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R光盘用不对称菁染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DVD-R光盘用不对称菁染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不对称三甲川菁染料的制备方法。
菁染料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染料,在纺织、感光科学、激光、荧光探针和光盘记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不对称菁染料的n值比较大,而k值适当(US 5,976,658;US 5,773,193),因而作为光盘记录介质可以制成高质量的可录式光盘。三甲川不对称菁染料的吸收波长与DVD的激光波长相适应,因而尤其适合作为DVD-R光盘的记录介质。
从1982年SONY和PHILIPS公司推出的第一张只读式小型激光唱盘CD(compact disc)开始,光盘作为一种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的存储方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声、视领域和计算机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管是CD还是DVD,它们都是利用压膜的方法生产的,生产出以后数据就已经记录在里面,就只能读,而不能再往里面写入数据。为了能够在光盘中写入信息,就出现了可录式光盘(CD-R和DVD-R)和可擦重写式光盘。
可录式光盘是由基盘、记录层、反射层和保护层组成的。基盘是由聚碳酸酯、聚丙稀酸甲酯等透明树脂制成地,记录层是由染料通过旋转涂膜的方式制成的,反射层是由金、银、铝等金属制成的,保护层则是用旋转涂布的方法在反射层上一层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然后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下硬化,形成保护层。数据的记录是记录介质吸收一定强度和波长的激光,发生不可逆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改变光的反射和透射强度来记录信息。CD-R光盘与DVD-R光盘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记录介质。CD-R光盘的记录和读出波长为770-780nm,半导体激光的波长为780nm,因而大部分CD-R光盘的记录和读出激光的波长为780nm,只是记录和读出激光的强度不一样。根据橙皮书的要求,CD-R光盘的反射率必须≥65%,与普通的CD-ROM兼容。记录介质为菁染料、酞菁染料和偶氮染料。随着光盘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固体半导体激光的波长能够缩短,从而出现了DVD,它的记录容量与CD-ROM相比,可以提高5-8倍。
因为记录波长发生了变化,用在CD-R光盘中的染料已经不能用在DVD-R光盘中,必须开发出可以用在DVD-R光盘中的新的记录介质。这种记录介质的要求是,必须在630-690nm处有强烈的吸收,为了继续应用旋转涂布的方法生产,介质必须在有机、溶剂特别是醇中要有良好的溶解度,为了与普通的DVD兼容,介质必须有很高的反射率。另外,记录介质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以满足保存数据或影音图像的要求。
第一个菁染料是在1856年由Greville Williams首先合成的(K.Venkataraman,The Chemistry ofSynthetic Dyes,Vol.Ⅱ,P1143~1186),最初用做纺织染料。1875年,Vogel发现菁染料有特殊的光敏特性,因而开始用于感光材料。以后Lew et.首先建议用在光盘中(K.V Law,P.S.Vincett,and G.E.Johnson,Appl.Phys.Lett.,1981,39,718)。CD-R国际标准(橙皮书)最初就是按照菁染料类型制定的,大多数CD-R光盘刻录机也是参考它的特性设计的,以后才陆续发展了酞菁和偶氮染料作为CD-R的记录介质。
随着DVD光盘和播放机的快速增长,对DVD-R光盘的需求也开始增加了。因为DVD用的激光波长更短,所以用做DVD-R光盘记录介质的染料也要与DVD的激光波长相适应。如下所示结构的不对称菁染料:其最大吸收波长在650~700nm之间,消光系数大(ε>105M-1·cm-1),在有机溶剂、特别是醇中的溶解度都很好,稳定性高,成膜后反射率高,适合于用作DVD-R光盘的记录介质。
专利Brit.Pat.344,409;Brit.Pat.354,898;US 4,847,385;WO00/64989和文献J.Am.Chem.Soc.,1941,63,3192~3203;J.Chem.Soc.,1949,32~39等报道了不对称菁染料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是首先吲哚类季铵盐与缩合剂反应生成半菁,然后半菁再与另外吲哚类季铵盐反应生成不对称菁染料。采用这种方法合成不对称染料需要制备缩合剂,并且不对称菁染料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含有对称染料,提纯困难,需要多次重结晶,因而纯度不高,且收率低。而高纯度的菁染料是作为DVD-R光盘记录介质必备的条件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制备三甲川不对称菁染料的方法,该方法以中间体1,1-二甲基-2-甲酰亚甲基-3-烷基-1H-苯并[e]吲哚为原料,与取代的1-烷基-2,3,3-三甲基吲哚盐反应,通过一次重结晶得到高纯度的不对称菁染料,以克服现有技术合成不对称染料时提纯困难、纯度不高、不能满足作为DVD-R光盘记录介质必备条件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这样的:
本发明以1,1-二甲基-2-甲酰亚甲基-3-烷基-1H-苯并[e]吲哚为原料与取代的1-烷基-2,3,3-三甲基盐进行合成反应,由于在制备1,1-二甲基-2-甲酰亚甲基-3-烷基-1H-苯并[e]吲哚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染料生成,因而原料纯度高,合成的不对称菁染料中不会含有对称染料,从而简化了提纯方法,只需用重结晶的方法即可得到高纯度的染料。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说的不对称三甲川菁染料为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其中:R1、R2同时或不同时为-(CH2)mCH2L,m为从0~20,L为氢、磺酸基、羟基、卤素或含芳环的烷基;R3分别为H、甲基、乙基、甲氧基、卤素等中的一种;Y分别为I、ClO4、PF6等。
本发明合成该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1,1-二甲基-2-甲酰亚甲基-3-烷基-1H-苯并[e]吲哚与取代的1-烷基-2,3,3-三甲基吲哚盐在溶剂中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不对称菁染料。
所说的取代的1-烷基-2,3,3-三甲基吲哚盐为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其中,R2为-(CH2)mCH2L,m为从0~20,L为氢、磺酸基、羟基、卤素、烷氧基或含芳环的烷基;R3为H、甲基、乙基、甲氧基、卤素等中的一种;Y为I、ClO4、PF6、p-C6H4-SO3、R2OSO3等中的一种;
所说化合物可采用市售产品或参照Soobshch Akad.Nauk.Gruz.SSR,1968,50(1),77~82(CA69:106526)所报道的方法进行合成。
所说的1,1-二甲基-2-甲酰亚甲基-3-烷基-1H-苯并[e]吲哚为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其中:R1为-(CH2)mCH2L,m为从0~20,L为氢、磺酸基、羟基、卤素、烷氧基或含芳环的烷基;
优选的R1为C1~C8的烷基;
最优选的R1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中的一种;
更优选的R1为甲基或丁基;
优选的原料为1,1-二甲基-3-丁基-2-甲酰亚甲基-1H-苯并[e]吲哚或1,1,3-三甲基-2-甲酰亚甲基-1H-苯并[e]吲哚。
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已由华东理工大学,孟凡顺、田禾等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1105570.7中进行了公开报道,本发明不再赘述。
反应溶剂为醋酐,反应温度为50℃到醋酐的回流温度,反应时间为5分钟到5小时;
1,1-二甲基-2-甲酰亚甲基-3-烷基-1H-苯并[e]吲哚与取代的1-烷基-2,3,3-三甲基盐的摩尔比为1∶1;
用常规的重结晶的方法提纯所合成的不对称菁染料,重结晶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醋酸和醋酐等。
反应通式如下:
利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合成的不对称菁染料不但纯度非常高(纯度达到99%以上),收率也很高(收率>85%),并且提纯方便(利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消光系数大(ε>105M-1·cm-1),在有机溶剂、特别是醇中的溶解度都很好,特别适用于制作DVD-R光盘。
下面将结合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实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染料CY-3-1的合成:
把15g 1,1-二甲基-3-丁基-2-甲酰亚甲基-1H-苯并[e]吲哚、17.6g 2,3,3-三甲基-1-丁基-3H-引哚碘盐和150ml醋酐放入三口烧瓶中,开动搅拌,加热到105~110℃反应1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在搅拌下慢慢倒入120ml水中,继续搅拌,直至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过滤,用水洗涤2~3次,把过滤得到的固体进行干燥。把固体在加热回流下溶于甲醇中,加入18g高氯酸钠晶体,继续回流1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结晶析出4.9g产物,收率87%。m.p.199~201℃。1H-NMR(d6-DMSO)(ppm):0.97(t,6H),1.46(m,4H),1.75(m,10H),1.99(s,6H),4.14(t,2H),4.28(t,2H),6.55(t,2H),7.31(m,1H),7.46(d,1H),7.55(t,2H),7.68(t,2H),7.08(d,1H),8.11(t,2H),8.32(d,1H),8.49(t,1H)。 实施例2染料CY-3-2的合成:
用1,2,3,3-四甲基-3H-吲哚碘盐代替实施例1中的2,3,3-三甲基-1-丁基-3H-吲哚碘盐,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收率89%。m.p.142-144℃。1H-NMR(d6-DMSO)(ppm):0.94(t,3H),1.45(m,2H),1.73(m,8H),1.96(s,6H),3.65(s,3H),4.24(t,2H),6.50(m,2H),7.29(m,1H),7.44(d,2H),7.52(t,1H),7.66(t,2H),7.78(d,1H),8.08(m,2H),8.30(d,1H),8.46(t,1H)。 实施例3染料CY-3-3的合成:
把15.5g 1,1-二甲基-3-丁基-2-甲酰亚甲基-1H-苯并[e]吲哚、20g 5-氯-2,3,3-三甲基-1-丁基-3H-吲哚碘盐和150ml醋酐放入三口烧瓶,开动搅拌,加热到105~110℃反应1小时。然后在搅拌下慢慢将反应液倒入24g六氟磷酸钾溶于120ml水形成的溶液中,继续搅拌,直至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过滤,用水洗涤2~3次,干燥。把固体在加热回流下溶于甲醇中,自然冷却至室温,结晶析出30.5g产物,收率86%。m.p.220~222℃。1H-NMR(d6-DMSO)(ppm):1.01(m,6H),1.63(m,4H),1.74(s,6H),1.85(m,2H),1.92(n,2H),2.01(s,6H),4.24(t,2H),4.45(t,2H),7.01(d,1H),7.32(s,1H),7.35(d,1H),7.42~7.44(m,2H),7.50~7.57(m,2H),7.63(t,1H),7.97(d,2H),8.11(d,1H),8.53(t,1H)。 实施例4染料CY-3-4的合成:
用2,3,3-三甲基-1-丁基-5-甲氧基-3H-吲哚碘盐代替实施例3中的5-氯-2,3,3-三甲基-1-丁基-3H-吲哚碘盐,其它与实施例3相同,收率85.5%。m.p.218~219℃。1H-NMR(d6-DMSO)(ppm):1.00(m,6H),1.53(m,4H),1.76(s,6H),1.85(m,4H),2.02(s,6H),3.90(s,3H),4.13(t,2H),4.20(t,2H),6.51(d,2H),6.92(d,1H),6.97(s,1H),7.05(d,1H),7.36(d,1H),7.48(t,2H),7.63(t,1H),7.94(d,2H),8.11(d,1H),8.48(t,1H)。 实施例5染料CY-3-5的合成:
用1,1,3-三甲基-2-甲酰亚甲基-1H-苯并[e]吲哚与5-氯-1,2,3,3-四甲基-3H-吲哚碘盐反应,其它与实施例3相同,收率91%。m.p.209~211℃。1H-NMR(d6-DMSO)(ppm):1.74(s,6H),2.01(s,6H),4.05(t,3H),4.23(t,3H),7.03(d,1H),7.34(s,1H),7.35(d,1H),7.42~7.45(m,2H),7.51~7.57(m,2H),7.62(t,1H),7.97(d,2H),8.12(d,1H),8.53(t,1H)。 实施例6染料CY-3-6的合成:合成:
用1,2,3,3-四甲基-5-甲氧基-3H-吲哚碘代替实施例5中的5-氯-1,2,3,3-四甲基-3H-吲哚碘盐,其它与实施例5相同。收率92.5%。m.p.247~249℃。1H-NMR(d6-DMSO)(ppm):1.75(s,6H),2.00(s,6H),3.80(s,3H),3.88(s,6H),6.93(m,2H),7.08(d,1H),7.22(t,2H),7.40(d,1H),7.48(t,1H),7.61(t,1H),7.95(d,2H),8.09(d,1H),8.48(t,1H)。 实施例7染料CY-3-7的合成:
用1,1,3-三甲基-2-甲酰亚甲基-1H-苯并[e]吲哚与1,2,3,3-四甲基-3H-吲哚碘反应,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收率92.5%。m.p.183~185℃。1H-NMR(d6-DMSO)(ppm):1.69(s,6H),1.93(s,6H),3.61(s,3H),3.74(s,3H),6.47(m,2H),7.30(m,1H),7.46(d,2H),7.54(t,1H),7.67(m,2H),7.81(d,1H),8.09(d,1H),8.13(d,1H),8.31(d,1H),8.47(t,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