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pdf

上传人:周** 文档编号:8909974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84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87839.8

申请日:

20080326

公开号:

CN101392110B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D11/10,B41J2/01

主分类号:

C09D11/10,B41J2/01

申请人: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下嘉郎,桥本健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7-24083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丁香兰;谢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所述组合物包含可在外部刺激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和吸油性材料。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图像记录用油墨组,所述油墨组包含: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所述固化性溶液包含可在外部刺激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和吸油性材料;和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其中,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固化性材料的非吸液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其中,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为可在紫外线照射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其中,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油性溶剂的吸液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其中,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而且所述油性溶剂为非极性溶剂。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包括:通过供给单元将所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供给至中间转印体上;通过喷出单元将含有油性溶剂的所述油性油墨喷到由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形成的待固化层上;通过转印单元将已喷有所述油性油墨的所述待固化层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记录介质;和通过刺激供给单元供给用于固化所述待固化层的刺激。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包括:通过供给单元将所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供给至记录介质上;通过喷出单元将含有油性溶剂的所述油性油墨喷到由供给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形成的待固化层上;和通过刺激供给单元供给用于固化所述待固化层的刺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包含在所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中的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油性溶剂的吸液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而且所述油性溶剂为非极性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法是使用油墨记录图像、数据等的方法之一。喷墨记录法 的原理为从喷嘴、狭缝或多孔膜等喷出液体或熔融固体油墨从而在纸、 布、膜等上进行记录。已提出了各种喷墨法,例如使用静电引力喷出油 墨的所谓的电荷控制法、使用压电元件的振动压力喷出油墨的所谓的按 需喷墨(drop-on-demand)法(压力脉冲法)以及使用由高热形成和生长气泡 而产生的压力来喷出油墨的所谓的热喷墨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 极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的记录物。

在使用油墨的记录方法(包括所述喷墨记录法)中,为了在如渗透性介 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等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高画质记录,已提出在中间转 印体上记录之后再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方法。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343808中,提出了在中间体上供给多种粉 末混合物(例如具有不同吸水性的聚合物、具有不同尺寸的吸水性聚合物 和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吸水性聚合物)的情况下进行记录的方法。

在日本特开2000-94654中,提出了在中间体上供给通过与油墨相接 触而增稠油墨的固体颗粒(多糖聚合物、藻酸和角叉菜胶的颗粒)的情况下 进行记录的方法。

在日本特开2003-57967中,提出了在中间体上形成疏水性树脂颗粒 层使油墨(例如慢干(SD)型油墨)保持在疏水性树脂颗粒层的空隙中并将 此层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方法。

在日本特开2002-370347中,提出了在中间体(片)上设置通过湿式涂 布无机颗粒、疏水性聚合物等而制得的空隙型油墨吸收层、在其上喷射 染料油墨并将此层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方法。

在日本特开2002-321443中,提出了一种喷墨中间转印介质,其具 有包含热塑性树脂颗粒和非热塑性树脂颗粒且通过在所述热塑性树脂颗 粒的最低成膜温度(MFT)以下干燥而形成的多孔油墨吸收层。

在日本特开2001-10114中,提出了一种记录设备,其在中间转印体 上供给作为高电阻体的且通过与液体接触而增稠的粉末,使此粉末与液 体接触而形成图像,并将中间转印体上的增稠的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

在日本特开平11-188858中,提出了一种记录设备,其中,预先将 对于液滴显示溶解性或溶胀性且能够增加液滴粘度的粉末形成于中间转 印体上,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液滴到达中间转印体,此粉末被液滴溶 解或溶胀,中间转印体将被该粉末变得高粘度化的液滴带到转印部并转 印到记录纸。

在日本特开2001-212956中,提出了一种记录方法,其中,将液体 附着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再将印刷板上的油墨或飞行油墨滴转印到 该中间转印体,从而使油墨附着到此液体上,将中间转印体上的油墨与 液体一起转印到待印刷体。

在日本特开2001-315426中,提出了一种喷墨印刷法,其中,利用 静电场通过喷墨法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油性油墨图像,通过将形 成于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以接触法转印到印刷介质而制得印刷物。

在日本特开2005-170036中,提出了一种喷墨记录法,此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将用于降低着色油墨的流动性的第一材料施加到中间转印体; 从记录头将着色油墨施加到已施加有第一材料的中间转印体,由此形成 油墨图像;将油墨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其中,在转印步骤之前,将第 二材料施加到中间转印体以改善图像的耐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 设备,使用它们,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介 质上进行成像,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可以形成高分辨率图像。

可以通过本发明的以下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图像记录用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可在 外部刺激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和吸油性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固化性材料的非吸液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如第一或第二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其中,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 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如第一或第二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为可在紫外线照射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一种图像记录用油墨组,所述油墨组包含第一 或第二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和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如第五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油性溶剂的吸液性。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是如第五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 至少一种物质,所述油性溶剂为非极性溶剂。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是一种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包含:

中间转印体;

供给单元,该单元将第一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 中间转印体上;

喷出单元,该单元将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喷到由供给至所述中 间转印体上的所述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形成的待固化层上;

转印单元,该单元将已喷有所述油性油墨的所述待固化层从所述中 间转印体转印至记录介质;和

刺激供给单元,该单元供给用于固化所述待固化层的刺激。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是一种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包含:

供给单元,该单元将第一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记录 介质上;

喷出单元,该单元将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喷至由供给至所述记 录介质上的所述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形成的待固化层上;和

刺激供给单元,该单元供给用于固化所述待固化层的刺激。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是如第八或第九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包 含在所述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中的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油性溶剂的 吸液性。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是如第八或第九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 至少一种物质,所述油性溶剂为非极性溶剂。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 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成像,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可以形成高分辨 率图像。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效果是使得吸油性材料对油性油墨的吸液性几 乎不会下降,因为与吸油性材料具有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性的情况相比, 第二方案所述的吸油性材料中,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量较小。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容易地选择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 墨,以便吸油性材料对油性溶剂的吸液性高于其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效果是与使用其他固化性材料的情况相比,可 以进行高速记录,并且该记录特别适用于非渗透性介质。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 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成像,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可以形成高分辨 率图像。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 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成像,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可以形成更高分 辨率图像。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因为与油性 溶剂为极性溶剂的情况相比,吸油性材料容易吸收作为非极性溶剂的油 性溶剂。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 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成像,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可以形成高分辨 率图像。另一效果是,因为使用了中间转印方式,图像保存性优良。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 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成像,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可以形成高分辨 率图像。另一效果是,因为使用了直接记录方式,构成简单且可以以更 高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成像。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 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成像,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可以形成更高分 辨率图像。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因为与油 性溶剂为极性溶剂的情况相比,吸油性材料容易吸收作为非极性溶剂的 油性溶剂。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显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图2为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图3为显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图4为显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全部附图 中,对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给予了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显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如图1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1通过包括中间 转印鼓10、溶液供给装置12(将包含能够由外部刺激(能量)固化的固化性 材料和吸油性材料的固化性溶液12A供给至中间转印鼓10上以形成由固 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喷墨记录头14(通过将包含油性溶 剂的油性油墨滴14A喷至待固化层12B上而形成图像T)、转印装置16(通 过将记录介质P放到中间转印鼓10上并加压而将形成有图像T的待固化 层12B转印至记录介质P上)和刺激供给装置18(供给刺激从而将已转印 到记录介质P上的待固化层12B固化)而构成。

在中间转印鼓10的旋转方向,在转印装置16的下游侧配置了用来 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鼓10的表面上的待固化层12B的残留物并且除去如 除了残留物以外的异物(记录介质P的纸粉等)等附着物的清洁装置20。

中间转印鼓10的构成的实例包括具有圆筒状基体和涂覆到此基体 表面上的表面层的构成。中间转印鼓10的宽度(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 记录介质P的宽度。

圆筒状基体的材料的实例包括铝、不锈钢(SUS)和铜。

表面层的实例包括各种树脂[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 聚氨酯、聚酰胺、聚醚砜、氟类树脂等]和各种橡胶(例如,丁腈橡胶、乙 丙橡胶、氯丁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 氯磺化聚乙烯、聚氨酯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丙烯酸橡胶、硅橡胶、 氟橡胶等)。表面层可以为单层构成或者多层构成。

例如,溶液供给装置12通过包括位于储存固化性溶液12A的壳体 12C内的供给辊12D(该供给辊12D将固化性溶液12A供给至中间转印鼓 10)和刮刀12E(该刮刀12E限定由所供给的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 层12B的厚度)而构成。

溶液供给装置12可以具有以下构成:供给辊12D连续地与中间转印 鼓10接触或者与中间转印鼓10分离。在溶液供给装置12中,固化性溶 液12A可以从独立溶液供给系统(图中未示出)供给至壳体12C,以便固化 性溶液12A的供给不中断。

包含在固化性溶液12A中的“能够由外部刺激(能量)固化的固化性 材料”指可在外部刺激下固化而变为“固化树脂”的材料。其实例包括 固化性单体、固化性大分子单体、固化性低聚物和固化性预聚物。详情 见下文所述。

包含在固化性溶液12A中的“吸油性材料”指吸收油性溶剂的材料。 详情见下文所述。

溶液供给装置12不局限于上述构成,可以应用使用公知供给方法(例 如,用绕线棒涂布机涂布、用喷涂法涂布、用喷墨法涂布、用气刀法涂 布、用刮刀法涂布和用辊涂法涂布等涂布法)的装置。

喷墨记录头14通过包括各色的记录头(例如,从中间转印鼓10的旋 转方向的上游侧起的喷出黑色油墨的记录头14K、喷出青色油墨的记录 头14C、喷出品红色油墨的记录头14M和喷出黄色油墨的记录头14Y) 而构成。记录头14的构成不局限于上述构成,其可以仅由记录头14K构 成,或者可以仅由记录头14C、记录头14M和记录头14Y构成。

各记录头14可以为宽度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P的宽度的线型喷墨记 录头。作为备选,可以使用常规扫描型喷墨记录头。各记录头14的喷出 油墨的方法没有限制,只要其能够喷出油墨即可,例如压电元件驱动型 和发热元件驱动型。

从中间转印鼓1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起,以记录头14K、记录头 14C、记录头14M和记录头14Y的顺序,串联配置各记录头14。

各记录头14配置为中间转印鼓10的表面与记录头的喷嘴面之间的 距离为例如约0.3~0.7mm。各记录头14配置为长度方向与中间转印鼓 的旋转方向相交(例如,为直角)。

转印装置16通过包括配置成压在中间转印鼓10上的加压辊16A而 构成。例如,加压辊16A可以构成为具有与上述中间转印鼓10相同的材 料构成。

刺激供给装置18根据包含在所用的固化性溶液12A中的固化性材料 的类型来选择。具体而言,例如,在采用紫外固化性材料的情况中,将 以紫外线照射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 的紫外线照射装置选作刺激供给装置18。在采用电子束固化性材料的情 况中,将以电子束照射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 层12B)的电子束照射装置选作刺激供给装置18。在采用热固性材料的情 况中,将对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加热 的加热装置选作刺激供给装置18。

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实例包括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 银灯、深紫外线灯、使用微波从外部以无电极的方式激发水银灯的灯、 紫外激光、氙灯和UV-LED(紫外线发光二极管)。

紫外线照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充分固化含有紫外固 化性材料的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即 可,并且可以根据紫外固化性材料的类型和待固化层12B的厚度等来选 择。条件的实例包括用120W/cm功率密度的高压水银灯照射2秒的条件。

电子束照射装置的实例包括扫描型和帘型,帘型为以下装置:通过 真空室内的栅极引出灯丝上产生的热电子,迅速用高电压(例如,70~ 300kV)对其加速从而产生电子流,并使其通过窗箔而放出到大气侧。电 子束的波长一般小于1nm,且电子束的能量可以达到几MeV。不过,可 以使用波数为pm量级且能量为数十keV至数百keV的电子束。

电子束照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充分固化含有电子束 固化性材料的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 即可,并且可以根据电子束固化性材料的类型和待固化层12B的厚度等 来选择。条件的实例包括电子束的量为5kGy~100kGy的水平的条件。

加热装置的实例包括卤素灯、陶瓷加热器、镍铬丝加热器、微波加 热器和红外线灯。使用电磁感应方法的加热装置可以用作加热装置。

加热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充分固化含有热固性材料的 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即可,并且可以 根据热固性材料的类型和待固化层12B的厚度等来选择。条件的实例包 括在空气中在200℃进行加热5分钟的条件。

“充分固化状态”指将渗透性纸张(普通纸)放在通过使用刺激供给装 置18将待固化层12B固化而获得的固化层上然后施加200g的荷重时不 发生转印的状态。

任何渗透性介质(例如,普通纸、涂布纸等)和非渗透性介质(例如, 美术纸、树脂膜等)都可以用作记录介质P。记录介质并不局限于这些, 还可以为如半导体基板等其他工业制品。

下面对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1的图像记录过程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1中,中间转印鼓10为旋转驱动的,首 先,由溶液供给装置12通过将固化性溶液12A供给至中间转印鼓10的 表面来形成待固化层12B。

待固化层12B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为1~50μm、2~ 20μm或者3~10μm。在画质较低(油墨投入量较小(例如,0.1~1.5g/m2)) 的情况中,可以控制待固化层12B的厚度为最小必需厚度(例如1~5μm), 而在画质较高(油墨投入量较大(例如,4~15g/m2))的情况中,可以将其 控制为例如4~10μm的厚度。

例如,当待固化层12B的厚度设置为使油墨滴14A不到达待固化层 12B的最下层的程度时,在向记录介质P转印后,待固化层12B中存在 油墨滴14A的部分未暴露,并且在固化后不存在油墨滴14A的部分起到 保护层的作用。

通过喷墨记录头14喷出油墨滴14A,并将油墨滴14A施加到供给至 中间转印鼓10上的待固化层12B。喷墨记录头14基于预定图像信息将 油墨滴14A施加到待固化层12B的预定位置。

通过喷墨记录头14进行的油墨滴14A的喷出在作为刚性体的中间转 印鼓10上进行。即,在此鼓的表面没有挠曲的状态下在待固化层12B上 进行油墨滴14A的喷出。

通过由转印装置16将记录介质P插入中间转印鼓10与转印装置16 之间并对待固化层12B加压,将形成有由油墨滴14A构成的图像的待固 化层12B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通过用刺激供给装置18将待固化层12B固化,将由油墨滴14A形 成的图像T通过固化树脂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 形成包含由油墨滴14A形成的图像T的固化树脂层(图像层)。

在待固化层12B转印到记录介质P后,将残留在中间转印鼓10的表 面上的待固化层12B的残留物和异物通过清洁装置20除去,在中间转印 鼓10上,由溶液供给装置12通过供给固化性溶液12A来再次形成待固 化层12B,并重复该图像记录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1中,如上所述进行图像记录。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2为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如图2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2为以下实施方 式:其中,设有中间转印带22以代替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转印 鼓10。

设置中间转印带22,例如,以便其被两个支持辊22A和加压辊16B(转 印装置16)以从内周面一侧施加张力的方式可旋转地支撑。

中间转印带22的宽度(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P的宽度。

例如,中间转印带22由各种树脂[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 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砜、氟类树脂等]和各种橡胶(例如,丁腈橡 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 基橡胶、氯磺化聚乙烯、聚氨酯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丙烯酸橡胶、 硅橡胶、氟橡胶等)构成。中间转印带22可以由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 中间转印带22可以为单层构成或者多层构成。中间转印带22可以具有 由如氟类树脂和硅橡胶等脱模性材料构成的表面层。

在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被施加了张力的中间转印带的非弯曲区域 上,设置各记录头14,以便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与记录头的喷嘴表面之 间的距离为例如约0.7~1.5mm。

转印装置16通过包含一对加压辊16A和16B而构成,所述加压辊 被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其间夹有中间转印带22。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2中,通过喷墨记录头14喷出油墨滴 14A,从而将油墨滴14A施加到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2上的待固化层12B 上。

通过喷墨记录头14进行的油墨滴14A的喷出在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 被施加了张力的中间转印带22的非弯曲区域上进行。即,在此带的表面 没有挠曲的状态下在待固化层12B上进行油墨滴14A的喷出。

除上述说明外,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省略进一步说明。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3为显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如图3所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3为以下实施方 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设置第二刺激供给装置24,以在形 成有由油墨滴14A构成的图像的待固化层12B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前 供给刺激而将待固化层12B部分地固化。

例如,在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方向,在从喷墨记录头14起的下游 侧且在从转印装置16起的上游侧,设置第二刺激供给装置24。

与刺激供给装置18类似,第二刺激供给装置24可根据包含在适用 的固化性溶液12A中的固化性材料的类型来选择。具体而言,例如,在 采用紫外固化性材料的情况中,将对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性溶液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12B)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选作第二刺激供给装 置24。在采用电子束固化性材料的情况中,将对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 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照射电子束的电子束照射装置选作第二 刺激供给装置24。在采用热固性材料的情况中,将对固化性溶液12A(由 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加热的加热装置选作第二刺激供给 装置24。

第二刺激供给装置24中的紫外线照射条件、电子束照射条件和加热 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为下述条件即可:通过转印装置16将位于 中间转印鼓10上并且已由喷墨记录头14施加了油墨滴14A的待固化层 12B以部分固化的状态转印至记录介质P,并且这些条件可以根据固化性 材料的类型、待固化层的厚度等来选择。

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尽管第二刺激供给装置24设置在从喷墨记 录头14起的下游侧且位于从转印装置16起的上游侧,但第二刺激供给 装置24也可以设置在从喷墨记录头14起的上游侧。如果第二刺激供给 装置24设置在从喷墨记录头14起的上游侧,则在待固化层12B被部分 固化且此层的粘度增加后,通过喷墨记录头14将油墨滴14A喷到待固化 层12B上。因此,由于进一步阻止了待固化层12B中的油墨滴14A的扩 散,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部分固化状态”为下述状态:固化性材料尚未达到上述“充分固 化状态”,但是其固化程度大于供给到中间转印体上时的状态,并且不是 完全液态。确认“部分固化”状态的方法之一如下所述。当将渗透性纸 张(例如普通纸)放在待固化层12B上时,在不施加荷重的情况下待固化层 12B一点都没有转印到此纸张上,而在施加200g荷重的情况下此层的一 部分发生转印。这就是“部分固化状态”。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3中,由喷墨记录头14喷出 油墨滴14A,在油墨滴14A施加到供给至中间转印鼓10上的待固化层 12B之后,利用第二刺激供给装置24将待固化层12B部分地固化。然后, 通过转印装置16将待固化层12B转印至记录介质P。在所述转印中,待 固化层12B以部分固化状态(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状态)转印至记录 介质P。

除上述说明外,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省略进一步说明。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4为显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如图4所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4为在记录介质 P上直接形成图像的实施方式(直接记录方式)。

记录设备104包含,例如,溶液供给装置12(该装置在记录介质P 上供给包含能够由外部刺激(能量)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和吸油性材料的固 化性溶液12A以形成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喷墨记录 头14(该记录头通过在待固化层12B上喷出包含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滴 14A而形成图像T)和刺激供给装置18(该装置供给用于将待固化层12B 固化的刺激)。

另外,记录设备104包含传送记录介质P的传送带13。作为传送带 13,例如,可以使用如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转印带22那样的 环带。设置传送带13,例如,以便此带被三个支持辊13A可旋转地支撑 并且从内周面一侧向此带施加张力。传送带13旋转并移动,从而以箭头 标记的方向传送从容器等(图中未示出)送入的记录介质P。

在记录设备104中,溶液供给装置12将固化性溶液12A供给至正由 传送带13传送的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待固化层12B。然后, 基于预定图像信息,喷墨记录头14将油墨滴14A喷出,从而将油墨滴 14A施加到已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待固化层12B上而形成图像T。最 后,刺激供给装置18将待固化层12B固化,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 包含由油墨滴14A构成的图像T的固化树脂层(图像层)。

除上述说明外,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省略进一步说明。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记录设备中,将固化性溶液12A施加到 中间转印鼓10、中间转印带22或者记录介质P上,从而形成待固化层 12B。将油墨滴14A施加到待固化层12B上而形成图像T(并且在第一至 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此层转印至记录介质P),然后将形成有图像T的待固 化层12B完全固化。此时,包含在待固化层12B中的固化性材料固化为 “固化树脂”。因此,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 介质P上进行成像。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了中间转印方式,所以要经过 将位于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鼓10或中间转印带22)上并且已形成有图像 T的待固化层12B转印至记录介质P的步骤。因此,当待固化层12B的 厚度设置为使油墨滴14A不到达待固化层12B的最下层的程度时,在向 记录介质P转印后,待固化层12B中存在油墨滴14A的部分(图像T部 分)未暴露,并且在固化后不存在油墨滴14A的部分起到保护层的作用, 从而可以改善图像保存性。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了将固化性溶液12A直接供给 至记录介质P的方式(直接记录方式),所以构成简单,并且可以以高速和 低成本成像。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记录设备中,由于固化性溶液12A包含 吸油性材料,所以包含在油性油墨滴14A中的油性溶剂在吸油性材料中 得到吸收。因此,由于阻止了待固化层12B中的油墨滴14A的扩散,所 以油墨滴14A被固定在待固化层12B中,从而可以形成高分辨率图像。

下面,将对用于本发明的固化性材料进行说明。

固化性材料的实例包括紫外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 性材料。紫外固化性材料容易固化,固化速度比其他材料快,并且容易 处理。电子束固化性材料不需要聚合引发剂,并且固化后层的着色控制 容易进行。热固性材料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大型装置的情况下得到固化。 固化性材料不局限于这些,并且也可以采用由例如湿气或氧等固化的固 化性材料。

通过将紫外固化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紫外固化树脂”的实例包括 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马来酰亚胺树 脂、环氧树脂、氧杂环丁烷树脂、聚醚树脂和聚乙烯基醚树脂。固化性 溶液12A包含紫外固化性单体、紫外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紫外固化性低 聚物和紫外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固化性溶液12A可以包含 紫外聚合引发剂以推进紫外固化反应。另外,固化性溶液12A必要时可 包含促进聚合反应的反应助剂或聚合促进剂。

紫外固化性单体的实例包括如醇、多元醇或氨基醇的丙烯酸酯、醇 或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脂肪族酰胺、丙烯脂环族酰胺和丙烯芳 香族酰胺等自由基固化性材料;如环氧单体、氧杂环丁烷单体和乙烯基 醚单体等阳离子固化性材料。除将上述单体以预定聚合度聚合而获得的 那些物质以外,紫外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紫外固化性低聚物和紫外固化 性预聚物的实例还包括如将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加入环氧、氨基 甲酸酯、聚酯或聚醚骨架而构成的环氧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聚酯甲基丙 烯酸酯等自由基固化性材料。

在固化反应为自由基固化反应的情况中,紫外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 括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苄基二甲基缩酮类、α-羟基酮类、α-羟基烷基 苯基酮类、α-氨基酮类、氨基烷基苯基酮类、单酰基氧化膦类、二酰基 氧化膦类、羟基二苯甲酮类、氨基二苯甲酮类、茂钛、肟酯和羟苯基乙 酸酯。

在固化反应为阳离子固化反应的情况中,紫外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 括芳基锍盐、芳基重氮盐、二芳基碘鎓盐、三芳基锍盐、丙二烯离子络 合物衍生物和三嗪。

通过将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电子束固化树脂”的实例 包括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 和硅树脂。固化性溶液12A包含电子束固化性单体、电子束固化性大分 子单体、电子束固化性低聚物和电子束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电子束固化性单体、大分子单体、低聚物或预聚物的实例包括与紫 外固化性材料相同的材料。

通过将热固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热固化树脂”的实例包括环氧树 脂、聚酯树脂、酚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醛树脂和醇酸树脂。固化性 溶液12A包含热固性单体、热固性大分子单体、热固性低聚物和热固性 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聚合时可以添加固化剂。固化性溶液12A可 以包含热聚合引发剂以推进热固化反应。

热固性单体的实例包括苯酚、甲醛、双酚A、环氧氯丙烷、三聚氰 酰胺、脲和如甘油等多元醇以及如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和己二酸等 酸。热固性大分子单体、低聚物或预聚物的实例包括通过将上述单体以 预定聚合度聚合而获得的那些化合物以及环氧预聚物和聚酯预聚物。

热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如质子酸/路易斯酸等酸以及碱性催化剂 和金属催化剂。

如上所述,固化性材料可以为可在紫外线、电子束或热等外部能量 的作用下固化(例如,通过聚合反应)的材料。

在上述固化性材料之中,基于高速图像记录的观点,可以使用可以 以高固化速度固化的材料(如聚合反应速度高的材料)。此材料的实例包括 辐射固化性材料(如紫外固化性材料和电子束固化性材料)。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固化性溶液12A中包 含固化性材料和吸油性材料。因此,优选的是采用不改变吸油性材料的 性质(例如,不使材料分解或改性)的外部能量的实施方式。考虑到此点时, 紫外线可以用作外部能量,紫外固化性材料可以用作固化性材料。

考虑到对中间转印体等的润湿性,固化性材料可以用硅或氟改性。 考虑到固化速度和固化度,固化性材料可以包含多官能的预聚物。

固化性材料可以为在吸油性材料中难以被吸收的材料。例如,当“难 以吸收具有极性的材料的吸油性材料”用作吸油性材料时,具有极性的 固化性材料可以用作所述固化性材料。具有极性的固化性材料的实例包 括在分子结构中每分子量具有很多极性基团(如酯基、氨基甲酸酯基、氧 化烯基、酰氨基、氨基、醚基、羟基和羧酸基)的材料。

基于形成高分辨率图像的观点,由于固化性材料的固化反应导致的 收缩可以较小。基于阻止由于固化反应导致的收缩的观点,固化性材料 的柔性不可以太高。固化性材料的粘度可以为5mPa·s或5mPa·s以上。

下面,将对吸油性材料进行说明。

吸油性材料为吸收油性溶剂的材料。吸油性材料的实例包括如高岭 土、二氧化硅和石灰等无机物、如羟基硬脂酸、胆固醇衍生物和亚苄基 山梨糖醇等低分子量胶凝剂、如聚降冰片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苯乙 烯-丁二烯共聚物等树脂和松香类。

吸油性材料可以具有对固化性材料的非吸液性。当吸油性材料具有 对固化性材料的非吸液性时,可以防止由于在吸油性材料中吸收固化性 材料而导致的吸油性材料对油性溶剂的吸液性的降低。因此,此时,与 吸油性材料具有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性的情况相比,可以形成更高分辨 率图像。

“具有非吸液性”指其吸液量为50ml/100g或50ml/100g以下。“吸 液量”指100g的吸油性材料中所吸收的液体量(ml),测定如下。

具体而言,将吸油性材料的样品放置在油层上,直到样品被油饱和, 然后取出样品并在筛网上放置5分钟,之后测量样品的重量。与初始重 量之差为吸油量。作为备选,可以使用JIS K5101-13-1的方法。

吸油性材料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量可以为,例如100ml/100g或100ml /100g以下、50ml/100g或50ml/100g以下、或30ml/100g或30ml/100g 以下。

吸油性材料可以具有对油性溶剂的吸液性。当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油 性溶剂的吸液性时,由于在吸油性材料中吸收油性溶剂而导致的上述效 果可以变大,所以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具有吸液性”指具有100ml/100g或100ml/100g以上的吸液量。

吸油性材料对油性溶剂的吸液量可以为,例如70ml/100g或70ml /100g以上、100ml/100g或100ml/100g以上、或200ml/100g或200ml /100g以上。

吸油性材料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收量可以小于该吸油性材料对油性溶 剂的吸收量。当吸油性材料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收量小于该吸油性材料对 油性溶剂的吸收量时,油性溶剂在吸油性材料中被有选择地吸收。因此, 可以防止由于在吸油性材料中吸收固化性材料而导致的吸油性材料的对 油性溶剂的吸液性的降低,并且由于在吸油性材料中吸收油性溶剂而导 致的上述效果可以变大,从而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当吸油性材料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收量为Ar(ml/100g)且该吸油性材 料对油性溶剂的吸收量为As(ml/100g)时,Ar/As可以为0~0.5、0~0.3、 或者0~0.1。

吸油性材料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量小于吸油性材料对油性溶剂的吸 液量的实施方式的实例包括下述实施方式:组合使用难以吸收具有极性 的材料而容易吸收非极性溶剂的吸油性材料、具有极性的固化性材料和 其中油性溶剂为非极性溶剂的油性油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吸油性材料难以吸收具有极性的材料,所 以在吸油性材料中难以吸收具有极性的固化性材料,并且难以发生由于 在吸油性材料中吸收固化性材料而导致的吸油性材料的对油性溶剂的吸 液性的降低。另外,由于吸油性材料容易吸收非极性溶剂,所以在吸油 性材料中容易吸收油性溶剂(非极性溶剂)。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性 溶剂在吸油性材料中被有选择地吸收。因此,由于在吸油性材料中吸收 油性溶剂而导致的上述效果可以变大,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难以吸收具有极性的材料而容易吸收非极性溶剂的吸油性材料” 的实例包括聚降冰片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松香类(如松香酸及其 盐、海松酸及其盐、松香胺及其无机酸或有机酸盐、海松胺及其无机酸 盐或有机酸盐和松香酰胺衍生物)。

这些吸油性材料容易吸收如己烷、甲苯和二甲苯等非极性溶剂、如 汽油等矿物油和动植物油,但是难以吸收如酮类和醇类等具有极性的溶 剂。因此,当使用这些吸油性材料、具有极性的固化性材料和其中油性 溶剂为非极性溶剂的油性油墨时,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具有极性的固化性材料”如上所述,“其中油性溶剂为非极性溶剂 的油性油墨”如下所述。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吸油性材料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量小于吸油 性材料对油性溶剂的吸液量的实施方式的实例还包括下述实施方式:组 合使用难以吸收非极性材料而容易吸收极性溶剂的吸油性材料、非极性 固化性材料和其中油性溶剂为极性溶剂的油性油墨。

另外,固化性材料与油性溶剂的组合不局限于“具有极性的固化性 材料与非极性溶剂”和“非极性固化性材料和极性溶剂”的组合,还可 以为“高极性固化性材料与低极性溶剂”或者“低极性固化性材料与高 极性溶剂”的组合。

吸油性材料可以为多孔材料,以便扩大表面积从而提高吸液性。另 外,吸油性材料可以具有中空结构,以便扩大用于储存所吸收的化合物 的容积从而提高吸液性。

吸油性材料可以溶解在固化性材料中或者分散在固化性材料中。基 于吸油性材料对固化性材料的非吸液性的观点,吸油性材料可以在固化 性材料中自分散或者使用分散剂分散。

上述分散剂的实例包括与后述颜料分散剂相同的分散剂。

基于形成高分辨率图像的观点,吸油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为 0.05μm~20μm、0.1μm~15μm或0.2μm~10μm。

另外,除固化性材料和吸油性材料以外,固化性溶液12A还可以包 含用于将待固化层12B之上或内部的油墨的成分固定化的其他成分(以下 称作“其他固定化成分”)。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固化性溶液12A包含吸油性材料和其它固 定化成分。不过,可以单独制备包含吸油性材料和其它固定化成分的溶 液并通过用于喷出溶液的喷出单元将其喷到待固化层12B上,从而将吸 油性材料和其它固定化成分添加到待固化层12B中。可以在通过喷墨记 录头14将油墨滴14A喷到待固化层12B上的步骤之前,进行将包含吸 油性材料和其它固定化成分的溶液喷到待固化层12B上的步骤。

其它固定化成分的实例包括吸收油墨的成分(如着色剂)的成分和使 油墨的成分(如着色剂)凝集或者增稠的成分,但是不局限于此。

吸收油墨的成分(如着色剂)的成分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沸 石。此成分的比例约为0~30重量%。

使油墨的成分(如着色剂)凝集或者增稠的成分的实例包括如无机电 解质、有机酸及其盐、无机酸、有机胺等凝集剂。

无机电解质的实例包括如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碱金属离子或 如铝离子、钡粒子、钙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锰离子、镍离 子、锡离子、钛离子和锌离子等多价金属离子与如盐酸、氢溴酸、氢碘 酸、硫酸、硝酸、磷酸、硫氰酸等酸的盐。

具体实例包括如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溴化钠、溴化钾、碘化 钠、碘化钾、硫酸钠、硝酸钾等碱金属盐和如氯化铝、溴化铝、硫酸铝、 硝酸铝、硫酸铝钠、硫酸铝钾、氯化钡、溴化钡、碘化钡、氧化钡、硝 酸钡、硫氰酸钡、氯化钙、溴化钙、碘化钙、亚硝酸钙、硝酸钙、磷酸 二氢钙、硫氰酸钙、苯甲酸钙、氯化铜、溴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氯 化铁、溴化铁、碘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氯化镁、溴化镁、碘化镁、 硫酸镁、硝酸镁、醋酸镁、乳酸镁、氯化锰、硫酸锰、硝酸锰、磷酸二 氢锰、氯化镍、溴化镍、硫酸镍、硝酸镍、硫酸锡、氯化钛、氯化锌、 溴化锌、硫酸锌、硝酸锌和硫氰酸锌等多价金属盐。

有机酸及其盐的实例包括精氨酸、柠檬酸、甘氨酸、谷氨酸、琥珀 酸、酒石酸、半胱氨酸、草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马来酸、丙二酸、 赖氨酸、苹果酸、醋酸、草酸、乳酸、富马酸、水杨酸、苯甲酸和醋酸 钠、草酸钾、柠檬酸钠以及苯甲酸钾、醋酸铝、苯甲酸钙、醋酸钙、水 杨酸钙、酒石酸钙、乳酸钙、富马酸钙、柠檬酸钙、醋酸铜、草酸铁、 乳酸铁、富马酸铁、柠檬酸铁、醋酸镁、乳酸镁、醋酸锰、水杨酸锰、 苯甲酸锰、乳酸锰、醋酸镍、醋酸锌、下式(I)所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式(I)

在式(I)中,X表示O、CO、NH、NR1、S或者SO2。R1表示烷基, 且R1可以为CH3、C2H5或C2H4OH。X可以为CO、NH、NR1或O,更 具体为CO、NH或O。

R表示烷基且R可以为CH3、C2H5或C2H4OH。此式中可以含有R 或不含有R。

M表示氢原子、碱金属或者胺。M可以为H、Li、Na、K、单乙醇 胺、二乙醇胺或者三乙醇胺,更具体为H、Na或K,进一步具体为氢原 子。n表示3~7的整数,具体为可形成具有六元环或五元环的杂环的整 数,更具体为可形成具有五元环的杂环的整数。m表示1或2。式(I)所示 化合物为饱和环或者不饱和环,只要此化合物为杂环即可。l表示1~5 的整数。

式(I)所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具有呋喃、吡咯、吡咯啉、吡咯烷 酮、吡喃酮、吡咯、噻吩、吲哚、吡啶或喹啉结构且进一步具有羧基作 为官能团的化合物。此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2-吡咯烷酮-5-羧酸、4-甲 基-4-戊内酯-3-羧酸、呋喃羧酸、2-苯并呋喃羧酸、5-甲基-2-呋喃羧酸、 2,5-二甲基-3-呋喃羧酸、2,5-呋喃二羧酸、4-丁内酯-3-羧酸、3-羟基-4-吡 喃酮-2,6-二羧酸、2-吡喃酮-6-羧酸、4-吡喃酮-2-羧酸、5-羟基-4-吡喃酮-5- 羧酸、4-吡喃酮-2,6-二羧酸、3-羟基-4-吡喃酮-2,6-二羧酸、噻吩羧酸、2- 吡咯羧酸、2,3-二甲基吡咯-4-羧酸、2,4,5-三甲基吡咯-3-丙酸、3-羟基-2- 吲哚羧酸、2,5-二氧代-4-甲基-3-吡咯啉-3-丙酸、2-吡咯烷羧酸、4-羟基脯 氨酸、1-甲基吡咯烷-2-羧酸、5-羧基-1-甲基吡咯烷-2-乙酸、2-吡啶羧酸、 3-吡啶羧酸、4-吡啶羧酸、吡啶二羧酸、吡啶三羧酸、吡啶五羧酸、1,2,5,6- 四氢-1-甲基烟酸、2-喹啉羧酸、4-喹啉羧酸、2-苯基-4-喹啉羧酸、4-羟基 -2-喹啉羧酸和6-甲氧基-4-喹啉羧酸。

有机酸的具体实例包括柠檬酸、甘氨酸、谷氨酸、琥珀酸、酒石酸、 邻苯二甲酸、吡咯烷酮羧酸、吡喃酮羧酸、吡咯羧酸、呋喃羧酸、吡啶 羧酸、香豆酸、噻吩羧酸、烟酸或者所述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盐。有机酸 的更具体的实例包括吡咯烷酮羧酸、吡喃酮羧酸、吡咯羧酸、呋喃羧酸、 吡啶羧酸、香豆酸、噻吩羧酸、烟酸或者所述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盐。有 机酸的进一步具体实例包括吡咯烷酮羧酸、吡喃酮羧酸、呋喃羧酸、香 豆酸或者所述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盐。

有机胺化合物可以为任何的伯胺、仲胺、叔胺、季胺及其盐。具体 实例包括四烷基铵、烷基胺、苄烷铵、烷基吡啶盐、咪唑盐、多胺及其 衍生物或盐。具体实例包括烯丙基胺、丁基胺、丙醇胺、丙基胺、乙醇 胺、乙基醇胺、2-乙基己基胺、乙基甲基胺、乙基苄胺、乙二胺、辛基胺、 油烯基胺、环辛基胺、环丁基胺、环丙基胺、环己基胺、二异丙醇胺、 二乙醇胺、二乙基胺、二-2-乙基己基胺、二亚乙基三胺、二苯基胺、二 丁基胺、二丙基胺、二己基胺、二戊基胺、3-(二甲氨基)丙基胺、二甲基 乙基胺、二甲基乙二胺、二甲基辛基胺、1,3-二甲基丁基胺、二甲基-1,3- 丙二胺、二甲基己基胺、氨基丁醇、氨基丙醇、氨基丙二醇、N-乙酰氨 基乙醇、2-(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2-氨基-2-乙基-1,3-丙二醇、2-(2-氨基 乙氧基)乙醇、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胺、十六烷基胺、三异丙醇胺、 三异戊基胺、三乙醇胺、三辛基胺、三苯甲基胺、二(2-氨基乙基)1,3-丙 二胺、二(3-氨基丙基)乙二胺、二(3-氨基丙基)1,3-丙二胺、二(3-氨基丙基) 甲基胺、二(2-乙基己基)胺、二(三甲基甲硅烷基)胺、丁基胺、丁基异丙 基胺、丙二胺、丙基二胺、己胺、戊胺、2-甲基-环己胺、甲基丙基胺、 甲基苄胺、单乙醇胺、十二烷基胺、壬胺、三甲基胺、三乙胺、二甲基 丙基胺、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四亚乙基五胺、二乙基乙醇胺、氯化 四甲基铵、溴化四乙基铵、二羟基乙基硬脂胺、2-十七碳烯基-羟乙基咪 唑啉、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盐、氯化硬脂酰 氨基甲基吡啶盐、氯化二芳基二甲基铵聚合物、二烯丙基胺聚合物和单 烯丙基胺聚合物。

更具体而言,可使用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2-氨基-2-乙基-1,3-丙 二醇、乙醇胺、丙二胺和丙胺。

在这些凝集剂中,具体使用多价金属盐(Ca(NO3)、Mg(NO3)、Al(OH)3和聚氯化铝等)。

凝集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而且, 凝集剂的含量可以为0.01重量%~30重量%。

固化性溶液12A可以包含可溶解或分散对上述固化反应有贡献的主 要成分(单体、大分子单体、低聚物和预聚物以及聚合引发剂等)的水或有 机溶剂。主要成分的比例可以为,例如30重量%或30重量%以上、60重 量%或60重量%以上或者90重量%或90重量%以上。

固化性溶液12A可以包含可控制固化后的层的着色的各种着色剂。

基于兼顾吸油性材料对油性油墨的溶剂的吸液性与固化性材料的固 化性的观点,包含在固化性溶液12A中的固化性材料和吸油性材料的重 量比可以为90∶10~10∶90、80∶20~30∶70或者72∶25~50∶50。

基于固化性溶液12A的涂布容易性和油墨滴14A的固定化容易性的 观点,固化性溶液12A的粘度可以为50mPa·s~100000mPa·s、80mPa·s~ 50000mPa·s或者100mPa·s~10000mPa·s。固化性溶液的粘度可以高于 油墨的粘度。

含有固化性材料的固化性溶液12A在室温(25℃)可以具有低挥发性 或者不挥发性。低挥发性指在大气压下沸点为200℃或200℃以上。不挥 发性指在大气压下沸点为300℃或300℃以上。以下说明相同。

下面对上述实施方式中适用的油墨进行说明。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因此, 包含在油性油墨滴14A中的油性溶剂在吸油性材料中被吸收,防止了待 固化层12B中接受的油墨滴14A在待固化层12B中扩散,由此使油墨滴 14A固定在待固化层12B中,从而形成高分辨率图像。

首先,下面对油性溶剂进行说明。油性溶剂的实例包括如脂肪烃、 芳烃、醇、酮、酯、醚、二醇、含氮溶剂和植物油等有机溶剂。

脂肪烃的实例包括正己烷、环己烷、甲基己烷、正辛烷、甲基庚烷、 二甲基己烷、壬烷和癸烷,以及如合成异构烷油(Isopar)等正烷烃溶剂、 异烷烃溶剂和环烷烃溶剂等烷烃溶剂。

芳烃的实例包括甲苯、乙苯和二甲苯。

醇的实例包括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醇和苯甲醇。酮的实例 包括丙酮、甲基乙基酮、戊酮、己酮、庚酮和环己酮。

酯的实例包括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酯和丁酸 乙酯。

醚的实例包括乙醚、乙基丙基醚和乙基异丙基醚。

二醇的实例包括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己二醇、甘油和聚丙 二醇。可以使用如乙二醇甲基醚、乙二醇乙基醚、乙二醇丁基醚、二乙 二醇乙基醚和二乙二醇丁基醚等二醇衍生物。

植物油的实例包括干性油、半干性油和不干性油。干性油的实例包 括紫苏油、亚麻油、桐油、罂粟籽油、核桃油、红花油和葵花籽油,半 干性油的实例包括菜籽油,不干性油的实例包括棕榈油。

动物油的实例包括猪油、牛油、鱼油、鸡油、蛹油、羊毛脂、马油、 鲸油、貂油、鲨鱼油和蜂胶。

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在吸油性材料中可以容易地吸收油性溶剂。例如,如上所述使用难 以吸收具有极性的材料的吸油性材料时,可以使用非极性溶剂作为油性 溶剂。此溶剂的实例包括不具有极性基团取代基的脂肪烃或芳烃、长链 脂肪酸酯和长链脂肪酰胺。

油性溶剂可以具有低挥发性或者不挥发性。油性溶剂具有低挥发性 或者不挥发性时,在记录头喷嘴的末端部难以发生由于溶剂挥发而导致 的油墨状态变化,从而耐喷嘴堵塞性优良并且喷出稳定性优良。基于喷 出稳定性和耐喷嘴堵塞性的观点,油性溶剂可以具有低粘度。具有低粘 度和低挥发性的油性溶剂的实例包括支化脂肪烃。

其次,对记录材料进行说明。记录材料的实例包括着色剂。作为着 色剂,可以使用染料和颜料。基于耐久性的观点,可以使用颜料。

可以使用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黑色颜料的实例包括如炉黑、灯黑、 乙炔黑和槽法炭黑等炭黑颜料。除黑色和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三原色 颜料以外,还可以使用如红、绿、蓝、褐和白等特定色颜料、如金色和 银色等金属光泽颜料、如无色和浅色等体质颜料和塑性颜料等。还可以 使用为本发明新合成的颜料。

而且,通过将染料或颜料固定化到作为核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或聚 合物珠等的表面上而制得的颗粒、染料的不溶性色淀化物、着色乳液或 着色胶乳等也可以用作颜料。

黑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Raven 7000、Raven 5750、Raven 5250、 Raven 5000 Ultra II、Raven 3500、Raven 2000、Raven 1500、Raven 1250、 Raven 1200、Raven 1190 ULTRA II、Raven 1170、Raven 1255、Raven 1080 和Raven 1060(由Columbian Carbon Company制造);Regal 400R、Regal 330R、Regal 660R、Mogul L、Black Pearls L、Monarch 700、Monarch 800、 Monarch 880、Monarch 900、Monarch 1000、Monarch 1100、Monarch 1300 和Monarch 1400(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Color Black FW1、Color Black FW2、Color Black FW2V、Color Black 18、Color Black FW200、Color Black S150、Color Black S160、Color Black S170、Printex 35、Printex U、Printex V、Printex 140U、Printex 140V、Special Black 6、Special Black 5、Special Black 4A和Special Black 4(由Degussa Co.制造);和No.25、No.33、No. 40、No.47、No.52、No.900、No.2300、MCF-88、MA 600、MA 7、MA 8and MA 100(由三菱化学社制造)。不过,此颜料并非局限于此。

而青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蓝-1、-2、-3、-15、-15:1、-15:2、 -15:3、-15:4、-16、-22和-60,此颜料并非局限于此。

而品红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红-5、-7、-12、-48、-48:1、 -57、-112、-122、-123、-146、-168、-177、-184、-202和C.I.颜料紫-19, 此颜料并非局限于此。

而黄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黄-1、-2、-3、-12、-13、-14、 -16、-17、-73、-74、-75、-83、93、-95、-97、-98、-114、-128、-129、 -138、-151、-154和-180,此颜料并非局限于此。

这里,在将颜料用作着色剂的情况中,可以在颜料以外还使用颜料 分散剂。作为可用的颜料分散剂,可以举出聚合物分散剂、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聚合物颜料分散剂,可以使用具有亲水结构部和疏水结构部的 聚合物。作为具有亲水结构部和疏水结构部的聚合物,可以使用缩合聚 合物和加成聚合物。作为缩合聚合物,可以举出公知的聚酯分散剂。作 为加成聚合物,可以举出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单体的加成聚合 物。通过将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亲水基的单体与具有α,β-烯键式 不饱和基团和疏水基的单体组合共聚,可以获得目标聚合物分散剂。而 且,也可以使用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亲水基的单体的均聚物。

作为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亲水基的单体,可以举出具有羧 基、磺酸基、羟基或磷酸基等的单体,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 酸、衣康酸、衣康酸单酯、马来酸、马来酸单酯、富马酸、富马酸单酯、 乙烯基磺酸、苯乙烯磺酸、磺化乙烯基萘、乙烯醇、丙烯酰胺、甲基丙 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二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甲基丙烯酰氧基 乙基苯基过磷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疏水基的单体,可以举出如苯乙 烯、α-甲基苯乙烯和乙烯基甲苯等苯乙烯衍生物、乙烯基环己烷、乙烯 萘、乙烯基萘衍生物、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 苯酯、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巴豆酸烷基酯、衣康酸二烷基酯和马来酸 二烷基酯等。

用作聚合物分散剂的聚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苯乙烯-苯乙烯磺酸共 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 酸共聚物、乙烯基萘-马来酸共聚物、乙烯基萘-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 基萘-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 烯-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共 聚物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除它们以外,还可 以将具有聚氧化乙烯基或羟基的单体共聚。

上述聚合物分散剂的实例包括重均分子量为2000~50000的聚合 物。

颜料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尽管颜料 分散剂的添加量根据颜料类型而变化,但是,一般相对于颜料以总计 0.1重量%~100重量%的比例添加。

被覆有树脂的颜料可以用作着色剂。此颜料称作微胶囊颜料,其包 括由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社和Toyo Ink MFG Co.,Ltd.制造的市售微胶囊 颜料以及为本发明的使用而制备的微胶囊颜料。

而且,还可以使用在高分子物质上物理吸附或者化学键合上述颜料 的树脂分散型颜料。

另外,记录材料的实例包括如亲水性阴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阳离 子染料、反应性染料、聚合物染料和油溶性染料等染料;用染料着色的 蜡粉末、树脂粉末和乳液;荧光染料和荧光颜料;红外线吸收剂;紫外 线吸收剂;如以铁酸盐和磁铁矿为代表的强磁性体等磁性体;以氧化钛 和氧化锌为代表的半导体及光催化剂;其他有机和无机电子材料颗粒。

记录材料的含量(浓度)例如相对于油墨为5重量%~30重量%。

记录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例如10nm~1000nm。

记录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表示记录材料本身的粒径或者当如分散剂 等添加剂附着到记录材料上时的带有添加剂的记录材料的粒径。在本发 明中,作为测量体积平均粒径的装置,使用了MICROTRUCK UPA粒度 分析计9340(由Leeds & Northrup Corp.制造)。根据预定测定法将4ml油 墨放入测量池进行测定。作为测定时需输入的参数,将油墨的粘度输入 作为粘度,并将记录材料的密度输入作为分散颗粒的密度。

下面,对其他添加剂进行说明。可以将表面活性剂添加到油墨中。

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可以举出各种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 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等。尤其是,可以 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面,列举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可以 包括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苯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高级脂肪酸盐、 高级脂肪酸酯的硫酸酯盐、高级脂肪酸酯的磺酸盐、高级醇醚的硫酸酯 盐和磺酸盐、高级烷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羧酸盐、聚氧 化乙烯烷基醚硫酸盐、烷基磷酸盐和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磷酸盐,更具体 地说,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异丙基萘磺酸盐、单丁基苯基苯酚单磺 酸盐、单丁基联苯基磺酸盐、单丁基联苯基磺酸盐和二丁基苯基苯酚二 磺酸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可以包括聚氧化乙烯烷基醚、聚氧化乙烯 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乙 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 酯、聚氧化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 化乙烯烷基胺、聚氧化乙烯脂肪酰胺、烷基烷醇酰胺、聚乙二醇聚丙二 醇嵌段共聚物、乙炔二醇和乙炔二醇的聚氧化乙烯加成物,更具体地说, 包括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化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化乙烯十二 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乙烯烷基醚、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 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脂肪酸烷基醇酰胺、聚 乙二醇聚丙二醇嵌段共聚物、乙炔二醇和乙炔二醇的聚氧化乙烯加成物。

另外,可以使用如聚硅氧烷氧化乙烯加成物等硅酮表面活性剂、如 全氟烷基羧酸盐、全氟烷基磺酸盐和氧化乙烯全氟烷基醚等氟表面活性 剂、如针孢子酸、鼠李糖脂和溶血卵磷脂等生物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混合物使用。基于溶解性等的 观点,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可以为1~20。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可以为0.001重量%~5重量%,或者0.01重 量%~3重量%。

而且,另外还可以向油墨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以调节渗透性为 目的的渗透剂或者以调节油墨喷出性为目的的聚乙烯亚胺、聚胺、聚乙 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和用于调节电导 率和pH的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锂等碱金属化合物。必要时, 还可以添加pH缓冲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粘度调节剂、导电剂、紫外 线吸收剂或螯合剂等。

下面,将对油墨的特性进行说明。首先,油墨的表面张力可以为 20mN/m~45mN/m。

这里,作为表面压力,使用了在23℃和55%RH(相对湿度)条件 下通过使用WILLHERMY型表面张力计(由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 而测定的值。

油墨的粘度可以为1.5~30mPa·s,或者1.5~20mPa·s。基于记录头 喷出性的观点,油墨粘度可以为20mPa·s或20mPa·s以下。油墨粘度可 以低于上述固化性溶液的粘度。

这里,作为粘度,使用了在23℃和1,400s-1的剪切速度下使用 REOMAT 115(由Contraves制造)作为测定装置测定的值。

油墨不局限于上述构成。除记录材料以外,其还可以包含例如液晶 材料和电子材料等功能性材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各色的喷墨记 录头14处,基于图像数据,有选择地喷出油墨滴14A,将全色图像记录 在记录介质P上。不过,其并非局限于将文字和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本发明中的装置可以普遍适用于工业用液滴喷出(喷射)装置。

实施例

下面通过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不过,这些实施例并 非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使用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的记录设备(参照图2),通 过由溶液供给装置将固化性溶液供给至中间转印带而形成待固化层,通 过将各种油墨从记录头喷到待固化层上而形成图像。在通过转印装置将 待固化层转印至记录介质之后,通过由刺激供给装置供给刺激而将待固 化层固化,由此实施印刷,并进行评价。条件如下。

·中间转印带:厚度为0.1mm、带宽为350mm且外径为168mm的 聚酰亚胺环带,并且涂覆有氟类树脂(处理速度:400mm/s)

·溶液供给装置:凹版辊式涂布机(待固化层的层厚:15μm)

·各记录头:压电式记录头(分辨率600dpi(dpi:每英寸的点数,下 同))

·转印装置(加压辊):直径为30mm且涂覆有氟类树脂的钢管(压在中 间转印带上的挤压力:线压力3kgf/cm)

·刺激供给装置:金属卤化物灯(灯最大输出:1.5kW)

·记录介质:两种(美术纸(OK金藤)和普通纸(FX-P纸,由富士施乐 社制造))

使用了如下制得的固化性溶液和各色油墨。

-固化性溶液1-

·聚氨酯丙烯酸酯(固化性材料):25重量份

·丙烯酰吗啉(固化性材料):40重量份

·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丙-1-酮(光聚合引发剂):2重量份

·聚降冰片烯(吸油性材料):30重量份

作为表面活性剂,将0.3重量份的脱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添加到上 述组成中,并使用球磨机混合,从而获得粘度为约1500mPa·s的“固化 性溶液1”。“固化性溶液1”中的吸油性材料的吸液量示于表1中。

-黑色油墨1-

·Bk颜料分散液(Solsperse 28000(由Noveon,Inc.制造的分散剂)添加 到炭黑中并分散在Isopar L中(由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颜料浓 度:20重量%):20重量份

·Isopar E(由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非极性溶剂):60重量份

·油酸丁酯:10重量份

将上述组成混合,并向其中进一步添加Isopar E和油酸丁酯以调节 粘度为7.8mPa·s,从而获得“黑色油墨1”。

-青色油墨1-

·青色颜料分散液(Solsperse 55000(由Noveon,Inc.制造的分散剂)添 加到酞菁颜料中并分散在Isopar G中(由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 (颜料浓度:15重量%):30重量份

·Isopar L(由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55重量份

·乙基化豆油:10重量份

将上述组成混合,并向其中进一步添加Isopar L和乙基化豆油以调 节粘度为6.7mPa·s,由此获得“青色油墨1”

-品红色油墨1-

·品红色颜料分散液(Solsperse 37500(由Noveon,Inc.制造的分散剂) 添加到喹吖啶酮中并分散在Isopar M中(由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 (颜料浓度:18重量%):25重量份

·Isopar G(由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非极性溶剂):45重量份

·油酸乙酯:20重量份

·油醇:5重量份

将上述组成混合,并向其中进一步添加Isopar G和油酸乙酯以调节 粘度为5.6mPa·s,由此获得“品红色油墨1”。

-黄色油墨1-

·黄色颜料分散液(Disperbyk-101(由BYK-Chemie制造的分散剂)添加 到颜料黄74中并分散在Isopar E中(由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颜 料浓度:12重量%):25重量份

·Isopar M(由Exxon Mobil Corporation制造)(非极性溶剂):55重量份

·硬脂酸甲酯:15重量份

将上述组成混合,并向其中进一步添加Isopar M和硬脂酸甲酯以调 节粘度为5.9mPa·s,由此获得“黄色油墨1”。

使用辊式涂布机将“固化性溶液1”涂布在氟类树脂带上而形成厚 度为15μm的“待固化层”,并使用压电头(分辨率:600dpi)在“待固化 层”上分别进行上述4种油墨的印刷。然后,使树脂带与美术纸(OK金 藤)或普通纸(FX-P纸,由富士施乐社制造)相互接触,并同时将“待固化 层”转印至纸,通过使用输出为1.5kW的金属卤化物灯的紫外线照射来 进行固化。

(对比例1)

通过从各记录头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各油墨直接喷到美术纸(OK金 藤)或普通纸(FX-P纸,由富士施乐社制造)上而形成图像,但是未进行转 印步骤和紫外线照射步骤。

(对比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印刷,不同之处在于:在没有将含有 固化性材料的固化性溶液供给至中间转印鼓且没有进行紫外线照射步骤 的情况下,通过将油墨直接喷到中间转印鼓上而形成图像,之后,在美 术纸(OK金藤)或普通纸(FX-P纸,由富士施乐社制造)上进行转印。

(对比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印刷,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除不包含 聚降冰片烯以外具有与固化性溶液1相同的组成的“固化性溶液A”代 替“固化性溶液1”。

(实施例2)

-固化性溶液2-

·聚酯丙烯酸酯(固化性材料):20重量份

·N,N-二甲基丙烯酰胺(固化性材料):40重量份

·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1-酮(光聚合引发剂):1.5重量份

·脱氢松香酸钙(吸油性材料):40重量份

作为表面活性剂,将0.4重量份的Solsperse 32000(由Lubrizol Corporation制造)添加到上述组成中并使用球磨机混合,从而获得粘度为 约3400mPa·s的“固化性溶液2”。“固化性溶液2”中的吸油性材料的吸 液量示于表1中。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印刷,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固化性 溶液2”代替“固化性溶液1”,并且“待固化层”的厚度为10μm。

(实施例3)

-固化性溶液3-

·环氧丙烯酸酯(固化性材料):40重量份

·N-羟乙基丙烯酰胺(固化性材料):35重量份

·Irgacure 754(光聚合引发剂):0.5重量份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吸油性材料):25重量份

作为表面活性剂,将0.5重量份的Solsperse 39000(由Lubrizol Corporation制造)添加到上述组成中,并使用球磨机混合,从而获得粘度 为约4000mPa·s的“固化性溶液3”。“固化性溶液3”中的吸油性材料的 吸液量示于表1中。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印刷,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固化性 溶液3”代替“固化性溶液1”,并且“待固化层”的厚度为8μm。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中的“固化性溶液1”相同的方式制备“固化性溶液4”, 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亚苄基山梨糖醇代替聚降冰片烯作为吸油性材料。使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油墨,并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

(对比例4)

以与实施例1中的“固化性溶液1”相同的方式制备“固化性溶液B”, 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作为“吸水性材料”的聚丙烯酸钠代替聚降冰片烯。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印刷,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固化性溶 液B”代替“固化性溶液1”。

表1

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的评价如下进行。

-干燥性评价-

测定了印刷后的干燥速度。具体而言,将涂布纸(High Grade G CAA0002,由富士施乐社制造)放在所印刷的图像上,在其上施加100g/cm2的荷重。测定达到油墨不转印至所放置的纸的状态所需的时间。评价标 准如下,G1和G2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结果示于表2中。

G1:印刷后1秒不到;

G2:印刷后1秒至2秒不到;

G3:印刷后2秒至5秒不到;

G4:印刷后5秒或5秒以上。

-洇纸评价-

对于所得印刷图像的文字部进行了目视评价。评价标准如下,G1和 G2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结果示于表2中。

G1:未观察到文字部的洇纸;

G2:稍微观察到文字部的洇纸但是实用上没有问题;

G3:显著观察到文字部的洇纸。

-定影性评价-

印刷1分钟后,用手指摩擦图像部,从手指的污染判断定影性。评 价标准如下,G1和G2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结果示于表2中。

G1:未观察到污染;

G2:稍微观察到污染;

G3:明显观察到污染。

-耐光性评价-

印刷完成24小时后,用氙灯照射12小时,感官评价照射前后的褪 色程度。评价标准如下,G1和G2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结果示于表2中。

G1:未观察到褪色;

G2:稍微观察到褪色;

G3:显著观察到褪色。

-耐气性评价-

制作印刷有100%覆盖图案的印刷物,并在臭氧浓度为1.0ppm的条 件下暴露24小时。使用X-rite 404测定暴露后的印刷物的光学浓度。评 价标准如下,G1和G2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结果示于表2中。

G1:暴露后的光学浓度与初始光学浓度之比为90%或90%以上;

G2:暴露后的光学浓度与初始光学浓度之比为80%或80%以上;

G3:暴露后的光学浓度与初始光学浓度之比低于80%。

                      表2

*1:油墨残留在纸上,并且图像未被固定。

实施例与对比例的上述结果表明:与对比例相比,在实施例中,可 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成像,可以 防止油墨扩散,可以形成高分辨率图像。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39211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5.23 CN 101392110 B *CN101392110B* (21)申请号 200810087839.8 (22)申请日 2008.03.26 2007-240835 2007.09.18 JP C09D 11/10(2006.01) B41J 2/01(2006.01) (73)专利权人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山下嘉郎 桥本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丁香兰 谢栒 US 20050270351 A1,2005.12.08, 。

2、CN 1112948 A,1995.12.06, JP 特开 2001-212956 A,2001.08.07, US 6837578 B2,2005.01.04, (54) 发明名称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 录设备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图像 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 所述组合物包含可在 外部刺激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和吸油性材料。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王丽娜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

3、25 页 附图 4 页 1/1 页 2 1. 一种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所述油墨组包含 : 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 所述固化性溶液包含可在外部刺激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和 吸油性材料 ; 和 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固化性 材料的非吸液性。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 苯乙 烯 - 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其中, 所述固化性材料为可在紫外线照射 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5. 如权利要求 1 所。

4、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油性溶 剂的吸液性。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 苯乙 烯 - 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而且所述油性溶剂为非极性溶剂。 7.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 所述记录方法包括 : 通过供给单元将所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供给至中间转印体上 ; 通过喷出单元将含有油性溶剂的所述油性油墨喷到由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 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形成的待固化层上 ; 通过转印单元将已喷有所述油性油墨的所述待固化层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记录 介质 。

5、; 和 通过刺激供给单元供给用于固化所述待固化层的刺激。 8.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的记录方法, 所述记录方法包括 : 通过供给单元将所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供给至记录介质上 ; 通过喷出单元将含有油性溶剂的所述油性油墨喷到由供给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 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形成的待固化层上 ; 和 通过刺激供给单元供给用于固化所述待固化层的刺激。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 包含在所述图像记录用固化性溶液中的所述 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油性溶剂的吸液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 苯乙烯-丁二 烯共聚物和。

6、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而且所述油性溶剂为非极性溶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392110 B 2 1/25 页 3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喷墨记录法是使用油墨记录图像、 数据等的方法之一。喷墨记录法的原理为从喷 嘴、 狭缝或多孔膜等喷出液体或熔融固体油墨从而在纸、 布、 膜等上进行记录。已提出了各 种喷墨法, 例如使用静电引力喷出油墨的所谓的电荷控制法、 使用压电元件的振动压力喷 出油墨的所谓的按需喷墨 (drop-on-demand) 法 ( 压力脉。

7、冲法 ) 以及使用由高热形成和生 长气泡而产生的压力来喷出油墨的所谓的热喷墨法。通过这些方法, 可以获得极高分辨率 的图像和数据的记录物。 0003 在使用油墨的记录方法 ( 包括所述喷墨记录法 ) 中, 为了在如渗透性介质和非渗 透性介质等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高画质记录, 已提出在中间转印体上记录之后再转印到记 录介质的方法。 0004 例如, 在日本特开2000-343808中, 提出了在中间体上供给多种粉末混合物(例如 具有不同吸水性的聚合物、 具有不同尺寸的吸水性聚合物和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吸水性聚合 物 ) 的情况下进行记录的方法。 0005 在日本特开 2000-94654 中, 提出了。

8、在中间体上供给通过与油墨相接触而增稠油 墨的固体颗粒 ( 多糖聚合物、 藻酸和角叉菜胶的颗粒 ) 的情况下进行记录的方法。 0006 在日本特开2003-57967中, 提出了在中间体上形成疏水性树脂颗粒层使油墨(例 如慢干(SD)型油墨)保持在疏水性树脂颗粒层的空隙中并将此层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方法。 0007 在日本特开 2002-370347 中, 提出了在中间体 ( 片 ) 上设置通过湿式涂布无机颗 粒、 疏水性聚合物等而制得的空隙型油墨吸收层、 在其上喷射染料油墨并将此层转印到记 录介质的方法。 0008 在日本特开 2002-321443 中, 提出了一种喷墨中间转印介质, 其具有包含。

9、热塑性 树脂颗粒和非热塑性树脂颗粒且通过在所述热塑性树脂颗粒的最低成膜温度 (MFT) 以下 干燥而形成的多孔油墨吸收层。 0009 在日本特开 2001-10114 中, 提出了一种记录设备, 其在中间转印体上供给作为高 电阻体的且通过与液体接触而增稠的粉末, 使此粉末与液体接触而形成图像, 并将中间转 印体上的增稠的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 0010 在日本特开平 11-188858 中, 提出了一种记录设备, 其中, 预先将对于液滴显示溶 解性或溶胀性且能够增加液滴粘度的粉末形成于中间转印体上, 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液 滴到达中间转印体, 此粉末被液滴溶解或溶胀, 中间转印体将被该粉末变得高。

10、粘度化的液 滴带到转印部并转印到记录纸。 0011 在日本特开 2001-212956 中, 提出了一种记录方法, 其中, 将液体附着到中间转印 体的表面上, 再将印刷板上的油墨或飞行油墨滴转印到该中间转印体, 从而使油墨附着到 此液体上, 将中间转印体上的油墨与液体一起转印到待印刷体。 说 明 书 CN 101392110 B 3 2/25 页 4 0012 在日本特开 2001-315426 中, 提出了一种喷墨印刷法, 其中, 利用静电场通过喷墨 法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形成油性油墨图像, 通过将形成于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以接触法 转印到印刷介质而制得印刷物。 0013 在日本特开 2005。

11、-170036 中, 提出了一种喷墨记录法, 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将用 于降低着色油墨的流动性的第一材料施加到中间转印体 ; 从记录头将着色油墨施加到已施 加有第一材料的中间转印体, 由此形成油墨图像 ; 将油墨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 ; 其中, 在转 印步骤之前, 将第二材料施加到中间转印体以改善图像的耐磨性。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 使用它 们, 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成像, 可以防止油性油 墨扩散, 可以形成高分辨率图像。 0015 可以通过本发明的以下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16 本发明的。

12、第一方案是一种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所述组合物包含可在外部刺激下固 化的固化性材料, 和吸油性材料。 0017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如第一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 料具有对所述固化性材料的非吸液性。 0018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如第一或第二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其中, 所述吸 油性材料为选自松香类、 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0019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如第一或第二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其中, 所述固 化性材料为可在紫外线照射下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0020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一种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所述油墨组包含第一或第二方案。

13、所 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和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 0021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如第五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 料具有对所述油性溶剂的吸液性。 0022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是如第五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油墨组,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 料为选自松香类、 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所述油性溶剂 为非极性溶剂。 0023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是一种记录设备, 所述记录设备包含 : 0024 中间转印体 ; 0025 供给单元, 该单元将第一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体 上 ; 0026 喷出单元, 该单元将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喷到由。

14、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 所述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形成的待固化层上 ; 0027 转印单元, 该单元将已喷有所述油性油墨的所述待固化层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 至记录介质 ; 和 0028 刺激供给单元, 该单元供给用于固化所述待固化层的刺激。 0029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是一种记录设备, 所述记录设备包含 : 0030 供给单元, 该单元将第一方案所述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记录介质上 ; 说 明 书 CN 101392110 B 4 3/25 页 5 0031 喷出单元, 该单元将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喷至由供给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 述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形成的待固化层上 ; 和 0032 刺激供给单元。

15、, 该单元供给用于固化所述待固化层的刺激。 0033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是如第八或第九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 包含在所述图像 记录用组合物中的所述吸油性材料具有对所述油性溶剂的吸液性。 0034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是如第八或第九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 其中, 所述吸油性材 料为选自松香类、 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和聚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所述油性溶剂 为非极性溶剂。 0035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 介质上进行成像, 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 可以形成高分辨率图像。 0036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效果是使得吸油性材料对油性油墨的吸液性几乎不会。

16、下降, 因为与吸油性材料具有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性的情况相比, 第二方案所述的吸油性材料 中, 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量较小。 0037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容易地选择含有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 以便吸油 性材料对油性溶剂的吸液性高于其对固化性材料的吸液性。 0038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效果是与使用其他固化性材料的情况相比, 可以进行高速记 录, 并且该记录特别适用于非渗透性介质。 0039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 介质上进行成像, 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 可以形成高分辨率图像。 0040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

17、的各种记录 介质上进行成像, 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 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0041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因为与油性溶剂为极性溶 剂的情况相比, 吸油性材料容易吸收作为非极性溶剂的油性溶剂。 0042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 介质上进行成像, 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 可以形成高分辨率图像。另一效果是, 因为使用 了中间转印方式, 图像保存性优良。 0043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 介质上进行成像, 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 可以形成高分辨率图像。另一效果是, 因为使用 了。

18、直接记录方式, 构成简单且可以以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成像。 0044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 介质上进行成像, 可以防止油性油墨扩散, 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0045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形成更高分辨率图像, 因为与油性溶剂为极性 溶剂的情况相比, 吸油性材料容易吸收作为非极性溶剂的油性溶剂。 附图说明 0046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 0047 图 1 为显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 0048 图 2 为显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 0049 图 3 为显。

19、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 说 明 书 CN 101392110 B 5 4/25 页 6 0050 图 4 为显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全部附图中, 对具有实 质上相同的功能的部件给予了相同的符号, 省略重复说明。 0052 (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 0053 图 1 为显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0054 如图1所示,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1通过包括中间转印鼓10、 溶液 供给装置 12( 将包含能够由外部刺激 ( 能量 ) 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和吸。

20、油性材料的固化性溶 液12A供给至中间转印鼓10上以形成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 喷墨记录头 14( 通过将包含油性溶剂的油性油墨滴 14A 喷至待固化层 12B 上而形成图像 T)、 转印装置 16(通过将记录介质P放到中间转印鼓10上并加压而将形成有图像T的待固化层12B转印 至记录介质 P 上 ) 和刺激供给装置 18( 供给刺激从而将已转印到记录介质 P 上的待固化层 12B 固化 ) 而构成。 0055 在中间转印鼓 10 的旋转方向, 在转印装置 16 的下游侧配置了用来除去残留在中 间转印鼓 10 的表面上的待固化层 12B 的残留物并且除去如除了残留物以外的异。

21、物 ( 记录 介质 P 的纸粉等 ) 等附着物的清洁装置 20。 0056 中间转印鼓 10 的构成的实例包括具有圆筒状基体和涂覆到此基体表面上的表面 层的构成。中间转印鼓 10 的宽度 ( 轴向长度 ) 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 P 的宽度。 0057 圆筒状基体的材料的实例包括铝、 不锈钢 (SUS) 和铜。 0058 表面层的实例包括各种树脂 例如, 聚酰亚胺、 聚酰胺酰亚胺、 聚酯、 聚氨酯、 聚酰 胺、 聚醚砜、 氟类树脂等 和各种橡胶 ( 例如, 丁腈橡胶、 乙丙橡胶、 氯丁橡胶、 异戊二烯橡 胶、 丁苯橡胶、 丁二烯橡胶、 丁基橡胶、 氯磺化聚乙烯、 聚氨酯橡胶、 环氧氯丙烷橡胶、 丙。

22、烯酸 橡胶、 硅橡胶、 氟橡胶等 )。表面层可以为单层构成或者多层构成。 0059 例如, 溶液供给装置 12 通过包括位于储存固化性溶液 12A 的壳体 12C 内的供给辊 12D( 该供给辊 12D 将固化性溶液 12A 供给至中间转印鼓 10) 和刮刀 12E( 该刮刀 12E 限定 由所供给的固化性溶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的厚度 ) 而构成。 0060 溶液供给装置 12 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 供给辊 12D 连续地与中间转印鼓 10 接触或 者与中间转印鼓 10 分离。在溶液供给装置 12 中, 固化性溶液 12A 可以从独立溶液供给系 统 ( 图中未示出 ) 供给至壳。

23、体 12C, 以便固化性溶液 12A 的供给不中断。 0061 包含在固化性溶液 12A 中的 “能够由外部刺激 ( 能量 ) 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指可在 外部刺激下固化而变为 “固化树脂” 的材料。其实例包括固化性单体、 固化性大分子单体、 固化性低聚物和固化性预聚物。详情见下文所述。 0062 包含在固化性溶液 12A 中的 “吸油性材料” 指吸收油性溶剂的材料。详情见下文 所述。 0063 溶液供给装置 12 不局限于上述构成, 可以应用使用公知供给方法 ( 例如, 用绕线 棒涂布机涂布、 用喷涂法涂布、 用喷墨法涂布、 用气刀法涂布、 用刮刀法涂布和用辊涂法涂 布等涂布法 ) 的装置。。

24、 0064 喷墨记录头 14 通过包括各色的记录头 ( 例如, 从中间转印鼓 10 的旋转方向的上 说 明 书 CN 101392110 B 6 5/25 页 7 游侧起的喷出黑色油墨的记录头 14K、 喷出青色油墨的记录头 14C、 喷出品红色油墨的记录 头 14M 和喷出黄色油墨的记录头 14Y) 而构成。记录头 14 的构成不局限于上述构成, 其可 以仅由记录头 14K 构成, 或者可以仅由记录头 14C、 记录头 14M 和记录头 14Y 构成。 0065 各记录头 14 可以为宽度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 P 的宽度的线型喷墨记录头。作为 备选, 可以使用常规扫描型喷墨记录头。各记录头 1。

25、4 的喷出油墨的方法没有限制, 只要其 能够喷出油墨即可, 例如压电元件驱动型和发热元件驱动型。 0066 从中间转印鼓 10 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起, 以记录头 14K、 记录头 14C、 记录头 14M 和记录头 14Y 的顺序, 串联配置各记录头 14。 0067 各记录头 14 配置为中间转印鼓 10 的表面与记录头的喷嘴面之间的距离为例如 约 0.3 0.7mm。各记录头 14 配置为长度方向与中间转印鼓的旋转方向相交 ( 例如, 为直 角 )。 0068 转印装置 16 通过包括配置成压在中间转印鼓 10 上的加压辊 16A 而构成。例如, 加压辊 16A 可以构成为具有与上述中间转。

26、印鼓 10 相同的材料构成。 0069 刺激供给装置 18 根据包含在所用的固化性溶液 12A 中的固化性材料的类型来选 择。具体而言, 例如, 在采用紫外固化性材料的情况中, 将以紫外线照射固化性溶液 12A( 由 固化性溶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的紫外线照射装置选作刺激供给装置 18。在采用电 子束固化性材料的情况中, 将以电子束照射固化性溶液12A(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 化层 12B) 的电子束照射装置选作刺激供给装置 18。在采用热固性材料的情况中, 将对固 化性溶液 12A( 由固化性溶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加热的加热装置选作刺激供给装置 18。。

27、 0070 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实例包括金属卤化物灯、 高压水银灯、 超高压水银灯、 深紫外线 灯、 使用微波从外部以无电极的方式激发水银灯的灯、 紫外激光、 氙灯和 UV-LED( 紫外线发 光二极管 )。 0071 紫外线照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 只要其能够充分固化含有紫外固化性材料的固 化性溶液 12A( 由固化性溶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即可, 并且可以根据紫外固化性材 料的类型和待固化层 12B 的厚度等来选择。条件的实例包括用 120W/cm 功率密度的高压水 银灯照射 2 秒的条件。 0072 电子束照射装置的实例包括扫描型和帘型, 帘型为以下装置 : 通过真空室内的栅。

28、 极引出灯丝上产生的热电子, 迅速用高电压(例如, 70300kV)对其加速从而产生电子流, 并使其通过窗箔而放出到大气侧。 电子束的波长一般小于1nm, 且电子束的能量可以达到几 MeV。不过, 可以使用波数为 pm 量级且能量为数十 keV 至数百 keV 的电子束。 0073 电子束照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 只要其能够充分固化含有电子束固化性材料的 固化性溶液 12A( 由固化性溶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即可, 并且可以根据电子束固化 性材料的类型和待固化层 12B 的厚度等来选择。条件的实例包括电子束的量为 5kGy 100kGy 的水平的条件。 0074 加热装置的实例。

29、包括卤素灯、 陶瓷加热器、 镍铬丝加热器、 微波加热器和红外线 灯。使用电磁感应方法的加热装置可以用作加热装置。 0075 加热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 只要其能够充分固化含有热固性材料的固化性溶液 12A(由固化性溶液12A形成的待固化层12B)即可, 并且可以根据热固性材料的类型和待固 说 明 书 CN 101392110 B 7 6/25 页 8 化层 12B 的厚度等来选择。条件的实例包括在空气中在 200进行加热 5 分钟的条件。 0076 “充分固化状态” 指将渗透性纸张 ( 普通纸 ) 放在通过使用刺激供给装置 18 将待 固化层 12B 固化而获得的固化层上然后施加 200g 的荷。

30、重时不发生转印的状态。 0077 任何渗透性介质 ( 例如, 普通纸、 涂布纸等 ) 和非渗透性介质 ( 例如, 美术纸、 树脂 膜等)都可以用作记录介质P。 记录介质并不局限于这些, 还可以为如半导体基板等其他工 业制品。 0078 下面对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 101 的图像记录过程进行说明。 0079 在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1中, 中间转印鼓10为旋转驱动的, 首先, 由溶液供给 装置 12 通过将固化性溶液 12A 供给至中间转印鼓 10 的表面来形成待固化层 12B。 0080 待固化层12B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 但是可以为150m、 220m或者3 10m。在画质较低 ( 油墨。

31、投入量较小 ( 例如, 0.1 1.5g/m2) 的情况中, 可以控制待固化 层 12B 的厚度为最小必需厚度 ( 例如 1 5m), 而在画质较高 ( 油墨投入量较大 ( 例如, 4 15g/m2) 的情况中, 可以将其控制为例如 4 10m 的厚度。 0081 例如, 当待固化层 12B 的厚度设置为使油墨滴 14A 不到达待固化层 12B 的最下层 的程度时, 在向记录介质 P 转印后, 待固化层 12B 中存在油墨滴 14A 的部分未暴露, 并且在 固化后不存在油墨滴 14A 的部分起到保护层的作用。 0082 通过喷墨记录头 14 喷出油墨滴 14A, 并将油墨滴 14A 施加到供给。

32、至中间转印鼓 10 上的待固化层 12B。喷墨记录头 14 基于预定图像信息将油墨滴 14A 施加到待固化层 12B 的 预定位置。 0083 通过喷墨记录头 14 进行的油墨滴 14A 的喷出在作为刚性体的中间转印鼓 10 上进 行。即, 在此鼓的表面没有挠曲的状态下在待固化层 12B 上进行油墨滴 14A 的喷出。 0084 通过由转印装置 16 将记录介质 P 插入中间转印鼓 10 与转印装置 16 之间并对待 固化层 12B 加压, 将形成有由油墨滴 14A 构成的图像的待固化层 12B 转印到记录介质 P 上。 0085 通过用刺激供给装置 18 将待固化层 12B 固化, 将由油墨。

33、滴 14A 形成的图像 T 通过 固化树脂定影到记录介质 P 上。从而, 在记录介质 P 上形成包含由油墨滴 14A 形成的图像 T 的固化树脂层 ( 图像层 )。 0086 在待固化层 12B 转印到记录介质 P 后, 将残留在中间转印鼓 10 的表面上的待固化 层 12B 的残留物和异物通过清洁装置 20 除去, 在中间转印鼓 10 上, 由溶液供给装置 12 通 过供给固化性溶液 12A 来再次形成待固化层 12B, 并重复该图像记录过程。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 101 中, 如上所述进行图像记录。 0088 (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 0089 图 2 为显示第二示例性实。

34、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0090 如图 2 所示,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 102 为以下实施方式 : 其中, 设有 中间转印带 22 以代替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转印鼓 10。 0091 设置中间转印带 22, 例如, 以便其被两个支持辊 22A 和加压辊 16B( 转印装置 16) 以从内周面一侧施加张力的方式可旋转地支撑。 0092 中间转印带 22 的宽度 ( 轴向长度 ) 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 P 的宽度。 0093 例如, 中间转印带 22 由各种树脂 例如, 聚酰亚胺、 聚酰胺酰亚胺、 聚酯、 聚氨酯、 聚酰胺、 聚醚砜、 氟类树脂等和各种橡胶(例如, 丁腈橡胶、。

35、 乙丙橡胶、 氯丁橡胶、 异戊二烯 说 明 书 CN 101392110 B 8 7/25 页 9 橡胶、 丁苯橡胶、 丁二烯橡胶、 丁基橡胶、 氯磺化聚乙烯、 聚氨酯橡胶、 环氧氯丙烷橡胶、 丙烯 酸橡胶、 硅橡胶、 氟橡胶等 ) 构成。中间转印带 22 可以由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中间 转印带 22 可以为单层构成或者多层构成。中间转印带 22 可以具有由如氟类树脂和硅橡胶 等脱模性材料构成的表面层。 0094 在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被施加了张力的中间转印带的非弯曲区域上, 设置各记录 头 14, 以便中间转印带 22 的表面与记录头的喷嘴表面之间的距离为例如约 0.7 1.5mm。 00。

36、95 转印装置 16 通过包含一对加压辊 16A 和 16B 而构成, 所述加压辊被设置为彼此面 对并且其间夹有中间转印带 22。 0096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2中, 通过喷墨记录头14喷出油墨滴14A, 从而将油 墨滴 14A 施加到形成于中间转印带 22 上的待固化层 12B 上。 0097 通过喷墨记录头 14 进行的油墨滴 14A 的喷出在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被施加了张 力的中间转印带 22 的非弯曲区域上进行。即, 在此带的表面没有挠曲的状态下在待固化层 12B 上进行油墨滴 14A 的喷出。 0098 除上述说明外,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省略进一步。

37、说 明。 0099 (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 0100 图 3 为显示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0101 如图3所示,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103为以下实施方式 : 在第一示例 性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设置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以在形成有由油墨滴 14A 构成的图像的待 固化层 12B 转印到记录介质 P 上之前供给刺激而将待固化层 12B 部分地固化。 0102 例如, 在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方向, 在从喷墨记录头14起的下游侧且在从转印装 置 16 起的上游侧, 设置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0103 与刺激供给装置 18 类似, 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可根据包。

38、含在适用的固化性溶液 12A中的固化性材料的类型来选择。 具体而言, 例如, 在采用紫外固化性材料的情况中, 将对 固化性溶液 12A( 由固化性溶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选 作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在采用电子束固化性材料的情况中, 将对固化性溶液 12A( 由固 化性溶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照射电子束的电子束照射装置选作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在采用热固性材料的情况中, 将对固化性溶液 12A( 由固化性溶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加热的加热装置选作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0104 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中的紫外线照射。

39、条件、 电子束照射条件和加热条件没有特 别的限制, 只要其为下述条件即可 : 通过转印装置16将位于中间转印鼓10上并且已由喷墨 记录头 14 施加了油墨滴 14A 的待固化层 12B 以部分固化的状态转印至记录介质 P, 并且这 些条件可以根据固化性材料的类型、 待固化层的厚度等来选择。 0105 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尽管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设置在从喷墨记录头 14 起的 下游侧且位于从转印装置 16 起的上游侧, 但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也可以设置在从喷墨记 录头 14 起的上游侧。如果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设置在从喷墨记录头 14 起的上游侧, 则在 待固化层 12B 被部分。

40、固化且此层的粘度增加后, 通过喷墨记录头 14 将油墨滴 14A 喷到待固 化层 12B 上。因此, 由于进一步阻止了待固化层 12B 中的油墨滴 14A 的扩散, 可以形成更高 分辨率图像。 说 明 书 CN 101392110 B 9 8/25 页 10 0106 “部分固化状态” 为下述状态 : 固化性材料尚未达到上述 “充分固化状态” , 但是其 固化程度大于供给到中间转印体上时的状态, 并且不是完全液态。确认 “部分固化” 状态的 方法之一如下所述。当将渗透性纸张 ( 例如普通纸 ) 放在待固化层 12B 上时, 在不施加荷 重的情况下待固化层12B一点都没有转印到此纸张上, 而在施。

41、加200g荷重的情况下此层的 一部分发生转印。这就是 “部分固化状态” 。 0107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 103 中, 由喷墨记录头 14 喷出油墨滴 14A, 在油墨滴 14A 施加到供给至中间转印鼓 10 上的待固化层 12B 之后, 利用第二刺激供给装置 24 将待固化层 12B 部分地固化。然后, 通过转印装置 16 将待固化层 12B 转印至记录介质 P。在所述转印中, 待固化层 12B 以部分固化状态 ( 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状态 ) 转印至 记录介质 P。 0108 除上述说明外,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省略进一步说 明。 0109 ( 第。

42、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 0110 图 4 为显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0111 如图 4 所示,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设备 104 为在记录介质 P 上直接形成 图像的实施方式 ( 直接记录方式 )。 0112 记录设备 104 包含, 例如, 溶液供给装置 12( 该装置在记录介质 P 上供给包含能够 由外部刺激 ( 能量 ) 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和吸油性材料的固化性溶液 12A 以形成由固化性溶 液 12A 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喷墨记录头 14( 该记录头通过在待固化层 12B 上喷出包含油 性溶剂的油性油墨滴 14A 而形成图像 T) 和刺激供给装置 18( 。

43、该装置供给用于将待固化层 12B 固化的刺激 )。 0113 另外, 记录设备 104 包含传送记录介质 P 的传送带 13。作为传送带 13, 例如, 可以 使用如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转印带 22 那样的环带。设置传送带 13, 例如, 以便 此带被三个支持辊 13A 可旋转地支撑并且从内周面一侧向此带施加张力。传送带 13 旋转 并移动, 从而以箭头标记的方向传送从容器等 ( 图中未示出 ) 送入的记录介质 P。 0114 在记录设备 104 中, 溶液供给装置 12 将固化性溶液 12A 供给至正由传送带 13 传 送的记录介质 P 的表面上, 从而形成待固化层 12B。然后, 。

44、基于预定图像信息, 喷墨记录头 14 将油墨滴 14A 喷出, 从而将油墨滴 14A 施加到已在记录介质 P 上形成的待固化层 12B 上 而形成图像 T。最后, 刺激供给装置 18 将待固化层 12B 固化, 从而在记录介质 P 上形成了包 含由油墨滴 14A 构成的图像 T 的固化树脂层 ( 图像层 )。 0115 除上述说明外,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省略进一步说 明。 0116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记录设备中, 将固化性溶液 12A 施加到中间转印鼓 10、 中间转印带 22 或者记录介质 P 上, 从而形成待固化层 12B。将油墨滴 14A 施加到待固化 。

45、层12B上而形成图像T(并且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此层转印至记录介质P), 然后将形 成有图像 T 的待固化层 12B 完全固化。此时, 包含在待固化层 12B 中的固化性材料固化为 “固化树脂” 。因此, 可以在包括渗透性介质和非渗透性介质的各种记录介质 P 上进行成像。 0117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 由于使用了中间转印方式, 所以要经过将位于中间转 印体 ( 中间转印鼓 10 或中间转印带 22) 上并且已形成有图像 T 的待固化层 12B 转印至记 说 明 书 CN 101392110 B 10 9/25 页 11 录介质 P 的步骤。因此, 当待固化层 12B 的厚度设置为使油。

46、墨滴 14A 不到达待固化层 12B 的最下层的程度时, 在向记录介质 P 转印后, 待固化层 12B 中存在油墨滴 14A 的部分 ( 图像 T 部分 ) 未暴露, 并且在固化后不存在油墨滴 14A 的部分起到保护层的作用, 从而可以改善 图像保存性。 0118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由于使用了将固化性溶液 12A 直接供给至记录介质 P 的方式 ( 直接记录方式 ), 所以构成简单, 并且可以以高速和低成本成像。 0119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记录设备中, 由于固化性溶液 12A 包含吸油性材料, 所以包含在油性油墨滴 14A 中的油性溶剂在吸油性材料中得到吸收。因此, 由于阻止了。

47、待 固化层 12B 中的油墨滴 14A 的扩散, 所以油墨滴 14A 被固定在待固化层 12B 中, 从而可以形 成高分辨率图像。 0120 下面, 将对用于本发明的固化性材料进行说明。 0121 固化性材料的实例包括紫外固化性材料、 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紫外 固化性材料容易固化, 固化速度比其他材料快, 并且容易处理。 电子束固化性材料不需要聚 合引发剂, 并且固化后层的着色控制容易进行。热固性材料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大型装置的 情况下得到固化。固化性材料不局限于这些, 并且也可以采用由例如湿气或氧等固化的固 化性材料。 0122 通过将紫外固化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 “紫外固化树脂” 的。

48、实例包括丙烯酸树脂、 甲 基丙烯酸树脂、 聚氨酯树脂、 聚酯树脂、 马来酰亚胺树脂、 环氧树脂、 氧杂环丁烷树脂、 聚醚 树脂和聚乙烯基醚树脂。固化性溶液 12A 包含紫外固化性单体、 紫外固化性大分子单体、 紫 外固化性低聚物和紫外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固化性溶液 12A 可以包含紫外聚 合引发剂以推进紫外固化反应。另外, 固化性溶液 12A 必要时可包含促进聚合反应的反应 助剂或聚合促进剂。 0123 紫外固化性单体的实例包括如醇、 多元醇或氨基醇的丙烯酸酯、 醇或多元醇的甲 基丙烯酸酯、 丙烯脂肪族酰胺、 丙烯脂环族酰胺和丙烯芳香族酰胺等自由基固化性材料 ; 如 环氧单体、 氧杂。

49、环丁烷单体和乙烯基醚单体等阳离子固化性材料。除将上述单体以预定聚 合度聚合而获得的那些物质以外, 紫外固化性大分子单体、 紫外固化性低聚物和紫外固化 性预聚物的实例还包括如将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加入环氧、 氨基甲酸酯、 聚酯或聚 醚骨架而构成的环氧丙烯酸酯、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聚酯丙烯酸酯、 聚醚丙烯酸酯、 氨基 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自由基固化性材料。 0124 在固化反应为自由基固化反应的情况中, 紫外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二苯甲酮 类、 噻吨酮类、 苄基二甲基缩酮类、 - 羟基酮类、 - 羟基烷基苯基酮类、 - 氨基酮类、 氨 基烷基苯基酮类、 单酰基氧化膦类、 二酰基氧化膦类、 羟基二苯甲酮类、 氨基二苯甲酮类、 茂 钛、 肟酯和羟苯基乙酸酯。 0125 在固化反应为阳离子固化反应的情况中, 紫外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芳基锍盐、 芳基重氮盐、 二芳基碘鎓盐、 三芳基锍盐、 丙二烯离子络合物衍生物和三嗪。 0126 通过将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 “电子束固化树脂” 的实例包括丙烯酸树 脂、 甲基丙烯酸树脂、 聚氨酯树脂、 聚酯树脂、 聚醚树脂和硅树脂。固化性溶液 12A 包含电子 束固化性单体、 电子束固化性大分子单体、 电子束固化性低聚物和电子束固化性预聚物中 的至少一种物质。 说 明 书 CN 1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