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制品固定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9936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3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800190.1

申请日:

2000.01.26

公开号:

CN1294644A

公开日:

2001.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D06B23/04; D06P5/00; D06P7/00; B41F16/02

主分类号:

D06B23/04; D06P5/00; D06P7/00; B41F16/02

申请人:

进堂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垣俊也

地址:

日本大阪

优先权:

1999.02.19 JP 41882/199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马江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将比如使用升华型或熔融型复印等形成的画像被热复印的T恤衫等布制品固定起来的布制品固定装置。固定装置(10)由箱本体构件(100)、复印台构件(200)以及制动构件(300)构成。在其开口(301)通过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201)来配置制动构件。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在无皱折的扩展状态保持于载置部上,同时,成从构件(100)上板部(102)的开口(105)向外部露出的状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布制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它由箱本体构件、复印台构件、制动构件所构成; 上述复印台构件具有规定形状的载置部、从该载置部端部向下方 延设的下垂部、和从该下垂部下端向水平外侧方向延设的粘结部; 上述箱本体构件具有:有着与上述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大致同样 大小的第一开口的底板部、从该底板部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侧板部、端 部位于该侧板部上端位置并具有用于使上述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向外 部露出的上述规定形状的第二开口的上板部、以及从上述第二开口端 部向下方延设的制动保持部; 上述制动构件是平板状构件,它具有贯穿上述复印台构件的载置 部的上述规定形状的第三开口; 上述复印台构件,通过其粘结部粘结于上述底板部第一开口周围, 在上述载置部位于上述上板部侧的状态下固定于上述底板部; 在复印部分位于上述复印台构件的上述载置部上的状态下所载置 的布制品被配置成上述载置部贯穿上述第三开口、且由上述箱本体构 件的制动保持部保持其位置的上述制动构件来固定; 上述布制品的复印部分从上述箱本体构件上板部的第二开口露出 到外部,同时上述复印台构件的上述载置部的下面通过上述箱本体构 件底板部的第一开口面向外部。
2: 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布制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规 定形状是长方形。
3: 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布制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箱 本体构件、上述复印台构件以及上述制动构件分别由瓦楞纸板形成。

说明书


布制品固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固定热复印如使用升华型或熔融型复印机等形成的画像的T恤衫等布制品的布制品固定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使用比如升华型或熔融型复印机等在复印纸上形成画像,再将该画像热复印于T恤衫等布制品上。这种情况下,为使得画像不失真地复印于布制品上,该布制品的复印部分必须成无皱折的扩展状态保持在复印台上。

    在现有技术中,为保持上述布制品,比如用喷糊将布制品贴附于复印台上。但这种方法有着布制品的喷糊附着部分热复印时变色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不产生任何不合适的情况下,提供可将布制品复印部分无皱折扩展保持的布制品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布制品固定装置由箱本体构件、复印台构件、制动构件构成。复印台构件具有规定形状的载置部、从该载置部端部向下方延设的下垂部、从该下垂部下端向水平外侧方向延设的粘结部。箱本体构件具有:有着与复印台构件地载置部大致一样大小的第一开口的底板部、从该底板部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侧板部、其端部位于上述侧板部上端位置并具有使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露出来的上述规定形状的第二开口的上板部、从该第二开口端部向下方延设的制动保持部。制动构件是平板状构件,它具有用于贯穿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的上述规定形状的第三开口。复印台构件,借将其粘结部粘结于箱本体构件底板部第一开口周围,成载置部位于上板部侧的状态固定于底板部上。

    复印部分位于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所载置的布制品,由载置部贯穿第三开口进行配置、且由箱本体构件的制动保持部保持其位置的制动构件所固定。另外,布制品的复印部分从箱本体构件上板部第二开口露出外部;同时,复印台构件载置部下面成通过箱本体构件底板部第一开口从外部相贴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复印部分位于复印台构件载置部被载置的布制品,像上述这样由制动构件固定,载置部上的布制品复印部分在无皱折扩展状态被保持。不像现有技术那样使用喷糊粘结,不必担心布制品会变色。

    在制品的复印部分从箱本体构件上板部第二开口露出外部,同时,复印台构件载置部的下面成通过箱本体构件底板部第一开口从外部相贴的状态,比如使构成热复印机的加压部通过底板部第一开口抵接于复印台构件载置部的下面,在该状态与构成热复印机的发热部相接,可加压将复印纸上的画像压到其载置部上的布制品复印部分上,故可对布制品的复印部分很好地进行画像的热复印。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例的布制品固定装置外观的主体图;图2A是图1的a-a’剖面图,图2B是图1的b-b’剖面图;图3A是箱本体构件平面展开图,图3B是复印台构件平面展开图,图3C是表示制动构件的平面图;图4是说明T恤衫固定顺序的图(1/7);图5是说明T恤衫固定顺序的图(2/7);图6是说明T恤衫固定顺序的图(3/7);图7是说明T恤衫固定顺序的图(4/7);图8是说明T恤衫固定顺序的图(5/7);图9是说明T恤衫固定顺序的图(6/7);图10是说明T恤衫固定顺序的图(7/7);图11是表示使用了图1所示布制品固定装置的印制系统外观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印制系统内热复印处理部分的图;图13A~图13E是说明热复印处理顺序的图。

    图1是作为实施例的布制品固定装置10的立体图;图2a是图1的A-A’剖面图;图2B是图1的B-B’剖面图;本实施例是用来固定对形成于复印纸上的画像进行热复制的T恤衫400。

    布制品固定装置10由分别以瓦楞纸板形成的箱本体构件100、复印台构件200、和制动构件300构成。

    现在来说明复印台构件200。在该复印台构件200上设有长方形的载置部201。从该载置部201每一边部分向下方延设有下垂部202;从各下垂部202的下端向水平外侧方向延设着粘结部203。在载置部201上面,于复制部分400a处载置T恤衫400。

    该复印台构件200,由图3B所示的瓦楞纸板型纸弯折形成。在图3A~图3C中,以虚线表示的折线为内折,以点划线表示的折线为外折。这一点,在后面所述的图4~图10中也一样,另外,斜线部分表示切下孔。如图3B所示,在复印台构件200上的中央部分设载置部201,在该载置部201上下左右侧分别连续设下垂部202与粘结部203。

    其次来说明箱本体构件100。在该箱本体构件100上设底板部101、上板部102、侧板部103。在底板部101上形成与前述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大致相同大小的长方形开口104。该开口部104,如后所述,用来穿过构成热复印机514的加压部514b。

    另外,在上板部102上,形成了用于使位于上述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上的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向外部露出的开口105。而后,由该开口105的各边部分向下方延设制动保持部108。该制动保持部108,如后所述,用于保持制动保持构件300的位置。

    另外,从底板部101或上板部102的各边部分上立保持或下立保持侧板部103。从底板部101的边部分上立保持的侧板部103(参照图2A)的上端向水平内侧方向延设重合部106。同样,从上板部102边部分下立保持的侧板部103(参照图2B)的下端向水平内侧方向延设重合部107。

    该箱本体部构件100,由图3A所示的瓦楞纸板型纸弯折形成。如图3A所示,在箱本体构件100上,于上板部102右侧,连续设有侧板部103、底板部101、侧板部103、重合部106。在该两侧板部103的后侧与前侧,分别设有加强用舌片111。在底板部101的中央形成开口104。借设加强用舌片111,对组装起箱本体构件100之后加于四角的压缩力,可以增加强度。

    在上板部102的后侧与前侧,分别连续设置着侧板部103、重合部107。另外,在底板部101右侧设的侧板部103与重合部106的边界上形成于前后方向具有规定间隔的2个切口112;同时,在上板部102的左侧,形成了在前后方向具有规定间隔的2个插入部113。在组装箱本体构件100时,将上述2个插入部113插入切口112中。

    另外,在上板部102中央形成了开口105。而后,在该开口105前后左右侧分别设制动保持部108。在组装箱本体构件100时,使这些制动保持部108的前端从上方抵接于后边要讲到的用于固定T恤衫400的制动构件300(参照图2A、2B),可保持制动构件300的位置。

    下边来说明关于制动构件300。制动构件300是平板状构件。在该制动构件300上形成了用于贯穿上述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的长方形开口301。该制动构件300,由图3C所示那样的瓦楞纸板型纸形成。

    箱本体构件100、复印台构件200、与制动构件300,分别如上述构成。复印台构件200在其载置部201位于上板部102侧的状态下粘结固定于箱本体构件100内部。这时,复印台构件200,借使其粘结部203粘结在形成于底板部101的开口104周围进行固定。由此,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的下面成了可通过开口104从外部相贴的状态。可使用粘接剂或两面带进行粘结。

    在上述布制品固定装置10中,T恤衫400使复印部分400a位于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上进行载置,由制动构件300固定。这时,制动构件300靠使载置部201通过其开口301进行配置、并使箱本体构件100的制动保持部108的前端抵接于其上面来保持其位置。

    T恤衫400按上述那样由制动构件300加以固定,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在无皱折的扩展状态保持于载置部201上。而T恤衫400复印部分400a以外的部分则收纳于复印台构件200周围由箱本体构件100等形成的空间109中。另外,由于T恤衫400如上述那样由制动构件300固定,则成了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从形成于箱本体构件100的上板部101的开口105露出的状态。

    下边,来说明T恤衫400在本实施例布制品固定装置10上固定的顺序。

    首先,如图4所示,将弯折瓦楞纸板型纸(参照图3B)形成的复印台构件200粘结固定于形成箱本体构件100的瓦楞纸板型纸(参照图3A)的底板101上。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将复印台构件200的粘结部203用粘结剂或两面带粘结在形成于底板部101的开口104的周围。

    其次,如图5所示,使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位于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上将其载置。而后,如图6所示,使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通过其开口301来配置制动构件300(参照图3C)。由此,T恤衫400即为制动构件300所固定,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即以无皱折的扩展状态保持于载置部201上。

    而后,如图7所示,将T恤衫400从底板部101突出出来的部分按箭头所示方向折叠起来,集中于复印台构件200的周围。再后,如图8所示,将箱本体构件100的底板部101与上板部102间部分弯折起来,同时,再将形成于上板部102的开口105周边处的制动保持部108的部分弯折。再下来,如图9所示,将连设于上板部102上的插入部113部分和连设于侧板部103上的加强用舌片111弯折,并将连设于底板部101的侧板部103、重合部106的部分弯折。

    而后,如图10所示,将插入部113插入切口112。这时,各个制动保持部108沿着复印台构件200的下垂部202向下方延伸,其前端抵接于上述制动构件300的上面。由此,制动构件300的位置即如上述这样在固定了T恤衫400的状态下稳定保持下来。其后,弯折与上板部102的后侧和前侧相连设的侧板部103、重合部107部分,将重合部107插入内部即告完成(参照图1)。

    这里,关于在固定于本实施例布制品固定装置10上的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上,热复印画像的印制系统500进行了简单说明。图11示出了印制系统500的外观。该印制系统500,在其筐体501的前面侧配置着:带触摸板的监视器502、对用户等摄像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503、配置着相片等并读取其画像的画像读入口504、以及用于排出热复印处理后的布制品固定装置10和复印纸510的排出口505等。

    为进行简单说明,图12上仅模式示出了印制系统500内的热复印处理部分。在印制系统500内具有:将上述那样固定了T恤衫400的布制品装置10储存起来的储存器511、512、用于取得复印了要复印画像的复印纸510的升华型或熔融型等的复印机513、在被固定于布制品固定装置10上的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上热复印纸510的画像的热复印机514。在储存器511、512中,收容了多个固定着比如各自尺寸不同的T恤衫400的布制品固定装置10。对于T恤衫400的尺寸,用户可根据监视器502的显示画像的显示来操作触摸板进行选择。

    根据监视器502显示画像的显示用户操作触摸板将要复印的画像一经确定,即转至热复印处理。比如,将CCD相机503所摄取的用户的画像与预先设计的构成(反向画像)合成,即形成要复印的画像。另比如,借从配置于画像读入口504的相片等读取画像,也可形成要复印的画像。

    用图13A~图13E可简单说明热复印处理的顺序。首先如图13A所示,从储存器511或储存器512取出1个固定了T恤衫400的布制品固定装置10输送至热复印机514。

    如图13B所示,热复印机514由兼作基台的发热部514a、与加压部514b构成。发热部514a可达180°~200℃左右的高温。像上述那样输送来的固定装置10接触加压部514b配置。这种情况下,加压部514b通过在箱本体构件100的底板部101上形成的开口104,成抵接于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下面的状态(参照图2A、2B)。

    其次,对应于上述那样确定的要复印画像的画像,由复印机513形成于复印纸510上。而后,如图13C所示,形成画像的复印纸510输送至热复印机514,配置于加压部514b与发热部514a间。这时,画像处于复印纸510的上面,它相对于上述作为要复印画像而被确定的画像成反印画像。而后,将该画像对着从固定装置10的箱本体构件100的上板部102上形成的开口105露出的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配置(图2A,B)。

    而后,如图13D所示,加压部514b向下方移动,发热部514a向上方移动,将复印纸510上形成的画像加压压到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上。这种压力比如被加上10~20秒。这时,由发热部514a产生的热量传至复印纸510上的画像与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上,在复印纸510上形成的画像即被热复印至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上。而后,经这样的热复印之后,如图13E所示,固定着将画像热复印到复印部分400a上的T恤衫400的固定装置10、与形成画像的复印纸510,从排出口505(参照图11)排至印制系统500的外部。

    如上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布制品固定装置10中,将其复印部分400a位于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上所载置的T恤衫400,由中央具有贯穿上述载置部201的开口301的制动构件300所固定,可将载置部201上的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保持于无皱折的扩展状态。从而,不需像现有技术那样用喷糊进行粘结,不必担心T恤衫400会变色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布制品固定装置10中,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从箱本体构件100上板部102上形成的开口105露到外部,同时,复印台构件200的载置部201的下面成了通过形成于箱本体构件100的底板部101的开口104从外部相贴的状态。从而,使通过底板部101的开口104并构成热复印机514的加压部514b抵接于载置部201的下面,在这种状态下与构成热复印机514的发热部514a相接,可加压力以便在其载置部201上的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上压上复印纸510上的画像,这样可以对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400a进行良好的画像热复印。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布制品固定装置10中,由瓦楞纸形成了各构件100、200、300,使用后可以消毁或循环使用,有环保方面好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固定T恤衫400的布制品固定装置,但本发明也不局限于固定T恤衫400这种情况,同样也可适用于固定热复印了由复印机形成的画像的其他布制品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箱本体构件100上形成的开口104、105和制动构件300上形成的开口301为长方形,但这些开口形状也不限于长方形,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瓦楞纸形成了各构件100、200、300,也可以由非瓦楞纸材料来形成。

    如依照本发明,由于使复印部分位于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所载置的布制品,由具有与其载置部同样形状的开口的制动构件所固定,可将载置部上的布制品的复印部分保持于无皱折的扩展状态,可以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以喷糊粘结,故不必担心布制品的变色等。

    另外,布制品的复印部分从箱本体构件上板部第二开口露出到外部,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的下面通过箱本体构件底板部第一开口面向外部,比如可使通过底板部第一开口并构成热复印机的加压部抵接于复印台构件载置部下面,在该状态下与构成热复印机的发热部相接,可加压使复印纸上的画像压于其载置部上的布制品复印部分,可很好地对布制品的复印部分热复印画像。

    另外,由于以瓦楞纸形成各构件,用后可消毁或循环使用,在环保上大有好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布制品固定装置,比如在印制系统中,将用升华型或熔融型复印机等形成的画像热复印于T恤衫等布制品时,很适合使用于固定该T恤衫等布制品。

布制品固定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布制品固定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布制品固定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制品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制品固定装置.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将比如使用升华型或熔融型复印等形成的画像被热复印的T恤衫等布制品固定起来的布制品固定装置。固定装置(10)由箱本体构件(100)、复印台构件(200)以及制动构件(300)构成。在其开口(301)通过复印台构件的载置部(201)来配置制动构件。T恤衫(400)的复印部分在无皱折的扩展状态保持于载置部上,同时,成从构件(100)上板部(102)的开口(105)向外部露出的状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