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化气体的盒式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气体的特别是作为精滤器或悬浮物过滤器的盒式过滤器,它包括一个框架,在该框架中装有一个或多个被气体流过的包括一种过滤材料的折叠组件,其中框架条的端部段通过角部连接件相互连接。
在其中存在清洁空气房间的企业中,对房间空气的清洁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对空气进行除去灰尘和微生物的清洁,以保持希望的空气清洁度。除过滤垫和袋式过滤器外,所谓的盒式过滤器也是一种常见的空气过滤器的结构形式。盒式过滤器的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一个垂直于流动方向定向的带有一个外部框架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和框架通过一种密封材料相互密封。折叠组件本身由锯齿形折叠的过滤纸形成。对于悬浮物主要采用液体待处理地塑料作为密封材料。对于精滤器也可安装一种过滤非织造织物作为密封材料。
外部框架使过滤器具有必要的机械稳定性,保护折叠组件不受损坏,并允许密封坐靠地将过滤元件装入一个接纳装置中。单个的过滤器框架由四个框架条组装而成,其中还可附加地使用角部连接件。
使用者需要几乎是任意尺寸和结构变型的盒式过滤器。这就使得要进行成本极高的单件制造,特别是制造框架条,因为对于每个尺寸都需要一自己的深拉或铸造工具。
背景技术
在DE19545064A1中说明了一种可称为盒式过滤器的过滤器部件。该过滤器部件包括一个过滤器框架和一个折叠组件,其中所述折叠组件通过一个密封件沿其外周向气密封地设置在过滤器框架中。
DE19545046C2示出了一折叠组件如何安装在一个盒式过滤器中的设计方案。
在未预先公开的DE10137926.9中说明了一种盒式过滤器,其中框架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型材条和在型材条的端部段抓持固定型材条的角部连接件。这种盒式过滤器的优点是,可以用极简单的方式制成具有非常不同的尺寸的框架。所述框架可由型材条—即一无端地制造的杆状型材的切出的部分段—按任意的尺寸组装而成。即,在采用型材条的一规定的形状时,可任意地改变框架的高度和宽度。但却由型材条的宽度规定了盒式过滤器的深度—即从空气的流入侧到流出侧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地改进一种盒式过滤器,以使过滤器的深度也可改变。此外在同时还应保证盒式过滤器的制造尽可能地简单和节约成本。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在一开头所述类型的盒式过滤器中这样来实现,即所述盒式过滤器的框架条包括至少两个横向于气体流动方向定向的、相互形锁合地插入接合和/或可相互连接的单件。换句话说,所述框架条沿气体流动方向包括多个组装成一整个框架的单件。由此就形成一种包括不同尺寸的框架条和角部连接件的模块系统,所述框架条和角部连接件可组装成任意的盒式过滤器。由此实现了用于制造过滤器框架所需的工具数量的明显减少。
框架条相互贴合的单件还附加地由角部连接件抓持和保持。由此分开的框架条获得较高的固有稳定性。
如果框架的单件是双壁式地由两个相互隔开一定距离的壁部形成的,则对于框架的稳定性是有利的。所述单件的壁部可附加地由沿单件分布的横腹板相互连接。
可有利地使用配备有作用在所述单件的壁部之间并贴靠在壁部和/或横腹板上的凸片的角部连接件。如果所述角部连接件可成对地相互插接,则所述角部连接件形成一种特别的保持结构。
可通过一沿所述单件的连接边缘的插接连接实现将所述单件形锁合地连接成框架条。所述插接连接可设计成非常不同的形式。一种可能性是,通过两个相邻的单件的连接边缘的一钩形地相互接合作用的结构形成所述插接连接。但所述插接连接也可通过两个相邻的单件的连接边缘的一槽和榫形的结构形成。对于这种插接连接的结构应该注意,要在两个单件之间形成一尽可能稳固的连接。在框架的简化的实施形式中也可采用这样的插接连接,其中例如一个连接边缘形成一个凹槽而相对的连接边缘形成有一个可插入所述凹槽的成型部。
为了在将折叠组件固定在框架中时便于液态或非织造织物形式的密封材料的安装,所述框架条在其纵向侧设有指向内的弯角部。所述弯角部防止在制造期间例如液态的材料可能会从框架中流出。
优选地从一无端地制造的杆状型材中切断出的部分段来完成用于框架条的单件的制造。所述杆状型材可具有非常不同结构形式。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一个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其中:
图1示出一个包括两个还未相互插接的单件的框架条,
图2示出根据图1的插装在一起的单件,
图3示出一放大的插接连接的俯视图,
图4示出插接连接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示出一个角部连接件的透视图,
图6示出一个带有套装在其上的角部连接件的框架条的视图,
图7示出一个外侧角部连接件的透视图,
图8示出一个带有根据图7的角部连接件的框架条,和
图9示出两个带有一个顶部框架的相互成直角地拼接的框架条。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从右上观察的透视图示出的框架条1包括两个可形锁合地相互连接的单件2和3。所述单件2和3设计成双壁式的。壁部4和5或者6和7相互隔开一定距离地设置。通过横腹板8确定所述壁部相互间的距离并还提高壁部的稳定性。所述框架条1在其纵向侧10、11上设有朝内定向的弯角部12、13。单件2、3的相邻和相对的连接边缘14、15设计成使其可形锁合地相互接合作用,且在所示实施例中还设计成插接连接16。在图3中详细说明了这种插接连接16。
图2示出了两个通过插接连接16相互连接的单件2和3。由此制备出一个用于进一步制造整个框架的框架条1。可如箭头17所示通过从端侧接合所述两个单件并然后沿纵向移动所述单件,或者通过垂直于箭头17所示的方向压合(所述单件)来实现单件2、3的相互插接。
图3中放大地以两个单件2和3的端侧视图示出了插接连接16的结构。插接连接16设计成槽-榫形的。单件2在其连接边缘14上设有条状部18,所述条状部推插在在相对的连接边缘15上加工出的或者说由单件3的两个壁部和横腹板8形成的槽中。所述条状部8设计成使其形锁合地配合在所述单件3的壁部之间并贴合在所述横腹板8上。
图4中只是示例性地示出—当单件2、3设计成单壁式时—插接连接16的形式的一种可能性。这里可采用单件2、3的连接边缘14、15的一种钩形地相互接合的结构形式,且可相互插接所述连接边缘。
图5以从上方观察的透视图示出一角部连接件20。所述角部连接件20包括一个包括两个壁部21和22的角形部。两个壁部21和22在端侧由端片23封闭。壁部22在其外侧棱边24上具有突出的凸片25,所述凸片可插入壁部4至7的中间空间中。所述凸片25完全插入地贴合在壁部4至7和所属的横腹板上。
图6中示出带有套插的角部连接件20的所述两个单件2和3。所述角部连接件20在其外部尺寸上保持略小于单件2、3的外部尺寸。这可以由在将角部连接件20套插在单件2、3上时形成的边缘26看出。所述角部连接件20不是分开的,并通过将其凸片25与单件2、3的壁部4至7和横腹板8相互贴合而将单件2、3固定地保持在一起。
在图7中示出的角部连接27同样包括两个壁部28、29,所述壁部相互成直角且在侧面由封盖30封闭。凸片25安装在壁部28的外边缘31上。所述凸片25接合作用在壁部4至7之间的空间中和单件2和3的腹板8中。
在图8中同样以侧视图示出带有角部连接件27的拼接在一起的单件2、3。所述角部连接件27在其外部尺寸上对应于单件2、3的外部尺寸,从而角部连接件27和单件2、3的外表面是相互平齐的。将角部连接件27的内部尺寸选择成使角部连接件27可套装在角部连接件20上。
图9以透视图示出两个分别包括两个单件2和3的框架条1,所述框架条通过角部连接件20、27相互连接。在图中只有外侧的角部连接件27是可见的。在两个框架条1的端侧可见一个所谓的顶部框架33,所述顶部框架可通过相应的结构形式形成一如图1所示的弯角部12。为此相应地设计所述弯角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