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盖和容器的组合体,该容器具有外表面
形成有包括交替的脊和槽的多头螺纹的颈部,每个螺纹槽起始于或邻近于颈
部的上自由端,而终止于颈部上形成的凹部;盖包括大致圆形的顶部和下伸
的裙部,裙部的内表面沿径向设有多个耳凸,这些耳凸沿周向分隔布置的间
距与螺纹槽的间距相对应,并沿着轴向与顶部的内表面分隔开,当将盖向下
压在容器的颈部上时,随着盖与容器顶部密封啮合,每个耳凸与颈部上形成
的一个凹部啮合;在各个凹部附近设有倾斜件,当对已经压在容器颈部上的
盖进行相对转动时,至少有一些耳凸靠在至少一些倾斜件上,由倾斜件导入
相应的一个螺纹槽,使盖能够被从容器的颈部上拧下来。
按照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按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盖和容器的组合体。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多头螺纹包括4-8个脊和槽,最好是6个
脊和槽。每个槽最好起始于容器颈部自由端锥形唇边的正下方。当盖压在颈
部上并挤过颈部上的螺纹脊时,锥形唇边起到便于耳凸径向向外变形。各螺
纹槽最好终止于颈部上由大致环形的凹部构成的凹部,凹部具有以适当的间
隔伸过凹部的倾斜件。
在裙部内表面上,盖最好具有多个数量与螺纹槽相同的耳凸。但也可以
使耳凸的数量少于螺纹槽,这时,一部分螺纹槽没有使用。另外,还可以使
耳凸的数量多于螺纹槽,在这种情况下,当拧开盖时,多出来的耳凸反折在
螺纹脊上。然而,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当拧开盖时被导入螺纹槽的耳凸的
径向分隔的间距必须等于螺纹槽的周向间距。耳凸最好在裙部内表面的一个
水平面上。
螺纹最好由多个截面形状为方形的槽形成。槽间的各个脊具有截面弯曲
的上边缘。当盖装在容器上时,该弯曲部分便于耳凸挤过脊。
各耳凸最好具有周向的纵轴。耳凸的一端最好倒角,并终止于一个点。
当开始从容器颈部上拧开盖时,倒角使耳凸能够更容易地与相应的倾斜件配
合。
在各螺纹槽的端部附近最好有倾斜件,其倾斜成与其上表面接触的耳凸
能够被向上导入相关螺纹槽的底端。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倾斜件上边位于与
螺纹脊上和倾斜件相连的上边(也是相邻的上面槽的下边)相同的螺旋位
置。这种结构能够保证与倾斜件上边接触的耳凸被平滑地向上导入相关螺纹
槽。
在容器颈部和盖之间设置某种形式的互补密封件是非常可取的。在本发
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美国专利说明书5423444所述的与盖一
体的可变形密封肋,或者澳大利亚专利637706和74544/94描述的变例。上
述专利说明书的内容在此引为参考文献。
例如,密封件包括从顶部下面向下突出的环形密封肋,该肋包括与顶部
邻接并具有内表面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邻接的平头锥形的第二部分,该
内表面位于裙部径向向内的部分,并将第二部分与顶部隔开,第二部分径向
向内延伸,末端为圆形自由边缘,第一部分的内径与容器颈部的外径相关,
在盖安装在该颈部上时,第二部分与容器颈部的自由端啮合,并朝着、最好
靠着肋第一部分内表面折叠,从而在容器颈部和盖之间形成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肋的第一部分形成在裙部径向向内的部分,并在
第一部分和裙部之间形成环形的空间。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部分连续地抵
靠裙部。肋的第一部分包括裙部靠近顶部的加厚部。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密
封肋包括环绕着密封肋的内表面大致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形成
的大致环形的薄弱区域。肋的第一部分随其远离盖的顶部而厚度逐渐增加。
在自由的圆形边缘上或附近,密封肋第二部分的上表面具有连续的或分段的
环形脊。盖顶部的下面也可以设有位于密封肋第一部分里面并与其靠近的分
段或连续的环形脊。密封肋还可以包括在圆形边缘上或附近与第二部分相连
并基本上背离顶部延伸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不比第二部分更厚,其长度大
于其厚度。
另外,密封可以是任何一种公知的密封结构。合成塑料泡沫等可压缩材
料制成的密封填料能够用作流入式衬垫(flowed-in gasket)。在另一个实施例
中,密封是从盖顶部的下面轴向伸出的圆柱形凸台或管,能够与容器颈部径
向内表面密封结合。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顶部内表面形成肋的
盖,盖的内部用旋转模塑或其它适合的技术形成有密封膜。
最好能使盖带有护持标识带,能够显示出消费者是否曾企图将盖从容器
上去掉,无论是否成功。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护持标识带是根据
澳大利亚专利说明书668197或美国专利说明书5676269制造的。上述专利
说明书的内容在此引作参考文献。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包括大致圆柱形的本体部和向本体部内部延伸的分
段的肋,肋形成了带有内自由边缘而啮合在从容器颈部向外伸出的固持凸缘
下面的唇边。分段肋的总长度最好等于带内周长的至少50%。带的内表面有
多个从带自由边缘上方延伸但不超出唇边内自由边缘的径向向内的凸起。在
一个实施例中带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纵向延伸的局部增厚的区域,这些增厚
的区域相互间被没有增厚的区域隔开。增厚区域增加了本体部的纵向刚度,
但是,当将盖安装在容器上时,随着本体部越过容器上的固持凸缘,本体部
仍能够径向向外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带内表面上的肋段具有大致基本上朝着盖顶部的上
表面和基本上背离顶部的下面,肋段的上表面包括与带本体部邻接的第一表
面和从第一表面内端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背离顶部向内向下
倾斜,第二表面具有大致垂直于盖裙部的倾角。
其它公知的护持标识带也可以使用。无论使用哪一种类型的护持标识
带,重要的是保证撕断把带连接到盖裙部下端的易断的桥接部所需的力不超
过沿着螺纹槽向上移动耳凸的作用施加给盖的力。否则,耳凸会被撕裂,或
者当盖旋转时耳凸会挤在螺纹脊上。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进行的,并参
照附图进行了描述。其中,
盖10包括圆形的顶部13和圆柱形的裙部14。护持标识带15由多个易
断的桥接部16连接到裙部14的下边缘。盖10的内表面设有密封肋17,其
与盖10的顶部13一体形成,并具有从裙部14稍稍向内与之隔开的大致圆
柱形的部分18。虽然图示的圆柱形部分18稍稍位于裙部14的里面,但很
容易想到,该部分可以抵靠或与裙部14成为一体。圆柱形部分18的下端与
平头锥形部分19相连。如图4所示,在第一圆柱形部分18和第二平头锥形
部分19之间设有锐边20。在把盖10装到容器12上时,颈部11的自由端
23与平头锥形19啮合,并将其向后折向、最好与圆柱形部分18的径向内表
面接触。锐边20不是必须的,但其构成了两个部分18、19间的薄弱线,
当将盖装在容器上时,起到便于平滑地相对于圆柱形部分18向后折回平头
锥形部分19的作用。一旦装到容器上后,折回的平头锥形部分19与颈部11
的径向外表面一起形成了流体密封。
另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能很容易地想到,平头锥形部分19的上
表面在其自由边缘附近具有环形脊,当平头锥形部分19向后折向圆柱部分
18时,与顶部13的下面接合。也能容易地想到,在顶部13的下面,沿径向
位于圆柱部分18的里面有互补的环形脊。
6个耳凸21沿着裙部14的径向内表面等角度地分布,并位于过裙部
14、在易断桥接部16的上方而在密封肋17的下方的一个水平面上。每个耳
凸都有位于该平面上的纵轴。在各耳凸21的端部,即当盖10从颈部11拧
开时的前端(也就是图4所示盖中耳凸21的左端),耳凸逐渐变细成一个点
22。
容器12颈部11的外表面紧挨着自由端23有向外锥形的部分24。颈部
11外表面上在部分24的下方有6个交替的螺旋形脊25和槽26。脊25和槽
26包括多头螺纹。颈部11外表面上在螺纹下方有环形凹部27。环形凹部27
位于环绕颈部11的水平面上,其深度等于槽26的深度。因此,脊25的下
端伸出在凹部27的上边。用于盖10的护持标识带15的外固持凸缘28环绕
在环形凹部27的下边。在环形凹部27中也有6个倾斜件29。各倾斜件29
的下端连接到固持凸缘28,而上端连接到一个螺纹脊25的下端。倾斜件29
的上表面位于与螺纹脊25和其相连的上表面(也是相邻的上面槽26的下表
面)相同的螺旋位置。
使用时,盖10在封盖夹具中位于容器12的颈部11上方。然后由夹具
垂直向下压盖10。于是,耳凸21滑过颈部11的外锥形部分24和螺纹脊25,
直到耳凸处于环形凹部27的上边缘下方一点的位置。接着,由夹具沿着顺
时针方向(见图1)相对于容器12绕盖10纵轴稍稍转动盖10。这种转动
的作用是将耳凸21从倾斜件29脱开而定位于槽27中,并定位于相应螺纹
脊25的下端。
随着盖10被压在颈部11上,密封肋17与颈部11的自由端23接触。
平头锥形部分19被颈部11向后折向、最好靠在密封肋17圆柱形部分18的
内表面。于是,密封肋17在盖和容器12间形成密封,具体地说,密封肋抵
靠住外锥形部分24和颈部11的自由端23。
将盖10装在颈部11的另一个效果是,一旦盖10完全封在颈部11上,
护持标识带15内表面上向内形成向内的唇边的肋30被压过固持凸缘28而
接合在固持凸缘28的下面。这样,从容器12去掉盖10只能撕开易断的桥
接部16,而将护持标识带15留在容器12的颈部上。
肋30由一系列隔开小间隔32的肋段31构成,在图示实施例中,占带
15圆周的85%。小间隔32使带15具有周向的柔性,而使肋30能通过固持
凸缘28但不会产生造成易断桥接部16断裂的应力。
各肋段31具有朝着顶部13的上边和背离顶部13的下边。上边具有径
向的外平头锥形表面33和径向的内环形表面34。环形表面34位于与盖10
的纵轴垂直的平面上,而平头锥形表面33背离顶部13向内向下倾斜。提供
平头锥形表面33有助于盖10的模制,因为这样能防止或至少能显著地减少
生产出肋30变形的盖。
当要打开容器时,用户反时针方式(见图1)转动盖。这时,耳凸21
与相应的倾斜件29接触,而被导入螺纹槽26的下端。耳凸21以及盖10相
对于颈部11的相对的向上运动使肋段31与固持凸缘28的下边接触。进一
步转动盖10使还位于颈部11上的盖10上升,而最后撕开易断桥接部16。
接着可以继续转动,直到盖10升起而从颈部11脱开。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作为一般性描述的本发明的构思或
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对具体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作出各种变形和/或修改。因
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各个方面都应理解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