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产生折射光纹薄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可产生自发性折射光纹的薄片制造方法,其利用滚压装置于一透明或半透明薄片的两表面上压滚产生适当对应关系的纹路,或通过制造该薄片时加入不同质与量的添加剂以控制成型薄片的材料的分布密度,使光线在该薄片内产生不同程度反射与折射,由于该不同程度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使该薄片具有产生不同明暗或立体光纹映象的效果。
常见的物品透明或半透明薄材片,大多是设计成单纯的光滑表面,也有在薄片表面压制条纹的,但是,该条纹都是呆板地呈于薄片表面,很少给人浮现立体的观察,较不理想;传统的薄片又有一种以双层粘合构成,主要是在其底层上贴设或转印有图像,该图像上复设一具浮凸条纹的薄片,当人们由不同角度观看时,由于光线射入该薄片介质至饰物底层时,因折射角度的不同使该图像产生放大、缩小、偏位(即图形移动变化)或立体化等映像;然而,由于前述的薄片或饰物都需其他物品的转印或贴合搭配辅助复合加工,其成本极高,无法广泛应用于一般性的包装、文具或封面的材料,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本发明地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加工简单、成本较低的可产生折射光纹薄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可在一透明或半透明薄片(如PP或其他类似材料)的上下表面上,通过滚压装置分别滚压产生连续密布的纹路,而由该成形的薄片其中一面的纹路聚光形成密集分布的光点,再通过另一面的密集纹路对该光点产生折射视觉,如此即制成一具有产生密集折射光影的薄片,该具纹路或光点的薄片,通过光线射向薄片表面产生的反射与折射的光学现象,使该薄片上产生明暗或立体化的映像,为其主要目的。
另上述的薄片中可于材料要制成薄片时,加入添置加剂的量以控制成型薄片的密度及感光度,如此即得以控制薄片上光点的分散度与明亮度,也成为一可控制产生折射光纹薄片的因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该薄片可再通过加工成型过程的温度控制,使控制添加剂于薄片内的分布状态及连续压纹的终极型态,造成光点密度的分布状态不同,以产生不同的光折射率,进而造成不同光纹或光映像。
至于本发明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请参照下列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图1是本发明薄片的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折射状态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材料分布密度较高时的折射状态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材料分布密度较低时的折射状态示意图。
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各附图所示,由图示可看出,本发明主要是于一透明或半透时薄片1(如PP)的上下两表面上,通过滚压装置(如压花滚筒)分别以适当角度滚印产生纹路11(此纹路可按制作者的需要调变不同花纹),该薄片1通过上下表面纹路11的峰部111与谷部112对应关系位置的不同,可由其中一面对另一面的光线折射关系,产生不同形状或层次的立体化视觉光纹(本发明已经实验成功),即制成一具有产生折射的光纹薄片;由于上述薄片1的片体材料密度或光感添加剂分散度不同,其折射率也不同,如图3及图4比较经同一入射光线照射于不同密度的材料(折射率不同)时,光线入射线3与反射线4及折射线5三者的关系产生完全不同的变化,由此则可于片体上造成完全不同的光纹及映像,另一则如图2及图3所比较的,该两者的上、下表面压纹的峰部111与谷部112对应关系不同,致使两者的反射路径也产生变化,也能造成不同的光纹及映像;当然,依上述的技术,滚压于薄片表面的凹凸纹路11的凹斜变化、粗细度、形状或表面光度,均足以影响上述光纹视觉感受的不同。
上述塑料制成薄片1(如PP或类似片材)时,通过添加剂改变材料中对光线的反射特性,或以添加剂添加量的多少或温度控制该添加剂在成型后薄片1的分散度(即密度),即相对能控制该薄片1的光反射度及材料的总体密度也就制成一可产生折射光纹调变的因素的薄片;该具光点的薄片1,由于添加剂添加的多少影响光纹的密度,添加剂较多则分布密(请参图2所示),其折射角度则分布较疏(请参图3所示),其光折射角度则较小,光纹则可能呈较疏的型态分布,通过光点的分布状态,得以产生不同的视觉观感。
当然,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下,由于加入添加剂的不同,必然可控制薄片1光纹的明亮度。
综上所述可知,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此种可产生折射光纹薄片的制造方法,可使单层薄片通过光折射及反射现象,使其具有明亮的纹路映像,改变以前需多层加工复合繁琐工艺,可以降低成本,造就薄片上精彩的光纹变化设计。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一较佳具体的实施例,若依本发明的构想所做的改变,如压纹的不同变化,或以一片以上的单面压纹薄片加以复合或贴合以形成薄片,其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