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898223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23629.9

申请日:

2001.08.16

公开号:

CN1336370A

公开日:

2002.02.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7D 313/00申请日:20010816授权公告日:20040707终止日期:20130816|||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C07D313/00; C12N1/21; C12P17/08

主分类号:

C07D313/00; C12N1/21; C12P17/08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发明人:

张部昌; 马清钧; 赵志虎

地址:

100850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生物工程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关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名称为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涉及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生产化合物的工程菌株及该化合物的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是通式(I)化合物;本发明的工程菌为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M1CGMCC № 0604;本发明在制备酮内酯类抗生素中会得到广泛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结构式(I)化合物
2: 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M1 CGMCC №0604。
3: 结构式(I)化合物在制备酮内酯类抗生素中的应用。

说明书


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生产化合物的工程菌株及该化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第一代红霉素易为酸降解及产生耐药性,已很少使用。通过化学修饰改造的第二代红霉素,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等可以克服第一代红霉素易被酸降解的不足,在临床上正被广泛应用,但却仍无法克服耐药性这一缺点。现在正在推向市场的第三代红霉素telithromycin是酮内酯类抗生素的典型代表,也是使用化学修饰对红霉素结构进行改造的。酮内酯类抗生素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在红霉素大环内酯的C-3位用羰基取代糖基。研究表明,酮内酯类抗生素不仅结构稳定,而且对许多耐药菌具有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作为酮内酯类抗生素——第三代红霉素前体物质的化合物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是结构式(I)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可以由生物合成,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种能够产生上述结构式(I)化合物的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M1  CGMCC N0604。该菌株已于2001年8月1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 0604。

    化合物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经过生物及化学修饰后,即可成为酮内酯类抗生素,也就是第三代红霉素,因此该化合物在制备酮内酯类抗生素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红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已较清晰(张部昌,赵志虎,马清钧.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通讯,2001,12(2)151-160),根据红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可以推断出,本发明的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此前已有报道(Xue Q,Ashley G,Hutchinson CR,et al.A multiplasmidapproach to preparing large libraries of polyketides.Proc Natl Acad Sci US A.1999,96(21):11740-5;McDaniel R,Thamchaipenet A,Gustafsson C,et al.Multiple genetic modifications of the erythromycin polyketide synthase toproduce a library of novel“unnatural”natural products.Proc Natl Acad SciUSA.1999,96:1846-51)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3-脱氧-3-羰基-6-脱氧-红霉内酯B,但均是利用链霉菌异源表达系统,宿主菌没有对内酯环进行进一步的修饰。本发明在红霉素生产菌中对红霉素基因进行改造,不仅合成了3-脱氧-3-羰基-6-脱氧-红霉内酯B,而且菌体内的羟化酶对其C-6位进一步氧化修饰,合成了自然界中从未发现的新地大环内酯类化合物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

    在用质谱检测糖多孢红霉菌M1发酵液时没有检测到3-脱氧-3-羰基-6-脱氧-红霉内酯B,而是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说明糖多孢红霉菌中C-6位羟化酶对底物要求并不严格,可将3-脱氧-3-羰基-6-脱氧-红霉内酯B几乎全部氧化成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整合体的PCR鉴定。

    图2为糖多孢红霉菌Z1发酵液对枯草杆菌的抑制试验。

    图3为重组体的PCR鉴定。

    图4为S erythraea M1提取液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培养基、缓冲液和试剂如下:

    LB培养基按Sambrook方法(Sambrook J,Frisch EF and Maniatis T.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  (金冬雁,黎孟枫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TSB培养基按Hopwood方法(Hopwood DA,Bibb MJ,Chater KF et al.Genetic manipulation ofstretomyces:a laboratory manual.The John Innes Foundation,England,1985),SGGP培养基、PEG3350-T缓冲液和改进P缓冲液按Yamamoto方法(Yamamoto H,MaurerKH and Hutchinson CR.Transformation of streptomyces erythraeus.J Antibiotics,1986,39(9),1304-13),R3M培养基按Summers方法(Summers RG,Donadio S,Staver MJ,et al.Sequencing and mutagenesis of genes from the erythromycin biosynthetic geneclusterof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that are involved in L-mycarose and D-desosamineproduction.Microbiology,1997,143(10):3251-62)。

    糖多孢红霉菌A226(Serythraea A226)菌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菌种室提供,硫链丝菌肽(thiostrepton,Tsr)、PEG3350为Sigma公司产品,溶菌酶为Fluka公司产品,蛋白酶K为AMRESCO公司产品,PEG1000为MERCK-Schuchardt公司产品,TSB为DIFCO公司产品,限制性内切酶,T4 DNA连接酶为Biolab公司产品,pfu DNA聚合酶为上海生工公司产品,Taq DNA聚合酶为MBI公司产品,长片段DNA聚合酶(Expand Long Template PCR System)为Roche公司产品,DNA MarkerDL2,000为大连宝生物公司产品,质粒纯化试剂盒和PCR纯化试剂盒为Promega公司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为:

    大肠杆菌的培养、质粒酶切、连接、转化等按Sambrook方法(Sambrook J,FrischEF and Maniatis T.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金冬雁,黎孟枫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质粒提取、PCR产物纯化按Promega产品说明书进行。

    糖多孢红霉菌A226的培养和总DNA的提取按Hopwood方法(Hopwood DA,BibbMJ,Chater KFet al.Genetic manipulation of stretomyces:alaboratory manual.The JohnInnes Foundation,England,1985)进行。

    糖多孢红霉菌A226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按Yamamoto方法(Yamamoto H,MaurerKH and Hutchinson CR.Transformation of streptomyces erythraeus.J Antibiotics,1986,39(9),1304-13)和Summers方法(Summers RG,Donadio S,Staver MJ,et al.Sequencingand mutagenesis of genes from the erythromycin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of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that are involved in L-mycarose and D-desosamine production.Microbiology,1997,143(10):3251-62)进行。

    发酵液的生物活性测定:过夜培养的枯草杆菌(B subtilis)PUB110涂布LB平皿,放上灭菌滤纸片,在滤纸上加10μl培养72 hrs的发酵液,放37℃恒温箱培养7hrs以上。

    发酵液中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的提取:50mlTSB发酵液的离心上清液用氨水调pH至9.0-9.5,乙酸乙酯萃取,水浴浓缩。

    发酵液中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的质谱鉴定:按上述方法提取的糖多孢红霉菌M1发酵液用ZabsPec质谱仪检测。实施例1、pWHM2201质粒的构建

    1、PCR引物的设计:为敲除红霉素合成基因中KR6酶域,根据文献CortesJ,Haydock SF,Roberts GA,et al.An unusually large multifunctional polypeptide in theerythromycin-producing polyketide synthase of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Nature,1990,348(6297):176-8序列,在其两侧各扩增一个片段,片段间有20bp重叠。其引物为:片段1:正向:5’-TACGAATTCAGATCTCATGCGGCTCCTGGAGTCCGCAGTGGACG;反向:5’-CTCGAGGTCGCCGGTGGCCGGGCCCGCCGGCTCCCAGCTCGACTCG;片段2:正向:5’-CGAGTCGAGCTGGGAGCCGGCGGGCCCGGCCACCGGCGACCTCGAG;反向:5’-TTCAAGCTTCTGCAGTCATGAGTTCCCTCCGCCCAGCCAG。

    再以片段1和片段2为模板,片段1正向引物和片段2反向引物为引物,合成无KR6的基因片段,整个DNA片段长约3.2kb。

    2、PCR扩增条件

    1)片段1和片段2的扩增A加样:总DNA模板5μl,DMSO 5μl,4×2.5mMdNTP 5μl,10×pfu DNA聚合酶缓冲液5μl,水10μl,2.5μM引物2×10μl,pfu DNA聚合酶1μl;B扩增条件:95℃ 5min,(94℃ 1min,65℃ 1min,72℃ 2min)×30,72℃ 7min;

    2)重迭PCR扩增A加样:片段1和2模板各2.5μl,4×2.5mM dNTP 5μl,长片段DNA合成酶缓冲液5μl,水10μl,2.5μM引物(片段1正向和片段2反向)2×10μl,长片段DNA合成酶0.75μl;B扩增条件:95℃ 5min,(94℃ 1min,65℃ 1min,68℃5min)×30,68℃ 7min;    

    3、pUC2201克隆:重叠PCR扩增出所需DNA片段后,按博大公司产品说明书与pUC-T载体相连,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重迭PCR产物克隆到pUC-T载体后,对pUC2201外源基因的序列进行了部分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一个测序反应完成的500多个碱基与报道序列完全一致,表明以该序列构建的pWHM2201质粒可用作同源重组载体。

    4、pWHM2201的构建:将pUC2201中外源DNA片段用EcoRI和HindIII酶切后连于pWHM3 EcoRI和HindIII酶切位点,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将从大肠杆菌DH5α抽提出来的pWHM220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菌株,以制备无甲基化修饰质粒,用于糖多孢红霉菌的原生质体转化。

    实施例2、染色体整合和染色体二次重组的PCR鉴定

    1)根据tsr基因序列(Hopwood DA,Bibb MJ,Chater KF et al.Genetic manipulationofstretomyces:alaboratory manual.The John Innes Foundation,England,1985)设计鉴定引物为:正向:5’-CCTGAATTCATGACTGAGTTGGACACCATCGCA反向:5-TCTAAGCTTGGAAACGTTGAGAACTCGGTCTG。扩增出来的DNA片段长度774bp.

    2)根据红霉素合成基因序列,在KR6酶域两侧选择PCR引物为:

    正向:5‘-AACGTCTTCCCGGCGGCACC;

    反向:5‘-GTCGAGGTAGGACCGGACCC。

    KR6未去除的扩增片段长度为1,770bp,KR6去除的DNA扩增片段长度为1,239bp。

    3)pWHM2201质粒和染色体同源重组:将糖多孢红霉菌A226制成原生质体后,用pWHM2201质粒转化,含30μg/ml Tsr的R3M培养基进行筛选。从转化子中挑130个菌落涂含Tsr的R3M斜面,有18个菌落可在Tsr斜面上正常生长。接种其中4个斜面进行液体培养提取总DNA,以T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1所示,凝胶电泳均有明显的条带,表明pWHM2201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上。

    为了证明PCR产物的模板为基因组总DNA,而不是菌体中的游离质粒,提取质粒,凝胶电泳时未见质粒条带,以提取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也未见PCR条带。说明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上,而不是在菌体中游离存在。

    为了进一步确认pWHM2201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选取在含Tsr的R3M斜面上生长正常的一株菌株(Serythraea Z1),接种含30μg/ml Tsr的5ml TSB摇管,同时接种糖多孢红霉菌A226于无Tsr的TSB摇管,30℃培养72hrs。在涂有枯草杆菌PUB110的LB平皿上加10μl发酵液。若pWHM2201质粒整合到了染色体上将破坏红霉素合成基因,使其不能够合成红霉素。如图2所示,对枯草杆菌PUB110抑制试验结果为:Z1转化体已不再抑制枯草杆菌的生长,说明pWHM2201质粒确已整合到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位点。

    实施例3、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M的筛选

    将整合体糖多孢红霉菌Z1在无抗性R3M斜面上连续传两代后,制原生质体涂无抗性R3M平皿,从中挑取40个菌落各连续涂含Tsr的R3M斜面和无Tsr的R3M斜面。有8个菌落(S erythraea M1-M8)仅在无抗性的R3M斜面上生长。接种4个菌落(M1-M4)进行液体培养提取总DNA,以去除KR6鉴定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约1.2kb(如图3所示),表明染色体上KR6酶域已被敲除。得到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M1 CGMCC №0604。

    实施例4、糖多孢红霉菌M发酵产物的鉴定

    将糖多孢红霉菌M1的50ml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浴浓缩后用ZabsPec质谱仪检测。如图4所示,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3-deoxy-3-oxo-erythronolide B,DOEB)的各质子峰清晰可见:383.0m/z为[DOEB-H2O]H+,401.0m/z为[DOEB]H+,423.0m/z为[DOEB]Na+,439.0m/z为[DOEB]K+。因此断定,糖多孢红霉菌M1的发酵产物含3-去氧-3-羰基-红霉内酯B。

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名称为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它的工程菌株及应用,涉及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生产化合物的工程菌株及该化合物的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是通式(I)化合物;本发明的工程菌为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M1CGMCC 0604;本发明在制备酮内酯类抗生素中会得到广泛应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