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从酸预处理获得的碳底物由丝状真菌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8902514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6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50395.5

申请日:

20120926

公开号:

CN104024399B

公开日:

201610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1/14,C12N9/42,C12N1/38,C12N9/24

主分类号:

C12N1/14,C12N9/42,C12N1/38,C12N9/24

申请人:

IFP 新能源公司

发明人:

F.邦沙巴纳,B.肖斯皮耶

地址:

法国吕埃-马迈松

优先权:

110314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杜艳玲;权陆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搅拌和通气的生物反应器中使用属于丝状真菌的菌株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方法,其包括至少两个阶段:用于在封闭反应器中在至少一种碳质生长底物存在的情况下使所述菌株生长的阶段a),所述生长阶段以10‑90 g/L范围的碳质生长底物浓度实施;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其中在至少超过200h的期间内以恒定的供给速率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所述碳质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少一种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不进行预先灭菌也不进行pH校正,所述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反应体积量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而保持恒定,所述阶段b)以范围为0.001‑0.02 h‑1的稀释速率进行操作。

权利要求书

1.用于在搅拌和通气的生物反应器中使用里氏木霉菌株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方法,其包括至少两个阶段:用于在封闭反应器中在至少一种碳质生长底物存在的情况下使所述菌株生长的阶段a),所述阶段a)在范围为0.3-1.5min的vvm,即,表示为正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空气体积每体积反应介质每分钟的通气度下以10-90g/L范围的碳质生长底物浓度实施;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其中在至少200h的期间内以恒定的供给速率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少一种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不进行预先灭菌也不进行pH校正,所述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反应体积量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而保持恒定,所述阶段b)以0.002-0.008h范围的稀释速率并且在范围为20%-60%的氧分压下进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里氏木霉菌株是通过突变、选择或遗传重组而修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阶段a)中使用的碳质生长底物选自葡萄糖;乳糖;木糖;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酶水解物的单体糖的乙醇发酵后获得的残留物;和源自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底物的单体形式的半纤维素级分的提取物,所述碳质生长底物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酸预处理是预先用硫酸水溶液浸渍所述木质纤维素底物,然后酸水解、酸烹煮或蒸汽爆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阶段b)中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作为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与至少一种选自诱导物糖或非诱导物糖的其它碳质底物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的持续时间是至少300h。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的持续时间是至少400h。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速率范围为35-140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重菌株每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阶段b)中所述供给速率逐渐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阶段a)和阶段b)之间实施连续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的用于在反应器中生长和生产的任选阶段a’),在所述阶段a’)过程中,不发生从发酵罐的连续取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阶段a’)中使用的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与阶段b)中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是相同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阶段a’)在范围为50-150h的期间实施。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特别是在从木质纤维素材料生产乙醇的背景下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从丝状真菌开始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

现有技术

开发用于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经济上可行的方法目前是一个“热点”。这些燃料从木质纤维素生物量生产,并且与从甘蔗、玉米、小麦或甜菜生产的“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在关于与用于食物的农业用地的使用竞争方面产生更少的问题。

木质纤维素生物量的特征在于由三个主要级分组成的复杂结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将其转化成乙醇的常规方法包括一些步骤。预处理可以使纤维素能与酶,即纤维素酶接触。酶水解步骤可以用于将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其然后在发酵步骤过程中转化成乙醇,所述发酵通常使用酵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最后,蒸馏步骤可以从发酵液(fermentation must)中分离并回收乙醇。

各种技术-经济的研究已证明,减少纤维素酶的成本是在从木质纤维素物质开始的生物乙醇生产方法中的关键点之一。目前,工业纤维素酶主要是由丝状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生产,因为其具有高纤维素酶分泌能力。

里氏木霉是最广泛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野生型菌株具有分泌纤维素(例如,在诱导物底物存在的情况下)的能力,考虑中的酶鸡尾酒(cocktail)对于纤维素的水解是最合适的。酶鸡尾酒的酶类包含三种主要活性类型: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纤维二糖酶。具有对木质纤维素材料的水解至关重要的性质的其它蛋白也由里氏木霉产生,例如木聚糖酶。诱导物底物的存在对纤维素分解和/或半纤维素分解酶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对针对各种碳源的纤维素酶基因的调控已经进行了详细研究。它们在纤维素、其水解产物(例如:纤维二糖)或某些低聚糖,诸如乳糖或槐糖存在的情况下被诱导(IImén 等人,1997; Appl Environ Microbiol 63: 1298-1306)。

常规突变基因技术已经能够选择高产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菌株,诸如株MCG77(Gallo -专利US 4 275 167)、MCG80(Allen, A.L.和Andreotti, R.E., Biotechnol- Bioengi 1982, 12, 451-459 1982)、RUT C30(Montenecourt, B.S. 和Eveleigh, D.E.,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77, 34, 777-782)和CL847(Durand等人, 1984, Proc Colloque SFM "Génétique des microorganismes industriels" [Genetics of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s]. Paris. H. HESLOT Ed, pp 39-50)。

从工业规模放大的观点来看,里氏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已经是非常多的改进的目标。工业上采用的策略是在被称为真菌的生长阶段的步骤中使所述真菌快速生长至给定浓度,然后从所述真菌开始诱导生产纤维素酶,以便在被称为生产阶段的步骤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和产率。所述生长阶段通常在封闭的反应器中(即,以分批模式)实施。所述生产阶段通常在连续补料的反应器中实施,该期间不从反应器内容物中取出任何物质,即,它是分批补料模式。

为了获得良好的酶的生产率,有必要提供可以被快速吸收用于里氏木霉在生长阶段生长的碳源,和在生产阶段允许纤维素酶表达并在培养基中分泌的诱导物底物。纤维素可以起双重作用;然而,它在工业规模上难以使用,并已经被可用于表达纤维素酶的可溶性碳源诸如乳糖所替代。也已经描述了作为诱导物底物的其它可溶性糖诸如纤维二糖或槐糖,但是它们太昂贵而不能在工业规模上使用。然而,里氏木霉使用可溶性底物的纤维素酶生产远不如以分批模式基于纤维素所获得的生产率。这是由于糖的阻遏作用在高浓度可以很容易被吸收。

在分批补料模式中连续供给可溶性碳质诱导物底物意味着,通过限制培养物中的碳质底物的残留浓度并通过优化糖的数量已经能够解除代谢阻遏,以便获得更好的产率和更好的酶生产率。作为实例,专利FR-B-2 881 753描述了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包括两个步骤:

· “分批”模式的生长阶段,其中供给可快速吸收用于里氏木酶生长的碳源是必需的,然后

· “分批补料”生产阶段,使用诱导物底物诸如乳糖,例如,其允许纤维素酶的表达和分泌到培养基中。以特定优化的流速连续供给可溶性碳质底物,所述流速以mg底物每克丝状真菌的干重每小时表示,范围为35至45 mg.g-1. h-1。

在该专利中,蛋白生产步骤的实施不多于约170 h。该方案意味着可以获得35-40 g/L量级的蛋白浓度和0.2 g/L/h量级的生产率。

然而,反应器必须进行清洁,且必须实施新的接种顺序。该操作方式的缺点是生产率太低,这意味着,酶生产发酵罐的数量的初始投资必须增加。获得的蛋白浓度也低,而且经常在过滤菌丝体后需要浓缩步骤。所有这些都促使第二代乙醇生产方法缺乏竞争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少一种特定碳质诱导物底物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以便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增加或甚至加倍增加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生产率和浓度,并且在增加期间内连续生产这些纤维素酶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来增加或者甚至加倍增加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生产率和浓度,同时与现有技术方法中使用的碳质底物相比使纤维素酶的生产产率保持恒定。

发明概述和优点

本发明涉及在搅拌和通气的生物反应器中使用丝状真菌菌株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方法,其包括至少两个阶段:

· 用于在封闭反应器中在至少一种碳质生长底物存在的情况下使所述菌株生长的阶段a),所述生长阶段以范围为10-90 g/L的碳质生长底物浓度实施;

· 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其中在至少多于200h的期间内以恒定的供给速率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少一种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不进行预先灭菌也不进行pH校正,所述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反应体积量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而保持恒定,所述阶段b)以范围为0.001-0.02 h-1的稀释速率进行操作。

发明优点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其可以用来在增加的操作期间内提高生产的蛋白的生产率和浓度。特别地,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来获得多于100 g/L的蛋白浓度。这些表现在实验上以连续模式保持多于400 h。

获得的高生产率意味着生物反应器投资成本可以降低。延长期间意味着专门用于清洁生物反应器和接种顺序的时间可以减少。高浓度的纤维素酶意味着后处理的成本可以降低。

本发明的连续方法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其必然具有低kLa,这既因为在连续生产阶段b)中应用低稀释速率,还因为在所述阶段b)中使用特定碳质诱导物底物溶液,这意味着反应介质可保持低粘度。

发明详述

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在范围为3-6的pH,范围为20℃-35 ℃的温度,在范围为0.3-1.5 min-1、优选范围为0.3-1 min-1的vvm(即,表示为正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空气体积每体积反应介质每分钟的通气度),在可产生范围为20%-60%、优选范围为20%-40%的反应介质中的氧分压的搅拌条件下进行操作。

优选地,本发明的方法在0.5 min-1的vvm 和意味着氧分压可被设定在30%的搅拌条件下进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于在封闭反应器中在至少一种碳质生长底物存在的情况下使丝状真菌优选真菌里氏木霉的菌株生长的阶段a),所述生长阶段以范围为10-90 g/L的碳质生长底物浓度实施。

本方法的方法中使用的所述菌株是优选地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或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的丝状真菌菌株,且优选地,所述菌株属于里氏木霉种。

使用的优选来自里氏木酶菌种的菌株可以有利地通过突变选择方法进行修饰,以改进纤维素分解和/或半纤维素分解酶,诸如,例如菌株IFP CL847。也可以使用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进的菌株。所述菌株在搅拌、通气的反应器中在与它们生长和与纤维素酶生产相容的条件下培养。可以使用与对于木霉使用的方法类似的方法生产纤维素酶的其它微生物菌株。

更优选地,所用菌株是通过基因突变、选择或重组修饰的里氏木酶菌株。

所述菌株可以有利地选自菌株CL847、RutC30、MCG77、或MCG80。

所述生长阶段中使用的碳质生长底物有利地选自可溶性工业糖,且优选选自葡萄糖、乳糖、木糖、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酶水解物的单体糖的乙醇发酵后获得的残留物和源自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底物的单体形式的半纤维素级分的提取物,上述物质可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

取决于其性质,所述反应器灭菌前,将所述碳质底物有利地导入反应器中,或者将其单独灭菌并导入预先灭菌的反应器中。

优选地,碳质生长底物浓度范围为30-70 g/L。

优选地,所述生长阶段a)在30-70 h的范围、优选40-60 h的范围的期间实施。

优选地,所述生长阶段a)在pH 4.8和27℃温度下操作。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其中在至少多于200h的期间内以恒定的供给速率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少一种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不进行预先灭菌也不进行pH校正,所述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反应体积量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而保持恒定,所述阶段b)以0.001-0.02 h-1范围的稀释速率进行操作。

所述连续阶段有利地在连续补料反应器中实施,该过程中,取出一部分反应体积以便使反应体积量保持恒定。所述连续阶段被称为“化学恒定(chemostat)”模式。

可用于获得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中使用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的木质纤维素底物是由三种主要成分构成的碳水合物来源:纤维素(35%-50%)、半纤维素(20%-30%),它们是主要由戊糖和己糖构成的多糖,和木质素(15%-25%),其是具有复杂结构和高分子量且由经由醚键连接的芳族醇构成的大分子。所述底物有利地选自稻草、木材、森林培养物、产醇糖(alcoholigenic sugar)和谷类植物的残留物、来自造纸业的残留物和木质纤维素材料的转化产物。

根据技术人员已知的酸预处理实施木质纤维素底物经受的酸预处理。优选地,酸预处理是预先用硫酸水溶液浸渍所述木质纤维素底物,然后酸水解、酸烹煮或蒸汽爆破。

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 ,并且无需灭菌步骤和pH校正步骤的情况下即可使用。

优选地,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2 。

本发明方法的阶段b)中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有利地是单独的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或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与至少一种未经历灭菌的其它碳质底物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碳质底物选自诱导物糖类或非诱导物糖类,优选选自乳糖、葡萄糖、纤维二糖和木糖,其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

将所述底物溶解在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中。

在其中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与至少一种未经历灭菌的其它碳质底物的混合物的情况下,根据使用的碳质底物的溶解度程度,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浓度范围为200-600 g/L。

在其中碳质诱导物底物是单独的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的情况下,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可能已经浓缩后的浓度范围为40-400 g/L。

使用所述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特定碳质诱导物底物意味着,与现有技术的方法相比,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可以实施增加的期间,优选多于200 h。

根据本发明,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以至少恒定的供给流速进行供给。优选地,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速为范围35-140 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菌株每小时,优选为范围35-60 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菌株每小时。

优选地,供给流速在阶段b)中逐渐增加,更优选逐渐增加,直到其在阶段b)的前面操作小时中、优选在操作阶段b)的至少24 h后、更优选在操作阶段b)的至少48 h后加倍。

根据本发明,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的持续时间至少多于200 h,优选至少多于300 h,更优选至少多于400 h。

在阶段b)中,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使反应体积量保持恒定。

优选地,取出使用技术人员已知的取出方法实施,诸如,例如,借助调节系统和可编程的排液泵。

优选地,取出速率至少等于向阶段b)的供给速率。

根据本发明,稀释速率(其定义为连续生产阶段b)过程中取出流速与反应器的反应体积的比率)有利地为范围0.001 h-1-0.02 h-1,优选为范围0.002-0.008 h-1。高度优选的稀释速率为0.004 h-1。

优选地,阶段b)在范围为3-5.5的pH和范围为20℃-30℃的温度进行操作。

在连续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的反应器中实施的任选生产阶段a’)(在该过程中不实施发酵罐内容物的取出,即分批补料模式)有利地在阶段a)和阶段b)之间实施。

实施所述阶段a’)意味着含有丝状真菌菌株的反应体积级分没有被取出,同时生产的蛋白的浓度仍然低。

阶段a’)中使用的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与阶段b)中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是相同的。

优选地,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速为范围35-140 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菌株每小时,优选为范围35-60 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菌株每小时。所述供给流速在阶段a’)的持续时间始终保持恒定。

优选地,阶段a’)实施范围为50-150 h、优选范围为70-130 h的期间。

优选地,阶段a’)在范围为3-5.5的pH和范围为20℃-30℃的温度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方法意味着,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可以增强或甚至加倍增加生产率连同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浓度,并且这些纤维素酶可以连续生产较长期间。

实施例

实施例1:不根据本发明

实施例1展示了使用专利FR-B-2 881 753的参考条件的培养。实施例1说明以分批补料方式实施167 h的包括生长阶段和生产阶段的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方法。

在机械搅拌的3 L反应器中进行纤维素酶和半生产纤维素酶的生产。矿物质培养基具有下列组成:KOH 1.66 g/L、85% H3PO4 2 mL/L、(NH4)2SO4 2.8 g/L、MgSO4. 7 H2O 0.6 g/L、CaCl2 0.6 g/L、MnSO4 3.2 mg/L、ZnSO4. 7 H2O 2.8 mg/L、CoCl2 10 4.0 mg/L、FeSO4. 7 H2O 10 mg/L、玉米浸出物(Corn Steep) 1.2 g/L、消泡剂0.5 mL/L。

产生里氏木酶CL847菌株的液体预培养物。预培养的矿物质培养基与反应器的培养基相同,除了添加5 g/L邻苯二甲酸钾以缓冲pH。使用在30 g/L浓度的葡萄糖作为碳质底物进行在预培养期间的真菌的生长。接种物的生长持续2至3天并在28℃在搅拌的培养器中在大气压下进行。

包含矿物质培养基的反应器在120℃灭菌20分钟;葡萄糖碳质底物从120℃灭菌20分钟然后以无菌方式添加到反应器以产生30g/L终浓度。一旦预培养物中的残留葡萄糖浓度小于15 g/L,反应器就用里氏木酶CL847菌株的所述液体预培养物接种至10%(v/v)。

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的实验包括两个阶段:

· 生长阶段,在碳质葡萄糖底物(初始浓度=30 g/L)上,在27℃的温度和pH 4.8(使用5.5 M氨性溶液设置)下。通气在0.5 vvm并且搅拌增加到200和800 rpm之间作为pO2(溶氧的压力)的函数,其设置在30%。

· 以分批补料模式的蛋白生产阶段。30小时后,250 g/L碳质乳糖溶液以4 mL/h的流速,即35 mg乳糖每g里氏木霉CL847菌株每小时连续注射长达167小时。温度下降到25℃并且pH下降到4,直至培养结束。通过添加5.5 M氨性溶液设置pH,所述氨性溶液提供对于分泌纤维素酶和半生产纤维素酶合成必需的氮。通过搅拌动作将溶氧的量保持高于30%。

纤维素酶生产随后是使用Lowry法和标准BSA测定细胞外蛋白,其在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菌丝体之后进行。确定的纤维素分解活性是:

- 滤纸活性(FPU:滤纸单位),其可以用于测定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混合物(pool)的总体活性;

- 对于比活性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

FPU活性使用IUPAC生物技术委员会推荐的程序以50 g/L的初始浓度在Whatman N°1纸上测量;确定待分析的酶溶液的测试样品在60分钟内释放2 g/L葡萄糖的等价物(比色法测定)。滤纸活性的原理是通过二硝基水杨酸(DNS)测定来确定从Whatman N°1纸获得的还原糖的量。

用于确定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底物为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它被β-葡萄糖苷酶切割,其释放对硝基苯酚。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从PNPG产生1 µmole对硝基苯酚所需要的酶的量,并表示为IU/mL。

通过将表示为IU/mL的活性除以纤维素酶浓度获得比活性。它们表示为IU/mg。

使用在生产阶段过程中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包括样品)的总质量,并将其除以生产阶段的持续时间和反应器的有效体积而计算最终生产率。

术语“生物量”表征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CL847菌株。

术语“蛋白”被定义为获得的包含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酶鸡尾酒。

对实施例1的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生物量, g/L = 14.4

蛋白, g/L = 35.7

生产率 = 0.21 g/L/h

FPU = 22.1 IU/mL

β-葡萄糖苷酶比活性= 0.8 IU/mg。

实施例2:不根据本发明

实施例2表示类似于实施例1的培养,除了用相同的供给底物继续分批补料模式多于200 h。据观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生产在200 h后停止。它们实际上开始降解,因为浓度从37 g/L下降至35 g/L。生物量本身在该期间过程中上升以达到20.9 g/L的浓度。测定显示,硫是缺乏的。

生物量和蛋白浓度(g/L)的变化显示于图1。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生物量, g/L = 20.9

蛋白, g/L = 35.1

生产率= 0.13 g/L/h (在216 h后其为0.17 g/L/h)

FPU = 16.1 IU/mL

β-葡萄糖苷酶比活性= 0.7 IU/mg。

实施例3:根据本发明

实施例3在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开始,但包括3个阶段:

· 在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以分批模式的阶段a),但葡萄糖浓度为60 g/L。该阶段持续50 h;

· 以分批补料模式的第二阶段a’)。一旦碳质诱导物底物被耗尽就开始用从预先用H2SO4浸渍然后通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稻草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溶液(其中葡萄糖和乳糖已经被溶解以获得500 g/L的碳质底物总浓度)分批补料。该溶液没有灭菌,其pH没有升高且等于1。应用4 mL/h的流速(即,35 mg糖每克里氏木霉CL847菌株每小时的流速)。该阶段持续100 h;

· 然后开始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阶段b)。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使供给流速保持恒定在4 mL/h。通过使用调节系统和可编程的泵连续取出发酵液而使反应器保持在恒定重量。稀释速率为0.002 h-1。

400 h后,我们连续生产浓度多于100 g/L的酶溶液,并且具有生产率多于0.2 g/L/h。

因此,这意味着,蛋白浓度已经是3倍,并且生产率比实施例1的生产率更高(+ 20%)。

实施例3(其中连续阶段在150 h后开始,且流速为4 mL/h)中生物量和蛋白浓度(g/L)随时间的变化显示于图2。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生物量, g/L = 36.7

蛋白, g/L = 107.2

最终生产率= 0.26 g/L/h

FPU = 76.8 IU/mL

β-葡萄糖苷酶比活性= 1.2 IU/mg。

实施例4:根据本发明

实施例4类似于实施例3 ,除了连续生产阶段直接在分批模式生长阶段a)后开始,连续生产阶段b)中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速从4 mL/h逐渐增加至8 mL/h,即开始所述步骤b)后每12 h增加1 mL。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与实施例3中的碳质诱导物底物相同,即从预先用H2SO4浸渍然后通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稻草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的溶液(其中葡萄糖和乳糖已经被溶解)。该溶液没有灭菌,其pH没有升高且等于1。阶段a)和b)中使用的操作条件与实施例3中使用的操作条件是相同的。当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速增加完成后,稀释率为0.004 h-1。使反应体积量保持恒定。

实验的最终生产率为0.39 g/L/h。这几乎是实施例1的生产率的两倍。这意味着投资成本可以降低。最终的蛋白浓度几乎是三倍。这意味着,后处理成本可以降低,尤其是,如果合适,生产的蛋白的浓缩。培养不需要高kLa (约75 h-1),因为应用低稀释率,因此这意味着与搅拌和通气相关的运行成本低。

实施例4(其中连续阶段在150 h后开始,且分批补料流速从4增加至8 mL/h)的纤维素酶的生产率(rp)和里氏木霉菌株和纤维素酶的浓度的变化显示于图3。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生物量, g/L = 58.1

蛋白, g/L = 102.9

最终生产率= 0.39 g/L/h

FPU = 77.6 IU/mL

β-葡萄糖苷酶比活性= 1.3 IU/mg

生产率几乎是实施例1的生产率的两倍,并且蛋白浓度几乎是三倍。所述浓度维持多于300 h。

实施例5:不根据本发明

实施例5能够显示未灭菌预先用H2SO4浸渍、然后通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稻草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溶液对方法性能的影响。

实施例5在与实施例4同样的条件下开始,除了在使用前将水解物溶液灭菌。所述溶液的浓度为250 g/L。培养导致里氏木霉菌株的强烈聚集和纤维素酶的低生产率。在培养结束时氧气需求非常高,其中必需kLa多于170 h-1。

与碳质底物相比的蛋白产率小于0.1 g/g,而其对于实施例1-4为0.3 g/g。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生物量, g/L = 99.8

蛋白, g/L = 24.2

FPU = 14.5 IU/mL

β-葡萄糖苷酶比活性= 1.1 IU/mg。

实施例6:不根据本发明

实施例6说明在高稀释速率的连续阶段中操作的缺点,其导致产生粘性介质和由于真菌在生长阶段时真菌的形态导致的排液泵的堵塞的问题。kLa和因此与介质的搅拌和通气相关的操作成本较高。

实施例6在与实施例4同样的条件下实施,其具有持续50 h且用于以分批模式生长的第一阶段a)和用于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连续阶段b)。生产阶段供给的溶液是没有灭菌且乳糖已经溶解至250 g/L的浓度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溶液。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速为13 mL/h,其对应于54 mg糖每g里氏木霉CL847菌株每小时。使反应体积量保持恒定,且应用的稀释速率为0.025 h-1。

实验非常难以实施,其中排液泵反复堵塞,这是因为当真菌生长时介质非常粘。真菌产量高,且pO2指数值不能维持高于0%。无法达成静止状态。生物反应器的kLa不足以提供必需氧,这意味着所有供给的糖流量都被消耗。然而,用该反应器在水上测量到700 h-1的kLa值。

实施例7:不根据本发明

在与实施例3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实施实施例7,唯一的差异在于用65 g/L的葡萄糖浓度实施分批模式的阶段。分批补料模式的阶段a’)和用于以连续模式生产的阶段b)在相同的条件下实施,唯一的差异在于,阶段a’)和b)供给的溶液是通过添加硫酸H2SO4从而使得所述溶液具有1.5 的pH而酸化的250 g/L乳糖溶液。细胞生物量和蛋白浓度的变化显示于图4。图4还显示了非限制性的硫酸盐和铵离子浓度的变化。该实验不能获得多于50 g/L的蛋白转化。400小时后,蛋白浓度稳定在50 g/L。

获得的结果表明了在连续生产阶段中使用半纤维素水解物的溶液的重要性,以及获得的性能不是由于克服硫和氮的不足导致的。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生物量, g/L = 23

蛋白, g/L = 48.3

FPU = 31.2

β-葡萄糖苷酶比活性 = 1.1。

实施例8:不根据本发明

在与实施例3相同的条件下实施实施例8,唯一的例外在于,从预先用H2SO4浸渍然后通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稻草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的溶液(其中葡萄糖和乳糖已经被溶解)未经灭菌,但通过添加NaOH而进行其pH的校正。其pH上升至4 。

蛋白生产在160 h后没有停止,并在接近20 g/L的浓度保持稳定。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生物量, g/L = 25.1

蛋白, g/L = 19.8

FPU = 15.8 IU/mL

β-葡萄糖苷酶比活性 = 1.2 IU/mg。

使用从酸预处理获得的碳底物由丝状真菌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使用从酸预处理获得的碳底物由丝状真菌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使用从酸预处理获得的碳底物由丝状真菌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用从酸预处理获得的碳底物由丝状真菌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从酸预处理获得的碳底物由丝状真菌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280050395.5 (22)申请日 2012.09.2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0243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30)优先权数据 1103149 2011.10.14 FR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4.14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FR2012/000381 2012.09.26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54005 FR 2013.04.1。

2、8 (73)专利权人 IFP 新能源公司 地址 法国吕埃马迈松 (72)发明人 F.邦沙巴纳B.肖斯皮耶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杜艳玲权陆军 (51)Int.Cl. C12N 1/14(2006.01) C12N 9/42(2006.01) C12N 1/38(2006.01) C12N 9/24(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1809151 A,2010.08.18, CN 1036792 A,1989.11.01, CN 1063895 A,1992.08.26, 审查员 周茂新 (54)发明名称 使用从酸预处理获得的碳底。

3、物由丝状真菌 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搅拌和通气的生物反应器中 使用属于丝状真菌的菌株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 维素酶的方法, 其包括至少两个阶段: 用于在封 闭反应器中在至少一种碳质生长底物存在的情 况下使所述菌株生长的阶段a), 所述生长阶段以 10-90g/L范围的碳质生长底物浓度实施; 用于 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 其中在至少超过 200h的期间内以恒定的供给速率供给至少一种 碳质诱导物底物, 所述碳质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 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少一种半纤维素水解 物水溶液, 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不进行预 先灭菌也不进行pH校正, 所述水溶液的pH范围为 0。

4、.5-3, 反应体积量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 积而保持恒定, 所述阶段b)以范围为0.001-0.02 h-1的稀释速率进行操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2页 CN 104024399 B 2016.10.19 CN 104024399 B 1.用于在搅拌和通气的生物反应器中使用里氏木霉菌株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的方法, 其包括至少两个阶段: 用于在封闭反应器中在至少一种碳质生长底物存在的情况下使所述菌株生长的阶 段a), 所述阶段a)在范围为0.3-1.5min-1的vvm, 即, 表示为正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空气 体积每体积反应介质每分钟的通气度下以10-90g/L范围的碳。

5、质生长底物浓度实施; 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 其中在至少200h的期间内以恒定的供给速率供给 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 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 少一种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 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不进行预先灭菌也不进行pH校 正, 所述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 反应体积量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而保持恒定, 所述阶段b)以0.002-0.008h-1范围的稀释速率并且在范围为20%-60%的氧分压下进行操 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 其中所述里氏木霉菌株是通过突变、 选择或遗传重组而修饰 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 其。

6、中所述阶段a)中使用的碳质生长底物选自葡 萄糖; 乳糖; 木糖; 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酶水解物的单体糖的乙醇发酵后获得的残留物; 和源 自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底物的单体形式的半纤维素级分的提取物, 所述碳质生长底物单独 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 其中酸预处理是预先用硫酸水溶液浸渍所述木 质纤维素底物, 然后酸水解、 酸烹煮或蒸汽爆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 其中阶段b)中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作为从 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与至少一种选自诱导物糖或非 诱导物糖的其它碳质底物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

7、法, 其中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的持续时 间是至少300h。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 其中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的持续时间是至少400 h。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 其中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速率范围为 35-140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重菌株每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 其中在阶段b)中所述供给速率逐渐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 其中在阶段a)和阶段b)之间实施连续供给至 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的用于在反应器中生长和生产的任选阶段a ), 在所述阶段a )过程 中, 不发生从发酵罐的连续取出。 11.根据权利要。

8、求10的方法, 其中阶段a )中使用的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与阶段b)中使 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是相同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 其中阶段a )在范围为50-150h的期间实施。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4024399 B 2 使用从酸预处理获得的碳底物由丝状真菌连续生产纤维素酶 的方法 发明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特别是在从木质纤维素材料生产乙醇的 背景下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特别地, 本发明涉及从丝状真菌开始连续生产纤维素 酶的方法。 现有技术 0002 开发用于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经济上可行的方法目前是一个 “热点” 。 这些燃料 从。

9、木质纤维素生物量生产, 并且与从甘蔗、 玉米、 小麦或甜菜生产的 “第一代” 生物燃料相 比, 在关于与用于食物的农业用地的使用竞争方面产生更少的问题。 0003 木质纤维素生物量的特征在于由三个主要级分组成的复杂结构: 纤维素、 半纤维 素和木质素。 将其转化成乙醇的常规方法包括一些步骤。 预处理可以使纤维素能与酶, 即纤 维素酶接触。 酶水解步骤可以用于将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 其然后在发酵步骤过程中转化 成乙醇, 所述发酵通常使用酵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最后, 蒸馏步骤可 以从发酵液(fermentationmust)中分离并回收乙醇。 0004 。

10、各种技术-经济的研究已证明, 减少纤维素酶的成本是在从木质纤维素物质开始 的生物乙醇生产方法中的关键点之一。 目前, 工业纤维素酶主要是由丝状真菌, 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生产, 因为其具有高纤维素酶分泌能力。 0005 里氏木霉是最广泛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野生型菌株具有分泌纤维素(例 如, 在诱导物底物存在的情况下)的能力, 考虑中的酶鸡尾酒 (cocktail) 对于纤维素的水解 是最合适的。 酶鸡尾酒的酶类包含三种主要活性类型: 内切葡聚糖酶、 外切葡聚糖酶和纤维 二糖酶。 具有对木质纤维素材料的水解至关重要的性质的其它蛋白也由里氏木霉产生, 例 如木聚。

11、糖酶。 诱导物底物的存在对纤维素分解和/或半纤维素分解酶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0006 对针对各种碳源的纤维素酶基因的调控已经进行了详细研究。 它们在纤维素、 其 水解产物(例如: 纤维二糖)或某些低聚糖, 诸如乳糖或槐糖存在的情况下被诱导(IImn等 人, 1997;ApplEnvironMicrobiol63:1298-1306)。 0007 常规突变基因技术已经能够选择高产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菌株, 诸如株MCG77 (Gallo-专利US4275167)、 MCG80(Allen,A.L.和Andreotti,R.E.,Biotechnol- Bioengi1982,12,451-459。

12、1982)、 RUTC30(Montenecourt,B.S.和Eveleigh,D.E., ApplEnvironMicrobiol1977,34,777-782)和CL847(Durand等人,1984,Proc ColloqueSFMGntiquedesmicroorganismesindustrielsGeneticsof industrialmicroorganisms.Paris.H.HESLOTEd,pp39-50)。 0008 从工业规模放大的观点来看, 里氏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已经是非常多的改进 的目标。 工业上采用的策略是在被称为真菌的生长阶段的步骤中使所述真菌快速生长至。

13、给 定浓度, 然后从所述真菌开始诱导生产纤维素酶, 以便在被称为生产阶段的步骤中最大限 度地提高生产率和产率。 所述生长阶段通常在封闭的反应器中(即, 以分批模式)实施。 所述 说明书 1/9 页 3 CN 104024399 B 3 生产阶段通常在连续补料的反应器中实施, 该期间不从反应器内容物中取出任何物质, 即, 它是分批补料模式。 0009 为了获得良好的酶的生产率, 有必要提供可以被快速吸收用于里氏木霉在生长阶 段生长的碳源, 和在生产阶段允许纤维素酶表达并在培养基中分泌的诱导物底物。 纤维素 可以起双重作用; 然而, 它在工业规模上难以使用, 并已经被可用于表达纤维素酶的可溶性 碳。

14、源诸如乳糖所替代。 也已经描述了作为诱导物底物的其它可溶性糖诸如纤维二糖或槐 糖, 但是它们太昂贵而不能在工业规模上使用。 然而, 里氏木霉使用可溶性底物的纤维素酶 生产远不如以分批模式基于纤维素所获得的生产率。 这是由于糖的阻遏作用在高浓度可以 很容易被吸收。 0010 在分批补料模式中连续供给可溶性碳质诱导物底物意味着, 通过限制培养物中的 碳质底物的残留浓度并通过优化糖的数量已经能够解除代谢阻遏, 以便获得更好的产率和 更好的酶生产率。 作为实例, 专利FR-B-2881753描述了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 包括两个步 骤: 0011 “分批” 模式的生长阶段, 其中供给可快速吸收用于里氏木。

15、酶生长的碳源是必 需的, 然后 0012 “分批补料” 生产阶段, 使用诱导物底物诸如乳糖, 例如, 其允许纤维素酶的表 达和分泌到培养基中。 以特定优化的流速连续供给可溶性碳质底物, 所述流速以mg底物每 克丝状真菌的干重每小时表示, 范围为35至45mg.g-1.h-1。 0013 在该专利中, 蛋白生产步骤的实施不多于约170h。 该方案意味着可以获得35-40 g/L量级的蛋白浓度和0.2g/L/h量级的生产率。 0014 然而, 反应器必须进行清洁, 且必须实施新的接种顺序。 该操作方式的缺点是生产 率太低, 这意味着, 酶生产发酵罐的数量的初始投资必须增加。 获得的蛋白浓度也低, 。

16、而且 经常在过滤菌丝体后需要浓缩步骤。 所有这些都促使第二代乙醇生产方法缺乏竞争力。 0015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少一种特 定碳质诱导物底物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以便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增加或甚至加倍 增加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生产率和浓度, 并且在增加期间内连续生产这些纤维 素酶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来增加或者甚至加倍增加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的生产率和浓度, 同时与现有技术方法中使用的碳质底物相比使纤维素酶的生产产率保持 恒定。 0016 发明概述和优点 0017 本发明涉及在搅拌和通气的生物反应器中使用丝状真菌菌株生产纤维素。

17、酶和半 纤维素酶的方法, 其包括至少两个阶段: 0018 用于在封闭反应器中在至少一种碳质生长底物存在的情况下使所述菌株生长 的阶段a), 所述生长阶段以范围为10-90g/L的碳质生长底物浓度实施; 0019 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 其中在至少多于200h的期间内以恒定的供 给速率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 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 理获得的至少一种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 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不进行预先灭菌也 不进行pH校正, 所述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 反应体积量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而 保持恒定, 所述阶段b)以范围为0.001-0.02h。

18、-1的稀释速率进行操作。 说明书 2/9 页 4 CN 104024399 B 4 0020 发明优点 0021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 其可以用来在增加的操作期间内提高生产的蛋白的生产 率和浓度。 特别地,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来获得多于100g/L的蛋白浓度。 这些表现在实验 上以连续模式保持多于400h。 0022 获得的高生产率意味着生物反应器投资成本可以降低。 延长期间意味着专门用于 清洁生物反应器和接种顺序的时间可以减少。 高浓度的纤维素酶意味着后处理的成本可以 降低。 0023 本发明的连续方法的另一个优点在于, 其必然具有低kLa, 这既因为在连续生产阶 段b)中应用低稀释速率,。

19、 还因为在所述阶段b)中使用特定碳质诱导物底物溶液, 这意味着 反应介质可保持低粘度。 0024 发明详述 0025 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在范围为3-6的pH, 范围为20-35的温度, 在范围为0.3- 1.5min-1、 优选范围为0.3-1min-1的vvm(即, 表示为正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空气体积每 体积反应介质每分钟的通气度), 在可产生范围为20%-60%、 优选范围为20%-40%的反应介质 中的氧分压的搅拌条件下进行操作。 0026 优选地, 本发明的方法在0.5min-1的vvm和意味着氧分压可被设定在30%的搅拌 条件下进行操作。 0027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用。

20、于在封闭反应器中在至少一种碳质生长底物 存在的情况下使丝状真菌优选真菌里氏木霉的菌株生长的阶段a), 所述生长阶段以范围为 10-90g/L的碳质生长底物浓度实施。 0028 本方法的方法中使用的所述菌株是优选地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曲霉属 (Aspergillus), 青霉属(Penicillium)或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的丝状真菌菌株, 且优 选地, 所述菌株属于里氏木霉种。 0029 使用的优选来自里氏木酶菌种的菌株可以有利地通过突变选择方法进行修饰, 以 改进纤维素分解和/或半纤维素分解酶, 诸如, 例如菌株IFPCL847。 也可以使用通过基因重 。

21、组技术改进的菌株。 所述菌株在搅拌、 通气的反应器中在与它们生长和与纤维素酶生产相 容的条件下培养。 可以使用与对于木霉使用的方法类似的方法生产纤维素酶的其它微生物 菌株。 0030 更优选地, 所用菌株是通过基因突变、 选择或重组修饰的里氏木酶菌株。 0031 所述菌株可以有利地选自菌株CL847、 RutC30、 MCG77、 或MCG80。 0032 所述生长阶段中使用的碳质生长底物有利地选自可溶性工业糖, 且优选选自葡萄 糖、 乳糖、 木糖、 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酶水解物的单体糖的乙醇发酵后获得的残留物和源自预 处理的木质纤维素底物的单体形式的半纤维素级分的提取物, 上述物质可单独使用或作。

22、为 混合物使用。 0033 取决于其性质, 所述反应器灭菌前, 将所述碳质底物有利地导入反应器中, 或者将 其单独灭菌并导入预先灭菌的反应器中。 0034 优选地, 碳质生长底物浓度范围为30-70g/L。 0035 优选地, 所述生长阶段a)在30-70h的范围、 优选40-60h的范围的期间实施。 0036 优选地, 所述生长阶段a)在pH4.8和27温度下操作。 说明书 3/9 页 5 CN 104024399 B 5 0037 根据本发明, 所述方法包括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 其中在至少多于 200h的期间内以恒定的供给速率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 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从。

23、 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至少一种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 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 水溶液不进行预先灭菌也不进行pH校正, 所述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 反应体积量通过取 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而保持恒定, 所述阶段b)以0.001-0.02h-1范围的稀释速率进行操 作。 0038 所述连续阶段有利地在连续补料反应器中实施, 该过程中, 取出一部分反应体积 以便使反应体积量保持恒定。 所述连续阶段被称为 “化学恒定 (chemostat) ” 模式。 0039 可用于获得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中使用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的木质纤维素 底物是由三种主要成分构成的碳水合物来源: 纤维素(35%。

24、-50%)、 半纤维素(20-30), 它 们是主要由戊糖和己糖构成的多糖, 和木质素(15-25), 其是具有复杂结构和高分子量 且由经由醚键连接的芳族醇构成的大分子。 所述底物有利地选自稻草、 木材、 森林培养物、 产醇糖(alcoholigenicsugar)和谷类植物的残留物、 来自造纸业的残留物和木质纤维素 材料的转化产物。 0040 根据技术人员已知的酸预处理实施木质纤维素底物经受的酸预处理。 优选地, 酸 预处理是预先用硫酸水溶液浸渍所述木质纤维素底物, 然后酸水解、 酸烹煮或蒸汽爆破。 0041 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3, 并且无需灭菌步骤和pH校正步 。

25、骤的情况下即可使用。 0042 优选地, 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的pH范围为0.5-2。 0043 本发明方法的阶段b)中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有利地是单独的从木质纤维素底 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 或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 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与至少一种未经历灭菌的其它碳质底物的混合物。 0044 优选地, 所述碳质底物选自诱导物糖类或非诱导物糖类, 优选选自乳糖、 葡萄糖、 纤维二糖和木糖, 其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 0045 将所述底物溶解在所述半纤维素水解物水溶液中。 0046 在其中碳质诱导物底物是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 水溶液与。

26、至少一种未经历灭菌的其它碳质底物的混合物的情况下, 根据使用的碳质底物的 溶解度程度, 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浓度范围为200-600g/L。 0047 在其中碳质诱导物底物是单独的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半纤维素 水解物水溶液的情况下, 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可能已经浓缩后的浓度范围为40-400g/ L。 0048 使用所述从木质纤维素底物的酸预处理获得的特定碳质诱导物底物意味着, 与现 有技术的方法相比, 用于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可以实施增加的期间, 优选多于200h。 0049 根据本发明, 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以至少恒定的供给流速进行供给。 优选地, 所述 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

27、速为范围35-140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菌株每小时, 优选 为范围35-60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菌株每小时。 0050 优选地, 供给流速在阶段b)中逐渐增加, 更优选逐渐增加, 直到其在阶段b)的前面 操作小时中、 优选在操作阶段b)的至少24h后、 更优选在操作阶段b)的至少48h后加倍。 0051 根据本发明, 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的阶段b)的持续时间至少多于200h, 优选至 说明书 4/9 页 6 CN 104024399 B 6 少多于300h, 更优选至少多于400h。 0052 在阶段b)中, 通过取出一部分所述反应体积使反应体积量保持恒定。 0053 优选地, 取。

28、出使用技术人员已知的取出方法实施, 诸如, 例如, 借助调节系统和可 编程的排液泵。 0054 优选地, 取出速率至少等于向阶段b)的供给速率。 0055 根据本发明, 稀释速率(其定义为连续生产阶段b)过程中取出流速与反应器的反 应体积的比率)有利地为范围0.001h-1-0.02h-1, 优选为范围0.002-0.008h-1。 高度优选 的稀释速率为0.004h-1。 0056 优选地, 阶段b)在范围为3-5.5的pH和范围为20-30的温度进行操作。 0057 在连续供给至少一种碳质诱导物底物的反应器中实施的任选生产阶段a )(在该 过程中不实施发酵罐内容物的取出, 即分批补料模式)。

29、有利地在阶段a)和阶段b)之间实施。 0058 实施所述阶段a )意味着含有丝状真菌菌株的反应体积级分没有被取出, 同时生 产的蛋白的浓度仍然低。 0059 阶段a )中使用的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与阶段b)中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是相同 的。 0060 优选地, 所述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速为范围35-140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 克干菌株每小时, 优选为范围35-60mg的碳质诱导物底物每克干菌株每小时。 所述供给流 速在阶段a )的持续时间始终保持恒定。 0061 优选地, 阶段a )实施范围为50-150h、 优选范围为70-130h的期间。 0062 优选地, 阶段a )在范围为3-5.5。

30、的pH和范围为20-30的温度进行操作。 0063 本发明的方法意味着, 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 可以增强或甚至加倍增加生产率连 同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浓度, 并且这些纤维素酶可以连续生产较长期间。 实施例 0064 实施例1: 不根据本发明 0065 实施例1展示了使用专利FR-B-2881753的参考条件的培养。 实施例1说明以分批 补料方式实施167h的包括生长阶段和生产阶段的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方法。 0066 在机械搅拌的3L反应器中进行纤维素酶和半生产纤维素酶的生产。 矿物质培养 基具有下列组成: KOH1.66g/L、 85%H3PO42mL/L、 (NH4)2SO4。

31、2.8g/L、 MgSO4.7H2O0.6 g/L、 CaCl20.6g/L、 MnSO43.2mg/L、 ZnSO4.7H2O2.8mg/L、 CoCl2104.0mg/L、 FeSO4. 7H2O10mg/L、 玉米浸出物(CornSteep)1.2g/L、 消泡剂0.5mL/L。 0067 产生里氏木酶CL847菌株的液体预培养物。 预培养的矿物质培养基与反应器的培 养基相同, 除了添加5g/L邻苯二甲酸钾以缓冲pH。 使用在30g/L浓度的葡萄糖作为碳质底 物进行在预培养期间的真菌的生长。 接种物的生长持续2至3天并在28在搅拌的培养器中 在大气压下进行。 0068 包含矿物质培养基的。

32、反应器在120灭菌20分钟; 葡萄糖碳质底物从120灭菌20 分钟然后以无菌方式添加到反应器以产生30g/L终浓度。 一旦预培养物中的残留葡萄糖浓 度小于15g/L, 反应器就用里氏木酶CL847菌株的所述液体预培养物接种至10%(v/v)。 0069 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的实验包括两个阶段: 说明书 5/9 页 7 CN 104024399 B 7 0070 生长阶段, 在碳质葡萄糖底物(初始浓度=30g/L)上, 在27的温度和pH4.8 (使用5.5M氨性溶液设置)下。 通气在0.5vvm并且搅拌增加到200和800rpm之间作为pO2 (溶氧的压力)的函数, 其设置在30%。 0071 。

33、以分批补料模式的蛋白生产阶段。 30小时后, 250g/L碳质乳糖溶液以4mL/h 的流速, 即35mg乳糖每g里氏木霉CL847菌株每小时连续注射长达167小时。 温度下降到25 并且pH下降到4, 直至培养结束。 通过添加5.5M氨性溶液设置pH, 所述氨性溶液提供对于 分泌纤维素酶和半生产纤维素酶合成必需的氮。 通过搅拌动作将溶氧的量保持高于30%。 0072 纤维素酶生产随后是使用Lowry法和标准BSA测定细胞外蛋白, 其在通过过滤或离 心分离菌丝体之后进行。 确定的纤维素分解活性是: 0073 -滤纸活性(FPU: 滤纸单位), 其可以用于测定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混合 物(p。

34、ool)的总体活性; 0074 -对于比活性的 -葡萄糖苷酶活性。 0075 FPU活性使用IUPAC生物技术委员会推荐的程序以50g/L的初始浓度在Whatman N 1纸上测量; 确定待分析的酶溶液的测试样品在60分钟内释放2g/L葡萄糖的等价物(比 色法测定)。 滤纸活性的原理是通过二硝基水杨酸(DNS)测定来确定从WhatmanN 1纸获得 的还原糖的量。 0076 用于确定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底物为对硝基苯基- -D-吡喃葡萄糖苷(PNPG)。 它 被 -葡萄糖苷酶切割, 其释放对硝基苯酚。 0077 -葡萄糖苷酶活性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从PNPG产生1mole对硝基苯酚所需要的酶 的量。

35、, 并表示为IU/mL。 0078 通过将表示为IU/mL的活性除以纤维素酶浓度获得比活性。 它们表示为IU/mg。 0079 使用在生产阶段过程中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包括样品)的总质量, 并将 其除以生产阶段的持续时间和反应器的有效体积而计算最终生产率。 0080 术语 “生物量” 表征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CL847菌株。 0081 术语 “蛋白” 被定义为获得的包含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酶鸡尾酒。 0082 对实施例1的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0083 生物量,g/L=14.4 0084 蛋白,g/L=35.7 0085 生产。

36、率=0.21g/L/h 0086 FPU=22.1IU/mL 0087 -葡萄糖苷酶比活性=0.8IU/mg。 0088 实施例2: 不根据本发明 0089 实施例2表示类似于实施例1的培养, 除了用相同的供给底物继续分批补料模式多 于200h。 据观察,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生产在200h后停止。 它们实际上开始降解, 因 为浓度从37g/L下降至35g/L。 生物量本身在该期间过程中上升以达到20.9g/L的浓度。 测定显示, 硫是缺乏的。 0090 生物量和蛋白浓度(g/L)的变化显示于图1。 0091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0092 生物量,g/L=20.。

37、9 说明书 6/9 页 8 CN 104024399 B 8 0093 蛋白,g/L=35.1 0094 生产率=0.13g/L/h(在216h后其为0.17g/L/h) 0095 FPU=16.1IU/mL 0096 -葡萄糖苷酶比活性=0.7IU/mg。 0097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 0098 实施例3在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开始, 但包括3个阶段: 0099 在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以分批模式的阶段a), 但葡萄糖浓度为60 g/L。 该阶段持续50h; 0100 以分批补料模式的第二阶段a )。 一旦碳质诱导物底物被耗尽就开始用从预先 用H2SO4浸渍然后通过蒸汽爆破预。

38、处理的稻草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溶液(其中葡萄糖和乳 糖已经被溶解以获得500g/L的碳质底物总浓度)分批补料。 该溶液没有灭菌, 其pH没有升 高且等于1。 应用4mL/h的流速(即, 35mg糖每克里氏木霉CL847菌株每小时的流速)。 该阶 段持续100h; 0101 然后开始用于连续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阶段b)。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使供给流速保持恒定在4mL/h。 通过使用调节系统和可编程的泵连续取出发酵液而使反应 器保持在恒定重量。 稀释速率为0.002h-1。 0102 400h后, 我们连续生产浓度多于100g/L的酶溶液, 并且具有生产率多于0.2g/ L/h。 0103 。

39、因此, 这意味着, 蛋白浓度已经是3倍, 并且生产率比实施例1的生产率更高(+ 20%)。 0104 实施例3(其中连续阶段在150h后开始, 且流速为4mL/h)中生物量和蛋白浓度 (g/L)随时间的变化显示于图2。 0105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0106 生物量,g/L=36.7 0107 蛋白,g/L=107.2 0108 最终生产率=0.26g/L/h 0109 FPU=76.8IU/mL 0110 -葡萄糖苷酶比活性=1.2IU/mg。 0111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 0112 实施例4类似于实施例3, 除了连续生产阶段直接在分批模式生长阶段a)后开始。

40、, 连续生产阶段b)中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速从4mL/h逐渐增加至8mL/h, 即开始所述步 骤b)后每12h增加1mL。 使用的碳质诱导物底物与实施例3中的碳质诱导物底物相同, 即从 预先用H2SO4浸渍然后通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稻草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的溶液(其中葡萄 糖和乳糖已经被溶解)。 该溶液没有灭菌, 其pH没有升高且等于1。 阶段a)和b)中使用的操作 条件与实施例3中使用的操作条件是相同的。 当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流速增加完成后, 稀 释率为0.004h-1。 使反应体积量保持恒定。 0113 实验的最终生产率为0.39g/L/h。 这几乎是实施例1的生产率的两倍。 这意味着投。

41、 资成本可以降低。 最终的蛋白浓度几乎是三倍。 这意味着, 后处理成本可以降低, 尤其是, 如 果合适, 生产的蛋白的浓缩。 培养不需要高kLa(约75h-1), 因为应用低稀释率, 因此这意味 说明书 7/9 页 9 CN 104024399 B 9 着与搅拌和通气相关的运行成本低。 0114 实施例4(其中连续阶段在150h后开始, 且分批补料流速从4增加至8mL/h)的纤 维素酶的生产率(rp)和里氏木霉菌株和纤维素酶的浓度的变化显示于图3。 0115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0116 生物量,g/L=58.1 0117 蛋白,g/L=102.9 0118 最终。

42、生产率=0.39g/L/h 0119 FPU=77.6IU/mL 0120 -葡萄糖苷酶比活性=1.3IU/mg 0121 生产率几乎是实施例1的生产率的两倍, 并且蛋白浓度几乎是三倍。 所述浓度维持 多于300h。 0122 实施例5: 不根据本发明 0123 实施例5能够显示未灭菌预先用H2SO4浸渍、 然后通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稻草获得 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溶液对方法性能的影响。 0124 实施例5在与实施例4同样的条件下开始, 除了在使用前将水解物溶液灭菌。 所述 溶液的浓度为250g/L。 培养导致里氏木霉菌株的强烈聚集和纤维素酶的低生产率。 在培养 结束时氧气需求非常高, 其中必需kLa。

43、多于170h-1。 0125 与碳质底物相比的蛋白产率小于0.1g/g, 而其对于实施例1-4为0.3g/g。 0126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0127 生物量,g/L=99.8 0128 蛋白,g/L=24.2 0129 FPU=14.5IU/mL 0130 -葡萄糖苷酶比活性=1.1IU/mg。 0131 实施例6: 不根据本发明 0132 实施例6说明在高稀释速率的连续阶段中操作的缺点, 其导致产生粘性介质和由 于真菌在生长阶段时真菌的形态导致的排液泵的堵塞的问题。 kLa和因此与介质的搅拌和 通气相关的操作成本较高。 0133 实施例6在与实施例4同样的条件。

44、下实施, 其具有持续50h且用于以分批模式生长 的第一阶段a)和用于生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连续阶段b)。 生产阶段供给的溶液是没 有灭菌且乳糖已经溶解至250g/L的浓度的半纤维素水解物溶液。 碳质诱导物底物的供给 流速为13mL/h, 其对应于54mg糖每g里氏木霉CL847菌株每小时。 使反应体积量保持恒定, 且应用的稀释速率为0.025h-1。 0134 实验非常难以实施, 其中排液泵反复堵塞, 这是因为当真菌生长时介质非常粘。 真 菌产量高, 且pO2指数值不能维持高于0%。 无法达成静止状态。 生物反应器的kLa不足以提供 必需氧, 这意味着所有供给的糖流量都被消耗。 然而, 用。

45、该反应器在水上测量到700h-1的 kLa值。 0135 实施例7: 不根据本发明 0136 在与实施例3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实施实施例7, 唯一的差异在于用65g/L的葡萄 糖浓度实施分批模式的阶段。 分批补料模式的阶段a )和用于以连续模式生产的阶段b)在 说明书 8/9 页 10 CN 104024399 B 10 相同的条件下实施, 唯一的差异在于, 阶段a )和b)供给的溶液是通过添加硫酸H2SO4从而使 得所述溶液具有1.5的pH而酸化的250g/L乳糖溶液。 细胞生物量和蛋白浓度的变化显示 于图4。 图4还显示了非限制性的硫酸盐和铵离子浓度的变化。 该实验不能获得多于50g/L 的。

46、蛋白转化。 400小时后, 蛋白浓度稳定在50g/L。 0137 获得的结果表明了在连续生产阶段中使用半纤维素水解物的溶液的重要性, 以及 获得的性能不是由于克服硫和氮的不足导致的。 0138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0139 生物量,g/L=23 0140 蛋白,g/L=48.3 0141 FPU=31.2 0142 -葡萄糖苷酶比活性=1.1。 0143 实施例8: 不根据本发明 0144 在与实施例3相同的条件下实施实施例8, 唯一的例外在于, 从预先用H2SO4浸渍然 后通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稻草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物的溶液(其中葡萄糖和乳糖已经被溶 解)未经灭菌, 但通过添加NaOH而进行其pH的校正。 其pH上升至4。 0145 蛋白生产在160h后没有停止, 并在接近20g/L的浓度保持稳定。 0146 对最终发酵液(must)的分析确定产生下列结果: 0147 生物量,g/L=25.1 0148 蛋白,g/L=19.8 0149 FPU=15.8IU/mL 0150 -葡萄糖苷酶比活性=1.2IU/mg。 说明书 9/9 页 11 CN 104024399 B 11 图 1 图 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12 CN 104024399 B 12 图 3 图 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3 CN 104024399 B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