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892462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2650.4

申请日:

2010.10.26

公开号:

CN102030884A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8G 18/81申请日:20101026授权公告日:20120808终止日期:201410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G 18/81申请日:20101026|||公开

IPC分类号:

C08G18/81; C08G18/68; C08G18/42; C09D175/16

主分类号:

C08G18/81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曾幸荣; 尹文华; 李红强; 侯有军; 林晓丹; 任碧野; 童真; 刘润林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李卫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先使超支化聚酯末端的部分羟基与二酸酐的酸酐基团发生单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Ⅰ;使二异氰酸酯中的一个异氰酸酯基团与(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单体中的羟基发生封端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Ⅱ;使中间体Ⅰ剩余的羟基基团与反应中间体Ⅱ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团发生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Ⅲ;反应中间体Ⅲ经过碱中和、水分散、减压蒸馏除有机溶剂得到可UV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水分散液。该分散液具有高固含量、相对低粘度、可UV固化、漆膜机械性能良好等特点,且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可应用于环保涂料、水性油墨、水性粘合剂、织物涂层剂等领域,前景广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步骤 : (1) 以质量份数计, 将 26 ~ 46 份超支化聚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加入 6 ~ 36 份二酸 酐和 0.03 ~ 0.1 催化剂 A, 混合后发生单酯化反应, 反应温度为 30℃~ 80℃, 反应时间为 5 小时~ 12 小时, 得到反应中间体 I ; 所述的催化剂 A 为 4- 二甲氨基吡啶、 对甲苯磺酸、 浓硫 酸、 氯化亚砜或氯化亚锡 ; 所述的二酸酐为马来酸酐、 二甲基马来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 丁二 酸酐或降冰片烯二酸酐 ; 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丙酮、 吡啶或丁酮 ; 所述的超支化聚酯 是以季戊四醇、 新戊二醇或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单元, 以 2, 2- 二羟甲基丙酸或双酚酸为支化 单元制备得到, 端羟基数为 12-64 的整数 ; (2) 以质量份数计, 将 12 ~ 47 份二异氰酸酯与 3 ~ 20 份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以及 0.005 ~ 0.025 份催化剂 B 混合发生封端反应, 反应温度为 40℃~ 70℃, 反应时间为 3 小 时~ 5 小时, 得到反应中间体Ⅱ ;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甲苯二异氰酸 酯、 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 所述的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为 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丙烯酸羟丙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 (3) 将步骤 (1) 所得的反应中间体 I 与步骤 (2) 所得的反应中间体Ⅱ以及 0.005 ~ 0.025 份催化剂 B 混合, 在温度为 50℃~ 80℃下反应 4 小时~ 6 小时, 得到反应中间体Ⅲ ; (4) 降温至 20 ℃~ 40 ℃, 在制得的反应中间体Ⅲ中加入三乙胺中和, 控制中和度 90%~ 100% ; 加入 65 ~ 100 份去离子水, 高速搅拌 30 分钟~ 1 小时, 减压蒸馏除有机溶 剂后, 制得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 ; 所述步骤 (2) 和步骤 (3) 的催化剂 B 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或辛酸亚锡。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催化剂 A 为 4- 二甲氨基吡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催化剂 B 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 以质量份数计, 所述有机溶剂用量为 5 ~ 20 份。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 以质量份数计, 所述三乙胺用量为 5 ~ 20 份, 中和时间为 30 ~ 60 分钟。
7: 一种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 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 1 ~ 6 任 一项所述方法制备, 固含量大于 50%。

说明书


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分散液,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固含量可 UV 固化的水性 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聚氨酯 (WPU) 是一种高性能的水性树脂, 目前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与 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相比, 不仅保留了传统溶剂型聚氨酯的一些优良性能, 如良好的耐 磨性、 柔韧性、 耐低温性和耐疲劳性等性能, 还因不含或仅含有少量有机溶剂, 具有不燃、 无毒、 不污染环境、 节省能源等优点, 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树脂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 1996, 274 : 599-611)。随着各国环保法规对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排放量的限制以及对环保的重视, 水性聚氨酯在涂料、 黏合剂和 皮革涂饰剂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瞩目。 但其存在耐水性差, 初黏性不足, 固化速率慢等缺 点。
     而紫外光 (UV) 固化技术也因其固化速度快、 节省能源、 涂膜性能优良、 对基材的 适用范围广、 节能环保等众多优点一直以来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宠儿。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 康及环保的关注, UV 固化技术中活性稀释剂所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逐渐突显, 致使其发展 遇到瓶颈。
     UV 固化技术同以水性聚氨酯为代表的树脂水性化技术的结合, 无疑给这两种技术 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市面上的水性聚氨酯由于未能很好解决随固含量提高 粘度增长过大这个问题, 固含量大多为 40%以下。而水的蒸发焓较高, 过多的水使得必须 以牺牲能源为代价换取较快的干燥及固化速率 ; 也使得树脂有效成分减少, 运输成本增多 ; 还易引起耐水性差、 干燥不完全、 成膜不佳有针孔等一系列问题。同时, 溶于水中的 O2 对 UV 固化过程存在阻聚作用, 使光引发剂消耗增多, 光固化速率减慢。所以制备高固含量可 UV 固化的水性聚氨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水性聚氨酯的技术缺陷, 提供一种高固含量可 UV 固 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 具体来说是将 UV 固化技术、 水性技术及超支化树脂这三种 体系结合在一起, 制备出相对高固含量、 低粘度、 快速固化、 漆膜性能优良的水性聚氨酯丙 烯酸酯分散液。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高固含量可 UV 固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 的制备方法。
     高固含量往往意味着高粘度, 这给树脂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本发明将超 支化聚合物引入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分散液, 则可使得到的体系同时兼备相对高的固含量 和低的黏度。 超支化聚合物 (Hyperbranched polymer) 是一类高度支化、 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聚合物, 虽然没有树枝状聚合物 (Dendritic) 那样精细的分子结构和高度几何对称性, 但由于高度支化结构的存在, 其仍能保持树枝状聚合物分子的一些特点, 如: 分子本身的纳 米尺寸、 分子表面存在大量官能团等。这使得超支化聚合物同树枝状聚合物分子类似表现 出一般线型聚合物所没有的许多特殊性能, 如: 低粘度、 高流变性、 高溶解性及大量的末端 官能团等特点 (Hyperbranched polymers : from synthesis to application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04, 29(3) : 183-275)。 同时因其制备方法简单, 不需或只需进行简单的 纯化, 应用前景广阔, 受到广泛关注。本发明将超支化聚合物引入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分散 液, 不仅兼备相对高的固含量和低的黏度, 同时通过修饰末端大量官能团, 可提高亲水基团 羧基与碳碳双键含量, 增加水溶性, 缩短固化时间, 提高固化膜的交联密度, 改善漆膜性能。
     超支化聚酯是超支化聚合物发展过程中研究较早、 合成工艺成熟、 应用性强的一 种典型的超支化聚合物, 也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超支化聚合物 ( 超支化聚酯 . 北京 : 化学 工业出版社, 2009)。以此对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分散液改性, 可降低粘度、 改善性能, 也相对 较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方法大体上分为 ABx 型单体自缩合逐步聚合、 多官能度单体共 聚合和多支化开环聚合, 其中 ABx 型单体自聚法应用的最多。 目前商业化的超支化聚酯主要 是以季戊四醇为核单元, 以 2, 2- 二羟甲基丙酸为 AB2 单体通过该方法制得的, 其生产商瑞 士 Perstorp 特殊化学品公司将其命名为 “Boltorn aliphatic HB polyesters” , 获得的基 本产品为具有羟基官能团的树枝型聚酯, 这种聚酯为全脂肪族化合物, 酯键全部在叔位, 因 此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性。 大量分枝还可以改善反应活性、 降低粘度, 从而获得 均衡的机械性能。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牌号包括 Boltorn H20、 H30 和 H40, 这些型号的产品 型号涉及的 OH 官能度分别 16、 32、 和 64, 理论分子量分别为 1748、 3604 和 7316g/mo, 分别对 应其第二代、 第三代及第四代系列超支化聚酯。 具体是树脂牌号为 Boltorn H20( 端羟基数 为 16, 理论分子量为 1748g/mol)、 Boltorn H30( 端羟基数为 32, 理论分子量为 3604g/mol) 和 Boltorn H40( 端羟基数为 64, 理论分子量为 7316g/mol) 分别对应其第二代、 第三代及 第四代系列超支化聚酯。除了季戊四醇, 新戊二醇也可被使用为核单元。王延飞等 ( 端羟 基超支化聚酯的制备及表征 . 涂料工业, 2006(10) : 1-4) 以 2, 2- 二羟甲基丙酸为核单体, 同 AB2 单体 2, 2- 二羟甲基丙酸用一步法合成了具有不同代数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 记作 G 树脂 ), 其第二代 (G2)、 第三代 (G3) 和第四代树脂 (G4) 的端羟基数及理论分子量分别为 16、 32 和 64 及 830、 1672 和 3584g/mol。此外, 三羟甲基丙烷和双酚酸也可用于制备端羟基 的超支化聚酯, 张峻珩 ( 超支化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 硕士论文 ]. 武汉 : 武汉工程 大学, 2007) 等分别以这两种原料为核单体和重复单元, 利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了末端为 酚羟基的超支化聚酯 ( 记作 P 树脂 ), 其第二代 (P2)、 第三代 (P3) 和第四代树脂 (P4) 的端 羟基数及理论分子量分别为 12、 24 和 48 及 2550、 5769 和 12209g/mol。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
     一种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以质量份数计, 将 26 ~ 46 份超支化聚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加入 6 ~ 36 份二 酸酐和 0.03 ~ 0.1 催化剂 A, 混合后发生单酯化反应, 反应温度为 30℃~ 80℃, 反应时间为 5 小时~ 12 小时, 得到反应中间体 I ; 所述的催化剂 A 为 4- 二甲氨基吡啶、 对甲苯磺酸、 浓 硫酸、 氯化亚砜或氯化亚锡 ; 所述的二酸酐为马来酸酐、 二甲基马来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 丁二酸酐或降冰片烯二酸酐 ; 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丙酮、 吡啶或丁酮 ; 所述的超支化聚 酯是以季戊四醇、 新戊二醇或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单元, 以 2, 2- 二羟甲基丙酸或双酚酸为支 化单元制备得到的, 且端羟基数为 12-64 的整数 ;
     (2) 以质量份数计, 将 12 ~ 47 份二异氰酸酯与 3 ~ 20 份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 以及 0.005 ~ 0.025 份催化剂 B 混合发生封端反应, 反应温度为 40℃~ 70℃, 反应时间为 3 小时~ 5 小时, 得到反应中间体Ⅱ ;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甲苯二异 氰酸酯、 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 所述的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 质为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丙烯酸羟丙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
     (3) 将步骤 (1) 所得的反应中间体 I 与步骤 (2) 所得的反应中间体Ⅱ以及 0.005 ~ 0.025 份催化剂 B 混合, 在温度为 50℃~ 80℃下反应 4 小时~ 6 小时, 得到反应中间体Ⅲ ;
     (4) 降温至 20℃~ 40℃, 在制得的反应中间体Ⅲ中加入三乙胺中和, 控制中和度 90%~ 100% ; 加入 65 ~ 100 份去离子水, 高速搅拌 30 分钟~ 1 小时, 减压蒸馏除有机溶 剂后, 制得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 ;
     所述步骤 (2) 和步骤 (3) 的催化剂 B 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或辛酸亚锡。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 所述催化剂 A 为 4- 二甲氨基吡啶。
     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
     所述催化剂 B 优选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以质量份数计, 所述有机溶剂用量优选为 5 ~ 20 份。
     以质量份数计, 所述三乙胺用量优选为 5 ~ 20 份, 中和时间优选为 30 ~ 60 分钟。
     一种高固含量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由上述方法制备, 固含量大于 50%。
     本发明步骤 (1) 是使超支化聚酯末端的部分羟基与二酸酐的酸酐基团在催化剂 A 及有机溶剂的存在下发生单酯化反应, 得到了末端含有亲水基团羧基的反应中间体 I。
     步骤 (2) 是使二异氰酸酯中的一个异氰酸酯基团与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的羟 基在催化剂 B 存在下发生封端反应, 得到一端为异氰酸酯基团另一端为碳碳双键基团封端 的反应中间体Ⅱ ;
     步骤 (3) 是使反应中间体 I 剩余的羟基基团与反应中间体Ⅱ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团 在剩余催化剂 B 存在下发生反应, 得到反应中间体Ⅲ ;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下列优点 :
     (1) 本发明将超支化聚酯引入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体系, 在获得高 达 60%的固含量的同时保持了相对较低的粘度。与一般固含量的水性聚氨酯体系相比, 高 固含量可减少 UV 固化前用于干燥除水的时间, 提高了漆膜固化效率, 也节省了运输成本, 降低了能源消耗 ; 同时低的粘度利于施工, 方便实际应用。
     (2)UV 固化时, 高固含量意味着同等质量分散液下水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样可相应 减少溶于水中 O2 的含量, 降低 O2 的阻聚作用, 增加了光引发剂的引发效率, 提高了光固化速 率。
     (3) 因超支化聚合物末端具有大量官能团, 经过亲水基团羧基修饰后, 提高了体系 的水分散能力 ; 同时与常规方法制得的水性聚氨酯体系相比, 本发明引入羧基的位置为链 端而不是链中, 这进一步提高了体系的水分散能力, 使体系稳定分散所需的水用量减少, 从而可获得高的固含量。
     (4) 对超支化聚合物末端大量剩余官能团进行双键修饰后, 可增加碳碳双键含量, 缩短 UV 固化时间, 提高固化效率, 并且提高了固化膜的交联密度, 改善了漆膜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 此。
     实施例 1
     在装有机械搅拌、 冷凝管、 温度计、 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10.05gBoltorn H20 超支化聚酯和 10.03g 四氢呋喃, 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 加入 4.49g 顺丁烯二酸酐及 0.05g 单酯化催化剂 4- 二甲氨基吡啶, 在 50℃油浴中反应 10 小时后停止反应, 得到反应中 间体Ⅰ ; 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 10.18g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0.0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滴加 5.32g 丙烯酸羟乙酯, 在 70℃下反应 5h, 得到反应中间体Ⅱ ; 将反应中间体 I 滴加至反应中 间体Ⅱ中, 加入 0.0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80℃反应 6h 后得到反应中间体Ⅲ。之后冷却至 30℃, 搅拌下滴加 4.63g 三乙胺中和 30 分钟, 随后加入约 30g 去离子水稀释, 高速搅拌 40 分钟, 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 得到固含量为 59.8%的可 UV 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 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浅黄色粘性液体, 粘度为 1100mPa.s。 实施例 2
     在装有机械搅拌、 冷凝管、 温度计、 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10.05gBoltorn H20 超支化聚酯和 10.01g 四氢呋喃, 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 加入 10.15g 邻苯二甲酸酐及 0.05g 单酯化催化剂对甲苯磺酸, 在 80℃油浴中反应 5 小时后停止反应, 得到反应中间体 Ⅰ; 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 4.01g 甲苯二异氰酸酯、 0.0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滴加 2.96g 甲 基丙烯酸羟乙酯, 在 50℃下反应 3h, 得到反应中间体Ⅱ ; 将反应中间体 I 滴加至反应中间体 Ⅱ中, 加入 0.0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60℃反应 4h 后得到反应中间体Ⅲ。 之后冷却至 30℃, 搅拌下滴加 6.90g 三乙胺中和 30 分钟, 随后加入约 40g 去离子水稀释, 高速搅拌 40 分钟, 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 得到固含量为 50.7%的可 UV 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 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黄色粘性液体, 粘度为 590m Pa.s。
     实施例 3
     在装有机械搅拌、 冷凝管、 温度计、 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10.05gBoltorn H30 超支化聚酯和 12.20g 四氢呋喃, 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 加入 2.88g 丁二酸酐及 0.07g 单 酯化催化剂 4- 二甲氨基吡啶, 在 30℃油浴中反应 12 小时后停止反应, 得到反应中间体Ⅰ ; 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 14.41g 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 0.12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滴加 4.80g 甲 基丙烯酸羟丙酯, 在 55℃下反应 3h, 得到反应中间体Ⅱ ; 将反应中间体 I 滴加至反应中间体 Ⅱ中, 加入 0.1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65℃反应 6h 后得到反应中间体Ⅲ。 之后冷却至 30℃, 搅拌下滴加 11.13g 三乙胺中和 30 分钟, 随后加入约 40g 去离子水稀释, 高速搅拌 40 分钟, 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 得到固含量为 51.6%的可 UV 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 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浅黄色粘性液体, 粘度为 3280m Pa.s。
     实施例 4
     在装有机械搅拌、 冷凝管、 温度计、 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9.95gBoltorn
     H40 超支化聚酯和 15.10g 四氢呋喃, 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 加入 5.38g 降冰片烯二酸酐及 0.06g 单酯化催化剂 4- 二甲氨基吡啶, 在 40℃油浴中反应 10 小时后停止反应, 得到反应中 间体Ⅰ ; 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 12.21g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0.13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滴加 7.12g 丙烯酸羟丙酯, 在 66℃下反应 5h, 得到反应中间体Ⅱ ; 将反应中间体 I 滴加至反应中 间体Ⅱ中, 加入 0.1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70℃反应 6h 后得到反应中间体Ⅲ。之后冷却至 30℃, 搅拌下滴加 9.25g 三乙胺中和 50 分钟, 随后加入约 35g 去离子水稀释, 高速搅拌 40 分钟, 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 得到固含量为 53.6%的可 UV 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 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浅黄色粘性液体, 粘度为 7450m Pa.s。
     实施例 5
     在装有机械搅拌、 冷凝管、 温度计、 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9.57g G2 超支化 聚酯和 10.10g 四氢呋喃, 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 加入 2.88g 二甲基马来酸酐及 0.05g 单酯 化催化剂对甲苯磺酸, 在 85℃油浴中反应 5.5 小时后停止反应, 得到反应中间体Ⅰ ; 另一反 应装置中加入 14.41g 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0.0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滴加 8.93g 丙 烯酸羟丙酯, 在 65℃下反应 4.5h, 得到反应中间体Ⅱ ; 将反应中间体 I 滴加至反应中间体Ⅱ 中, 加入 0.0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70℃反应 4h 后得到反应中间体Ⅲ。 之后冷却至 30℃, 搅 拌下滴加 2.32g 三乙胺中和 30 分钟, 随后加入约 30g 去离子水稀释, 高速搅拌 40 分钟, 减 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 得到固含量为 56.1%的可 UV 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 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浅黄色粘性液体, 粘度为 910m Pa.s。 实施例 6
     在装有机械搅拌、 冷凝管、 温度计、 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 14.60g P2 超支 化聚酯和 18.00g 四氢呋喃, 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 加入 4.48g 马来酸酐及 0.05g 单酯化催 化剂氯化亚锡, 在 90℃油浴中反应 6 小时后停止反应, 得到反应中间体Ⅰ ; 另一反应装置中 加入 7.97g 甲苯二异氰酸酯、 0.01g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滴加 5.32g 丙烯酸羟丙酯, 在 50℃ 下反应 3h, 得到反应中间体Ⅱ ; 将反应中间体 I 滴加至反应中间体Ⅱ中, 加入 0.01g 二丁基 二月桂酸锡, 60℃反应 4h 后得到反应中间体Ⅲ。之后冷却至 30℃, 搅拌下滴加 4.46g 三乙 胺中和 30 分钟, 随后加入约 40g 去离子水稀释, 高速搅拌 40 分钟, 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 得到固含量为 57.6%的可 UV 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 黄色粘性液体, 粘度为 990m Pa.s。
     实施例 1-5 所得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加入光引发剂调匀后, 经加热除 水、 UV 固化等步骤后得到的漆膜透明、 均一、 机械性能佳。主要测试结果列于表 1。从表中 可见,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 ( 对照例 ), 固含量明显提高, 固化时间明显缩短, 铅笔硬度有 明显提高, 而附着力和冲击性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表 1 UV 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分散液测试结果
     表中参数说明 :
     a: 固化时间为指变干时间 ; 光引发剂为 Darocur1173(Ciba, Switzerland), 用量 为固体含量的 3% ; 固化光源为中压汞灯 (365nm, 2kW, 80W/cm)。
     b: 对照例为本实验室以 PEG-1000、 IPDI 及 HEA 为主要原料自制得到的线型水性聚 氨酯丙烯酸树脂。
     8

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30884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30884ACN102030884A21申请号201010522650422申请日20101026C08G18/81200601C08G18/68200601C08G18/42200601C09D175/1620060171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地址5106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72发明人曾幸荣尹文华李红强侯有军林晓丹任碧野童真刘润林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代理人李卫东54发明名称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

2、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先使超支化聚酯末端的部分羟基与二酸酐的酸酐基团发生单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使二异氰酸酯中的一个异氰酸酯基团与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单体中的羟基发生封端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使中间体剩余的羟基基团与反应中间体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团发生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反应中间体经过碱中和、水分散、减压蒸馏除有机溶剂得到可UV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水分散液。该分散液具有高固含量、相对低粘度、可UV固化、漆膜机械性能良好等特点,且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可应用于环保涂料、水性油墨、水性粘合剂、织物涂层剂等领域,前景广阔。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

3、求书1页说明书6页CN102030887A1/1页21一种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质量份数计,将2646份超支化聚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加入636份二酸酐和00301催化剂A,混合后发生单酯化反应,反应温度为3080,反应时间为5小时12小时,得到反应中间体I;所述的催化剂A为4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浓硫酸、氯化亚砜或氯化亚锡;所述的二酸酐为马来酸酐、二甲基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或降冰片烯二酸酐;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丙酮、吡啶或丁酮;所述的超支化聚酯是以季戊四醇、新戊二醇或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单元,以2,2二羟甲基丙酸或双酚酸为。

4、支化单元制备得到,端羟基数为1264的整数;2以质量份数计,将1247份二异氰酸酯与320份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以及00050025份催化剂B混合发生封端反应,反应温度为4070,反应时间为3小时5小时,得到反应中间体;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的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丙酯;3将步骤1所得的反应中间体I与步骤2所得的反应中间体以及00050025份催化剂B混合,在温度为5080下反应4小时6小时,得到反应中间体;4降温至2040,在制得的反应中间体中加入三乙胺。

5、中和,控制中和度90100;加入65100份去离子水,高速搅拌30分钟1小时,减压蒸馏除有机溶剂后,制得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所述步骤2和步骤3的催化剂B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或辛酸亚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A为4二甲氨基吡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B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

6、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有机溶剂用量为520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三乙胺用量为520份,中和时间为3060分钟。7一种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固含量大于50。权利要求书CN102030884ACN102030887A1/6页3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固含量可UV固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水性聚氨酯WPU是一种。

7、高性能的水性树脂,目前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与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相比,不仅保留了传统溶剂型聚氨酯的一些优良性能,如良好的耐磨性、柔韧性、耐低温性和耐疲劳性等性能,还因不含或仅含有少量有机溶剂,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等优点,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树脂AQUEOUSPOLYURETHANEDISPERSIONSCOLLOIDANDPOLYMERSCIENCE,1996,274599611。随着各国环保法规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量的限制以及对环保的重视,水性聚氨酯在涂料、黏合剂和皮革涂饰剂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瞩目。但其存在耐水性差,初黏性不足,固化速率慢等缺点。0003而紫外光UV固。

8、化技术也因其固化速度快、节省能源、涂膜性能优良、对基材的适用范围广、节能环保等众多优点一直以来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宠儿。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环保的关注,UV固化技术中活性稀释剂所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逐渐突显,致使其发展遇到瓶颈。0004UV固化技术同以水性聚氨酯为代表的树脂水性化技术的结合,无疑给这两种技术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市面上的水性聚氨酯由于未能很好解决随固含量提高粘度增长过大这个问题,固含量大多为40以下。而水的蒸发焓较高,过多的水使得必须以牺牲能源为代价换取较快的干燥及固化速率;也使得树脂有效成分减少,运输成本增多;还易引起耐水性差、干燥不完全、成膜不佳有针孔等一系列问题。同时。

9、,溶于水中的O2对UV固化过程存在阻聚作用,使光引发剂消耗增多,光固化速率减慢。所以制备高固含量可UV固化的水性聚氨酯势在必行。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水性聚氨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固含量可UV固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具体来说是将UV固化技术、水性技术及超支化树脂这三种体系结合在一起,制备出相对高固含量、低粘度、快速固化、漆膜性能优良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0006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高固含量可UV固化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0007高固含量往往意味着高粘度,这给树脂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本发明将超支化聚合物引入UV固化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则可。

10、使得到的体系同时兼备相对高的固含量和低的黏度。超支化聚合物HYPERBRANCHEDPOLYMER是一类高度支化、具有三维网状结构说明书CN102030884ACN102030887A2/6页4的聚合物,虽然没有树枝状聚合物DENDRITIC那样精细的分子结构和高度几何对称性,但由于高度支化结构的存在,其仍能保持树枝状聚合物分子的一些特点,如分子本身的纳米尺寸、分子表面存在大量官能团等。这使得超支化聚合物同树枝状聚合物分子类似表现出一般线型聚合物所没有的许多特殊性能,如低粘度、高流变性、高溶解性及大量的末端官能团等特点HYPERBRANCHEDPOLYMERSFROMSYNTHESISTOAP。

11、PLICATIONSPROGRESSINPOLYMERSCIENCE,2004,293183275。同时因其制备方法简单,不需或只需进行简单的纯化,应用前景广阔,受到广泛关注。本发明将超支化聚合物引入UV固化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不仅兼备相对高的固含量和低的黏度,同时通过修饰末端大量官能团,可提高亲水基团羧基与碳碳双键含量,增加水溶性,缩短固化时间,提高固化膜的交联密度,改善漆膜性能。0008超支化聚酯是超支化聚合物发展过程中研究较早、合成工艺成熟、应用性强的一种典型的超支化聚合物,也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超支化聚合物超支化聚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以此对UV固化水性聚氨酯分散液改性,可降低。

12、粘度、改善性能,也相对较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0009超支化聚酯的合成方法大体上分为ABX型单体自缩合逐步聚合、多官能度单体共聚合和多支化开环聚合,其中ABX型单体自聚法应用的最多。目前商业化的超支化聚酯主要是以季戊四醇为核单元,以2,2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单体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其生产商瑞士PERSTORP特殊化学品公司将其命名为“BOLTORNALIPHATICHBPOLYESTERS”,获得的基本产品为具有羟基官能团的树枝型聚酯,这种聚酯为全脂肪族化合物,酯键全部在叔位,因此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性。大量分枝还可以改善反应活性、降低粘度,从而获得均衡的机械性能。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牌号包括。

13、BOLTORNH20、H30和H40,这些型号的产品型号涉及的OH官能度分别16、32、和64,理论分子量分别为1748、3604和7316G/MO,分别对应其第二代、第三代及第四代系列超支化聚酯。具体是树脂牌号为BOLTORNH20端羟基数为16,理论分子量为1748G/MOL、BOLTORNH30端羟基数为32,理论分子量为3604G/MOL和BOLTORNH40端羟基数为64,理论分子量为7316G/MOL分别对应其第二代、第三代及第四代系列超支化聚酯。除了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也可被使用为核单元。王延飞等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制备及表征涂料工业,20061014以2,2二羟甲基丙酸为核单体,同。

14、AB2单体2,2二羟甲基丙酸用一步法合成了具有不同代数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记作G树脂,其第二代G2、第三代G3和第四代树脂G4的端羟基数及理论分子量分别为16、32和64及830、1672和3584G/MOL。此外,三羟甲基丙烷和双酚酸也可用于制备端羟基的超支化聚酯,张峻珩超支化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硕士论文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07等分别以这两种原料为核单体和重复单元,利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了末端为酚羟基的超支化聚酯记作P树脂,其第二代P2、第三代P3和第四代树脂P4的端羟基数及理论分子量分别为12、24和48及2550、5769和12209G/MOL。0010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5、0011一种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21以质量份数计,将2646份超支化聚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加入636份二酸酐和00301催化剂A,混合后发生单酯化反应,反应温度为3080,反应时间为5小时12小时,得到反应中间体I;所述的催化剂A为4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浓硫酸、氯化亚砜或氯化亚锡;所述的二酸酐为马来酸酐、二甲基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丁说明书CN102030884ACN102030887A3/6页5二酸酐或降冰片烯二酸酐;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丙酮、吡啶或丁酮;所述的超支化聚酯是以季戊四醇、新戊二醇或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单元,以2,2二羟甲。

16、基丙酸或双酚酸为支化单元制备得到的,且端羟基数为1264的整数;00132以质量份数计,将1247份二异氰酸酯与320份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以及00050025份催化剂B混合发生封端反应,反应温度为4070,反应时间为3小时5小时,得到反应中间体;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的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丙酯;00143将步骤1所得的反应中间体I与步骤2所得的反应中间体以及00050025份催化剂B混合,在温度为5080下反应4小时6小时,得到反应中间体;00154降。

17、温至2040,在制得的反应中间体中加入三乙胺中和,控制中和度90100;加入65100份去离子水,高速搅拌30分钟1小时,减压蒸馏除有机溶剂后,制得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0016所述步骤2和步骤3的催化剂B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或辛酸亚锡。0017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所述催化剂A为4二甲氨基吡啶。0018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0019所述催化剂B优选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020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有机溶剂用量优选为520份。0021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三乙胺用量优选为520份,中和时间优选为3060分钟。0022一种高固含量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由上述方法制备,固。

18、含量大于50。0023本发明步骤1是使超支化聚酯末端的部分羟基与二酸酐的酸酐基团在催化剂A及有机溶剂的存在下发生单酯化反应,得到了末端含有亲水基团羧基的反应中间体I。0024步骤2是使二异氰酸酯中的一个异氰酸酯基团与丙烯酸羟烷基酯类物质的羟基在催化剂B存在下发生封端反应,得到一端为异氰酸酯基团另一端为碳碳双键基团封端的反应中间体;0025步骤3是使反应中间体I剩余的羟基基团与反应中间体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团在剩余催化剂B存在下发生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002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00271本发明将超支化聚酯引入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体系,在获得高达60的固含量的同时保持了相。

19、对较低的粘度。与一般固含量的水性聚氨酯体系相比,高固含量可减少UV固化前用于干燥除水的时间,提高了漆膜固化效率,也节省了运输成本,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低的粘度利于施工,方便实际应用。00282UV固化时,高固含量意味着同等质量分散液下水的含量相对较低,这样可相应减少溶于水中O2的含量,降低O2的阻聚作用,增加了光引发剂的引发效率,提高了光固化速率。00293因超支化聚合物末端具有大量官能团,经过亲水基团羧基修饰后,提高了体系的水分散能力;同时与常规方法制得的水性聚氨酯体系相比,本发明引入羧基的位置为链端而不是链中,这进一步提高了体系的水分散能力,使体系稳定分散所需的水用量减少,从说明书CN10。

20、2030884ACN102030887A4/6页6而可获得高的固含量。00304对超支化聚合物末端大量剩余官能团进行双键修饰后,可增加碳碳双键含量,缩短UV固化时间,提高固化效率,并且提高了固化膜的交联密度,改善了漆膜的性能。具体实施方式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0032实施例10033在装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005GBOLTORNH20超支化聚酯和1003G四氢呋喃,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加入449G顺丁烯二酸酐及005G单酯化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在50油浴中反应10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另一。

21、反应装置中加入1018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0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滴加532G丙烯酸羟乙酯,在70下反应5H,得到反应中间体;将反应中间体I滴加至反应中间体中,加入00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80反应6H后得到反应中间体。之后冷却至30,搅拌下滴加463G三乙胺中和30分钟,随后加入约30G去离子水稀释,高速搅拌40分钟,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到固含量为598的可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浅黄色粘性液体,粘度为1100MPAS。0034实施例20035在装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005GBOLTORNH20超支化聚酯和1001G。

22、四氢呋喃,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加入1015G邻苯二甲酸酐及005G单酯化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在80油浴中反应5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401G甲苯二异氰酸酯、00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滴加296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在50下反应3H,得到反应中间体;将反应中间体I滴加至反应中间体中,加入00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60反应4H后得到反应中间体。之后冷却至30,搅拌下滴加690G三乙胺中和30分钟,随后加入约40G去离子水稀释,高速搅拌40分钟,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到固含量为507的可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黄色粘性液体,粘度为590MPA。

23、S。0036实施例30037在装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005GBOLTORNH30超支化聚酯和1220G四氢呋喃,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加入288G丁二酸酐及007G单酯化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在30油浴中反应12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1441G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012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滴加480G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在55下反应3H,得到反应中间体;将反应中间体I滴加至反应中间体中,加入01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65反应6H后得到反应中间体。之后冷却至30,搅拌下滴加1113G三乙胺中和30分钟,随后加入约40G去离子水稀释,高速。

24、搅拌40分钟,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到固含量为516的可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浅黄色粘性液体,粘度为3280MPAS。0038实施例40039在装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995GBOLTORN说明书CN102030884ACN102030887A5/6页7H40超支化聚酯和1510G四氢呋喃,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加入538G降冰片烯二酸酐及006G单酯化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在40油浴中反应10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1221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13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滴加712G丙烯酸羟丙酯,在6。

25、6下反应5H,得到反应中间体;将反应中间体I滴加至反应中间体中,加入01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70反应6H后得到反应中间体。之后冷却至30,搅拌下滴加925G三乙胺中和50分钟,随后加入约35G去离子水稀释,高速搅拌40分钟,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到固含量为536的可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浅黄色粘性液体,粘度为7450MPAS。0040实施例50041在装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957GG2超支化聚酯和1010G四氢呋喃,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加入288G二甲基马来酸酐及005G单酯化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在85油浴中反应55小时后停。

26、止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1441G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00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滴加893G丙烯酸羟丙酯,在65下反应45H,得到反应中间体;将反应中间体I滴加至反应中间体中,加入00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70反应4H后得到反应中间体。之后冷却至30,搅拌下滴加232G三乙胺中和30分钟,随后加入约30G去离子水稀释,高速搅拌40分钟,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到固含量为561的可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浅黄色粘性液体,粘度为910MPAS。0042实施例60043在装有机械搅拌、冷凝管、温度计、氮气接入口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460GP2超支。

27、化聚酯和1800G四氢呋喃,待超支化聚酯溶解后,加入448G马来酸酐及005G单酯化催化剂氯化亚锡,在90油浴中反应6小时后停止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另一反应装置中加入797G甲苯二异氰酸酯、00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滴加532G丙烯酸羟丙酯,在50下反应3H,得到反应中间体;将反应中间体I滴加至反应中间体中,加入001G二丁基二月桂酸锡,60反应4H后得到反应中间体。之后冷却至30,搅拌下滴加446G三乙胺中和30分钟,随后加入约40G去离子水稀释,高速搅拌40分钟,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得到固含量为576的可UV固化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产品。分散液为清亮黄色粘性液体,粘度为990。

28、MPAS。0044实施例15所得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液加入光引发剂调匀后,经加热除水、UV固化等步骤后得到的漆膜透明、均一、机械性能佳。主要测试结果列于表1。从表中可见,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对照例,固含量明显提高,固化时间明显缩短,铅笔硬度有明显提高,而附着力和冲击性能保持较好的性能。0045表1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分散液测试结果0046说明书CN102030884ACN102030887A6/6页80047表中参数说明0048A固化时间为指变干时间;光引发剂为DAROCUR1173CIBA,SWITZERLAND,用量为固体含量的3;固化光源为中压汞灯365NM,2KW,80W/CM。0049B对照例为本实验室以PEG1000、IPDI及HEA为主要原料自制得到的线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说明书CN10203088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