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合纤纱.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902252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15380.4

申请日:

1999.05.22

公开号:

CN1274769A

公开日:

2000.11.2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5.22|||公开

IPC分类号:

D01B9/00

主分类号:

D01B9/00

申请人:

李元龙;

发明人:

李元龙

地址:

411100湖南省湘潭市金塘湾湘潭市第二纺织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湘潭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成晓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合纤纱,它是由纯天然纤维混合纺制而成。它克服了传统纺织用单种纤维成纱的弱点,实现了不同纤维的优势互补,使挺括、飘逸、舒爽、吸湿,透气等诸多性能,均可统一于一件服饰中,它既克服了单种纤维自身固有的缺点,又增加了抗化纤取代能力,适应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纺织合纤纱,其特征是:至少由三种纯天然纤维混合纺制 而成,并具有高混和均匀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合纤纱,其特征是:纯天然纤维包括: 丝类、棉类、麻类、毛类和葛一类的野生纤维。

说明书


纺织合纤纱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材料,特别是一种纺织合纤纱。

    作为现代主要纺织原材料之一的化学纤维,虽满足了人们对纺织品的某些需求,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如: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成品常有的静电反应,过敏反应、超常形变,透气与吸湿性能差等。而天然动、植物纤维也各有优劣。加之传统的单种纤维纺制,各纤维自身的弱点纺制后不仅未能克服且有扩大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挺括、飘逸、舒爽、吸湿,透气的新型材料纺织合纤纱。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纺织合纤纱,它至少由三种纯天然纤维混合纺制而成。具有高混合均匀度的本质特征。纯天然纤维包括:丝类、棉类、麻类、毛类和葛类的野生纤维。

    本发明合纤纱采用多种不同的纯天然纤维混合纺制,克服了传统纺织用单种纤维成纱的弱点,实现了不同纤维的优势互补,使挺括、飘逸、舒爽、吸湿,透气等诸多性能,均可统一于一件服饰中,既克服了单种纤维自身固有的缺点,又增加了抗化纤取代能力,适应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观。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产品示意图;

    图2为本产品A-A剖视图。

    本纺织合纤纱可由下表所列纯天然纤维混合纺制而成,

    本纺织合纤纱可选用上列表中纯天然纤维的至少三种,根据需要作任意组合。因此,该产品品种,可高达数千种。实施例1:以蚕丝、长绒棉、苎麻纤维纺制成的合纤纱:参照图1、图2,在A-A剖视图中,1为蚕丝的散布点、2为长绒棉地散布点、3为苎麻的散布点,由图中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纤维都是均匀地分布在纱条之中的,应当指出的是:高混合均匀度要从两方面的实测数据确定:一是成纱断面的实际分布对比理想分布,二是纵向分布不匀率应控制在法定标准以内。纱条表面应光洁,不低于国家对外观质量的要求,条干要均匀。

    本发明合纤纱可以在任一纺纱设备上纺制,其两个基本纺制方法可以根据“因料置宜”和“因机置宜”的原则选用,这两个方法是:

    1.合纤纱的一般纺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少作或不作任何改进来纺。以棉型合纤纱(简称棉合纤)为例。利用棉纺设备纺制,则只要在工艺流程上作如下安排即可:

    清棉机(包括从抓棉→成卷的全套)→梳棉机→头道并条→二道并条→末道并条→并道粗纱→二道粗纱→细纱→(细纱以双根粗纱喂入为好)→络筒→拈线→络筒。

    这种方法简单,容易实施。即使是相似的麻型合纤纱(简称“麻合纤”),也可以共用此法。

    2.合纤纱的特殊纺制方法:

    对于以毛为主体的毛合纤纱的纺制要求,用一般的纺制方法,当然不行。必须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纺制。这种方法的基本要点是:

    ①根据设备最大可能的适纺条件,确定不同纤维各自不同的适纺长度。如利用棉纺设备纺制麻型纤纱:麻的切断为70mm丝的切断长度为40mm;棉则应选用38mm左右的长绒棉为宜。这是因为:丝为柔性,加工过程中其断裂的概率几乎为零;而麻为刚性,开松后的断裂达60%左右,经清钢后即达到100%,鉴于其断裂的部位多在60-70%处,所以断裂后的长度为49mm,就都能达到适纺长度的要求。

    ②积极改进设备,创造较理想的的适纺条件。

    ③改变通常情况下的工艺流程,将各种不同的纤维,分别通过清梳,然后按实际需要,走并合混和之路或按回纺的方法从清棉开始,都是可以的。

    ④在长纤纺设备上加入短纤,要先将短纤纺成坯纱(俗称粗纱或粗纺),再进行常规纺制。

    本方法的主要的技术措施:

    第一、切实认真搞好对参纺纤维的予处理。处理的要求是:1.保证较准确和较整齐的适纺长度;2.进行适当的开松;3.将开松好的不同纤维分别成包,不得有丝毫混杂。

    第二、不同的纺纱技术的相互借鉴,以实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目的。因为各种具体的纺纱,在处理他们固定的某一种纤维上有独特之处,要兼收并蓄,为新纺所用。

    第三、设备的改进要同纤维的预处理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从加工手段与加工对象结合起来,以缩小二者不适应的差距,直至完全相适应为止。

    第四、要制定合理的牵伸分配,保证加工过程不出现某一环节上的不均衡负担。使整个生产处于完全正常的稳定状态。

纺织合纤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纺织合纤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纺织合纤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织合纤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合纤纱.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合纤纱,它是由纯天然纤维混合纺制而成。它克服了传统纺织用单种纤维成纱的弱点,实现了不同纤维的优势互补,使挺括、飘逸、舒爽、吸湿,透气等诸多性能,均可统一于一件服饰中,它既克服了单种纤维自身固有的缺点,又增加了抗化纤取代能力,适应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