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pdf

上传人:南*** 文档编号:8903412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42209.1

申请日:

20140410

公开号:

CN103966092A

公开日:

2014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M3/00,C12M1/24

主分类号:

C12M3/00,C12M1/24

申请人:

欧东波

发明人:

欧东波,郑强荪,曾迪,陈炎,李晓莉,丁璐,牛晓琳,李文菊

地址:

710038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寺路1号唐都医院心内科

优先权:

CN201410142209A

专利代理机构: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张瑞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包括瓶体和与瓶口密封设置的盖子,瓶体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位于瓶体的上部,瓶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盖子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位于瓶体内的一端与内灌流管相连接;进液管位于瓶体外的一端通过循环管与出液管连接,出液管与循环管之间连接有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废液排出管,循环管接近第一三通阀的一端设有蠕动泵;进液管与循环管之间连接有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连接。本发明将器官脱细胞和循环灌流培养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体化操作的流程,避免了污染,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和与瓶口密封设置的盖子(4),所述瓶体(1)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管(2)和排气管(9),所述进气管(2)和排气管(9)位于瓶体的上部,所述瓶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13);所述盖子(4)上设置有进液管(5),所述进液管(5)位于瓶体(1)内的一端与用于放置器官的内灌流管(11)相连接;所述进液管(5)位于瓶体(1)外的一端通过循环管(7)与出液管(13)连接,所述出液管(13)与循环管(7)之间连接有第一三通阀(15),所述第一三通阀(15)的第三个接口(16)用于连接废液排出管,所述循环管(7)接近第一三通阀(15)的一端设有提供循环动力的蠕动泵(14);所述进液管(5)与循环管(7)之间连接有第二三通阀(6),所述第二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8)与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的进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一过滤器(3),所述第一过滤器(3)的滤网的孔径为0.22μ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的出口处与硅胶管连接,所述硅胶管伸至瓶底处,并连接有气泡石(1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9)的出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二过滤器(10),所述第二过滤器(10)的滤网的孔径为0.22μ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8)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三过滤器(17),所述第三过滤器(17)的滤网的孔径为0.22μm。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口部为磨砂口。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和排气管(9)位于瓶体(1)的2/3高度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 培养瓶。

背景技术

生物性人造器官是利用动物身上的细胞或组织,“制造”出一些具有生 物活性的器官或组织。研发人工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对于解决目前器官移植来 源匮乏、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生物医学发展的重 点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器官再生研究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外已经 报道了人工生物心脏、人工生物肝脏、人工生物肾脏、人工生物肺的体外构 建,这些人工器官处于初级阶段,动物移植证明了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但尚 不支持临床移植。如何优化培养方法和进一步研究器官再生机理是目前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人工器官再生研究中,第一步是离体器官灌流,主要用 来观察和研究动物的器官功能、脱除器官细胞获得器官支架。目前,国内外 用于这一研究的装置大多数采用langendorff装置,另外也有一些定型配套的 器官灌流装置出售,但是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第二步是利用生物反应器 模拟体内的物理环境,并将细胞种植到器官脱细胞支架,研究细胞在基质材 料上的生长、发育、功能形成等。生物反应器只有在大型实验室才有配备, 价值几百万元人民币。此外,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器官脱细胞支架容易污染, 影响到后续的器官再生。目前国内外惯用的方法是灌脱器官时添加抗生素或 者在培养前Co60辐照灭菌,不可避免地影响器官基质成分,影响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器 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该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将器官脱 细胞和循环灌流培养融合在一起,一体化操作的流程,避免了污染,且结构 简单,运行稳定,制造所需费用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 灌流再生培养瓶,包括瓶体和与瓶口密封设置的盖子,瓶体上相对应的位置 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位于瓶体的上部,瓶体的底端 设置有出液管;盖子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位于瓶体内的一端与用于放置 器官的内灌流管相连接;进液管位于瓶体外的一端通过循环管与出液管连 接,出液管与循环管之间连接有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第三个接口用于 连接废液排出管,循环管接近第一三通阀的一端设有提供循环动力的蠕动 泵;进液管与循环管之间连接有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用于 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连接。

进一步地,该进气管的进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一过滤器, 第一过滤器的滤网的孔径为0.22μm。

进一步地,该进气管的出口处与硅胶管连接,所述硅胶管伸至瓶底处, 并连接有气泡石。

进一步地,该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二过器,第 二过滤器的滤网的孔径为0.22μm。

进一步地,该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三过 滤器,第三过滤器的滤网的孔径为0.22μm。

进一步地,该瓶体的口部为磨砂口。

进一步地,该进气管和排气管位于瓶体的2/3高度处。

本发明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其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装置 需要将心脏/肾脏/肝脏体外脱细胞、消毒,然后才能放置在生物反应器内种 植细胞,所需步骤繁琐且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缺点;该再生培养瓶集灌流脱细 胞、细胞种植、组织再生等功能于一体,瓶子底部有气泡石,方便在组织培 养时灌入氧气,满足组织再生的需要。

本发明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兼具器官脱细胞和后期的细胞 重新种植的功能,无需复杂的离体器官灌流装置和昂贵的生物反应器,在小 型实验室即可开展器官再生研究。

在循环管上设置了蠕动泵,提供了循环动力;该培养瓶为广口磨口玻璃 瓶,方便在组织培养时打开瓶子注射不同的细胞,操作简单,可以实时观察 再生情况,且其制造所需的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包括瓶体1和与瓶 口密封设置的盖子4,瓶体1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管2和排气管9, 进气管2和排气管9位于瓶体的上部,瓶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13;盖子 4上设置有进液管5,进液管5位于瓶体1内的一端与用于放置器官的内灌 流管11相连接;进液管5位于瓶体1外的一端通过循环管7与出液管13连 接,出液管13与循环管7之间连接有第一三通阀15,第一三通阀15的第三 个接口16用于连接废液排出管,循环管7接近第一三通阀15的一端设有提 供循环动力的蠕动泵14;进液管5与循环管7之间连接有第二三通阀6,第 二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8与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连接。进气管2的进 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一过滤器3,第一过滤器3的滤网的孔径 为0.22μm。进气管2的出口处与硅胶管连接,所述硅胶管伸至瓶底处,并 连接有气泡石12。排气管9的出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二过滤器 10,第二过滤器10的滤网的孔径为0.22μm。第二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8 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三过滤器17,第三过滤器17的滤网的孔径为 0.22μm。体1的口部为磨砂口。进气管2和排气管9位于瓶体1的2/3高 度处。

本发明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的使用过程包括如下两步:

第一步:.器官脱细胞:

(1)将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和其他辅助装置经高温或2%戊 二醛浸泡灭菌,无菌水适当冲洗。

(2)调节第二三通阀6,将第二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与用于器官灌流液 流入的管子连接,使用于灌流液流入的管子与进液管5相通,循环管7关闭。

(3)调节第一三通阀15,出液管13通过第一三通阀15的第三接口16 与用于废液排出的管子连接,循环管7关闭。

(4)将配好的器官灌流液放置高处,接到将第二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8, 经第三过滤器17进入进液管5。

(5)器官无菌取下,接到灌流管11上,放置入瓶体,待行血管逆行灌 流。

(6)器官灌流液由于重力作用,通过灌流管11灌注到器官,进行脱细 胞阶段。

(7)废液经第一三通阀15的第三接口16排出。

(8)整个脱细胞过程需要3-5天,可以观察到器官逐渐变透明。

第二步:器官再生:

(1)灌流液换成器官培养液,直至培养瓶的液体替换成培养液。

(2)调节第二三通阀6,关闭第二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8,进液管5与 循环管7相通。

(3)调节第一三通阀15,关闭第一三通阀15的第三接口16,出液管 11与循环管7相通。

(4)启动蠕动泵14,培养液形成循环回路。

(5)往培养液里面添加种子细胞,再往器官组织注射细胞。

(6)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经第一过滤器3后经进气管2 输入瓶体。

(7)观察器官再生情况。

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60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66092 A (21)申请号 201410142209.1 (22)申请日 2014.04.10 C12M 3/00(2006.01) C12M 1/24(2006.01) (71)申请人 欧东波 地址 710038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寺路 1 号唐都医院心内科 (72)发明人 欧东波 郑强荪 曾迪 陈炎 李晓莉 丁璐 牛晓琳 李文菊 (74)专利代理机构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代理人 张瑞琪 (54) 发明名称 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2、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 培养瓶, 包括瓶体和与瓶口密封设置的盖子, 瓶 体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 进气 管和排气管位于瓶体的上部, 瓶体的底端设置有 出液管 ; 盖子上设置有进液管, 进液管位于瓶体 内的一端与内灌流管相连接 ; 进液管位于瓶体外 的一端通过循环管与出液管连接, 出液管与循环 管之间连接有第一三通阀, 第一三通阀的第三个 接口连接废液排出管, 循环管接近第一三通阀的 一端设有蠕动泵 ; 进液管与循环管之间连接有第 二三通阀, 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用于器官灌 流液流入的管子连接。本发明将器官脱细胞和循 环灌流培养融合在一起, 实现了一体化操作的流 程, 避免了污染。

3、, 且结构简单, 运行稳定。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6092 A CN 103966092 A 1/1 页 2 1. 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 包括瓶体 (1) 和与瓶口密封设 置的盖子 (4) , 所述瓶体 (1) 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管 (2) 和排气管 (9) , 所述进气管 (2) 和排气管 (9) 位于瓶体的上部, 所述瓶体 (1) 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 (13) ; 所述盖。

4、子 (4) 上 设置有进液管 (5) , 所述进液管 (5) 位于瓶体 (1) 内的一端与用于放置器官的内灌流管 (11) 相连接 ; 所述进液管 (5) 位于瓶体 (1) 外的一端通过循环管 (7) 与出液管 (13) 连接, 所述出 液管 (13) 与循环管 (7) 之间连接有第一三通阀 (15) , 所述第一三通阀 (15) 的第三个接口 (16) 用于连接废液排出管, 所述循环管 (7) 接近第一三通阀 (15) 的一端设有提供循环动力 的蠕动泵 (14) ; 所述进液管 (5) 与循环管 (7) 之间连接有第二三通阀 (6) , 所述第二三通阀 (6) 的第三接口 (8) 与用于器官。

5、灌流液流入的管子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 气管 (2) 的进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一过滤器 (3) , 所述第一过滤器 (3) 的滤网 的孔径为 0.22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进气管 (2) 的出口处与硅胶管连接, 所述硅胶管伸至瓶底处, 并连接有气泡石 (12) 。 4.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 气管 (9) 的出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二过滤器 (10) , 所述第二过滤器 (10)。

6、 的滤 网的孔径为 0.22m。 5.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三通阀 (6) 的第三接口 (8) 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三过滤器 (17) , 所述第三过滤 器 (17) 的滤网的孔径为 0.22m。 6.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 体 (1) 的口部为磨砂口。 7.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 气管 (2) 和排气管 (9) 位于瓶体 (1) 的 2/3 高度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6092 A 2 。

7、1/3 页 3 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性人造器官是利用动物身上的细胞或组织,“制造” 出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 器官或组织。研发人工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对于解决目前器官移植来源匮乏、 提高人类的健 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也是生物医学发展的重点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器 官再生研究的不断发展, 目前国外已经报道了人工生物心脏、 人工生物肝脏、 人工生物肾 脏、 人工生物肺的体外构建, 这些人工器官处于初级阶段, 动物移植证明了可以存活一段时 间, 但尚不支持临床移植。如。

8、何优化培养方法和进一步研究器官再生机理是目前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在人工器官再生研究中, 第一步是离体器官灌流, 主要用来观察和研究动物 的器官功能、 脱除器官细胞获得器官支架。目前, 国内外用于这一研究的装置大多数采用 langendorff 装置, 另外也有一些定型配套的器官灌流装置出售, 但是其结构复杂、 造价昂 贵。 第二步是利用生物反应器模拟体内的物理环境, 并将细胞种植到器官脱细胞支架, 研究 细胞在基质材料上的生长、 发育、 功能形成等。生物反应器只有在大型实验室才有配备, 价 值几百万元人民币。此外, 从第一步到第二步, 器官脱细胞支架容易污染, 影响到后续的器 官再生。目前国。

9、内外惯用的方法是灌脱器官时添加抗生素或者在培养前 Co60 辐照灭菌, 不 可避免地影响器官基质成分, 影响其结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器官脱细胞 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该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将器官脱细胞和循环灌流培养融 合在一起, 一体化操作的流程, 避免了污染, 且结构简单, 运行稳定, 制造所需费用低。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 培养瓶, 包括瓶体和与瓶口密封设置的盖子, 瓶体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 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位于瓶体的上部, 瓶体的底。

10、端设置有出液管 ; 盖子上设置有进液管, 进 液管位于瓶体内的一端与用于放置器官的内灌流管相连接 ; 进液管位于瓶体外的一端通过 循环管与出液管连接, 出液管与循环管之间连接有第一三通阀, 第一三通阀的第三个接口 用于连接废液排出管, 循环管接近第一三通阀的一端设有提供循环动力的蠕动泵 ; 进液管 与循环管之间连接有第二三通阀, 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连 接。 0005 进一步地, 该进气管的进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一过滤器, 第一过滤 器的滤网的孔径为 0.22m。 0006 进一步地, 该进气管的出口处与硅胶管连接, 所述硅胶管伸至瓶底处, 并连接有气 泡石。

11、。 0007 进一步地, 该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二过器, 第二过滤器 说 明 书 CN 103966092 A 3 2/3 页 4 的滤网的孔径为 0.22m。 0008 进一步地, 该第二三通阀的第三接口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三过滤器, 第 三过滤器的滤网的孔径为 0.22m。 0009 进一步地, 该瓶体的口部为磨砂口。 0010 进一步地, 该进气管和排气管位于瓶体的 2/3 高度处。 0011 本发明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其结构简单, 克服了现有装置需要将心 脏 / 肾脏 / 肝脏体外脱细胞、 消毒, 然后才能放置在生物反应器内种植细胞, 所需步骤繁琐。

12、 且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缺点 ; 该再生培养瓶集灌流脱细胞、 细胞种植、 组织再生等功能于一 体, 瓶子底部有气泡石, 方便在组织培养时灌入氧气, 满足组织再生的需要。 0012 本发明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兼具器官脱细胞和后期的细胞重新种植 的功能, 无需复杂的离体器官灌流装置和昂贵的生物反应器, 在小型实验室即可开展器官 再生研究。 0013 在循环管上设置了蠕动泵, 提供了循环动力 ; 该培养瓶为广口磨口玻璃瓶, 方便在 组织培养时打开瓶子注射不同的细胞, 操作简单, 可以实时观察再生情况, 且其制造所需的 费用低。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发明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结构。

13、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所示, 一种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 包括瓶体1和与瓶口密封设置 的盖子 4, 瓶体 1 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气管 2 和排气管 9, 进气管 2 和排气管 9 位于瓶 体的上部, 瓶体 1 的底端设置有出液管 13 ; 盖子 4 上设置有进液管 5, 进液管 5 位于瓶体 1 内的一端与用于放置器官的内灌流管11相连接 ; 进液管5位于瓶体1外的一端通过循环管 7 与出液管 13 连接, 出液管 13 与循环管 7 之间连接有第一三通阀 15, 第一三通阀 15 的第 三个接口 16 用于连接废液排出管, 循环管 7 接近第一三通阀 15 的一。

14、端设有提供循环动力 的蠕动泵 14 ; 进液管 5 与循环管 7 之间连接有第二三通阀 6, 第二三通阀 6 的第三接口 8 与 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连接。进气管 2 的进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一过滤 器 3, 第一过滤器 3 的滤网的孔径为 0.22m。进气管 2 的出口处与硅胶管连接, 所述硅胶 管伸至瓶底处, 并连接有气泡石 12。排气管 9 的出口处安装有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二过 滤器 10, 第二过滤器 10 的滤网的孔径为 0.22m。第二三通阀 6 的第三接口 8 安装有防止 外界杂质进入的第三过滤器 17, 第三过滤器 17 的滤网的孔径为 0.22m。体 1 的口。

15、部为磨 砂口。进气管 2 和排气管 9 位于瓶体 1 的 2/3 高度处。 0016 本发明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的使用过程包括如下两步 : 0017 第一步 : . 器官脱细胞 : 0018 (1) 将器官脱细胞循环灌流再生培养瓶和其他辅助装置经高温或 2% 戊二醛浸泡 灭菌, 无菌水适当冲洗。 0019 (2) 调节第二三通阀 6, 将第二三通阀 6 的第三接口与用于器官灌流液流入的管子 连接, 使用于灌流液流入的管子与进液管 5 相通, 循环管 7 关闭。 说 明 书 CN 103966092 A 4 3/3 页 5 0020 (3) 调节第一三通阀 15, 出液管 13 通过第一。

16、三通阀 15 的第三接口 16 与用于废液 排出的管子连接, 循环管 7 关闭。 0021 (4) 将配好的器官灌流液放置高处, 接到将第二三通阀 6 的第三接口 8, 经第三过 滤器 17 进入进液管 5。 0022 (5) 器官无菌取下, 接到灌流管 11 上, 放置入瓶体, 待行血管逆行灌流。 0023 (6) 器官灌流液由于重力作用, 通过灌流管 11 灌注到器官, 进行脱细胞阶段。 0024 (7) 废液经第一三通阀 15 的第三接口 16 排出。 0025 (8) 整个脱细胞过程需要 3-5 天, 可以观察到器官逐渐变透明。 0026 第二步 : 器官再生 : 0027 (1) 灌。

17、流液换成器官培养液, 直至培养瓶的液体替换成培养液。 0028 (2) 调节第二三通阀 6, 关闭第二三通阀 6 的第三接口 8, 进液管 5 与循环管 7 相 通。 0029 (3) 调节第一三通阀 15, 关闭第一三通阀 15 的第三接口 16, 出液管 11 与循环管 7 相通。 0030 (4) 启动蠕动泵 14, 培养液形成循环回路。 0031 (5) 往培养液里面添加种子细胞, 再往器官组织注射细胞。 0032 (6) 含有 95%O2 和 5%CO2 的混合气体经第一过滤器 3 后经进气管 2 输入瓶体。 0033 (7) 观察器官再生情况。 说 明 书 CN 103966092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66092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