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油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移印由于其工艺简单,速度快的优势,使其在塑胶产品上的印刷应用受到普遍的欢迎。但传统的用于移印的油墨材料仍具有以下不足:一、油墨材料的附着力较差,在移印后容易出现油墨脱落现象,导致生产良率不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二、油墨遮盖力不强,导致移印后的产品达不到理想的设计状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墨材料,其具有附着力强、遮盖力强,且对环境友好,绿色环保。
一种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上述油墨材料,以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醋酸丁酸纤维树脂和聚酮树脂改进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成膜性,使油墨材料印刷性良好,黏连性佳,膜表面平整光滑,与增塑剂、助剂、填料、颜料及溶剂配合,使油墨材料干燥速度快,性质稳定,附着力强,且色彩饱满,遮盖力强,适用于移印,可应用于塑胶制品的表面直接移印;并且油墨材料符合PAHS、REACH、SVHC、GB24613-2009等环保检测标准,对环境友好,绿色环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0~1000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7μm~9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溶剂选自异丙醇、异丁醇、环己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根据材料特性,使各组分在材料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保证油墨的性能和质量,且制备方法的可操作性佳,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所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墨材料的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并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进行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预设粒径,获得成品油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品油墨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5μm。
将上述油墨材料应用于塑胶制品表面移印中,可以达到一次成型、表干快,且油墨附着力强,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建议的调节进行选择。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0%~4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30%、32%、34%、35%、37%、39%、40%、41%、43%、44%或45%等;醋酸丁酸纤维树脂5%~1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5%、6%、7%、8%、9%、10%、11%、12%、13%、14%或15%等;聚酮树脂5%~1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5%、5.5%、6%、6.5%、7%、7.5%、8%、8.5%、9%、9.5%或10%等;增塑剂7%~1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7%、8%、9%、10%、11%、12%、13%、14%、15%、16%或17%等;助剂2%~6%,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0%、2.3%、2.5%、3.0%、3.5%、3.8%、4.0%、4.1%、4.4%、4.6%、5.0%、5.5%或6.0%等;填料4%~9%,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4%、4.3%、4.5%、4.8%、5%、5.2%、5.5%、5.7%、5.9%、6%、6.3%、6.5%、6.6%、7%、7.1%、7.4%、7.7%、8%、8.5%或9%等;颜料10%~25%,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0%、13%、15%、18%、19%、20%、21%、22%、23%、24%或25%等;溶剂20%~30%,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等。
一个实施例中,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0~100000,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为非反应型成膜剂,其与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成膜主要是靠溶剂挥发后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等大分子的聚集并混合增塑剂、填料、颜料成膜,分子量为80000~100000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保证成膜物理性较好的同时,平衡了施工性能。
一个实施例中,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与溶剂及其它可溶于溶剂的组分的互溶性良好,其增塑的油墨弹性及透明性佳,使油墨成膜后不易破损,且对颜料的颜色干扰很低,使油墨可以显示颜料的本色,减少颜料的使用量。另外,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的毒性较低,符合环保要求。
一个实施例中,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较优地,填料选用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具有疏水性(亦称憎水性),改善油墨材料的流动性,使各组分可充分分散,并使流动性符合移印油墨的要求。一个实施例中,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7μm~9μm,此粒径范围的疏水性二氧化硅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力强,可充分分散至各组分之间,并带动各组分流动。
一个实施例中,溶剂选自异丙醇、异丁醇、环己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例如可以为异丙醇、异丁醇、环己酮、异丙醇与异丁醇的混合物、异丁醇与环己酮的混合物、异丙醇与环己酮的混合物或异丙醇、异丁醇与环己酮的混合物等。异丙醇、异丁醇、环己酮可溶解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及助剂,且不会和这些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为各组分提供良好的体系环境。
一个实施例中,当油墨材料需要制成白色时,颜料可以选用二氧化钛。若油墨材料需要制成其他颜色,颜料可以选用对应颜色的颜料,当然该颜料需要适合本发明油墨材料的配方体系。
一个实施例中,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可以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烷基改性有机硅氧烷或丙烯酸酯型流平剂等。消泡剂可以为乳化硅油、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或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分散剂可以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或硬脂酸单甘油酯等。湿润剂可以为乙醇、丙二醇或甘油等。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使用量分别根据初混合料的粘度性能而选择合适的量。
上述油墨材料,以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醋酸丁酸纤维树脂和聚酮树脂改进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成膜性,使油墨材料印刷性良好,黏连性佳,膜表面平整光滑,与增塑剂、助剂、填料、颜料及溶剂配合,使油墨材料干燥速度快,性质稳定,附着力强,且色彩饱满,遮盖力强,适用于移印,可应用于塑胶制品的表面直接移印;并且油墨材料符合PAHS、REACH、SVHC、GB24613-2009等环保检测标准,对环境友好,绿色环保。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油墨材料的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并溶解大部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600±50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高速分散可采用高速分散机进行,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溶于溶剂后,转入高速分散机,在高速分散机的转动下充分分散混合均匀,高速分散机快速转动,使各组分相互撞击破碎,然后溶解至溶剂中,并充分流动分散均匀,使混合料形成透明光亮的成品光油,为填料及颜料的加入做好溶液基础。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此处的高速分散亦可采用高速分散机进行。
将粗制油墨进行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预设粒径,获得成品油墨。
研磨可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或其他可将粗制油墨中的固体颗粒研磨至预设粒径的设备。
一个实施例中,成品油墨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5μm,以保证油墨材料的成膜性,并防止移印成膜后出现颗粒感,或者因颗粒较大引起裂纹等质量不良的问题。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根据材料特性,使各组分在材料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保证油墨的性能和质量,且制备方法的可操作性佳,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将上述油墨材料应用于塑胶制品表面移印中,可以达到一次成型、表干快,且油墨附着力强,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益。
以下为实施例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0%醋酸丁酸纤维树脂6%、聚酮树脂8%、增塑剂7%、助剂5%、填料6%、颜料10%、溶剂28%。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0~90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
颜料为二氧化钛。
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7μm~7.5μm。
溶剂为异丙醇。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0.5:1:1:2。
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为乳化硅油,分散剂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湿润剂为丙二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620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5μm,获得成品油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5%、醋酸丁酸纤维树脂8%、聚酮树脂7%、增塑剂7%、助剂2%、填料4%、颜料15%、溶剂22%。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5000~90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8μm。
颜料为二氧化钛。
溶剂为环己酮。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1:0.8:1.5:2。
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为乳化硅油,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湿润剂为甘油。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610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2μm,获得成品油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9%、醋酸丁酸纤维树脂10%、聚酮树脂6%、增塑剂8%、助剂3%、填料4%、颜料10%、溶剂20%。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0~90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7.5μm~8μm。
溶剂为异丙醇。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1.2:1:2:1.5。
流平剂为烷基改性有机硅氧烷,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散剂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湿润剂为乙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600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0μm,获得成品油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41%、醋酸丁酸纤维树脂5%、聚酮树脂6%、增塑剂9%、助剂2%、填料4%、颜料12%、溶剂20%。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95000~100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8μm~9μm。
颜料为二氧化钛。
溶剂为异丙醇、异丁醇和环己酮的混合物,异丙醇、异丁醇和环己酮的体积比为1:1:1。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0.9:2:1:2。
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散剂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湿润剂为丙二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580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0μm,获得成品油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44%、醋酸丁酸纤维树脂5%、聚酮树脂5%%、增塑剂8%、助剂2%、填料4%、颜料12%、溶剂20%。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5000~90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8μm~9μm。
溶剂为环己酮。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1:0.5:2:1。
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湿润剂为丙二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593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5μm,获得成品油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2%、醋酸丁酸纤维树脂14%、聚酮树脂5%%、增塑剂7%、助剂3%、填料8%、颜料11%、溶剂20%。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5000~90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8μm~8.5μm。
溶剂为环己酮。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1:0.8:1.5:1。
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湿润剂为丙二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605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5μm,获得成品油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0%、醋酸丁酸纤维树脂5%、聚酮树脂9%%、增塑剂7%、助剂2%、填料4%、颜料23%、溶剂20%。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0~85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7μm~8μm。
溶剂为异丙醇。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1:1:2:0.5。
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湿润剂为丙二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645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3μm,获得成品油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1%、醋酸丁酸纤维树脂6%、聚酮树脂6%%、增塑剂6%、助剂5%、填料7%、颜料10%、溶剂21%。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0~85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8μm~9μm。
溶剂为异丁醇。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0.5:0.5:2:1。
流平剂为丙烯酸酯型流平剂,消泡剂为乳化硅油,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湿润剂为丙二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聚酮树脂、增塑剂、助剂及溶剂混合,获得初混合料,此时,初混合料的粘度为603mpa.s。然后将初混合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混合均匀,获得成品光油。
将成品光油与色粉、填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混合物料采用高速分散机高速分散均匀,获得粗制油墨。
将粗制油墨采用三辊研磨机研磨,至其中的固体颗粒达到固体颗粒的粒径为≤14μm,获得成品油墨。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9%、聚酮树脂6%、增塑剂8%、助剂3%、填料4%、颜料10%、溶剂20%。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0~90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7.5μm~8μm。
溶剂为异丙醇。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1.2:1:2:1.5。
流平剂为烷基改性有机硅氧烷,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散剂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湿润剂为乙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油墨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39%、醋酸丁酸纤维树脂10%、增塑剂8%、助剂3%、填料4%、颜料10%、溶剂20%。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0~90000。
增塑剂为环已烷-1,2-二羧酸二异壬基酯。
填料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疏水性二氧化硅的粒径为7.5μm~8μm。
溶剂为异丙醇。
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混合物,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湿润剂的质量比为1.2:1:2:1.5。
流平剂为烷基改性有机硅氧烷,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散剂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湿润剂为乙醇。
上述油墨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相同。
将实施例1至8及对比例1、对比例的油墨材料应用于PVC塑胶玩具的移印,并对印品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上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至实施例8的油墨材料应用于移印,印品的附着力及遮盖力表现良好,且干燥速度快,节省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绿色环保。实施例1至实施例8油墨材料的印品性能相较于对比例1及对比例2油墨材料的印品性能更佳,可见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树脂与聚酮树脂可相互促进,配合其他组分可获得性能良好的油墨材料,适用于塑胶制品的表面移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