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90638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4900.5

申请日:

2004.11.01

公开号:

CN1611792A

公开日:

2005.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04D5/00; F02M37/00

主分类号:

F04D5/00; F02M37/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电装;

发明人:

大井清利; 山下庆一; 植田隆宪

地址:

日本爱知

优先权:

2003.10.31 JP 372747/2003; 2004.09.03 JP 257478/2004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琼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燃料泵(100)由一个泵壳(54)、一个旋转元件(52)和加固元件(68,78)构成。泵壳(54)在内部形成一个泵室(57),其中泵室(57)中容纳有旋转元件(52),这样旋转元件就可以通过旋转对泵室(57)中的燃料进行加压。加固元件(68,78)加固了泵壳(54)对施加到泵壳(54)上的燃料压力的承受能力。泵壳(54)由树脂制成。加固元件(68,78)在泵壳(54)中嵌入成型,因此加固元件(68,78)至少是部分地嵌入泵壳(54)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燃料泵,包括:
界定了泵室(57)的泵壳(54),泵壳(54)界定了分别与泵室(57)相通的一个吸入孔(59)和一个排出孔(58),其中燃料经过泵室从吸入口(59)流至排出孔(58);以及
一个可旋转地容纳在泵壳(54)中的旋转元件(52),旋转元件(52)进行旋转从而对泵室(57)中的燃料加压,
燃料泵的特征在于:
具有加固元件(68,78,450),加固元件加固了泵壳(54)对施加到泵壳(54)上的力的承受能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泵壳(54)由树脂形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加固元件(68、78、450)在泵壳(54)中嵌入成型,这样加固元件(68,78,450)至少部分地嵌入泵壳(54)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泵壳(54)具有从泵壳(54)的端面(402)的外环状周边(404)基本沿轴向伸出的容积部(410,420)。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泵壳(54)的容积部(410,420)包括一个第一容积部(410)和一个第二容积部(420),
第一容积部(410)基本沿着泵壳(54)的轴向方向伸出,
第二容积部(420)基本上沿着与第一容积部(410)的伸出方向基本上相反的方向轴向伸出,并且
第二容积部(420)与第一容积部(410)在轴向邻近。

6.
  如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
泵壳(54)在泵壳(54)的端面(402)中界定了一个孔(430),并且
容积部(410,420)在周边上基本上邻近孔(430)。

7.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驱动旋转元件(52)旋转的马达(10),
其中马达(10)界定了一个马达室(14),由旋转元件(52)加压的燃料从泵室(57)的排出孔(58)经过马达室(14)到达与马达室(14)相连的燃料出口(30),
泵壳(54)在轴向与马达室(14)相对,并且
加固元件(68,450)设置在泵室(57)和马达室(14)之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泵壳(54)包括一个入口元件(70)和一个出口元件(60),
入口元件(70)界定了一个与泵室(57)连通的吸入孔(59),
出口元件(60)界定了一个与泵室(57)连通的排出孔(58),
加固元件(68,450)设置在泵室(57)和马达室(14)之间用于加固出口元件(60)。

9.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泵壳(54)与燃料箱(4)基本上在轴向相对,并且
加固元件(78)设置在泵室(57)和燃料箱(4)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泵壳(54)包括一个入口元件(70)和一个出口元件(60),入口元件(70)界定了与泵室(57)连通的吸入孔(59),出口元件(60)界定了与泵室(57)连通的排出孔(58),
加固元件(68,450)设置在泵室(57)和燃料箱(4)之间用于加固入口元件(70)。

11.
  一种用于燃料泵的成型设备,燃料泵包括树脂泵壳(54),成型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
界定了一个空腔(504,506,507,508)的成型模(500),成型模界定了一个浇口(520),树脂材料经过该浇口供给从而使泵壳(54)在空腔(504,506,507,508)中成型,由此加固元件(450)就在泵壳(54)中被嵌入成型;以及
支承元件(510),其固定在空腔(504,506,507,508)中用于支承空腔(504,506,507,508)中的加固元件(68,78,450),
其中加固元件(450)界定了一个孔(460),孔(460)设置成与支承元件(510)对应从而与空腔(504,506,507,508)中的支承元件(510)相接合,
泵壳(54)具有从泵壳(54)的端面(402)的外环状周边(400)基本上沿轴向伸出的容积部(410,420),这样容积部(410,420)就在周边上与孔(430)邻近,并且
容积部(410,420)设置成相对于成型模(500)中的孔(430)而在径向上位于与浇口(520)相对的侧上。

12.
  一种用于燃料泵的成型方法,燃料泵包括树脂泵壳(54),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加固元件(450)和支承元件(510)相接合,支承元件(510)被固定在成型模(500)的空腔(504,506,507,508)中,其中以这样的方式模制树脂泵壳(54),即在加固元件(450)中的孔(460)与支承元件(510)相接合;以及
将树脂材料通过在成型模中界定的浇口(520)注入到空腔(504,506,507,508)中,以将加固元件(450)在泵壳(54)中嵌入成型。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泵壳(54)具有从泵壳(54)的端面(402)的外环状周边(400)基本上沿轴向伸出的容积部(410,420),这样容积部(410,420)就在周边上与孔(430)邻近,并且
容积部(410,420)设置成相对于成型模(500)中的孔(430)而在径向上位于与浇口(520)相对的侧上。

说明书

具有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
背景技术
JP-A-11-168859中公开的燃料供给设备具有一个旋转元件,例如容纳在泵壳中用于对从燃料箱中抽出的燃料进行加压的叶轮。燃料流经在泵壳中形成的泵室,并且由于燃料在泵室中进行了加压而产生了压力差。在这种情况下,燃料压力即施加到泵壳上的力变得不平衡,当泵壳没有足够的刚度时泵壳就可能会发生变形。因此,泵壳和旋转元件之间的间隙就会减小,叶片的旋转可能会卡在泵壳中。其结果是降低了泵的泵送性能。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制造一种具有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以保持泵送性能。
根据本发明,燃料泵包括一个泵壳、一个旋转元件和加固元件。泵壳界定了一个泵室。泵壳界定了分别与泵室相通的一个吸入孔和一个排出孔,其中燃料经过泵室从吸入口流至排出孔。旋转元件可旋转地容纳在泵壳中。旋转元件进行旋转从而对泵室中的燃料加压。加固元件加固了泵壳对施加到泵壳上的力的承受能力。泵壳由树脂形成。加固元件在泵壳中嵌入成型,因此加固元件至少部分地嵌在泵壳中。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燃料泵的成型设备,燃料泵包括树脂泵壳,包括成型模和支承元件。成型模界定了一个空腔,其中加固元件就在泵壳中被嵌入成型。成型模还界定了一个浇口,树脂材料经过该浇口供给从而使泵壳在成型模中成型。支承元件固定在成型模的空腔中用于支承加固元件。加固元件界定了一个孔,该孔设置成与支承元件对应从而与空腔中的支承元件相接合。泵壳具有从泵壳的端面基本上沿轴向伸出的容积部,这样容积部就在周边上与该孔邻近。容积部设置成相对于成型模中的孔而在径向上位于与浇口相对的侧上。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燃料泵的成型方法,燃料泵包括树脂泵壳,包括以下步骤:使加固元件和支承元件相接合,支承元件被固定在成型模的空腔中,其中以这样的方式模制树脂泵壳,即在加固元件中的孔与支承元件相接合。树脂材料通过在成型模中界定的浇口被注入到空腔中,以将加固元件在泵壳中嵌入成型。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所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燃料供给设备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A为加固元件的顶视图,图2B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固元件沿图2A的线IIB-IIB剖开的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燃料供给设备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燃料供给设备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燃料供给设备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加固元件在其中嵌入成型的壳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加固元件在其中嵌入成型的壳的顶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加固元件的顶视图;
图9为用于容纳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加固元件的成型模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0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成型模沿着图9中的线X-X剖开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1为使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成型模的形成过程的横截面侧视图。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燃料泵2容纳在燃料箱4中,用于将燃料箱4中的燃料供给该发动机,这样就建立了一个例如电子燃料喷射系统的燃料供给系统。燃料泵2是电动操作泵,并且包括马达10和泵50。
马达10是具有电刷的直流马达。马达10地结构如下,即马达10中有多个永久磁铁16以圆柱形设置于在柱体外壳12中形成的马达室14内。电枢18同轴地设置在以圆柱形设置的永久磁铁16的内环状周边内。
在固定到外壳12的一个轴向端上的端盖的轴向中心处提供了轴承22。电枢18的轴24在径向通过一个轴向端上的轴承22支撑。电枢18具有多个线圈(未示出),其中电通过接线端26、电刷(未示出)和电枢18的换向器28从外部电源供给线圈。接线端26整体地形成于端盖20中。向线圈供电,因此线圈中分别产生磁场来驱动电枢18旋转,电枢18又驱动与容纳在泵50中的叶轮52相连的轴24旋转。
叶轮52旋转从而对燃料加压,并且高压燃料被导入到马达室14中。燃料从形成于端盖20中的燃料出口30中排出到燃料泵2的外部。
泵50具有如下的内部结构,即其中燃料在形成于泵壳54中的泵流道56的泵室57中进行加压。燃料通过旋转元件例如容纳在泵壳54中的叶轮52进行加压。泵壳54由在轴向相对端相互连接的壳体(出口元件)60和壳盖(入口元件)70构成,壳体60和壳盖70在与端盖20成轴向相对的一侧固定到外壳12上。
壳体60由树脂形成,因此它呈较厚的盘状。壳体60内部形成排出孔58,其中排出孔58为泵室57的出口,燃料经过它从泵流道56中导出。泵室57在叶轮52、圆形凹部64的侧壁和位于底面即图1中为上面的槽66的内表面这三者之间形成。圆形凹部64的侧壁在轴向对壳体60的端面62开放。槽66的内表面具有C形横截面。
泵壳54的壳体60具有轴向端面63,其中轴向端面63形成了面向马达室14的泵壳54的轴向外壁,排出口58将泵室57中的高压燃料导入到马达室14中。
具有薄板状的体侧加固元件(体加固元件)68在壳体60中嵌入成型,因此体加固元件68至少有部分整体地形成于壳体60中。用于形成体加固元件68的金属刚度高于形成壳体60的材料刚度。如图2所示,体加固元件68具有带有孔68a且基本为环形的形状,这样体加固元件68就不会干扰流经泵流道56的排出孔58的燃料。体加固元件68包括多个孔68b和多个肋68c,其中多个肋68c用于增强形成壳体60和体加固元件68的材料之间的粘着性。再次参考图1,体加固元件68在壳体60中形成,这样体加固元件68就位于泵室57和马达室14之间。因此,体加固元件68增强了壳体60对施加到泵室57中的槽66的内表面上的燃料压力Pp和施加到马达室14中的端面63上的燃料压力Pm的抵抗力。
壳盖70由树脂形成一个厚的盘状。壳盖70内部形成燃料入口74、吸入孔59和泵室57的一部分,其中燃料从吸入孔59导入到泵室57中。泵室57和吸入孔59构成泵流道56的一部分。燃料入口74在底部形成圆柱状,并且在轴向相对于壳盖70以与壳体60相反的方向伸出。泵室57包括在壳盖70的轴向端面72上形成的C形槽76。
吸入孔59在向槽76和燃料入口74开放的孔75的内周边中形成。壳盖70形成了泵壳54的轴向外壁。壳盖70在壳体60的轴向相对侧上具有轴向端面73。壳盖70的轴向端面73在轴向与燃料箱4的底壁相对。燃料从燃料箱4中抽出经过吸滤器(未示出)进入燃料入口74中,并且燃料经过吸入孔59导入到泵室57中。
壳盖70具有薄板状的盖侧加固元件(盖加固元件)78。盖加固元件78在壳盖70中嵌入成型。用于形成盖加固元件78的金属刚度高于形成壳盖70的材料刚度。
盖加固元件78所具有的形状使它不会干扰流经泵流道56的吸入口59的燃料。在体加固元件68中形成的孔和肋也可以类似地在盖加固元件78中形成。盖加固元件78在壳盖70中形成,因此盖加固元件78位于泵室57和燃料箱4之间。因此,盖加固元件78增强了壳盖70对施加到泵室57中的槽76的内表面上的燃料压力Pp和施加到燃料箱4中的壳盖70的端面73上的燃料压力Pt的抵抗力。
叶轮52在它的外环状周边上具有多个叶片。叶轮52可旋转地容纳在壳体60的凹部64的内周边内。
轴24穿过在轴向与端盖相对的侧上的壳体60的径向中心,并且同心地固定在叶轮52上。壳体60在它的径向中心具有轴承69,并且壳盖70在它的径向中心具有轴承79。端盖20相对侧上的轴24的轴向端在径向由壳体60的轴承69支撑,并且在轴向上由壳盖70的轴承79支撑。叶轮52与轴24一起旋转,因此叶轮52相对于壳体60的凹部64的底面以及壳盖70的轴向端面72发生滑动。当叶轮52旋转时,由于流体摩擦,沿着燃料的流动方向在叶轮52的叶片前侧和后侧之间产生了压力差。叶轮52的叶片中各自重复地产生压力差,因此燃料就在泵室57中进行加压。
电流供给电枢18的线圈,从而使电枢18旋转。固定到电枢18的轴24上的叶轮52也进行旋转,因此容纳在燃料箱4中的燃料经过吸入过滤器(未示出)吸入到燃料入口74中。燃料经过吸入口59和泵室57导入到泵流道56的排出孔58。经过泵室57的燃料通过燃料箱2的泵室57中的叶轮52的叶片进行加压。高压燃料经过泵流道56的排出孔58导入马达室14,并且燃料经过马达室14流到燃料出口30。燃料从燃料出口30排出至外部设备例如发动机。
当燃料由叶轮52加压时,在泵室57中的燃料压力Pp和马达室14中的燃料压力Pm之间就会产生压力差。壳体60承受槽66轴向内表面上的燃料压力Pp以及端面63上的燃料压力Pm。因此流体力施加到壳体60上,这样,由于燃料压力Pp和Pm之间的压力差就使得壳体60沿与马达室14相反的轴向方向上向着图1中所示的下侧变形。然而,壳体60通过体加固元件68进行了加固,因此可以防止壳体60由于流体摩擦而导致的变形。
此外,当叶轮52给燃料加压时,就在泵室57中燃料压力Pp和燃料箱4中的燃料压力Pt之间产生了压力差。壳盖70承受槽76轴向内表面上的燃料压力Pp以及端面73上的燃料压力Pt。因此流体力施加到壳盖70上,这样,由于燃料压力Pp和Pt之间的压力差就会使壳盖70向着图1中所示下侧上的燃料箱4变形。然而,壳盖70通过盖加固元件78进行了加固,因此可以防止壳盖70由于流体摩擦而导致的变形。
即使当燃料在泵室57中进行加压并且导致燃料泵2中处于泵壳54内外的燃料之间产生了压力差时,加固元件68、78也可以分别防止壳体60和壳盖70产生变形。因此,可以防止由壳体60和壳盖70构成的泵壳54的变形。由此,可以准确地保持叶轮52、壳体60的凹部64的底面和壳盖70的轴向端面72之间的间隙,而这三者相对于彼此会产生滑动。从而,可以保持燃料泵2的泵送性能,并且还可以防止燃料泵2产生例如泵堵塞这些问题,例如在这种操作中燃料泵2会由于内部的过大摩擦而停止。
加固元件68、78分别在壳体60和壳盖70中嵌入成型。因此,泵室57的一部分以及壳体60的排出孔58可以在嵌入成型时由树脂同时形成,即在壳体60中整体地形成体加固元件68。此外,泵室57的一部分以及壳盖70的吸入口59可以在嵌入成型时由树脂同时形成,即在壳盖70中整体地形成盖加固元件78。因此,构成泵壳54的壳体60和壳盖70可以在设置加固元件68、78时同时形成。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在这个实施例的燃料泵100中,体加固元件68配备在马达室14一侧上的壳体60的轴向端面63处,而不是嵌入壳体60中。此外,盖加固元件78配备在燃料箱4一侧上的壳盖70的轴向端面73处,而不是嵌入壳盖70中。此实施例的燃料泵100的结构,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加固元件68、78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如图4所示,在这个实施例的燃料泵200中,并没有向壳盖70配备盖加固元件78,只向泵壳54的壳体60配备了体加固元件68。在燃料泵200的这种结构中,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加固元件68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如图5所示,在这个实施例的燃料泵200中,并没有向壳体60配备体加固元件68,只向泵壳54的壳盖70配备了盖加固元件78。在燃料泵200的这种结构中,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加固元件78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如图6至8所示,壳体400具有第一容积部410、第二容积部420和壳孔430。体加固元件450嵌入在壳体400中。壳体400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壳盖70组合起来构成泵壳54。或者,壳体400也可以与另一种壳盖70例如第三实施例中的不包括盖加固元件78的壳盖70组合起来构成泵壳54。
沿着壳体400的外环状周边404提供了第一容积部410。第一容积部410基本上从壳体400的端面402相对于壳体400沿着与壳盖70(图1)相反的侧伸出。第一容积部410以基本为环形的形状而形成,该环形沿着壳体400的环状周边404的圆周延伸。第一容积部410的圆周长度小于壳体400的圆周长度。即,第一容积部410并没有环绕着壳体400的整个周边。
第二容积部420构成壳体400的外环状周边404。沿着体加固元件450的外环状周边452提供了第二容积部420,因此第二容积部420基本上以与第一容积部410的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垂直伸出。因此第二容积部420在其轴向和径向整个都包围了体加固元件450的外环状周边452。第二容积部420的轴向厚度设置得小于第一容积部410的轴向厚度。体加固元件450以与第一容积部410从壳体400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稍微伸进第二容积部420中。即,体加固元件450在径向稍微地嵌入位于图6下侧的第二容积部420的底部中。
壳孔430以预定的间隔沿着圆周设置在壳体400的端面402中。在这种情形下,壳体400中形成了三个壳孔430。壳孔430在径向分别相邻着第一容积部410的内环状周边412和第二容积部420的内环状周边422。因此,第一、第二容积部410、420位于壳体400的外环状周边404上与壳孔430相对的一侧。每个壳孔430为基本在壳体400的轴向方向上形成的基本为半圆柱形横截面的通孔。具体地说,即壳孔430穿过彼此基本为轴向相对的端面402、454。即壳孔430通过垂直于壳体400的端面402和体加固元件450的端面454而形成。体加固元件450的端面454相对于壳体400基本上位于在轴向与壳盖40相反的侧上。
体加固元件450具有分布与壳孔430在壳体400中的形成位置基本对应的孔460。即,在体加固元件450中形成的孔460与在壳体400中形成的壳孔430同心地设置。孔460以预定的间隔在体加固元件450中沿着周边形成。体加固元件45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体加固元件68的结构基本相同,除了孔460之外。
每个孔460形成基本为半圆柱形横截面的形状,它们的直径小于在壳体400中形成的壳孔430。具体地说,即孔460穿过彼此基本为轴向相对的端面454、455并在基本为轴向的方向上穿透体加固元件450,由此孔460通过垂直于体加固元件450的端面454、455并穿透体加固元件450而形成。
接下来,将描述包括体加固元件450的壳体400的嵌入成型方法。
如图9和图10所示,成型模500由模板502、503构成,因此在对模时将模板502、503压在彼此上面从而在内部形成空腔504。空腔504具有分别用于如图6、7所示的壳体400的第一容积部410、420和中央部440在其中成型的第一空腔部506、第二空腔部507和第三空腔部508。成型模500具有多个定位销(支承元件)510,这样定位销510分别插到体加固元件450中形成的孔460中用于稳定地支承体加固元件450。定位销510在一个具有半圆柱形横截面的阶梯柱形中形成。定位销510可以分别与壳体400中形成的壳孔430和体加固元件450中形成的孔460进行基本没有空隙的配合。这些定位销510的一个端部分别与体加固元件450中形成的孔460接合,并且另一端部固定到模板502上。成型模500的模板503具有浇口520,其中树脂就是从空腔504的中央空腔部508经过该浇口全部供给到空腔504中,壳体400的中央部440就在中央空腔部508中形成。
在使用成型模500的嵌入成型过程中,图9所示的注模设备550经过浇口520向空腔504内供给熔融树脂。熔融树脂经过空腔504流到第一空腔部506、第二空腔部507中,其中第一容积部410、第二容积部420分别在第一空腔部506、第二空腔部507中成型。树脂流在到达第一空腔部506、第二空腔部507之前,部分与定位销510发生碰撞,并且树脂流被分成如图10的箭头所示分别沿着定位销510的外周边452的两个侧面经过的两个树脂流。由定位销510分开的树脂流分别流向如图9、10的箭头所示的空腔部506、507的下游,因此树脂流环绕着体加固元件450的外周边452。熔融树脂流过空腔504以填充空腔504。接着,注入的熔融树脂发生冷却并固化。由此,如图11所示壳体400成型了,并且体加固元件450嵌在空腔504的树脂中。分别与这些定位销510接合的壳孔430设置成沿着壳体400的外环状周边。在打开成型模500并且壳孔430分别与定位销510脱离后,成型的壳体400就从成型模500中取出。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成型模500的空腔504中沿着熔融树脂的流动方向,并且在定位销510的下游一侧,用于在其中成型第一容积部410、第二容积部420的第一和第二空腔部506、507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空间。因此,树脂流与定位销510发生碰撞,并且在嵌入成型中形成分流。分流的树脂流分别流入较大的空间例如第一和第二空腔部506、507内,由此就限制了分流的互相汇合。因此,能够限制壳体400在其中形成焊接部,因此,除了使用体加固元件450来加固之外,通过这样也可以提高壳体400和泵壳54的强度。此外,熔融树脂经过中央空腔部508越过了成型模500的空腔504供给,其中中央空腔部508用于形成壳体400的中央部440。在这个成型结构中,树脂流在空腔504中可以基本上在径向扩开,因此树脂流沿着周边基本均匀。由此,成型产品例如壳体400的尺寸精度可以得到提高。
体加固元件68可以配备在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壳体60中,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相似。或者,盖加固元件78可以配备在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壳盖70中,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相似。
在第一、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壳盖结构和盖加固元件可以形成与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壳体400和体加固元件450的结构相似的结构。
壳体和/或壳盖可以由金属形成。形成加固元件的材料并不局限于金属。加固元件可以由其它材料例如树脂形成,只要形成加固元件的材料具有高于形成壳体和壳盖的材料的刚度。
在第五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中,体加固元件的外环状周边可以在壳体的外环状周边处暴露出来,而不形成在壳体中的第二容积部。
在第五实施例所述的壳体中可以形成孔,因此孔相对于第一、第二容积部设置在壳体的外环状周边一侧,并且孔设置成邻近第一、第二容积部。在这个结构中,熔融树脂可以从用于形成壳体的外环状周边的空腔部供给到成型模的中央空腔(主空腔)。即熔融树脂可以从壳体的外环状周边一侧供给壳体的径向中心侧,这样体加固元件就可以嵌在壳体中,即在壳体中嵌入成型。在这种成型结构中,熔融树脂可以注入在中央空腔内形成的较大空间中,因此可以与第五实施例类似地限制壳体中形成焊接部。传统上一般而言,在相对于支承元件(510)的树脂流下游侧上形成的空腔空间一般不予考虑。因此,当成型模的下游侧上的空腔空间不够大时,树脂流由于与支承元件(510)发生碰撞会与下游侧的树脂流合并并且流入窄的空腔空间。树脂流的合并会形成使泵壳刚度降低的焊接点。然而,在上述的成型模结构中,可以相对于定位销在树脂流的下游侧上形成足够的空腔空间。因此可以限制在成型空腔中形成的壳体产生焊接部。
燃料泵部件的加固结构和制造方法可以应用于其它的设备,例如具有用于容纳摆线齿轮的泵壳体的摆线齿轮泵。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不同的改进和替换。

具有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具有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具有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加固结构的燃料供给设备.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燃料泵(100)由一个泵壳(54)、一个旋转元件(52)和加固元件(68,78)构成。泵壳(54)在内部形成一个泵室(57),其中泵室(57)中容纳有旋转元件(52),这样旋转元件就可以通过旋转对泵室(57)中的燃料进行加压。加固元件(68,78)加固了泵壳(54)对施加到泵壳(54)上的燃料压力的承受能力。泵壳(54)由树脂制成。加固元件(68,78)在泵壳(54)中嵌入成型,因此加固元件(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