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理过程的离心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薯类的蛋白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薯类植物主要指具有可供食用块根或地下茎的一类的陆生作物。有块根、块茎类,如番薯(红薯、甘薯)、木薯、马铃薯、薯蓣(山药)、板薯等。这类植物一般耐寒力较弱,多在无霜季节栽培,需要疏松、肥沃、深厚的土壤和多量钾肥。多行无性繁殖,只留薯块作种,并可以用藤本进行繁殖,如番薯、木薯等。
薯类块根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1.5%-5%。红薯块根具有活性成分,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美容等功效。市场中的用薯类的淀粉制作的粉条,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薯类中虽然含有大量的淀粉,然而也不乏含有蛋白质等有用的成分,因此,需要将薯类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之后,以物尽其用。
现有的蛋白质和淀粉的分离通常采用的是转鼓式离心机,而现有的转鼓式离心机与普通的离心机一样,仅在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有出料口即可,但是,此种离心机蛋白和淀粉的分离过程中,溶液的流动过程较短,无法充分将蛋白质和淀粉分离,分离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离心机分离蛋白质和淀粉的过程中,分离不彻底的缺陷,提供一种分离彻底、效率高的薯类的蛋白分离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薯类的蛋白分离装置,包括转轴和转鼓,转轴位于转鼓的中心,转鼓内由转轴至外依次包括内转鼓、中转鼓和外转鼓,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中转鼓与外转鼓之间均留有间隙;转鼓内分为左侧和右侧,左侧的内转鼓和中转鼓之间的间隙、左侧的中转鼓与外转鼓之间的间隙为蛋白、淀粉的第一分离通道,右侧的中转鼓上设有多个滤孔,右侧的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的间隙为蛋白、淀粉的第二分离通道,左侧的第一分离通道均与右侧的第二分离通道连通,外转鼓的右侧上部设有蛋白出料口,外转鼓的下方设有淀粉出料口;左侧的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的间隙上方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与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的间隙连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薯类的蛋白分离装置,包括转轴和转鼓,转轴位于转鼓的中心,转轴带动转鼓转动。转鼓内由转轴至外依次包括内转鼓、中转鼓和外转鼓,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中转鼓与外转鼓之间均留有间隙;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中转鼓与外转鼓之间的间隙,双重对淀粉乳液进行分离。转鼓内分为左侧和右侧,左侧的内转鼓和中转鼓之间的间隙、左侧的中转鼓与外转鼓之间的间隙为蛋白、淀粉的第一分离通道;第一分离通道仅为在离心的基础之上使得淀粉乳液通过,从而增长淀粉乳液的离心过程,一方面在离心的过程中,淀粉由于离心的作用沉淀于内转鼓的鼓壁,另一方面淀粉乳液在通过第一分离通道的过程中由于离心作用初次进行分离。右侧的中转鼓上设有多个滤孔,右侧的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的间隙为蛋白、淀粉的第二分离通道;第二分离通道则为对淀粉乳液进行再次的分离及输出,淀粉乳液可经过中转鼓的鼓壁进入中转鼓与外转鼓之间的间隙。左侧的第一分离通道均与右侧的第二分离通道连通,外转鼓的右侧上部设有蛋白出料口,外转鼓的下方设有淀粉出料口;由于离心作用,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从上部流出,而淀粉则由于比重过大从下部流出。左侧的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的间隙上方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与内转鼓与中转鼓之间的间隙连通;第一进料口则位于第一分离通道上方,淀粉乳液加入第一分离通道中,然后再离心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从第一进料口加入淀粉乳液,进入第一分离通道,同时转轴转动产生离心力,此离心力不仅可产生轴向作用力也具有淀粉乳液垂直的重力,一方面,淀粉乳液在离心作用下初次分离,将淀粉粘附于中转鼓的鼓壁内侧,同时,由于重力的原因淀粉乳液从第一分离通道进入第二分离通道,可加大离心力度,淀粉乳液由于离心作用分离,一部分淀粉则由于离心作用粘附于中转鼓的鼓壁,另一部分淀粉乳液则由于比重大从下部的淀粉出料口流出,而含有蛋白质的液体则从中转鼓过滤至中转鼓与外转鼓之间的间隙,从外转鼓的上部蛋白出料口流出,从而经过初次分离和再次过滤分离,将蛋白和淀粉分离彻底。
进一步,所述的转轴中心设有与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二进料口。转轴中心也可加入淀粉乳液,进入第一进料口,同时加入淀粉乳液,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的左侧的中转鼓上也设有多个滤孔。左侧中转鼓在离心的同时也可将淀粉乳液经过中转鼓过滤再进入中转鼓和外转鼓之间的通道,增大过滤分离次数,从而使得分离更彻底。
进一步,所述的左侧和右侧的中转鼓上均设有滤布。滤布的目数相比转鼓上的滤孔目数小,因此,可将淀粉充分的过滤,从而使得淀粉、蛋白分离更彻底。
进一步,所述的右侧的中转鼓上的滤孔的目数为100目。100目的滤孔过滤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分离通道呈波浪形。增大淀粉乳液的行程,使得过滤分离更彻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薯类的蛋白分离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转轴、2内转鼓、3中转鼓、4外转鼓、5第一分离通道、6第二分离通道、7蛋白出料口、8淀粉出料口、9滤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薯类的蛋白分离装置,包括转轴1和转鼓,转轴1位于转鼓的中心,转轴1的上部设有第二进料口,转鼓内由转轴1至外依次包括内转鼓2、中转鼓3和外转鼓4,内转鼓2与中转鼓3之间、中转鼓3与外转鼓4之间均留有间隙;左侧的内转鼓2和中转鼓3之间的间隙、左侧的中转鼓3与外转鼓4之间的间隙为蛋白、淀粉的第一分离通道5,转鼓内分为左侧和右侧,左侧的内转鼓2与中转鼓3之间的间隙上方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与内转鼓2与中转鼓3之间的间隙连通,左侧的内转鼓2、中转鼓3和外转鼓4均为波浪状,形成波浪状的第一分离通道5,右侧的中转鼓3上设有多个滤孔,右侧的内转鼓2与中转鼓3之间的间隙为蛋白、淀粉的第二分离通道6,左侧的第一分离通道5均与右侧的第二分离通道6连通,中转鼓3上均匀设有100目的筛网的过滤孔,且中转鼓3上设有滤布9,滤布9的目数为200目,外转鼓4的右侧上部设有蛋白出料口7,外转鼓4的下方设有淀粉出料口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加入淀粉乳液,此时离心机的转速为7000r/min,淀粉乳液由内转鼓2与中转鼓3之间的第一分离通道5一方面由于离心作用通过中转鼓3上的滤孔和滤布9进入中转鼓3与外转鼓4之间的第一分离通道5,进行初次分离,另一方面,由于重力作用,淀粉乳液由第一分离通道5进入第二分离通道6中,此时,可调节离心转速为30000r/min,由于离心的加速,因此进入第二分离通道6中的淀粉乳液中的含有蛋白质的液体则上浮由中转鼓3过滤至中转鼓3与外转鼓4之间的间隙,之后从外转鼓4上的蛋白出料口7流出,而淀粉溶液则因为比重大则从中转鼓3的滤孔和滤布9过滤后进入中转鼓3和外转鼓4之间的间隙从下部的淀粉出料口8流出,从而对淀粉乳液再次进行过滤分离;因此,可使得离心的转速按照频率调节转速,可实现淀粉乳液不断分离流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