皮带·皮带轮机构122b包含调整辊122c,可以进行张力调整。
如图10和图11所示,卷芯卡盘118a、118b通过包含有多个轴承等的轴承126b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安装在可动基座116a、116b上的支撑基座126a上。支撑基座126a通过辅助板126c和多个螺栓126d固定在可动基座116a、116b上。而且,在支撑基座126a的内部形成有连接在由空压机等构成的未图示的压力流体源上的吸入轴127a。在连通该吸入轴127a的宽径的中空轴127b中,插入管状的密封辅助部件127c,该密封辅助部件127c为了保持上述中空轴127b与后面所述的第1旋转基座128a、128b的间隙部的气密性而利用弹簧127d附势保持。
在卷芯卡盘118a一侧的轴承126b上嵌合着第1旋转基座128a和第2旋转基座130a,在卷芯卡盘118b一侧的轴承126b上嵌合着第1旋转基座128b和第2旋转基座130b。该第1旋转基座128a、128b和第2旋转基座130a、130b分别将轴承126b夹在中间,通过多个(例如4根)螺栓132连结。并且在卷芯卡盘118a的第2旋转基座130a上结合着上述第2皮带·皮带轮机构122b。
在通过第1旋转基座128a、128b和第2旋转基座130a、130b形成的凹部134中,插入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的凸部138a。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具有在夹持住卷芯28时确实可靠地引导该卷芯28的内圆周面的倾斜部135。在卷芯夹持部件136a上,形成有通过挤靠卷芯28的端面而夹持住该卷芯28的环状的夹持面(接触面)139a、和通过咬入卷芯28的端面而确实可靠地进行夹持动作的多个(例如8个)突起部139c。另一方面,在卷芯夹持部件136b上形成有环状的夹持面139b(参照图12A和图12B)。
而且,在卷芯夹持部件136a上,为了穿通安装在第2旋转基座130a上的多个(例如4个)推杆137a,沿着夹持面139a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39d。该推杆137a具有在突起部139c过度咬进卷芯28中时确实可靠地释放该卷芯28的夹持住状态的功能。
并且,在卷芯夹持部件136a上,安装在第2旋转基座130a上的多个(例如4个)检测器137b为了检测卷芯28的端面,沿着夹持面139a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多个贯通孔139d。并且该检测器137b应用具有亚微米单位的分辨率的接近传感器等。
而且,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具有环状的槽部138b。在该槽部138b中,形成有穿通多个(例如3个)套环(collar:套环)部件140的贯通孔138c。套环部件140与安装在上述槽部138b上的环状的垫圈部件142一起通过螺栓144固定在第2旋转基座130a、130b上。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套环部件140的纵向的长度、即尺寸G,可以进行基于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的卷芯28的夹持住行程的限度调整。而且,在形成于垫圈部件142上的多个(例如3处)孔部142a中,具有弹簧142b,向使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互相离开移动的方向附势。
并且,在图10和图11中,参照符号146表示由各种O形密封圈构成的密封部件。而且,在第1旋转基座128a、128b和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之间,如通过图10和图11可以很容易理解的那样,形成从吸入轴127a连通的空间148。
并且,卷芯卡盘118a、118b例如与大径用即3英寸直径的卷芯28相对应而构成,对于小径用即2英寸直径的卷芯28,备有可以与卷芯卡盘118a、118b交换的未图示的小径用卷芯卡盘。该小径用卷芯卡盘与2英寸直径相对应,除尺寸不同之外,构造上基本上与卷芯卡盘118a、118b相同。
如图7和图8所示,移动操作部112在被第2托架114b自由旋转地支撑的手柄轴150a的一端配置着手动手柄150b。在手柄轴150a的另一端设置着齿轮部150c。齿轮部150c与第1小齿轮152的大径一侧的齿轮列152a啮合。在第1小齿轮152的小径一侧的齿轮列152b上啮合着设置在小齿轮轴154a的一端的第2小齿轮154b。在小齿轮轴154a的另一端,经由由电磁制动器等构成的制动机构156设置着第3小齿轮158。第3小齿轮158沿着箭头D方向伸展的同时,与通过撑杆部件160a配置在机架106c上的齿条部件160b啮合。
并且,为了测量随移动操作部112的操作而产生的上述各可动基座116a、116b的移动距离,例如在上述导轨108d上配置未图示的线性标尺、或者在上述小齿轮轴154a上配置未图示的编码器等。
并且,在图7和图8中,参照符号162a表示用于阻止在利用切断机构100切断后,被送出的胶片24b(24d)的卷绕始端(参照图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胶片24b(24d))和被交付至接受机构102的卷绕体30b(30d)的干涉的挑拨板。该挑拨板162a沿着箭头D方向伸展的同时,以轴162b为支点,通过连杆部件162c利用汽缸162d的驱动旋转动作。
如图7所示,切断机构100具有由众所周知的圆盘状的刀具、或者众所周知的平板状的刀具等构成的切断刀片100a,通过使该切断刀片100a进行旋转动作、滑动动作或者压靠动作,将胶片24b(24d)在其宽度方向(卷芯28的轴向)上切断。并且,在图7中,参照符号100b表示用于保持切断后的胶片24b(24d)的支撑板。
如图7所示,接受机构102具有升降机架170,该升降机架170能够在由伺服电机等构成的电机172的作用下停止在上端位置、中间待机位置和下端位置。在电机172的驱动轴174上,通过齿轮箱176连结着滚珠丝杠178。该滚珠丝杠178朝向垂直方向配置的同时,与设置在升降机架170上的螺母部180螺旋结合。
在升降机架170上固定着汽缸182,在从该汽缸182向上方伸展的杆184上连结着本体部186。在从本体部186向上方伸展的第1臂部186a的前端设置着输送辊188,并且在该输送辊188上通过皮带·皮带轮机构192连结着施加张力用的由伺服电机等构成的电机190。在本体部186的第2臂部186b的前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自由辊194。
而且,在升降机架170的上部,配置着用于朝向上述胶带粘贴部13送出卷绕体30b、30d(下面仅称为卷绕体30)的传送带196。该传送带196设置在第1和第2臂部186a、186b之间。
如图7、图13和图14所示,卷芯供给机构104具有卷芯夹持部200、和用于进行卷芯28对于上述卷芯旋转机构98的卷芯旋转部110的定位的卷芯定位部202。
卷芯夹持部200为了夹持住卷芯28,配置着具有形成有与该卷芯28的外周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的夹持面的开闭卡盘204a、204b,该开闭卡盘204a、204b通过开闭用汽缸206开闭动作。开闭用汽缸206通过汽缸杆208a被汽缸208b自由进退地支撑。该汽缸208b包含一对引导轴208c。汽缸208b通过支撑部件210固定在托架212上。该托架212被配置在在卷芯28的轴向(箭头D方向)上伸展的机架214的下部的导轨216自由滑动地支撑。
并且,在开闭卡盘204a、或者204b的侧部,配置着用于检测卷芯28的有无的由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等构成的工件检测器。而且,开闭卡盘204a、204b例如与大径用即3英寸直径的卷芯28相对应而形成,对于小径用即2英寸直径的卷芯28,备有可以与开闭卡盘204a、204b交换的未图示的小径用开闭卡盘。
机架214通过臂部件218固定在轴部件220上。轴部件220通过轴套226等被多个支柱222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轴部件220的一端或者两端,配置着连杆部件224a,在该连杆部件224a上自由摆动地连结着汽缸224b的杆224c。汽缸224b被支柱222自由摆动地支撑。因此,卷芯夹持部200以轴部件220为支点自由旋转(参照图13)。
在托架212的支撑部件210的反面一侧的侧部,配置着用于将卷芯夹持部200定位的一组定位用的销226a、226b。另一方面,在机架214上配置着形成有与上述销226a、226b相对应并可以结合的多个孔228a、228b的结合部件230。该销226a、226b具有未图示的弹簧。因此,该销226a、226b可在上述结合部件230的孔228a、228b中自由插拔,通常情况下朝着与该孔228a、228b结合的方向上附势保持。
卷芯定位部202为了将由上述开闭卡盘204a、204b夹持住的卷芯28在上述卷芯旋转机构98上定位,配置着限制该卷芯28的轴向的一端的限制板240,该限制板240被固定在托架242上。托架242被配置在在卷芯28的轴向(箭头D方向)上伸展的机架244的下部的导轨246自由滑动地支撑。机架244被多个支柱222支撑。
在托架242上的限制板240的反面一侧的侧部,配置着用于将托架242定位的一组定位用的销248a、248b,另一方面在机架244上配置着形成有与上述销248a、248b相对应并可以结合的多个孔250a、250b的嵌合部件252。该销248a、248b与上述销226a、226b同样地具有未图示的弹簧。因此,该销248a、248b可在上述嵌合部件252的孔250a、250b中自由插拔,通常情况下朝着与该孔250a、250b结合的方向上附势保持。
而且,卷芯定位部202具有与上述限制板240构成对的辅助板254,该辅助板254被固定在托架256上。托架256与托架242同样地被导轨246自由滑动地支撑。在托架256上的辅助板254的反面一侧的侧部,螺旋结合着可手动操作该托架256的螺栓258。通过紧固该螺栓258,托架256被固定在嵌合部件252上。
在该情况下,通过以使作为工件的卷芯28的一端、或者未图示的定位夹具等的一端与限制板240接触的状态,使辅助板254与该卷芯28的另一端、或者该定位夹具等的另一端接触,进行该辅助板和托架256的定位。并且,卷芯定位部202的限制板240和辅助板254以将上述卷芯夹持部200的开闭卡盘204a、204b配置于其间的形态定位。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接受机构102的下游一侧、即卷绕体30b、30d的输送方向(箭头D1方向)的下游一侧,配置着胶带粘贴部13。该胶带粘贴部13通过由驱动辊等构成的连接部260与接受机构102的传送带196连接。
胶带粘贴部13具有本体部件270、和自由升降地支撑该本体部件270的升降部272。
本体部件270具有沿着箭头D方向伸展的主机架274。在主机架274的上部配置着将从上述传送带196接受的卷绕体30b、30d向箭头D1方向输送的传送带276。传送带276通过由电机等构成的驱动部276a进行输送动作。
而且,在传送带276的两侧,设置着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被输送的卷绕体30b、30d的一对辊部件278a、278b。在一边的辊部件278a上,穿过辊轴282呈列状配置着多个自由辊280a,在另一边的辊部件278b上,穿过辊轴282,呈列状配置着仅在一个方向(例如箭头E方向)上允许旋转的多个单向辊280b。该单向辊280b以向不使胶片24b从卷绕体30b松开的方向旋转的形态安装。各辊轴282通过支撑部件284固定在沿着箭头D方向伸展的支撑机架286上。
支撑机架286具有连结以大致直角形状形成的连杆部件288的一端部288a的轴290。轴290被固定在多个放置台292上。该放置台292被包含轴套等的引导部件294通过轴290自由升降地引导。引导部件294被固定在主机架274的侧部。
连杆部件288以其轴288c为支点,被固定在主机架274的侧部的轴支撑部件296自由旋转地支撑。轴288c在横断主机架274的方向(箭头C方向)上伸展设置,在其大致中央位置设置着另一端部288b。另一方面,在该轴288c的两端,分别设置着一端部288a(参照图17)。在连杆部件288的另一端部288b上连结着在箭头D方向伸展的杆298a、298b。杆298a、298b与进退驱动这些杆298a、298b的汽缸300连结在一起。该汽缸300固定在主机架274的下部。
升降部272为了支撑本体部件270,配置着固定在主机架274上的多个支撑板310。支撑板310由配置在与箭头D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多个导轨312自由滑动地引导。导轨312被固定在多个支柱314上。
在支柱314上固定着自由旋转地支撑滚珠丝杠316的上方一端的支撑托架318。滚珠丝杠316沿着支柱314在垂直方向上配置的同时,与固定在支撑板310上的螺母部320螺旋结合。另一方面,滚珠丝杠316的下方一端通过齿轮箱322连结在旋转驱动轴324上。在旋转驱动轴324上结合着传递由伺服电机等构成的电机326的旋转力的皮带·皮带轮机构328。
处理装置34具有卷绕从胶片原带16的两侧切下的切边部32的一对切边卷轴33a、33b,在该切边卷轴33a、33b上分别配置着引导切边部32的圆板状的接合板35a、35b(参照图1)。
而且,处理装置34如图18所示,具有在垂直方向(箭头Z方向)上竖着设置的机架350,在该机架350上自由旋转地支撑着上述切边卷轴33a、33b。切边卷轴33a、33b分别通过皮带·皮带轮机构352与由伺服电机等构成的电机354连结。经由多个辊356从剪裁装置26输送的切边部32在其输送途中与配置在以轴部358为支点自由旋转的摆动臂360的一端的自由辊362结合。在摆动臂360的轴部358设置着检测该摆动臂360的旋转位置的检测器364。并且,上述电机354被固定在机架350上,上述轴部358被机架350自由旋转地支撑。
图19为如上构成的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控制构造说明图。控制电路400主要通过控制部402控制。并且控制部402为了进行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生产管理,有时与作为上一级控制功能的未图示的生产管理计算机等连接。
控制部402具有控制、比较、判断、运算、存储和计时等功能,例如由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等构成,集中控制整个胶片加工剪裁机12。
而且,在控制部402上连接着操作·显示部(显示部)404。操作·显示部404具有向胶片加工剪裁机12输入制造条件等的数据输入机构、电源的ON/OFF以及各种操作开关等,并且具有显示基于输入或者存储的制造条件等数据以及该操作开关等的操作的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动作状态等的功能。该操作·显示部404例如由触摸板等构成。
并且在图19中,参照符号406表示检测卷状胶片14的旋转的旋转检测器,参照符号408表示控制和改变向电机37输出的指令的辅助控制部。
这里,所谓的上述的制造条件等数据,为卷芯28的直径和宽度、从胶片原带16剪裁的胶片24a~24d的厚度、宽度和长度(卷长)、卷绕体30a~30d的宽度等。
胶片送出装置18的电机37根据输入或者存储的扭矩指令值和从张力检测器42输入的信号进行扭矩控制。而且,输送装置20的电机39根据输入或者存储的速度指令值进行速度控制(参照图30的“速度指令值”)。
并且,配置在卷芯旋转机构98上的卷芯旋转部110的各电机120根据输入或者存储的胶片24a~24d的厚度和宽度、以及卷芯28的直径和张力指令值进行扭矩控制(参照图30的“卷绕张力指令值”)。而且,处理装置34的电机354根据输入或者存储的速度指令值和从检测器364等输入的信号进行速度控制。
下面就这样构成的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动作以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在利用胶片加工剪裁机12进行的卷状胶片14的剪裁作业之前,将根据操作者的操作输入或者存储的有关卷绕体30a~30d的制造条件等数据读取到控制部402中。然后,例如根据有关卷芯28的直径、卷绕体30a~30d的宽度等的数据调整剪裁装置26和胶片缠绕装置10的同时,决定在第1卷绕部22a和第2卷绕部22b中的某一个上制造上述卷绕体30a~30d。并且这些数据显示在操作·显示部404处较好。
这里参照图5和图20~图22,说明上述剪裁装置26的调整动作。
首先,由操作者在操作·显示部404上从调整剪裁装置26的菜单中选择第2旋转刀片50的调整。然后,随着操作·显示部404的操作开关的操作驱动电机59,剪裁装置26的箱体54从通常作业位置P0移动到进行第2旋转刀片50的位置调整的第2调整位置P2。于是,通过定位销60a利用各汽缸60c的驱动与配置在第2调整位置P2的嵌合部件61结合来定位该箱体54(参照图20和图21)。
接着,通过操作者旋转操作手动手柄55a,第1刀具轴52以旋转轴52c为支点旋转动作、从第2刀具轴56离开的同时,与该旋转轴52c大致水平地配置。大致与此同时,刀具定位部70的第3汽缸80b被驱动,定位本体72移动到待机位置P20(参照图21)。这时,第1刀具轴52的第1旋转刀片48,出于操作者的安全而用由塑料等形成的未图示的罩子覆盖为好。
在这种状态下,为了对第1个第2旋转刀片50进行位置调整,定位本体72与刀具定位部70的升降部74一起,利用电机88b的驱动旋转驱动滚珠丝杠88d,从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未图示的装置基准移动规定的距离后停止。然后,通过由操作者操作配置在升降部74的未图示的操作开关,第1汽缸78b被驱动,定位本体72下降的同时,在第2刀具定位位置(缺口72a在第2刀具轴56上大致嵌合的位置)P21停止(参照图21)。
因此,第2旋转刀片50就通过其第2圆刀片支持架50b的端面50e与定位本体72的接触面72c接触而被定位(参照图5)。在这种情况下,第2旋转刀片50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的紧固而固定在第2刀具轴56上。
然后,通过操作者操作配置在升降部74的上述操作开关,第1汽缸78b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驱动,定位本体72上升并停止在待机位置P20。然后,定位本体72与升降部74一起通过电机88b的驱动移动到调整第2个第2旋转刀片50的位置并停止。之后,通过重复上述的操作和动作,规定的第2旋转刀片50被定位,并且被固定在第2刀具轴56上。
然后,由操作者在操作·显示部404上从调整剪裁装置26的菜单中选择第1旋转刀片48的调整。然后,随着操作·显示部404的上述操作开关的操作,上述各汽缸60c向反方向驱动、定位销60a上升的同时,电机59向上述的反向驱动,上述箱体54从第2调整位置P2向进行第1旋转刀片48的位置调整的第1调整位置P1移动。于是,通过定位销60a利用各汽缸60c的驱动与配置在第1调整位置P1的嵌合部件61结合,来定位该箱体54(参照图22)。
在这种状态下,定位本体72与刀具定位部70的升降部74一起,与上述的第2旋转刀片50的调整的情况同样地移动到调整第1个第1旋转刀片48的位置后停止。然后,通过操作者操作配置在升降部74的未图示的操作开关,第1汽缸78b和第2汽缸78d被驱动,定位本体72下降的同时,在第1刀具定位位置(缺口72a在第1刀具轴52上大致嵌合的位置)P22停止(参照图22)。
因此,第1旋转刀片48就通过其第1圆刀片支持架48b的端面48e与定位本体72的接触面72b接触而被定位(参照图5)。在这种情况下,第1旋转刀片48与第2旋转刀片50同样地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的紧固而固定在第1刀具轴52上。
然后,通过操作者操作配置在升降部74的上述操作开关,第1汽缸78b和第2汽缸78d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驱动,定位本体72上升并停止在待机位置P20。然后,定位本体72与升降部74一起通过电机88b的驱动移动到调整第2个第1旋转刀片48的位置并停止。之后,通过重复上述的操作和动作,规定的第1旋转刀片48被定位,并且被固定在第1刀具轴52上。
规定的第1旋转刀片48和第2旋转刀片50被调整并定位后,定位本体72和升降部74向上述的反向驱动第3汽缸80b的同时,利用电机88b的驱动回复到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上述装置基准。然后,通过操作者将手动手柄55a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旋转操作,第1刀具轴52被配置在与原来的第2刀具轴56接近的位置。然后,随着操作·显示部404的操作开关的操作驱动电机59,上述箱体54从第1调整位置P1移动到通常作业位置P0,完成剪裁装置26的调整动作。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撑在第1刀具轴52上的第1旋转刀片48可以从支撑在第2刀具轴56上的第2旋转刀片50离开,能够顺利且容易地进行各旋转刀片48、50的位置调整以及刀具更换等(参照图20)。
而且,在剪裁装置26中,通过采用1个定位装置、即具有1个定位本体72的刀具定位部70,可以同时进行各旋转刀片48、50的位置调整。其结果,由于不需要分别设置定位装置,所以能够简化胶片加工剪裁机12,并且能够降低该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移动部76利用电机88b和滚珠丝杠88d移动,所以能够容易且正确地对上述定位本体72进行位置调整。
并且,各旋转刀片48、50的位置调整分别通过使第1圆刀片支持架48b的端面48e和第2圆刀片支持架50b的端面50e与定位本体72相接触而进行。因此,第1圆刀片48a的第1刀面48d和第2圆刀片50a的第2刀面50d,即使在例如由于维修等而磨削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改变或者补正各旋转刀片48、50的调整位置,所以能够更加容易且正确地进行刀具更换等(参照图4)。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中,定位本体72与刀具定位部70的升降部74通过根据读取到控制部402中的有关上述卷绕体30a~30d的制造条件等数据向电机59输出指令,从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上述装置基准移动规定的距离,但是也可以取代这一方式,通过例如包含手动手柄等操作机构的齿条部件和小齿轮等机构,移动定位本体72与上述升降部74。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刀具定位部70的导轨86上配置线性标尺、或者在上述齿条部件和小齿轮等机构上配置编码器等来测量从上述装置基准的移动距离。然后,可以将通过该测量得到的测量值(状态信息)和上述规定的距离、即基于上述制造条件等数据的设定值(设定信息)形成为数据对应表等形式,同时显示在操作·显示部404上。通过这样,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各旋转刀片48、50的位置调整,并且由于不需要用于进行该位置调整的复杂且昂贵的装置等,所以能够降低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制造成本。
下面说明上述胶片缠绕装置10上的卷芯旋转机构98和卷芯供给机构104的调整动作。
首先,由操作者在操作·显示部404上从调整卷芯旋转机构98的菜单中选择构成基准侧的可动基座116a的调整。然后,基于有关上述卷绕体30a~30d的制造条件等数据的各可动基座116a的设定值(胶片加工剪裁机12从上述基准离开的距离的设定值)和可动基座116a的测量值(胶片加工剪裁机12从上述基准离开的距离的测量值)以例如数据对应表的形式在操作·显示部404上同时显示。
然后,操作者通过操作操作·显示部404的制动操作开关中的汇总开关来使各制动机构156一次性地成为解除状态后,手动移动各可动基座116a、116b。这时,要被调整位置的可动基座116a、116b可被认知地在操作·显示部404上显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各可动基座116a、116b上分别利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显示。
这样,操作者一面确认上述数据对应表,一面首先使可动基座116a的上述测量值与上述设定值一致地进行位置调整。然后,使预先准备好的未图示的规定的卷芯夹具与调整了位置的上述可动基座116a的卷芯卡盘118a相接触后,移动可动基座116b,直到该可动基座116b的卷芯卡盘118b与该卷芯夹具接触。通过在该状态下操作上述制动操作开关中的独立开关,使相应的制动机构156再次处于制动状态,通过根据需要旋转操作手动手柄150b来微调整,从而调整上述可动基座116b的位置。
通过在A轴一侧和B轴一侧的规定的多对可动基座116a、116b上进行上述的操作,完成卷芯旋转机构98的位置调整(参照图8和图9)。
并且,在胶片缠绕装置10中,根据卷绕体30a~30d的宽度,有时存在不移动的可动基座116a、116b,但是这时例如对于与A轴一侧的卷绕体30a、30c、30e相对应的运转的可动基座116a、116b,在B轴一侧配置与这些卷绕体30a、30c、30e相对应的不运转的可动基座116a、116b即可。(参照图1)。
而且,可动基座116a、116b中配置在导轨108a、108b、108c的两端的可动基座116a、116b等也可以在该两端靠边并待机。通过这样,胶片24a~24e、或者卷绕体30a~30d更换种类时,不需要装卸卷芯旋转机构98的卷芯旋转部110,所以能够容易且高效率地进行卷芯旋转机构98的位置调整。
下面说明进行卷芯供给机构104的卷芯夹持部200以及卷芯定位部202的位置调整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配置在卷芯供给机构104的机架214上的结合部件230上预先形成的多个孔228a、228b中,选择与进行了位置调整的上述卷芯旋转机构98个各可动基座116a、116b的大致中央对应设置的孔228a、228b。于是,操作者移动卷芯夹持部200的托架212,通过使销226a、226b与上述孔228a、228b结合将该托架212定位(参照图14)。
然后,在配置在卷芯供给机构104的机架244上的嵌合部件252上预先形成的多个孔250a、250b中,选择与进行了位置调整的上述卷芯旋转机构98个各可动基座116a分别对应形成的孔250a、250b。于是,操作者移动固定卷芯定位部202的限制板240的托架242,通过使销248a、248b与上述孔228a、228b嵌合,将限制板240与该托架242一同定位。
然后,通过以使卷芯28、或者上述的定位夹具与上述限制板240接触的状态,移动托架256,使辅助板254与该卷芯28、或者定位夹具相接触,将该辅助板254定位。然后,通过紧固螺旋结合在托架256上的螺栓258,固定在嵌合部件252上(参照图14)。
并且,在上述各孔228a、228b、250a、250b中,配置着例如由接近开关等构成的未图示的销检测器,根据有关上述卷绕体30a~30d的制造条件等数据,控制部402判断所规定的上述销检测器是否检测到配置在应进行位置调整的托架212上的销226a、226b和托架242上的销248a、248b,利用报警信号或声音信号通知操作者该判定结果。
或者,也可以在上述各孔228a、228b、250a、250b上配置LED或灯泡等点灯部件,根据有关上述卷绕体30a~30d的制造条件等数据,使与配置在应进行位置调整的托架212上的销226a、226b和托架242上的销248a、248b相对应的孔228a、228b、250a、250b的点灯部件点亮,在位置调整完成后使该点灯部件熄灭。
或者,也可以根据有关上述卷绕体30a~30d的制造条件等数据,通过利用未图示的激光等照射配置在应进行位置调整的托架212上的销226a、226b和托架242上的销248a、248b结合的上述孔228a、228b、250a、250b的位置来进行位置指定。
这样,在卷芯供给机构104中,就可以确实可靠地检测或者识别与配置在应进行位置调整的卷芯夹持部200的托架212上的销226a、226b和配置在卷芯定位部202的托架242上的销248a、248b分别对应的各孔228a、228b、250a、250b的位置。其结果,能够防止由于人为失误等导致的装置的故障的发生,所以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卷芯供给机构104的位置调整。
并且,也可以使这些卷芯夹持部200和卷芯定位部202形成与上述的卷芯旋转机构98的移动操作部112相同的构造。即、通过在自由滑动地支撑卷芯夹持部200的托架212的导轨216和自由滑动地支撑卷芯定位部202的托架242的导轨246上配置线性标尺,或者在上述托架212、242上配置编码器等,测量从上述装置基准移动的距离。
然后,也可以将通过该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和各托架212、242的规定距离、即基于上述制造条件等数据的设定值以数据对应表等形式在操作·显示部404上同时显示,操作者一面确认该数据对应表一面进行上述各托架212、242的位置调整。通过这样,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进行各托架212、242的位置调整,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制造成本。
然后,根据如上说明的那样进行了位置调整的剪裁装置26、胶片缠绕装置10的卷芯旋转机构98和卷芯供给机构104,从卷状胶片14制造卷绕体30a~30d和胶片卷31a~31d。
如图2所示,安装在胶片送出装置18上的卷状胶片14在输送电机37的旋转作用下松开,胶片原带16被导入传送装置20的吸鼓38中。
经过吸鼓38后的胶片原带16被导入剪裁装置26。如图3所示,剪裁装置26的第1和第2旋转刀片48、50与被剪裁的胶片24a~24e的各宽度尺寸相对应并在箭头D方向上排列,通过胶片原带16的传送,第2旋转刀片50旋转驱动、剪裁两侧的切边部32的同时,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的胶片24a~24e被导入胶片缠绕装置10。
并且,切边部32被卷绕在处理装置34的切边卷轴33a、33b上。这时,切边卷轴33a、33b通过根据摆动臂360的旋转位置利用检测器364进行速度控制的电机354旋转驱动(参照图18和图19)。而且,由于利用胶片缠绕装置10分别对胶片24a~24e进行相同的处理,所以下面如上所述的那样以胶片24b(24d)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被送到胶片缠绕装置10的胶片24b(24d)在卷绕位置P10进行初始缠绕操作。即胶片24b(24d)在卷芯28的外圆周面上利用未图示的粘贴胶带等临时固定,并且通过手动使卷芯28旋转数转来缠绕胶片24b(24d)。
这时,虽然卷芯28被配置在卷芯旋转机构98的卷芯旋转部110的卷芯卡盘118a、118b可旋转地夹持住,但是为了降低旋转驱动该卷芯可卡盘118a的电机120的摩擦(friction:摩擦)等机械损耗(换言之,也称为用于旋转未被驱动的自由状态的电机120的负荷或者力),暂时释放夹在第1皮带·皮带轮机构122a和第2皮带·皮带轮机构122b之间的离合器124(参照图8和图9)。
通过这样,上述的机械损耗例如可以从约9.8[N]降低到约3.9[N],利用卷芯卡盘118a、118b夹持住的卷芯28即使用手动操作也很容易旋转。其结果,能够容易且高效率地进行胶片24b(24d)在卷芯28上的初始缠绕操作。
这时,本体部186配置在下端位置。而且,卷芯夹持部200被配置在原点位置,后面供给的卷芯28以可夹持住的状态待机。
初始缠绕操作完成后,通过由操作者操作例如未图示的运转开始开关来开始胶片24b(24d)的卷绕动作。即如图24所示,在电机120的驱动作用下卷芯卡盘118a、118b被旋转驱动,在该卷芯28上卷绕胶片24b(24d)。这时,输送装置20的吸鼓38一面在电机39的驱动作用下按照规定的速度模式进行速度控制一面输送胶片原带16,并且通过编码器41检测胶片原带16的输送长度。而且,电机120以在胶片24b(24d)上施加规定的卷绕张力的形态进行扭矩控制(参照图19)。
在利用该卷芯卡盘118a、118b进行的胶片24b(24d)的卷绕动作之间,本体部186通过在电机172的驱动作用下通过齿轮箱176旋转滚珠丝杠178,从下端位置上升、配置在中间待机位置,并且在汽缸182的驱动作用下相对于传送带196配置在上升位置上。而且,卷芯夹持部200在上述原点位置以夹持住着由操作者利用开闭用汽缸206的闭动作供给的卷芯28的状态待机。并且,后面所述的端部胶带29的粘贴操作由操作者实施。并且,在此期间闸板111下降,遮挡卷绕动作过程中的卷芯28和胶片24b(24d)。
胶片24b(24d)在卷芯28上卷绕到规定的长度后,利用吸鼓38进行的胶片原带16的输送动作暂时停止的同时,基于电机120的卷芯卡盘118a、118b的旋转动作停止。然后,如图25所示,本体部186在电机172的驱动作用下上升,配置在该本体部186的输送辊188和自由辊194与卷绕体30b(30d)的外圆周接触的上端位置(参照图13)。
在该状态下,胶片24b(24d)利用切断机构100的切断刀片100a的切断动作在宽度方向上被切断的同时,卷绕体30b(30d)的胶片24b(24d)的卷绕末端通过在电机120的驱动作用下旋转的卷芯卡盘118a(118b)的旋转动作被卷绕。然后,基于卷芯卡盘118a、118b的卷绕体30b(30d)的夹持住动作被释放,该卷绕体30b(30d)被本体部186的输送辊188和自由辊194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该输送辊188例如也可以由单向辊等构成。
在此期间,卷芯夹持部200在汽缸208b的驱动作用下从上述原点位置上升并配置在卷芯供给待机位置。另一方面,被切断的胶片24b(24d)的卷绕始端通过支撑板100b保持在待机状态。
并且,这里虽然通过利用电机120的驱动的卷芯卡盘118a、118b进行上述卷绕末端的卷绕动作,但是也可以在利用卷芯卡盘118a、118b进行卷绕体30b(30d)的夹持住动作的释放后,通过利用配置在本体部186的电机190的驱动的输送辊188进行。
然后,如图26所示,本体部186在汽缸182的与上述的方向相反的驱动作用下下降,相对于传送带196配置在下降位置上,卷绕体30b(30d)被交付到到传送带196。在此期间,胶片24b(24d)的上述卷绕始端在支撑板100b的引导作用下,利用压送辊对94b和吸鼓38的输送作用,大致向图26所示的位置送出。这时,闸板111上升,解除卷绕动作完成后的卷芯28和胶片24b(24d)、即卷绕体30b(30d)的遮挡。而且,卷芯夹持部200以配置在上述卷芯供给待机位置的状态保持。
卷绕体30b(30d)被交付到传送带196后,如图27所示,本体部186在电机172的与上述的方向相反的驱动作用下下降,配置在下端位置。然后,卷绕体30a(30d)在传送带196的输送作用下经由连接部260被交付到胶带粘贴部13的传送带276(参照图15)。
在此期间,卷芯夹持部200在汽缸224b的驱动作用下以轴部件220为支点旋转,以夹持住着卷芯28的状态从上述卷芯供给待机位置配置到卷绕位置P10(参照图7和图13)。
利用卷芯夹持部200配置到卷绕位置P10的卷芯28通过上述卷芯卡盘118a、118b夹持住。然后,如图28所示,通过压送辊对94b和吸鼓38的输送作用,胶片24b(24d)的上述卷绕始端大致向图28所示的位置再次送出。这时,挑拨板162a在汽缸162d的驱动作用下以轴162b为支点旋转,挑起上述胶片24b(24d)的卷绕始端(参照图7)。通过这样,能够避免上述胶片24b(24d)的卷绕始端与本体部186的利用传送带196输送途中的卷绕体30b(30d)干涉。
在此期间,卷芯夹持部200通过开闭用汽缸206的开动作释放卷芯28的夹持住状态,在汽缸208b的与上述的方向相反的驱动作用下下降的同时,在汽缸224b的与上述的方向相反的驱动作用下旋转,回复到上述原点位置。然后,对该卷芯28进行上述的初始缠绕操作的同时,再次进行卷绕胶片24b(24d)的动作和操作。
这样,通过很平衡地对利用卷芯卡盘118a、118b进行的卷绕动作、即基于机械装置的动作和卷芯28的供给操作以及端部胶带29的粘贴作业等由操作者进行的作业进行时间分配,能够高效率地制造胶片卷31b(31d)和卷绕体30b(30d)。
并且,交付到胶带粘贴部13的传送带276的卷绕体30b(30d)在该传送带276的传送作用下被输送到规定的位置。然后,在电机326的驱动作用下经由齿轮箱322旋转滚珠丝杠316,本体部件270上升。通过这样,操作者能够以站位姿势很容易地对卷绕体30b(30d)进行处理。
然后,辊部件278a、278b在汽缸300的驱动作用下通过连杆部件288上升,上述卷绕体30b(30d)向传送带276的上方离开的同时,被该辊部件278a、278b可旋转地支撑(参照图15~图17)。这样,作为卷绕体30b(30d)被卷绕的胶片24b(24d)的卷绕末端利用端部胶带29固定,得到胶片卷31b(31d)。
这样,在胶带粘贴部13,辊部件278a、278b相对于主机架274自由升降,可以使利用传送带276输送的卷绕体30b、30d从该传送带276向上方离开。因此,该卷绕体30b、30d被辊部件278a、278b可旋转地支撑,而且通过单向辊280b限制旋转方向,胶片24b、24d不会松开,所以能够容易且确实可靠地粘贴端部胶带29(参照图1)。
可是,虽然夹持住卷芯28的卷芯卡盘118a、118b如图29所示,在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上具有倾斜部135,但是该倾斜部135的倾斜角度θ最好相对于卷芯28的插入方向处于30°~55°的范围,最好处于40°~45°的范围内。并且,卷芯28的内径和倾斜部135的根部的直径的间隙(cleraance)δ为0.2~0.3[mm]。
而且,基于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的夹持住行程W在正常夹持住卷芯28时为4[mm]。另外,卷芯28例如在被斜着夹持住的情况下,上述夹持住行程W为3.5[mm]左右,或者卷芯28例如在以搁在上述倾斜部135的前端的状态被夹持住的情况下,该夹持住行程W为2[mm]左右。通过利用检测器137b检测这些夹持住行程W的差,判断卷芯28是否被正常地夹持住。
这样,通过使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的倾斜部135的倾斜角度θ处于上述范围内,能够容易且确实可靠地夹持住卷芯28。而且,假设即使卷芯28未被正常夹持住,也能够利用检测器137b检测出该卷芯28的夹持住状态,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卷芯28的夹持住状态不当而导致发生装置故障等。
而且,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如上所述可以从未图示的压力流体源向空间148供给压力流体,克服弹簧142b的弹性力并在卷芯28的轴向(箭头D方向)相互接近移动,另一方面,可以从上述空间148排出压力流体的同时,利用弹簧142b的弹性力,在卷芯28的轴向(箭头D方向)相互离开移动(参照图10和图11)。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用于夹持住卷芯28的接近移动和离开移动的距离、即卷芯夹持部件136a、136b的夹持住行程W。其结果,能够实现卷芯旋转机构98、乃至胶片加工剪裁机12的小型化和节省空间化。换言之,能够尽可能地增加胶片加工剪裁机12上的能够从胶片原带16得到的胶片24b(24d)的列数(卷绕数)。
但是,在本实施形态的胶片加工剪裁机12中,如上所述进行胶片24b(24d)的缠绕和卷绕时,通过适当调整施加在该胶片24b(24d)上的张力,不会施加过剩的张力,能够尽可能地防止该胶片24b(24d)损伤、或者在得到的卷绕体30b(30d)上产生松弛或乱卷。
即、如图30所示,控制部402(参照图19)根据对旋转驱动吸鼓38的电机39的速度指令值(参照图30的上段)、对胶片24b(24d)的卷绕张力指令值(参照图30的中段)、和对旋转驱动卷芯卡盘118a的电机120的卷绕扭矩指令值(图30的下段)相对于各时间轴的关系进行控制。
首先,在时刻t0,例如正在进行初始缠绕操作,为吸鼓38未被旋转驱动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02根据极低的一定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1进行控制,使电机120以一定的卷绕扭矩指令值T11旋转。
在时刻t1,控制部402向电机39输出基于输入或者存储的速度指令值的驱动信号,旋转驱动吸鼓38。这时,吸鼓38利用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上升控制域、从时刻t2到时刻t4的稳定加速控制域、以及从时刻t4到时刻t6的稳定速度控制过渡域进行加速控制后,以固定速度指令值V2旋转地进行控制。通过这样,胶片原带16被送到胶片缠绕装置10。
另外,电机120根据在时刻t1从上述卷绕张力指令值T1过渡来的一定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2进行控制,使以一定的卷绕扭矩指令值T12旋转。在该时刻t1,利用电机120旋转驱动的卷芯卡盘118a(118b)以夹持住着卷芯28的状态开始胶片24b(24d)的卷绕动作。这时,根据一定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2在胶片24b(24d)上施加张力。
而且,电机120在上述吸鼓38的加速动作期间(时刻t2~时刻t6),从时刻t3至时刻t5,根据从上述卷绕张力指令值T2到对应于卷芯28的长度设定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5逐渐增加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2~T5进行控制,使以从上述卷绕扭矩指令值T12到卷绕扭矩指令值T15逐渐增加的卷绕扭矩指令值T12~T15旋转。其结果,胶片24b(24d)一面被施加基于逐渐增加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2~T5的张力一面被卷绕在卷芯28上。
然后,在时刻t5至时刻t11,电机120以基于从上述卷绕张力指令值T5到卷绕张力指令值T4逐渐减少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5~T4的卷绕扭矩指令值T15~T14旋转地控制。
在此期间,以速度指令值V2旋转地控制的吸鼓38被减速控制。即、通过从时刻t7到时刻t8的稳定速度控制过渡域、从时刻t8到时刻t9的稳定减速控制域、以及从时刻t9到时刻t10的下降控制域进行减速控制。然后,在时刻t10以一定速度指令值V1旋转地控制后,在时刻t11速度成为0。
另外,电机120在时刻t11根据一定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3以一定的卷绕扭矩指令值T13旋转地控制。然后,在时刻t12,电机120以基于上述卷绕张力指令值T1的上述卷绕扭矩指令值T11控制。
通过如上所述一面调整施加在胶片24b(24d)上的张力一面进行在卷芯28上的卷绕动作,能够制造良好的卷绕体30b(30d)。
即、在由操作者进行的向卷芯28缠绕胶片24b(24d)的初始缠绕操作中,施加在胶片24b(24d)上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1被维持在很低的状态。而且,在利用电机120进行的初始缠绕操作动作过程中,施加在胶片24b(24d)上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2被维持在较低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会通过胶片24b(24d)对没有充足刚性的卷芯28施加很大的外力,所以卷芯28不会挠曲,因此胶片24b(24d)可以以良好的状态被卷绕到卷芯28上。
然后,规定长度的胶片24b(24d)被卷绕到卷芯28上后,形成赋予卷芯28刚性而不易挠曲的状态。因此,通过将胶片24b(24d)的张力转换为较高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5,不会形成由卷绕松弛导致的不稳定状态,能够高速卷绕胶片24b(24d)。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于比较长的卷芯28较长地设定按照上述卷绕张力指令值T2卷绕的胶片24b(24d)的卷绕长度,能够以不使卷芯28挠曲的状态卷绕胶片24b(24d)。而且,对于较短的卷芯28,考虑到预先具有充分的刚性,通过较短地设定按照上述卷绕张力指令值T2卷绕的胶片24b(24d)的卷绕长度,且较高地设定转换后的上述卷绕张力指令值T5,能够避免卷绕动作中的卷绕错位的产生,得到良好的卷绕状态。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从卷绕张力指令值T2增加到卷绕张力指令值T5时,没有施加急剧的张力变化,而以规定的增加率逐渐增加,所以能够不损伤胶片24b(24d)地卷绕卷芯28。
而且,通过在胶片24b(24d)的张力达到卷绕张力指令值T3后,一面逐渐减少该张力一面进行卷绕动作,不会产生卷绕错位或在卷绕体30b(30d)的端面产生乱卷,能够得到卷绕状态非常好的卷绕体30b(30d)。
并且,输入或者存储在控制部402的卷绕张力指令值T1~T5,当然可以根据各卷绕体30b(30d)分别设置,独立控制。
而且,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卷材以从胶片原带16剪裁的胶片24a~24e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树脂薄板或纸等各种卷材。
根据本发明的卷材加工装置,在进行剪裁机构、卷芯旋转机构和卷芯供给机构的位置调整时,在显示部同时显示各机构的位置调整的状态信息和规定的设定信息。因此,即使在例如由操作者进行上述各机构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一面确认位置调整的状态和规定的设定信息,一面容易且正确地进行上述各机构的位置调整。而且,因为不需要用来进行该位置调整的复杂且昂贵的装置,所以可以降低卷材加工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卷材加工装置中,配置在卷芯旋转机构上的多对可动基座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进行位置调整。因此,不需要用于进行位置调整的复杂且昂贵的装置,所以能够降低卷材加工装置的制造成本。
而且,具有各种宽度尺寸的多个长卷材被交替地分配、卷绕在第1卷绕部和第2卷绕部上。这时,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可动基座以配置在待机位置的状态被保持在所述各卷绕部。因此,例如在更换长卷材的种类时,不需要装卸卷芯旋转机构的可动基座,所以能够容易且高效率地进行卷芯旋转机构的位置调整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位置调整装置和位置调整方法,通过利用移动机构移动后进行位置调整的1个定位本体,分别对第1和第2剪裁器具进行位置调整。其结果,不需要分别设置例如与上述各剪裁器具对应的位置调整机构等,所以可以简化安装在上述各剪裁器具上的、例如剪裁装置等。其结果,能够降低上述剪裁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定位本体通过移动机构正确地进行位置调整,所以能够容易且正确地位置调整上述各剪裁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