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针织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针织织物。具体地说,但是并不排除其它情况,是涉及一种适合用于运动或者休闲服装的经编针织织物。
用于运动服装比如足球运动衫的经编针织织物要求重量轻并具有良好的手感。
生产包含一种弹性纱线比如Lycra(注册商标)的经编针织织物来提高织物的弹性,这已经是公知的了。在经编针织机上生产这些织物,通常是用弹性纱满穿经编机的其中一个梳栉。
发弹性纱一般相对比较昂贵,所以需要在不损害效果如不使所述弹性降低至不能接受程度的前提下,要求减少弹性纱的含量。
本发明的一个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弹性纱含量的经编针织织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经编针织织物,具有一个针织地织物,该地织物由第一组非弹性纱线形成,该针织地织物具有由许多纵行和横列构成的线圈,第二组弹性纱线与所述第一组纱线针织在一起,以使位于选定的成对的纵行中选定的线圈处形成添纱线圈,从而形成第一组间隔开成对地纵行与第二组成对的纵行交替出现,在说述第一组纵行的一对纵行中,每个相邻的纵行通过所述弹性纱的下绕线互相连接,在所述第一组纱线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二组纱线中的数目。
最好,其中在所述第一组的一对纵行和在所述第二组的一对纵行的每个纵行相同。
最好,所述针织物包括一个第三组非弹性纱与所述第一组纱针织在一起,使得所述线圈的其余部分形成添纱线圈,从而产生下绕线,该下绕线连接着在所述第二组纵行中每对相邻的纵行。
最好,在选定的横列,所述第二组弹性纱与所述第一组非弹性纱线针织在一起以便产生添纱线圈,该添纱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组纵行中相邻的一对纵行中一个纵行。
最好,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三组纱的纱线支数相同。
最好,所述第一组纱线由经编针织机的一个满穿的前导纱梳栉构成。
最好,所述第二组纱线由经编针织机的一个半穿的后梳栉构成,所述后梳栉被1隔1穿纱。
最好,所述第三组纱线由位于所述前梳栉和后梳栉之间的一个半穿纱的中间梳栉构成。所述中间的梳栉最好1隔1穿纱。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方面进行说明,其中:
图1a到1c是示意图,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个3梳栉织物的垫纱运动。
图2是一个类似于图1的视图,所示的是叠加了之后的垫纱运动。
如图1,根据所示的实施例,该织物在一个经编针织机上使用三个导纱梳栉针织。
第一导纱梳栉用第一组纱12满穿,以便给针织机的每个针提供纱12。该针织机最好是一个28机号的针织机。
所述第一组纱最好包括一种扁平聚酯或一种扁平尼龙纱,它们的纱线支数最好在22到167dtex范围内。
用于第一导纱梳栉的垫纱运动如图1a所示,所采用的垫纱运动最好生产一种地织物针织结构,具有互相连接的纵行40。这可通过采用一种垫纱运动获得,该垫纱运动在连续的横列中给不同的针位置(由图1中圆点代表)喂入每根纱12。
虽然可以采用其他垫纱运动,如3-4/1-0循环,但最好所述垫纱运动是2-3/1-0循环。
为了给织物提供理想的拉伸特性,最好在横列方向,一个第二导纱梳栉用一种弹性纱14部分穿纱。所述第二梳栉最好1隔1半满穿纱。所述弹性纱最好为弹性单丝,该单丝单的纱支数在22到78dtex范围内。
第二导纱梳栉的垫纱运动最好与第一导纱梳栉的垫纱运动相反,最好该垫纱运动能产生针织线圈。
第二导纱梳栉的垫纱运动在图1c中示出。该垫纱运动最好是1-0/1-2/1-0/2-3循环。
因此,纱线14被针织在与纱12相同的针上,从而产生在交替的横列上生产添纱线圈43(图2)。
为了获得织物的稳定性,一个用非弹性纱16部分穿纱的第三导纱梳栉被采用。所述第三梳栉最好1隔1半满穿纱。
所述非弹性纱16最好为一种扁平聚酯或者扁平尼龙纱,纱支数在22到167dtex范围内。
最好如图1b所示,所述第三梳栉进行如第二导纱梳栉一样的垫纱运动。因此,在交替的横列中,所述纱12和纱16由相同的针针织,产生添纱线圈46。
相应地,对于那些第二和第三导纱梳栉进行1-0/1-2垫纱运动的横列,每个纵行40包含添纱线圈43,该添纱线圈43与添纱线圈46交替。
在选定的横列中,即在优选实施例中,每第4个横列,纱线14与纱12被针织在一个针上,该针距离通常使用的织针有两个针距。这会产生一个添纱线圈48,该添纱线圈48由一根非弹性纱12和一根弹性纱线14组成。
相应地,纵行40被分成两种类型。即纵行41和纵行42,纵行41包含添纱线圈43,46和48,纵行42仅仅包含添纱线圈43和46。
因此纵行41包含多数的由一根非弹性纱12和一根弹性纱14添纱形成的线圈,纵行42包含少数的由一根非弹性纱12和一根弹性纱线14添纱形成的线圈。
这里应该提醒一下,对于一个给定纵行42,是在一侧通过所述弹性纱14的下绕线50将该纵行结合到相邻的纵行41,在相反一侧通过非弹性纱16的下绕线51结合到相邻的纵行41。因此,事实上,所述纵行分为两组,即由下绕线15连接的第一组相邻的纵行FG和由下绕线51连接的第二组相邻的纵行SG。应该注意,在图2的例子中,两个组FG,SG的每个纵行是相同的。
然而,在每第4个横列,相邻的纵行41彼.此通过下绕线15连接,该下绕线1实际上提供一根横过中间的纵行42的弹性桥。
因此,如果织物在横列方向被拉伸下绕线50,下绕线50将被拉伸并起到拉回纵行41和42(在它们之间延伸着下绕线50)的作用。另外,下绕线15被拉伸并起到将相邻的纵行41拉到一起的作用。
因此,如果织物在横列方向被拉申,虽然一些相邻的纵行41,42由非弹性纱的下绕线51连接,但是在横列方向上整个织物获得一致的回复。
在所示的例子中,由下绕线15构成的弹性桥在每第4个横列形成。然而,能够理解,根据在织物中所需要的拉伸特性,由下绕线15形成的弹性桥可以形成在不同的横列,例如每第6个横列或者可以完全被省略。
如果不需要形成下绕线15,那么第二导纱梳栉将进行一个规则的垫纱运动1-0/1-2循环。
在一个优选的例子,弹性纱线14为大约40dtex左右,最好是单丝裸纱线。Lycra(RTM)是一种合适的弹性纱线。
另外,所述纱12和14最好是一种变形复丝聚酯纱线。最好纱线12、14每个为78dtex/68单丝。
能够理解,如果需要的话,纱12和14可以不同。
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导纱梳栉最好是针织机的前梳栉,第二导纱梳栉最好是后导纱梳栉,第三导纱梳栉最好是位于前梳栉和后梳栉之间。
在上述的例子中,所述第二和第三梳栉进行相同的垫纱运动,每个穿有一半纱线。能够理解,可以使用一个单个第二梳栉,该单个第二梳栉沿着整个梳栉交替地穿入两个经轴的纱14,16。
可以想象,第二和第三导纱梳栉可以进行不同的垫纱运动,以便在织物上提供不同的图案效果。
通过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织物结构,织物的弹性纱含量可以大大降低到不足整个织物重量的1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含量可以是约为织物重量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